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万灵读后感(蓬蓬头教授的万灵药读后感言)

发布时间: 2024-01-07 15:14: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7

蓬蓬头教授的万灵药读后感言孩子们是从日常生活以及童话故事起步,开始理解人生要义的。好的童话故事常常既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又能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

保护生物万灵读后感(蓬蓬头教授的万灵药读后感言)

蓬蓬头教授的万灵药读后感言

孩子们是从日常生活以及童话故事起步,开始理解人生要义的。好的童话故事常常既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又能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情节和结局的巧妙设计都会令孩子们体会并记住其中的道理,这样一来,道理不再是大道理,而是日后逐步形成人生态度的可亲提示。
正义战胜邪恶,是孩子们单纯心灵中坚信的道理,也是我们对于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期盼。非常幸运,这次我们又有了一个好故事来坚定我们的信心,而且陪伴我们的还有止不住的笑声和快乐!
当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一起来读《蓬蓬头教授的万灵药》这个故事时,可以关注以下要点:
丰富了文字内容的细腻插图
当孩子年幼的时候,插图画面最能够传递出吸引他关注的信息,而信息量绝非单纯的文字所能比拟。例如:第一页上蓬蓬头教授的发明设计图很可能会让孩子们眼前一亮:飞轮香蕉切片机!也许他也会立刻模仿着画出个自动三明治机器出来呢!第二页上实验室中精致的仪器布局,不仅样式复古有趣,其循环与连接的设计以及远近高低的不同设置,都会引发孩子们的“研究欲”,而由此启迪,表现在孩子图画中的立体构图与复杂画面,大约也是成人始料未及的吧。
简单人物关系中的情节和意义
这个故事真是不复杂,主要人物就三个!一位是代表着智慧和正义的蓬蓬头教授,一位是让人爱怜的小宠物豚鼠,此外就是野心勃勃的“反面派”男助手。当坏心眼的男助手趁着教授出门,偷偷尝试三个魔法剂的时候,相信孩子们除了想要知道这些魔法剂会有什么神奇效果之外,就是担心一定不要出什么坏事情!带着这个小悬念,孩子们紧张又期待地和小豚鼠一起体验了三种神奇的魔法剂。就像所有温情童话所喜欢的那样,小豚鼠用意想不到的小智慧粉碎了男助手的坏念头,结局皆大欢喜。这一切都帮助孩子们反复体认到:善良和智慧可以创造很多有趣可爱的事物,丰富我们的生活;而一切邪恶的坏心思都不可能长久。你瞧,连小豚鼠都能勇敢击败他!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读后感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读后感
  冠盖群芳、风华绝代的吕碧城,堪称民国第一奇女子,其一生颇为传奇:身为红粉,而有巾帼女豪之誉,一生伤怀国是,关怀民瘼,痛恨黑暗,同情弱小,又倡导佛学菩提,力主护生。她不仅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时人写诗赞曰:“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凤毛麟角之才女
  
  吕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父亲吕凤岐乃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玉牒纂修、山西学政等。家有藏书三万卷,诗书自可育人。书香之家的熏陶,使吕碧城聪颖而早慧:“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吕碧城不仅是大才女,而且是大美人。从时人赠她的“天然眉目含英气,到处湖山养性灵”以及“冰雪聪明芙蓉色”等诗句里,我们也可看出她的美貌来。今传有其照片多帧,着装为欧式衣裙、胸绣孔雀翎、头戴翠羽,风姿绰约,娟秀妩媚,美丽可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曾誉其为“美艳有如仙子”。
  
  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就已很高了。这一年她写了这样一首词: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浸把木兰花,谈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
  
  当有人告诉当时的“诗论大家”樊增祥和吕碧城父亲是同年进士,曾任两江总督,这是一个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断不敢相信“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如此荡气回肠的词章竟出自一个小女孩之手!樊增祥后来曾编辑出版吕碧城诗词,极为喜欢吕碧城的一首《浪淘沙》:“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并在这首词旁批曰:“漱玉李清照曾著有《漱玉词》犹当避席,断肠集宋代著名才女朱淑真词集名勿论矣。”
  
  吕碧城著有《信芳集》、《晓珠集》、《雪绘词》、《香光小录》等十几本诗词集,其代表作被近代词学理论家龙榆生收入《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称之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凤毛麟角之才女”。吕碧城的诗词文风唯美、超越、冷艳,以超越时俗的激情与识见融入丰饶瑰丽的意象,以一支饱含时代风云、欧风美雨之生花妙笔,写尽了鲜活的风光事物,如:火山、雪湖、冰河、铁塔、网桥、电缆、飞艇、木棉、旭日、海涛、日落、自由女神,乃至胶鞋、雨衣、冰淇淋……使词这一文学样式走出旧日儿女私情、风花雪月、伤春哀怨、身世感怀、闺阁情丝等局限,从而开创了波澜壮阔、奇妙多姿的新境界。
  
  评论家陶杰说,吕碧城的词“并非首首闺秀纤巧,而是烙印了时代的烽烟。手笔婉约,别见雄奇,敏感玲珑,却又暗蓄孤愤。”柳亚子认为,百余年来,吕碧城“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吕碧城不仅是近代卓越的女词人,而且于诗文创作亦同样才笔纵横,卓荦不羁,造诣甚深。诗人易实甫曾称赞道:“其所为诗文见解之高,才笔之艳,皆非寻常操觚家所有也。”
  
