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弟子规读后感,不知道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有没认真学习过《弟子规》,这是一本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教育,书,对培养我们的道德具有...
二年级弟子规读后感
不知道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有没认真学习过《弟子规》,这是一本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 教育 书,对培养我们的道德具有极大帮助。下面就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二年级弟子规 读后感 ,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弟子规读后感(一):
读了《弟子规》,让我知道了从小就要学会做人,面且老师说这是最大的的事情。其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全文的中心。陈老师给我们讲了,让我知道: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年级弟子规读后感((二):
学习《弟子规》,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处事,懂得了要尊敬长辈,懂得了要关爱别人。听了陈老师的讲课,让我学会了守纪律,学会了体谅别人,学会了干家务,明白了自己事情要自己做。这段时间在陈老师的的引导下,我坚持每天读背经典,做家务,早晚问候爸爸、妈妈,见到老人主动行礼,见到叔叔阿姨主动问好,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都夸奖我越来越有礼貌了,表扬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开心极了,感到很自豪。我知道,我能有这样的进步,都是学习《弟子规》的结果。以后,我要把这个好的习惯保持下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同时,我要争取读更多的经典、读更多的书,不断丰富自己。
二年级弟子规读后感(三):
在开学典礼那天,卓校长给我们讲了《弟子规》的一些内容。当时,我对《弟子规》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那天的古诗文课,刘老师让我们每人都要买一本《弟子规》,买了书,回到家后,我便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弟子规》里的每一页上都有一段短小精练的小 故事 和一个只有12个字的小道理。我觉得,这一页里不止只有这一段话和12个字,而是还有一把金子、一把能让人成功的金子。可能一个人能否成功就把握在这几个字间。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人应该孝敬父母;应该勤学、善问;有勇气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时刻都不能放松自己等等。
我想,对于《弟子规》这样一本好书,我决不会轻视它,我会认真地将它读完,把它背好。在《弟子规》中学做一个好人。
二年级弟子规读后感(四):
这些天,我们读了《弟子规》,其中我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感受很深。
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孩子不孝顺父母,父母的话不听,父母批评他时,还和父母顶嘴。而这句话的意思正是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当父母亲叫你时,你要赶快地跑去父母那里,不要慢吞吞的;父母亲让你去做事时,不要懒,动作要快点,不能拖拖拉拉。
回想起我的生活,有时候也经历过类似于“偷懒”“不想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电脑游戏。正玩到最激烈的时候,爸爸回来了,他没拿钥匙,就敲门。妈妈叫我:“小琳,妈妈正在做饭,你帮忙开一下门。”我漫不经心的说:“哦!”可我并没有去开门,而是继续玩游戏。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爸爸等的不耐烦了,就朝里边大吼一声:“开门!”我这才放下手中的“屠刀”去开门。一把门打开,就劈头盖脸的被爸爸K了一顿:“怎么搞的!为了玩游戏,都不让我进来了!我一会儿就把网线拔了,把电脑搬走,但你怎么玩……”“老爸!你说够了没!”我不耐烦地丢下一句话,便把门使劲关着,进屋生闷气了。
事情过后,我就非常后悔。自己不该和爸爸堵气,自己不应该为了玩游戏而和爸爸顶嘴。自己那样做,爸爸的心情也一定很伤心。
读了《弟子规》以后,我就更深入的体会到了孝顺,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不能做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
二年级弟子规读后感(五):
在这绿色的春天里,我们学校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在这期间,我认真的读了《弟子规》。
这本书是古代大臣至圣先师孔子所写,里面主要是教人怎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讲信用……但在这360句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还要数这句:读书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读书时,有三个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缺一不可。
但我的实际行动跟着一比,简直是天然之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每次读书或做作业,我都做不到心到,口到,眼到,这点让我的内心非常的惭愧!每次我做作业,都不专心。不是玩笔,就是看窗外的风景。
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还要数那一次:二年级时,数学老师中午给我们布置了15题基本计算题让我们回家做。我一到家,准备开始做时,一开始下定了决心,开始还不到五秒就忘得一干二净,就像《哆啦A梦》里的野比大雄一样!
