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1我喜欢读一本书,它的名字是《十二岁的旅程》。它是五年级时妈妈给我买的许多书中的一本,或许是妈妈为了让我能在即将到来的十二岁有更多的体验吧!
这本书讲的是12岁的女孩阿梅,在美国出生。六年级的暑假,她本想在海滩上与朋友度过,却被牵扯进一件神秘的事-----她要陪奶奶寻找失踪多年的爷爷。她随同奶奶来到从未谋面的故乡,面对故乡半生不熟的语言,迥异的文化习惯,她靠自己的努力,调查有了结果,得到了一封带不走的信。
一开始,我只是喜欢上了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或许这是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让我好奇,我的同龄人能做些什么呢?
随着情节的推进,我渐渐喜欢上这本书里传递的自立品质。阿梅的父母不在身边,她一边照顾奶奶,一边调查爷爷的失踪事件。所有的困难都要自己面对,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思考。这样自立生活的锻炼,让阿梅迅速得到成长。我想到我的自立,我可以自己去上课、自己回家成了家常便饭,也可以独自帮父母买菜,更是掌握了重要的生活技能:烧饭。我曾以为,我是一个能够自立的人,但看到这本书,如果让我像阿梅一样,面对陌生的环境,还能处处应付自如,怕还是会畏难吧。阿梅通过了生活的考验,那我呢?是不是也该让自己成长,真正自立起来?
我还喜欢这本书里贯穿着的永不放弃的精神。阿梅费劲了心思,耗尽了力气,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到了最后。期间,她也会想到放弃,她也会迷惑为何要坚持,但奶奶的执着让她不得不继续下去。最后,她虽没有找到失踪的爷爷,但寻找还是有了突破,得到了一封带不走的信阿梅的坚持和坚定让我感动,这也映照了以前的我,并不太感有自己的想法。往往在一道题上,因为自己的答案与众不同而不敢吭声。我想,阿梅的做法,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涯里,我一定要坚持己见,少受别人的干扰,潜心自己的学习。
《十二岁的旅程》,讲的是同龄人的故事,也为我的十二岁指明方向。我庆幸,在我五年级时看到了这本书,我喜欢,这本能陪伴我成长的书,它将在我的人生旅程中画上厚重的一笔。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2前几天,我读完了一本叫《十二岁的旅程》的书,作者是——赖清河一位儿童作家。
这本书是我和妈妈在寒假里买的。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十二岁的旅程》,十二岁会有怎样的旅程呢?开心,幸福,悲伤,强烈的好奇心使我买下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名叫米娅。
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她,从没去过自己的故乡。十二岁这年的暑假,她本想和朋友一起在海边度过,不料却要遵从爸爸妈妈的意见,陪奶奶回故乡,寻找多年来爷爷的秘密。一开始,米娅并不喜欢自己的故乡,也不习惯故乡的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和接触,慢慢地,米娅不讨厌故乡了,而且还交了一个新朋友——阿雯,这个古灵精怪、喜欢研究青蛙的女孩,总能给米娅带来惊喜和欢笑。大人平时忙的焦头烂额,米娅只能靠自己。终于,调查有了进展,一切线索都指向了一封带不走的信。也正是因为这封信,让米娅深深的感受到了爱。
读完书中的米娅,再看看现在的我,今年也十二岁,和米娅一样大。但我对生活还处在一个懵懂无知的阶段,而米娅却已学会独立、感恩和爱,相比米娅,我做的完全不够。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还像爸爸妈妈要这要那。我应该向米娅学习,学习独立和勇敢。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3我十分喜欢读书。这一周,我又阅读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十二岁的旅程》,它是今年妈妈给我买的许多书中的一本,或许是妈妈想给我的十二岁更多体验吧!
