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思维方式》读后感,首先要有愿望:想度过这样的人生,将来要成为这样的人,想让公司这样成长。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不气馁,以穿透岩石般的...
9月《思维方式》读后感
只要深信自己的可能性,深信一定能够实现,持续地付出努力,那么不管有多少困难,梦想一定能实现。因为人的愿望中隐藏着超乎我们想象的巨大力量。
读到此处突然想起来清晨师父发给我的一个小故事,和稻盛先生的这段不谋而和,都给予了我强而有力的信心。
有一天,释迦牟尼在恒河的南岸说法。有一位信徒听说天底下最有智慧的人在那里说法,就从恒河的北岸走了很远的路要到南岸去听法。但是到了恒河之后,他发现无法过去,若要绕路,走到对岸时法会可能已经结束了。该怎么办呢?
他问旁边的船夫:“请问这个河深不深,可不可以过去?”
船夫说:“很浅而已,差不多到膝盖。”
那个人听了很开心,说:“那我就可以走过去了!”结果他就从河面走了过去。
在恒河南岸听法的人,看到一个人从河面走过来,都吓坏了,因为河水有好几丈深。他们就问释迦牟尼:“这是不是菩萨的示现?要不然他怎么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
释迦牟尼说:“不是,他不是菩萨的化身,他跟你们一样,只不过他对我所说的办法有绝对的信心,所以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
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平常之心看待身边的事。不要被表面的困难吓倒,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你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难的是你如何突破自己的内心。
不要用现在的能力评价自己,因为自己的能力将来会不断提高。这一点非常重要。切勿虚度每一天,每一天都要全力以赴。切记要拥有进取心,不屈不挠,不懈努力。
成长型思维模式,读后感怎么写
俗话说,三岁看老。早年的被教养方式和生活经历已经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形成属于他的思维方式和私人逻辑。试想一个摔倒的宝宝,被养育者大呼小叫着飞奔过去扶起,还要恨恨地捶打几下地面,责怪是地面绊倒了宝宝。那这个宝宝长大以后,遇到问题时,很难不认为都是别人的错,是别人害了自己。 而进了幼儿园,进了小学,一个孩子跨入了社会,他的思维方式又会被遇到的老师和班集体所进一步教化影响。一个班里,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为什么有的孩子积极优秀成绩好,而有的孩子就畏缩消极成绩差呢?为什么有的小时候看起来聪明可爱的宝宝,到了上学以后就越来越不行了呢?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跟他的成功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美国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团队研究出了“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并因此荣获首届全球最大的教育单项奖。这不但为我们揭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还给我们家长朋友和教育者提供了一条光明之路--成长型思维就是通往成功的关键密匙,而且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培养的。 在这个理论根基之上,有两位美国教师--布洛克和亨得利,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用成长型思维推行教学,并将其成功经验,打磨成一套12个月科学系统训练法,写成了一本书《成长型思维训练:12个月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指导手册》。 简单讲,这是一本“教师写给教师”的教案指导手册。但是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当我读完这本书,我也从中厘清了关于思维模式的认知,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培养方法。对于自己,是提升;对于孩子,是家庭教育极大的补益;同时,也可以作为家校携手共进的强有力的方法参考,实在是收获良多。 德韦克教授指出:我们的思维一般有两种模式,她将其命名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持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才智和能力都是出生时就固定带有的,后天无能为力,因此倾向于回避挑战与失败。
