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海怎么写读后感200字(小孩与大海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5-13 22:04: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6

《少年与海》读后感500字【,#读后感#,导语】《少年与海》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关于一个少年与自然抗击的过程,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更多相关内容请关...

孩子与海怎么写读后感200字(小孩与大海读后感)

《少年与海》读后感500字

【 #读后感# 导语】《少年与海》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关于一个少年与自然抗击的过程,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读后感频道!

【篇一】《少年与海》读后感500字


  人的一生要经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性格。而这其中最充满好奇心的,想必就是少年了吧。在这个寒假,我跟随三个“少年知己”,开起了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旅程。

  《少年与海》是中国当代作家张炜叔叔写的。本书的主人公是三个住在海边的“少年知己”——“我”、小双,他们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不畏惧老人们口中的各种妖怪,并接近了可怕的妖怪,经历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在这些故事中,给我启发的是《卖礼数的狍子》。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老狍子精,变成人后教人的礼数并且帮人们治病。然而,村中的老人们就不服气了,最终派出二锅腰去与老狍子比赛礼数,在比赛的过程中,我想起有些同学见到老师不打招呼、说脏话、粗话,这都是不符合礼数的。比赛后,老狍子取得了胜利,可是,他却认为礼数是不可以用来比赛的,礼数是明摆在那的。看啊,老狍子是多么谦虚,正所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后来,在与老狍子聊天时,老狍子已经发现在比赛时,有一位围观的老人就是当年拿着鞭子抽老狍子的,可老狍子并没有以牙还牙,而是默默宽容了别人。想起上学期和同桌经常闹矛盾,如果谁能宽容一步,也就不会“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了。

  在这个充满世间芳华的少年时代里,勇敢地去闯荡闯荡吧!

【篇二】《少年与海》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的作者叫张炜,故事内容是海边住着三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一切食物都感到好奇的少年。传说中,林子里有可怕的妖怪,妖怪们一个个嗜血的故事,阻止了三位少年与这个世界的亲密接触。然而,三个少年总想探个究竟。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接近了传说中可怕的小妖、老狍子精、蘑菇婆婆、牙医伍伯等,经历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他们逮住了小妖怪,还试图驯服老狍子精,探究荒原上残酷征战的历史……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中,三个少年认识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并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

  我很羡慕这三个少年,因为他们不仅对一切充满好奇,而且敢于探究真相。他们还可以到林子里去探险,可以在果园里摘水果,真是无虑。我做事一点儿都不果断,不像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考虑太多。虽然有时狼狈收场,但起码他们做到了,起码有了一个美好的过程,可以让人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当然,我更佩服作者张炜。因为他可以大胆的想象,并且把这些画面写在书中,给读者开辟一条新的领域。也在读者的心中塑造了一个个可爱或者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读完这本书,我就时常在想:这些人物和妖怪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话,他们会在哪儿?会做什么?如果有续集的话就好了,呵呵,因为这本书真的不错,给了我许多启示。

【篇三】《少年与海》读后感500字


  我想许多人都知道《老人与海》吧!那你们读过《少年与海》吗?读了《少年与海》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少年与海》讲述的是:在海边上有三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的少年。传说中的林子里有许多可怕的妖怪,一个个嗜血的故事阻止了他们与这个世界的亲密接触。然而,三个少年总想探个究竟。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接近了传说中的可怕的小妖怪、老狍子精、蘑菇婆婆、牙医伍伯等。他们逮住了小妖怪,驯服了老狍子精,探索荒原上残酷征战的历史……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中,三个少年认识了一个复杂的世界,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十分深刻,它让我学会了许多,也进步了许多。

  俗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读了《少年与海》这本书后,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书中,三个少年之所以能够驯服一个个可怕的妖怪,是因为他们团结友爱。正如蚂蚁拖食一样,即使一粒米比蚂蚁大得多,它们也能拖到洞里去,靠的是什么?靠得就是团结的力量。三个少年使我学会了团结。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三个少年一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团结,还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永不言败。

  轻言放弃,意味着失败。以前的我总是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总是想着退缩,遇到事情,总是想着失败。可是,当我读了《少年与海》这本书后,我这才明白:轻易地放弃自己,只有后悔。人生本来就充满着挫折和失败,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会咬破自己的茧壳去痛苦地反思、纠正。正所谓“成功是失败之母”。三个少年就是这样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才抓住了成功。所以,我们要抓住点滴成功,以水滴石穿之心,向人生的沙漠风暴前进!

