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提纲 怎么写读后感提纲
写读后感,可以从原作整体出发发表感想,也可以就原作某一侧面入手谈体会,切入的角度可以不同,都要紧紧联系实际。
读后感才有深度,才有现实意义。反之,漫无边际的大段大段地抄录原作或复述文中的场景描写,末尾加上几句标语口号式的语句,这样的读后感,显然是失败的。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扩展资料
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
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读后感提纲 怎么写读后感提纲呀?
阅读时,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从而产生颇多感触、联想和体会,这就是读后的感觉,读后感这种文体也就应运而生。
首先,“读”是“感”的基础,要精读原作,准确把握写作意图和思想内容,使“感”有坚实的基础。
第二,“感”是核心,要真要实。它既不能离开原文空发议论,也不能对原文内容进行简单重复,它是感受者与原文产生共鸣,带来的认识上的飞跃与升华,或是在原文启迪下产生的新思考、新观念,新视点,新的观念。
总之,好的“感”或真,或实,或新,最忌肤浅、陈旧或无感而发。
第三,写作技巧。一般来说,读后感的文体,有其基本样式(但不惟样式):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篇名、作者、内容概要;为“感”做铺垫,这一段不宜长,注意简洁提炼。
2、阐明、抒发自己的感受,这一段应求真,求实。
3、联系实际或借助联想。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借助联想,贵在新奇、独到、耐人寻味。
4、画龙点睛,归纳小结。这段可以提出建议,阐明希望;可以自我激励,自我警醒;也可以发人深思,隐喻哲理。
第四,多看一些有质量的读后感;有感时要抓住,要勤于动笔,因为感觉易逝、易淡漠、易冷却。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把书读好,并从中有所感悟,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1.确定一个观点。 读一本书可能有多方面的感受,因为有些书的内容很丰富,提供了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可能性,但由于读后感的篇幅都太长,只能确定一个观点,你问的两篇读后感均如此。
2.介绍所读书目的大致内容。 这种概括的介绍是为了说明感想从何而来,是为发表感想张本。要明确提出你的感想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论述。
3.内容的扩展。 论述时,不能只限于你所读书本身的内容。
4.联系实际。 “实际”的 内容可以是社会现实,可以是个人感想;可以是反面教材,也可以是正面体会。
5.标题。 读后感的标题一般有正、副两个。正标题写明观点,副标题写读的什么书。
6.三要素。 读后感要具备议论文的三要素。
小学三年级作文读后感写作指导
【一】审题 1、根据文题内容,这篇习作要求我们写哪种类型的作文?(写读后感)写什么内容的读后感?(写一本书或书中的片段) 2、我们没有看过的书,不要写,要写自己看过的而且是你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或文章。 3、这篇习作需要我们拟定题目,因为是自命题作文,(读《XXX》有感)具体的书名自己填写。 【二】选材 1、看过哪些书呢或者对哪些书比较感兴趣呢?你觉得从中学到了什么? 2、写读后感,一定要找出“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也就是触动你内心的可以是那本书书或某一篇文章中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些话语,同时你也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回忆自己的经历,联系实际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三】列提纲 1、这篇文章我们第一步开头应该写什么?(点出书名,表明印象深刻)。 2、中间第二部分呢?(概括介绍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找出“感点”,围绕“感点”展开议论,结合“感点”联想实际生活或亲身经历)。 3、结尾第三部分写什么?(总结心得体会,总体感悟),非常好,这就是文章的内容概要了。 【四】写法支招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选材独特、结构布局合理,还需要一些好的写作技巧来帮忙。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一定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事例来阐明感悟的道理。 (1)“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 提炼中心感受,懂得的道理; (2)叙述和议论相结合。 例如:当我读到“他指着桌上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时,不由心中波涛起伏——一尺来厚的文件,该有多少件啊,几百件吧?不,或许成千件呢!看一遍,也够累了,何况还要动脑筋呢!周总理啊,周总理!您真是为人民操碎了心呀!节选自《<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这段话写了自己读到周恩来总理辛苦工作时的无比复杂的心里感受。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读后感”即是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对于初次学习写读后感的同学来说,如何行文,如何安排结构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可先出示一篇成形的读后感范文(课件出示范文),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后,提出问题,如:这篇读后感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分析范文,使学生明确读后感的体例:读后感通常可简单归纳为四段。 第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或什么文章,有什么样的收获,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地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是分析原文谈感想,就是概括地介绍课文主要内容或具体叙述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抒发自己的感想体会。在这里可以适当引用原文语句,但千万不可过多,以概括叙述为主。不少同学为了凑字数,大段大段引用原文,简直成了“读后抄”了。不要忘记,写读后感要在“感”字上下工夫,扣住感受点,回到原作中,就事论事。目的是交待自己感受点得来的思想过程,即:对原作相关内容进行议论。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感悟,对它作出自己的评价。