  《大公报》主笔
  
  吕碧城9岁时便与同邑一汪姓乡绅之子订婚。13岁那年,她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父亲病逝,因无子嗣,全部家产被族人霸占,并唆使匪徒将母亲严氏强行幽禁。小小的吕碧城挑起重担,给父亲的朋友和学生写信,四处求人告援,其中包括时任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的樊增祥。一时间各种压力纷纷来到安徽的各级政府,官员们不敢怠慢,囚禁多时的母亲得以脱险。但碧城“夫家”却起了戒心:她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能量,这样的媳妇日后过了门恐怕难以管教,于是提出退婚。吕家自此劫难后门衰祚薄,孤儿寡母,势单力薄。那时女子订婚身不由己,而被退婚则视为奇耻大辱。这段痛苦的经历,在碧城幼小的心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成为她终生难以抚平的创伤,自此萌发了对封建制度的无比痛恨。
  
  连遭失夫与女儿被退婚的双重打击后,生活无着落,吕碧城的母亲便带着4个尚未成年的女儿,投奔于塘沽任盐课司大使盐场总管,八品官,不是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开始寄人篱下的生活。1903年春,戊戌变法深入人心,维新思想狂飙突进,因不满闺中灯影小楼、书艺墨魂、粉黛丝竹的生活,一心想逃脱藩篱,20岁的吕碧城有意到天津“探访女学”。外甥女要入新学,遭到守旧的舅父的严词骂阻,说女孩家应在家中“恪守妇道”,引起吕碧城的极大激愤,她第二天便逃出了家门,踏上开往天津的火车。她身无分文,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火车上遇上一位好心人——天津佛照旅馆的老板娘,当她了解到吕碧城的情况后,便将她带到自己的家中住了下来。由于吕碧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一时陷入困境,便四处转悠。她无意中得知舅父署中秘书方君的夫人住在天津滨江道的《大公报》社,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述说自己的经历和来津的种种情况,情真意切地寻求援助。
  
  也许是命运的眷顾,吕碧城时来运转。这封信恰巧被《大公报》总经理兼总编辑英敛之看到了,他同情吕碧城的遭遇,也为她信中的文采所倾倒,连连称许。英敛之,名华,号安蹇斋主,立宪党人,倾向维新,才华横溢,他于1902年在天津创办了《大公报》。惜才爱才的英敛之亲自前往方夫人的家中探访,相见之下对吕碧城的胆识甚为赞赏,并当即决定邀请她担任《大公报》见习编辑,让她搬到报馆居住。吕碧城因祸得福,到天津“新学”没有上成,却自此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并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才女吕碧城到《大公报》仅仅数月,所发表的格律严谨、文采斐然的诗词就颇受前辈们的赞许。她又连续撰写鼓吹女子解放和宣扬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在诗词和文章中流露的刚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横刀立马的气概,深为时人尤其是新女性所倾慕。吕碧城也因此在京津地区崭露头角,声名鹊起,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亡故,一大批人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天就要塌了,国家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却有人填了一阕《百字令》:
  
  “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屏蔽边疆,京垓金弊,纤纤手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
  
  这首词和一幅题咏慈禧的漫画像,都登在了《大公报》上。作品痛斥慈禧,说她把大清朝的江山搞得一塌糊涂,将边疆的大量领土,国库中的大把银钱送给了外国,她到阴曹地府,见到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一定羞愧难言。这使清政府十分恼火,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这首引起轰动的词和画的作者,就是当时只有25岁的年轻女子吕碧城。
  1904年至1908年,吕碧城成为《大公报》的主笔,她的锦绣文章频频面世。她的两个姐姐吕惠如、吕美荪和她一样,均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大公报》编辑出版了《吕氏姊妹诗词集》,并发表评论,称她们是“硕果晨星”式的人物。
    
  社交场上的明星
  
  其时,各种聚会上常常会出现吕碧城的丽影芳踪。一时成为京津地区的一道奇特景观,人们对这个有思想的美女加才女刮目相看。当时各界名流纷纷追捧吕碧城,如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实甫,袁世凯之子袁寒云、李鸿章之子李经羲等,正如内廷秘史缪珊如有诗赞说:“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用吕碧城自己的话说:“由是京津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
  
  当时追求吕碧城的人很多,据说吕碧城的眼光也非常高,只看上了梁启超与汪精卫,但她又嫌梁启超年纪太大比吕碧城大9岁,汪精卫年纪太小与吕碧城同岁。另外,根据近代天主教史学家方豪先生考证,《大公报》主编英敛之,十分爱慕吕碧城,甚至引起了英夫人的误会。史学家梁元生先生也在英氏日记中发现了英敛之写给吕碧城的词:“稽首慈云,洗心法水,乞发慈悲一声。秋水伊人,春风香草,悱恻风情惯写,但无限悃款意,总托诗篇泻。”确实情意绵绵,流露着一片深情。
  
  吕碧城是这样与友人说起她的情感感悟的: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诸诗写得不错,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了。
  
  倡导女权的教育家
  
  吕碧城还与“鉴湖女侠”秋瑾交情莫逆,提倡女权,曾与秋瑾同榻而眠,所论多国运民脉之事。“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作新民。”是她们的共同心声。有趣的是,秋瑾因仰慕吕碧城,也号“碧城”,不少吕碧城的作品被误认为出自秋瑾之手,于是秋瑾“慨然取消其号”。不久,吕碧城又为秋瑾创办之《中国女报》撰写发刊词。秋瑾被害,吕十分痛心,夜不能寐,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又于灵前祭奠之。吕碧城又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引起颇大反响。她曾与“鉴湖女侠”呼吁革命,是发动女权运动的先驱者。
  
  做《大公报》主笔期间,吕碧城借助这一舆论阵地,积极为她的兴女权、倡导妇女解放等主张发表了大量诗文。作为妇女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她认为,要想实现女性的真正独立,必须“启发民智”,极大提高女性人群的思想文化素质。因此,兴办新式女学成为她实践自己理想的奋斗目标。于是,吕碧城发表了多篇言论,宣扬兴办女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把兴办女学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以此冲击积淀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女学运动的兴起,恰恰证明了社会上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她认为,“办女学、开女智、兴女权才是国家自强之道的根本”。
    
