安提戈涅 读后感(《塞壬史》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8-18 19:30: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1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3000字,三,克瑞翁听说俄狄浦斯指控他,非常难过,想找俄狄浦斯当面谈谈。,俄狄浦斯一见克瑞翁,就气呼呼地...

安提戈涅 读后感(《塞壬史》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3000字

  三

  克瑞翁听说俄狄浦斯指控他,非常难过,想找俄狄浦斯当面谈谈。

  俄狄浦斯一见克瑞翁,就气呼呼地骂他厚颜无耻,说:“你分明是想谋害我,夺取我的王位,还有脸到我家里来吗?”

  克瑞翁恨不能把自己的心剖开给国王看。他说自己作为国舅,拥有绝对的权势而又无忧无虑,为什么要争夺那事事担惊受怕的王位呢?为表白心迹,他对天发誓:“如果你发现我和先知同谋不轨,就让我不得好死!”

  俄狄浦斯仍然深信眼前的人是个阴谋者,他声言要处死克瑞翁。克瑞翁气得直骂他糊涂、愚蠢。

  两人唇枪舌剑争执不休。王后伊俄卡斯忒听见,指责他们不顾城邦利益而闹私人纠纷实不应该。克瑞翁对姐姐说国王要杀死他,俄狄浦斯告诉妻子国舅要对他下毒手,急得克瑞翁再次对天神发誓。

  王后劝丈夫相信克瑞翁的忠诚。克瑞翁走后,王后问丈夫为什么这样生气。俄狄浦斯告诉她先知的话和自己的怀疑,听说是为这事,王后要丈夫尽可放心,说凡人不可能精通预言术,接着说出她的证据:“神示说拉伊俄斯会死在他和我生的儿子手里,但现在我们听说,他是在三岔路口被一伙外邦强盗杀死的;而我们的儿子,出生不到三天,就被拉伊俄斯钉住左右脚跟,叫人丢在没有人迹的荒山里了。”她叫俄狄浦斯用不着听信先知的话。

  谁知俄狄浦斯听说老国王是在三岔路口被外邦强盗杀死的,早就心神不安,魂飞魄散,急切地问道:“那不幸的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那地方叫福喀斯,通往得尔福和道利亚的两条岔路在那里会合”。“事情发生多久了?”“这消息是你快作国王的时候向全城邦公布的。”“拉伊俄斯什么模样,多大年纪?”“他个子很高,头上刚有白头发,模样和你差不多。”

  此时,俄狄浦斯已是愁容满面,他真怕那先知的眼睛并没有瞎。他又问王后老国王带了多少侍从,伊俄卡斯忒说:“一共5个人,其中一个是传令官;还有一辆马车,是给拉伊俄斯坐的。”

  俄狄浦斯已经知道,老国王的死是自己作的恶。但他还要追究下去,要找到那个逃生的国王的仆人问个究竟。王后见他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关切地问他为什么。俄狄浦斯就向她说起自己悲伤的身世——

  我父亲是科任托斯城国王波吕玻斯,母亲叫墨洛珀。我在那里始终被人们羡慕、尊敬。但有次在宴会上,有个人喝醉了,说我是父亲的冒名儿子,这使我非常烦恼。第二天去问父母,我虽然满意他们对那人的斥责,说我是父母的亲生儿子,但那骂辱的话到处在流传总使我很恼火。后来,我就瞒着父母去皮托庙上问神示,阿波罗没有答复我求问的事,却可怕地预言我命中注定要玷污我母亲的床榻,生出一些使人不忍看的儿女,而且会成为杀死我生身父亲的凶手。

  没办法,我只有逃到外邦去。在旅途中,我走到你说的国王遇害的三岔路口,碰见一个传令官和坐马车的一行人。他们态度粗暴,要把我赶到路边去。我在气愤中打死那个推我的驾车人;车上那位老年人用双尖头的刺棍朝我头上打过来,我一棍子打去他也被打死……

  俄狄浦斯悲伤地对妻子说:“如果是我杀的拉伊俄斯,那还有谁比我更可怜?我得出外流亡,看不见亲人,也不能回到我的祖国。因为那样,我就得娶我的母亲,杀死生我养我的父亲波吕玻斯。那我宁可死去!”

  俄狄浦斯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等着那个逃生的老国王的仆人。那仆人曾说过,杀死老国王的是一伙强盗。如果他还是这样说,那老国王就不是自己杀的,如果他说凶手是个单身旅客,那罪人是自己就肯定无疑了。

  伊俄卡斯忒安慰丈夫别优伤,因为那仆人是当着全城邦人那样说的。“即使他改变以前的话”,她说,“证明拉伊俄斯是你杀的,那也不能认为神示就应验了。因为拉伊俄斯命中注定会死在我儿子手中,可是我那可怜的儿子早就死了。可见神示不一定应验,你别担心自己会杀死你父亲。”

  但俄狄浦斯还是坚持找到那个仆人,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四

  伊俄卡斯忒并没有派人去找那个仆人。她看苦劝丈夫全不见效,就拿着包缠羊毛的树枝到阿波罗的祭坛上,祈求天神保佑俄狄浦斯,别让他整天惊恐不安。

  正在这时,从科任托斯城邦来了位报信人,报告说波吕玻斯王已经寿终正寝,科任托斯城邦的公民正在等着俄狄浦斯回去,要立他为王。

  这消息使伊俄卡斯忒极为兴奋,可怜的丈夫再也不用为那残酷的神示担惊受怕了;俄狄浦斯也为杀父的神示在自己身上没有应验而高兴,但他还是忧虑重重;“难道我不该害怕玷污我母亲的床塌吗?”那可怕神示还有一半没有消除,仍然像块磐石沉重地压在俄狄浦斯的心上。

  报信人问清缘由,就告诉俄狄浦斯:“别害怕,年轻人。其实,你并不是波吕玻斯王的亲生儿子。”

  尽管俄狄浦斯早已听说过这话,但他还是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波吕玻斯从小就叫他儿子,十分疼爱他。为能使俄狄浦斯相信自己的话,报信人只好说出几十年前的那件往事。他说自己从前是个牧羊人,经常到喀泰戎峡谷那一带去放羊。有一天,另一个牧羊人、拉伊俄斯王的仆人送给他一个婴儿,左右脚跟被紧紧地钉在一起。他就解开钉子,把婴儿抱回去送给了波吕玻斯王,因为国王没有儿子。“那个可怜的婴儿就是你”,报信人对俄狄浦斯说,“你若不信,你的脚后跟就是最好的证明。”

  俄狄浦斯半信半疑,但报信人所说的钉脚后跟的事是千真万确的。俄狄浦斯认为那是他襁褓时期所遭受的最大的耻辱,至今仍有疤痕在。然而他还是不能相信自己不是波吕玻斯王的亲生儿子。他半信半疑,犹豫徬徨。但不管怎么说,他要从报信人所说的这件事中查寻出自己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他要寻找那位给拉伊俄斯放过羊的那位仆人。有位长老告诉俄狄浦斯,那正是俄狄浦斯先前要找的那个仆人。

  伊俄卡斯忒听到报信人的叙说,早已是内心如焚,天昏地暗,觉得这个世界马上就要毁灭了。她已经知道俄狄浦斯就是自己丢弃的那个可怜的儿子,而那个可怕的杀父娶母的神示也已经应验了。但是,伊俄卡斯忒还是要想方设法不让俄狄浦斯知道事情的底细。因而当俄狄浦斯问她那送婴儿的牧羊人是否就是国王遇难时逃生的那个仆人时,她痛苦地哀求他不必再去理会这些事。她说;“看在天神面上,如果你关心自己的性命,就不要再追问了;我自己的痛苦也已经够受了。”

