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相诸葛亮的读后感(诸葛亮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21 16:58: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4

诸葛亮读后感,诸葛亮读后感(一),最近,我爸爸给我买了两本书,分别是【诸葛亮】、【我的山野朋友】,我已经看完了【诸葛亮】,就把我的感想...

千古名相诸葛亮的读后感(诸葛亮读后感)

诸葛亮读后感

  诸葛亮读后感(一)

  最近,我爸爸给我买了两本书,分别是【诸葛亮】、【我的山野朋友】,我已经看完了【诸葛亮】,就把我的感想写在了周记上。一开始,主要叫诸葛亮怎么成为一代奇才。第一章是在一天晚上,诸葛亮要生出来了,可是却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生出来。那时,天空升起火红火红的太一阳一。于是,诸葛亮的爸爸诸葛给他取名为亮,一性一为诸葛,表示让他走上光明正大的道路不要去歪门邪道。后来,诸葛亮的父母和叔父都过世了,在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弟弟去隆中了。后来,三国鼎立以后,刘备开始找有才华的人,他听水镜先生的话后,便去找“卧龙”了。第一次去时诸葛亮躲在山后,没出来。第二次,诸葛亮听到刘备对他很在意,连关羽和张飞也插手不得。第三次去,诸葛亮坐在门前,和刘备聊得很投机。于是做了他的军师,帮他复兴汉室。

  玖了诸葛亮这本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后,让我明白了,原来那些本来鼎鼎大名的人也有悲惨的经历,还坚持的活下去,我要向他们这样坚持不懈的一精一神。

  诸葛亮读后感(二)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开始帮助刘备统一天下。诸葛亮是一个一爱一动脑筋的人,常常想出一些办法使敌人一大败。他通过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计取荆州、三气周瑜等计谋帮助刘备占有一番天下,最后他鞠躬尽瘁,为国家奉献了一生。

  玖了这本书,我觉得做事必须真诚,一心一意地干好一件事,不能一件事没干完又去干别的事,考虑事情要非常仔细、周到、全面,才能把事情做好。

  诸葛亮读后感(三)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很短暂。他从小聪明好学,没有老师的时候,仍坚持自学。尽管生活清贫,但一精一神富足,后来,老百姓尊称他为卧龙先生,这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后,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建立了蜀国。又继续辅佐后主刘禅,南征北战,七擒孟获,五出祁山,最终病逝在五丈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为后世的楷模。

  诸葛亮小时候家里穷,还坚持学习,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不是更应该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吗?我要向诸葛亮一样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不断的用智慧武装自己,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他辅佐刘备、刘禅,一心为了蜀汉,虽然没有统一天下,但是他耗费了一生的一精一力,最后病逝在五丈原。我也要像他一样,永远忠诚于我的祖国,忠诚于我的人民。

诸葛亮读后感

诸葛亮读后感范文1

  我读了一篇小故事,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的大概内容是:马谡与曹操对战,诸葛亮战前对王平和马谡交代,要在靠山靠水的地方安营扎寨。结果,马谡自以为聪明,把营地驻扎在山顶,王平怎么劝他都不听,后来,被曹操放了一把火,火势很大,包围了整个山,只有几个兵和马谡杀出来。

  曹操也不想斩杀马谡,不过由于马谡犯的错误太大了,损失了许多兵将,诸葛亮只得杀了他。其实马谡也是一员猛将,失去了挺可惜,可是他身为下将,就必须服从上级的领导,擅自改动作战计划,肯定不行,还连累了许多并肩作战的弟兄,这不是就他自己,是一个兵营,几千人啊,对将来的作战损失了许多兵力,诸葛亮杀他也是无奈啊!