而执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才智和能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练习和坚持来获得,并且有无限潜力。 举例来说,一个数学不好的孩子,认为自己笨,天生没有数学头脑,根本不可能学好数学,这就是固定型思维;而如果他认为,自己只是还没有够努力,或者没有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会在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之后开始补足练习,并且相信只要坚持练习,一定会提高成绩。这就是用了成长型思维。 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拥有这两种思维。在面对不同的任务时,我们不同的思维习惯会无意识地跳将出来,决定着我们的态度是消极逃避,还是积极进取。 德韦克教授在《思维模式》一书中指出,婴儿是成长型思维的最佳典范,他们学习说话,练习走路,拥有生机勃勃的学习状态。然而这种状态很快就被终结,因为固定型思维的出现。我们身为孩子的第一养育者,也该思考--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在《成长型思维习惯》这本书里,布洛克和亨得利的思维训练教程从8月开始,每月一个主题,一直到来年的7月。我拿到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刚好是7月底。我显然觉得这样的巧合也是对我冥冥之中的指引。我按照这个教程,逐个读下去。每个月的教案中会有不同的口号,有需要完成的目标,有案例,有训练步骤计划、对照表格、评估测量等等,非常专业,非常全面。 比如,8月口号是:“教学是个实践过程,并不是在追求完美。” 重点是完成SMART目标,涵盖S-明确性,M-可衡量性,A-可操作性,R-现实性,T-时限性。 9月口号是:“每个人都能学会!”教案里设置了分步教程,提出基本问题,用参考的资源与材料,完成两大部分目标:“能学会”和“区分两种思维”。每一部分分别又有6到10步来逐步完成。这样的分步训练非常有实用性。 《成长型思维训练》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区别两种思维,怎样采用成长型思维,最大程度的限制固定型思维,同时加强自己的必要技能和策略,过上注重学习与成长的生活。 学习和生活都是一辈子的事。德韦克说:“通往成长型思维的道路是一段旅程,不是一个宣言。”当我们意识到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并愿意开始改变我们自己,传递教育给我们的孩子,带动我们身边的人,这本身已经是在用成长型思维来成就我们的新生活,我们已经走在这段美好的旅途上。
《高手的思维方式——框架思维》读后感
连续日更写作第15天,连续早起第8天,起床时间:6:22 昨上床:21:40 睡觉时间:22:20
读豆瓣作者“渔人与期”的此文章有感:
原文部分摘录如下:
身边牛人很多,思维厉害其次,行动力强才行,脱离行动谈思维都是扯淡。
稻盛和夫的人生成功方程式是: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所以从这个层面讲厉害的人不可能只凭借思维能力而厉害,这还需要行动力作支撑,不然不能对思维方式正确与否进行验证。那单从思维的角度来讲,高手是如何思维的呢?
如果你去一个旅游景点,回来让你写一个说明,就这个景点进行描述,该描述什么?
估计很多人都能说出一套东西来,但这一套东西的系统性一定不高,大部分人是想到那里说到那里。
为什么说不系统呢?
但假如你知道任何一个景点都应该包括地理坏境、人文历史、景点景观3个维度,并能明白每个维度下面包括什么,起码在写的时候就系统很多了。这里面就是一个概括性或者抽象思维的能力。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做事情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从点开始,从下到上去思考、完成整个项目,但这在高手眼里就成了“脑袋里缺乏大局的观念”。
而框架思考则是从上到下思考,这也是高手的的习惯。
学习一定是从点开始的,弄清楚每个知识点后再去学习其他的知识点,然后连接成面和知识体系。
但许多人将这个习惯也带到了认识和解决问题上,这就本末倒置了: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框架思考,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
那如何训练自己的框架思考能力呢?