【篇四】《少年与海》读后感500字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少年与海》的书。书里主要讲了海边有三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的少年。传说中林子里有可怕的妖怪,一个个嗜血的故事阻止了他们与世界的亲密接触。然后,三个少年总想探个究竟。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接近了传说中可怕的小妖怪、老狍子精、蘑菇婆婆、牙医伍伯等,经历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他们逮住了小妖怪,还试图驯服老狍子精,探索荒原上残酷征战的历史。

  其中我觉得第三章“卖礼数的狍子”很好看。因为这上面说了人要懂得礼数,而且还说了礼数不是金钱能买得到的东西,而是需要自己从别人身上去学习得来的。生活中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记得小的时候一次妈妈带我去参加一个宴会,会上有一个小姐姐非常有礼数。从见到人时的主动打招呼到席间就餐的一言一行都能让别人感觉到她是一个有礼数的孩子。回家后妈妈对我说:“你看到宴会上的小姐姐多有礼数,你要向她学习,做一个有礼数的好孩子。知道吗?”“知道了”我答到。后来我自己在心里默默记下了,处处都以姐姐的标准要求自己,见到人时会主动前去打招呼。渐渐地这些礼数在我心里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当妈妈带我外出时碰到别人夸我懂礼数时,妈妈脸上总是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篇五】《少年与海》读后感500字


  《少年与海》这本书中主要讲述的是海边上有三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的少年。传说中林里有个可怕的妖怪,一个个嗜血故事阻止了他们与这个世界的亲密接触。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中,三个少年认识了一个复杂的世界,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

  书中的故事有几件,但让我有很大启发的故事有两件。第一件讲的是一位护林员与小爱物之间故事。传说这位护林员与世隔绝,从不与人打交到,他住在山上。还有山上有妖怪,于是三个少年便展开了自己的探索,历尽艰辛,终于接近传说中可怕的小妖怪,但是小妖怪并非那么可怕,它是可爱、善良的,还和护林员关系密切。这个故事让我觉得有时候妖怪并不可怕,而人心才是最可怕的。

  第二件故事是“卖礼数的狍子”。他讲的也是一个护林员,他住在山上,被山下的人传做狍子精变的,可当三个少年去探查时,发现是一位和蔼可亲,慈眉善切的老人,村里的人都不打。狍子精,因为狍子精懂得许多道理,还会看病,听说暴脾气的人变得和和气气,调皮孩子也会懂事,是一位很懂礼数的人。在文中说过这么一句:“世上只有礼数是不能买卖的,它本来就放在那儿,它是咱大家的,咱们不过是一块儿去找它嘛?”

  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有一次我去外婆家,刚一进门,看到外婆家也来了一位亲人,我没有去叫人,外婆说:“这是姑奶,怎么不叫人呢?”一听,我觉得好尴尬啊!这就是所谓的礼数。生活中有很多礼数,我们都要一样一样的去学,学问大着呢!

  这本书的故事还是比较深奥的,我只了解了一点点,希望所有人都可以看看,感悟很多。

小孩与大海读后感

小孩与大海读后感
海的孩子
——《读沧海》读后感
我们是幸运女神眷顾的对象。一出生,就是在这个被大海拥抱
的城市里。深邃的颜色,渲染着动人的美丽,伴随着我们快乐的长
大,长大。
海子面朝大海,面朝着春暖花开的世界,用幸福的闪电,祝福
每一个快乐的人们。王勃面朝大海,面朝着那轮静静的明月,在风
中送别着自己的挚友。曹操面朝大海,面朝着汹涌的海浪,漫天的
繁星,赞叹着海的博大。普希金面朝大海,面朝着渔夫们勇敢的风
帆,用庄严的荣光,轻轻叹别着牵挂拿破仑的心。
刘再复把大海当成了一本永远翻阅不完的书籍,如饥似渴地贪
读着上面古老的文字。我读着海,从浅海读到深海,从海面读到海
底——我神往的世界。但我困惑了,在我的视线未能穿透的海底,
伟大书籍最深的层次,有我读不懂的大深奥。我们,都是海的孩子
。海像母亲,海像书籍,海像朋友,海像一切一切,一切被我们所
深爱的……我读着我不懂的大深奥,于是,在花间的岩石上,我对
着浪花,发出一串串的海问。

少年与海读后感

  《少年与海》是网站起点中文网连载的一部小说,作者是夜雪小白。为您我整理少年与海读后感,欢迎阅读。

   少年与海读后感(一)

  我买了《少年与海》这本书,看了之后,觉得十分有趣,稀奇!

