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观后感《进击的巨人》,讲述了在战争年代,一个家庭和二个国家发生的彻头彻尾的悲剧。故事讲述了在另一个世界,世界上有一种名为“巨人”的巨大...
进击的巨人观后感
《进击的巨人》,讲述了在战争年代,一个家庭和二个国家发生的彻头彻尾的悲剧。
故事讲述了在另一个世界,世界上有一种名为“巨人”的巨大生物,它们不断喰食着人类。艾尔迪亚国为了抵御这种生物的侵害,造起了三堵高达50米的高墙,做三堵墙保护了人类,但同时也夺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自由。
而故事的主角艾伦,儿时经常抬头望着那狭窄圆形的天空幻想着书中记载的墙外世界的“火焰之水”、“冰之大地”、“沙之雪原”到底是什么样子?
直到有一天,城墙被破坏,艾伦的故乡遭到巨人的蹂躏,妈妈被巨人吃掉,艾伦退居到了第二层墙内。随后艾伦加入了“调查兵团”,结交了许多新伙伴,为了梦想和自由奋斗着。
然而,随着大家将世界的真相揭开,却发现了一个无比残酷的事实:自己的悲惨遭遇都是由岛外的一个大国马莱的迫害所致,并且巨人们都是与自己身上流着同样的血液被放逐到“乐园”的同胞。
不得不承认,我感觉人性在这部番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许多调查兵团的前辈,献上生命保护战友,但在死前却难以逃脱恐惧,害怕 ,尖叫。是啊,维持正义就应该视死如归吗?就能不害怕死亡吗?不能,那只是我们固执的这么想罢了。
读《进击的巨人》后感
在近十年里,谏山创以文化向世界进击。创造了一部“如果说进击的巨人是岛国的权力的游戏,那是抬举了权力的游戏”作品——《进击的巨人》它在IMDb和豆瓣网,分别得到9.1和9.6的神作级高分。据传,华纳兄弟影业已与岛国洽谈,计划将其改编成好莱坞大片。到底《进击的巨人》是什么成就了它的崛起和风靡?
首先,岛国动漫在战后期便确定了发展战略。被后来的人们称为“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在《铁臂阿童木》诞生后,认清了一个事实:“在动漫的制作技术方面,我们不可能超越美国。”于是,手冢治虫给岛国动漫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针:“不要一味烧钱比拼画面,而应重视作品的思想性,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
多年以后,作为岛国动漫事业的继承者,无论是鸟山明、岸本齐史都承继起手冢治虫的创作理念,为故事倾注心血与哲思。由此,岛国动漫渐渐超越西方,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二十一世纪初,《七龙珠》《火影忍者》风靡美国,引起阵阵文化狂潮。《纽约时报》将这一事件,称之为“第二次偷袭珍珠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出一部《进击的巨人》这样经典的作品,似合情合理。
再则,进击的巨人剧作内核普世共鸣。整部剧本的设定是从头开始就已经设好所有伏笔的,第一集第一句台词:那一天,人类回忆起了被他们所支配的恐怖被囚禁于笼中的那份耻辱……
开篇用一句旁白进行叙事描写,很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下午……”
我们知道,《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一座高峰,而《进击的巨人》本质上也属于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在一个架空的世界中建立整个故事的时空脉络。“世界突然出现巨人,将大部分人类吞吃杀害。残存的人类,找到一座孤岛,建起三道墙壁。此后,巨人无法攻进,人类得到了安宁与稳定。”
开篇第一集破墙而入大肆破坏的巨人,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吃人是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而在这里看似像巨人吃人,实质上就是人吃人。换句话说:巨人无非就是现实世界中,某些令我们心中恐惧之物的一种影射和象征。当在作品中看到巨人时,潜意会联想起暴力和强权,会折射那些随时有可能威胁并夺走你人生中一切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第一部分隐隐揭露了社会真相中的“残酷”,拉开“巨人”与“人类”二元对抗的开篇,那么第二部进一步揭露了社会真相中的“矛盾”。随着主角们加入军队对抗巨人的故事,墙内独裁政府的种种不顾民众的“愚民”政策,墙外敌对势力的浮现,多线推进情节发展。突然之间,作品的颠覆性开始出现。一是颠覆了“善恶”。墙内三名间谍潜伏到了主角身边,五年间,他们与众人共同训练,于刻苦环境中收获友谊和羁绊。战斗中他们与昔日同伴厮杀,没有谁好,没有谁恶,仅仅为各自阵型而战,他们同样是有生活有亲人有缺点的普通人,甚至生死相斗也没有胜方,没有败者,让好人去毁灭好人,痛苦,无奈,爱恨交织,充满了宿命式的人间悲剧。
二是颠覆了“崇高”。士兵们以血肉之躯对抗强大的巨人,为了保护民众而战,如果说之前这种牺牲奉献被视为“崇高”,那么当揭露了独裁政府早就洞悉巨人的真相,只是任由士兵牺牲, 政府为了获取民心,用征来的粮食救济穷人,造成“为民着想”的错觉。政府还为了维持现状,为了给民众一个“希望”,让调查兵团出城远征,调查原本已经知道的事情。无论害死多少士兵,都在所不惜。而士兵在面临死亡的种种反应,有恐惧有逃避有绝望,在真实的人性面前,死亡显得毫无意义。