老师可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部分,联系实际,要有感而发 。在这一段的写作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想:你从王献之练字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比如:考虑如何解决自己在学习上、思想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紧紧围绕感受点,通过生活的实例,找出与感受点相通之处,以及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但要注意忌说空话、大话、套话。第四部分:用一两句话评价文章,进一步表达自己的主要感想或收获。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呼应。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读后感”即是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 《写写自己的感想》这篇习作就是在学习了《王献之练字》这篇课文后,请学生写写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有些什么感想,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读后感。 写读后感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从写作方法到写作形式都有一定难度。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读透材料,选准切入点,同时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怎样读透材料呢?一般说,像《王献之练字》这样的记叙文,就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最突出的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来领会课文的深刻意义。如:王羲之指着园里的18口大水缸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些大水缸里面。你把这18口大水缸里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在这里王羲之没有直接对儿子说,字要写得好全靠勤学苦练,而是用具体的做法告诉儿子:秘诀只有两个字:苦练。王羲之在用事实向儿子说明,书法绝没有捷径好走,只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又如:“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这是故事的结果,同时也是本文对我们的启示: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 不管是《王献之练字》这篇文章还是其他文章,学生们的感受可能都是多方面的,但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受点,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我们就要指导学生一定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受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成文。其他感受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对于初次学习写读后感的同学来说,如何行文,如何安排结构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可先出示一篇成形的读后感范文(课件出示范文),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后,提出问题,如:这篇读后感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分析范文,使学生明确读后感的体例:读后感通常可简单归纳为四段。 第一自然段,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或什么文章,有什么样的收获,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地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如写《王献之练字》这课的读后感时就可以写:我前几天学了《王献之练字》这篇文章,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写好字的秘诀就是勤学苦练、坚持不懈。 第二自然段,是分析原文谈感想,就是概括地介绍课文主要内容或具体叙述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抒发自己的感想体会。在这里可以适当引用原文语句,但千万不可过多,以概括叙述为主。不少同学为了凑字数,大段大段引用原文,简直成了“读后抄”了。不要忘记,写读后感要在“感”字上下工夫,扣住感受点,回到原作中,就事论事。目的是交待自己感受点得来的思想过程,即:对原作相关内容进行议论。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感悟,对它作出自己的评价。老师可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如:《王献之练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觉得王献之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第三自然段,联系实际,要有感而发 。在这一段的写作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想:你从王献之练字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比如:考虑如何解决自己在学习上、思想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紧紧围绕感受点,通过生活的实例,找出与感受点相通之处,以及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但要注意忌说空话、大话、套话。 第四部分:用一两句话评价文章,进一步表达自己的主要感想或收获。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呼应。 最后,我再给各位老师提几点建议:可以尽量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成语或名人成功的经历,这样会使学生的文章内容更丰富,并且更有说服力。 水积为污,流则不腐。 ——康有为 “五一”的时候,我的一位好朋友送给了我一句名言:“水积为污,流则不腐。”以此鼓励我好好学习。 名人名言读后感 每次看到这句名言,我都会想到以前的我。以前的我:不发奋图强,落后。自从我的这个好朋友对我说:“水不流动,聚集在一起,就会浑浊、发臭。人不思考,没有活力,就会老化、消沉。同样你学习如果不发奋图强,就会拉下。”我把同学说的话深深地记在脑海中。 