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童年的读书梦》读后感160字!一个作家读另一个作家的书,实际上是一次对话,甚至是一次恋爱,如果谈得成功,很可能成为终身伴侣,如果话不投机...
莫言的《童年的读书梦》读后感
160字!几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在故乡的草地上放牧牛羊的顽童时,就开始了阅读生涯。那时候在我们那个偏僻落后的地方,书籍是十分罕见的奢侈品。在我们高密东北乡那十几个村子里,谁家有本什么样的书我基本上都知道。为了得到阅读这些书的权利,我经常给有书的人家去干活。我们邻村一个石匠家里有一套带插图的《封神演义》,这套书好像是在讲述三千年前的中国历史,但实际上讲述的是许多超人的故事。这样的书对我这样整天沉浸在幻想中的儿童,具有难以抵御的吸引力。为了阅读这套书,我给石匠家里拉磨磨面,磨一上午面,可以阅读这套书两个小时,而且必须在他家的磨道里读。我读书时,石匠的女儿就站在我的背后监督着我,时间一到,马上收走。如果我想继续阅读,那就要继续拉磨。那时在我们那里根本就没有钟表,所以所谓两个小时,全看石匠女儿的情绪,她情绪好时,时间就走得缓慢,她情绪不好时,时间就走得飞快。为了让这个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我只好到邻居家的杏树上偷杏子给她吃。像我这样的馋鬼,能把偷来的杏子送给别人吃,简直就像让馋猫把嘴里的鱼吐出来一样,但我还是将得来不易的杏子送给那个女孩,当然,石匠的女儿很好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总之,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我们周围那十几个村子里的书都读完了。那时候我的记忆力很好,不但阅读的速度惊人,而且几乎是过目不忘。至于把读书看成是与作者的交流,在当时是谈不上的,当时是纯粹为了看故事,而且非常地投入,经常因为书中的人物而痛哭流涕,也经常爱上书中那些可爱的女性。
我把周围村子里的十几本书读完之后,十几年里,几乎再没读过书。我以为世界上的书就是这十几本,把它们读完,就等于把天下的书读完了。那一段时间我在农村劳动,与牛羊打交道的机会比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多,我在学校里学会的那些字也几乎忘光了。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幻想,希望能成为一个作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我15岁时,石匠的女儿已经长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大姑娘,她扎着一条垂到臀部的大辫子,生着两只毛茸茸的眼睛,一副睡眼蒙咙的样子。我对她十分着迷,经常用自己艰苦劳动换来的小钱买糖果送给她吃。她家的菜园子与我家的菜园子紧靠着,傍晚的时候,我们都到河里担水浇菜。当我看到她担着水桶、让大辫子在背后飞舞着从河堤上飘然而下时,我的心里百感交集。我感到她是地球上最美丽的人。我跟在她的身后,用自己的赤脚去踩她留在河滩上的脚印,仿佛有一股电流从我的脚直达我的脑袋,我心中充满了幸福。我鼓足了勇气,在一个黄昏时刻,对她说我爱她,并且希望她能嫁给我做妻子,她吃了一惊,然后便哈哈大笑。她说:“你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痴心不改,又托了一个大嫂去她家提亲。她让大嫂带话给我,说我只要能写出一本像她家那套《封神演义》一样的书她就嫁给我。我到她家去看她,想对她表示一下我的雄心壮志,她不出来见我,她家那条凶猛的大狗却像老虎似的冲了出来。前几天在斯坦福演讲时我曾经说,是因为想过上一天三次吃饺子那样的幸福日子才发奋写作。其实,鼓舞我写作的,除了饺子之外,还有石匠家那个睡眼蒙咙的姑娘。我至今也没能写出一本像《封神演义》那样的书,而石匠家的女儿也早已嫁给铁匠的儿子并且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
在清华或北大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会?