  俄狄浦斯却认为伊俄卡斯忒是害怕追究下去,会发现他的出身卑贱而感觉羞耻,生气地说:“你放心,即使发现我母亲三世为奴,我有三重奴隶身分,你出身也不卑贱!”他不顾王后的苦苦哀求,讽刺她是在赏玩她的高贵门第。伊俄卡斯忒知道事情马上就要败露,悲痛万分。对着俄狄浦斯,她只有流泪,只有哀求;“哎呀,不幸的人呀!我只有这句话对你说,求你别再追究下去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什么话可以和你说了。”她脸色惨白,泪流满面,说完,就痛苦地冲进王宫里去了。

  俄狄浦斯全然不顾王后如此悲痛可能会有祸事发生,无论如何,他下决心一定要追查出自己的血统。

  五

  俄狄浦斯派人去找来拉伊俄斯的牧羊人。

  科任托斯的报信人一眼就认出,这就是从前经常与自己一起在喀泰戎峡谷放羊的老朋友。而拉伊俄斯的牧羊人虽然也认出报信人,却吞吞吐吐地不愿回答早年托付婴儿的事。报信人指着俄狄浦斯,好心告诉他:“好朋友,你仔细看看!这就是他,那时候你交给我叫我当自己儿子养的那个婴儿呀!”牧羊人听了却大为恼怒,指着报信人大骂:“该死的家伙!你还不赶快住嘴!”神情非常痛苦。

  俄狄浦斯极不满意牧羊人的态度,命令侍从把他反绑起来,要是再不说实话就要他的命!俄狄浦斯厉声穷追不舍,老牧羊人招架不住,只得说出实话:那婴儿是拉伊俄斯的儿子,王后害怕那不吉利的神示,说这婴儿长大以后会杀死父亲,就让牧羊人带到山上去把他弄死。牧羊人可怜他,就把他送给了邻邦的一个牧羊人。“主上啊,我可怜他”,老牧羊人哭着对俄狄浦斯说,“我心想邻邦的那个牧羊人会把婴儿带到他的城邦、他的家里去,那就没有事了。哪知道救下这婴儿,却闯下这场大祸。主上,如果你就是他所说的那个人,那你生来就是个苦命的人啊!”

  俄狄浦斯只觉得天崩地裂,五脏俱焚,悲痛欲绝。面对苍天,面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他痛苦、绝望地大声哭喊:“天哪!这是多么可怕的神示啊!我成了不应当生我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我瞎了眼了!”

  六

  王后伊俄卡斯忒自杀了。

  自从听见科任托斯的报信人说起俄狄浦斯的身世,伊俄卡斯忒就痛苦地发了疯。她双手抓着自己的头发,大喊大叫冲进宫里,进入卧房后就砰地把门关上。她呼唤那早已死去的拉伊俄斯的名字,想念她早年所生的儿子,说拉伊俄斯死在他手中,留下她作母亲的给他的儿子生一些不幸的儿女;她想自己是多么不幸.给丈夫生丈夫,给儿子生儿女;……她痛哭自己的不幸命运,等到俄狄浦斯彻底弄明白自己的身世,横冲直撞、大喊大叫地冲进宫破门进入卧房时,王后已经在里面吊着,脖子缠在那摇动的绳子上。

  俄狄浦斯看见如此情景,捶胸跺脚,大声惨叫。他马上解开吊绳的活套,不等王后的身子躺倒在地上,就从她的衣袍上摘下两只她佩戴的金别计,举起来朝自己的眼睛狠狠地刺去,边刺边喊道:“你们早就该瞎了!因为你们看够;你们不应当看的人,不认识我想认识的人;你们该瞎了!这样,你们就再也看不见我所受的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他举起金别针疯狂地向自己的眼睛猛刺着,那黑红的血点从他血红的眼珠里流落下来。

  可怜的俄狄浦斯忍受着肉体上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他自愿出外流亡,就像他先前对凶手所诅咒的那样,免得这个家因为他的罪恶再遭劫难。他诅咒不公平的命运使他怎么也躲避不开那可怕的神示,他仇恨那个在牧场上解掉他脚上的铁镣并把他从凶杀里救活的牧羊人,这使他遭受了悲哀、毁灭、死亡、耻辱和世上一切有名称的灾难。他请求人们把他这个最该诅咒的、最为天神所憎恨的人带到境外去流浪。

  克瑞翁找俄狄浦斯来了。俄狄浦斯因为先前的误会和争吵总觉得对不起他,但是忠诚的克瑞翁不记过。他并不是来讥笑俄狄浦斯,也不是来责备他过去的罪过的。他非常同情俄狄浦斯的不幸,是来叫侍从把这个可怜的人带到宫里去的。

  俄狄浦斯感谢克瑞翁宽恕自己的过错。他请求克瑞翁尽正当的礼仪葬埋可怜的王后;请求克瑞翁允许自己住到喀泰戎山上去,因为父母在世时曾指定那座山作为他的坟墓,他请求克瑞翁在他外出流亡后,照顾他那个不幸的家。他对克瑞翁说,儿子吕涅刻斯和厄忒俄克勒斯已经能够自食其力,只是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两个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且未长大成人,他请求克瑞翁多加关照。俄狄浦斯哭着对克瑞翁说:“请允许能让我再看看我的女儿,让我抚摸着她们悲叹我的灾难。只要我抚摸着她们,我就会认为她们依然是我的,就像我没有瞎眼的时候一样。”

  善良的克瑞翁早已想到这一点,把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带来了。俄狄浦斯听见女儿的哭声喜不自禁,一把把她们搂过来抱在怀里,眼泪测测地流。这是他的女儿,也是他的妹妹。因为自己的罪恶,她们已经惨遭不幸,但更可怕的是,等待她们的将是更为残酷的苦难和折磨。想到这里,俄狄浦斯更是痛哭不已。他告诉女儿,她们将会因为有自己这样的父亲而遭到辱骂和歧视,人们不敢娶她们.不愿意接近她们,她们将会孤苦伶仃、忍饥挨饿地憔悴而死。俄狄浦斯再次请求克瑞翁关照她们,并虔诚地向苍天祈祷,祈求天神保佑他的女儿幸福快乐,一切罪恶、一切惩罚都有他俄狄浦斯一人担当。

  那个悲惨的时刻到了。带着肉体与心灵的巨大创伤,俄狄浦斯颤抖地拿起手杖,探索着朝喀泰戎山的方向跌跌撞撞地走去,去忍受那漫漫长夜的无尽苦难。

  【说明】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公元前406),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生于雅典富商家庭。他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意识形态最完善的代表人物。相传写有130部悲剧和笑剧,现存《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等7部完整的悲剧。剧作取材于种话和传说,多描写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与命运的冲突,但终究不能摆脱命运的摆布而走向毁灭。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权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作《俄狄浦斯王》约写于公元前403年,着重描写主人公反抗“命运”但又不能逃脱其摆布的悲惨遭遇,显示出雅典自由民对社会灾难无能为力悲愤情绪。剧作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简洁有力,含义深刻,是古希腊悲剧代表作品之一。

