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400字(《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21 07:36: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9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看完《中国人的心灵》,应该说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史,它还涵盖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由于本书内容过多,我在本文中只选择我对书中...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400字(《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看完《中国人的心灵》,应该说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史,它还涵盖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由于本书内容过多,我在本文中只选择我对书中所反映出的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发表一些看法。
看了这么多文人或喜或悲的人生,我觉得中国文人似乎大多具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价值观包括:忠君、爱民、追求仕途。看起来,这三条没什么不好,不过事实上正是这三条与时代一起造就了一个个可敬有可怜的中国文人。
先说忠君。中西方文明都把"忠诚"看做一种崇高的品格,但这两种忠诚却截然不同。西方人的忠诚,如骑士对国王的忠诚,更多出自一种自身的荣誉感,很大程度上是独立于忠诚的对象的;而中国文人对君主的忠诚却出自他们对君主手中权力的依赖,因为他们总是要依附于某个君主才能"有所作为"。当这些人被君主所弃时,其表现如同女子为人所弃时一样也就不足为奇。(个人认为屈原被贬时以美人自比大发哀怨有点人格与自尊崩溃的成分。)更糟糕的是,这种忠诚后来演变为一种对权力和掌权者的盲目崇拜,让一些人丧失了自己的骨气,进一步毒化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再说爱民。看起来"爱民"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它至少有两点问题。首先,爱民者自己不是"人民"的一部分,他们总是居高临下以一种同情者的角度来观察百姓,把自己看做统治阶级的一分子(虽说他们不一定是)。这样,这些文人在政治上的所为往往脱离实际,根本起不到改善民生的作用,至多帮些倒忙。其次,"人民"这一集体名词淹没了组成"人民"的一个个个体,使得中国的传统对个人的基本权利、尊严、自由意志完全忽视。董卓曰:"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改一下就成了:"我为人民服务,那一两个人算什么?"
最后,说说中国文人对仕途的追求。一直以来,直到现在,仕途一直是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的终极追求,而在古代仕途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是他们实现自己抱负的唯一途径。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统治者们非常方便地聚拢了华夏的人才,并且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应该说,这是造成中华文明最后一步步僵化,最终被西方一击即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一些人盲目复古,孔子和其他先贤的雕像又在各处竖起,中华文化身上埋藏千年的基因缺陷似乎又在起作用。警醒!警醒!
借网上的文章来解答,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似乎总是被无形的枷锁锁住,有一些是锁在身上,让中国人做不得不做的事,说不得不说的话;有一些是锁在心上,让中国人不自觉地受到前人的影响,被“经典”所左右;还有一些是深深地锁在每个人得脑海里,让中国人的思想只会追溯过去,不会开拓未来,或者说只会把前人的思想钻研得更深,而不会对未知的世界探索得更广。

读完经典,掩卷而思,我十分震惊于中国灿烂的文化,同时也震惊于中国科学的落后,到底在千百年来,是什么锁住了中国人的心灵?到底是什么埋藏了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乃至于今天的科技滞后?在读了《中国人的心灵》之后,我心中隐约有了答案——那禁锢中国人的心灵的枷锁,便是惰性——心灵的惰性。

何为惰性?在我所说的惰性中,并不是指懒惰,肉体上不愿意将思想付诸行动的惰性,而是对封建礼教的过于尊重、对经史典籍前人思想的过于依赖,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过于满足。

孔子不懒,他周游列国宣扬思想,杏坛讲学弟子三千,哪一件是一个懒惰之人能做出的事?然而,他周游列国宣传的是什么?是仁,是礼。礼,及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将条条框框加诸人们身上,用礼来约束人们的思想,使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康。好一个社会稳定!在我看来,这正是孔子思想上惰性的体现!有了稳定不变规则,人们便可以不用再创新出新的东西,只需老老实实照章办事即可。孔子们是伟大的实践家,而终究不是哪怕小小的创新者。然而若是将稳定的规则打开,用法律的锁来锁住人们的身体,同时允许并鼓励思想的解放与开化,这样世界才会更宽广,视野才会更开阔。这是孔子们的惰性之所在!

古代的仕子们不懒,他们十年寒窗耗尽心血,金榜题名奋斗终身,哪一件是懒惰之人能做出的事?然而,他们学的是什么?是《诗》、《书》、《礼》、《易》、《春秋》,他们一生都是一个学习者,把前人的思想强加在自己头上,天天嘴里朗诵这四书五经,头脑里幻想着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他们一生的目标不是去研究,而是去学习。因为只有做官才能算作成功,而只有遵循前人已经确立的思想去“言”去“成文”,才是通过仕途的唯一道路。有些仕子目光狭窄,只能看见“学习——做官——管理人民”这一条路,而看不到“研究——发明——造福人类”这一条更为高尚的路,这自然是受到了儒家千年来思想法度的影响,暂且不提。即便有些仕子能够明白从政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可他们也别无选择,更无意反抗,只是随波逐流顺从大溜地去做一个不出格的“官”。他们是终生的学习者,而终究不是一个哪怕小小的探索者。这便是仕子们的惰性之所在!

人民更不懒,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努力劳动挥洒汗水,哪一件是懒惰之人能做出之事?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人民多数是对朝廷听之任之,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会满足,不会反抗。直到饿的忍无可忍了,才会去寻找机会,发动起义,然而这种农民起义也多数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思想纲领而惨遭失败。中国古代的人民受统治阶级的严酷压迫和剥削,思想被统治阶级禁锢,一生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唯一的理想就是让子孙读书做官,为朝廷效力,忠于皇上,沿着一条由统治者既定的大众生存模式,一代一代地默默无语地忍耐地生活。这应该算是被统治者愚民政策导致的惰性之所在!