诸葛亮读后感范文2

  三国志是一本历史书,三国里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诸葛亮,读完《诸葛亮传》之后我更佩服他了。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国的丞相,他字孔明号卧龙。记得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因此更加说明了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位。

  为什么我那么欣赏诸葛亮呢?是因为诸葛亮是一个国家统治需要的忠臣,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这些都是令人叹服叫绝,意想不到的。如果当年刘备听了他的劝告没有伐吴,也许三国之后不是晋,而是刘备复兴的汉朝。

  诸葛亮他又远大的志向,他聪明过人,他爱民如子,他是刘备的得力助手,他忠诚于主,他奖罚分明,他用兵如神,他深得军心、深得民心,深得民心者得天下。

  诸葛亮,后人都把它比作榜样,他流芳百世,就是因为他的精神可贵。我也要向他学习,将来做一个回报社会的人。

诸葛亮读后感范文3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小时候在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那儿读书。老先生养了一只大公鸡,用公鸡啼叫的时候作为下课的铃声。老先生课讲得非常好,诸葛亮很喜欢听,可是鸡一叫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还没听够,所以,公鸡每次叫唤,他都很反感。于是,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每次在公鸡快叫时,诸葛亮就扔出一把米,鸡一吃米,就忘了鸣叫,因此,常常是同学们饿得发慌,先生也觉得很累才下课。时间长了先生觉得莫名其妙,诸葛亮却暗暗得意。终于,这个秘密被先生发现了,老先生一气之下,将诸葛亮赶出了学堂。诸葛亮非常后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先生后来想了想诸葛亮也是为了多学习,心想这孩子很聪明,如果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到正处一定前途无量,于是,他原谅了诸葛亮,把他叫回了学堂。从此,诸葛亮明白了要把聪明才智用到正处,他对先生恭恭敬敬,还下河捉鱼,给先生滋补身体,还帮先生打扫卫生,赢得先生的赞赏。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聪明不要用在歪地方,否则,也会使人走上歪路,做出一些没有道德的事情,遭到人们的唾弃。比如:二战期间,发动战争的希特勒就非常聪明,但他却把聪明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发动了战争,造成了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宋朝的秦桧,也非常聪明,据说他的书法写的非常好,可以称为“家”,但是他非常嫉妒岳飞,不顾国家安危,用他的计谋杀死了岳飞,结果受到了人们的唾弃,他也背上了千古骂名。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诸葛亮读后感范文4

  我喜欢看书,并且看了很多很多书,不过最让我难忘的书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有很多的故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我给你讲讲吧: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大战。在东吴,孙权的手下有一个叫周瑜的人,他才华横溢、心胸狭窄。还有一个备的手下叫诸葛亮的人,诸葛亮足智多谋,知天文,知地理。周瑜怕诸葛亮知道自己的作战计划,就想杀他。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完不成就要杀头,别说三天,就是三十天也造不出来啊!第一天诸葛亮对他的好朋友鲁肃说:“去准备二十只船,一只船上有一千个稻草人,二十个人。”到了第三天,诸葛亮开着船到曹军那里,曹操命令士兵往船上射箭,过了一会,诸葛亮回去了,让士兵把船上的箭拔下来,数了数,十万多只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了困难不要害怕,任何难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成功。

诸葛亮读后感范文5

  我读了三国志—————诸葛亮传后,有很多感受。

  这一章主要写了诸葛亮的许多故事。他的确是一个有志之士,他以自己出色的才华描写了一次次不败神话。

  开始,刘备只是一个地方豪杰,投奔各方,一个小沛几失几保,却有光复汉室的远大理想。开始只有曹操、袁绍、孙权他们三个势力处于鼎立状态,而有了诸葛亮之后,刘备的势力迅速壮大,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跟他们共争天下。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占据荆州。出征时,只要有了诸葛亮,就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诸葛亮成为曹魏的一个心腹大患。

  他忠诚于蜀。在出师北伐中,着《出师表》。(。)上面有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怎样一种忠诚?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他提出“南和孙权,北拒曹操”这又是怎样一种忠心?

  诸葛亮,他被后人称为神人。他有远大的志向,他谦虚,他富有智慧,他爱民如子。他政治上是先主的得力助手,他忠诚主公。他奖罚分明,用兵如神,深得军心。他很多事情上为农民着想,使人民安居乐业,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早年如果刘备听了他的劝告不要兴兵伐吴,或许,历史就会被改写,三国之后不是晋,而是刘备创建的一朝。

  诸葛亮,后人之所以都把他当做榜样,千古传唱,百世流芳,就是他有许多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也要把他当做榜样来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品格与智慧,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读后感

