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灵魂的呼吸,读后感“灵魂是会呼吸的,伸缩吐纳之间,是清是浊,高下立见。心重了,灵魂的呼吸也不会轻松。心轻了,灵魂自然能够接近天堂。只有轻松才...
倾听灵魂的呼吸 读后感
人生的睿智是与时间成反比的,如陈酒,历久弥香!我们身不由己,在俗世中历尽沉浮,是否还能一如既往保有最初的简单与淳朴?为“天真淳朴的心”保鲜,“做自己的朋友”,让“人性之美”无论阳光普照还是“糖霜月色”都熠熠生辉,不减光芒;坚持生命的“善良丰富高贵”那么,“心灵的简单”就会让你收获“幸福的开关”,不必执着于“到底谁是谁的希望”,须知—“性定菜根香”!
佛家有云:“心善如水”。或许水过无痕,但焉知水底小小的涟漪,不是最温暖与最柔软的所在?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却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潸然泪下,原来,习以为常并非麻木不仁,人性终善!刘墉说:“我们总以为世界的温暖来自阳光,其实脚下的大地更有着令人惊异的热力。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有许多花能钻出冰雪绽放;人情不暖,内心先暖,所以我们能在尘世,做一剂清流。”
我的心悚然若惊,回首来时路,努力不被烦扰牵绊,静坐静思己过,闲谈莫论是非。学会沉静,学着感恩,将“施比受更为有福”付诸行动,固守心灵对真善美的冀盼,不泯灭灵魂的自在与快活,生命之树,日渐葳蕤与盎然!
《性定菜根香》中,住持说过这么一段话:“过去一位禅师说过:‘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人们之所以闻不着,是因为白天心太躁了!’现在你能闻到香味,可能是心境不一样了。”是啊,人说“境由心生”!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像我们,身处加油站这一工作环境,日复一日单调乏味,还时不时不被顾客谅解,偶有冷言冷语,或许会有厌倦逃避的念头,但我更愿意在平凡与枯燥中寻找温情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丁点温暖,也能像太阳,照亮整个世界!听,灵魂在呼吸: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直对莲情有独钟,只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玉立,遗世独立,坚守自己的纯真与美好,何尝不是自己一直追求的人生态度?
岁月静好,愿人生如莲,清淡而又隽永,灵魂亦在静谧中将呼吸缓缓沉淀,慢慢充沛与丰富,却始终不离不弃,长相厮守……
海上劳工读后感
该书是法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创作的。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言: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三种斗争的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要满足这三种需要,就包含着三种斗争,人生神秘的苦难便源自所有这三种斗争。三重沉重的命运压在我们身上,亦即教理的命运、法律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揭示了第一种命运,在《悲惨世界》中指出了第二种命运,在该书中笔者阐释了第三种命运。在桎梏着人类的这三重命运之中,又交织着内心的命运这一最沉重的枷锁,亦即人类的心灵。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该书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雨果先生在用心灵书写着主人公的内心挣扎,也在极力的抒发着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别样的人生追求。
小说着力描写的是主人公吉利亚特对勒蒂埃利大师傅的养女戴吕谢特的纯洁的爱。吉利亚特在根西岛上是特立独行的,但就因在雪后的草地上,戴吕谢特写下了“吉利亚特”的名字,并对他莞尔一笑,吉利亚特便笃定终生:为了心爱的人,他可以牺牲一切。他经常踯躅于布拉维宅的花园墙根下,远眺着心上人的一颦一笑,春潮荡漾;他也会不知疲倦的吹着同一首风笛与风雨中徘徊,但,他却从未与心爱的姑娘说一句话,直至迪朗德号的失事。勒蒂埃利被骗走了所有的积蓄,他终生的寄托——迪朗德号也遇难于海上,戴吕谢特为拯救养父,顺嘴说出“谁救回迪朗德号,我就嫁给他”。吉利亚特的机会来了,他不可思议的驾着他的凸肚形帆船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变成了地道的海上劳工,他开始了无休止的.与大自然的抗争。
他与狂风斗争。海水翻腾,冲向天空,这是海风的力量;乌云笼罩,随心所欲,推波助澜,激怒波涛,这亦是海风的力量;空中气流翻滚,海里浪沫飞溅,苍穹不知所措,茫无目的地打起响雷,这更是海风的力量。他注定要与这海风为伍,干脆他就沉湎于此,争斗着,乐此不彼。他与怒涛作战,他与海鸟为伴,他与食人章鱼殊死搏斗,他迎接“瀑布式闪电”的到来,他驯服桀骜的浪潮……在天翻地覆中,他的斧击声铿然;在昏天黑地里,他拯救机器不知疲倦;在风暴已经晕头转向时,他则更加清醒、坚强、凛然。这场动人心弦的战斗中,一方是无休无止的风暴,一方是永不疲倦的劳工。在这种斗争中,显示了人类无穷的力量,但这种力量,不是愚昧的蛮力,而是理性和毅力以及牺牲的勇气,它包含了人对于他人的爱,若没有这种爱,又怎能承担起牺牲的风险呢?
