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读后感要注意哪些问题1.所读文章概括简练;2.运用事例有自己的;3.抓住文章中心.写读后感时容易出现的问题1、习作只写了:摘句、理解、引...
小学生写读后感要注意哪些问题
2.运用事例有自己的;
3.抓住文章中心.
写读后感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2、文章不止一个中心;
3、不会摘句后的“理解“;
4、在引用和举例后,没有加上自己的理解。
小学生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篇一】小学生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一、要研读原文
读后感是通过读而产生感受。“读”是“感”的前提。不认真地去读就不知道文章所讲的内容,更不会有什么感受,没有用心去读怎么可能有深刻的感受。只要真正用心去读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假如我们要读的是议论文,就必须弄清文章真正的主张是什么,或者要批评的是什么,通过研读明白文章真正的内涵。假如我们读的是记叙文,首先弄明白事情的时间、起因、经过和结果,分析文章的写法,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揭示的道理。
二、排好感点
如果我们认真研读文章,可以根据文章许多方面来写读后感。如: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写法来写读后感,可以根据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写读后感,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的顺序来写读后感。总之,如果细细品味文章,总有文章的某个点值得你去写好读后感。
三、选准感点
每一篇文章都有许多本身独特的感点,但最终所有的感点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找好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感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感点在文章中的作用,对这个感点发表自己认为最值得探讨的地方,并对这个感点进行不断去反思和体会。
四、叙述要简
读后感是建立读的基础上,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不仅会简要概述文章的故事内容,还会叙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在叙述过程中,叙述的内容不能太过详尽,只需要交代了事情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写读后感的侧重点是谈自己在读了文章之后的深刻感受。
五、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感的最终结果是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学会更加幸福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内心真正的感受要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文章中事情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发现不足之处就及时调整。
我们在介绍主要内容时只要把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抓住文章所说明的道理来介绍就可以了。但在写感受时,就应该针对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实例;也可以针对文章的一句或几句重点的话来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根据文章中某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写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大家写读后感时可以尽量用上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成语或名人成功的经历,这样会使你的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具说服力。要结合自己的感想,事情(是自己和他人的各一件)再加联想。
提醒大家注意一种常见的问题:有些同学选的文章不适合写读后感,读完后因为没有太多的感受可写,为了凑字数就把内容介绍得非常详细。因此,事先一定要先选好文章。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如果给它归类的话,很多人认为读后感偏向议论文,尤其是对小学生,议论文缺乏趣味性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实读后感就是你读了一篇文章的真实感受,并把它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篇二】小学生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写作导引
1.写好读后感,关键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呢?
(1)记叙文,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2)议论文,要把握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表达出来的观点。
(3)说明文,要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关注说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由此而引发感想。
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感”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就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并围绕这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2.读后感最基本的形式是“引”“议”“联”“结”。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出发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此为“议”。既可以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讳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的部分,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篇三】小学生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第一,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读文时要弄清文章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作品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第二,选准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你就可以找到很多感点。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要对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下笔成文。
第三,要密切联系实际。
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篇四】小学生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一、习作要求
回忆你读过的一本书,品味书中让你感兴趣的、感动的或是受益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二、病例检查
读《西游记》有感
这几天,我有幸读到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感到十分兴奋。下面跟你们分享一下吧。
这本书主要讲了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一路上遇到各种困难,一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不过师徒四人最终闯过难关,取得真经。孙悟空是一个敢闯敢斗的人,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他勇斗假孙悟空的情节。唐僧是一个轻易相信他人的人,比如他们经过小雷音寺时,他以为到了西天,就赶忙进去,不料却被妖怪抓住了。猪八戒是一个爱睡、爱吃的人,我记得他们在过平顶山时,他就因睡觉被妖怪抓住了。沙和尚是一个听话的人,在三打白骨精时,他就听了孙悟空的话,没走出保护圈。看看他们,再看看自己,我遇到困难就想退缩,别人一跟我打架,我就想逃跑,跟他们相比,我差远了。我要好好努力,好好学习,做个和师徒四人一样团结友爱的人。
三、病因诊断
读后感的基础写法,是直接对书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最后抒发感想。通常来说,写读后感容易出现三类错误。
第一类错误便是上文的例子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基于原著,感想杂乱无主旨。这类读后感在抒发情感前没有介绍该书的内容,或者仅仅简单交代了一小部分内容,然后便随意抒发感想,无头绪地引申,导致文章层次不清,条理不明,抒发的情感过于简单、随意,感想也非常杂乱,没有主旨。假设作者写的不是大家熟悉的《西游记》,而是另外一本大家不熟悉的书籍,在没有介绍故事情节的情况下,相信不少同学根本不知道作者的感想从何而来。
第二类错误是多数同学写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即对原著内容过多复述,而感悟单薄。这类读后感的问题是,通篇全是对故事(原著内容)的复述,感想则在最后一段轻描淡写几句。我们要明白,读后感重在“感”而非“读”,更不是对原著的故事情节全篇回顾。写读后感的时候,对书中的故事情节应当仅做简单介绍,因为即便是再详细的介绍,也比不上原著。读者若是想要详细了解故事情节,直接看原著即可,何必来看读后感?所以,一定要明白读后感的侧重点在“感(想)”!