这本书讲述的是12岁女孩米娅,在美国出生,但她却又另一个身份——阿梅。在六年级的暑假,她本想和朋友在海滩相聚,却不得不和奶奶飞越大半地球,回到爸妈口中的故乡——越南,去寻找奶奶执着地等待了几十年的爷爷,面对半生不熟的语言,不同的生活习惯,阿梅只好靠自己的努力。终于,调查有了进展,渐渐地指向了最后的玄机——一封信。
随着情节推动,我渐渐地喜欢上了阿梅永不放弃的精神和自立品质。她克服种种困难,一边照顾奶奶,一边调查爷爷的失踪事件,所有的困难都得自己面对,所有的问题都需自己思考。期间,她也会想到放弃,但奶奶执着的精神鼓励着她。最终,虽然没有找到爷爷,但我觉得阿梅获得了毅力与恒心,以及好朋友——阿雯。如果我的处境像阿梅一样,那会怎么样呢?我能不能也这么不畏艰难的自强自立呢?不过,阿梅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一定以她为榜样去努力。
《十二岁的旅程》,讲述了一个非常动人且激励的故事,也为我的十二岁指明了方向,我喜欢这本能伴我成长的书,它将在我的人生画上厚重的一笔。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4看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总是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用途的事上,有那时间,不如多读点书,涨点知识呢。在一次读书汇报会上,一位同学提到了《十二岁的旅程》这本书。我猛然回忆起我有买过这本书,在我的寻找下,我终于在箱子底下找到了它。
十二岁,十二岁,我默念着这个离我慢慢远去的年纪。十二岁,会有什么旅程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孩米娅,她伶牙俐齿,而长大后她又有另一个名字阿梅。这个名字与她未曾谋面的故乡有关。因为家长的要求,她前往越南,陪她的奶奶去寻找隐藏多年的、关于爷爷的秘密。米娅在上飞机的时候,心情是抵触的。她不想去越南,明明在这个暑假,她可以和朋友在海滩上游玩,凭什么就要前往一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国度呢?荒唐、反感等许许多多的词语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经过了一段时间,米娅慢慢适应了这个国家。大人们天天忙得焦头烂额,米娅意识到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于是她和她的朋友阿雯开始探索。终于,她们发现一切的线索都指向这封带不走的信。为何带不走?这又设下悬疑。
原来,这封信是当年爷爷在墙上用简易工具刻下的一句话细数每一滴雨都想念你。合上书,细细品味这本书带来的爱的旅程。奶奶是一位车速过30迈就晕车的人,而她这次却坐上飞机,飞越了半个地球寻找爷爷。细数每一滴雨都想念你,就象征着爷爷对奶奶的思念和爱,也就这么几个字,戳中了我的泪点。这本书带给我的东西有很多,有对爱的认识,有对友情的认识,也有对越南这个国家的新认识。其实生活会有许多的挫折和磨难,只有经过这么多的艰辛,才会从中体会到生活的魅力。
为什么米娅在小说结尾会愿意留在越南?可能是越南的朴素风格吸引了她,也可能是在美国的朋友使她厌恶值得深思。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5寻找自己的根,那是每一个人喜怒哀乐的大舞台。寻找祖辈们的爱情,那里有儿孙们幸福的港湾。——题记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轻轻地合上《十二岁的旅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书中小女孩跨越大洋不远千里回到故乡,在半生不熟的语言、迥异的文化和行事诡异的大人间寻找自己心灵的故土……
“啪嗒”,一滴雨珠敲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勾回了我沉浸在故事中的思绪。小水滴不也是如此吗?水蒸汽离开河流的怀抱来到天上,在云彩中孕育长大成为水珠,然后从万米高空落下,争相返回河流母亲的怀抱。尽管有的像这样落在了窗台屋顶,但顺着窗沿屋檐,它们克服千难、历经万险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处。
是呢,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记得有人说过: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
我家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住在一幢小小的房子里。我总是第一个回到家里。每天放学我都会回到那个小房子里,在客厅摊开作业,这时候妈妈会拎着菜回来,然后直奔厨房。等到作业写完,厨房传来菜香,锁孔转动的声音也总是准时响起——爸爸回来了。又一次我问爸爸:“你为什么总是能在饭做好的时候出现呢?”“因为我看到家里飘出的饭香了呀。”“可是香味不是闻出来的吗,你怎么说看见?”爸爸只是呵呵地笑着,我也就哈哈地跟着笑了。那时候我只知道家里是上完学上完班后休息的地方,那里有美味佳肴,有欢声笑语。
奶奶家
从我记事起每个周日爸爸都会开车带我们去奶奶家。奶奶家在乡下,听哥哥说他小时候周围还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后来电线杆立起来了、公路造起来了,小区式的房屋在公路的对面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尽管如此,奶奶家依然是我的周末度假胜地。那里有我的表哥和表姐。他俩从小在奶奶家长大,表哥更是对那片村子和绿色了如指掌。从田埂下面小洞里的螃蟹、玉米秆上的蚱蜢到大叶子底下地里的番薯,每次他都能让我捧腹大笑或者哇哇大叫。后来姐姐一家也搬去了萧山,奶奶家只剩下哥哥一个小孩了。我问哥哥:“哥,奶奶家没有空调你晚上睡觉不热吗?”“不会啊,打开窗户风吹进来还有青草的香气呢!”“青草的香气?”“就是奶奶家的味道呀!”后来,每个周末我们都依然会回来,另外还多了一个“拜访者”——姐姐。