  这本书讲述了海边上有三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的少年。传说中林子里有可怕的妖怪,一个个嗜血故事阻止了他们与这个世界的亲密接触。然而,三个少年总想探个究竟。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接近了传说中可怕的小妖怪、老袍子精、蘑菇婆婆、牙医伍伯等,经历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他们逮住了小妖怪,还试图制服老狍子精,探索荒原上残酷征战的历史……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中,三个少年认识了一个复杂的世界,进一步成长和成熟起来。

  作者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进了他的作品了,同时也将他朋友告诉他的事写进了书里,变成了一本本丰富多彩的,适合广大读者的读物!

  《少年与海》这本书十分有趣,内容十分精彩。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少年与海》书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怪物,都被作者先生描绘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每一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特点;三位少年机智勇敢,老袍子精狡猾奸诈。书中的每一情节都让我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我从手滑了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丰富精彩的,我们要珍惜这段时光,将它刻在心头。

   少年与海读后感(二)

  在一两个星期前,我在学校里买了一本书,叫做——《少年与海》。这本书,是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张炜老师写的。

  作者张炜,在1956年11月时,出生在山东龙口市的一个半岛上。他有许许多多的作品,如: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散文集:《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学术论集:《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等。他的作品屡次获得茅盾文学奖、鄂尔多斯奖、华语传媒奖、中国出版集团奖等。

  在这一本书中,讲述了:海边上,有三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的少年。他们分别是:我、虎头、小双。传说,在这个林子里有可怕的妖怪,一个个嗜血故事阻止了他们与这个世界的亲密接触。然而,三个少年总想探个究竟。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接近了传说中可怕的小妖怪、老袍子精、蘑菇婆婆、牙医伍伯等,经历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他们逮住了小妖怪,还试图制服老狍子精,探索荒原上残酷征战的历史……

  在这本书中,里面的故事都是由作者想象到的事情,作者将自己想到儿的事一个个都写了出来,而惊心动魄的故事吸引着我们继续往下读着。

  这本书中,里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有不少,而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被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

  所以我想说:这本书写的真是太有趣儿,太值得我们去读了!

   少年与海读后感(三)

  在一次偶然的学校购书活动中,我得到了一本书《少年与海》。这本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叔叔写的,主要写了三个孩子在神秘的林子里寻找妖怪的故事。他们在寻找妖怪的过程中,慢慢地认识了大自然,慢慢地长大、成熟起来。

  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当读完《小爱物》,我对张炜叔叔由衷地敬佩起来。他真是一个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大作家,居然能把生活中的事情和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巧妙地融合起来,写出一部感动人、启迪人的巨著来。而且,张炜叔叔的想象力不受约束,书中那些小妖怪让人想也想不到,十分了不起!

  说到拥有自己的想法,我却没有张炜叔叔好,有时甚至懒得思考。比如,每当周末,爸爸经常带我到外面吃早餐,他总是要问我:想吃什么呢?到哪里去吃啊?可是,我总是千篇一律地回答“不知道”、“随便”。爸爸每次听到我这样回答,他总是直皱眉头,有时不得不批我“没主见”。

   少年与海读后感(四)

  海边上有三个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的少年。分别是作者、虎头、小双,他们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村子里的人非常有礼貌。

  传说林子里有可怕的妖怪,一个个嗜血的故事阻止了他们与这个是界的亲密接触。然而,三个勇敢的少年总想探个究竟。他们历经艰辛,终于接近了超大型天鹅妖怪,在接近妖怪之前,他们不具带着枪的士兵,勇敢地闯进关守妖怪的房间,打晕士兵,冒死救出妖怪。并把它放回大自然。他们这种勇敢,不惧危险,爱护动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说到这我想起了去年夏天的一个故事。炎热的夏天,我和几个同学在外面玩耍,一声狗的惨叫吸引了我们,是一个很凶恶的叔叔在虐待小狗,我们上前理论,毫无效果,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我们要去救这条小狗,过程虽然曲折,可凭借我们的勇敢与智慧,我们救了这条小狗,让后把他送到理想的家--狗收容所,我想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吧。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一定要很勇敢,也要在危机时候学会冷静思考,最后是我们大家要非常爱护身边的小动物,不要让坏人伤害到他们,如果有坏人去伤害他们是,我们一定要出手相救,不要让任何一条小生命从地球上消失了。