  为了帮助吕碧城兴办女学,《大公报》总经理兼总编辑英敛之介绍她与社会名流严复、严范荪、傅增湘等相识,以求支持。《天演论》译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严复当时执教于天津水师学堂,并任该校总教习、总办校长,与英敛之过从甚密,曾为其手书《大公报》报名。他也早闻吕碧城大名,对她十分赏识,赞之曰:“此女实是高雅率真,明达可爱,外间谣诼,皆因此女过于孤高,不放一人于眼里之故。故我看甚是柔婉服善,说话间除自己剖析之外,亦不肯言人短处。”严复随后不仅收她为女弟子,悉心教授逻辑学原理,师生互致诗词唱和,还向总督袁世凯鼎力推荐吕碧城,说她是兴办女学的最佳人选。于是袁世凯欣然同意,让她协助戊戌科进士、直隶提学使傅增湘筹办女学。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女学筹办进展顺利。1904年10月3日《大公报》刊登了“倡办人吕碧城”发布的《天津女学堂创办简章》,同年11月17日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成立并开学,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傅增湘为监督校长。两年后添设师范科,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时年23岁的吕碧城升任监督校长。这样年轻的女校长,当时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这一时期,吕碧城的女子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女子教育以改造国民素质为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完全之个人”和“完全之国民”;女子要享有与男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打破女子教育以识字和家政为主的教育清规,以西方教育为蓝本,对女子必须授予全面的教育;女子教育要大胆任用男教师,以提高女子教育质量;女师的学生,今后不仅做女子学堂的教师,更要做男子的教师;等等。这些教育思想的提出,对当时的教育界是极大的震动,确为当时的女子教育吹进一股清新的风。
  
  在这方校园的净土上,吕碧城为推广新式女子教育不遗余力。她一干就是七八年,既负责行政又亲自任课。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将中国国学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学府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希望她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也致力于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将来尽各自的力量”。许多在此学习的女生后来都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如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曾是袁世凯敬重的家庭教师等,她们都曾亲聆过吕碧城授课。在沉寂的中国大地上,吕碧城为女性的整体觉醒播下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吕碧城影响下,吕氏姐妹皆从事女子教育,并成就斐然。大姐吕惠如担任南京两江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二姐吕美荪担任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妹妹吕坤秀在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员,亦成为著名诗人和教育家。“旌德一门四才女”一说成为当时广为传赞的美谈,为时人所称羡。
  
  历史往往喜欢开玩笑。令吕碧城哭笑不得的是,当年吕碧城因被舅父责骂而出走,及至她创办女学时,这个舅父严凤笙却“因事被劾去职”,袁世凯竟指定他协助外甥女吕碧城参与筹备事宜,他无地自容,但只好“忍气权从”,但没过多久就辞职回了塘沽。对此吕碧城调侃地说:“然予之激成资助以迄今者,皆为舅父一骂之功也。”
    
  从总统秘书到皈依佛门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任大总统,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后袁世凯欲称帝,筹安会的一批人积极充当袁世凯帝制复辟的吹鼓手。吕碧城不屑袁世凯及其追随者之所为,毅然辞职,携母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生活极其西化、奢华。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字字珠玑,脍炙人口,传诵一时。
  
  1928年,吕碧城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精彩绝伦的演讲,与会代表惊叹不已。在游历的过程中,她不管走到哪里,都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认为自己在代表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她要让世人领略中国女性的风采。此后,她周游列国,宣讲动物保护的理念,成为这一组织中最出色的宣传员。
  
  吕碧城终身未婚,后逐渐开始对宗教发生兴趣。民国初年,吕碧城在北京见过天台宗高僧谛闲,若有所悟。不过吕碧城真正开始信佛,根据她自己的记叙,是在1929年前后。当时吕碧城旅居英国伦敦,友人孙夫人偶然在街头“捡得印光法师之传单,及聂云台君之佛小册”,孙夫人对此不屑一顾:“当这时代,谁还要信这东西!”但吕碧城立刻说:“我要!”“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师之教,每晨持诵弥尊圣号十声,即所谓十念法。此为学佛之始。”吕碧城的这一学佛因缘颇为奇特,连她自己也常常感叹道:“遇佛法于海外,已属难事,况此种华文刊品,何得流入英伦,迄今犹以为异。然倘不遇者,恐终身不皈大法,险哉!”
  
  吕碧城信佛后,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而且大力宣传动物保护。1929年,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大力提倡素食,“护生戒杀”。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其佛教修行实践,以净土念佛为主。与太虚、常惺等当时著名僧侣多有往来。
  
  吕碧城的著作有《吕碧城集》、《欧美之光》、《观无量寿佛经释论》、《梵海蠡测》等。其中《欧美之光》介绍了欧美各国的佛学会、素食会、动物保护会。吕碧城旅居欧美时间很长,所到之处甚多,因此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而且还保留了许多非常珍贵的插图。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硝烟比中国更浓,吕碧城深夜听到邻家的钢琴声,都好似杀伐之声。吕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先是住在香港山光道自购的一所房子中,后搬入东莲觉苑,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中国海。
  
  李义山的《碧城》其一:“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晶盘。”或许正是吕碧城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的写照。她自己所作的《琼楼》一诗,则更能体现她对于人生的真切感受:“琼楼秋思入高寒,看尽苍冥意已阑;棋罢忘言谁胜负,梦余无迹认悲欢。金轮转劫知难尽,碧海量愁未觉宽;欲拟骚词赋天问,万灵凄侧绕吟坛。”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