我才做了4题就已经开始不耐烦了,于是我就在题目上稀里哗啦地随便写了几下,就盖上本子了。谁知下午批改出来后就前面认真做的4道题是对的,其他全是错的,就因为这事,被老师批评了好久。
我想,只有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样才会专心把一件事做得完美无缺!
4年级 亲近数学读后感怎么写?
4年级 亲近数学读后感怎么写?教师要如何去做呢?我认为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从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问题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要经常提供给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而在《亲近数学》一书中看到:应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线.为此,我丛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尝试应用.
[1] 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明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于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课
堂上还经常开展学习竟赛“最佳问题奖、最佳发言人”的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就会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书中举了这样的一例: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时,教师请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非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标在图中.上课伊始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次问题的抛出,教师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都惊奇了,疑问由此产生,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规律.这样为学生创设猜想
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成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
[3]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让学生读题,提问学生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又分组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交流.这样通过说题,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解题思路理解得比较透彻.在教学计算题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课堂上先让学生动口说说错题的原因,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再动手计算,这样减少了计算的错误.
[4] 多直观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上多采用版图、版画、
教具、学具等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时,让学生操作,摆小棒,说算法.教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时,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制学具,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规律.
[5] 制做数学手抄报,让学生做数学.现在的学生见识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新课内容一看就会,老调重弹的复习课不愿意听.针对这种情况,让
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手抄报,帮助学生复习.有的学生将知识重难点、容易错的题整理出来,有的将自己学习的经验写出来,有的学生还将课外知识编辑进来等等,五花八门.学生在画、写、找、编辑等活动中,既复习和拓展了知识,又锻炼提高了动手能力.
[6] 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做好数学日记.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如, 学完乘除法的意义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阅读学生的日记,发现了学生的视野遍及生活
的各个方面.“星期天,妈妈买了一箱梨,我数了数,一共 12个.我想,每天吃2个,可以吃6天.”、“今天,老师布置写生字2页,每10行,每行10个字,一共要写200个生字.”、“爸爸下班回家,叫我去帮他买2瓶啤酒,每瓶3元,两瓶酒用了6元” ,……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培 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数学并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靠学生自己学会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情景、提供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归纳规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讨
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质疑问难.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再课内交流、讨论、质疑.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最后,我也想引用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就是数学读后感(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1《我就是数学》这本书,第二次拜读了,但我还是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越读越有味。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他也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华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我们,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
从书中可以看出,它不仅仅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
了以学生为主体、人性至上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我在教学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这本书与以往枯燥的教学理念不同,它是以案例和感悟为主,从中我们能够感受数学教学的乐趣。
华老师的数学教学不仅生动而深刻地体现了华应龙数学教学思想和特点的突破与创新,而且生动艺术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测、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构建了“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新型教学方式,使枯燥呆板的数学教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
从华老师的书中,我明白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举一反三”。做会了一道题目,就可以总结这道题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解决这类题,收效就会更好。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基本的下手,稳稳当当的去练,不求全部题都会做,只求做过的题不会忘,会用就行了。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题目会做,却因粗心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考;这样速度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采取稍慢的计算方法来全面分析题目,尽量做到不漏。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就一定会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华老师作为数学教师,他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本身。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好玩和学数学有趣。华应龙老师没有停留在讲解数学知识上,而是展现了数学文化。展现了对数学的理解。
《我就是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们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们一种教学方法。从书中更让我感受到了华老师那种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精品
课堂的执着追求,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他的种种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敦促着我去不断的学习。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2《我就是数学》读书体会林海燕今年开学初,我购买了华应龙老师的《我是数学》这本书,这是他的教育随笔总汇,记录了他平时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因此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情结,他把教师对学生,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等同于农民对庄稼和农田的热情,那是一种出于生命本能的一种热爱。他爱学生,像农民精心选种那样钻研文本,选择教学内容;像农民翻耕农田那样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像农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呵护每一株庄稼那样,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庄稼长不好,农民会反思自己的播种施肥环节哪里出了问题,及时改正,补救;教学中也是样,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二次备课,三次备课,用最适宜的方法传授知识。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细细品味这句话,是不是也是表达出了上面所讲的意思呢?在书中我也了解到华老师十分注重课中的求索,即便“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他也能从中受益,他的这一举动,既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对学生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既显示了教师的一种精神,也显示了教师的一种气势。所以,年轻的我更应该学习这种无声的教育为自己修炼一堂人生之课,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知识,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如何做人。后来又读到“蹲下来与孩子对话”时,我真的是感受颇多,对于学生而言,老师们总是那么高高在上,总是那么有威严感,所以他们不容易与老师亲近,那我们的老师又该如何呢?
