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日记的读后感(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探险家吗)

发布时间: 2024-05-15 01:38:5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第一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年月日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以及他的尼泊尔舍巴人向导坦新成为首次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人...

珠穆朗玛日记的读后感(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探险家吗)

第一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年月日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以及他的尼泊尔舍巴人向导坦新成为首次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人。在此之前,这座世界最高峰曾有九次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其中一次是1929年运气不佳至使全军覆没的马洛里-埃文远征军),但他们均未成功地征服峰顶。
据了解,他们两人5月29日上午11点到达海拔29000多英尺的珠峰之顶。他们在顶峰仅停留了15分钟,坦新在顶岭插上英国、尼泊尔、印度及联合国的国旗。希拉里拍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希拉里以他的成功来庆贺今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加冕。他已被女王封为爵士。
这次登山活动是由约翰-亨特上校组织的,亨特选中三十岁的希拉里率队攀登珠峰。登山队2月离开英国。5月从18000英尺的大本营开始攀登。他们沿珠峰南坡向上攀登。首次登顶的尝试是在5月26日,但由于缺氧而告失败。
在希拉里后来出版发行的名为《探险引领胜利》的登山日记中,这样描写了他们登顶的伟大时刻:“我们一直向上攀登,时不时抬头热切地看看顶峰。时间飞快地流逝,而峰顶似乎永远也无法征服。我最终翻越了一个小丘,依靠丹增和我系在一起的绳索爬上平滑的雪脊,突然间我意识到,我们已经抵达了目的地。那时是11点30分,我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希拉里接着在日记中记述了站在峰顶鸟瞰,以及他和诺尔盖庆祝登顶的故事:“我和丹增激动地握手,他还热情地和我拥抱。我摘下供氧机,然后给诺尔盖拍照并且拍下有关珠峰环境的照片。我和丹增后来站在峰顶吃了一块蛋糕。由于时间所剩不多,15分钟后我们俩就开始撤退,当时的时间是11点45分。”
厄尔曼的著作《珠穆朗玛人》中记录下诺尔盖对当时情景的描述:“在接近峰顶时我和希拉里停了下来,我们向上望了望又继续前行。我和他之间靠一根长30英尺的绳子连接,因为我手握绳子的好几圈,因此我们之间的距离大约是6英尺。我从来没有想过所谓登顶的先后顺序,我也从来没有想把他推下山,自己霸占这个好机会。我们只是慢慢地向上爬,但是脚步却很坚实。然后,我们就到了峰顶。希拉里先爬了上去,然后是我。”
诺尔盖接着说:“我们握了握手,但是单单握手不是表达我们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激动。我向天空挥舞手臂,然后和希拉里拥抱。在回去的路上,我们依然激动地互相捶打,虽然吸着氧,我们仍然感到喘不上气。”
在峰顶,希拉里当时给诺尔盖拍了照片。但是当诺尔盖提出给他拍照时,希拉里却摇摇头,说不想拍照。
“登上珠穆朗玛峰是我一直的梦想,当我第七次攀登时,我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尼泊尔人诺尔盖自豪地说。
参考资料:

珠穆朗玛峰作文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 70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他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去。
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在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迎着夜幕继续向顶峰进发的同时,刘连满正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头旁边休息。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他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旁的氧气筒,气压表上的红针表明还剩下最后几十个压力的氧气。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知道他的战友们从顶峰胜利归来时,将比他更需要氧气的支援。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缺氧的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来。刘连满多么想活下去啊!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活下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三个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
你们的同志 刘连满
与此同时,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正在苍茫的夜色中步履艰难地向前移动着。脚下的雪坡变得愈来愈陡,也愈来愈滑。他们翻过两座石岩以后,又登上了一座雪坡。藏族队员贡布在前面开路,不到几分钟就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于是,屈银华上前开路,他经过很长时间才前进了两三步,但两腿一软,又滑回到原来的地方。最后,王富洲走到前面,他坚持为大家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珠穆朗玛峰最后一段怎么写作文一

1. 我心中的珠穆朗玛峰 片段作文600字

世界之大,处处都有美景。

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度,你随处都可以看到美丽的风光。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段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美在人心中或许是一个瞬间、一个定格的画面,或许是一种长久的思念和向往。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不仅生养着13亿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而且还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

在今年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打开这本书,一个个美丽的地名展现在我的眼前,还有一幅幅纯净优美的风景画。

印入眼帘的第一个名字是珠穆朗玛峰。这个名字是那样熟悉。

这个名字从我五、六岁时就接触了,当然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它了。这是一座宁静巍峨的山峰,不像埃及的金字塔那样神秘,不象美国的夏威夷那样浪漫,也不象缅甸的仰光金塔那么华贵,不象尼亚加拉瀑布那样澎湃壮观。

它是世界的脊梁,是中国美的象征,它不需要华丽的色彩,也不需要神奇的景色。只需要几片云,一场雾,或几块雪,就自然超凡脱俗,净化灵魂心境。

我曾想像自己站在珠穆朗玛峰上,太阳渐渐下山,夕阳映照在白雪上,雪变得通红。随着时间过去,太阳渐渐落下,月亮慢慢上来,又变成一片银色的世界。

我感到和珠穆朗玛在一起安静地呼吸,数朵白云在身边围绕,仿佛自己在天上飘荡,受着仙一般的待遇。忽然,一阵风过来,又把我带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就是国家体育场---鸟巢。, 虽然珠穆朗玛峰很美,但在我的心中还有一个美丽地方,他是由数万根钢筋筑成的,网络状的构架像树枝编织的鸟巢。