吉利亚特赢了,他战胜了自然,带着对幸福的憧憬又蜷缩于心爱故娘的窗前。但命运却捉弄了他,他发现,戴吕谢特已委身于年轻英俊而又富有的神甫埃伯内齐尔。劳工吉利亚特面色苍白,衣衫褴褛,遍体鳞伤,他有与天斗与地斗的勇气与胆魄,但在心爱的姑娘面前他却选择了退却、缄默、消失,以成就幸福人儿的永远未来。
读到这儿,我心绪复杂,暗自流泪:吉利亚特的命运竟是如此的多舛,他的心灵竟又是如此的善良,不管是在海上搏斗,还是在选定人生时,他竟然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的心被深深震撼,震撼不仅是他那两次牺牲,而是他那高贵的心灵!与背信弃义的朗泰纳与狡猾阴险而又作恶多端的克吕班相比,他真的具有一番别样的精神追求,一种牺牲小我而成就他人的英雄主义人生。
在雨果看来,“人体完全有可能只是一层外表。它遮掩了我们的真相,扩大了我们的光明或我们的黑暗。而真相,则是心灵。从绝对意义上讲,我们的面孔是一张面具,真正的人,是处在人的外表之下的部分。倘若人们能够发现潜藏、蜷缩在被称为肉体的这一遮屏后面的人,那定会惊愕不已。人们犯有普遍的错误,那就是把外表的人当做真正的人。”是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带着面具生存,我们也常常会被面具所迷惑、上当或受骗。此时我却明白了,要体味真正的人生、认识真正的人性得需要心的呼吸、心灵的交融方可实现。
吉利亚特是勇者的化身,但他更是真、善的写照;他的一生是贫寒交加的,但他又是精神追求的富足者;他是自然斗争的胜利者,但他却又是命运的屈服者。读罢此书,我感觉领略了一番别样的人生,是我所追求?不全是。但吉利亚特的执着、坚韧、勇敢、善良却深入脑际:他能岿然面对穷凶极恶的海上风暴,我们生活中的沟沟坎坎又算得了什么?他能两次拯救情敌——神甫埃伯内齐尔,并把永远的祝福送给他,我们又为何不能心底坦然的面对各种竞争的对手?大爱不言谢,在吉利亚特的身上表现得是何等的明了,乃至为爱可牺牲一切,哪像我们总不忘“奉献与回报”的无休止辩论?
《海上劳工》,让我饱赏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我认识了一个叫吉利亚特的勇士,让我领略了一种别样的人生,更让我从中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哲理。
《善良是一种高贵》读后感 它是6年级下册语文读本上的
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去阅读关于专业知识之外的书籍。像《善良丰富高贵》一样的散文集,里面的每篇文章都独成一体,反映了不同的哲学和社会问题。把书放在床头,随便翻翻,总能学到有用的知识,既能提高人格修养,也能体验到为人处世的真谛。
书中写到: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虽然我不是哲人,但和大多数人一样,怀念善良,丰富,高贵的品质,期待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书中讲到:人活在世上,应该活出自己的本色。然而,“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哲学家们尚且争论不清。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有两个可靠的标志。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个人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要活出自己的本色,要把工作视为安身立命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抛弃日常的烦躁才能感受到工作内在的愉快和充实;要有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找到精神上的坐标轴,作一个负责任的管理者,才不至于在工作中随波逐流。在实际生活中,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完全可能在物质上也富裕。现阶段,虽然我们不是很有钱,但已经不必为生存而操心,工作对于我们来讲,只要认真对待,就是“可持续的快乐”。
在历史长河中,文字一直是主要的媒介,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新媒介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和电视等新媒介为我们提供了庞大的信息。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可能每天都要处理和接触到无数的文件和管理制度,其中很多信息既不能回答我们工作上的任何问题,也不需要我们做出任何回应,有点“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味道。我们可以在瞬时知道世界各地二十四小时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却对过去五千年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我们能够迅速的接受上级下达的指令,却对企业的成长历程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了解不多。如何有效的吸收必需和有用的信息,统筹规划我们的工作路线,提高办事效率,也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和正确对待的事情。
周国平的散文始终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密切关注,对于我来讲,从《善良丰富高贵》的每篇文章中,总能看到工作和生活的希望所在。不管闲时忙时,都可以随时阅读,体会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和有理想的事业。
守望的距离主要内容介绍及读后感
多读书能够使我们进步,下面介绍的是守望的距离主要内容及读后感,仅供参考。
《守望的距离》主要内容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1983年至1995年4月所写散文的结集,收入了散文十四辑,内容包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人生寓言等,其中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内心,因为我们同样热爱生活,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豁达的精神境界。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本书内容饱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含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周国平的散文不是时下流行的“休闲散文”和“文化散文”,更有别于近年来比较有影响力的余秋雨散文。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作的是那种探索人生之谜、追索生活价值和意义的哲理散文。他关怀的是当前人们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状况。在这个日趋实利的时代,这种探索显得有些“不识时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周国平是孤独的。然而,他却是博爱的,追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成为他难解难分的情侣,他在追索中体验着并与读者分享着人生的乐趣和心灵的欣慰。
作者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守望的距离》这本书适合放在床头,许多时候深夜醒来,信手翻翻,许多事情都豁然开朗。其实,人生际遇的大多喜怒哀乐都可以归结为哲学问题。学哲学的,像作者一样,看人生百态,较比混沌的常人,多一份通透,少一份挣扎。
作者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
我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与幸福。
《守望的距离》作者介绍周国平,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