  有些文章读后也就忘记了,一段时间之后,甚至没有一丝印象了。但读了《最后一头战象》之后,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曾经骑着战象,跟日本鬼子来过一次大会战。最后,鬼子大败,死了上千人,但战象也死了上百头。人们把这上百头战象埋在一起,叫“百象冢”。战后,有人发现一头战象还活着,就治好了它的病,把它带回了村子,从不让它干活,养着它。后来,战象自己感到死神要降临了,便找到自己的象鞍,独自走进“百象冢”,将自己掩埋。有两个跟踪战象想挖象牙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也打消了念头,悄悄地走了。

  大自然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包括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也包括那头战象。所有生物都会死亡,这并不令人感到恐惧。而这头战象选择的死亡方式,却让我感到吃惊和赞叹不已。那头战象临死前也没有忘记找到它的象鞍,说明它没有忘记它是个战士。这只战象选择了独自走向象冢,将自己掩埋。这是多么具有灵性的生命啊!它不想抛尸荒野,冥冥中它知道死期已经来临,它选择了有自尊地死亡,它选择了永远和自己的战友在一起。还有那两个人,,他们被战象的举动震撼了,他们愧疚于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没有挖象牙,悄悄地离开了。

  就连大象都能选择有自尊地死亡,我们人类作为万灵之长,能够洁身自好吗?我想我会更在乎身边的一切:一花一草一树一木。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

  象性格温顺,是人类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不过, 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

  故事主要写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名叫嘎羧。它自知生命已经要到尽头了,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但它没有。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忘记战争的时光,无法忘记那些曾经跟它一起血战沙场战友们。它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被忘记。

  这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追求,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们的乡亲,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但是,我们必须要守护自己最宝贵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而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直怀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那些鸡毛蒜皮的事都是那么渺小。

  这也是一头 “忠诚”的战象。它的忠诚是因为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战争,永远和平。当我读到书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

  读了这本书,令人回味无穷,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有更深的领悟呢?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

  听完王红波老师上的《最后一头战象》,被大象的精神所感动,被这个感人的故事而震撼。于是,马上买了一套《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阅读。在每天上、下班的公交车上,是这些可爱的动物陪伴着我。

  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每种动物都有其可爱的一面,而且都通人性,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呢。这些动物在沈石溪的小说中都是以主角的地位自居的,从中可以看出沈石溪在对动物种群的长期细致的观察、体验之后,酝酿出来的审美感受的深刻程度和丰富程度。他说:“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它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会盛衰,礼仪会更替,道德会修正,社会文明也会不断更新,但生命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从沈石溪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作者关爱野生动物之情。作者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通过对动物社会的描写,揭示了动物之间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体会其中的内涵,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动物世界尚且如此,我们人呢?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4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最近家里的课外书我都看完了,我央求妈妈再帮我买几本留十一期间看,妈妈思考了一下说这样有点太浪费了。你不妨和小区里几个熟悉的小朋友换书看,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办法,想到就立刻行动,到了好朋友家一看当时就傻了眼了,因为他看的都是关于动物的书。最后我选了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

  我原以为大象身体巨大脾气肯定很暴躁,不容易和人相处。但是,在读了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感情。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以前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向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因为那里埋着他的同伴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迎接死亡,它要永远的陪着它的战友们!

  读过这本书后,使我惊讶的是象竟有如此灵感,它都明白忠诚和职责是生命中最完美的东西,我深深体会到,它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荡着……我万万没想到我会从一头大象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

  大自然中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所以我们要关爱野生动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5

  在一个愉快的下午,我坐在椅子上,喝喝茶,细细品味这个有趣的,从来没有阅读的故事轮胎“之类的最后一战”上。

  这是我国关于学生一头战象嘎羧的故事,当它明白我们自己大限将至之时可以回到祖传家冢迎接死亡,但嘎羧没有他们这么做,而是选择去了很多曾经与同伴进行浴血奋战的战场,挖了一个坑,让自己企业归还大地,与伙伴相聚。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大象沉重,勤劳,温顺,有时甚至易怒,但在这个故事中,我意识到大象是善良和感性的,让我感到特别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在太阳炙烤下的碳化鼻子,粗糙的礁石之吻和亲吻的铁刺绣颜色,很长一段时间,在他抬起头之前,朝着地平线,那一轮红色的日出,震耳欲聋的咆哮,“佛罗里达佛罗里达”,在那里无数复杂的情感,与怜悯,痛苦和羞耻交织在一起?我想他是为了纪念英勇与敌人战斗的场景,血流成河的壮观场面,此时此刻他正在呼唤他的同伴,告诉他们我来自羧基,我愿意永远与你们同在,我们在战场上洒下鲜血的这片土地上,在这个“光荣”的墓地里长眠。

  动物也有感情,它们懂得感恩,懂得牺牲,它们之间有爱,友谊和亲情,这些感情是如此深刻,如此持久,有时甚至有些人甚至不平衡,在大象和大象之间,有着如此伟大的感情和高贵纯洁的心灵。那我们呢?为什么不珍惜动物,与它们和平相处呢?不要让最后的战象成为现实。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6

  星期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叫《最后一头战象》的书,我马上便津津有味的看起来,越看越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我一鼓作气就把它看完了。它里面的故事分三段,第一段讲的是象,第二段是猪,第三段是熊。这三段讲的是作家沈石溪在西双版纳的真实经历。

  “象”这一段的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作者给小象拔刺,小象老哇哇地叫,公象把沈石溪给吊了起来,最后母象让公象放下了“我”。以后小象再叫,作者就破口大骂,这虽然把小象给吓住了,但是母象嫌“我”太粗暴,就冲着“我”的耳朵吼了一声。于是作者就想怎么才能让小象不叫,小象再叫的时候,作者就跟着叫,母象和公象觉得他和它们的小宝贝双双痛苦,挺满意。这样就顺利地给小象拔完了刺。过了一些日子,公象和母象给了作者一个比冬瓜还大的野蜂窝做为“医疗费”。

