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故事的读后感(要圆周率的历史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28 07:37: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2

要圆周率的历史读后感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例。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日...

圆周率故事的读后感(要圆周率的历史读后感)

要圆周率的历史读后感

圆周率
圆周率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例。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也只取值至小数点后约20位。 π(pai)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本来它是和圆周率没有关系的,但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既然他是大数学家,所以人们也有样学样地用π来表示圆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圆周率外,也可以用来表示其他事物,在统计学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现。 π=Pai(π=Pi) 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约公元前3世纪初)中提到圆周率是常数,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 约公元前2世纪)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也认为圆周率是常数。历史上曾采用过圆周率的多种近似值,早期大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结果,如古埃及纸草书(约公元前1700)中取pi=(4/3)^4≈3.1604 。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圆的度量》(公元前3世纪)中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确定圆周长的上下界,从正六边形开始,逐次加倍计算到正96边形,得到(3+(10/71))<π<(3+(1/7)) ,开创了圆周率计算的几何方法(亦称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π值。 圆周率
中国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263年)时只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确到两位小数的π值,他的方法被后人称为割圆术。他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得出π≈根号10 (约为3.16)。 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早了1000年。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国人奥托得到,1625年发表于荷兰工程师安托尼斯的著作中,欧洲不知道是祖冲之先知道密率的,将密率错误的称之为安托尼斯率。 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打破祖冲之保持近千年的纪录。 德国数学家柯伦于1596年将π值算到20位小数值,后投入毕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数后35位数,该数值被用他的名字称为鲁道夫数。 无穷乘积式、无穷连分数、无穷级数等各种π值表达式纷纷出现,π值计算精度也迅速增加。1706年英国数学家梅钦计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数大关。1873 年另一位英国数学家尚可斯将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可惜他的结果从528位起是错的。到1948年英国的弗格森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π的808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 圆周率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π值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49年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的军队弹道研究实验室首次用计算机(ENIAC)计算π值,一下子就算到2037位小数,突破了千位数。198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用克雷-2型和IBM-VF型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π值小数点后4.8亿位数,后又继续算到小数点后10.1亿位数,创下最新的纪录。至今,最新纪录是——法国一工程师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27000亿位亿位。

祖冲之的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有关祖冲之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祖冲之的读后感 篇1

我读过许多中国古代科家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祖冲之在看《九章算术》书时,书中圆周率大概为“径一周三”很不精确,他想把圆周率计算好,于是他在房子里画了大大小小的圆圈,不停地测量圆的直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无论酷暑还是严寒,祖冲之不停地算,从不间断。一道算术题祖冲之算了一辈子,失败了再重新算,在那样艰苦落后的条件下,他寒暑不避,日夜不分,终于算出了结果,创造了奇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属于永不放弃的勇士”。

祖冲之向人们证明一个事实:科学攀登,艰难曲折,辉煌属于百折不挠的人!

记得寒假我回了外婆家,外婆养了好几只兔子,一天,妈妈说带我野外摘兔子草,我高兴极了。我们来到野外,妈妈在前面仔细找兔子草,我在后面一边玩,一边捉虫子,兔子草没摘到,反倒被虫子咬了几个包。我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们回去吧,摘兔子草太难找了,我一颗也没找到,妈妈你看,我还被虫子咬了好几个包”。

妈妈说:“儿子,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你要学会仔细去观察,去辨认,这样才能找到是兔子草”。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在一边玩一边捉虫子了。终于我也摘到了许多兔子草。

以后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要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成功。

祖冲之的读后感 篇2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们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酷爱研究数学,并创制了新的历法《大明历》,这种历法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1秒,可见其精确程度了。他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指南车”,还造过“千里船”,又编写了一本《缀术》。他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关于圆周率的精确计算,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而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1000多年以后的事了。

虽然祖冲之那么厉害,但据书上记载,他小时候并不聪明,他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成为大科学家的,其中家教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爷爷祖昌的启发教育下,带领他走访过当时的天文学家何承天,何承天鼓励他敢于探索一切未知的世界,由此,祖冲之才慢慢地走上了成才之路。

古人曾用“头悬梁,锥刺股”来比喻学习的刻苦与勤奋。祖冲之正是通过这种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精神,才达到了科学的顶峰。而如今有些人自以为比古人聪明,那恰恰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世上本没有绝对的聪明和愚钝之分,关键是靠后天的努力。俗话说:“聪明来自于勤奋”。如今我们的学习环境比古人强上百倍,但即使环境再好,后天不努力也是徒劳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为此,我们要向祖冲之等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坚忍不拔、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只有通过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加倍努力,才能攀登上科学的高峰,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心愿!