远远望去,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对!这就是国家体育场---鸟巢。

他静静的建筑在中国这片热情的黄土地上,8月8日晚8:00那个令人可以兴奋整夜,激动整夜的时刻,好像是雏鹰破壳而出的时刻,展翅飞翔的时刻, "鸟巢"立刻变得绚丽多彩,美仑美奂,不由的为这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而惊叹,那圣火点燃的那一刻是多么美丽,令中国人自豪。那16天的拼搏,运动员的笑脸哭脸都定格在鸟巢中,每一个永恒的瞬间,每一个幸福的拥抱,每一个美丽的微笑,每一滴拼搏的血液,每一滴激动的泪水,每一滴刻苦的汗水都燃烧在这熊熊烈火中。

鸟巢的美丽不能用眼睛去看要用心去记住! 珠穆朗玛,你是我心中的向往,是最美的地方!但是鸟巢,你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拼搏的八月,那中国人的八月。

2. 珠穆朗玛峰的作文

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 *** 半身石膏像。

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 70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

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

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用双手 *** 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

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

他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去。

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

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

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在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迎着夜幕继续向顶峰进发的同时,刘连满正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头旁边休息。

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他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他拉过身旁的氧气筒,气压表上的红针表明还剩下最后几十个压力的氧气。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

他知道他的战友们从顶峰胜利归来时,将比他更需要氧气的支援。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

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缺氧的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

3. 写珠穆朗玛峰的作文350字

我国最高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既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身披薄薄白纱,美如古式仙女;但此含之中,又为之壮观。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险,夹环境之复杂。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山岩峭壁间分布着五百四十八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有数十米之高的冰陡崖与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同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气势同且磅礴。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和普莫里峰。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藏语“珠穆朗玛”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尼泊尔语名是萨迦玛塔,意思是“天空之女神”。这名字是尼泊尔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名的。由于此前,尼泊尔人民没有给这山峰起名,而 *** 由于政治原因没有选择用音译名称。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六月初至九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m/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度至风季的秋季。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由于气候极度寒冷,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啊!珠峰,你含有古式仙女之美,但此含之中,又为之壮观。你如此雄伟壮丽,有多少中华儿女祖祖辈辈因此所感骄傲。啊!雄壮的祖国;啊!雄伟的珠峰,你永远都是我的骄傲!

4. 游珠穆朗玛峰作文

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第一高峰,它位于定日县境内,喜马拉雅中尼边界上,海拔8843。13米。峰顶常年积雪,4~6月气候最佳,是登山的黄金时节。

珠穆朗玛峰麓冰塔林位于珠峰脚下5300米到6300米的广阔地带,是世界上发育最充分,保存最完好的特有冰川形态。

神奇的天公造物,让人目不暇接,那宛如古代城堡般的悬岩,层次分明,风化岩石形成的高大石柱,石笋,石剑,石塔,成群结队,风情万种,绵延数公里。

由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景色奇,故被称为“高山上的公园”

我爱我的祖国!

四年级:快乐小丸子

5. 珠穆朗玛峰作文

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第一高峰,它位于定日县境内,喜马拉雅中尼边界上,海拔8843。

13米。峰顶常年积雪,4~6月气候最佳,是登山的黄金时节。

珠穆朗玛峰麓冰塔林位于珠峰脚下5300米到6300米的广阔地带,是世界上发育最充分,保存最完好的特有冰川形态。神奇的天公造物,让人目不暇接,那宛如古代城堡般的悬岩,层次分明,风化岩石形成的高大石柱,石笋,石剑,石塔,成群结队,风情万种,绵延数公里。

由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景色奇,故被称为“高山上的公园”我爱我的祖国。

6. 求我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作文

我给一些思路:

难忘的一天

今天,我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使我终身难忘!

极目远眺,崇山峻岭,万里无云,一阵凉风吹来,十分凉爽,惬意。然而,想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得要多大的勇气和信心啊!刚开始爬的时候,我兴致勃勃,认为自己肯定毫不费力就爬上去,但是,爬到半山腰,我就没力气了,我抬头看了看,还有那么多的路没走,自己肯定上不去了,我便有了打退堂鼓之心,可是我又想,既然爬了一半,为何不继续爬上去呢?爬山就像人生的道路,虽然有许多挫折,但是,只要乐观,有勇气,对自己有信心,继续向前进,就能成功。

后面自己想吧。

7. 我想用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写一段短文

黄河 黄河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崖.如今直上银河去,直到牵牛织女家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何水德之难量. 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谣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黄河,它们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视为家珍.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采、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黄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工的劳动,是船民生活的旋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诗中的第一首中的前两句.后两句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本文标题: 珠穆朗玛日记的读后感(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探险家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46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阅兵读后感70周年700字(欢庆中国建国70周年阅兵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骆驼祥子五篇读后感五百字(跪求骆驼祥子的读后感5篇 1篇500字 很急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