昨日,为期7天的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在重庆落幕。我市共有三名选手获得金牌,分别来自一中高三学生朱追、高二学生唐海峰和八中高三学生刘济瑞。其中朱追同学取得全国并列第六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重庆无忧教育为您带来详细报导。
此次全国共有715000多名中学生参赛,最终100名选手获得金牌,120名选手获得银牌,144名同学获得铜牌。其中前50名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
厉害了!我的重庆一中!
共获得2块金牌!
有些家长是不是看到这里有点晕,物理竞赛、金牌、国家集训队、冬令营...停!这些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和北大清华一流高校抢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解释这些前,团长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属于高校特殊招生(点击这里了解特殊招生类型)。学生需要提交申请材料,经过高校审核并公示初审名单,在高考后参加高校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并获取通过资格,可以签约得到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一般可享受降低十分至几十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另外还有专业选择方面的优惠,具体合同要与学校谈。目前试点高校共90所,其中77所高校面向全国招生。
如果你获得了某些国家级证书,那么像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高校很容易向你递出橄榄枝~但是不是什么奖都可以的哟,目前自主招生对34项竞赛认可,点击这里了解具体竞赛内容。
其中的五大学科竞赛更是热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数学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这些可都是国内大学最为认可的作为人才渠道的竞赛,按照重要性顺序依次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
历年来,五大学科竞赛(数理化生信)国决比赛现场,是顶尖高校抢夺优质生源的最主要阵地。因为通常只要进入国家集训队就能获得保送资格,拿到金银铜牌的可以签约清北及华东五校。在比赛现场聚集了各路名校的招生老师,只要有本事拿到牌牌,签约选专业免学费等诱人条件so easy!这不,重庆一中的朱追同学就在比赛现场被清华大学给抢走了!
讲到这里,家长们有没有清楚开始讲的那些名词是什么意思了?如果还不懂,没关系,团长举个例子:
物理竞赛参赛顺序:9月份预赛选出复赛选手,预赛两周后复赛,选出复赛实验选手,进行复赛实验考试,筛选出省队。每个省的省队再一起去参加10月~11月的全国决赛(也叫冬令营)。全国决赛中会筛选出金银铜牌。金牌前50名入选集训队,进行集训再筛选国家队,次年月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其他学科竞赛在时间和方式上稍有不同,不过实质都差不多啦:
参加全国高中联赛→择优进入省队→参加中国奥林匹克竞赛→择优进入国家集训队→进行集训→择优进入国家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
现在知道竞赛的重要性了吧!同样,一个高中有多少学生能够在竞赛中获奖,也侧面体现了它的实力!
2021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集训队(分数线287分)共50人,重庆入选2人
重庆一中1人
重庆八中1人
金牌分数线为270分,共100人,重庆共3人
重庆一中2人
银牌分数线为220分,共120人,重庆共10人
重庆一中4人
南开中学2人
重庆八中3人
巴蜀中学1人
2021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队
重庆20人
重庆一中11人
南开中学3人
重庆八中4人
西师附中1人
2021年第33届高中数学联赛
重庆省队共17人
省一62人,省二550人,省三684人
南开中学5人
重庆八中2人
巴蜀中学10人
决赛于11月13日—17日在浙江杭州学军中学举行,看好巴蜀哦~
2021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重庆省一52人
省二200人,省三300人
省级竞赛一等奖名单
2021年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
重庆省一38人
重庆一中7人
巴蜀中学9人
西大附中7人
重庆11中2人
育才中学1人
丰都中学1人
如果有家长打算让孩子也体验一把被北大清华抢的感受,现在最常见的学习节奏是初中毕业之后就开始学。通过一年把知识学完,这样高二的秋季就能参赛一次。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再花费一年时间突破方法层面的东西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这样高三可以再取得好成绩。学习过程中,一开始要以高中数学、物理为基础,后面主要学习高中物理竞赛的内容。有些同学还学大学普通物理的内容。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效果最好,基础打好了之后在学大学内容才能游刃有余。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的读后感
朱湘
我们是小羊,
跳跃过山坡同草场,
提起嗓子笑。
撒开腿来跑:
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我们是山泉,
白云中流下了高岸;
谁作泾的溷?