  弗洛伊德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人类的道德良心最初得知于恋母弑父的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说这一情节是将人和野兽分别的最根本的道德伦理观念。在文明发展史上,组织人类成功,导致悲剧发生的良心力量是与恋母情结密切相关的。索夫科勒斯以这个悲剧来说明是人欲将神话还原其本意的努力。在这个戏剧的层层展开之中,可以看到男人与女人的三种必然关系:与他的生母,与他的同床共寝的伴侣,与他的人生毁灭者,都一一栩栩如生地被描绘出来。或者用弗洛伊的精神分析学思想来说,从人钻出娘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母亲这个形象就从这三种形式出现:一是哺育扶养人成长的母亲;二是根据母亲形象选择的妻子;最后是用一钵土拥抱每个人归宿的大地母亲。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化强制性观念,在母亲,父亲和孩子的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孩子与父亲的象征地位和权威的斗争,也是精神分析的基础理论。我们现在所说的儿童,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或者反抗情绪也是来源于此。父亲的象征地位就是一种社会的权威力量,或者称之为父权文化。尽管孩子竭力挑战这种权威;反抗这种文化的威压,但结果还是向戏剧中的俄狄浦斯一样,他被作为弃儿,流浪他乡,而且力图摆脱天神的预言,避免与生父的国家一切有关的国家一切有关的事情,但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与神秘命运的冲突。在冲突中,孩子不可避免自己代替了权威的力量,成为了父权文化的象征,于是人生的戏剧就一幕幕地不停演下去,这就是悲剧的根源所在,也就是本剧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多佛海滩 [英国]阿诺德》读后感

今夜大海平静,

潮水正满,月色朗朗,

临照海峡,——法国海岸上

微光渐隐,而英国的峭壁高竖,

在宁静的海湾里显出巨大模糊的身影。

到窗边来吧,晚风多么甜!

可是你听!月光漂白了的陆地

与大海相接处,那一条长长的浪花线

传来磨牙般的喧声,

这是海浪卷走卵石,然后转回头来,

又把它们抛到高高的海滩之上,

涌起,停息,再重新涌起,

以缓慢而颤动的节拍

送来永恒的悲哀的音响。

索福克勒斯很久以前

在爱琴海边听过这喧声,

在他心中引起了人类苦难的

浊浪滚滚的潮汐;

我们在此遥远的北海边聆听,

也在此声中听到了深意。

信仰之海

也曾有过满潮,像一根灿烂的腰带,

把全球的海岸围绕。

但如今我只听得

它那忧伤的退潮的咆哮久久不息,

它退向夜风的呼吸,

退过世界广阔阴沉的边界,

只留下一滩光秃秃的卵石。

啊,爱人,愿我们

彼此真诚!因为世界虽然

展开在我们面前如梦幻的国度,

那么多彩、美丽而新鲜,

实际上却没有欢乐,没有爱和光明,

没有肯定,没有和平,没有对痛苦的救助;

我们犹如处在黑暗的旷野,

斗争和逃跑构成一片混乱与惊怖,

无知的军队在黑夜中互相冲突。

(飞白译)

【赏析】

一颗敏感的心灵通常能比其同辈更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某些本质。马修·阿诺德即是明显的例子。就在不列颠帝国朝野上下被维多利亚“盛世”表面的繁荣所陶醉之时,作为诗人兼学者的他却在其压卷之作《多佛海滩》中为整个西方文明的危机唱起绝望的悲歌。

从性质上说,《多佛海滩》可算是一首感怀之作。它以写景状物起始,以感慨议论作结,情词义理,兼而有之。但它又不同于传统的感怀诗,而是运用了某些戏剧性的处理手法,以主人公(可以说是诗人)独白的方式表述。诗中戏剧性场景的安排是皓月当空的夜晚,在多佛海滨的一座房子里,——多佛是人们乘船横渡英吉利海峡去法国的港口。

诗篇开首,恰值夜潮饱涨时刻,海面波平浪静,月光之下一切显得那么宁静。如此良宵,不正是恋人幽会的好时机吗?因此诗人情不自禁地招呼他的爱人:“到窗边来吧,晚风多么甜!”然而就在这时,却传来退潮时海浪抛动砾石发出的“喧声”,它那徐缓、悲怆而又重复不停的节拍,勾起诗人无尽的思绪,诗歌也由此从写景转入抒情,并随着主人公思绪的发展而层层递进。诗人首先把眼前之潮汐变化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因为不尽的潮汐尽管有升有降,但却一刻不停,这不正是人类灾难永恒性的象征吗?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人巧妙地插入一个典故: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其名剧《安提戈涅》中曾经发出过类似的感叹。该剧第三幕中有这样一段合唱词:“那些未曾尝到邪恶的滋味的日子是幸福的,一幢房子一旦从天堂中塌下,诅咒就永远也不会完,在这一家子一代代地往下传,当强烈的海风把波涛从黯黑的海面卷来,浪头卷起海底的沙土,在迎着风暴的土地上是一阵阴沉的喧响。”由此,诗人又联想到人类的信仰问题,过去人们虽也饱受灾难的折磨,但信仰的潮毕竟涨得满满,它以灿烂的金光和无尽的温煦护持着痛苦的生灵,给他们以慰藉。就拿前面提到的索福克勒斯来说吧,他虽然感叹人类的永恒苦难,却又自豪地宣称:“许许多多是奇妙的事,但最奇妙不过的是人。”而如今呢?一切都成为过去,信仰如落潮一般退到最低水平,留下一滩光秃秃的卵石,再也没有什么能支撑人们去躲避挫折和苦难。人变成了苦难的代名词,挫折和虚幻几乎成了人的生存之本质属性。诗人在这里一连运用了好几个动词:“退缩”、“退向”、“退过”,突出地强调了信仰危机的现状。面对这样一个因信仰退潮而带来的空虚悲凉的世界,诗人还能做些什么呢?他悲哀而又绝望地转向他的伴侣,在这一刹那,她似乎是世界上唯一可交流感情的人了。既然看上去世界不再多彩、美丽和新鲜,既然世界充满混乱、黑暗和丑态,那么,人们也就再不能自欺欺人地期望什么了,两颗同病相怜的心彼此互亲互爱,掬诚相待,也就成了支撑人们在灾难中挣扎的唯一依赖。

阿诺德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表面平静、实则天翻地覆的时期。一方面,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突飞猛进,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基督教赖以支撑的传统根基遭到毁灭性破坏,陈旧的价值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动摇。正如本诗作者在一篇序言中所描述的:“没有哪一个信念不发生动摇,没有哪一种信奉已久的教义不被怀疑,没有哪一种被大家接受的传统不在解体。”在旧的信仰崩溃的同时,新的信仰又不可能马上建立起来,人们因为失去了精神支柱而变得恓恓惶惶不可终日,陷入一种充满忧思焦虑且无法解脱的苦闷之中。《多佛海滩》所集中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心境。可以说,它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意识形态的潮汐挂图,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阿诺德曾自称在诗情方面不如丁尼生,在智力和活力方面不如勃朗宁,但在二者的融合方面却可能超过前面两人。《多佛海滩》的确印证了这一点。此诗意象丰满,内涵深邃,既显示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又表现出高度的逻辑力量。从写法上说,诗歌从外界进入内心,从景物进入思想,而在表述思想时则一方面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另一方面又始终不脱离海潮这一具体生动的意象。诗歌所用体裁是作者当日不很多见的自由体诗,其特征是诗行长短无定,并尽可能参差不齐,因而比较灵活,但仍押脚韵,而且押韵的方式还相当复杂。

(彭少健)

《塞壬史》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塞壬史》是一本由叶美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101,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塞壬史》读后感(一):《塞壬史》中我喜欢的几首

