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6,读《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5.第六章,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园本课程开发全程总线索:计划与研究,设计与发展,推广与实施...
20210406 读《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5.
园本课程开发全程总线索:计划与研究,设计与发展,推广与实施,评价与制度化。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理念和类型
一、幼儿园园本课程评价理念
园本课程开发主张全员参与,包括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社区人士,课程专家等,评价主体具有全面性,多元性的特点。是多元主体间双向或多项选择沟通的评价机制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是多元的,指向三个层面,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效果,另一方面则领导以儿童发展为指标,注重幼儿发展进行全方位考察。
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类型
(一)从评价时间上划分
1.背景性评价:是指针对校本课程开发中,有关学校师生发展水平,需求状况,资源基础和政策,宽度等方面的信息而做出综合判断。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相关背景,例如: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的能力与意愿,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地方需要与期望,课程材料的特点与质量等。
2.实质性评价:是指为考察校本课程开发产品的结构部分或结构要素,以及一连串学习活动安排是否合理而进行的判断过程。实质性评价考察课程的特征是课程目标的合理性,目标与教学材料内容间的一致性以及内容的准确度,覆盖面和重要性等问题。
3.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后,对编辑和设计出的课程质量所做出全面的判断,他关注的是幼儿最终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如何,幼儿各方面是否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从整体课程开发过程和具体课程方案进行总体效果方面的评价。
(二)从评价关注问题上划分
1.内在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
2.效果评价是指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总之,园本课程评价需要多种类多形式评价,共同参与,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第二节 幼儿园园本课程评价内容和取向
一、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包括三个方面: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实施的评价以及课程效果的评价。泰勒将课程评价过程分为:用行为术语订定目的,发展测量工具,搜集资料和数据,诠释结果,订定建议等。罗瓦斯强调学成的表现,从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成果以及方案成本和效益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估。
园本课程评价内容指标由课程开发的过程层面和课程开发的结果层面组成,课程开发的过程层面,包括课程整体和课程局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两大类24个指标项目。课程结果层面的参考的有:参与人员和课程成果两大类28个指标项目。
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取向
园本课程评价取向强调多元化,弹性化,强调课程评价的两维视角,注重从两维视角出发,将科学与人文自信与量化相结合,总结的融会。
(一)科学——实证主义评价取向
泰勒确立的cIpp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课程改革决策分为四大类:设计决定,结构性决策,实施决策,循环决策。
(二)人文主义或自然主义的评价取向
1.人文主义的评价模式。回应性评价,由罗伯特·史迪克提出。就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史迪克用类似时钟图形表示课程价值的大体框架又被称为“评价时钟”。
①幼儿表现评价。由美国艾利克森儿童发展研究院提出的一种新兴教育评价方式。他是一种由学生建构答案和创作作品,以显示其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法。真实的记录幼儿学习历程的评价方式,用于幼儿园情境中一般发生具体教学过程。在具体实践中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主动建构答案或创作作品,二是真实的情境,三是教评结合。举例:蚂蚁世界,通过孩子主动求知主动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教师引导和家长配合,构建了孩子自己对蚂蚁的认识过程。幼儿表现评量中,评量与日常教学是融为一体的。
②轶事记录法
这是一种非正式观察法。就是用一支笔,一张纸,随时随地的记录。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孩子真实的,记录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描述性记录必须迅速,正确,客观详实,必须能够说明幼儿某种行为背后的前因后果。
③多元智力评量
智力的一般因素,是指心理功能表现一般性的活动上。智力的特殊因素,表现在特殊性活动上。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他提出一个正常个体应该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包括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省智能。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遵循的以下原则,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
个人感悟: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是4月6日,是“云端相约 “疫”同品读”--东莞市陈妍慧名园长工作室读书会的第4天,今天我们推荐阅读的章节是第六章《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我们建议大家带着以下问题去品读:
您觉得园本课程评价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我的读书打卡: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我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概念和评价类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实施的评价以及课程效果的评价。园本课程评价内容指标由课程开发的过程层面和课程开发的结果层面组成,课程开发的过程层面,包括课程整体和课程局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两大类24个指标项目。课程结果层面的参考的有:参与人员和课程成果两大类28个指标项目。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取向园本课程评价取向:强调多元化,弹性化,强调课程评价的两维视角,注重从两维视角出发,将科学与人文自信与量化相结合,总结的融会。(一)科学——实证主义评价取向。泰勒确立的cIpp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课程改革决策分为四大类:设计决定,结构性决策,实施决策,循环决策。(二)人文主义或自然主义的评价取向。1.人文主义的评价模式。①幼儿表现评价由美国艾利克森儿童发展研究院提出的一种新兴教育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由学生建构答案和创作作品,以显示其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法。真实的记录幼儿学习历程的评价方式,用于幼儿园情境中一般发生具体教学过程。在具体实践中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主动建构答案或创作作品,二是真实的情境,三是教评结合。举例:蚂蚁世界,通过孩子主动求知,主动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教师引导和家长配合,构建了孩子自己对蚂蚁的认识过程。②轶事记录法③多元智力评量。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他提出一个正常个体应该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包括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省智能。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遵循的以下原则,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
我觉得幼儿园园本课程评价的指标非常的适用,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还有加德勒,多元智能理论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陈妍慧,4月6日读书会打卡:
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言,幼儿园的发展,最根本的是教育过程的改善和幼儿发展的有效,其次是影响过程和影响发展的因素,因此,提升质量关键是抓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而课程评价就是抓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工具。
结合我园课程建设的经验,我认为课程评价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
1.幼儿园层面:课程评价能在课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诊断发展中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幼儿园发现问题,对照问题进行改进完善,然后求得发展。
2.教师层面:而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促进自己的工作的发展通过课程过程中的评价评判断孩子潜能的强项和弱杨长不短,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3.幼儿层面:新课改以来课程评价越来越倡导注重过程性,关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课程的内在发展,促进课程不断的修正,也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发展。
肖杰贞4月6日读书打卡:
今天,阅读了第六章《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其实,评价体系对幼儿园来说可以直接决定幼儿园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桥梁。我觉得园本课程评价跟平时的课程评价是差不多的,课程的评价就是诊断课程的预设目标跟预设的结果是否一致,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课程的评价来得知我们的预设目标是高还是低,孩子的接受能力到了哪个程度,有了课程评价更是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对于课程评价的取向,我觉得还是有点难把握的,园本课程的评价取向强调多元化、弹性化。书中提到有代表性的取向:科学--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我觉得人本主义还是比较好理解,比如提到的三点方法:(1)幼儿表现评量:表现评量能使幼儿在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充分第舒展自我、张扬自我、表现自我,是真实记录幼儿学习历程的评价方式。我觉得这样的评量方式能让教师多关注教学活动的过程,而不会过度强调结果。真实情景的方式也非常贴近孩子,立足于生活,融于生活,是孩子的真实体现。案例的分析也让我清晰的认识到真实情景评价的魅力。(2)轶事记录法:这个方法还是比较考量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要懂得如何观察,往往这种方式,教师只是把看到的记录下来,而忽略了真正观察的意义。所以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3)多元智力评量:多元智力评价我觉得涉及的面更广了,需要掌握七种智能: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省智能。多元智能是由教师、儿童、家长以及教育管理人员共同操作,掌握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和尝试的。
洪桂英4月6日读书回打卡: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课程中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解决问题,调整、改进和完善课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因此要发挥其诊断、改进课程的作用,而不宜把评价仅仅作为对教师工作或幼儿发展水平的鉴定手段。以免使被评价者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应付行为,产生不良效果。 2.评价中需以自评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应强调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其他教师参与评价,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调动和发挥教师、园长和其他有关人员改进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研究精神,是课程评价的总原则。 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在涉及到幼儿的学习情况与发展水平的课程评价应特别注意:首先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其次应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以个人内评价为主,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第三,要注意多渠道、多方面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加以整理和分析;第四课程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使幼儿感到自然,没有压力;第五,除了用作课程设计和课程改进之外,要慎用评价结果。与家长沟通时应考虑怎样才能有利于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特别注意不要伤害到家长的教育热情和对孩子的信心。 4.评价应该科学、有效。 幼儿园课程评价要幼儿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评价的指标要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和原则相一致。课程的评价要讲求实效性,为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用的信息,并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和运用是最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园长、教研员及有关人员的合作,才能达到改进课程及帮助幼儿有效学习的目的。