   少年与海读后感(五)

  海边上有三个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的少年。分别是作者、虎头、小双,他们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村子里的人非常有礼貌。

  传说林子里有可怕的妖怪,一个个嗜血的故事阻止了他们与这个是界的亲密接触。然而,三个勇敢的少年总想探个究竟。他们历经艰辛,终于接近了超大型天鹅妖怪,在接近妖怪之前,他们不具带着枪的士兵,勇敢地闯进关守妖怪的房间,打晕士兵,冒死救出妖怪。并把它放回大自然。他们这种勇敢,不惧危险,爱护动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件事情。那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朋友们在下面玩,由于太热了,我们就去外面的亭子避暑。正当我们真要坐下来时,我听到一声惨叫,我会有一看,原来是一只瘦弱不堪地一只流浪狗在偷吃已经煮好的清蒸鱼,原来那声惨叫是那只狗叫的,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在用铁棍打狗呢。看到这一幕,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去阻止他,我正想评理的时候,那个男人好像看出了我的意图,便对我说:“小子,我告诉你别惹事啊,滚一边去。”听了这话我当时气得火冒三丈,正想回去还一句时,我的好朋友拦住了我:“先不要跟他费口水劲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想怎么样把狗救出来。”我冷静的思考了一会,想出了一个打胆的计划。我先带三个人把狗救出来,再找两个人在外面接应,之后就跑出去,到秘密基地回合。等到黄昏的时候就动手。不一会,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我们按事先计划准备将狗救出来,一切进行的很顺利,狗被关在笼子里了,我们将笼子带着就跑。在门口时却遇到了那个男的,男的还没反应过来,我们已经溜之大吉了。

  我们将狗带到狗收容所,把它放在了那,我想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吧。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一定要很勇敢,也要在危机时候学会冷静思考,最后是我们大家要非常爱护身边的小动物,不要让坏人伤害到他们,如果有坏人去伤害他们是,我们一定要出手相救,不要让任何一条小生命从地球上消失了。

   少年与海读后感(六)

  好作家大概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不管他有多大年岁,无论写实还是虚构,总能在文字里涵养一脉真气,从而和读者相濡以沫,其作品才会流传久远,以至生生不息。这样,也才有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事实上,所谓经典未必是《芬尼根的守灵夜》那样玄奥艰涩的大部头,像《小毛驴和我》、《小王子》这样的小书,也不见得就比《约翰克里斯朵夫》、《静静的顿河》之类的宠然大物差。所以很多大作家不仅有体量厚重的大手笔,也有简短轻逸的小文本。像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卡尔维诺、艾·巴·辛格,都写了大量童话作品。英国剧作家、诗人王尔德反而是由童话闻名于世。他们深味世间的炎凉,却有不泯的童心,不然怎能写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城的故事》这样总也不老的书?

  我喜欢一些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他们像世事洞明、举重若轻的老顽童,他们能打也能闹,可以一本正经地谈玄论道,也可以忘乎所以地捣鬼惹祸,他们的作品就是一个生气勃勃的自由王国。我把博尔赫斯、圣-埃克苏佩里、塞林格、赫拉巴尔、马尔克斯等国外作家归于此类,当代国内作家,最可推重的,当属张炜。从早年的“芦青河”系列,《古船》、《九月寓言》,到后来的《刺猬歌》、《你在高原》,他的作品悉皆元气丰沛,充满雄浑勇猛的力量,虽深邃而不乏机敏,悲悯而不乏智趣。他没有板着脸搞严肃,反而将一些精灵古怪、滑稽好玩的元素点化其中,一个有某种怪癖的人物,一句挠人心窝的口头禅,一段旁逸斜出的闲笔余墨,看似无所用心,实则多有会意,就像放到虾塘里的黑鱼,让他的作品拥有了神奇的活力。假如《声音》中没有二兰子的吆喝(“大刀唻,小刀唻——”),《一潭清水》中没有鳝鱼一样的孩子“瓜魔”,《蘑菇七种》中没有那只丑陋的雄狗“宝物”,《芳心似火》中没有那些可爱的奇人异事,——显然,假如丢掉了无畏、天真的成分,这些作品定会索然寡味,了无生趣。事实上,自小长在“莽野林子”的张炜,似乎生就了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力”,那片林子和林中野物让他拥有了不变的童心、诗心,他的几乎所有作品,主要背景都是那样一个环境,他的童年记忆也常会不知不觉地映现于笔端,成为其文学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角落”。张炜说,从开始创作起,他一直写着自己的“小儿科”——以儿童为重心的文学创作。或这样写来仍不过瘾,为了“充分地表达童心”,“步入文学的核心地带”,除了在作品中零散流露“小儿科”的纯真情愫,张炜还把它做成了“了不起的大事业”——在完成长篇巨制《你在高原》之后,他又开辟了一个神秘玄妙的奇幻疆域,写出了野物众多、野气旺盛的系列“童话”:《半岛哈里哈气》五卷书。此书初版于2021年,写的是海滩林子里的各种野物和一群野性激扬的孩子(美少年、唱歌天才、长跑神童、调皮大王)——这些“哈里哈气的东西”,相互嬉闹,也相互亲昵,他们相似的“可爱的顽皮的模样”,足以带给我们“最大的安慰”。这样的“童话”显然不是通常意义的童书,它在叙事上采用第一人称的童年视角,使其具有了“童言无忌”的优势,所以,可以尽情地放松,甚至可以放肆地“哈里哈气”,它把天真当成了最勇敢的武器。这样的“童话”不只是写给孩子,也是写给大人:它以孩子的口吻重拾了成年人失落的激情、幻梦。《半岛哈里哈气》让我们看到以厚重著称的张炜亦不乏轻逸,他保藏的密码箱一经打开便神气飞扬。