整理编辑by:梨子

附上潍娜女神对《塞壬史》的评论: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叶美(来自豆瓣)

来源://douban/note/656678903/

决裂之声(戴潍娜)

叶美的写作,是历史写作与身体写作的结合。从她陡峭的措辞中,能听到决裂之声,听到“暴雨的微笑”,听到那“喉咙深处细细咆哮”。她罕见的历史意识,纠缠着一副互联网人格,动辄从“宋史再甩出/几个半生”。她的魔力,恰在于对魔力的揭穿,打破生活的魔法镜面,看到一张激烈的脸。凛冽的诗行中,一个奔赴历史的女烈士的形象呼之欲出。

作为一位有脑洞和女妖潜质的写作者,叶美笔下的诗考量着读者神经的强度与韧度。男性读者不容易吃透,往往一句“神秘”就统统带过。她质问生活,如一个腹诽的居家女人,要擦抹一张满是油腻的桌子,打扫一片满地琐屑的地面。困顿于日常,但她身体中却居住着一个用歌声迷惑航海者的塞壬,并时刻想着显出原型。由此,她回归身体,以皮肤的触觉来感知世界。她的女性意识如匕首般掖于文字之下,轻易不露,却又暗藏锋芒。她电格满满的诗行,不得不说是发炎的脑颅和沉默的嚎叫,非常激烈非常勇猛。很多诗甚至是暴力的,读者常常可以看到诸如“撕开纯洁,犹如撕开一个回馈守信的人”“导致不容商量的撤退,卡人喉舌”这类触目惊心疼痛非凡的句子。奇妙的是,在暴动之下,仍保持了精美的音韵,这使得她的一切都是审美的。“我必须失手关闭面貌相似的两地,你必须替我关闭云层里的峭壁。”这些错落的意象与对灵魂的肢解,即便再残暴,都做得工整漂亮。她要剥开自己,面对世界,如一条绷着身子的鱼,让你读到那些好看的鱼刺。等到想要逮住她的思想时,她又一次灵巧游走。这种文本,天生带有激烈性和拒绝性,它们就像女性这个神秘物种本身一样,是不可测性的,且有拒绝的本能。然而找到通路之后,她则是完全的 *** 和敞开。她甚至,有本领在其中“交代出千座高原”。且看这句——“事实是私人情感如敞开的海螺,属于政治问题”。是的,她如 *** 般 *** 着精神站在我们面前,毫不示弱。对于她,精神 *** 是一种性政治。

我格外偏爱叶美写女人写婚姻的那些激烈篇章。《身体》《女友》《女人》每一首都带着阵痛。诸如“她整夜酗酒,像是/得从胃里捞一把/水,当眼泪”“她就要在 *** 时/描画出前夫的脸了/每次都差一笔”这样的句子是叫人心疼的。中国文学有哀怨的传统,这股“诗人之怨”从《诗经》《楚辞》中一路遗传下来。“兴、观、群、怨”的功能在叶美诗中都有发挥,而“怨”的成分又有所革新。她的“怨”不再是古典的哀愁,而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化防守为反击的进攻模式,充满了一触即发的巨大能量。在一个个紧绷的句子中,她拉开了架势,等待着一场场生死未卜的鏖战。无论如何,谁也无法掩耳回避这些诗中女人绝望的嘶吼。《我是女友》《女人一组》《事件》《告别》等诗中的女性意识,充满了新时代女性的感受力。一方面写尽女人的哀怨和伤痛,另一方面始终姿态强悍,不惧牺牲。诗人解剖悲剧,不沉溺于眼前的人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大历史的眼光:“全在于我们身上一种悬殊的爱/不匹配这个时代”。而在她笔下,女人受伤等同于耶稣受难,绝不逊于任何一段重大的历史。如《事件》一诗:

“我的全部计划在于一次精确的逃离

曾经在家务,男人,和诗中

悟出过一个理解,去聚集光焰,气度,明亮

去消耗婚姻的年龄和脂肪”

或《自信》一诗:

“人人都看得出

她在破坏一份爱

创造另一份爱

可她对自己

丝毫不怀疑

速度那么快

生前服装华丽,举止古怪,

言语粗鲁,品格端正

其实都算不上什么。”

文字如此葳蕤纠缠之女诗人,必有不平之命运。而不平,亦是不凡。叶美写过一组古希腊神话为题目的组诗,单单题目就昭显着她的气度和野心:(一)《伽拉忒娅》;(二)《塞壬》;(三)《伊俄卡斯忒》;(四)《安提戈涅》;(五)《佩尔塞福涅》。伽拉忒娅是海中最为妩媚迷人的仙女,她爱上了一位叫阿喀斯的王子又被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爱上,后来波吕斐摩斯妒忌的把阿喀斯杀死了;塞壬是用迷幻歌声引诱水手的女妖;伊俄卡斯忒是俄狄浦斯的母亲,后来嫁给俄狄浦斯生了安提戈涅,最后羞愧自尽;佩尔塞福涅是冥后,也即冥王哈迪斯的妻子。这五位女神自有她们戏剧化的命运,而组诗的名称就叫《戏剧》。能看得出,这组希腊女神的诗歌,诗人写的很用力。结合了古希腊文化背景以及新一代女性写作者的性格命运,因而既古又新。仅凭这组诗,叶美堪称这一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诗人在诗歌中努力“锻造一种出色的男女关系”,然而“人,终究不过是爱的剩余”。诗中的每一位女神都是诗人自己某种性格、某种命运的化身,甚至说是她在现代性的北京城中分裂出的五种人格。我们会研读每一种人格,更会耐心地呵护她,为了————我们共同的险途。

《塞壬史》读后感(二):行动就是思想:论叶美的诗

从《周年》到《塞壬史》,尽管其中有部分重叠的篇目,但仍可看到一种朝着抵抗诗学的迈进。一方面,诗人由湿热的南方进入更具政治性的都市,不得不被卷入无论是诗歌的还是生活的更密切的关联中,并因此不得不放弃某种平白无辜的态度;另一方面,诗人的心力也许因为几经转折,而变得越来越具应激性,美狄亚式的诗歌形象在诗人对世界的认真对待中呼之欲出。

《中立》也许是诗人早期态度的宣言,在这个阶段,诗人采取了对世界的摹仿性书写,比如当“处在热力的漩涡”中,词语也“极端具有黏稠的性质”。《素描画》也显示了此一态度:

“……柜台后面我看见的是一位位女祭司杀鱼,为生活献祭她们穿着黑雨靴,扎紧了围裙用力抛开鱼腹,去腮,掏内脏她们对待鱼就像对待一堆破铜烂铁的破烂急于出手,急于卖掉,没有耐心好像鱼是她们没有耐心面对的某个人”

面对急忙急慌的主妇,诗人尽力采取了耐心的、情绪不过于抽空的观察,其笔致如同风俗画,每一笔都与描写的对象构成了保持审慎距离的共谋,于是这一位位‘女祭司’,既在词语意义上反讽着生活,又在生活意义上反讽着词语本身。

类似的立场还体现在《事态图》《这海岛隐喻她的世界》《尘世》等诗里。

而在《塞壬史》中,则隐含了对于世界进行辩驳的姿势。叶美几个月前写过一篇《我所遇见的诗歌写作者》,其中对诗界目前盛行的“消极自由”诗学观提出异议,引发了广泛争论。正是这种毫不犬儒、毫不妥协的、亚马孙人般的抗争精神,使其诗歌成为一种较为明确的意识的记录。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诗集的标题上,“周年”是私人性的纪念日,而“塞壬史”则是对公共神话的挪用。我的理解是,这种戏剧性面孔表面上暗示着非个人化的努力,而实则是对私人史的深化。换言之,诗人在这个阶段渐渐找到了自己人格上的先祖。从塞壬到伊俄卡斯忒等神话人物,这些元素和《母亲的教堂》《家葬》所暗示的东北童年记忆、“海岛系列”中的南国一起,构成了诗人私人星系里可识别的引力源。