罗明珍,4月7日阅读打卡
课程评价是园本课程开发实况的双刃剑,这是启动,也是延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今天阅读第六章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对于评价的理念和类型,以及评价内容和取向都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特别是在课程评价取向上有了更深的体会,它分为科学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取向!其中以人本主义评价取向的评价是我们幼儿园用的比较多的评价方式,具体的评价方法有:幼儿表现评量;轶事记录法;多元智力平量法三大类。
课程评价不再是划分儿童优劣的标准而成为了解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书中幼儿园园本课程评价的指标非常的实用,值得再次阅读,学以致用。
杨倩4月6日读书打卡:这一章内容较多,不管是做课题的评价部分还是现在对课程评价都是非常难的事,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评价点反思我们现在所做的,进而不断演进施思过程。
4月6日,莫丽红,读书打卡:
课程设计所产生的各种课程文件,只能看作是预期的或理想的课程,要实现这些预期的课程所包含的课程目标,只有把他们付诸于具体的实践,即课程实施。今日,我阅读了第五章《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该章通过列举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取向的分类,分析了影响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的因素以及运用大量例子生动形象的讲解了课程实施的途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在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实施框架下,教师与幼儿主动性的充分体现,是其自身理念和宗旨悄然转化的过程。
龙梅,4月6日读书会打卡:
课程评价既是启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关键,也是延续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最佳途径,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本章,我对课程评价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我认为课程评价对课程建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
1.园本课程建设的历史维度。课程评价是见证园本课程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有了评价,才能使园本课程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无论是课程发展的背景、过程、还是结果,无不见证其发展历程,课程评价在促使课程的发展。
2.园本课程建设的人员维度。这里的人员涵盖了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社区人士、课程专家等,课程评价是多元化的,评价也是不是这些人员的多元发展,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量变向质变转换,评价就如同一个催化剂,让参与其中的人员不同程度的互通,并且成长。
3.园本课程建设的环境维度。课程评价促使我们去考虑周围环境的要素,环境是提供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发源地。当我们从课程评价中获取修正信息后,我们会思考这样的环境是否适宜,或者怎样的环境才是最适宜幼儿发展的,才是最适宜教师成长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一个维度,课程评价都是不可或缺的,园本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去粗取精的动态历程,只有通过评价,才能使得其不断改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不同时期幼儿的全面发展。
吴敬勤4月6日读书会打卡:
园本课程评价有利于课程的开发、完善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园本课程评价牵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涵盖课程内容的研发与实施,还关联到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环境的隐性教育等。现阶段部分幼儿园开展的园本课程,缺乏科学、准确的评价标准而使课程的开发显得随意,这样势必会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导致园本课程实施的无效。所以,只有当课程是适合于本园幼儿发展的,才是适合于幼儿园的,即园本课程要有利于幼儿、幼儿园的进步与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心得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心得1春暖花开,春风送爽,气候宜人,正是一个外出游玩的好时节。幼儿园组织全园的小朋友开展了春游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彩和丰收的喜悦!
孩子怀着欢快而新奇的渴望同老师们一齐来到了公园里,在公园里孩子们处处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满眼的嫩绿。别看孩子们年龄小,但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他们利用各种感官去寻找着春姑娘。“老师,春姑娘藏在小草里呢!”“老师,春姑娘在树上。”小朋友指着树上发出的嫩芽说。“老师,春姑娘在我身上呢!”大家好奇得在他身上寻找起来。“春姑娘在我身上,我的衣服越穿越薄了。”在自由、愉快、宽松的气氛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自己的语言感受、描述着春姑娘:它在柔软的小草里、它在鲜艳的花丛中、它在摇摆的柳条上,孩子们还尽情地在嫩嫩的、软软的草地上滚着、爬着,享受着春天带给我们的温暖。春天就在那里,春天在各个角落,春天在孩子们的笑脸中。
在春游活动中,家长们都为孩子准备了一只小口袋,孩子们呢,把剥下的橘子皮、擦过的纸巾等垃圾,自觉地放入各自的袋中,然后再扔入垃圾箱。一时找不到垃圾箱的时候,孩子们也不随手扔掉,而是拎着小口袋,直到把它扔入指定的地方。那些被风刮落在地的食品袋,孩子们也一一拾起。看着孩子们为环保忙碌的身影,公园里的人们纷纷翘起了大拇指,夸我们是环保小卫士呢!