  “猪”这一段讲的是作者养的猪—“黑旋风”成了野猪王的故事。

  在“熊”这一段里,我最喜欢棕熊的故事了。里面的故事依次是:

  一、为了避免凶手嫌疑,“我们”从金猫爪牙下抱走了小熊崽。

  二、“小丽丽”睁开眼第一个看见的是“我”,这给它日后的生活带来麻烦。

  三、“我们”把熊崽还给母熊,“小丽丽”却哭闹着不肯离去……六、母熊又来找“我”,但这一次却是要把它心爱的女儿永久托付给“我”。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动物也有感情,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它们,是我们应当尽的职责!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7

  《最后一头战象》是沈石溪著。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境生活了十八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书本以动物小说为主“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谁也避免不了受到挫折。妈妈的去世,令你悲痛,老师理解你的心情。但你要面对事实,坚强地面对生活,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另外,你不要因失去母爱而孤独,振作起来吧,因为你身边有许多关心你的同学,有爱护你的老师,你一定会得到集体的温暖,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已出版作品五百万字。曾取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良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我认为《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的第二个故事让我很激动,由于,一头战象快死的时光里,那头战象又从新穿上象鞍迈着繁重的脚步走向象冢,给自己挖个坑文章不长,但过程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全文结构紧凑,完整,文笔也较流畅.躺在了里面长眠。我感到那一头战象在本人快逝世的时候都要回到象冢给自己埋葬。我想那个时候会有一种快活,那种快乐比什么都要漂亮。最后,那头战象缓缓的合眼了。然而,他的心灵仍是那样纯粹,我信任他在天堂会有一个新的开端。高大威猛的大象让人类当成兵器的一局部,而人类却不在意大象的感触。大象的寿命很短,岂非就不能让他们快乐的生涯吗?

  在我的心中这一本书是最好的本书。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似乎就有一个新的俏丽的开始。我感到在一朵朵云朵中好像有一个个鲜活的性命在人类看不见得处所生活直到永远。我相信沈石溪能够再写出更好的书,让更多的人懂得动物的心。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8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是我暑假时读到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是沈石溪写的,他可是大作家哦。书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情节,都说象是人类的朋友,现在我就和大家讲一讲大象和人们的友好相处的事件吧。

  大家都知道大象的头两侧的大象牙很值钱的,有些人就去把死去的大象的象牙拔下来卖钱。但是有一头大象,也就是最后一头大象。它在临死之前,就是让我最难忘的。

  它那时深情地望着它之前带过的象鞍。好像想临死前想把自己年轻的一面留下来,它的主人就给他按上了,在出村子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来送大象最后一程。每一头大象在临死前都要找到自己家族的象冢,然后挖一个和自己身体差不多大的坑。自己就跳进去,把自己埋了。这头大象缺却在自己战友的边挖了一个坑。那些人们跟着它也想弄些象牙来卖。但大家看见大象没有去找家族的,而是去了战友的旁边,看出了它们之间轻易很深,所以人们就没有拔这些象牙。

  还有一篇我喜欢的。一天有许多人为了捕捉大象,设了一个陷阱,有个人就不小心掉了进去,在不久后,一只野猪和跟着掉了下去,这个人就让野猪当垫脚的自己跳上去,他一直在想办法,可是那只猪真的是太大了,一定很重的,就走了。自己的心一直放不下这件事,很担心那只野猪会饿死。

  这就是人和动物之间的情谊,只是没办法,不了我想那个人一定会救那只野猪的。

  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和许多动物个人类之间的搞笑故事呢!和它们一样的感人,其实动物们都是我们的朋友,只是我们不懂它。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9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很多本课外读物,认真阅读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头与日寇激战后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头战象,被村民救活后,一直在村子里活到了五十多岁,突然有一天他精神亢奋,谁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后来,他穿上废弃多年的象鞍,绕着寨子走了三匝,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他二十八年的寨子,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然后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本以为他要去祖先留下的家冢,但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战象,于是它在那里挖了一晚上的坑。黎明时,他静静地躺在坑里,和他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了。

  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那一幕幕动人的故事情节在脑海中闪现,战象竟有如此的灵感,他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我希望人类也如此,只有不忘过去,牢记使命,才能不负时光在坚守中度过有意义的一生,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来了那些可爱的人——白衣天使,面对2021年初无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他们知道随时有被感染的可能,但是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奔赴在抗疫第一线,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把病人的一切放在首位,同病魔做斗争,当他们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有被口罩勒的血印,看着真让人心疼,为了省下一套防护服,医护人员尽量不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朋友们,听了我对这本书的介绍和感悟,你们是不是也很感兴趣呢?那就赶快来读一读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0

  在暑假里,我每次看书能坚持看到半个小时就是一个奇观了。后来,妈妈给我买来了<最后一头战象>,我把书翻开,从十二点钟一口气看到了五点半。最后,妈妈千催万催,终于把我从书的海洋里拉了出来,我这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书。哈哈,知道这本书的魔力了吧!