第一个是要有这种意识,当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一开始就去解决问题,先系统思考从上到下的框架,去找寻前辈和他人的框架借鉴,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二个是做完事情后要去深刻的反思,自己产生框架。起码在大脑中虚拟解决类似的问题进行验证,同时通过发现别人的框架进行对比验证(当然这不可能做一次就能总结出来)。
第三个是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逐步抽丝剥茧规划路径寻找解决方案。
从宏观战略角度寻找机会,从中观套路角度寻找解决方案,从微观体感角度寻找落地可行性。
看了这篇文章感觉一知半解,这个框架有点思维导图的意思。作者讲到的我们大部分人做事情和解决问题容易从点开始,从下到上去思考、完成整个项目,感觉确实如此,我原来做工作也是这样,从点开始,从下到上,结果就是考虑不全面,导致点跟点联系错位,需要反复调整返工,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老是感觉领导的思考能力怎么如此之强,思维为什么如何缜密,面面俱到,能发现我发现不了的问题,能解决我搞不定的问题。核心原因就是我没有用框架思维对待工作上的事情。看似努力却老是做不好工作,还会因此打击自信心。
框架思维应该也是学习力的一部分,学好此思维,学习能力应该也会进一大步。后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框架思维。为以后的学习道路保驾护航。
《思维方式》读书笔记
(一)、迈向幸福人生的唯一途径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人生,那么 幸福人生来自 哪里呢?作者认为来自于 正确的思维方式 ,即是不管遭遇何种境况,都要抱有强烈的信念,作为人应该做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因为一切判断都来自自己的思维方式,一个接一个的判断积累起来,人生的结果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来。
(二)、领悟到思维方式和热情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介绍自身的家庭情况(孩子多、贫穷)、小升初、高升大学失利事件,向我们说明大部分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这里的能力包括智力和体力,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工作结果最大化,就必须认识到思维方式和热情的重要性。
(三)、回归作为人应有的姿态和原点
将京瓷和KDDI经营实践中领悟到的思维方式在日航重建时努力传递案例说明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日航重建的改革方法是:
(1)实施意识改革,即是提升员工的做人做事道德水准。
(2)先培训、提升管理层的意识(思维方式),即是传递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判断基准,作者强烈建议以利他心进行判断,并全力以赴,拼命努力。
(3)培训、提升一线员工的意识。
(四)、好的思维方式和坏的思维方式
书中介绍了好的思维方式和坏的思维方式,好的思维方式可以用谦虚、正直、利他心、感恩等描述,坏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消极、不认真、爱撒谎、利己欲强等词语描述。作者认为我们不管是遇到幸运还是遭受灾难,都必须用正面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行动,所谓人生铁律,就是把这一条做到极致。
(五)、成为受人爱戴的人
如果希望在仅有一次的人生中活得有意义,真的想让自己的人生幸福美好,就必须不断修炼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即是塑造更加美好、高尚的“完人”人格。这里的“完人”人格是指基于美好心灵、贯彻正确的为人之道。实现“完人”人格的方法是:
a、持续抱有“想成为那样的自己”的强烈愿望。
b、每日三省吾身,即是为了每天进步一点点而不懈努力。
c、拼命努力。
二、胸怀大志
(一)、对未来怀有无限的浪漫——明朗
人首先得有梦想,并且要能不忘描绘梦想、心存浪漫,秉持积极的思维方式,那么就能开拓未来。因为梦想能够引起人们奋斗的欲望和热情。
(二)、相信能行,开拓人生——愿望
人要有实现梦想的强烈愿望,这里所说的“强烈愿望”是指渗透到潜意识的“愿望”。将愿望渗透到潜意识的方法是日思夜想、反复、透彻地思考。
另外不管遭遇什么困难,都要一心不乱,持续思考,这一点极为重要。
(三)、强烈持续的“信念”让我鼓起勇气——信念
越是创造性的工作,越需要在心中持有坚定的信念,这里的信念是指利他的美好愿望。作者以KDDI(第二电电)创立的经验为例进行了说明,创立KDDI时,每天睡觉前,对照“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句话反复追问自己。
三、积极向上
(一)、追求人的无限可能性——进步
每一个人都分别拥有各自非凡的可能性,而能否发挥出这种可能性,则有能力决定。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确实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并不懈努力。正是因为相信这种可能性,并不断努力,人才会不断进步。
换句话说,即使遇到困难,也一定要乐观的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解决,没有一瞬的犹豫,没有一分的迟疑,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屏障,文中举英国著名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率领探险队横穿南极大陆的经历进行了说明。