我发誓: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一定会拿实际行动来证明的。我虽然不能保证,学习成绩会像飞毛腿一样,跑得那么快。但是我保证也不会像蜗牛走路一样走地那么慢。我一定会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来塑造一个完美的我,来造就一个优秀的郝卫。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创造完美的自我。现在,我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都变得好了起来。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读后感”即是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 从二年级下学期我就让班里的孩子多读书,为了让每个孩子都爱上阅读,每节课课前十分钟我都会安排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朗读准备好的课外读物,以此来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的兴趣。这些我觉得还不够,有些孩子读过之后,对于读过的书没有一点印象,为了让孩子们读过书之后有所得,所以我决定让他们写读后感。但让三年级的学生写,确实有些难,因为他们的写作水平有限,平时积累的知识少,运用起来就不能得心应手,况且又是第一次写,他们连读后感的结构也不知道,都要从头开始。所以我选择了让他们学习一篇范文,这样更利于他们的写作。 我让学生写读后感有点拔苗助长,因为二年级还没有要求让学生写。我只是让他们在日记本上简单的记录,读了什么书,看到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感想,或者有什么启发。不要求篇幅的长短,只要交代清楚即可。就这样,一路走来,我们现在已经三年级下学期了,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读后感的结构,而且语言上,词语运用上都大有长进。有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再次讲解。 所以我选了一篇范文,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燕子专列》。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年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们找不到食物,濒临死亡。 *** 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寻找燕子。最后用列车把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多么有爱心的人们啊!在瑞士,人与动物相处得多么和谐呀!然而,在我们身边,人类伤害动物的事情却时有发生,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居然在农田里捕捉青蛙,拿到市场上偷偷摸摸地去卖,导致青蛙数量大量减少,害虫成灾,农业损失严重。还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大量捕杀国家的珍禽异兽,导致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减少。如果人类再这样捕杀下去,我想不久的将来,可能只剩我们人类孤零零地生活在地球上了。 朋友们,当你看到有人在猎杀动物时,请你对他说:“嗨!请不要伤害我们的朋友!” 请你记住,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通过我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他们的点滴进步,我都会感到欣喜。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读后感”即是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对于初次学习写读后感的同学来说,如何行文,如何安排结构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可先出示一篇成形的读后感范文(课件出示范文),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后,提出问题,如:这篇读后感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分析范文,使学生明确读后感的体例:读后感通常可简单归纳为四段。 第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或什么文章,有什么样的收获,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地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是分析原文谈感想,就是概括地介绍课文主要内容或具体叙述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抒发自己的感想体会。在这里可以适当引用原文语句,但千万不可过多,以概括叙述为主。不少同学为了凑字数,大段大段引用原文,简直成了“读后抄”了。不要忘记,写读后感要在“感”字上下工夫,扣住感受点,回到原作中,就事论事。目的是交待自己感受点得来的思想过程,即:对原作相关内容进行议论。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感悟,对它作出自己的评价。老师可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部分,联系实际,要有感而发 。在这一段的写作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想:你从王献之练字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比如:考虑如何解决自己在学习上、思想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紧紧围绕感受点,通过生活的实例,找出与感受点相通之处,以及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但要注意忌说空话、大话、套话。第四部分:用一两句话评价文章,进一步表达自己的主要感想或收获。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呼应。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读后感”即是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对于初次学习写读后感的同学来说,如何行文,如何安排结构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可先出示一篇成形的读后感范文(课件出示范文),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后,提出问题,如:这篇读后感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分析范文,使学生明确读后感的体例:读后感通常可简单归纳为四段。 