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读后感(2021-02-14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读后感及其背景知识介绍)

发布时间: 2024-05-21 03:22: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拜占庭的黄昏——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拜占庭帝国脱胎于罗马帝国,是原来的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的时候迁都而形成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395年—1...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读后感(2021-02-14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读后感及其背景知识介绍)

拜占庭的黄昏——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

拜占庭帝国脱胎于罗马帝国,是原来的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的时候迁都而形成的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一场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场战役,世纪之战——1453年君士坦丁堡战役。

奥斯曼帝国年轻的统帅(奥斯曼帝国称为“苏丹”),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对阵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穆罕默德二世率海军陆军总共20万余人围攻君士坦丁堡,而这座历经一千多年风霜的古城由于种种问题,到如今只有7000人在守卫它,其中还有2000人是外国雇佣兵。

拜占庭后期地方军阀拥兵自重,各自为政,比起统一的奥斯曼人简直就是一盘散沙,被奥斯曼人各个击破。到最后只剩下守卫国都的5000部队。

10万余的陆军部队对阵7000人的拜占庭,这是一场实力极其悬殊的较量。

七千人对十万人,这仗还用打吗?事实上,这仗不仅打了,而且还打的好几个月。也真算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了。

拜占庭能坚持如此长时间也是有原因的,君士坦丁堡三面临海,只有一面面对奥斯曼敌军,而且因为长时间受外族侵扰,所以从拜占庭的初代皇帝开始就开始加固这一面城墙,一直到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另一方面来说,为什么同样信仰基督教的西欧没有派兵救援呢?

其实拜占庭本来派人去西欧罗马教廷求救,但是在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的民众眼中,国家危亡很遥远。他们只能看到眼下的一亩三分地,认为东正教才是正宗信仰,天主教是异端邪说,东正教神职人员也不愿意丢掉手中权力。所以不愿意去理解皇帝的战略意图。

尽管皇帝是对于国家利益的考虑,要去联合西欧,但老百姓不理解啊。

为什么我们不能靠自己?

为什么皇帝要带头向西欧妥协呢?

民众也因此反对向西欧求救,甚至在这一过程中还爆发过民变以及宫廷政变。所以领导层迟迟不能明确表态,也在不断地摇摆中丧失了西欧的信任。

迁移到现在的公司管理上,领导人和普通参与者接触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所以做决策的出发点也不一样。高层和基层的想法就越容易出现分裂。所以基层和高层拥有一致的意见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很重要一点,正如孙武所说“上下同欲者,胜。”

随着外部攻势持续与内部人心离散。

尽管皇帝还是斗志不减,但是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团队协作。而君士坦丁堡之战,更是需要空前的团队协作能力。
1453年5月29日凌晨,穆罕默德二世发动总攻,大军长驱直入,但是由于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拼死抵抗,战争一直持续到了天亮。随着城防塔楼一座座被摧毁,守城士兵越来越少,君士坦丁十一世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了,他抛下了象征皇权的节杖,大喊一声:“城池已经失守,但我还活着。然后催着战马,冲入敌阵,消失在了乱军之中。后世传说,在城破的时候一名天使下凡,拯救了这名英勇的君士坦丁十一世,把这名末代皇帝变成了大理石,藏在了君士坦丁堡的下面。在如今的希腊,还有这样的说法,说当基督教再次征服这座城市的时候,他就会重返王位。
不过无论如何,随着君士坦丁堡被占领,拜占庭灭亡,延续千年的法统,罗马法统彻底终结。一个时代结束了,中世纪结束了。欧洲的民众也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欧洲?

拜占庭蕴藏了大量的古典典籍。流亡到了欧洲的群众将古典文化传播到了欧洲。

代表自由思想的古典文化,和要求发展不被束缚的贸易的资本主义不谋而合,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论基础,也因此掀起了席卷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2021-02-14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读后感及其背景知识介绍

        《1453》这本书对这一段时期描述较为通俗易懂,读起来相对比较轻松,而很多专业化很强有关土耳其的历史、人物、事件、地名的书籍叙述太过复杂,读起来快感不足,而这本书无疑对于初次接触这段历史的人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真的要把这本书读懂,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的。 初次读这本书,我们不免心中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1453年拜占庭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了,完全的不堪一击,大家都知道拜占庭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中心,当年也是非常强大,要把这个问题了解清楚,必须了解拜占庭的整个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及拐点产生时间: 11世纪这段时间是拜占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繁荣的顶点,过后就开始逐渐的衰败,