叶美的诗中有一些可辨识的地方,我想就是这种从私人视野出发的介入意识,这尤其暴露在《信仰》最后几行:

“所以我学习着我爱,并坚定思想不会先于行动,行动就是思想思想来自信仰,劳动就是信仰”

尤其是“行动就是思想”中,可以概括出一种诗学提纲。叶美诗中对个人性别身份,尤其是作为性别的个人的身份,毫不避讳,也坦然道出了很多就其自身探索而言极具激进性的词句。《钟鼓与巢穴》是一首完成度极高的诗,其中有“当杨柳在肉体的果实里发芽/丢失在辩词里的人/必须抓住许多主义和大桥”,诗人对政治的指涉是漫不经心的——政治词汇似乎是作为中规中矩教育的结果而直接导入到诗人诡异的联想之维,而有意思的层面在于,在不多也不少的对政治的指涉中,诗人暗示了绝非单纯地去政治化的态度。相反,就像诗中描写主妇不是为了把她们剔除出诗人自己的世界一样,允许政治在自己的诗歌中出现,允许对方作为一种关系呈现于身体化的自我,也暗含了一种对于抽象、对于庞大的外在世界的包容力,以及表明了让政治作为一个事实被接纳下来,并生活到其中去的勇气。就像“在云端,趿着拖鞋行走”,云端和拖鞋之间的相对落差,也许就是异质的词语可以在诗中被赋予的张力,也是政治(或行动)可以在诗中自由出入的空间。

《塞壬史》读后感(三):泼妇叶美

叶美,81年出生,硕士学历。写了两本诗集。据她所言,曾遭受前男友暴力。所以离家出走。又说,与前男友一起生活的七年,也是遭受了好多暴力。七年的时间,与一个暴力狂同居一室,叶美显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折磨。她以耶稣受难般的心忍受了前男友七年。

七年,真是一步一流泪,一步一泣血,外人很难想象一个女权主义者,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经济地位的女性,怎么熬过来的!实在令人佩服,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女性难以承受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路叶美说,她被前男友用器具砸在脑袋上,血流如注的大洞!没人管她,没人问她,她一个人流离失所跑到深圳洞背村,随便找个男人,过了一段日子。中间曾经想邀请一些男人去她所在的地方过日子,可是没有达成志愿。而前男友的伤害显然已经深入骨髓!

后来为了爱情,叶美的爱情总来得那么迅猛!不知道那七年的苦日子怎么可以守着一个坏人一个施暴狂捱过来的!

她去了北京,见各种诗人,逢人就说前男友打了自己,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义愤填膺者多!她也马不停蹄换了不少男朋友,可恋爱不多久便散伙了。

她还曾经在豆瓣上撩另外一个诗人,可以该诗人没有答应。后来,一位女诗人,不知道内情者,问她要其前男友的微信号。

那时,她离家出走一年多了。

可还有前男友的微信号,还留着那么一个伤害她蹂躏她折磨她的人的微信号。可见,人生用心之深。

她给了这位女孩微信,不料该女孩竟然和自己的那个歹毒的前男友恋爱了。并且有一次还没有让自己参加一次诗歌聚会!

这人世间太悲催了!难以存在正义了么?她愤怒了,开启了征伐生涯!

花式谩骂开始了。

上帝说有光就有了光,叶美说有家暴便有了家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凡质疑者,定会被叶美猛烈持续慰问亲属。

叶美一边推销诗集,一边寻找 *** ,一边咒骂前男友!三栖明星不过如此!又爱暴照,虽然美图过后依然老态可掬,仍频繁爆发!

有人说叶美疯了!有人说她是泼妇!有人说她心里还爱着前男友,不然为何总要提及他?因爱生恨!也有人说,她是在讨要一个公道!讨要人心!不一而足,叶美总以自杀来威胁质问她的人,大有:你不同意我的观点,我就死给你看!

年近四十的成 *** 权主义诗人如何这样呢?忍受了七年暴力戕害的女人为何突然爆发?一个到处约炮的诗人为何占据道德制高点?一个每天贴图骂人的人为何是个人?

这些问题很难回答!总之,叶美不是泼妇!她是圣母玛利亚,忍了七年的折磨!她是女权斗士,不工作七年!她是一个成年人,撒泼骂人泄愤!她是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把自己的无能归罪于他人!

有时候,你的愤怒恰恰来自于你的无能!你的不幸福正因为你的不成熟!

看到别人幸福便来泼粪的人,肚子里堆满了粪便!

显而易见,叶美不是上面的人。叶美是一个好人!人畜无害的人!是一个有美好未来的人!

叶美语录请看图片。

《塞壬史》读后感(四):随便写两句

对叶美最初的认识来源于她豆瓣上的头像——米沃什的一张照片,凭着这个头像我断定她是一个不以普遍意义上对女性的价值判断来要求自己的人,后来在与叶美的相处中,我发现她是一个生命力十分旺盛的人,也是一个可以忍受粗粝生活的人。每天六七点就起床,八点就开始在住处翻译或者去公司工作工作,放假时也是如此,每天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劳作”。她嘴里常常挂着的一句话是: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对食物的要求极低,和她一起吃火锅,她指着我点的毛肚问这是什么,我戏称她是一个比我还粗糙的人,毕竟我有四个喝水杯,她的喝水杯是妈妈从东北来看她的时候才买的。在我看来,她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思考和创作上,她追求的是精神生活的跃升。

《塞壬史》是叶美的第二部诗集,一部性感,短促,有力的诗集。叶美仿佛是用皮肤去直触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无论是日常的失眠还是童年就必须要面对的一场葬礼,无论是母亲卖马还是去菜场买菜,都成为叶美诗歌中的“重大时刻”。在名为《尘世》的诗中,叶美写道:每天来往,汇集在喧嚣里/每天我只是平静地从门前经过/看见一种智障男孩的脸从/寻人启事里像猎物一样盯上了我。 “智障男孩的脸”插入“我”平静的思绪中,带“我”去正视生活中令我恐惧的部分,而“我”并逃离,“我”必须要去平静的面对。是离开还是面对,在叶美的诗中都有着精准的描述。她仿佛是一个猎人,聚精会神,去捕捉那些让人震颤的时刻。

普鲁斯特之后,“记忆”的意义饱满了无数倍,而在叶美的诗中,常能瞥见记忆对于一个人的重大意义,记忆的瞬间成为叶美的诗嬉戏的岛屿, 鬼魂、疤痕、狗的牙齿的印记,这些略有些诡异的意象重构了叶美对于痛苦的记忆。“回忆是一面承载命运重量的写字台/我们既曾失足,也曾苦练过永恒”叶美写道。

《塞壬史》读后感(五):叶美不是泼妇

叶美,81年出生,硕士学历。写了两本诗集。据她所言,曾遭受前男友暴力。所以离家出走。又说,与前男友一起生活的七年,也是遭受了好多暴力。七年的时间,与一个暴力狂同居一室,叶美显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折磨。她以耶稣受难般的心忍受了前男友七年。

七年,真是一步一流泪,一步一泣血,外人很难想象一个女权主义者,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经济地位的女性,怎么熬过来的!实在令人佩服,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女性难以承受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据叶美说,她被前男友用器具砸在脑袋上,血流如注的大洞!没人管她,没人问她,她一个人流离失所跑到深圳洞背村,随便找个男人,过了一段日子。中间曾经想邀请一些男人去她所在的地方过日子,可是没有达成志愿。而前男友的伤害显然已经深入骨髓!