国家
稍大一点后,爸妈开始趁着寒暑假带我出国玩。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都是些美丽的地方。但我却总觉得这些地方少了点什么。妈妈曾半开玩笑地问我,我们在这里买个房子住下好不好,我毫不犹豫地摇着头。虽然白天玩得很开心,但一到晚上躺在宾馆的床上,我就会想起那个温馨的小窝和那个在中国某个角落的有个神奇哥哥的奇妙乡间田园,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有着我深深地思念。
阿梅的奶奶说: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乡间的小雨已经停歇,凉风习习,但我却感受到了温暖还有风中夹带的青草的香味。哥哥告诉我,那是归属感。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6假期里,我读了好多书,可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十二岁的旅程》。妈妈刚给我买回家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充满了好奇心,想快点看看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到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旅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12岁小女孩阿梅,她出生在美国,在六年级假期里本想和朋友一起在海边度过,但却被一件神秘的事情扯住了。啰嗦侦探说爷爷还活着,于是阿梅和奶奶来到了从未谋面的故乡越南,面对半生不熟的语言,她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阿梅不仅要调查爷爷在哪儿,还要照顾奶奶,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自己去思考去面对,中途她也有想放弃,不过看到奶奶她就又坚持了下来。我很喜欢阿梅这种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性格。
虽然阿梅经过了重重困难但还是没有找到爷爷。虽然这次没有找到爷爷,但更重要的是让阿梅学会了独立,得到了成长,我想如果我是阿梅,我会不会早放弃了呢?
《十二岁的旅程》,让我学会了遇到困难时要像阿梅一样独立去面对,不畏艰难,自强自立。同时这本书也为我即将到来的十二岁指明了方向。我喜欢这本能陪我成长的书。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7读其文必先了解其人。
《十二岁的旅程》作者是赖清河,越裔美国人,儿童文学作家。幼年的坎坷经历与融入异国文化的艰难过程,让她的文字充满了深邃的内涵。充沛的感情并且耐人寻味。其诗体长篇小说《十岁那年》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写作角度获得2021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金奖,在中国出版后获得了儿童文学评论,界与学校老师,小读者的一致好评。
十二岁的女孩米娅林,伶牙俐齿,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她却有着另一个奇妙的身份一一阿梅,这个名字将它与从未谋面的故乡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个时间她本打算在美丽的海滩和朋友一起欢聚,却不得不陪奶奶飞越几千公里,回到爸妈口中的故乡去寻找一个重要的秘密,是什么让奶奶执着了几十年,面对故乡半生不熟的语言。文化习惯和行事诡秘的大人阿梅焦头烂额,哭笑不得,而她只能靠着自己,终于调查有了新的进度,一切线索渐渐指向最后的玄机一一封带不走的信。等待阿梅的是一段令人震惊的往事……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8寒假里,我阅读了很多课外书籍,其中,有一本《十二岁的旅程》,当看到书名,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十二岁的旅程回事怎样的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我认真地品读了这本书。它讲述的是一个古怪精灵的十二岁的小女孩米娅的故事,在美国出生并长大的她却有着另一个奇妙身份,叫阿梅。这个名字将她与从未谋面的故乡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暑假,她本打算在美丽的海滩上和朋友一起欢聚,可后来不得不陪奶奶飞越几千公里,回到爸爸妈妈口中的故乡去寻找一个重要的秘密。是什么让奶奶执着地惦念了几十年?面对故乡半生不熟的方言,迥异的文化习惯和行事诡秘的大人,阿梅感到焦头烂额并且哭笑不得,然而她只能依靠自己。最终,所有的调查有了进展,一切线索渐渐指向最后的玄机—一封带不走的信件。这封信让阿梅真正懂得了爱,接下来,等待阿梅的是一段令人震惊的往事……
本书的作者在书中运用富有诗意和散文般优美的语言给大家塑造了一个活泼机智,古怪精灵,开朗大方的小女孩形象和一段触动灵魂的心灵成长之旅。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久违的美好和感动。合上书细细品味,我明白了,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很多挫折,就和我们的学习一样,需要努力和坚持不懈,并且,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和感恩,阿梅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
《十二岁的旅程》第七章的读后感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十二岁的旅程第一章读后感是什么?