既然中国传统流行盖棺而论,那么我们从诸葛亮暴病而逝开始说吧。
诸葛亮是不是军事天才?我敢说是绝对的天才。
当诸葛亮死后,当时主持的蒋琬和费祎两人决定撤退,两人都不认为当时的先锋军司令魏延同志能打败司马懿,站在他们身边的是军事地位仅次于魏延的王平。可怜的魏延,一代忠臣,诸葛亮身前最是器重,为报丞相的恩情,魏延决定回成都面圣,费祎之流早就做好准备,快马加鞭,飞鸽传书,等魏延到达汉中的时候,被无名小卒马岱杀害了。
为什么费祎蒋琬不愿意魏延领军与司马懿决战?因为在他们心中,司马懿太厉害了,能打败司马懿的,仅诸葛亮一人,而现在诸葛亮去世,恐怕司马懿也要感叹世上无敌手了。
其实这是愚蠢的看法,可惜历史无法改变,若当时同意魏延的意见,不知道今日会是什么样子。
据说当时司马懿在观看蜀军撤退时布下的阵型,也不禁感叹:诸葛亮真乃天下第一奇才!
说诸葛亮军事才能中上的,估计是没详细看过历史的。
当时诸葛亮追击司马懿,司马懿望风而逃,魏军将领最后忍不住劝说,司马懿同意一战。结果大败,差点被诸葛亮全歼。
在对魏国的战争中,最有名的一次是李严事件。当时诸葛亮大胜,正待一鼓作气。后方镇守的李严告知诸葛亮粮草不足,他便只好班师。结果回去一看,粮草不知道多么充足。原来李严嫉妒诸葛亮的成就,就去拖后腿。而诸葛亮也没有让李严获死罪,只是免去了职位。
我始终认为蜀国亡,就亡在这些人手上。
陈寿批评诸葛亮,也就是说他事必躬亲,小到处罚某人要打几个板子,他也要过问。二是没有培养出接班人,也就是没有培养出一批军事精英,年青有为的将领太少。其实诸葛亮只是不得不忙啊。
诸葛亮不是完美的人,但他是古今最接近完美的人。
重承诺,答应刘备,便真的鞠躬尽瘁。
宽容,有很多人非常可恶,诸葛亮也能一一原谅他们。
聪明,发明了运送物资更为方便的交通工具,和杀伤力更强的弩。
军事天才,简直把司马懿打得找不着北。而且当时魏军的人数上一直有优势。有些史书胡编乱造,说什么数倍于蜀。其实最多就是5万对8万这样的差距。
历史之谜只有一个:刘封的死。
到底当时诸葛亮为了什么力主杀了他?如果是因为刘禅,那么我对诸葛亮的看法就要改变。如果是因为关羽,我反而支持他。蜀国的衰亡,从关羽去世开始啊。
给楼主推荐一个人,黎东方教授,梁启超先生的弟子。现已经在美国去世了。
他所写的《细说三国》当真说得比较细,当然我读来仍不过瘾,觉得再细一点就好了。但想想那时候他老人家已经90的高龄,确实不能要求更多了。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读后感(500字)

好心人帮帮忙!!!!!!!!!!!!!!
作为孔明,他一直比较喜欢故弄玄虚。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位信仰神秘主义的前辈。我从小就知道孔明,觉得他跟诸葛亮都是我国历史名人,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被同桌女生教训,她告诉我,孔明也姓诸,叫诸孔明,跟诸葛亮是亲戚。我很欣慰,这两个名人终于可以扯上关系了。可是仅过了一个多星期我就意外地知道真相了。丫骗了我。所以我一直喊她丫头片子。

年幼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孔明是个老者。我觉得这可能与我当时看的一张画相有关。当年姥爷家墙上挂着一幅水墨画儿,画的是三顾茅庐,其中有一个长胡子的老头儿,戴着灰色方巾,穿着拖地长衫,那就是孔明。后来我又看到了很多孔明像,都是胡子很长,一副老朽模样。我就认为孔明就是个老头儿,他没有年轻的时候。以至于后来当我知道孔明享年只有五十四岁的时候,我都难以接受。他出山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假如把他放到八零后,那他应该生于1982年。这让我难以接受。我也是个男的,我也有胡子。据我的了解,二十六岁是不可能长出那么多的胡子的,何况那时候人们普遍发育很晚。我想,可能是因为中国人觉得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而孔明年纪轻轻就办事很牢,与常理不符,所以被打扮成了一副大叔的模样,这就可以理解了。