后来为了爱情,叶美的爱情总来得那么迅猛!不知道那七年的苦日子怎么可以守着一个坏人一个施暴狂捱过来的!

她去了北京,见各种诗人,逢人就说前男友打了自己,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义愤填膺者多!她也马不停蹄换了不少男朋友,可恋爱不多久便散伙了。

她还曾经在豆瓣上撩另外一个诗人,可以该诗人没有答应。

后来,一位女诗人,不知道内情者,问她要其前男友的微信号。

那时,她离家出走一年多了。

可还有前男友的微信号,还留着那么一个伤害她蹂躏她折磨她的人的微信号。可见,人生用情之深。

她给了这位女孩微信,不料该女孩竟然和自己的那个歹毒的前男友恋爱了。并且有一次还没有让自己参加一次诗歌聚会!

这人世间太悲惨了!难以不存在正义了么?她愤怒了,开启了征伐生涯!

花式谩骂开始了。

上帝说有光就有了光,叶美说有家暴便有了家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凡质疑者,定会被叶美猛烈持续慰问亲属。

叶美一边推销诗集,一边寻找 *** ,一边咒骂前男友!三栖明星不过如此!又爱暴照,虽然美图过后依然老态可掬,仍频繁爆发!

有人说叶美疯了!有人说她是泼妇!有人说她心里还爱着前男友,不然为何总要提及他?因爱生恨!也有人说,她是在讨要一个公道!讨要人心!不一而足,叶美总以自杀来威胁质问她的人,大有:你不同意我的观点,我就死给你看!

年近四十的成 *** 权主义诗人如何这样呢?忍受了七年暴力戕害的女人为何突然爆发?一个到处约炮的诗人为何占据道德制高点?一个每天贴图骂人的人为何是个人?

这些问题很难回答!总之,叶美不是泼妇!她是圣母玛利亚,忍了七年的折磨!她是女权斗士,不工作七年!她是一个成年人,撒泼骂人泄愤!她是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把自己的无能归罪于他人!

有时候,你的愤怒恰恰来自于你的无能!你的不幸福正因为你的不成熟!

看到别人幸福便来泼粪的人,肚子里堆满了粪便!

显而易见,叶美不是上面的人。叶美是一个好人!人畜无害的人!是一个有美好未来的人!

叶美语录请看图片。

《逆向管理》读书笔记|如何让自己陷入能力陷阱

我们都喜欢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运动教练告诉我们 业余高尔夫球手花费太多的时间练习他们最擅长的招式 ,而忽略了其他各个方面也需要更多的练习。
正如运动员、公司管理者以及专业人士一样,他们把精力过度地投资到错误的事情上——因为他们以为过去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东西在将来也会继续发挥作用。但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困境,那就是之前的那些日常工作已经不能再满足新环境的需求了。
如何让自己陷入能力陷阱(Competency Trap)。
我们很 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 ,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而它就像是毒品一样,我们被它深深吸引,因为我们的快乐和自信都来源于它。它还会让我们 产生误区,让我们相信我们擅长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且最重要的事,所以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做 。正如一个非常坦诚的管理者曾经跟我说的,要跳出这样一个循环是很难的一件事。他说:“我得罪了很多人,因为我与他们常常就需要先处理什么事情的问题发生争执。而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你忙于做你喜欢的以及你认为重要的事,这就是问题所在。因为这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尊敬他们。你就会问自己,我想做这个吗? 我应该去做但是可能永远不愿意去做 。”
当我们把时间分配在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上时,就只能花更少的时间在其他事情上,而这些事同样很重要。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忽略了什么(即没有学到什么) 。因为经验和能力通常是一个良性(或恶性)循环,当需要那种能力时(经常需要的话),我们就能进一步利用它。因此这就造成了我们一方面领导能力很强,但其他方面的领导能力远远不足的局面。
久而久之,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当我们越擅长某些东西时,花时间做其他事的机会越小。利用我们所擅长的事获取回报要比探索新领域(薄弱却有潜力的领域)所获取的回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明确、更接近。这种学习的自我强化属性让人们在短期内能维持他们当前的关注点。
然而, 当我们正在为我们的结果努力时,能力陷阱就会出现 。如果我们能够完成或是超量完成老板给的任务时,他们就会让我们留在当前的位置上,因为在这个职位上,我们可以表现得很好,因此这个岗位需要我们。但是他们又常常以我们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领导潜能为借口来掩饰这个真实的原因。

过去的成功会造成一个能力陷阱。当以下三件事发生时我们就会跌入能力陷阱:
· 你喜欢你的工作,因此就会做很多这样的工作,从而越来越擅长这份工作。
· 当你把时间分配在你所擅长的事上,你就会花较少的时间去做其他重要的事。
· 久而久之,你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学习新的东西。

几年前,研究者们进行过一个经典的研究,他们对比了那些被团队认为是高效的管理者与那些成功升职了的管理者之前的区别。他们发现 最大的区别是在于他们是如何安排时间的 。高效的管理者们把时间花费在与组内成员一起工作上,而 成功升职了的管理者则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与其他部门或更高的领导层建立联系 。

管理与领导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很多不同。从本质上说,管理需要我们高效高能地完成每日既定目标、规程以及组织结构;而 领导则是不停地改变我们要做的事以及思考我们如何去做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作为一个领导者要跳出日常工作的限制, 把时间花费在向他人解释改变的重要性上 ,即使改变的原因已经很明了了。
当我们做日常工作时,会问自己:“如何才能让工作做得更好(例如,如何做到低耗而优质高效)?”我们花时间和我们的团队以及当前的顾客,或是自己一个人去执行计划从而到达既定目标。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很清楚地知道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资源能获得什么样的回报。根据之前的经验,我们很有信心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而当我们做领导者工作时,会问自己:“我们应该做出一些什么样的改变?”会把时间都花在做一些没有即时利益(或是一直都不会有收益)的事情上。例如,我们可能会跨越我们的职能范围去展望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因为改变的不确定性常常比盈利(或亏损)的要大得多,所以 选择一个新方向需要极大的信心 。当我们深处变化中时,我们不仅要了解领导者需要做的事,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他们是谁,他们所代表的是什么,这样才更有可能去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换句话说, 要像领导者一样行事,我们需要把时间花在以下这些事上 :

来看一下传统的方法是如何有效地带领一支团队的: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给每一位成员分派一个清晰的任务;管理团队内部动态以及规范;定期进行交流;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情况并给予他们认可;等等。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事,但是 这对于你是否能转变成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来说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
二十多年来,此类话题有过很多相关研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黛博拉·安科纳(Deborah Ancona)和她的同事不断地进行研究来揭示这些传统的领导方法并非那么有效。研究发现, 那些拥有卓越成就的领导者并不会把时间花费在各种内部事务上。相反,他们会作为团队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他们的时间大多花在外部活动上 。他们在外走访以 确保团队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和资源 ,然后有选择性地汇报给大家,当产生争议时, 确保其所带领的团队能获得上级的认同 。此外,成功的领导者会 关注其他的团队如潜在的竞争者都在做什么 ,可以从他们那学到什么东西,这样就不用自己再白费力气做重复的工作。