 繁荣的原因:

历史原因:我们都知道罗马帝国在300年的时候分为了东罗马和西罗马,君士坦丁大帝把首都迁到了东罗马也就是君士坦丁堡这个位置,是因为它的经济基础比较好,手工业也比较发达,农业及其贸易的势力也都远远的强于西罗马;

地理原因:君士坦丁堡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首先,它的北边是黑海贸易圈,南边是地中海贸易圈,而它是南北海上交通的重要的节点,其次它又是东西向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它就像一个十字路口,构成东西陆地贸易和南北海洋贸易的十字交汇。

 商人群体的推动:当年东罗马帝国比较强盛的时期就在公元8世纪、9世纪、1000年前后,这三百年拜占庭的经济贸易是达到了鼎盛时期,除了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拜占庭拥有强大的商人群体,最活跃的叙利亚商人和犹太商人,他们以其卓越的商业头脑垄断着这个地区的远程贸易网络,并基于海上贸易运输,创造了强大的贸易船队及其护卫船队。

 衰败的原因: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从西欧开始介入地中海贸易,一直打到了现在的叙利亚及其耶路撒冷这些地区,最终摧毁了君士坦丁堡的商业贸易体系,我们都知道君士坦丁不主要由叙利亚商人和犹太商人两个部分,十字军东征血洗了犹太商人;

商人群体原因:但是300年后,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崛起了,威尼斯早期是比较荒凉的,第一桶金石通过售卖石盐,然后有了经济积累后又垄断的粮食贸易将南方的粮食转移到北方,再往后就在亚得里亚海进行捕鱼开始发展自己的渔船队,后来经商慢慢发展为商船队,后来保证货物的安全渐渐发展为护航舰队,后来威尼斯渐渐蚕食和控制了拜占庭内部的贸易及其它对外的贸易,威尼斯渐渐控制的东地中海的贸易,而热那亚崛起后又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

海上贸易线的转移:然后11世纪末,从黑海向南转移到了地中海,导致拜占庭的商业和关税的减少,动摇了拜占庭商业的根基。

君士坦丁堡的军事防御工事:历次围攻战中,

为什么君士坦丁不迟迟不能攻破的原因:

工事完善:城墙很厚很高,三道城墙体系,很难从外面突破,

 供给:海上运输通过金角湾获得供给,在战争时期不会造成围困。

 地理: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易守难攻。割喉堡完全切断黑海过来的船队,金角湾可以获得安全补给。

最终攻破的原因:

 经济:海上交易线南移到地中海,远程海权的崛起导致拜占庭经济衰落;

 军事:跳弹炮攻技术,乌尔班大炮技术对城墙形成致命打击,而君士坦丁堡城墙上无法架炮,只能采用被动防御的方式;

战略:土耳其采用先攻取金角湾的方式,隔断了城内的补给,使得君士坦丁堡陷入合围;

国际形势:之前的陆权已经被海权所取代,航船技术的发达为这次战争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政治扩张性改为经济扩张性,利益促使着地中海区域先强大起来的威尼斯唆使着土耳其人争取土地,扩大版图。

 小结: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们了解到1453这场战争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场战役这么简单,它还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他代表着一个新的海权时代的来临。

如果1453年奥斯曼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1453年奥斯曼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世界会,陆地上奥斯曼再也没有了敌人。

或许年轻气盛的穆罕默德会犹入无人之境扫平巴尔干半岛,失去希望的罗马人纷纷逃到意大利半岛,给意大利带去先进的东方理念。而奥斯曼不会止步多瑙河,还会进一步消灭匈牙利,兵临维也纳。同时水陆并进进军意大利。起点便是圣约翰骑士团的所在地马耳他。教皇可能会向世俗君主求援。

战争从不是什么好事,没有任何理由为屠杀洗地,不过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不承认各种屠杀的政府就是了。我想说的是记住历史上的惨剧不是为了记住对其他民族的仇恨,而是为了避免重蹈覆,不再让惨剧发生。但大部分人都只记住了仇恨,让这种纪念起了反作用。

主条目:君士坦丁堡战役

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对君士坦丁堡发动围攻。尽管乔瓦尼·朱斯蒂尼亚尼在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授意下英勇作战,但由于没有援军,他们的顽抗最终失败。经历大炮狂轰两个月,坚不可摧的城墙终被击破。