(二)、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专注于一件事——拼命
家里孩子多,二战期间房子被炸毁,自己得了肺结核,又遇到就业困难期、导师推荐下进了一个亏本企业,工作又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在这种困境下,作者也曾抱怨过、不满过。妹妹的出现让作者意识到与其抱怨、发牢骚,不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因为抱怨、发牢骚除了让自己心情更糟糕外,别无它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后,研制出了新型陶瓷材料,让企业起死回生。
后来作者多次回顾自己的这段经历时,最深刻的体会是: 深切感受到拼命工作是多么重要。 作者研究新型陶瓷材料的方法是: 反复做试验,多研究前沿论文。 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自燃
人类可分为自我燃烧型、接近火源燃烧型、怎么也点燃不了型。而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自己,来自熊熊地燃烧自己,自我燃烧的最好方法就是爱上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要做的人属于自我燃烧型。在拼命工作之余,可以利用运动来调节自己紧张的生活,因为人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会有一天承受不了的。
四、不惜努力
(一)、认真拼命地工作——勤劳
作者通过舅舅和舅妈不管炎热夏天还是寒冷冬天都一天勤勤恳恳地经营蔬菜生意中认识到没有学问,只是默默地埋头苦干,也能带来丰硕成果。
通过二宫尊德将荒废村庄改造成五谷丰登的富乡,自己辛勤劳动来感染周围的村民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拼命工作、吃苦耐劳能够磨炼我们自己,提高心性,塑造优秀的人格。
(二)、一步一个脚印,反复的努力必不可少——进取
在植物的世界里,植物结出的果实有早熟和晚熟之分,那么作为我们人类也同样就有大器晚成者和少有所成者之分。所以我们不要现在的能力来评价自己,因为自己的能力将来会不断提高的。即使现在我们的学习或取得的成就还不理想,但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性,切勿虚度每一天,每一天都要全力以赴,不屈不挠,不懈努力。
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生活。小学生活,不好好学习。中学生活,经母亲的一番话,反思自我觉醒。大学生活,盛情难却同学的邀请出去看电影等,作者最后领悟到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先抓紧,做好充分准备。给我们的启示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发现其中的逻辑和结构,人生仅有一次,我们应该一步一步,不懈努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工作能力就会逐渐提升,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热情
作者离开现有公司后,是去给自己开高价的巴拉斯坦公司还是留在国内自己创业呢,经恩师的一句话点醒自己,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遇到一些人生机遇或抉择时,自己不知如何作出决定时最好向上辈或比自己优秀的人请教;以整个人生的发展视角去做决定。
作者创立公司到成为行业第一的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创立公司当然需要赚钱,但赚钱不是唯一。我们不要选择太安逸的道路,一旦选择了,我们就应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认认真真度过每一天。
五、诚实正直
(一)、不管有什么障碍,自己必须正直——真挚
人这种动物,一旦陷入困境,即使明知自己良心不对,也会姑息自己:稍微越点线应该没问题吧,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做起了坏事。极端的情况下还会自欺欺人,只要结果好,可以不择手段等。所以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坚持、贯彻正道,以至诚之心、正确的为人之道去做事。
由于研制出了新型陶瓷材料,作者开始率领一个研发部门,而当时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他部门的员工上班都是磨洋工,下班申请加班赚加班费(这样只会增加人力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作者看到这种现象,出于让自己部门成为一个风清气正的部门,让大家在这里找到工作的意义,提出在自己部门内禁止加班,遭到部分员工的反对,个别员工的殴打,甚至遭到公司工会的批斗,而作者经过反复的自问自答,绝不能为了迎合领导、为了和同事搞好关系而丧失自己的信念。作者这种贯彻正道的信念感动了同事、上司和前辈,后都开始纷纷效仿。
作者认为若相信正道,就要贯彻到底,即使遇到困难重重,这种真挚的态度可能一时会遭到周围人的反对,但在人生漫长的长河中,一定是善有善报的。
(二)、敢于设定高目标,从正确挑战——意志
要想实现高目标,就必须怀抱强烈的意志:“无论如何也要瞄准顶峰,笔直攀登。”必须以垂直攀登的姿态进行挑战,不管是多么险峻的山峰,都要坚持笔直攀登。作者曾向妻子说,即使所有的小伙伴们都离开了,你也要相信我,跟随我,在后面推我一把。即是哪怕只有妻子一个人了,也绝不放弃。
(三)、能舍去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勇气
现实生活中有很大嘴上厉害,实际靠不住的人,这一点我们需要注意一下。所谓勇气是经历严酷考验,锻炼出来的胆识。作者企业员工撞死人这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舍弃小我,扛起责任,用关爱对方之心产生的勇气去正面解决问题,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