祖冲之的读后感 篇3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让我百读不厌的好书,书中讲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奸恶的秦桧,忠孝的岳飞……但在这众多人物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祖冲之。

《祖冲之推圆周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祖冲之从小就有追求做数学家的梦想,他便为实现这个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而在数学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人只要不断地去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梦一定会绽放出璀璨的花朵。就像文章中的祖冲之,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走在一条弯折泥泞的小路上,坎坎坷坷。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叮嘱他说:“孩子,研究数学是很辛苦的,既不能靠他升官,也不能靠他发财,你为什么要研究它?”祖冲之回答说:“我既不想当官也不想发财,就想弄清天地见的秘密。”祖冲之全然听不进父亲的劝告,继续浇灌自己的梦想,经过长期孜孜不倦的艰苦研究、反复运算,出色地完成了《推算圆周率》这项艰苦卓绝的工程。还制定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他们的精确程度,开辟了数学史、历法史的新纪元。当今,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等着放飞,他们是否能撑起祖国的蓝天,就在于我们今天的努力!有梦,就要像祖冲之一样执着、努力!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铸造坚硬有力的翅膀,让梦想化作飞翔的动力,让承载梦的纸飞机向更高、更蓝的天空搏击,跨越宇宙的上空,飞越世界的伟岸。无数中华子弟的梦想就是祖国通向强盛的桥梁,但在躬行中,不要因一时的微风卷过而收回翅膀,要能承受千磨万击的考验,这样才能造就精彩。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的梦就是祖国的梦,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让祖国更繁荣昌盛,现在的我们都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我的梦是做一个实业家,制造出许多强壮的“力士”机器人,多功能飞机,让机器人帮助百姓们盖房子、造工厂,减少劳力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我还要让高科技的飞机开荒种田、浇水,喷洒农药,丰收时,按照人口分发粮食,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百姓的生活好了,祖国才能强大,九州才能欣欣向荣!

有梦,就要为之努力,我坚信:风雨过后总会见到彩虹!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3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1

  近期,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所发生的故事了。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所以,他平时走路都需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伐,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的与命运抗争。增发过誓言,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来代替我这不健全的腿!”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与毅力,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一生硕实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着作《对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着的经典。华罗庚因为有了这种对生活的坚持不懈以及充满希望的精神,所以,他在逆境中登上数学的最高峰。

  是啊,学数学少不了的是那种顽强的精神。我一定会向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学习决不放弃的毅力!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985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是对数学却很感兴趣。他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数学的势头,他从此以后便自己学,一年到头华罗庚几乎每天都要用十几个小时来学习,勤奋好学的他走进了数学王国。

  1930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图书管理员,他一人干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成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那样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数学家的故事,其中伟大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圆周率就是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比,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各位数字的变化又没有规律,计算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祖冲之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先算内接正十二边形的边长,再算内接正二十四边形边长……边数一倍又一倍地增加,一共要翻十一翻,直到算出了内接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的边长,才能得到这样精密的圆周率,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看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祖冲之这种精神所感动,要是没有熟练的技巧和坚强的毅力,他怎能完成这上百次繁难复杂的运算?在想想自己平时做数学题的时候,遇上复杂的题目几次做不出来就想放弃,缺少了祖冲之这种刻苦专研的精神。遇到简单的题目时,就自以为自己都会了,没有好好计算,结果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如果祖冲之像我们这样马虎,那他圆周率的精确度该差多远啊!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认真”和“仔细”四个字。所以,我们对待每件事都要有像祖冲之算圆周率那样的认真态度,只有这样,才会有让你愉快的好结果。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4

  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我最佩服的数学家是苏步青。因为他有着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因为他有着热切的爱国精神。他的一生不知道算过了多少道算式、多少道题目。他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他把他对祖国的爱恋化成了一段段令人赞叹的事例,但是我想,数学家苏步青的伟大事例也是跟他的老师杨老师一席话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杨老师曾对苏步青全班同学说过:“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所以我想,苏步青的精神使我敬佩,可是他的老师更令人记忆深刻。我会像苏步青学习。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化成一个又一个的算式。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5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姓名叫《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数学名人的故事。好比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有关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得出了非常精确的结果。这篇文章讲的是祖冲之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编写,终于写成了《大明历》,他上书皇帝,请求颁布实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历法的宠臣戴法兴进行审查。