三是颠覆了“敌我”。前半部我们一直看的是墙内世界的生存状态和观点,这样的观点使得是非、正邪、黑白都异常分明。这个墙内国家里的人,他们要好好的活下去,他们是正义的一方,他们是受害者,而在墙外世界那些会吃人的巨人,以及派遣那些巨人前来侵扰墙内世界的那些幕后主使者,是邪恶的、可怕的。后面突然主体视角一换,我们居然转换到了那些派遣巨人的国家里去了。我们才发现,那些所谓的敌人,原来他们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也是从小长到大,他们的街上也有小孩在玩耍,也有老人坐在阳台上乘凉,欣赏着街上的风景。他们跟我们任何人一样,都是正常人。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一天到晚鼓吹的那些“你死我活”的敌我观念,是多么可笑。一路追着这部漫画,我们就会发现整部作品都是有目的性地在推进,在这个过程之中,又一路颠覆着我们的三观。
作品用这种颠覆一直时刻鞭策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看待人我区别的方法,不能带有狭隘的偏见。一种简答的鼓吹敌我,一个人是正义还是邪恶,一件事如何决策,都不是简单的二元对抗可以解释,世界的复杂多变往往让人身在局中如盲人摸象,只能在有限的信息中凭借自身经验或是强烈的信念去摸索生活的形态,而最后达到所谓的“命运”。或许作者创作《进击的巨人》的初衷正是为了警告我们,一旦放弃思考,不再坚持为真理而奋战,这个世界就会会变成人吃人的地狱。
《进击的巨人》被誉为目前岛国动漫的集大成者,那么其本身必定体现了岛国动漫的特征,除了重视哲学思辨之外,细腻的情感刻画、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对集体主义的推崇、还有岛国“物哀”式审美处处弥漫于其中。可以说,作品中对特征的“传承”与对观念的“颠覆”同样做到了极致。因此,与其把作品的成功归结为作者的天才,更多应该说他通过努力,幸运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最后,把目光回归到我国的动漫,反思自身。并非妄自菲薄承认落后,谈一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岛国的优点”。窃以为我国动漫落后的最根本原因是观念的落后,长期以来动漫就是“小人书”就是“给小人看的书”的观念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导致了中国动漫的现在就是作品低幼化,即低龄读物,内容幼稚。在创作中反映的是绘画技法一流、对剧本的认识二流、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三流。我们不能够仅仅把动漫看成是娱乐手段或者幼儿教化的工具,岛国动漫为我国培养了数量庞大的受众群(渐渐占据主流的80、90群体),这样的群体急需具有本土特色的作品,具有民族性格的动漫形象。近几年,我们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的引爆票房看到了“国漫的方向”,从《大护法》、《大世界》的作品深度看到了“国漫的进取”,从《一人之下》的巨大成功看到了国漫的前景。但是依然不能否认,成就这些作品的还是民族情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乃至整个产业各个维度的比较,我们的国漫与岛国动漫还有不少的差距。
前几天,在“一席”上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五岁开始看岛国动漫,深迷《火影隐者》,及后立志投身动漫行业,从小开始学画、大学读动画专业,毕业之后奋斗了十年,终于执导了《火影忍者》的单集,成为能做到这个岗位的首个中国人。他的故事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最大的反响是“唤起了对梦想的追求”。
也许我们也能从他的奋斗中看到我国动漫的梦想与希望,那就是培养更多这样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多的项目、更成熟的产业链,催生出真正属于我们的动漫经典。
4
《进击的巨人》观后感
――《进击的巨人》
《进击的巨人》这部番是我很早就想要追的一部剧,但是考虑到没有时间,又因为它是日本的禁漫,会比较的血腥,于是当时就没有选择去追,但是现在有时间了,我也不想在做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于是我就想要一睹这部“禁漫”的真容。
这部动漫讲的是主角艾伦所生活的世界有着很多的巨人,所以人类修筑起了四座城墙来抵御这些攻击,但是有一天,宁静的日子结束了,主角生活的家园的城墙被破坏了,主角的母亲也被巨人吃掉了,但父亲临死前悄悄给他注射了自己的试验品――巨人药剂,主角同一点同样能变成巨人的人,展开了对于巨人的反击。不过这部番最后面有一些烂尾,主角被国王绑在了柱子上,被活生生的被巨人给吃掉了。
主角的身边有着很多人,比如三笠和阿明。三笠是小时候主角艾伦救过她,于是她就一直保护,包容着主角,无论何时,都会站在主角的立场,即是变成巨人失控的主角攻击也并不会去怪罪主角。阿明是小时候在被混混打的时候,主角赶走了混混,他和主角也有着同样的志向。阿明很聪明,他总是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也总会去帮助主角,也在思想上好几次就过主角的命,一直在劝说他,帮助他成长。另外阿明向往自由,他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也正是这样,主角才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这就是巨人药剂带给他的副作用,他的父亲只让他保护别人类,却为让他保护自己。主角也一样,保护了自己想保护的人,最后却被自己想要保护的人给杀掉了。
剧中的很多地方是我描述不出来的,毕竟听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去看一遍,想看的人可以去浏览器搜索一下,还是蛮不错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