  现在,我们又看到了张炜的最新长篇儿童志异小说《少年与海》。单从题目即可想见,故事的背景和叙述主体仍是海边林子和沉迷其中的懵懂少年。与《半岛哈里哈气》有所不同的是,《少年与海》的主角并不是其中的“少年”,而是少年们见识到的各类灵异物种——有介于动物和人之间的美丽小妖、“闪化”成老婆婆的蘑菇精、擅讲礼数的“老狍子”、镶了铁牙与狼决战兔子,还有长不大的小猪和千里迢迢回故乡的猫。作者并未像通常童话那样,让此等“非我族类”直接口吐人言或自陈行状,而是以莽野林子为故事源发地,以“铁匠铺”、“镶牙馆”、“老祖母”为前台或中间人,借由三个“少年知己”(我,虎头和小双)之口,讲述“我们”的所见所闻。正如作者前言所说:“讲述这一类故事虽然多少有些冒险,但也只能如实道来。这些故事除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再就是听来的,即所谓的‘耳闻目睹’”。可见《少年与海》并非无根无凭的胡编滥造,至少它在叙事上采取了一种言之凿凿的仿真策略: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当比个别人的一面之辞有说服力,再加上“我们”不单是故事的讲述者,且是故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种身入其境的亲历性更增加了叙事的可信度。你会看到,三个少年如同林中密探,假如没有他们的掺和,就不会发生如许精彩的海边奇谭。所以,《少年与海》首先是让人亲近的“真话”,它靠着“拙讷的讲述”把读者也拉进了“我们”的阵容,让你不由自主地与之同声共气,全然忘了这是一部荒诞无稽的“童话”。