在这样的群众活动中,可见孩子们不单是玩得开心,而且懂得更多的是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环境。
幼儿园亲子春游活动总结,春游活动圆满的召开了,老师孩子们都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关于这次的春游活动我们总结一下经验,以便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心得2人生没有第二个童年。童年时期来得快,也去得快。成长中的孩子对于他目前的需要常是迫不及待的希望立刻得到,过些时候有些事就会显得太晚了。若在童年时,未获得充分的食物和良好的保育,他将无法面对未来我们所期望他接受的一切事物。若在他童年早期即缺乏正常发展个人的智力、生理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机会,往后将难以弥补这份遗憾。这段他印象最深刻、最渴望学习以及已经准备好学习的时刻将不复重视。
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开展亲子活动的根本目的。
策略一: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1、召开亲子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在活动中家长应承担的角色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和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另外,我们还将我园开展亲子教育所走过的历程和办学特色向家长做了说明,恳求得到家长们的配合。
2、有针对性发放宣传资料和开展免费咨询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亲子教育对社会来说是一件新名词,开展、普及亲子教育对于我们和家长来说是涉及的一个新的领域。于是,我们在众多教育信息中,筛选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信息,利用制作园报的形式发放给家长,使家长有针对性的了解目前教育孩子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另外,开展免费咨询活动,可以是更多的家长了解亲子教育是什么,自己在亲子教育中要承担的责任等。
策略二:利用访谈形式了解家长教育观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利用访谈的形式尽可能多的了解看护者在亲子教育中的种.种信息,通过对35名幼儿看护者的了解,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困惑,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家长尽快提高教养水平,为孩子终生教育的基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谈到自己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如何处理时,我们的谈话是这样的:玉儿的妈妈说:“我先不理她,等她冷静下来再给她讲道理”。“她只有2岁,你跟她讲道理,她能听懂吗”?“她能听懂,能接受,我觉得比直接说她有效。你要当时训她,她肯定特别宁,而且不接受,会哭闹,非这样不行。然后,我就先不理她或等过了这件事以后,我再给她慢慢讲道理。”我说:“您这样做特别好,对于孩子有一个等待,孩子有一个发泄,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讲道理”。以上谈话内容,帮助家长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哪些是成功的经验,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增强家长科学育儿的信心。
策略三: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
1、利用身边的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
如:一次,壮壮和妈妈玩串珠子的游戏,妈妈在引导宝宝的过程中,利用游戏的方法将这种玩具的玩法进行了变化,如:认识颜色、数量、数数、比较多少,使宝宝的兴趣持续很长时间。这种一物多玩的引导方法体现了家长的先进教育理念。于是,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请这个家庭给全体家庭做了一次示范,使其他家长从中受到了启发。
另外,发现问题,我们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如: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在交往中被打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是正常现象,孩子哪有不挨打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挨打时家长应该及时制止,或帮助解决;还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讲道理等等。家长对于这种现象纷纷发表了看法,但并没有看到孩子间打闹原因何在。于是,老师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间打闹原因可能是:孩子语言发展晚于动作发展,孩子只能用争抢或打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是孩子经常感受到成人在不满意时用打闹来宣泄情感等。教师与家长对于同一个问题说出了多种看法,帮助家长从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使家长能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
2、手递手主题经验分享交流会
手递手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的开展源于我在进行访谈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我们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有效的,因此,我们想这种宝贵的经验应介绍给更多的家长,这样既可以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有可以弥补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于是,我们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有效事例记录下来,如:有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能平等相处的,有如何培养孩子意志力方面的等,请他们分别介绍给所有亲子园的家长,使他们在今后教育孩子方面能有所启发和借鉴。另外,老师和家长们还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当孩子任性怎么办?当孩子在外人面前不听话是给孩子面子,还是给孩子面子等。家长们各抒己见,老师还针对如何培养情感智力,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做了阐述。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表示愿意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愿意共同分享科学育儿的经验。
策略四: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教育环境。
1、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远足。
陈鹤琴老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于是,我们将环境创设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我们定期带幼儿去公园或社区去参观,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用他们亲身的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在组织亲子班的活动中,我们主动将早期亲子教育送到社区,带领幼儿和家长到龙山的龙恩木屋游玩。游玩之前,我们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联系旅游公司的汽车,发告家长书,签订安全责任状等等,让孩子和家长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尽情游玩,尽情感受自然环境中的教育。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帮助家长捕捉身边的教育契机。如:在去公园的路上,教师发现树根处长出一些小蘑菇,于是请孩子们观察,并让孩子们观察蘑菇的形状、请他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这时家长还说:你看小蘑菇长得多向小伞呀?另外,到了公园后,一个叫多多的小朋友很想去看小鸭子,妈妈为我们小朋友带了一些食物,来到湖边和孩子们一起喂鸭子,臧老师边喂鸭子请孩子学鸭子的叫声,观察鸭子的外形。来到岸上,老师请孩子一起学习小鸭子走路。(在石子的坡路上)等等。以上这两个小案例是我们在计划中没有想到的,但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发生了,教师便及时的捕捉教育契机,使家长和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我想教育活动的空间不仅要在固定地幼儿园内,要充分的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接受适合他的教育,同时也让家长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2、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其中。
在亲子活动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家长的手,即使能够看到孩子的手,也是在家长的手牵引下。这种现象令我们担忧:孩子的手哪去了?孩子天生好动的手脚被家长畸形的教育理念捆住了。家长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行……诸多的担忧使孩子健全的手萎缩了,以至于出现了孩子任性、胆小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调整了亲子活动的内容和指导策略,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到我们的亲子活动中,并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赏识自己的孩子,如何给孩子提供获得成功和自信的机会。