  可是戴法兴思想保守,是个腐朽势力的卫道士,他极力反对新历法。面对戴法兴的刁难、攻击,祖冲之寸步不让,和他唇枪舌剑的辩论。最终,《大明历》没通过,后来在祖冲之往世后10年,《大明历》才颁布实行。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对祖冲之坚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由于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全部离不开"坚持"两个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许多人,有文化名人、爱国将士,和我身边的同学。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爱数学,更让我明白得了许多道理。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6

  愉快的国庆宛如一条唱着欢歌的小河,不时涌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浪花,而《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则是其中最大最美的浪花。

  这本书的作者叫孙健,也是一个厉害的特级教师。他在《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里讲了阿基米德用数学战胜罗马战舰,牛顿在干农活时沉迷于数学问题,欧拉巧思妙想帮爸爸扩大羊圈,高斯10岁时就能应用等差数列求和……这本《数学家的故事》带领我们在数学故事的长廊中,让我们爱上数学,也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在《数学家的故事》中,我认识了欧几里得、笛卡尔、费马等多个伟大的数学家,更是发现了牛顿的万有引力有多么的奇妙。在以前,有人说没有万有引力,他们只认为地球是正方形,是空气让物体自然坠落,如果没有牛顿,可能我们几百年后都发现不了万有引力。而牛顿由于对科学有着严谨的态度,又有着求实的好习惯,经过不断的仔细研究,发现了牛顿三定律。让我们的科技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话说数学是科技之母,所以大家要像这些伟大的数学家学习,将来科技才会越变越发达!

  当我读到阿基米德的故事时,我仿佛看到了阿基米德正在聚精会神的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的图,丝毫没有注意到,城池已经被罗马人攻破了,虽然有这么大的动静,可是阿基米德太过沉迷于自己的问题,丝毫没有察觉,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他的专研精神令我佩服!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样的数学家,他们热爱数学,沉迷数学,才有了如今的辉煌。所以让我们好好学习数学,让这份辉煌,永远传承下去。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7

  今天,我读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里面介绍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父亲和祖父都爱好数学,他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很多书。他特别爱研究数学和天文历法,经常观察太阳和星球的情况。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很喜欢他。派他去做官,但是他对做官不敢兴趣,还是专心的研究数学,这种精神多值得我们学写呀!他还创制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他为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了一本缀术。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可见祖冲之是多么伟大。

  我要学习祖冲之这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研究精神。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8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数学名人的故事。比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祖冲之的故事。数学是一门多彩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数学家,有着不同个性与不同的成功箴言。数学家的故事中有几个令我印象深刻,这里就来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有所感悟,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不能强硬的灌输知识,而是利用多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地学习、交流。对于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就需要多看有关教学方面的书以及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还有每节课的预设、课后的反思都要及时,在反思中改进,才能成长,进步。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9

  我今天看了一本书,名叫《数学家的故事》。

  我最喜欢里面的阿基米德。有一次,一位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其中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诉他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想呀起,直到有一天,当他躺在澡盆里洗澡时,他发现身体浸入水中后水盆里的水溢了出来。于是他得到启发,那么,如果把王冠浸泡在水中,根据水面上升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发明了浮力原理。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了数学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钻研,爱数学,爱求证。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10

  《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位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其中有两篇给我印象最深,分别是《小欧拉智改羊圈》和《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办法,他将长方形羊圈的长缩短了15米,宽延长了10米。经过这样一改,原来长方形的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长是25×4=100米,正好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15+40)×2=110米少了10米,这样材料刚好够用。同时正方形的面积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来面积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欧拉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数学神童希帕蒂亚》讲述了女数学家希帕蒂亚10岁时,父亲带她去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测量物体的高度是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为希帕蒂亚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他要求女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测量,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亚在和父亲散步时,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影子和父亲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聪明的希帕蒂亚想到了运用身高和影子长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间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因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长=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长,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人的影子的长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了。

  小欧拉和希帕蒂亚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跟欧拉和希帕蒂亚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总是直接求教于妈妈和老师。通过读欧拉和希帕蒂亚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

  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和希帕蒂亚,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11

  自从我读完了《数学家的故事》,脑子里就会时不时地跳出几个数学家,比如高斯、牛顿、阿基米德、华罗庚。

  我最崇拜的是约翰·伯努利,他1667年8月6日出生于巴塞尔。他不仅自己厉害,还成功教出了一大批出色的数学家,其中包括18世纪最著名的瑞士数学家欧拉、瑞士数学家克莱姆、法国数学家洛必达,以及他自己的儿子丹尼尔和侄子尼古拉二世。