六、钻研创新
(一)、追求完美的态度带来自信——完美
作者以制造陶瓷为例,由于陶瓷制作需要多种原料的混合和研磨,那么问题来了,需要研磨到哪种程度为止呢?如果我们不把制作陶瓷的所有流程都完美实施,那么我们就很难制造出理想的陶瓷产品,有时可能因为一点失误会导致所有原料、电费等其他投入付诸东流。
贯彻完美主义,是作者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总结出的经验。特别是研究开发新的课题时,更要贯彻完美主义,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的品格、技术有信心。人生也和工作一样,疏忽了最后1%的努力,就可能前功尽弃,要让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必须始终追求完美。
(二)、持有绝不放弃、不屈不挠的斗争心——挑战
作者认为要想成就新事业,就必须持有“无论如何都要干到底的斗战心”,也就是当各种形式的困难和压力向我们袭来时,我们不能畏缩不前,改变当初的信念,而要持有不屈不挠的斗战心,也就是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真正的开始。
京瓷创办不久,推广业务时多次遭拒绝,这个领导者即使失望,也要说被拒绝的时候,才是我们工作的开始,思考如何打开困难局面。要坚信一滴水无法穿透岩石,但哪怕很小的一滴水,只要持续不断的,也能做到滴水穿石。也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可能性,以前的方法可能不行,但一定能够找到其他方法,绞尽脑汁,拼命持续思考一切条件,探索克服困难的具体方法。
(三)、倾注全力于今天,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创新
拼命努力,不折不扣完成每一天的目标;将要实现的远大目标埋藏于潜意识中,扎扎实实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让平淡工作有趣的方法是钻研创新,即是同样的工作,也要思考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方式,时时用心,不断钻研,哪怕每天只是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也能跨出一大步。
七、愈挫愈勇
(一)、人在忍受艰难中成长——苦难
艰难困苦,是让人重新认识自己,实现自我成长的难得的宝贵机会。也就是说艰难困惑是磨练心志、提高人格的机会。
(二)、遭遇灾难是消除过去的业障——忍耐
在人生中,失败和忧虑等让人烦心的事时长发生,但是覆水难收,总为已经发生的失败感到懊悔除了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糟糕外,没有别的其他意义。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已经发生的事无法挽回,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待做错的事运用理性进行思考,避免二次犯错,迅速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行动中去,这样才能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作者遇到了用精密陶瓷制作人造骨遭谴责这个例子向我们说明,有时虽然做着正确的事,也会遭遇难以承受的打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勇敢踏出新的一步。
(三)、好事坏事,都是考验——积极
人生必有沉浮起落,既有走运的时候也有遭遇困难的时候,遭遇困难时,忍耐是必需的,通过这种忍耐,人才能成长。比如当植物受伤后,会做出应激反应,更加茁壮的成长,自然界的生命都将考验作为养分吸收,因而能不断的成长,那作为我们人类,遭遇困难时也要告诉自己,这是上天赐我的礼物,目的是想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八、心灵纯粹
(一)、培养纯粹心灵的“南无,南无,谢谢”——感谢
不管身处何种环境,都不能忘记感谢之心。
(二)、幸福的感受来源于“知足之心”——知足
每天带着知足之心,感谢之心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幸福美好。
(三)、不懈努力纯化心灵——反省
要将反省作为我们的日课,每天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思今天做的事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做等,通过反省,剔除心灵的杂草,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心性。时刻要提醒自己,心中所想,会通过现象呈现出来的。
九、保持谦虚
(一)、如何应对考验决定人生成败——克己
所谓考验,一般人认为只有困难才能考验人,但作者认为其实人生最大的辉煌才是更大的考验。不管是喜凤幸运,还是遭遇困难,都要不失自我,保持谦虚。
(二)、提高人格,并保持高尚的人格——精进
作者认为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是人格,越是具备超凡才华和拼命努力的人,越需要某种东西来驾驭他们强大的力量,这种东西就是人格。所谓人格就是先天的性格,加上人生道路上学到的“哲学”。
怎么提高自己的人格呢?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高尚的“哲学”,这里的哲学是指正确的为人之道,作为人应该有的思维方式。我们不仅要从一般道理上去理解,还要不断努力将其纳入理性之中。这样的话就能修正先天性格中的缺陷和扭曲之处,从而塑造新的人格。
(三)、无我的行动意味着“大爱”——无私