孔明出山之前应该是一个小地主。作为一个布衣,他从小一直跟着他叔叔诸葛玄混饭吃,叔叔死了之后,他就和弟弟诸葛均在南阳种地。可是他却有时间读很多的书,天文地理的,没事还作两首“梁父吟”。他还有个小童专门给他看门,端茶倒水,迎来送往的。他还了解很多资讯,明白天下大势。当时也没有小报新闻,他肯定是到处打听(说到这里,我脑子中出现这样的画面:孔明每天一大早就跑到荆州城去看告示,打听公文),简而言之,他就是一个包打听。他还有很多时间到处玩儿,而且几天几夜不着家。假如他肯亲自种地,那地里肯定全是草。他还有很多朋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什么的,大家常常聚聚会喝喝小酒什么的。从这些迹像来看,他在南阳根本就没有躬什么耕,他的日子相当清闲,他可能是一方地主,掌管卧龙冈上的土地,收租度日。不过他还算是一个讲究以文化领导佃农的管理者。他教佃农一边干活一边唱他作的歌曲,以便增强文化认同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段时间里,孔明与世无争,除了老婆长得丑点之外,也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假如就这么过下去,说不定就成了一个作家什么的。没发生的事,谁知道呢?

孔明对自己的未来是有规划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准备那么详细的军事地图,以待刘备来访。据我所知,孔明走的时候没有带上老婆黄月英,要不然孔明也不会动不动就与刘备“君臣同榻”。可是如果有人说孔明跟着刘备走是为了躲避黄月英,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认同的。因为孔明是信命的,他一生尽人谋,可是也很能接受天定的结果。诸葛一家配丑妇,这也是天定,所以诸葛亮会接受这个结果。假如你看看诸葛亮的儿媳,你就一下子明白了。诸葛瞻的老婆是刘禅的女儿。刘禅的两个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试想,刘备大耳垂肩,双手过膝,活脱脱一只大猴子。张飞豹头环眼,声若巨雷,简直是头野猪。猴儿配猪,能生出什么国色天香的宝贝公主来?所以,一旦说起孔明为了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我就想到了孔明一家悲惨身世。孔明出山,虽然自己远离了黄月英,但是后患无穷。孔明那么聪明,肯定不会算计到这一点,可是这是天意,有什么办法呢?与其纠缠在这些事情上,还不如不管它。孔明出山是真正地想做一番事业,绝不是害怕丑老婆。

众所周知,孔明后来跟周瑜有一腿。这段感情让后人痛惜不已。按理说,相爱的两人,应该互相理解,互相照顾,互敬互爱。可是由于时局的关系,两人不得不作出一些唯心的选择。为什么呢?说到这两人,不得不提刘备。刘备命硬,“数丧嫡室”(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以至于后来他都不娶正妻了,让甘夫人以妾的身份料事家事。刘备的老婆都短命:甘夫人生阿斗后没两年就病故。靡夫人长坂坡死于非命。孙夫人在火烧连营之后投江自杀。刘备又素来不看重老婆,他曾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三国演义•十五回)。正好来了个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三国演义•三十七回)”,“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引起了刘备其他玩伴的嫉妒,“关羽、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可是刘备已然心属诸葛亮,纵然是八拜之交,也不顾了。刘备还拿出平生仅有的一点文采表示与孔明的情深意重:“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据我所知,现在所说的“鱼水之欢,就是这么来的。没有办法。老大说话,莫敢不从。“羽、飞乃止”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可是,孔明并非真爱刘备,他爱的是周瑜。可是刘备是老大,且与周瑜敌对,孔明十分无奈。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孔明是刘备在周瑜处的常驻代表,由于住的时间长了,刘备还不放心,他对身边的人说:“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不知事体如何。谁人可去探听虚实回报?(三国演义•四十五回)”。特意去看忘孔明,并想把孔明叫回去。可是孔明显然更喜欢在周瑜这里长住下去,于是拒绝了刘备。刘备只好自己返回。毛宗岗在点评三国的时候也看出了这里的猫腻,说道:“鱼久脱水,毋乃涸乎?”一语道破。