第三类错误则是在书籍的选择上,没有很好把握分寸,即选择的书籍内容跨度过大。如有学生写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百科全书》的感想。上下五千年,时间跨度太大;百科全书,内容跨度太大。如此丰厚的内容,什么程度的感想抒发才能搭配得上?选择这样的书籍,不利于我们抒发情感,会导致我们的感想只能泛泛而谈,所以这类读后感给人的感觉就是感想不深刻,仿佛蜻蜓点水,毫无深意。读者读了以后,会产生疑惑:为什么内容如此厚实,感悟却如此浅薄?
四、出示药方
我们应该如何将读后感的基础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呢?
良药一:选择合适的书籍
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但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写读后感,应该选择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精神的书籍。不建议选择单纯写景与状物的文章,更不要选择跨度太大的书籍。
良药二:对故事梗概(原著主要内容)进行高度概括
一般情况下,读后感与观后感,前面一部分是对故事进行概括。故事梗概主要是为没有看过这个故事的读者更好地阅读读后感(观后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懂得如何精炼地概括一篇文章。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一文的内容梗概是这样的:
在一次航海历险中,船在南美洲海岸的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被淹死了,只有鲁滨孙活了下来。海浪将他卷到了一个荒岛上,他找到了一些材料,盖好了房屋,然后又种出了粮食,救了野人,又救了船长。经过28年的荒岛生活,他终于回到了英国的怀抱。
短短一百来字,将全文概括得清清楚楚。
梗概方法小结:
1.梗概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讲清楚。其中,故事的经过部分要比起因、结果概括得详细一些。
2.原著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色描写、场面描写等全都删掉,只保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
良药三:加入你的感想
1.分析人物品质+为什么。(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还是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
我最敬佩的人是鲁滨孙。鲁滨孙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岛的他是绝望的,他说:“我整天悲痛着我这凄凉的环境,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但是,慢慢地,他独特的个性体现了出来,他对生活充满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鲁滨孙还是个坚毅的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
上文对人物的分析,作者先写自己喜欢故事中的鲁滨孙,然后把该人物的品质列举出来,再加上原著中的相关例子。
2.分析人物品质+为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作对比。(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如以《替父从军》为例:
前段时间,我学了《替父从军》这篇课文,我现在特别钦佩花木兰。花木兰本是个纤弱的女孩,可她为了年老的父亲,为了保护家人,敢于替父从军;她本是个待字闺中的织布女子,但为了国家的安危,敢于应对凶恶的敌人。她向世人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对花木兰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应对的概括)木兰在遇到困难时毫不退缩勇敢应对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启发了我。(从上面的概括,总结出人物品质,引出下文联系实际)反观自我,每次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我就想退缩,缺乏恒心和毅力,总觉得战胜不了这样的困难。读了花木兰的故事后,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决心学习花木兰靠自己克服困难,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想到木兰的孝心,我感到十分愧疚,木兰只比我大几岁,却能想父母所想,忧父母所忧。而我呢,当妈妈每天上了一天的班,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却依然坚持陪我弹琴、复习功课时,我却经常因为妈妈让我多写几个字、多弹几遍琴而朝妈妈发火,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一定要向木兰一样,做一个不怕困难、孝顺父母的人。
3.谈谈你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为什么)
在写感想部分时,除了分析人物,我们还可以谈谈自己深受感触或记忆深刻的句子或者段落。
如对课文《詹天佑》的感想:
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描写——“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詹天佑在“紧急”的情况下接受了任务,遇到困难时,他没有想到自己,而是为祖国着想,这充分说明了詹天佑不怕困难、热爱祖国的精神。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叹和学习吗?此时此刻,我已被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想发自内心地呼喊:“詹天佑,是你让我们中国不丢失颜面;是你为中国争了口气;是你让帝国主义者对我们刮目相看!假如当时不是你毅然接受任务,我们中国人在当时的年代,一定会让全世界更看不起,同时也让我们的工程师在国际上抬不起头。”
4.谈谈你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联系实际。(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为什么+联系实际)
如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文中这个片段最令我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音。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直接写感动的句子及为什么感动)
【篇五】小学生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一、理解概念,明确“感点”
(一)明确概念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二)理解“感点”