想要成就卓越的事业,就需要付出与之相应的自我牺牲,所以如果你想成为领导者,就首先需要具有自我牺牲的勇气。这里作者让我提供了一种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方法,就是告诉家里人公司里当天发生的事情。
十、利人利世
(一)、“利他之心”引领人类社会走向光明——利他
积善行,思利他,充满关爱的心灵和行动不仅能够利于他人,也必定能让自己变得美好。作者通过地狱和天堂用长筷子吃面条的事例进行了说明,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却造就了地狱和天堂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自己就好这种赤裸裸的利己待人处世,必然摩擦冲突不断,同时也将自己逼入了更坏的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这种利己之心,用关爱之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积极为社会为世人尽力——贡献
作者为了回报社会,设立了京都奖,最终该奖项又形成了良性循环,作者感到很欣慰和喜悦。因为人类一切行为中最尊贵的行为就是为他人尽力的行为。
(三)、充满爱的心灵符合宇宙的意志——和谐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推动一切事物向着更好方向进化发展的潮流,作者认为即是“宇宙的意志”。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宇宙大爆炸、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又形成生命体,到我们人类,所以说既然我们存在于宇宙中,那我们思考什么,做什么的事情就显得十分重要。也就是说,用利他之心帮助他人,亲切的待人接物,拥有一颗美丽的关爱之心,这显然与宇宙的意志相符合,那我们必定能够获得成长,命运也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十一、后记——充满善意
(一)、善的“思维方式”可以赢得“他力之风”
作者认为善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唤起自身能力的“自力”和周围人给予援助的“他力”,而且还能唤来超越这一切的,来自伟大宇宙的另一种“他力”。这里作者将人生比喻为一搜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进行详细说明。所以请一定要持有善的思维方式,从而赢得另一种“他力”,让自己一帆风顺,度过自己美好幸福的人生。
逻辑思维读后感范文5篇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逻辑思维读后感
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
《罗辑思维》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在知识中寻找见识!”!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看完《罗辑思维》,深深地被罗胖开阔的视野、敏锐洞察力以及极具机智幽默与智慧的语言所折服。更重要的是能新增很多有意思的历史知识,而且罗胖子总能把这些历史讲得妙趣横生,发现历史里的一个关键的小知识,小发明,可以由点及面地影响着无穷尽的未来!如果当时罗胖做我的历史老师的话,估计我当时历史成绩可以提升一大步呀。而且看完《罗辑思维》后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太无知了,太愚昧了,不说了,一说都是泪,赶紧恶补知识去。
我们平时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和知识,但获取后怎样吸取营养呢?得到什么收益呢?《罗辑思维》常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让你受到启发。你未必全部赞同它的观点,但它眼界之开阔,思路之新颖肯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逻辑思维读后感
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
《罗辑思维》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在知识中寻找见识!”!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看完《罗辑思维》,深深地被罗胖开阔的视野、敏锐洞察力以及极具机智幽默与智慧的语言所折服。更重要的是能新增很多有意思的历史知识,而且罗胖子总能把这些历史讲得妙趣横生,发现历史里的一个关键的小知识,小发明,可以由点及面地影响着无穷尽的未来!如果当时罗胖做我的历史老师的话,估计我当时历史成绩可以提升一大步呀。而且看完《罗辑思维》后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太无知了,太愚昧了,不说了,一说都是泪,赶紧恶补知识去。
我们平时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和知识,但获取后怎样吸取营养呢?得到什么收益呢?《罗辑思维》常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让你受到启发。你未必全部赞同它的观点,但它眼界之开阔,思路之新颖肯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逻辑思维读后感
说到读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罗辑思维》,这是一本书名,也是一档视频脱口秀的节目。喜欢在空余闲暇的时光听罗胖说书。我觉得这是挺享受的一件事。尽管他的观点不一定全都正确,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随手即得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时代,如何突破思维瓶颈?