流成渭的清,
才不愧我们的真面。
我们恨暮气,
恨一切衰朽的东西。
我们要永远
热烈同勇敢,
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我们是新人,
我们要翻一阕新声。
来啊,搀起手,
少年歌在口,
同行入灿烂的前程!
注:本文选自《草莽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朱湘(1904—1933),诗人。
〔泾的溷(hùn)〕泾河的混浊。
〔渭的清〕渭河的清澈。泾浊渭清是古人的说法,其实是泾清渭浊,这里沿用了古人说法。
〔翻一阕(què)〕唱一首。翻,这里指唱。阕,歌或者词一首叫一阕。
让我们荡起双桨
乔羽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注:选自《中外著名少年歌曲选》(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作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去带一个帐
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
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是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11 少年旅行队
柯蓝
……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出 发
少年旅行队要出发了。明亮的阳光在喊他们。窗外的小鸟在喊他们,喊他们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
都准备好了吗?没有忘记带昆虫网吗?没有忘记带标本箱吗?没有忘记带笔记本吗?我们马上要出发了,马上开始向大自然出发了。
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
就这样,我们永远出发,长久地在知识的世界里远足……今天走到这里,把知识带走了,明天我们又出发了。我们不停地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的世界……
老 师
少年旅行队要到不知名的地方去。
你能在这个地方,说出这一小块石头属于哪一类?你能说出你身旁的树叶,它又属于哪一科?
你能在这一条小河边,钓起一条鱼,又能说出它的名字?
这多有趣啊!不知道的,我都要知道。
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告诉我们这个,又告诉我们那个。最重要的是先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让我们经历许多艰苦,而又让我们在劳动的时候,得到快乐!
小 纸 船
我们来到半山的小溪边,用五色彩纸折成各种各样的小船,让它随着微风、顺着流水,离开我们吧。
小纸船在水上移动着,前前后后地出发了。我们都拍着手,在欢呼我们自己折的纸船前进……
小纸船带走了我们童年的幻想。我们在小溪边恋恋不舍地追着。
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我们都高兴地笑了。我们对自己的幻想说:“去吧!小纸船!你们各奔前程吧!前面有你们广阔的天地!……”
听 广 播
少年旅行队休息的时候,有人从口袋里取出了一台收音机,把它装上电池……
树林里马上就响起了音乐。马上就有人在报告时事和各种消息,最后连气温、晴雨,都晓得了。
这是我们跟我们的父母在联系。
这是我们跟我们的祖国在联系。
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我们都有联系。即使没有这台收音机,我们也听见这些声音,晓得这些事情。因为这种联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
捕 捉
少年旅行队在山林里奔跑,昆虫小组的人都高举着一个一个的昆虫网。突然,有一个人捕捉住了,他就高兴得大喊大叫,其他的人也都围过来了,给你看,给我看,给他看,看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把自己的欢乐分给大家。把自己的知识也分给大家。我们要使大家都快乐。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做的。
标 本
少年旅行队,采集着标本。小箱里装满了各种树叶,各种昆虫。我们的科学小组就一件一件地研究……
各种各样的标本都好好保存起来,不要把它碰破、撞碎了。把它们夹在书本里,贴在簿子里,固定在标本盒里。这些都是知识,好好地把它放在我们的记忆里……
我们的记忆,也是一只箱子,一只大得无边的箱子。让我们把珍贵的、有用的、值得记忆的东西,放到这只奇异的箱子里去吧。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
旅行者之歌
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我在大山和海洋之间行走,我跨过山岭、河流和无数的小路。我要去找大山做朋友,找海洋做朋友,找河流跟道路做朋友。
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我愿意一生在这些地方行走,从它们那里去寻找这些东西,分送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所以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注:本文选自《柯蓝作品集》(山东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
*******************
朗读这组散文诗。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诗中说:“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具有这么大的神力吗?你有没有这一类体验?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12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从自己那充满渴望的内心悄悄升起。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北大。
十岁,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身边的阿姨唤我快看快看,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那份稚气十足的自信,似乎预示了一段奇妙的尘缘。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就实现了童年的梦想;而且,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这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蓦然回首,我仿佛认出了两年前的自己: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眼看八七级新生穿着军训时领来的绿军衣满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级的“老生”了。悄立在朋友般亲切的三十五楼下,不由地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了。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儿什么,北大。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不是已经长成亭亭少女、就要度过自己的十六岁生日了吗?但平时常在嘴边的歌这会儿全都沉默了。我望着陌生而又熟悉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