两种相反的领导者类型:中心与桥梁 。如果你扮演的是一个中心的角色,你的团队和客户就会是你工作的重心;而如果你扮演的是一个桥梁的角色,像考克斯一样,你的工作是把你的团队与外界相关组织联系起来。 两种角色都是危险的 。杰夫扮演的是哪种角色呢?显然,他是中心的角色。但是如果人们 责备领导者的效率时 ,猜猜哪一种角色会在榜首?是扮演“桥梁”角色的领导者。因为“中心”领导者几乎每件事都可以做得比“桥梁”领导者要好。

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重新定义你的工作后所获得的外部观点是你是否有好的战略意见的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能帮助你 把想法转化成团队和组织的未来美好憧憬 。
展望未来以及把这种憧憬传递给其他人正是区别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能力 。研究领导力的专家詹姆斯·库泽斯(James Kouzes)和巴里·波斯纳(Barry Posner)进行的大量调查都证实了这一点。大多数人都能很容易地说出目前的工作中缺少什么,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或是无意义的地方,但是却没有一个好的“有远见”的想法,他们的工作也就因此而停滞不前。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想象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未来景象,即未来会是什么样。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希望未来能成为什么样。但是能带领组织进步发展的 远见并不是有灵感那么简单 ,也不是摩西(Moses,犹太先知)拿着一个记录戒律的纸条从山上下来。当然,它 也不是一些典型的单调乏味的远见演讲 。

各项研究表明有远见是领导者的定义性特征之一。但是我们该如何付出实际行动呢?以下这些能力是优秀的领导者发展远见的一些具体方法:

很多领导者就会 简单地认为想法本身就是最终的卖点 ,但有经验的领导者明白, 过程才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 。如何展现他们的想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如何与听众进行交流决定了人们是否愿意跟从他一起做事。

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总结领导公司进行成功转变过程中三个重要的因素:
想法+过程+你本人=领导公司成功转变
当我和我的学生分析一个关于领导者效力的书面案例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模式,由此总结出了以上公式。我的学生们很少讨论领导者实际上需要支持什么,更少讨论他们的想法所获得的成效。
过程非常重要并不代表结果就不重要 ,因为很多的改变都有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取得成果是要花费一定时间的。当提议正在进行且听众还没有参与进来时,人们会更快地决定他们是否采纳这个想法。在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寻找线索来证明这个提议是否会成功并且考虑该提议所带来的成果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些东西会帮助他们做出是否接受的决定。
因此, 很多人关心的是领导者提出并展示这个想法的过程 ,因为这能让他们知道:这个领导者是包容型还是独享型?是参与型还是命令型?他或她是否已经找到足够的适合人选来参与此计划?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该方法是否正确?
领导者在这些风格或步骤上的表现,会对人们对领导者的怀疑程度产生影响,还会增加(或减少)人们对领导者的信心 。换句话说,是人们创造了一个自我满足的愿景:如果他们对领导者有信心,就会与之合作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没有经验的领导者不仅仅会过度地关注他们想法的好坏,还常常从想法直接跳到另一个新的结论去支持它,没有经过一些必要的步骤来说明他们的想法是什么以及它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可能会是什么样。

最近我对两名多元化经理进行了观察研究。两人都在金融服务公司工作,都从业务部门转到多元化部门,都没有相关方面的经验。
第一位妮娅·约翰逊-罗马席纳 (Nia Johnson-Romanzina)是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全球多元化部门的经理,她决定 先弄清楚公司所认为的多元化是什么样的且如何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 。她先去找执行委员会及董事会各成员,与他们进行交流。“我们公司很明显分成了两个阵营,”在一次采访中她告诉我说,“一方希望女性应该更多地坐上领导的位置,而另一方则说,‘如果这事是在讨论女性,那就不要把我算在内。’我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两极化的问题。”
但是从她的谈话中透露出想法多元化正是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唯一的一件事。她解释说:“他们让我了解到性别差异是两极化的,但是想法多元化的概念却是每个人都会接受的。它自然地发展成关于包容力的讨论。”
当进行团队内部讨论时,她同样确定那些重要的外部会议、工作小组和思想领袖都可能会影响她的方法。她总结后得出,尽管本公司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公司,但是一些无意识的偏见仍然存在,使得员工们无法再继续升职或是不愿意把组内其他人包含在内。
新上任的CEO非常有创新头脑,他认为尽管公司业务进展得都很顺利,但仍然需要一个新的有更多多元化人才的环境。这时妮娅的机会来了。新CEO开放所有高级管理者的职位,鼓励大家都申请这些岗位。把重心更多地放在客户身上,关于性别、文化、教育、技能等方面能提出多元化的想法等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申请快要结束之前,CEO发现候选人缺乏多元性,因为很少有女性来申请这些岗位。当他陷入苦恼时,他和妮娅商量了这个问题,妮娅告诉他说考虑一下他现有的网络以外的东西。“女性常常觉得不能胜任这些职位,尽管她们是可以的,”她解释到,“你需要去明确地告诉每一个人,他们都有这个资格来申请岗位。没有人能保证你一定能得到这份工作,但是至少也要试着申请一下。”
他照她说的做了,把申请截至时间进行了延期以便能有更多的人进行申请。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招聘团队在努力引进人才并试图消除那些无意识的偏见。妮娅也被邀请到参加招聘团队的讨论中,他们想要挑战无意识的偏见以确保对所有人来说都有一个公平的平台。
最终,该CEO组建了一支具有更多跨职能且男女比例均衡的领导团队,女性成员从原来的17%上升到40%以上。对于每一个岗位,都是最佳人选,都一致通过,没有异议。
这项显著的成绩 给妮娅 强调多元性的缺乏并增强员工的包容力所提出的远见和策略 打下了基础。当很多公司正在设定很多业绩上的目标时,她推断以关注业绩开始的话,只会对根本的长期性的变化产生阻力和分散力。“这是关于想法的改变,”她说,“先提升了自己的包容力,接下来业绩会自然而然地就增加了。”
另一个多元化经理则采取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策略 。她想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正确的远见。这意味着她需要把当前组织里适合进行多元化改革的地方都列入清单,以及将这份清单与该研究讨论的话题联系起来。不出意料,她发现了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当中有很多互相矛盾且缺乏连贯性的事。
因此,她所做的 第一件事是创建一个模型 ,把不同的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框架。她召集了一个项目工作组来做这件事。最终他们组建了一个有五个部分的模型,包括实现整体多元化改革,从商业案例变成一系列基础原则,所有人力资源部门都进行了这项改革。当最终的模型成形后,她就向各个股东进行展示。尽管很多股东都对她的努力表示赞赏,但 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她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或者他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