  这本书讲的是在抗战中,泰国人民浴血奋战,以一当十,以十敌百。后来有一头叫嘎羧的大象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它身负重伤来到了一个小山村,村民们帮助大象医好了伤口,向孩子一样地照顾它。后来发生了一系列故事,最后大象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涉过千山万水来到"百象冢"的旁边做了一个坑,把自己庄严地埋了下去。

  其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是"帮小象拔刺",主人公是一个赤脚医生"。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树林看到一头小象和两头大象,公象把主人公卷起并举了起来。主人公发现小象脚上嵌入了一枚钉子,他便说:"我能看好小象的病!"大象好像听懂的样子把他放了下来,主人公狠狠地把钉子拔下来,小象好像哭了,大象再次把我举起来,母象三番两次地说,公象才把他放了下来。他帮助小象治好了病,大象走了,当初他还以为大象无情无义。帮它们治好了小象的病,它们不报答就算了,还扔下了小象。过了没多久,大象回来了,还带来了一罐蜂蜜答谢他。看到这里,我想动物不比人类差,它们都是有感情的。

  任何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地球上的某个角落,仍会不时地爆发战争,而战争只会一次次地拆散一个个家庭,所以我们要停止战争,认真维系我们之间的真情。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1

  我最近读过一本书,叫《最后一头战象》。书里的象群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即意味的雄伟,稳重,勇敢。这时,我想到了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迟钝、很笨拙,其实它却十分机灵,而且记忆力惊人。经过训练,象可以学会不少技艺,还会成为最温顺,最听话的动物,真令人惊奋。

  傣族的最高领主:召片领,他曾经有一支威风凛凛的象兵。一九四三年,日寇占领了缅,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非常激烈。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在民工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的发现还有一头公象在喘气,这头公象叫嘎羧,是唯一幸存的战象,好心的居民治好了它的伤,并收养了它。过了几十年,一头即将入坟墓的战象,奋力的披挂上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要与曾经和自己浴血浴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精明的猎手凯觎一路悄悄随尾在老战象身后,从百象冢里背回几百根价值连城的象牙,大大的发一笔横财。在苍茫的暮色中,老战象用用尽生命中最后一点力量,与同伴们会合,于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会合,还与这里的一切事物会合……

  我读了这本《最后一头战象》的书,我从中看到了一幕幕小故事,如,隆卡跟它茨甫争夺王位;巴娅怀孕二十二个月,出生了乳象“隆卡”;阿瓦隆冲到大街上,拉拉冒险让它进铁笼子……

  我觉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了解、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要从娃娃抓起,保护和我们共同享受这一家园的其他生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2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最后一头战象》的书,书中讲了象的友情。野猪的温顺和熊的和蔼的一面。但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头战象》那一篇。

  在嗄羧快要去世前,不忘它当年英勇作战的象象冢鞍,不忘自己居住多年的村子,在与大家告别后踏上了去象冢的路程。

  嗄羧不忘在自己当年被救起的地方留念一下,经过一天的艰苦行程,终于到了象冢。曾经埋藏了八十多头战象。随后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土块翻松后,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往下面挖。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站在边上喘息一阵,但它坚持不懈地挖着,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来。只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嗄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咚咚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最后嗄羧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象是值得我学习的,因为它那忠诚.坚强和英勇的精神使我一生难忘。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3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将至,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他挖了一个坑,把自己掩埋的故事。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里去,而是和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天下的每一个生灵终究都会死去,嘎羧也是一样,在与村寨里的一切,告别的时候,嘎羧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舍难分啊!毕竟它要告别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以及那美丽的花儿,为它唱歌的鸟儿,那舒适的象房。它的心里可能在想;啊,老朋友,咱们就要分别了,这一别,我们将永远见不到了,但是我会祝福你们。嘎羧走了,风哭了,哭的树叶也为之动容,我也为此动容,为此感动。一头战象与人们的感情是如此的美好,他们的感情是如此深厚。我们对动物付出一份情,动物将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回报我们,即使不那么明显,也不要以为自己的感情付诸东流。嘎羧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去了,再吃什么也无济于事,还不如给人们留下。

  嘎羧非常难过,因为它离开了自己的朋友们。接着,它又来到了当年他和同伴们浴血搏杀的战场。这里有一段尘封的记忆。嘎羧来到这里,眼睛里泪光闪闪,不由得吼叫了几声。因为他的许多同伴都死在这里。一头大象,确切的说是一头战象,他怎麽能经受得住这双重打击呢?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

  嘎羧,一头战象,曾经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负伤。这是一位英雄,一位让人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它为我们谱写了一首美丽的歌。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4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同学推荐了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最后一头战象》。期末考试结束,就如饥似渴地细细读起来。

  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不过,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

  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的,但它没有,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它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忘记。

  这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渴望,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的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们必须要守护自己最珍惜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直怀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都是那么渺小。

  这也是一头“忠诚”的战象。“忠诚”是因为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当我读到课文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

  读了这篇课文,令人回味无穷,动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有更深的感悟呢?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

  暑假前,善解人意的杜老师送给我一套动物小说。这是作家沈石溪所著,其中包括《最后一头战象》、《鸟奴》、《狼王梦》、《雪豹悲歌》等等。到了暑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套书。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一本叫《最后一头战象》的书。一看到它的名字,我就爱不释手得看了起来。

  这本书主要写了三种动物:象、猪、熊。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故事。下面我就带大家也闯闯奇妙的动物世界。

  在象篇中,有关于受伤的小象、威武雄壮的老战象、骄傲得意的头象等,我最爱看的是《给大象拔刺》。里面写了一位医生在森林中看到了两头象很伤心,原来它们的爱子受伤了,医生发现小象的腿上有一根长长的刺。于是医生小心翼翼帮小象拔了那根刺,并做了消炎。当他看到两头象的心情一下子从伤心变开心,自己也非常高兴。

  我读懂了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让自己快乐!