我们真的是要蹲下来与他们对话才行,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交流情感,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我们的教学也会一跃而进的。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3《我就是数学》全书共有六个部分,分别是“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这里面包括了华老师的教以及他对别人执教的课的评价。
既有他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孩子那深深的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引用华老师的话:我们老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儿童心灵”,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是的,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华老师说过我们要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不怪孩子为什么上课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我们应该反问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的课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的`,要当一流剑客,就必须永远留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
华老师在书中也讲到:一个教师不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是不会把这个学科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经常阅读自己专业的书,那么更是教不好这个学科的。看到这段话,我不由心虚。为何我们总是抱怨自己没时间读书,把时间都用在思考如何教学上。却不知,我们没有理论作指导,得出的教学东西也必然是肤浅的。想给学生半桶水,老师不再是一桶水,而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流水。所以我们要不时的饱读诗书来充实自己的大脑。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4今天,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敲下几个字,提醒自己:你读书了吗?
最近一直在读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我就是数学》是华老师写的一本教育随笔,里面记载着的是他近十年来对教学课堂一些总结及感悟。翻开书页,犹如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那来自他对教育教学的理想与信念的叩问与追寻,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
华应龙老师的课为什么总有点与众不同?他的课为什么学生听了不愿下课?一个数学老师的文章为什么如此生动、亲切、富有诗意?这本随笔里尽是答案。这本书分为“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六个部分。书中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细细品读,书中随处可见华老师是个充满智慧的学者,透过文字可以感受到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对教育那份热情洋溢的执着,他站在讲台的那份欢喜...这一些,这一切,都是我,我们老师学习的楷模。
华应龙老师出身农民家庭,从12岁起干了许多农活,他对农民有着天然的情结。他像农民种地那样去教书。他说,教育像农业那样需要信任、宽容、耐心、期待和守望。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他在每篇随笔中都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教育故事,是那样的巧妙,那样的广泛。
《脑袋磕破后的笑声》一文中,华老师竟然能把磕破的脑袋与一顶帽子合成一件难得的“教具”,与所教内容《中括号》结合得天衣无缝。华老师在阐述如何去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着微妙联系的时候,引用了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的一句话“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他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如果不是“千百度”地有意识地去寻,就不会有那份“蓦然回首”的惊喜与回味!从书中能见出,华老师是读了很多很多书的,而博览群书,应该是每位大师成长的共性!华老师在书中也讲到:一个教师不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是不会把这个学科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经常阅读自己专业的书,那么更是教不好这个学科的。
我,写下:“写于读书日一一曾经,满心欢喜,流连于书本间,徜徉在文字中,花香,在指尖灵动;渐渐,懒散、浮躁、匆忙中,书落尘埃,心灵空白,叶绿,不再青翠。唯愿,在一段流年似水的沉静里,暖暖地捧你在手,让恬淡伴随着身边的日子,听时光的脚步悄然走过,在生命中留下一行行煦暖又明媚的足迹,或深,或浅……”
在此刻,也记住,再次问自己:今天,我读书了吗?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5教育像农业那样需要信任、宽容、耐心、期待和守望。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出身农民家庭的华应龙教授对农民有着天然的情节,正是这种情节使得他的教学思考别具一格,他说,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华老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学习、思考的碰撞中把自己的课堂不断带入新的境界。他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好玩、数学的有趣,他说,我就是数学。他把数学教学真正融入到了自己的骨子里。利用这个暑期,我有幸阅读了华老师的《我就是数学》这本书,阅读伊始,是这独特霸气的书名吸引到了我,而后一个个有趣又让人深思的教学片段让我深深感到了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字里行间中读到了华老师的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让我体味到数学教学也可以是有温度的!