感点就是读完了文章后最打动你心的那一点或那一方面,它也一定是自己感受很深、很有新意、很有把握驾驭的那一点。
二、分析例文,探索“思路”
(一)探究写作思路
读例文一《拥有一颗纯洁的爱心——读梦想的力量>有感》,理清写作思路,填写结构导图。
1.今天,我读了一篇好文章,名字叫《梦想的力量》,文中年仅6岁的小男孩瑞恩,有爱心、富有同情心的行为让我十分感动。
2.《梦想的力量》中的男孩瑞恩,在听了老师说非洲的孩子生活困苦,成千上万的孩子因喝了不干净的水死去后,下决心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瑞恩放弃玩耍的时间,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取打井的钱。经过不懈努力,瑞恩的愿望最终实现了。
3.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瑞恩,有一个很伟大的梦想,希望给遥远的非洲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当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打井要2000元钱时,而瑞恩只是说:“那么我来挣吧!”这连大人都很难做到的事,他做到了!他以梦想的力量,以坚定执著的精神,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感动了许多善良而有爱心的人。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他成立了“瑞恩基金会”,已经在非洲挖了70多口井。小瑞恩心中想着的就是那些无辜的,因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的孩子们。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瑞恩的梦想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
4.瑞恩的爱心使我想起了白芳礼老人。白芳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为了圆一个让贫困孩子能继续学业的梦想,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而他自己却将物质生活压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老人和瑞恩同样都拥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梦想,他们既使我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又使我体会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5.《梦想的力量》给我一个启示:从小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关心他人,还要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
(二)分析段意,明确思路
第一部分:点明自己读什么文章或书,并写出自己感受;
第二部分:介绍书或文章的内容;
第三部分:根据原文的内容进行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四部分:把体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第五部分:结尾要归纳看法,点明主题,总结全篇。
分析其它的“读后感”,成文思路也是大同小异,均有相通之处。
三、提炼布局,建构“思路”
1.思维导图,理解思路
(1)给《读梦想的力量>有感》画出思路图
(2)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画出思维图
2.提炼思路,形成“思路”
读后感“五步曲”:
点——点明篇目总写感受
介——紧扣感点介绍内容
议——围绕感点展开议论
联——联系感点展开联想
结——总结感受升华感点
温馨提示:1.“议”与“联”应详写;2.介绍简洁概括,引用不宜过多,时刻联系原文;3.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读后感》或是《读有感》作为题目,但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人们经常采用正副标题配合使用的办法,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感受凝炼成正标题,写在第一行,以《读有感》为副标题,写在第二行,前面可加“——”。
读书可以使人充实,而写下读后感更可以使人精准、明智。当下,对课外阅读,对名著阅读的重视是空前的,教会学生写读后感也是必须的。用这种方式构思读后感,容易上手,便于掌握,学生很快就能成文。当然,读后感的写作并没有固定格式要求,但作为初学者,还是应该按照这样一个基本样式去训练。等到读多了写多了,自然就能做到随心所欲不受约束。
学生读后感怎么写
学生读书需要有所收获,并且要写读后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 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 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 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 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 “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像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 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开头。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
一、什么是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听完一首歌以后,它们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会给你留
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
阅读时,往往会
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从而产生颇多感触、联想和体会,这就是读后的感觉,记录下这些
感受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二、怎样选书目?
选择你感兴趣的书文,
有人喜欢选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
有人喜欢选写景
状物的。哪些文章比较适合小学生写读后感呢?我认为选择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比较好。
因为这一类的文章都寓意深刻,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说明的道理就藏在文章中,很容易提炼出中心。
三、怎样定标题?