十二岁的女孩米娅伶牙俐齿、古灵精怪、能言善辩,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她却有着另一个奇妙、神秘的身份----阿梅,这个名字跟她素未谋面的故乡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这个暑假,米娅本来打算在舒服、美丽的沙滩上和朋友们一起欢聚,却不得不陪奶奶飞越几千里,回到那个爸爸妈妈口中的故乡去寻找一个神秘的秘密。是什么让奶奶执着地惦念了十几年?面对故乡听不懂的语言,古怪的文化习惯和行事诡秘的大人,阿梅焦头烂额,哭笑不得,然而她只能靠自己。终于,调查有了进展,一切线索渐渐指向最后的玄机—一封带不走的信。那封信是爷爷写在每一封家书上的句子,这个句子会在爷爷每次呼喊他的孩子们的名字的时候生动起来。这个句子会在他的生命,最后的那些年的每一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让他心里由于思念妻子而隐隐作痛。
奶奶和爷爷的爱是你无法体会到的。十二岁的这次旅程是米娅最精彩的旅程。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阐述太多,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会遇到最真是的自己。要么读书,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在路上。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十二岁的旅程主要内容
《十二岁的旅程》主要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十二岁小女孩阿梅的故事。阿梅在暑假里本打算在美丽的海滩上和朋友-起欢聚,然而却不得不陪着奶奶飞回越南,去实现奶奶的终身愿望一寻找爷爷。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半生不熟的语信,阿梅焦头烂额、哭笑不得,但她并没有退缩。
最终,在侦探和守卫的帮助下,虽然没有找到爷爷,却看到了爷爷新写的信。信中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爷爷对奶奶深深的思念和浓浓的爱。主人公阿梅自立的品质令人钦佩不已。比如她早早就想离开越南,但是为了让奶奶不寂寞,她还是留下来陪着奶奶,直到找到爷爷手写的信。
正如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让人知道了做任何事只要有毅力,敢于去做,并粗持之以恒,最后都会成功。
十二岁的旅程
“读完了。读了三四遍了。我记得给你说过里边的越南话……”女儿回应。
“阿梅的奶奶找到她爷爷了吗?”我大致翻看了这本书的梗概后好奇地问女儿。
“没有。阿梅的爷爷早战死了……”女儿回答我。
女儿十一岁生日前,我给她买了《十二岁的旅程》这套系列的书。因为疫情,不能陪她游历大江南北,但我却可以让她随着其他人的脚步有遍世界各地,看到风土人情,逐渐认识自己,走向独立与成长。亦如《十二岁的旅程》中的阿梅。阿梅出生和生长在富裕安宁的美国,从小以大海为伴,长成少女之后开始怀揣青春期的烦恼,有关女孩们的友谊,也有关情窦初开的暗恋。阿梅的奶奶在阿梅心中仿佛是一尊隐身的女菩萨:她没有物质的要求,没有大悲,没有大喜;她不会说英语,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不出远门,不贪美食,不爱华衣;当然她爱家人,她也是家里人的宝贝。
就是这样一位几乎不强调存在感的慈祥奶奶,在阿梅十二那年的夏天,却执意要从美国飞回越南,去做一件让阿梅“痛失美好暑假”的大事――寻找爷爷。
在这段旅程中,十二岁的阿梅慢慢认识了几乎完全陌生的故乡。遥远又略显神秘的越南慢慢揭开面纱,友好而温暖的接受了这个十二岁的少女。越南给了阿梅全新的世界,她寻找到了身份的认知,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谊,还忙里偷闲的品味着她人生中第一次暗恋。阿梅长大了。
眼看着孩子一天一个样地成长着,我同所有父母一样,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最好的生活。我把我所读的书分享给他们,把我工作中生活中的见闻分享给他们,把我亲身经历的事件分享给他们……同时我坚信:每个阶段给孩子每个阶段的书去读,让书中的智慧去引领他们。要比我单纯的说教更能渗透到孩子的意识里。
每个年龄段都是一段特殊的旅程,值得我们记录下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