书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人性至上的教学理念。成长永不停歇,成长的美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充沛,但成长路上有时也会遇到问题,出现差错,而面对这些阻碍该如何对待处理,值得深思。
数学教学中,出现差错在所难免,面对错误,“善待差错,感谢差错。”这是本书所要传达的态度。我们常见的误区是遇到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就着急上火,急于纠正表面的“错误”。而忽略问题的本身,没有做进一步的深层思考,缺乏关注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深层原因,缺乏“剥洋葱”的精神,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了解错误出现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结果有时只会解决表面问题,当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还是可能出错。错误的背后或许隐藏着通往寻求正确的启发之路,或者成为引发正确结论的“基石”。教师对待学生差错的态度决定着学生面对错误面对人生的态度。
恩格斯说:“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理就是从本身的错误当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去学习。”学生是尚不成熟的成长个体,教师应积极正面的看待学生的学习差错,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分析学生的各种差错,用发展的眼光理解这些差错的价值,冷静深层的分析恰恰是帮助我们深究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根本原因。难能可贵的是学会善待并欣赏在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这些错误,将错误看作机遇,看作挑战,允许、认同、接纳和改造学习差错。恰当的评价,进而灵活的纠正。对待数学学习中的错误,个人体会可从下面两个方面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出现的错误属于哪种类型?是对新知识的不理解?还是对原有知识的漏洞?是纯知识类的问题或是行为习惯引起的甚至可能是受家庭环境影响,不良的亲子关系影响到学习效果……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逐一突破。关心孩子,坚信每个孩子都愿意学好数学,启发学生自己在错误中总结提升,改进提高。
其次,教师可以适当找找内因,思考一下自己讲课中是否讲得清晰,是否有问题,是否指导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回避、不遮掩,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当然,剥“错误“这颗洋葱的过程可能会费时费力,会枯燥,会更辛苦,但当困惑、迷茫、问题、难点逐一破解之时,我们便会“感谢差错”!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6“我就是数学”,这句话很有分量,写这样的书名需要一定的底气。我欣赏作者,工作26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学习、研究、总结、提升,用数学的眼睛来关注生活,用先进的思想观照课堂,用智慧的实践演绎精彩的人生。
捧读《我就是数学》,我仿佛再一次坐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听他娓娓道来:
“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这是作者的真切感悟。农民种的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适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因为他知道庄稼始终是无辜的。我们应像农民那样,经常追问自己: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多么朴实而又感人的心声!
是的,华老师一直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用积极的偷懒敞亮教学生活。他让我们在熟悉的课堂里看到了另类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听听:
“脑袋磕破后的笑声”,一个数学老师遇到脑袋磕破后,如何化尴尬的事件为有趣的教学资源。而“思维决定视野”一文,作者向我们诠释了《角的度量》新课导入的来龙去脉,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作者竟几次三番修改,忍痛舍弃,冥思苦想求证,不凡的经历,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特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孜孜以求,这正印证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要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还有,作者在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学生会发出“华老师,你误导”的课堂感言,如果没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怎敢如此“放肆”?……透过这些课例,不难发现,好课就是一道芬芳、幽远的茶。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作者花费了多少精力,浸润了多少心血!
让我们一起看看:
课堂上,面对学生回答提问、习题演算、解决问题的出错,很多教师总是责问学生,甚至批评学生,作者却说要“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他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华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我们,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
即便“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作者也有另类的解读——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温课”,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显现出教师的一种精神,一种气势,它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可惜,很多教师平时没有修炼这样的人生课。课堂上仅仅传授了知识,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做人……学习这些案例,我感觉也在自行修炼。
让我们一起想想:
“人皆可以为尧舜吗?”为什么作者会对曾经执教《圆的认识》时,一位女孩的声音“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记忆犹新?是什么力量使作者在一年以后与小女孩取得联系,重新思考教育为何,教育何为?作者为何感动于那个声音,感谢那个质疑?
《我就是数学》全书共分六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他对别人执教的课的评价,既有日常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一些为师的感悟。读完全书,我感觉仿佛每个章节的背后都蕴藏了无穷的玄妙,让人怀着更为真切的敬畏之心,希望走近作者、走进课堂。我以为他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数学的一种执着的坚守,更来自他对课堂的一种悉心的守望——他的“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的精神!即便上了多次的教学内容,再次执教时,华老师仍会提出“从来如此,便对吗?”“究竟怎么读分数?”等一些问题。华老师用自身的不懈努力,使人惊醒:人师,教育人的追求!好课,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怀!