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认识到我提出的公式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想法+过程+你本人),“你本人”这个部分往往比“想法”还要重要,它是人们对你进行评估的“过滤器”。
这个非常重要的“你本人”因素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都以为这指的就是你的管理风格。但管理风格仅仅是一方面,在一些相同的情况下,很多管理风格都是有效的。相反,人们评判的标准是 你的热情、你的信念以及做事的一致性 ,这三点换个词说,也就是你的“领袖气质”(Charisma)——一个用来描述未来领导者有神秘魅力却难以定义的词。
很多年前,管理学教授杰·康格(Jay Conger)开始揭开“领袖气质”的神秘面纱:他先让人们说出他们认为有魅力的领导者的名字,然后对这些领导者的行为进行观察。他们所列举的领导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外貌、性格和领导风格。一些领导者是专制者,而另一些更愿意与他人合作;一些很迷人,有风度,而另一些,就像史蒂夫·乔布斯一样,不是那么迷人。 最后的研究结果发现,相比起其他特性,很少有人能表达出“领袖气质”这一特性 。
康格和其他研究者发现, 当人们在某个“正确的时间”提出一些能引人注意的想法时,就会被认为有“领袖气质” 。因为有魅力的领导者倾向于在组织内部和外部都建立起桥梁,他们擅长发现市场的发展趋势、危机和机遇,因此他们能提出一些有吸引力的想法。但是正如我们以上所见,想法仅仅是公式中的一部分,而且常常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研究发现,有魅力的领导者还有另外一些特质。这些特质与领导者们是如何吸引以及为什么吸引跟随者有关,并与领导者们如何认识自己有关。更确切地说,有魅力的领导者都有以下三个共同点:
◎ 人生阅历丰富,从而产生了坚定的信念
◎ 能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
◎ 他们的想法、实际所做的事以及他们自己之间有很强的一致性

西蒙·西内克(Simon Sinek)在TED做的关于领导者的演讲是点击率最高的演讲之一,在他的演讲中,他把这种行为叫作“黄金圈”(Working the Golden Circle)。他解释说,我们很多人都通过讨论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去做来劝服别人。劝说的秘诀是展示出你最有力的论据。 依据我们自己的逻辑和优势,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样的做法并不会十分有用 ,因为 我们最终会跟随那些能鼓舞我们的人 ,而不仅仅是有能力的人。相反,成功的领导者们会以解释“为什么”——解释他们内心深处的信念和目的——来开始对人们进行鼓舞。这样一来,他们更能打动人。所以,“为什么”处在“黄金圈”的中心。

一个初级领导者该如何增强自己的感知能力呢?萨利姆曾是一个跨国日用品消费公司一个大型部门的经理助手,而现在他是一个新兴经济下某小公司的总经理,他的成功转变要归功于他对形势的定位能力:

当我问萨利姆他是怎样得到他的工作时,他说“ 增强发现趋势的敏感度 ”让他获得了优势:

对于过去的经历只限于一个职能或一个业务单位的我们,下一项首先要做的任务就是要 找到能扩展我们视野并增强我们联系各点能力的项目 。

很多人在做自己分外的工作时都会有所犹豫。毕竟,我们都挣扎着想要为我们的私人生活赢取一些时间,而这些项目工作常常会成为我们日常任务的首要解决对象。但是 涉及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时,与继续发展职能内的技能相比,从一些跨职能业务中获取经验则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我的一个学生给了她同学们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所以当学习项目结束后,不要让我们的日常工作再占据我们学习的时间, 把时间空出来,用这些时间来扩展你的工作范围 。”
那些你从各项额外任务中获得的新技能,诸如有远见的思考和与组织外的人建立联系,都值得你花时间去进一步提升。
在这样一个“等级纵向提升”被可以横向移动的“攀爬架式职业”(Jungle-gym Careers)形式取代的世界里,人们要参与一些“热门项目”才会取得进步和发展。

职业高原(Career Plateau):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朗斯提出,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其所能够获得的进一步晋升机会的可能性非常小。

从《安提戈涅》(Antigone)到《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再到《星球大战》(Star Wars),所有好的故事都遵循着“ 开始——高潮——结尾 ”这样的结构和以下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

很多年前,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管理学者约翰·科特(John Kotter)拿着一台手持相机,跟踪拍摄了一群总经理的生活,看看实际上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和大家以为他们每天所做的恰恰相反)。最令他惊讶的是, 最成功的管理者看起来反而是最没有效率的那个 。
他们大多数时候的工作地点并不是在计划好的会议上,甚至不在自己的办公室或会议室。很多时候,他们的工作 看起来并不像真正意义上的工作 。他们会到处走动, 不时地出现在各个办公室里 , 与重要客户在机场休息室进行长时间的讨论 等等。 这些“碰巧”的会议通常都非常短,随机性很强 。但是每个管理者都能从这些简短的会议中获取所需信息,讨论重要的事务,或是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通常都是男性)。比起进行报告或者正式的展示,这些看起来没有系统性可言的事正是那些成功管理者的日常工作。
此外,科特还记录了一个管理者的日程安排。正如你所预料的,效率高的管理者的日程安排和效率低的管理者的日程安排有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和你所想的又不完全一样。 最有效率的管理者们的日程表上有着大量的空闲时间 :很多没有安排日程的时间。而效率较低的管理者的日程表上 挤满了各种会议、出差、电话会议或是正式报告 。
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我们需要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时间来进行改变。如果你和我所教的大多数学生一样,那么就意味着日常工作和即时需求占据了你的时间,让你没有时间来进行那些非正式的领导工作。

对于那些想要进步的领导者来说,最佳的起点是扩展你工作的范围,提升你工作范围外的表现力,从而对于你将做什么,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不管你目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以下五件事都可以开始让你的工作变成一个能增强你领导力的平台: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森德希尔·穆莱纳桑(Sendhil Mullainathan)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合著的名为《稀缺》(Scarcity)的书中在缺钱和缺时间之间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他们指出,两者都能将你限制在一根“管子”(Tunneling)中,人们只能看到“管子”中的事物,虽然这能给我们带来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反而会起到限制作用。
穆莱纳桑和沙菲尔用某医院的故事来证明这个观点,该医院的病房常常被提前预约满了。而由于病房都满了,所以当有急诊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医院只能把手术计划拖延。“因此,医务人员常常在深夜两点都还在做手术,而医师们常常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做大约只有两个小时的手术,其他工作人员也常常不定时地加班。”因为医院的手术经常滞后,所以经常需要不停地重新安排工作,从而造成了一个 低效又高压的工作形式 。
像大多数遇到问题的公司一样,医院从外部聘用了一个顾问,他提出一个 令人惊讶的解决方法:空出一个手术室来应对急诊病人 。像我们大多数人会有的反应一样,医院的管理者说:“ 我们都已经非常忙了,他还要我们空出一个手术室,这太过分了。 ”
就像对于很多过于投入的人来说,他们 无法想象把花费大量时间一直在做的事停下来重新组织 ,更不要说放弃有用或是没用的珍贵资源,医院管理者也产生了同样的怀疑。但是空出一个手术室的方法奏效了。有了一个空手术室后,医务人员能更有效地处理一些紧急病例,不用重新计划所有的一切。因此,他们加班的时间也减少了,手术的效率也提高了。

在分配时间时,可能会遇到两个非常不一样的问题。一是,花时间去做你认为真的重要的事,而不是那些非常紧急的事,这个问题虽然有些难但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可以依靠一些可靠的技术来解决;而 第二个问题则更难,那就是如何改变你对所谓的重要的事的看法 。
处理第二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参加一些之前没有参加过的活动,让你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思考你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去做的问题:跨职能角色能帮你更容易适应外部的环境,熟悉你专业领域外的项目以及公司外的各种活动。这些投资也许不会立即显示出成效,但 你只需要先加上这一部分的投资,暂时不用减少太多对过去常做事情的投资 。

开始改变你的工作

这是尾巴。

逆向管理.第2章重新定义你的工作
逆向管理.第1章打破你的认知:先行动,后思考

本文标题: 安提戈涅 读后感(《塞壬史》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94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名著的读后感(关于阅读四大名著的读后感(5篇))梦和泪读后感300字(梦和泪中作者为什么对冰心的哭进行细致的描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