读后感的标题一般有正、副两个。正标题写明观点,副标题写读的什么书。
读后感可简单归纳为三段法。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
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
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
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是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第二
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
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
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
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
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
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
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
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介绍主要内容时只要把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抓住文章所说明的道理来介绍就可以了。但
在写感受时,就应该针对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实例;也可以针对文章的一句或几句重
点的话来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根据文章中某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写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大家写读后感时
可以尽量用上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成语或名人成功的经历,这样会使你的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具说服力。
要结合自己的感想,事情(最好是自己和他人的各一件)再加联想。
- 2 -
提醒大家注意一种常见的问题:有些同学选的文章不适合写读后感,读完后因为没有太多的感受可写,
为了凑字数就把内容介绍得非常详细。因此,事先一定要先选好文章。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如果给它归类的话,大体应分在议论文中。对于小学生来说,议论文太
难了不必撑握,读后感比议论文要简单的多。读后感就是在你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你的感受来。
小学生怎样写好读后感
一、通读全文
只有掌握了全文,才能谈得上写读后感,是不是?这其中,特别是精华段落,要重点的多读几次。其次,
要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本文的背景。
第二、掌握写作的目的和背景
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他当时处于怎样的环境?他想通过文章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和意思?理顺
了这些问题,读后感就酝酿的差不多了
第三、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
读文章只是途径和方法,读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欣赏,读后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读后,你有什么收
获?欣赏完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会对你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帮助?总结好这部分,就可以完成读后
感了。
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
的感想,叫“观后感”
,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
,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一般性议
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
,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
“感”
,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
的感受。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
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
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
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
,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
这一“入手处”
,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
也能感动别人。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
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
- 3 -
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
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
,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
。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
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
第三,述读与发感。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
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
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
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
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
“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
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第四、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
“文无定则”
。
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例文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今天我读了《皇帝的新装》这篇故事
,
他来自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
这篇文章讲了皇帝爱穿新衣服
.
一天来了两个骗子
,
自称织出的衣服不但漂亮
,
而且能看出哪些大臣是苯
或不称职
.
为了表示自己聪明
,
称职大臣都装做看见了
.
皇帝给了骗子好处
,
穿上’
衣服’
出去了
.
百姓都夸耀皇
帝的新衣
,
一个孩子的一句话让皇帝明白自己被骗了
.
读完这篇童话
,
我不禁问自己
,
作为一国之君怎么会被骗呢
?
毫无疑问全是因为虚荣心
,
全天下的百姓
.
大
臣甚至皇帝都心甘情愿地被别人骗
,
也心安理得地骗别人
.
骗子之所以得逞
,
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人们心中的弱
点
---
甘愿被别人利用
,
为的只是满足他们可怜的虚荣心
.
实际上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
,
但是孩子的心是单纯的
,
随着长大虚荣心也会越来越深
.
读了童话后
,
我想提
醒人们
:
保持一颗真诚的心
.
不要为了虚荣
.
放弃那颗真诚的心
.
想想自己其实也这样
.
看见别人拿出很贵的溜溜球玩真羡慕
,
怕爸爸妈妈不同意买
,
只能看着人家玩
,
可真
正买了又觉得别人的更好
,
总觉得永远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
.
当我读完文章后
,
我明白了虚荣心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
,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虚荣心
,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
从
今天起我要做一个知足的人
.
读《钓鱼的启示》
读完《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 4 -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和父亲在小岛上钓鱼,在离鲈鱼捕捞的时间仅剩两个小时的时间,作者钓到了一条
又漂亮、又肥美的大鲈鱼,他又兴奋、又得意。可父亲看了看时间,豪无商量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
“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跟大鲈鱼道别。但是,这件事使“我”受益匪浅,因为这是一份金钱买不到的人生财
富。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次,因为一个男孩在学校走廊上玩耍,在进行跳远的动作时,口袋里突
然跑出五元钱,他还没有发现,就上课了。我捡起五元钱,得意地想着,这五元钱,对于我来说可不少啊!
我可以用它买五十根棒棒糖或是五十支铅笔,我的文具盒就都要塞满了!可是我又想,用这五元钱,我会很
快乐吗?不知什么力量鼓励着我,让我迅速地把钱还给那个男孩。虽然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孩,也没有得
到一句表扬,可我,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自豪。
现在的社会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只要克制自己,就不会被物质财富所诱惑。要从小受到严格的训
练,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如果你的儿子已被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学校的废墟所埋,你会不断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
你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会让别人先脱险吗?就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
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
”
“我的女儿!
”喊完
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
在他不停的挖掘了
38
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
14
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
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
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
”那他的儿
子和
14
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这位这个儿子畏惧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话,那他的
14
个同学就有可
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记得我小时候,只知
道让大人给我买玩具,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
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