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延续到了今天,虽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却在近代面临科学落后,遭受各种凌辱。其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所崇尚的经典文化某种意义上是禁锢人们思想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官员是沿袭了传统文化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封闭”型人才;中国的人民是愚民政策的受害者;这种安分守己,每个人都坚守着心中的“礼、法”的现状是多么禁锢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当西洋人大踏步地迈向世界时,我们却仍然闭上双眼,让机器内部运转,不遗余力地把想侵入内部的人、事、思想统统排出体外。这,也恐怕就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受到欺侮的根本原因吧!

看了“中国人的心灵”一书之后,我有了一种深深的感触:所谓自由之思想、创新之灵魂,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壮大是多么地重要。而这自由之思想、创新之灵魂都应该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服务于封建的统治者,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重点谨记在心灵深处的吧。
你好,望采纳。

《中国人的精神传统》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不愧是“清末怪杰”,他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辜鸿铭也是一个“狂徒”。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
正是辜鸿铭这种狂放的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无比自豪的态度,使他写下了《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从头到尾都在褒扬中国人的书。
《中国人的精神》,这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全书分为绪言、导论、正文和附录四个部分。导论阐述“良民宗教”;正文第一章论“中国人的精神”,第二章论“中国女子”,第三章论“中国语言”,第四章论“约翰 ·史密斯在中国”,第五章论“一个著名的汉学家”,第六、七两章论“中国学”;附录论“崇拜群众的宗教”或名“战争与出路”。
在这本书里辜鸿铭详细的阐述了他对中国人的看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以及对西方的披露。在这本书里面,他形象的描绘中国人是活在心灵生活里面的:“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gentle),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继而作者由此推论出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强烈的同情心之中,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也是一种感觉的生活,这是由于中国人把身体作为一个有机体而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由于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或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在辜鸿铭看来,又与西方人“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闲人阶层”(如牧师、军警等)还不算,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延伸到国家机器上就形成军国主义——无疑,这也是对20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但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其最高义务,即忠诚的义务——无私、绝对的,自然也包括三纲五常等。因此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具有成人的头脑,又有孩子的心灵。所以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辜鸿铭认为,当时的西方列强已经是没有了道德的约束的,即使连曾经有的对于宗教和法律的恐惧都在战争中丧失掉了,而要拯救这样的西方世界的唯一方法就在中国,即在中国人的精神之上。可以说,辜鸿铭先生对于中国文化实在是推崇到了极点,他的自尊、他的自豪实在是已经大到狂妄的地步了。
然而,辜鸿铭这本书所描述的仅仅只是那个时代甚至是那个时代以前某个久远年代的中国人。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封建的社会,因此辜鸿铭这本书中不免存在一些在如今人看来很是无稽的观点。这些论断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了。比如在此书中辜鸿铭先生对于妇女的看法就未免有欠妥当。文中有这样的文字:中国的女性观念就是一个手拿扫帚打扫和保持房屋清洁的妇人。事实上,中国的“妇”字,本来就是由一个“女”和一个“帚”两个部分构成。这是否很可笑呢?在书中第二章的对妇女描述中,辜鸿铭写到了“三从四德”,并大加推崇。这便是他迂腐的所在了,他在有的地方太过相信孔孟之道了。更可笑的是,他曾把男人比作茶壶,女人比作茶杯,茶壶一般要配几个茶杯,所以,他认为,男人是应该娶小妾的。这岂非可笑之极了么?
相对于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我曾经看到过一本《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是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的作品,这本书完全从中国人丑陋不足的一面出发,直指中国人的劣根性。一针见血指出中国人的丑陋面,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次受到严厉检讨。柏杨说:“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自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因此他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柏杨曰:“脏、乱、吵,窝里斗!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死不认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不得不用很大的努力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并不是错。喜欢装腔作势,记仇,缺乏包容性,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自傲、自卑,就是没有自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更恐惧独立思考。没有是非、没有标准,只会抽风发飙。”“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缺点都在书中一一列出。不得不遗憾地说,似乎这些丑陋的方面都在中国人身上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并且不止是一次两次,不止在一个或两个人身上,而是广泛地存在在中国人之间。这本书以最犀利、最刻骨的语句全盘否定了中国人,认为中国人根本上是丑陋的。
但是,中国人真的是丑陋的吗?诚然,我们身上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哪个人又能没有一点一丝的不足呢?除了这些不足取之处之外,正如辜鸿铭先生所述的那样,中国人身上还是有着中国人的精神的。这精神是谦逊,是善良,是忠诚,是仁德!而且在我看来,中国人的这种精神已经深植中国人的血肉中了,中国人从出生开始就带着这种精神!
与其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与其妄自菲薄,我们不如正视自己,不管好的还是不足的,我们身上都存在着,不可能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也不可能有人只有丑陋,没有美丽。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改正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长处。我想,辜鸿铭老先生写下《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的含义就是要让当时的人们觉醒,让那些屈服于封建、屈服于帝国主义的中国人站起来抗争,让那只沉睡着的雄狮重新醒过来!
而在当今的世界上,中国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国家,她在走向强大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未知的前路需要摸索,这就是需要我们去完成的使命。我们要凭着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依靠着我们祖先留存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最优越的条件。
中国人的精神必将永远延续下去!
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标题: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400字(《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02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八下语文第三课社戏读后感100(社戏100字读后感)父与子_学生的读后感(二年级小学生看《父与子》读后感怎么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