他,“为数学而来”——
他是一位“学者”。
他喜欢静心读书,喜欢数学,喜欢研究数学,“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教是因为需要教”“教育要给孩子留下什么?”“有容乃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只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早把阅读看作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
他又是一位“行者”。
他喜欢走进课堂,《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告诉孩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他时刻提醒我们《教学,从擦黑板开始》,不妨《听听自己的课如何》,他说《现在的课堂会飞》,应该《像苏格拉底那样“退”或者“进”》,《好课,要舍得“浪费时间》……每次的公开课经历,都是一次精神的成长,是一种高峰体验。只是因为他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躬行实践。精彩是实力的自然表达!
他更是一位“智者”。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让我们顿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样的《那一声“谢谢”里》,他总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学生投师所好》!当《遭遇“节外生枝”》时,作者的从容和淡定,练达和智慧,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教学有路曲为径》,原来《老师们都没有注意到》,《一节课·一碗米》,《篮球,我的导师》,又让我们感受一种人生的况味,真是定能生慧。他的智慧来自理论的引领,书本的启迪,实践的历练,写作的顿悟,反思的升华。
如果说,华老师精彩的课堂让你流连,温暖的故事让你赞叹,真实的感悟让你共鸣……或许,只是因为——
他为数学而来!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7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特级教师华应龙《我就是数学》一书。刚拿到这本书,就被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吸引:“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将教育比作“农民种地”,怀着对这一本书的好奇,我仔细的阅读了这一本书。
华老师用自身的不懈努力,使人惊醒:人师,教育人的追求!好课,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怀!
华老师在课堂中求索取的成功源于课前的慎思,如在“圆的认识”中,他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在“初步认识分数”中,他提出了“究竟怎么读分数”;其中“角的度量”是一堂技能性的课给我的印象深刻。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让学生艰难地、枯燥地、机械地让学生量了各式各样的角,但是没能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而且生活中许多角都不需要量,因为大都是直角。而华老师却很善于观察与思考,他发现了衣领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一定的角……最后他以学生的视角来看世界,从儿童的生活中来寻找。他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觉到量角的用处,终于,滑梯进入了他的视域。这是地球人借助自身质量来玩的游戏,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小孩子一定都玩过。要比较,得有两个滑梯,反复思考后创设了这样的三个滑梯,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觉到量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材料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借助这个滑梯,终于找到了既真实又有趣,还能引发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
最佩服华老师不仅教数学,还在数学中让学生体味人性的美好。他在教学“乘法估算”一课,经过大量的检索资料,找到了他想要的情境,却在书写教案时,心里一惊:“摊主多要了钱?”这不是在贬损摊主吗?他想到了人要互相尊重,摊主的不易,于是他把情境改了“摊主少收了钱”,而妈妈会怎么做呢?这又是一种可以折射出妈妈心地的善良、品德的诚实?华老师把数字一改,情境如下“妈妈在农贸市场买了每千克8元3角的芒果4千克、摊主向她要了31元2角钱。”由“多要了钱”改为“少要了钱”,避免了一次无意间的人格伤害,一样可以培育学生估算的意识。学生在开放的思维空间里对话互动,唤醒了生活的积淀,体味到人性的美好。
认真研读了这本书,深入研究了华应龙老师,让我震惊,从他的随笔中,我品出了一个词:精致。其实只要用心,每一个热爱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成为像华老师这样的人,多读书,多思考,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自己日益完美,这样,我们不仅能获得事业的快乐,更能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整个人生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8我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动着我。它首先不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人性至上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 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我在教学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这本书与以往枯燥的教学理念不同,它是以案例和感悟为主,从中我们能够感受一些东西。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而从字里行间更能看出华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从而他也换回了同学对他的爱和信任。
2、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并积极实践。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为了一个简单的导入,苦思几个星期,最终找到小猴滑滑梯这一情景。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3)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就能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进步了,可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还能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我就是数学》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就是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转变和进步,这种向上的感觉真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