不妨读读《罗辑思维》,作者罗振宇。《罗辑思维》一书是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知识信息量极大,喜笑怒骂;罗胖读书,讲给你听,这里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幽默犀利的语言引导大家摆脱旧方法束缚,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罗胖讲教育的话题,他说这个话题太大了,平时真的借一百个胆子都不敢说,因为学养不够,驾驭不了。但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有个好处,罗胖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识的生产者、那些书籍的写作者还活着,还在勤奋地工作,他们一旦写出书来,我看得懂,我就能讲地出来,所以我在合适的时候,当合适的知识搬运工。之所以今天我胆儿这么肥,敢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着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就两个:第一个是不公平,第二个,就是它毁灭了一代人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每个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关于教育这一讲,内容庞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站搜索,挺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下的,对其中有关创造力的言论,我觉得听来耳目一新,听着似乎觉得哪里不太舒服,但想想确实也有些道理。
创新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格特征,美国研究创新的学者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统计,比方说把人类历史上很多创新人物给他搁一块,然后一统计,发现一个特征,他们在十岁的时候,有四分之一的人双亲都死去了一个,到了20岁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人双亲死去了一个。说白了,什么意思?就是有奇才异能的、有创造力的人,是家庭不幸福。家庭不幸福,问题家庭的孩子通常是两条路,一条是上街当流氓,杀人、撒谎、吸毒;还有一种,成为我们刚才讲的奇才异能之士。你说哪个概率大?当然是前者概率大了,所以我们在很多研究创造力的时候发现,比方说还有一个实验,人类目前七个领域的最杰出的人,发现一看,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征,这些人跟家庭成员相处有情感障碍,比如说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就愿意独处,这种独处的方式,导致他后来的无数次婚姻一次都不成功,他跟自己的孩子相处得也不好。甘地、弗洛伊德这些人,跟自己的家人都没法相处,这些特征,为什么?因为他怪人嘛!他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很多东西,其实回到一个原点,什么叫创新力,创造力就是这个人是个怪人,甚至在别人看来极端的精神病人,所以很多人说左撇子的人有创造力,你能找到一堆左撇子,毕加索、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这些人都是左撇子,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异类。这话可能不好听,但是你从进化史一看,它就是如此,这就是底牌!