君士坦丁堡---战争1453之一

        当历史的车轮碾到1453年的时候,曾经辉煌无比、版图横跨欧亚非的东罗马帝国,只剩下了孤零零的帝都---君士坦丁堡(含都城附近的部分村庄)及爱琴海附近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地区。帝国的其它部分在其千年的历史车辙中不断变化并终遭蚕食。如今,胃口吞鲸的奥斯曼帝国正剑指君士坦丁堡,苏丹的数万大军及其横梗在马尔马拉海的庞大舰队,正在对他早已垂涎三尺的“红苹果”形成合围之势。
      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中,君士坦丁堡如鲠在喉。之所以如此形容,不仅因为它是信奉不同宗教、不受统治的国中之国,更是因为它极为重要的地缘价值!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口西岸,北邻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及贸易中心地中海。其战略地位相当于今天地处马六甲海峡咽喉的新加坡。

      俯视君士坦丁堡,大体呈一个比较规则的三角形。南面斜边比邻波涛汹涌、瞬息万变的马尔马拉海。三角形的北侧斜边与著名的“金角湾”平行,金角湾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向内陆的延伸,犹如一把阿拉伯弯刀捅向欧洲大陆。在金角湾的海峡入口处,既“弯刀”的护手部位,聪明的拜占庭人用一根长近三百米的巨大铁链将其封锁。过往船只被隔离在外,整个刀身成为了避风港和天然屏障。这正是君士坦丁堡不同于其他城市而最得天独厚的地方!拜占庭人可以虔诚而自豪的说“这是上帝对我们的恩赐!”的确!有了上天的眷顾,加之沿海的壁垒,君士坦丁堡的两条斜边占据天险、易守难攻,平时仅有少量哨兵日复一日的眺望远方…仅有的一次从海墙破城,是被同为基督教世界的十字军攻破的,原因复杂且诡异,很可能是里应外合所致!

        “三角形”的底边是全长5630米,由马尔马拉海延伸至金角湾布雷契耐的狄奥多西城墙。它由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于公元413年始建并以此命名。城墙由内墙、外墙与护城河三大部分组成,高度与深度分别约为12米、8米和10米。从护城河外岸算起至内墙,整个城墙的防御纵深达到了惊人的60米。另外,建筑结构完全独立于城墙的192座塔式碉堡镶嵌在两道城墙中。无数射击孔与垛口分布其上,对于手持冷兵器的欧洲中世纪的重装步兵来说,进攻这样固若金汤的城防堡垒简直是梦魇一般……

        如果冒犯者侥幸不被淹死或射死,从护城河爬上了内岸,面对的是一道大约2米高的胸墙,在枪林弹雨之下,翻越这道石墙并非易事!那些暂时还没有被死神选中的可怜人,或许能听到来自城墙上,正弯弓搭箭射向自己的拜占庭士兵用希腊语的问候“欢迎来到狄奥多西城墙!”刚刚上岸、越过矮墙的进攻者将面对他们人生中最最漫长的20米。在这短短的距离上,不仅是更加密集的箭雨,还有从天而降的巨石、长矛、滚烫的松子油和可怕的“希腊火”,这是由东罗马帝国拥有知识产权,可喷射一种以石油为原料的液态燃烧剂,类似于现代的火焰喷射器。一旦引火烧身,盾牌及重装铠甲的防护将无济于事,即便跳入水中,据说希腊火仍能继续燃烧!此时的侵略者在一片哀嚎声中只能选择逃跑,等待他们的又是那道矮墙与那条河。在遭受这水深火热的全方位打击后,幸存者寥寥无几,一场人肉冲锋下来,狄奥多西外城墙下面堆满了尸体,血红的河水溢出岸边…

        欧洲中世纪的入侵者时常选择投石机远程攻城,从此种利用杠杆原理制作出来的机械装置中抛出的石块,无论从质量还是速度上来说,对内为混凝土、外砌大块石灰岩的城墙所造成的破坏微乎其微,狄奥多西城墙就像被面包砸中一样安然无恙!在君士坦丁堡的无数次守城战役中,无论是波斯人、阿瓦尔人、保加尔人、俄罗斯、阿拉伯人及保加尔人几乎都是以此为模板被守军打败或迫使退军!

        狄奥多西城墙可谓冷兵器时代城防系统的集大成者!这也正是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敢以八千士兵,对抗兵力数倍于自己强大敌人的原因!
       
本文标题: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读后感(2021-02-14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读后感及其背景知识介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584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理想点亮人生读后感(《理想点亮人生》读后感)分割钞票的小妖读后感200字(西游记第九回读后感2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