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四百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字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小小的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
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而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学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一张一张细细地读那些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重温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尽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因此,当有人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北大。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不过,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是永远无法忘记的。“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为了我能在北大校园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它珍藏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愚蠢又美好的少年的回忆一起,永远无法分割开来。
“啊,也许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
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你却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那么,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我只要像当初一样,在老朋友般的三十五楼下小立片刻,那么我相信,所有逝去的岁月都会重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1987年10月于燕园
注:本文选自《精神的魅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
有人说,作者是超常少年,我们不能同她相比。不!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我们不是有同样的“渴望”吗?各人的生活道路也许不同,然而只要有一样的追求,就有可能有同样成功的人生。阅读本文,与作者对话,达到心灵沟通,从而受到有益的启示。
积累词语
际遇 尘缘 穹隆 呜咽 迷离涉 足徜 徜徉 絮语
犀利 古朴凝重 安恬 撷取 惆怅 沉淀
似曾相识 白驹过隙 茫然若失 绅士风度 通幽曲径
读后感
1,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美丽而又美好的梦,这些梦伴随着我一生,我的梦和文中的作者童年时代的梦十分相似,我很想考上清华大学,同时我也被<<十三岁的际遇>>此文所感动。这时我领悟出了一个到理:要想实现梦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愿意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苍天不负有心人。李白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工夫深,铁棒就可以磨成针。“
在生活实际中我曾经听说过:海伦凯勒为了实现梦想即使她一岁时双失明还在刻苦学习,直到最后她成为了一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奥运健儿刘翔,姚明为了实现梦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没有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经过努力天上不可能掉陷饼,无论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
2,《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
这篇文章语句非常优美,用了很多好词,好句和修辞手法,里面那委婉的语句体现出了作者童年时代美丽的梦和遐想,同时让我一目了然,并看出来了作者在北大里留下的美好回忆。
“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间,这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秋风又起,树枝和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这不仅体现了清华园的美,更说明作者对清华园的思念。人们常说:秋天的一切事物往往会让人对某种东西产生思念,这是人的常理。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美丽而又美好的梦,这些梦伴随着我一生,我的梦和文中的作者童年时代的梦十分相似,我很想考上清华大学,同时我也被<<十三岁的际遇>>此文所感动。这时我领悟出了一个到理:要想实现梦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愿意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苍天不负有心人。李白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工夫深,铁棒就可以磨成针。“
在生活实际中我曾经听说过:海伦凯勒为了实现梦想即使她一岁时双失明还在刻苦学习,直到最后她成为了一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奥运健儿刘翔,姚明为了实现梦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没有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经过努力天上不可能掉陷饼,无论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
<<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读了走近清华北大的读后感写3篇
清华北大,就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它们既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当然也是中国最好大学的代名词。
所以,走进清华北大,就是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
走进清华北大,是所有家长和学子的共同愿望。
而怎样走进清华北大,却是所有家长和学子永远待解的心结。
吴晓军的著作《走进清华北大》,让我眼前一亮。