那请问,怎么培养创新力啊?很多学校高举大旗,创造力培养学院,请问怎么培养创造力?要知道“创造力”这个词,它创生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他既不可测量,也不可识别,更不可培养,如果你能测量、能识别、能培养,那还叫创造力吗?创造力在它发生的那一瞬间,你根本就不知道这叫创造力,比尔盖茨退学的那一刹那,所有同学都嘲笑他是傻子,这才对,他才叫创造力;乔布斯一定是一个性格特异的人,这才叫创造力。
所以如果这样去理解创造力,我们还要培养创造力的话,那教育该怎么转型?很简单,不干涉,不要去试图培养创造力,给选择,造环境,让他想要什么可以更轻易地、低成本得到即可,这就是好的教育。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呢?用一句土话说,伺候地太勤,老想干涉,我看着你,我怎么给你搞点创造力,你怎么知道你能给他创造力呢?我们人类只能搞清楚怎么毁灭创造力,我们现在没有能力搞明白,怎么培养创造力。所以根据郑也夫先生的判断和学术上的研究,等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从智力教育,变成了情商教育,等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从过度干涉地、伺候地太勤的教育,变成一种袖手旁观似的,更温煦的,看故事的,旁观者似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逻辑思维读后感
《罗辑思维》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在知识中寻找见识!”!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看完《罗辑思维》,深深地被罗胖开阔的视野、敏锐洞察力以及极具机智幽默与智慧的语言所折服。更重要的是能新增很多有意思的历史知识,而且罗胖子总能把这些历史讲得妙趣横生,发现历史里的一个关键的小知识,小发明,可以由点及面地影响着无穷尽的未来!如果当时罗胖做我的历史老师的话,估计我当时历史成绩可以提升一大步呀。而且看完《罗辑思维》后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太无知了,太愚昧了,不说了,一说都是泪,赶紧恶补知识去。
我们平时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和知识,但获取后怎样吸取营养呢?得到什么收益呢?《罗辑思维》常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让你受到启发。你未必全部赞同它的观点,但它眼界之开阔,思路之新颖肯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逻辑思维读后感
说到读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罗辑思维》,这是一本书名,也是一档视频脱口秀的节目。喜欢在空余闲暇的时光听罗胖说书。我觉得这是挺享受的一件事。尽管他的观点不一定全都正确,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随手即得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时代,如何突破思维瓶颈?
不妨读读《罗辑思维》,作者罗振宇。《罗辑思维》一书是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知识信息量极大,喜笑怒骂;罗胖读书,讲给你听,这里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幽默犀利的语言引导大家摆脱旧方法束缚,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罗胖讲教育的话题,他说这个话题太大了,平时真的借一百个胆子都不敢说,因为学养不够,驾驭不了。但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有个好处,罗胖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识的生产者、那些书籍的写作者还活着,还在勤奋地工作,他们一旦写出书来,我看得懂,我就能讲地出来,所以我在合适的时候,当合适的知识搬运工。之所以今天我胆儿这么肥,敢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着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就两个:第一个是不公平,第二个,就是它毁灭了一代人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每个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关于教育这一讲,内容庞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站搜索,挺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下的,对其中有关创造力的言论,我觉得听来耳目一新,听着似乎觉得哪里不太舒服,但想想确实也有些道理。
创新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格特征,美国研究创新的学者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统计,比方说把人类历史上很多创新人物给他搁一块,然后一统计,发现一个特征,他们在十岁的时候,有四分之一的人双亲都死去了一个,到了20岁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人双亲死去了一个。说白了,什么意思?就是有奇才异能的、有创造力的人,是家庭不幸福。家庭不幸福,问题家庭的孩子通常是两条路,一条是上街当流氓,杀人、撒谎、吸毒;还有一种,成为我们刚才讲的奇才异能之士。你说哪个概率大?当然是前者概率大了,所以我们在很多研究创造力的时候发现,比方说还有一个实验,人类目前七个领域的最杰出的人,发现一看,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征,这些人跟家庭成员相处有情感障碍,比如说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就愿意独处,这种独处的方式,导致他后来的无数次婚姻一次都不成功,他跟自己的孩子相处得也不好。甘地、弗洛伊德这些人,跟自己的家人都没法相处,这些特征,为什么?因为他怪人嘛!他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很多东西,其实回到一个原点,什么叫创新力,创造力就是这个人是个怪人,甚至在别人看来极端的精神病人,所以很多人说左撇子的人有创造力,你能找到一堆左撇子,毕加索、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这些人都是左撇子,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异类。这话可能不好听,但是你从进化史一看,它就是如此,这就是底牌!
那请问,怎么培养创新力啊?很多学校高举大旗,创造力培养学院,请问怎么培养创造力?要知道“创造力”这个词,它创生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他既不可测量,也不可识别,更不可培养,如果你能测量、能识别、能培养,那还叫创造力吗?创造力在它发生的那一瞬间,你根本就不知道这叫创造力,比尔盖茨退学的那一刹那,所有同学都嘲笑他是傻子,这才对,他才叫创造力;乔布斯一定是一个性格特异的人,这才叫创造力。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