作为情敌,周瑜与刘备在诸葛亮祭风之后进行了最重要的一次对抗。周瑜赢,则孔明永留东吴。刘备赢,则周瑜一生孤苦。所以当诸葛亮祭起东风之后,周瑜派丁奉徐盛携剑前往江边,要抢在刘备之前得到孔明。但是刘备终究是老奸巨滑,让赵云先丁奉一步抢走了孔明。孔明身陷刘备的掌控之中,只好索性来个一了百了,跟周瑜来个彻底决裂,对丁奉说“将军不必追赶”,赵云是我自己叫来接我回去的。赵云也是性情中人,了解个中缘由。但是刘备的命令又必须执行,只好射断徐盛船上的篷索,阻止徐盛追上来。在这段时间里,徐盛一直在喊“军师休去,都督有请”和“暂请少住,有紧要话。”(三国演义•四十九回)。为什么呢?这并不是徐盛在找借口,他说的都是实情。徐盛以为孔明不知道周瑜对他的一片深情,急于想替周瑜表白。可是他不知道,孔明早已经知道周瑜对他的一片深情了,只是身不由己而已。

孔明回到刘备处之后,就处于刘备的重压之下。他是个理智的人,明白跟周瑜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发展了。刘备也知道周瑜与孔明的关系,妒心强烈。而周瑜依然不死心,对孔明的爱转化成了对刘备的恨。他接连使出三条计谋,想夺回孔明。可是终没成功。最后一次,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刘备为了一劳永逸,想气死周瑜,故意逼孔明在山顶上饮酒取乐,让周瑜断绝念想。周瑜年少气盛,终于一命呜呼。弥留之际,周瑜收到诸葛亮手书一封,上面写道:“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三国演义•五十七回)孔明在这封信里面,表明了自己对周瑜的爱恋之情,可是也暗示周瑜,两人身处不同的阵营,这是不能改变的。

于是周瑜死了。死得无奈。他临死的时候还喃喃地说,“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五十七回)。任他再英姿飒爽,也扭不过命运的安排。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三国演义•五十七回)这首诗出现在《三国演义》的书中,人们都以为这首诗乃无名氏所作,却不知这出自孔明的手笔。从此,孔明再也没有离开刘备的阵营,除了赵云,再也没有人有与他谈论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我们都知道,周瑜死后,孔明亲自去柴桑口吊丧。刘备看到周瑜已死,也就放宽一些,但还是派赵云带五百军,名为护送,实则监视。可是他却不知道赵云看着这段感情的来龙去脉,已然站到孔明这一边。于是孔明得以放心大胆地在周瑜的葬礼上大哭一番:“呜咱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三国演义•五十七回)。东吴这边的将领,尤其是鲁肃、丁奉、徐盛等人,哀其情切,于是灵堂里哀鸿遍地。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赵云在这段感情上的立场还是被刘备知道了。所以,虽然赵云是一代名将,也是五虎将之一,却从没有像关羽张飞马超一样,独自领兵,镇守一方。

刘备死后,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十年前的那场感情,就像做梦一样,让孔明心里变成死灰。赵云活着的时候,尚可与赵云聊聊往事。赵云死后,孔明再无可诉说的对象了。

孔明为了蜀汉的事业,为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的事业,鞠躬尽瘁。他只是为了在忙碌的工作中忘却早年那段令他难过的往事。晚年的他,已经心如死灰,对于世事,已经不甚在意。

他的遗书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对于他这一生,他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

可是,说给谁听呢?

当初弦歌把酒
谁料多年以后
本当携手共游
却逢多事之秋
莫若老死南阳
无知亦该无愁
远看你争我夺
只管春种秋收
天道变易难寻
断了青青子衿
只为三顾离家
柴桑口处逢君
双手火攻定计
并肩抗敌同心
雾江草船相试
帷幄宴上长吟
多年征战远走
梦中还望君丘
常念年轻岁月
与子抚弦泛舟
五丈原上风走
石头城边江流
定军山上回首
迷离难见巴丘
本文标题: 千古名相诸葛亮的读后感(诸葛亮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65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的读后感(“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为题找几篇作文450字左右)八点已读读后感(八点引读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