这部著作,在解开家长和学子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心结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在细读之余,也激起了我探讨的热情。
一、家长的心态和引导,是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基础
调查显示,清华北大学生的家长,即使是一字不识,或家境贫寒,也会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强不息。
他们相信日子会慢慢好起来,总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知疲倦地劳碌着。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把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提到:“如果你让别人造船,请别急着给他们材料,而是先让他们看海,激起他们对海洋的强烈渴望。
”他在《走进清华北大》中采访的骄子马牧青初中毕业的暑假在父亲的带领下浏览了北京大学。
当时,她对父亲说:“今天,我是以游客的身份走进北大的;三年后,我要以北大学子的身份走近未名湖。
”果然,她如愿以偿。
我在全国各地为学生家长做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时,常讲我朋友老赵的故事:老赵兄弟姐妹五个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要知道,像我们这个年龄,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那绝对是凤毛麟角的。
我曾经要老赵解释个中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他告诉我这么个事:他父亲年轻时是县供销社经理。
单位有辆旧吉普车。
每到寒暑假,父亲就开着吉普车带着他们出去旅游。
他们吃的,是母亲做的干粮;喝的,是用行军壶带上的母亲烧的白开水;住的,是最廉价的旅社。
他们旅游的,不是名山大川,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全国各地的名牌高校。
到了南开大学,父亲告诉他们,周恩来就是这学校毕业的;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父亲告诉他们,钱学森就是这学校毕业的。
他们兄弟姐妹五个,在初中毕业之前,全国的著名高校,他们都去旅游过。
每到一所高校,父亲最关注的是宣传栏:国家的哪个领导人是这所高校毕业的,或者某某科学家、学者、作家是这所高校毕业的。
所以,他们回家之后,不用父母督促,都很自觉地学习。
因为他们知道,不好好学习,考不上重点大学,是成不了心中的偶像的。
也许正因为此,他们五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是啊,带着孩子游高校,或者让孩子看看《走进清华北大》,也就相当于先让孩子看海,激起他们对海的强烈渴望,再给他们材料去造船。
二、孩子个人的心志基础,是其走进清华北大的决定因素
其实,才出生的婴儿,如果都能够接受科学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可以走进清华北大,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就 *** 、周恩来、钱学森、袁隆平一样的事业。
遗憾的是,“与我们本来应有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
我们现在只利用我们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
大多数人的潜能,在一生中都没有发挥出来――出生时从父母那里获得,死亡时又带进了坟墓。
要让孩子发挥潜能,走进清华北大,除了父母的影响之外,孩子个人的心志是关键。
一个从小立大志的孩子,会自觉地向才志远大的伙伴看齐,远离才志平庸的孩子,自觉地挡住外界的诱惑。
他在理想没有实现之前,会一直奋斗着,同时收获着。
成功之后,他会向着更为高远的目标前进。
这样的人,不成功于此,必成功于彼,而且成功的规模也往往比较大。
而一个没有好好立志的人,不管他的智力、意志、品德有多好,都不可能形成大的人生规模,更不可能有大的事业成就。
因为他们做任何事情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容易满足,小富即安,裹足不前,不再有进取之心。
他的人生走不远,也飞不高。
因此,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和魄力,注意引发孩子对伟大、高尚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孩子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以古今优秀人物为榜样编织自己童年的梦。
真正成功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孩子的“志”立好。
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身教言传、潜移默化,逐步使孩子形成一个童真的“梦”。
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大,便慢慢地形成一个毕生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
这个理想之前的童真的梦,便是所谓的“志”。
伟大而明确的目标是产生恒心和毅力的基础。
因为,“有了伟大的目标,你就会把艰苦的劳动当作休息。
”如果没有志向,没有目标,何来恒心和毅力去忍受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千难万险呢?一个孩子,如果知道了读书是他成就理想的必由之路,懂得读书对于他成就人生的重要作用,他就能以学为乐,能把艰苦的攻读当作休息,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学有所得。
虽然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学习过程中,是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成就感的,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各种分心的事情时他就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或目标。
而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心态的孩子,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会主动去寻求解决办法,学习获得成就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采访的骄子乔雪园出生在河南,成长在北京,考上清华北大就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也许正因为此,他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
三、学校和老师,是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土壤和园丁
有人把人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是草一样的人生。
尽管它也吸收雨露阳光,但却长不大。