第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或什么文章,有什么样的收获,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地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是分析原文谈感想,就是概括地介绍课文主要内容或具体叙述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抒发自己的感想体会。在这里可以适当引用原文语句,但千万不可过多,以概括叙述为主。不少同学为了凑字数,大段大段引用原文,简直成了“读后抄”了。不要忘记,写读后感要在“感”字上下工夫,扣住感受点,回到原作中,就事论事。目的是交待自己感受点得来的思想过程,即:对原作相关内容进行议论。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感悟,对它作出自己的评价。老师可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部分,联系实际,要有感而发 。在这一段的写作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想:你从王献之练字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比如:考虑如何解决自己在学习上、思想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紧紧围绕感受点,通过生活的实例,找出与感受点相通之处,以及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但要注意忌说空话、大话、套话。第四部分:用一两句话评价文章,进一步表达自己的主要感想或收获。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呼应。
写作文怎样列提纲
什么是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下面具体谈谈列提纲的方法。
(一)巧列小标题
最简单的一种是使用小标题。例如《班有三宝》这篇文章,就用了“一宝——亲切妈妈型”;“二宝——西洋潮流型”;“三宝——温文尔雅型”。
这种结构的作文思路一目了然,简单易学,尤其适合于作文基础中下层的学生。
(二)内容串联式
选用一个或几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或一小段话,在文章的若干处不断重复,形成间隔反复或排比,构架文章的主体结构,使各部分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的谋篇方法。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小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小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小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
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
叙事
叙事类作文:
一、起因
二、经过
三、高潮
四、结果
写人类作文:
一、外貌
二、性格
三、事例
四、品质
编列作文提纲要坚持“简单、快速、实用”的原则。
练习:
我的翅膀
主要内容:在新的学校,老师帮我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中心思想:老师给了我自信的翅膀,让我飞翔。
结构安排:
一,有一位老师,她是我的翅膀。(点题,略写)
二,在新的班级里,我重新树立信心。(祥写)
1,刚转入时的没有信心的心理状态
2,在老师的鼓励下竞选班长
3,参加校园艺术节
4,考班级第一名
5,议论:对老师的敬仰
三,老师给了我自信的翅膀,让我飞翔。(略。点题)
提纲例子
《爸爸睡着了》(记叙文)
第一段:写爸爸要和我们一家人去公园玩
第二段:写爸爸是一个风趣、不顾家、工作上不要命的人。(全文重点、详写)
第三段:写爸爸在公园睡着了。
《骄傲使人落后》(议论文)
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用古今中外的事例去论证论点。
第三段:进一步举例说明论点。
第四段:结语
上面两个简单的一级提纲只能粗略地见到全文[de]大体轮廓,按这样的提纲着手成文,一般是缺乏把握的,如果再要从头到尾打一遍草稿,时间又往往不允许,弄不好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因此作文考试时最好能编列稍详细一点的二级提纲。
如何写读书笔记的提纲
写读书笔记时,最难的不是写的过程,而是开始前的纠结。有时候,你不知道该把原书的某一章保留下来还是删除。如果保留,是单独安排一个部分,还是把它嵌入别的部分?
当然,有的章特别重要,你当然不用纠结了,直接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section就可以了,那是最简单,最容易的。可是,一旦这一章不是那么重要,你就得想一想,是把它与别的章合并处理呢,还是单独处理。
这就是写解读稿前必须考虑的一个大问题。
作者在写书前有他的通盘考虑,根据自己的写作目标和武器弹药来排兵布阵,如何使用兵力,何时使用一个例子,何时用数据说话。可是,到了解读者的手里,又是一番新的景象了。
作为解读者,你往往以自己的知识水平、知识储备、价值观、视角等,来重新看待这本书。
例如,一本书本来有14章,但解读稿只有3-5个模块,那么,这时的取舍了就成了大问题,也成了大难题。
所以写解读稿是很难的,尤其对于初次接触解读稿写作的新手,就更难了。
而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写提纲,即把原书庞大的体系缩减成3-5个小模块,这里面的取舍,不经过艰难的选择,是做不出来的。而且还要讲出道理来,必须头头是道,逻辑严密,令人信服。并且,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必须把原书的精华保留下来,否则,读者随后如果翻到了这本书,会觉得你欺骗了他们,你断章取义,那他会恨你的!
所以,写前要做深入的思考,对原书的框架重新组织,重新排兵布阵,重新组合,看哪一种组合是能够最优地体现你提炼出来的主题,哪些概念需要升级,哪些需要降格,哪些需要合并,哪些又要扩充。
这个搭建框架的过程正是考验你对书的理解程度的时候,如果能够写好提纲,就说明你有了大将风范,把握了全书的脉络线索,文章不会跑题了,至于具体内容,那就容易多了。
怎样才能写好提纲呢?
首先当然是熟悉原书。你对原书越熟悉,你就学越能够提炼出它的核心,找到了核心,文眼,标题就确可以定下来了。所以,要下路功夫去熟悉,去作文本细读。
第二,有了标题,再端详原书的目录,把目录与你的标题相匹配,看哪些概念与你的标题关系最紧密,是直接支撑标题的,就可以列为大模块的标题,不重要的概念可以降格,不必出现在小标题里了。
这样,你的解读稿框架就搭建好了。当然,这个过程还是很困难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掌握。
其实,写其他文章之前,也同样需要列提纲,方法也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素材。
本文标题: 列提纲的方法写读后感(读后感提纲 怎么写读后感提纲)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573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