  我也崇拜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与牛顿、高斯并称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攻打自己的国家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急着逃跑,因为他还在桌子上聚精会神地解一道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命令他到马塞勒斯去,遭到了阿基米德的严词拒绝,他表示除非解答出问题,并给出证明,否则是不会去的。这句话把罗马士兵激怒了,就这样,阿基米德丧生在罗马士兵的刀剑之下。

  我还崇拜牛顿呢!因为他曾经说过一段经典的话:“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在遥远的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出生了。牛顿是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接生婆担心牛顿是否能活下来,没想到这样弱小的一个小家伙会长成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除了苹果砸在头上发现了地心引力,牛顿还制造了磨坊的模型、小水钟等。他还发现微积分,对光的研究也有贡献,还构筑力学大厦呢!真是牛呀!

  读完这本《数学家的故事》,我感觉自己全身充满力量。有一次奥数小考试,我被三道难题给难住了,我怎么想都提不出解题方法。这时脑海中似乎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潘晨熙,你一定要用尽全部力量,来选取咱们应遵循的道路啊!”哦!原来是笛卡尔爷爷呀!好的,我会尽心尽力做完它们的。“你一定要冷静!”他又说。“我一定会的。”我说。我继续认真审题,啊,我做完了!我要感谢数学家给我的启示,我长大了一定会成为数学家的。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12

  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社会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至今,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富有创造性的数学家,比如:毕达哥拉斯、伽略、费马、欧拉、阿涅西……他们用自己非凡的智慧和独具一心的创造,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科学界,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父子都是科学家的情况并不少见,就像祖冲之及他的儿子祖暅之,但一个家族几代人都是科学家,则比较少见,而瑞士的伯努利家族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学霸之家。

  在这个家族三代人中,产生了近十位科学家,其中有三个成就特别突出。

  雅各布伯努力大学时学习的是艺术专业,但他自学数学,结识了众多数学家,并成为巴塞尔大学的数学教授,此后,雅各布又先后当选为巴黎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及柏林科学协会会员。

  约翰伯努利是雅各布的亲兄弟,他解决了悬链线问题,提出洛心达法则、最速降线和测地线问题,还给出了求积分的交量替换法等。同时,作为一位数学教授,约翰还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如:欧拉洛必达……

  雅各布和约翰都在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其后人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就是丹尼尔。

  丹尼尔在1747年成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748年成为巴黎科学院院士,1750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还曾十几次获得巴黎科学院奖赏,获奖次数可以与欧拉比肩。

  我努力家族在欧洲享有着极高学术声誉,我想说,这可能就是遗传基因吧,这可能就是留在骨子里那份聪明吧!我是永远做不到的。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13

  这些天,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收获颇多,让我认识了许多在数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数学家,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意大利著名数学家伽利略。

  伽利略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他家境贫困,但他十分热爱数学,可是他的父母并不支持他,想让他从医,希望能够改善当时的贫困生活,但是伽利略坚信自己的信念,通过多次试验,不断创新,最终征服了大家,而且征服了全世界,发明了天平,发现了惯性定律,研制出了温度计天文望远镜等等。

  数学是奇妙的,数学需要多次实验,认真思考,多去创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不放弃,特别是他当时挑战亚里士多德,撼动了千百年来不可动摇的物理学基础,最终成为成功者。

  从伽利略身上,我发现了我们只有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是要埋头苦学,取得一点成绩时,更不能沾沾自喜。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以前我对数学理解就是枯燥无味,总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而读了这本书,我一下子明白了数学的有趣性,把实际生活与数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也是蛮有趣的,特别是在学习第二章《位置》,我可以以我家为原点,大致估算出不同地方的坐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多思考,多动脑,多创新!

茅以升苦背圆周率的读后感?

重点叙述一下茅以升的话对你的启示(茅以升的话:人的头脑,人的四肢,越用越灵,越练越强.相反,不经常磨练,时间长了,就会生锈.)
3.1415926……呵呵,我要看你自己的想法,毕竟每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我的想法是:要学习茅以升老人。正如你所说,人要进步,不然会退步的嘛。
本文标题: 圆周率故事的读后感(要圆周率的历史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821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诵读百家姓读后感(《百家姓》读后感)骆驼祥子读后感ppt(《骆驼祥子》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