别人踩过它,却感受不到它的痛苦,因为别人可能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它这株草。
第二类人,是藤一样的人生。
旁边有一棵大树,它也可以爬得很高。
树不需要它的时候,它什么也不是。
树山倒了,它也倒了。
第三类人,是树一样的人生。
虽然它可能会经受若干年风霜雨雪的考验,但最终能长成参天大树。
远看,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近看,是一片绿荫;即使倒下了,依然是栋梁之材。
可以说,孩子将来是成长为草、藤,还是树,是由他的志向确定的。
前面也讨论过,确定他的志向的,主要是其家庭的影响。
一个孩子,他的志向基本确定之后,也将决定了他将来是草、藤,还是树了。
而将来草、藤和树的成长和管理,那就要看土壤和园丁了。
土壤的肥瘠、园丁技艺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草的大小、藤的粗细和树的高低了。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采访的骄子谢远航认为:“学校的条件差异较大,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种差异如果从小学到高中连续累积起来计算,足以引起数十乃至数百分的差距。”
要想成长为参天大树,就必须要有优良的土壤和技艺高超的园丁;要想走进清华北大,就要有优质的学校和优质的教师。
因此,我们在呼唤 *** 加大对教育投资的同时,也呼唤和期待着教育均衡成为现实。
四、不能走进清华北大怎么办
理论上讲,每个孩子都有走进清华北大的智力基础。
但是,由于智力开发的程度不同、心志成熟的早晚不同、所在学校的条件差异,每个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早晚和可能性自然就不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大家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走,世界就会倾覆。
如果所有的学子都非牛津剑桥不上,这个世界的教育就出了问题;如果中国的学子都非清华北大不上,中国的教育就出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家长和学子们把清华北大等名牌学校作为一种追求和向往未尝不可,而非要一步到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则万万不能。
家长和学子,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文化积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的心志高下以及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师资力量来确定孩子的大学定位。
孩子能一步到位考上名牌大学最好。
不能一步到位,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做四年的努力和调整,再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一样。
现在是大学大众化的时代,考个专科,再专升本,然后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一样是高起点就业。
高中毕业复学一年从头再来,或者直接踏入社会,照样有光明的未来。
2021年5月12日凌晨,离高考还不到一个月,河南省鹿邑县高三学生高炜晟雇凶将其父亲(原鹿邑县法院院长高天峰)和姐姐高炜艺杀害。
而弑父杀姐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和姐姐要其考名校、管教太严。
每年的高考后,考生喝药的、跳楼的、赴水的不时见诸报道,在网上查询,更是触目惊心。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不能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怎么办”的问题。
贾平凹说过:“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愈是这人活得平庸。
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寄托儿女。
这行为应该是自私和残酷,是转嫁灾难。”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做父母的能参透贾平凹和托尔斯泰的这两句话,也许就可以解决孩子“不能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怎么办”的问题。
五、走进清华北大为哪般
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当然是为了成龙成凤,有好的发展前程。
然而,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曾提到:
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遥、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结果,10个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的人却耳熟能详。
谜底最后揭开:原来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
他们赢得了科举考试,独占鳌头,披红挂彩,春风得意。
没想到,风头出尽之后,这些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
第二份名单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秀才!他们考场失利,与高官厚禄无缘。
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远播,载入史册。
吴晓军还提到: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作为国内最权威的大学评价咨询专家之一,带领课题组于2009年发表了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这份调查报告给高考状元的崇拜者们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绩远远低于社会预期。
事实上,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不会是那些高考状元,而往往是那些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因为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最快地做出最佳选择,进入最佳状态。
他们经受得起挫折,不怕失败。
因此,他们在失败之时,是不会喝药、跳楼、赴水的,他们永远都能从逆境中奋起。
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我们不是为了制造天才,而是为了培养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让孩子上名牌小学、名牌中学、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绝不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培养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