在亲子活动中,我发现萧萧妈妈的手始终拉着萧萧或抱着萧萧,我问妈妈:“您为什么不让萧萧自己动手做?”“我怕他做不好。再说,孩子那么小,他也做不了呀?”听了萧萧妈妈的话,我开始反思我们亲子活动内容是否合理与全面,孩子自我认知、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样是我们亲子活动不可忽视的内容。所以我们调整了周末亲子班的活动时间,由原来1小时延长到2小时;活动内容增加了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搬小椅子,收放玩具,洗手、加餐等。我们通过这些活动指导家长解放孩子的小手,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赏识孩子。引导家长尽可能的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能够逐步认识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3、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大带小的主题活动。
在一次户外活动的`分散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场面:吕莹琨、苏少鹏等几个小朋友围着亲子班的一个文弱的小男孩儿说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吕莹琨小朋友拿了一块糖给了这个小男孩,然后,又要带着他去玩滑梯。这时,小男孩的妈妈说:“俊俊,妈妈跟你一起玩儿吧。”只见俊俊抬头看着妈妈,好象要说什么。“您的孩子平时和谁在一起呀?”我问妈妈。“平时一般我带他,很少和其他人在一起玩儿。我带他来亲子班就是想让他开朗起来,他现在见生人就怕。”听完俊俊妈妈的话,我连忙对她说:“俊俊看上去好象比较内向、胆小,您应该多让他接触更多的小伙伴,多与他人交往,现在不是很好的机会吗?”“你们几个带着小弟弟玩滑梯去吧,注意别碰着他。”这时,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带着俊俊跑向了滑梯。在我的看护下,他们玩了两次滑梯。看到了俊俊的表现,俊俊的妈妈也笑了。这件事引发了我们对家长参加亲子班的目的进行访谈、筛选。在与家长的访谈中,76%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与伙伴交往。我园中一班的孩子们每天都会成为亲子班孩子追宠的“伙伴”。这一现象,启发了我们在亲子活动中进行“大带小”活动方式的尝试。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在自然状态下,更多的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家长认识到,孩子的交往伙伴是多元的,“同龄”伙伴是必要的,“大龄”伙伴也是必不可少的。
策略五:亲子活动中的示范、指导更多的是指向家长。
亲子活动中,加强了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及时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如在教育技能方面:教师在组织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时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然后在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的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等。如:孩子在玩搭积木时,孩子可能会反复搭高、推倒,搭高、推倒,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会认为孩子在搞破坏,其实,孩子是对推这个动作感兴趣,在反复搭高、推倒这个动作中发现、感受一些变化等。
总之,在亲子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通过不同形式为家长和宝宝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和谐的心理环境以及家长经验交流的机会。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对开展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它对于培养“根”的事业不但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心得3最近组织和参加的各类现场观摩和教研交流活动中,讨论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绕幼儿园的户外活动而进行,在对于幼儿园户外的价值与目标上,大家基本都是认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点,也都认同游戏蕴含了孩子们的身体运动,游戏过程本身就带有了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和体质增强的功能。那么,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去明确其中的两个关键词,那就是什么是真正的游戏?怎样才能称之为基本活动?
游戏就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因为幼儿学习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经由他人告知,而是经由与物质世界互动,与其他孩子互动来建构知识的。关于幼儿园的游戏定义与其他学段的游戏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的游戏更加的需要体现自主、自由、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而是否体现游戏精神,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标准来观察和判断一下:
第一,幼儿是否可以自由选择或自愿参加活动;即从我们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其内部动机:这个活动(或者活动的材料)他喜欢吗?他参与这个活动(或者选择使用的活动材料)是出于内心的兴趣而自愿参加或选择还是被安排进行的?这个活动(或者材料)他是自由选择、自主决定而参加的还是被要求参加的?等等
第二,幼儿是否可以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即谁才是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控制者,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看孩子的活动方式方法来判断。比如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式,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游戏的需要而决定,还是教师设定的区域内容和规则要求所限定。也就是说这个材料的使用是教师指定的运动练习方式还是孩子的自主游戏方式。再比如,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是孩子们自主商讨决定还是教师根据区域或练习需要而制定等等。
第三,幼儿是否会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儿童的游戏目的是满足自身内在对世界探索的欲望和快乐的精神需求,而不是为了外在的肯定或奖惩等。因此,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是否会受成人的干预,这种干预是否是对于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对错、好坏的评价和奖惩,是否会让幼儿不能够全身心的专注和投入游戏之中,都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
当然,不是所有符合以上条件的游戏都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园里发生的游戏与其他游戏的不同就在于它需要具备自然性和教育性的双重特点,幼儿游戏的环境和材料投放是由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所提供,这样的环境和材料是有目的的选择和提供的,这些材料和环境可以满足幼儿多感官的感知,这些材料和环境可以让幼儿获取新的有益经验,这些基础具备了,然后才是孩子们的游戏生发,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因为游戏的存在而具备了多种的身份与角色,比如游戏的观察者、合作者、秩序和安全的维护者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和积累操作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心得4昨天参加了由阶梯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活动安排的非常丰富紧凑,家长和孩子表演了泡泡糖并进行了摘桃子,顶乒乓球接力赛,在整个活动和比赛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得到了许多收获。
从活动的场所布置,程序安排等方面,都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教导,从校园内的布置可以看出,每位老师精心安排,辛勤付出的结果。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的老师,没有你们耐心的教育,谆谆诱导,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知识是浅薄的。孩子们性格各异,从个体到团队的生活,这需要每位老师点点滴滴的教育和疏导,现在看到孩子们那样的聪明活泼,这里凝聚着每位老师的辛勤和智慧,作为家长心里非常高兴,同时也非常感谢老师们。
学校安排的这次机会很好,在亲子活动中,不仅使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温情和亲情,更使家长和教师相互之间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也让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拥有了轻松、愉快、休闲的时刻。今后,作为家长,我们将会继续去持与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积极参加学校举粉的亲子活动!