  在猪篇里,我尤其喜欢是《野猪跳板》。写了一个人和一头猪同时掉到入了捕象的陷阱,谁都不想当跳板,但到底是人类的智慧战胜了野猪,人借野猪为跳板死里逃生了,可一生内疚的是没能实践自己的誓言,把做他生命跳板的野猪就出来。

  我读懂了遇到困难,我要第一帮别人走出困难自己才能走出困难,说到做到,不会悔恨一生。

  在熊篇里,我最喜欢看的是《智取双熊》。写了两位猎人想得到两只熊,可两人不敢冒险动手,可能有生命危险,最终一位老猎人思考一会儿,只动了一点点手脚,就轻而易举得到了两只熊。

  我读懂了遇到困难一是:要沉着冷静;二是用聪明的头脑解决问题。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许多动物知识和很多做人道理。也是我最爱读动物小说的原因。

猩球崛起读后感500字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猩球崛起读后感5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猩球崛起读后感500字1

基因,一种高科技产品,同时也充满了危险……

凯撒,一只受母亲的聪明基因112遗传的猩猩,现居住在威尔家,猩球崛起观后感范文。它十分聪明,懂手语,能理解人意,简直就是一个人。

一次,当它发现主人的父亲受欺悔时,立即冲上前去,把那人的手指咬断了好几根,从而被送进了灵长类动物收容所。因为新基因113,一种对人类致命而对猩猩智力有提升的喷雾状气体,凯撒在笼子走廊大量喷洒这种气体,并且把巴克从独立的笼子里救了出来,这一次大的政变,让凯撒从下等而变为首领。

就这样,凯撒主力巴克,还有红毛猿以及其它猩猩们,对人类发起了反攻……巴卡将一名骑兵连马带人掀翻,红毛猿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枪兵后……但巴卡为了凯撒,为了猿群,不顾枪林弹雨地跳向正在空中扫射的直升机,巴卡死了,直升机也炸了,观后感《猩球崛起观后感范文》。最终它们回归了自然,凯撒到家了!

动物,现在简直是自然的奴隶。人类的实验对象全是小白鼠、猩猩等,真是无理啊!有危险就别去做啊,那也是一条生命呀!猩猩是十分可爱与聪明的,但因为人类,猩猩已经快灭绝了……人类啊,你们良心发现了吗?我真是不忍心让一只只动物死于实验,死于压迫,死于人类……

人类们,你们知道吗?谁,都会有喜怒哀乐。你们过多地残害动物,地震、台风、基因变种,这都是自然在唤醒人类那沉睡的那颗良心!!

我真是不忍心,也不情愿,地球在自己的同胞过度开发之下毁于一旦。人类,这场游戏该结束了……

猩球崛起读后感500字2

暑假,我看了一部电影《猩球崛起黎明之战》。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人类为了研究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在猩猩身上做实验,结果药物在猩猩身上发生的变异,变成了猿流感,大部分人都因感染猿流感而死亡,只有小部分幸存者,一场人与猩猩大战开始了。

在这部电影中,猩猩头领凯撒渴望和平,想与人类和睦相处。而猩猩科却唯恐天下不乱,他破坏和平约定,挑起与人类的战争。凯撒的儿子开始并不知道父亲的意图,有些叛逆,听信了科巴的挑拨,加入战争,但到后来,它理解了父亲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猩猩家庭的生存,开始反抗科巴,并帮助父亲战胜了科巴。

电影中,我认为最精彩、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猩猩凯撒和坏猩猩科巴之间的战争。凯撒为了除掉祸根科巴,与科巴在高塔周旋,展开了一场正科巴与邪恶、和平与反和平的生死搏斗。最终,凯撒胜利了,并将科巴推下了高高的塔楼。虽然,凯撒除掉了祸根科巴,但一场人与猩猩的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不可避免了。

电影中,让我感受到和谐、温馨的气氛,是电影前段。猩猩与人类和平共平,互不干涉,大家都遵守着和平约定,十分和谐。从中,我发现很多猩猩都很渴望和平,它们知道,自己敌不过人类,人类的武器十分强大,它们知道只有和人类和平共处,才是一个好方法和机会,这样才能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不能滥杀动物,不能拿动物做实验,动物也有自己的感情,也有自己的家庭,我们应该爱护动物,给它们一些自由,与它们共存。我十分爱护小动物,遇到流浪狗狗,我会去摸一摸它,给它喂。我曾经养过一对小松鼠,我最后把它们放生了,给它们自由。

通过这部电影,我想对大家说:请不要虐待动物,珍惜和平,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

猩球崛起读后感500字3

前两天断断续续地看了《猩球崛起3》对于剧中进化似人类的猩猩,以及人类因为基因实验,没有尊重大自然,最后全军覆没的结果唏嘘不已。

一部电影响能续拍到第三部,固然可能想到前两部的口碑肯定是不差的,尤其是第一部的开山之作,如果没有好的评价,再续拍的可能性就小了。

所以,我点了《猩球崛起1》,看到简介上描述特点上有:“悲剧”二字,我观剧的状态中有了戒备之心,因为我不太喜欢看悲剧,可是又不想错过一部好电影。

当开头看到主人公把猩猩做实验的时候,想到后来可能出现的悲剧情节,似乎已经有了伏笔。这种忐忑纠结的心情在“猩一号”凯撒的母亲因为想保护它,本能地护子,产生了攻击人类的行为,最后被射击的情节中,觉得心口微堵,即使是小动物,它们也有感情,也有护子天性。

刚出生的凯撒被博士带回了家,看到它被细心地呵护培养,既为它感到开心,与此同时,这时的温暖也在为后面可能出现的悲剧情节起一个巨大反冲力,观影的感觉也受影响。

果不其然,智力超群的凯撒在保护男主人公患阿兹海默症的父亲时,误伤了邻居,结果被送进了猩猩看护所。

在那里凯撒因为与众不同,因为穿着人类的衣裳被同类们欺打。凯撒想家,想着男主人公可以带他回家,可是主人公却因为条条规定,一直没能带它回去。

最终,凯撒终于觉醒了,它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懂得不能再去依赖别人,它开始准备逃离,并且把看护所里被用来当实验的同类们一起救出牢笼。

影片的.三观很正,那些没有爱心的人终究是受到了惩罚,可在凯撒领军回它的“红树林”的途中,还是误伤了不少人。

凯撒最后进化到可以说话了,它也用人类研究出来的药品让自己的同类学会了直立,可是人类却因为自己这种自制病毒,已经开始陷入了危机之中。

一部好的电影,真的有很多点值得去深思。

猩球崛起读后感500字4

当一群大猩猩有了人的智慧,那么它们想做些什么呢?