  一般说来,童话是不必讲究真实性的,若是过于较真,很多经典童话根本没办法自圆其说。所以童话通常都是煞有其事,不管你信不信,狼外婆能一口吞下小红帽,小红帽也能毫发无损地被猎人救出来。传统童话的讲述手法大抵如此,叙述者只负责讲好一个故事,不必为故事的真实性负责。这样的童话只要有情节、有寓意也就足矣,无须解释彼得·潘为什么会飞,又为什么可以停止长大。为了讲道理而不讲事理大概是儿童文学的基本法则,只要能把故事讲下去,再明显的Bug也无关紧要。之所以会这样,恐怕与儿童文学的叙述人有很大关系。儿童文学主要就是童话,所谓“童话”,其理想读者自然专指儿童,为了亲和儿童读者,作为成年人的写作者免不了要走低幼路线,这样做的结果不是苦口婆心地包装一些大道理,就是拿腔捏调地模仿小孩子(甚至模仿成了弱智),总之这“童话”就是大人用假嗓子讲出来的大话、假话。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都有这个通病,我们太想让小读者大受教益了,常把童话写成了貌似很营养的奶油制品。张炜深知儿童文学首要的标准应是文学,他没有刻意把童话写得“成人不宜”,而是老少咸宜——《少年与海》懂得尊重读者,它的出发点不是哄小孩子玩儿,也不是教小孩子乖、听话,而是任由三个海边少年自说自话,把“我们”遭遇的蹊跷事儿和盘托出,三个孩子信马由缰地有甚说甚,并不在乎讲出什么真理,也不急于寻出什么真相,只是好奇莽撞地揭出些常人难解的秘密罢了。这样的童话才最接近于“童言无忌”,能够让你毫无挂碍地被它的情势所带动,像掉到兔子洞的艾丽丝那样,打通与人类隔膜的另一重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外号“见风倒”的馊货会和形貌怪异的“小爱物”两情相悦,看似可怕的“老妖婆”却是慈悲心肠,不知是人是怪的老狍子总是神秘莫测,不甘为奴的兔子会和狼族决一死战,小猪和小猫也能产生跨越族类的情感……,这个野性的世界无疑比文明的人类社会更多情,更有趣,也更值得信赖,藏在林中小屋的老婆婆、老狍子非但不必是害人的妖孽,反倒可以是人们的芳邻、知己。从这个角度看《少年与海》实质也是一本驱魔书,从成年人、城里人对待“小爱物”、“老狍子”、“球球”的态度和方式,你会发现真正的魔鬼并非藏在“黑乎乎的林子最深处”,而是藏在有些人黑乎乎的心里。所以《少年与海》能让我们换种心态看世界,让我们不至于时时设防处处树敌,如此,自然不会被自己的影子吓坏,也不会妄自尊大硬要充当万物的主宰了。相对传说中的“不二掌”、“狍子精”而言,人心险恶、人心无尽才是最可怖的,有谁能够“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呢?《老子》有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新约》亦记有耶稣的话:“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可见东西方的先贤都对小孩子格外看重,他们所说的“含德”、“谦卑”,才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真若心地无私,胸怀坦荡,也就不会畏首畏尾,怕这怕那了。假如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世故,没有那么多的计较,没有那么多的敌意,或许也能在凶险的莽林丛中畅行无阻。这也是我从《少年与海》看到的大勇气。

  读张炜童话,成年人或会想到“道法自然”、“返朴归真”,想到向小孩子学习、与“牛鬼蛇神”为伍,小孩子或会信以为真,真的跑到林子里寻找“小爱物”、蘑菇婆婆、兔王“老筋”……作者并没有讲究什么深邃的寓意,只是说了些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的老话,讲了些做人的本分,但他确是做到了化巧于拙,平中见奇。诸如狐狸、兔子、猫、狗、怪物之类,不过是司空见惯的童话演员,却显出了耳目一新的样貌。比如:兔子通常代表软弱、温驯,张炜却为之镶上了锋利的铁牙,把它们塑造成了抵抗强暴的勇士;妖怪本来是面目可憎、凶狠残暴的,在这里非但“一点都不让人恐惧”,反倒是精灵可人的“小爱物”;大黑熊当是和大土匪一样罪大恶极的大反派,却做出了“义举”:它救下并收养了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张炜通过强化某些“反常”的东西颠覆了我们的思维定式,许多世俗的偏见、顽固的界限,都被他轻松打破,他以惊世骇俗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宽容。所以,他的童话如梦如幻,棉里藏针,哪怕将其看作《动物庄园》式的政治寓言,也不可否认它写得狂野,奇崛,好玩,有趣,既有英雄情怀,亦见顽童精神。这样的作品就像祖奶奶的老花镜,它能放大你的天真,也能聚焦你的童心,可以燃起熊熊烈火,也可映现沧海桑田。

  张炜以其哈里哈气的“齐东野语”,写出了明心见性的不老之书。

   少年与海读后感(七)

  今天,我读了《少年与海》这本书,我感受十分的深。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海边上有三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的少年。传说中林子里有可怕的妖怪,一个个嗜血故事阻止了他们与这个世界的亲密接触。然而,三个少年总想探个究竟。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接近了传说中可怕的小妖怪、老袍子精、蘑菇婆婆、牙医伍伯等,经历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他们逮住了小妖怪,还试图制服老狍子精,探索荒原上残酷征战的历史……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中,三个少年认识了一个复杂的世界,进一步成长和成熟起来。

  读了这本书,我有了很多感受,我要像作者一样,要勇敢面对妖怪,不能害怕,这样才会成长和成熟起来,有什么事情应该像作者一样探个究竟。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怎样勇敢的面对世界。

本文标题: 孩子与海怎么写读后感200字(小孩与大海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43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卫将军骠骑列传读后感500(《十七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读后感)西游记原著37和38章读后感(西游记第三十七回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