衷心祝福所有的老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愿孩子们:天天快乐,平平安安!
祝愿我们的幼儿园:硕果累累,再上阶梯!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心得5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__年6月19日,幼儿园开展了端午主题活动之快乐包粽子活动,中大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亲手包粽子,而小班的小朋友则自由参观,有的小朋友还积极参与进来呢,大家都体验到了包粽子的快乐。
活动前几天,老师们就已经给孩子们讲解了许多关于端午节习俗。孩子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感动着,其中最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意义,了解了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及文化。
幼儿园里的老师们也早早的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首先孩子们认识了棕叶、糯米、黑芝麻馅料、火腿肠等材料,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包裹粽子。
代老师先给大家演示粽子的制作方法,孩子们认真地倾听着。演示完毕后,孩子们也迫不及待的行动起来,只看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忙碌“的穿梭在一张张翠绿欲滴的粽叶间”,几分钟后,在孩子们辛勤的努力下,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跃然桌上,虽然不成样子,但蕴含着孩子们甜甜的心血。
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有吃五黄、挂五端、染红蛋、佩香包、赛龙舟、品粽子的习俗。
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习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幼儿教育的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教育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教育的读后感1《幼儿教育》是我们幼儿园专门为我们教师订阅的一册书。自从我开始幼儿教育的生涯,这书已经伴随我有好几个年头了,我很喜欢。它贴近我们幼儿教师的生活与学习,像一盏指路灯,从不同的角度与方位给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书中有好几个版块,每当我一拿到这本书,第一反应就是先看看其中最最让我体味深刻的“卷首”。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给了我心灵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满足,知识上的提高与视野上的开阔。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了几册《幼儿教育》,一册上,卷首中的“铁杵磨成针”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那个故事家喻户晓,我都能一下子讲出来,我也曾给我们的孩子讲过,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故事一直被成人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他们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样领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要遇到一点挫折就气馁、逃避。一直以来,这个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是,在书中它又有了“铁杵磨成针”新释,难道在这里还有什么我们还没有参透的道理呢?带着疑问,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读完后,我又进入了思考,书中有老师的震惊,也有我的震惊:现在的孩子,是新时代的人,同样的故事,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他们没有对老奶奶磨针的毅力发出赞叹声,而是直言她太笨了,用那么多时间,何不去买一根针呢?我们也都知道,这个故事对孩子而言,有另一层寓意,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看准目标就要坚持到底。但是,又有谁能肯定这条道就不是死胡同?坚持是要的,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但是,现在的社会,变通则显得尤为重要。文中说到:变是生命的一般规律,“适者生存”,想要“适”就要“变”,如果不变通怎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适应又怎能生存?这个实例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我们运用它进行教育的视角与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时代的信息,才会焕发出活力,出现新面貌。
感谢《幼儿教育》,让我的心灵得到启迪。由此感发:无论什么事,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思考,换一种方位,换一种角度,对我们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体会。让我们做一名适应时代的教师,多方位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领悟道理的基础上,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试一试,我们会懂得更多,收获更多,体验更多。
幼儿教育的读后感2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学理论类的书籍是我最需要研读的,在20xx年的这个寒假,我再次学习了这本《幼儿教育学》,通过学习让我进一步从书本出发巩固了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这本书也从理论角度为我今后的工作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书的绪论中就明确提到幼儿教育学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科学,我们可以从周围的很多具体现象入手去认识和理解幼儿教育理论的内涵和意义。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就能够不断发现各种教学现象,积累经验,在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引导下理论结合实际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书中正文的每一章节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让读者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学,书的第二章中指出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是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其实,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理应清楚地认识到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刻都能努力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出能引导他们各方面获得进步的方法。比如引导孩子们学唱歌曲的时候,我在范唱时便投入地用自身的音乐感悟力演绎好歌曲,感染孩子们,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唱歌曲的欲望。孩子们的声音表现力是参差不齐的,在集体跟唱了两遍之后我就尊重孩子们的个别差异,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请每个孩子站起来说出自己不太会唱的乐句,然后再个别、集体交叉重点练习。这样,他们对歌曲便能掌握得更好。
书中的一篇小资料《蒙台梭利论儿童》中有这样一段话:儿童具有自己的个性,并谋求发展自己的个性。他们充满了创造力;他们选择自己的工作并坚持完成它,按自身的需要改变它;儿童锲而不舍、不懈地探索,并十分愉快地克服力所能及的障碍。儿童友善地希望与每一个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发现以及小小的喜悦。因此,教师没有必要介入,“全神贯注地观察”是教育者的座右铭。在我们的自主性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自己的个性,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上学期,我们大班组进行了角色扮演课题的研究,孩子们在深入研究了绘本之后便经常在自主性游戏的小舞台中选择绘本中喜欢的角色和同伴一起自主、投入地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用语言、动作、表情投入地演绎出绘本角色和故事情境,从中也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则在一旁仔细地观察他们的表现,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了及时鼓励和适当引导,充分尊重他们在表演中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力,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在这样的一种轻松的师幼互动中孩子们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到了锻炼,同时也增进了和同伴的合作意识,丰富了情感认知。