美国影片《猩球崛起》中,大猩猩是作为人类的实验品而存在的。人类为了自身的

医学、科技发展,从森林中任意捕捉大猩猩,关进牢笼、实验室进行残忍的实验。在片中很多人眼里,大猩猩们是没有痛苦的,它们只是一种没有情感和自主权利的生物,而人类有权对它们的生与死予以裁决,美其名曰——为人类服务!

然而因实验而意外获得人类智慧的大猩猩凯撒却选择了抗争。拥有智慧让它强大,但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它痛苦的根源。因为智慧,它看到了人类的残忍和所有大猩猩的悲哀,因为智慧,它选择痛苦地拒绝主人温情的怀抱,而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回归森林家园。

拥有智慧,使人类成为万灵之长统治整个地球,而如今的人类似乎越来越仰仗自己的智慧去剥夺地球上其它生命的存在,越来越肆意侵占和破坏地球的和谐环境。

片中的凯撒们最后拥有了智慧,却依然选择回归自然,它们没有复仇、没有狂妄、没有扭曲,仍是选择安守自己作为大猩猩的命运,活在森林里,逍遥、知足。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我以为最后的结局会是人与猩猩之间的战争,最后是人感化了猩猩或者消灭了猩猩,然而这样的结局让我很是意外,也很受震撼。它们最终的选择足以证明——这群猴子比人更智慧!

人如果能像它们一样将大自然视为自己的家园,那么怎么会舍得去破坏呢?想到一篇文章的题目,很让我喜欢——人,要像树一样活着。人如果时时把自己当一棵树,那么他一定会深深爱上脚下的这片给予他生命的土地。

猩球崛起读后感500字5

和所有的影片一样离不开对人性的描写,比如做为男猪脚的老板惟利是图,又害怕承担后果。比如猩猩看守所的那个职员,总以为人类就高高在上,可以控制一切。当然也离不开描写人最美好的一面——善良。就像主人公。其实人不应该是要么好,要么坏,这么的分明。大部分都是一念之间。每个人心中都有善和恶的一面。只是更多的时候会被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所逼迫。所以我们往往也不要怪周围的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可能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让那个人怎么去对待自己了。我们让那个人成为了好人或者坏人,这也是时势造英雄的另一种理解吧。

片中描写的人与猩猩之间的感情。其实也是在描写人和自然的关系。有时候只要我们认真的,真诚的对待自然,对待社会,其实都可以得到社会、自然对自己的回馈。这也正如道家的宗旨相同——道法自然。从自然中学习。和自然融合。

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当猩猩拥有了智慧,便不在安分守己,便不在以吃饱为唯一目的,开始造反,希望拥有自己的一切。这也就是说对于统治者来说,最好么,被统治者都不要太聪明,乖乖在那里听话就可以了。这可能也是一直以来道教备受统治阶层排挤的原因之一吧。

影片末了,主人公在那个森林中对他曾经养过,现在却因为智慧而成为了猩猩之首领的猩猩说;我们回家吧。而那个猩猩回答到:我已经回家了。不是吗?猩猩原本就是属于森林的,而并非是我们为它们建造的什么环境,哪怕那里再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有时候有些家长也是一味的以为,自己给孩子的就一定是最好的,而从未想过,其实什么才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世界呢?

猩球崛起读后感500字6

人类总是为了荣誉和金钱用各种办法去夺取,最后总是会自食其果,自作自受。往往,一些并不起眼的生物,却懂得为集体着想,放下荣誉和金钱。《猩球崛起》这个故事让我懂得这个道理。

一家基因系统公司的总管雅各布用一群又一群猩猩实验,凯撒就是一只因为实验而死亡的猩猩的孩子。凯撒从小十分聪明。长大后,被关进动物管制所,它对人类的情感开始复杂,也开始明白自己真正的家的地方。它为了猩猩报仇,就带领猩猩进攻人类,一场人类与动物的战争爆发了。

我认为,凯撒是一只可爱又有勇气伸张正义的猩猩。当凯撒和我看见查尔斯被邻居指控时,凯撒愤怒地扑向邻居。当时,凯撒用可怜的眼睛望着邻居。眼睛后,我看见了凯撒隐藏报仇后渴望得到的关怀,对不能理解查尔斯的人们的无奈。那时,我知道了凯撒甘愿为查尔斯而牺牲,它比许多人类更有勇气去表达真相。它用自己的方式敢于表达真相的精神让我为它而骄傲。

当我看见在战火四溅的桥上,猩猩为凯撒而牺牲生命。那一刻,我明白了猩猩也可以为了同伴而牺牲,它们誓死保护凯撒,为了集体利益而着想,不畏惧死亡的精神让我感动。

当电影进行到人类不能抵挡猩猩的攻击而失败时,奄奄一息的雅各布向经受多次折磨的库巴毫不留情地推下大桥。那时,我终于明白了科学和野心可以使人获得巨大成功,但也会让我们失去时间,甚至生命。

《猩球崛起》警示着我们不能被野心所迷惑,野心会让我们失去太多。凯撒那双绿色的眼睛,永远在我心中发亮!

本文标题: 保护生物万灵读后感(蓬蓬头教授的万灵药读后感言)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284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永远的约定读后感(《永远的约定》 读后感)3D打印读后感500字(作文:3d打印机观后感2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