“德、智、体、美、劳”中“德”是排在最前面的。书中有一个章节讲述到幼儿德育方面的内容,也让我有所感悟。书中提到:幼儿只有在被爱,体验到爱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指向外部世界的爱。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与气氛,以境育情,以境激情,激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幼儿园内外的一切条件和资源,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和孩子在一日活动中近距离接触,是他们最信赖的人。所以,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并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这样的爱,如平时多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多和他们一起玩各类游戏等。在和他们之间有了这样一种情感基础后,我们便能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认识并了解各种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如礼貌用语挂嘴边,同伴间主动谦让等,并注意抓住一日活动中出现的良好契机及时进行教育。
深入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我收获了很多,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继续以书为指引不断努力,在平凡的幼教岗位上默默贡献。
幼儿教育的读后感3为了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充分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实现幼儿的素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幼儿的知识和素质,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
教师要把理论转为实践,这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更好的掌握理论并运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提高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除了学习、培训外,主要依赖于教育实践及其实践的反思和他人评价来调整、改进教育技艺。
《幼儿教育技艺》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教育技艺为主题,和读者们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又富有启示的示例及评析,是幼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师益友。幼儿时期其价值观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响,教育不当反而会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扼杀他们的潜能,教育方法得当很重要,而我从书中学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妹妹年龄较小,开学初情绪不稳定,总是哭闹着不肯来园,我从“贝贝来园不哭了”中到启发,用拍照的小游戏成功的转移了她的注意力,缓解了她的焦虑情绪。从“争吵转化为交往”明白了教师不必急于解决幼儿的问题,教师不是充当审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思考、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亲亲香宝宝”转化为“让我闻闻你香香的手”来激励我班幼儿自己洗手……
我从书中受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门艺术,而这门艺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思考教育对策,在带班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惑,我们何不借鉴他人的方法策略呢?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亲爱的朋友,有空不妨来看看《幼儿教育技艺》这本书,说不定你也能从中得到实用的帮助哦。
幼儿教育的读后感4读了《幼儿环境教育》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校本环境教育课程的认识。初步学会了如何开展幼儿环境教育,了解了香港、澳门及内地幼儿环境教育的一些状况。特别是圣贞德小学暨幼儿园、天平天主教幼儿园、圣伯多禄小学暨幼儿园、天主教圣多默幼儿园,它们分别以“动物”、“植物”、“食物”、“绿色小天使”为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教师在实际推行得层面上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实施过程中掌握环境教育的一些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为了让下一代认识到文明对环境的依赖和环境对文明的制约,明白环境的衰落可能会导致文明的衰落的道理,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环境意识。因此,环境教育的'培养显得什么重要。
其意义有三:
一是面向未来,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同时避免下一代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幼儿环境教育》 协助了幼儿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认识人和动物、生物和非生物等相互关系,使幼儿理解为何要和如何爱护和珍惜环境,初步培养他们对环境的相关价值观,如对生命的关心和爱心、平等对待生物的态度等,并尝试进一步诱导孩子对环境友善的价值观转化为个人及社会活动。最终目的是促使孩子毕业都关注环境,而且具有远见,并为他们做好准备,使能就环境保护做出有识见、合理和实际可行的决定,同时身体力行,致力缔造一个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二是通过儿童的教育,去影响和教育家长以至于全社会;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教育的推行亦逐渐由大学向中小学及幼儿园延伸。环境教育已成为当今全球教育界倍加关注的问题。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的。通过幼儿向社会、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促使大家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懂得“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保护好它”的道理。所以环境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而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更是势在必行。
三是环境教育可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大自然的良好品德。
充分挖掘一切能让幼儿感化与内化的德育资源,让环境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东西,而成为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通过个体不断内隐的漫长的过程,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育环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爱国主义的情感,培养造就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
阅读了《幼儿环境教育》之后,我觉得环境教育的课程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单独授课模式。
选取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采用独立设课模式进行环境教育,可以较为集中地探索环境问题,涉及广泛,讨论深入,比较容易、有效地达到环境教育的目标。
一类是多学科渗透模式。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幼儿园环境教育一方面可以采用综合主题活动的教学形式,围绕不同的环境教育主题,有计划地组织系列活动。另一方面必须在各领域、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与环境教育目标相关的因素,并且及时剥离有背于环境教育目标的教学内容,努力实现环境教育在幼儿园各领域、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使综合性的环境教育主题活动与各领域、各学科的渗透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 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幼儿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水、空气、土壤、树木花草、鸟兽虫鱼等环境要素以及幼儿周围现实存在、正在发生着的环境问题作为基本内容。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了避免使幼儿对环境问题产生恐惧感和悲观情绪,幼儿园环境教育内容的组织必须以正面引导为主,强调环境中美的事物与现象,使幼儿在自然之美的熏陶下和愉快的参与中,充分体验自己是大地的孩子,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在介绍周边的环境问题时,必须侧重介绍有效的解决办法,特别是人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改善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让幼儿懂得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帮助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以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去关心他人、关心生命、关心自然,最终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真正的人。
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将环境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除了采取“主题”方式外,多采用一些多元化的课程,如:“环保周”、“环保日”、“美好的学校环境”、“理想的生活环境”推行“绿色消费”(使用低污染产品,经量少用污染产品)等。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和校园生活里,蕴含着环境教育的契机。将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幼儿教育的读后感5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读书人,尤其是我们处在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时代,只有坚持读书,并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从《中外幼儿教育名着解读》这部书中,我了解了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则不因为时代变迁而失去价值。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流传的教育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对人类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理论。其中有很多当代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的代表作和国际组织的教育报告。这充实了我们幼儿教育理论工作的实际需要,也为我今后的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书中,最令我骄傲的是我国创造教育世界和探索教育的先驱——陶行知。他指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他通过“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三个需要”,即:一是需要充分的营养,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础的良好习惯,三是需要因材施教。详细的阅读后我知道了,创造力虽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创造的,但教育能启发、培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一定要有民主的关系。由此我也明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因材施教。如果对受教育者施以强制,那样只能培养出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的庸人,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天才。
皮亚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教师应该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儿童自由操作、实验、观察、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物体、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
书中还阐述了蒙台梭利教幼儿自由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儿童的发展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光辉形象;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外国幼儿教育家的杰出理论,照亮了我幼儿教育的前进道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内心获得了充实,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远的目标。
幼儿教育的读后感6《幼儿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非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 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
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献祝福,祝福网
《幼儿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幼儿教育的读后感7《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着,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着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在“节奏”一节里,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为的外在目的,并根据自
己的想法来确定采用何种方法。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引导他运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没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间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这时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这是因为成人不理解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手,不把手的运动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
无论是做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因为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话”而告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作好准备。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以便发现自己身上某些具体的缺点。而不要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童错误的行为。教师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幼儿健康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心得体会
经过这三天的培训,我觉得我突然间收获了很多很多,这些经验型老师们的讲话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与动力。
刚刚踏入这个幼教行业的我们,对生活、责任和所处的角色有些陌生,我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学生样,在园的老师们都仔细地观察着,今天,领导和老师们都时刻关注、关心着我们这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时不时地鼓励我们,指导我们,把我们看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样,让我们这些迷途已久的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温馨的家园。有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领导和我们的老师们,我觉得我更加要努力工作。
这次培训,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与鼓励。我将以本次培训的精神作为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学校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我相信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够不懈追求、不断努力,积累经验、战胜不足,早日胜任教师工作。在我心目中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对家长有诚意,对孩子有爱心,尽心尽力做好每件事,尽最大努力解决好每个问题,争做孩子们喜爱的老师作为我今后教师工作的出发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