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人文地理读后感(人文地理笔谈 自然 文化 人地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20 23:46: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1

《国家地理》读后感400字《中国国家地理》做中国的《国家地理》李栓科认为杂志的经营很简单,那就是永远强调“内容第一”,没有好的、有吸引力的内容,...

国际商务人文地理读后感(人文地理笔谈 自然 文化 人地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

《国家地理》读后感400字

《中国国家地理》做中国的《国家地理》李栓科认为杂志的经营很简单,那就是永远强调“内容第一”,没有好的、有吸引力的内容,杂志迟早都会被市场淘汰。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在市场上,只要杂志做得好,就会有读者;有了读者的美誉,就会有广告商的青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杂志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这个办刊思路的指导下,《中国国家地理》力图造就一支“记者+学者+作家+科学家+哲学家”的采编队伍,使内容能够融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因此,《中国国家地理》决心组建一个强大的编辑部,在办刊之初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杂志社把80%的经费拨给了编辑部。现在,社里更是给了编辑部最优越的条件、最优厚的待遇、最先进的设备。但这样的投入是有条件的,即编辑部必须拿出高质量的内容,从文字到图片都要力求完美。 为此,领导层极为重视人的价值,曾有两个硕士生要求加入《中国国家地理》团队,但所提薪水要求极高,李栓科并不认为他们狂妄,而是让他们留下实习。他认为只要有才华,高薪是合理的。这样的人事制度不仅造就了一个优秀的编辑团队,而且激发了员工的勤奋和忠诚。用李栓科的话说:他们休几天假就心里有愧,觉得对不住杂志社,感觉自己落后了,总要为杂志社干点什么才行。 对于《中国国家地理》今日的成就,李栓科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所有的教科书上都写着:内容第一;所有的老师都教学生:内容第一。我们只是踏踏实实按着这个要求去做。”关于杂志的盈利情况,李栓科不愿详谈,只是含糊地说:“大约每月几百万吧,向国外卖版权和纪录片也有一些收入,总之,效益不错,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中国国家地理》每期售价16元,发行量40万份,按每份10元来计算,每月发行收入400万;每页广告费从最便宜的普通全页86000元到最贵的封底186000元不等,大约以10万元为均价,以2005年前9期平均30页广告计算,则每月广告收入300万,再加上向国外出售版权和纪录片等收入,估计每月平均收入可能接近1000万元。 发行:保证报摊摊主的利益 李栓科打了一个比喻,杂志的编辑好比是人的大脑,发行和广告就是两条腿。如果发行和广告全靠代理公司的话,那就相当于一个人只有大脑,两条腿都是别人的。所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始终牢牢抓住对发行和广告的控制权。 在发行方面,《中国国家地理》目前有三种发行方式:邮局订阅、个人订阅和报摊零售。 通过邮局发行的4万多份杂志全部是各地图书馆订阅的。由于我国的图书馆都是事业单位,每年的订刊计划要报批后统一向邮局订阅,邮局对每个单位统一开一张报销单据,因此这一部分必须通过邮局才能发行。 个人订户则全部通过杂志社的会员俱乐部订阅,享受会员折扣价和各种会员服务。杂志社有办法区分通过邮局订阅的单位订户和个人订户,最终把所有的个人订户 “挤”了出来,目前所有的个人订户都通过会员俱乐部订阅。 零售部分最有特色。杂志社在每个地区和城市选择几个经销商,根据销售额给予经销商不同的优惠幅度,销售越多则优惠越多。同时,杂志社认为零售部分最终还是要靠终端的销售人员,即全国各地的4万多个报摊的摊主来实现,所以必须保持终端摊主的利益。为此,杂志社在和各地的经销商签署协议时,明确规定摊主的销售额和经销商给摊主的优惠额挂钩,摊主销售越多则经销商给摊主的优惠也越多。如果杂志社发现经销商违约,则有权取消经销商的代理资格。此举有力维护了摊主的利益,激发了他们销售《中国国家地理》的热情。 有一位老大妈创下了每月销售600多本杂志的纪录,杂志社派专人去调查后发现情况属实。原因如下:1.这位老大妈的报摊位于繁华地段,附近有很多写字楼,前面是公交车站,后面是小卖部。2.这位老大妈把每期的主要内容编成顺口溜,凡见到白领在买报、等车、买东西时,就主动介绍《中国国家地理》的主要内容。这样,很多人在翻阅后购买,并习惯在此处购买。3.有的长期客户担心因出差、遗忘等原因买不到当月的杂志,就到老大妈那里订阅,几年下来,老大妈就有固定订户400多人。现在,老大妈一人忙不过来,下岗的儿媳也来帮忙,她负责每月在第一时间把杂志送到订户的家里。 广告:必须符合杂志的定位 《中国国家地理》的定位是面向高学历、高收入、拥有社会影响力的主流阶层的现代杂志,核心读者是“35岁左右的青年,大学本科以上文凭,收入3000~5000元,喜欢边缘交叉知识,热爱户外运动,热爱大自然”。杂志社认为广告首先必须符合杂志的定位,对读者负责。其次必须对广告有所选择,让广告客户物有所值,对广告客户负责。用社长李栓科的话就是:宝马就要和奔驰在一起,绝不会和QQ在一起。 在发行量上,杂志社坚持真实发行量。李栓科认为,现在的社会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有很多报刊通过虚报发行量来拉广告,但现在多数企业会有办法调查广告效果,如果企业认为效果不好就会更换广告公司,所以广告公司会认真选择投放广告的媒体,他们有一系列的检测手段来检验媒体的发行量、目标受众和传阅率等指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无论媒体怎样自我标榜都没有意义了,时间会证明一切。做杂志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的积累,包括品牌的积累、读者群的积累和客户资源的积累。 在广告上,杂志坚持不通过广告公司代理,而是自己经营广告业务。《中国国家地理》的广告多为高档消费品,如电子产品、汽车、电信公司和航空公司等,李栓科称这些广告客户都是经过杂志社选择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广告客户也是一样的。他特别提到了国内一家很有名的文化类期刊,本来在内容上很有影响、定位也很高雅,但由于广告业务全部由广告公司代理,结果广告公司为了短期利益,把邮购广告也刊登在版面上,这样一来原有的高档消费品广告客户纷纷撤下了广告。 拓展品牌价值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品牌的竞争,同样,杂志的竞争也是品牌的竞争。在建立了《中国国家地理》这个品牌之后,如何拓展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不断激发读者的忠诚度,是关系到杂志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国家地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进行品牌拓展和品牌延伸:成立“中国国家地理基金”、 开展野外旅游探险活动、组织青少年科学考察夏令营、在全国各个大城市组织读者见面会等。 2003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以境内外企业及个人捐赠为来源,主要用于与资助地理科学传播相关的考察、探险和研究;资助民间自然环境保护活动;资助“中国地理”年度论坛等。申请者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后,经基金会受理、评审之后签约并发放基金,基金资助额为5000元到50000元不等。 自《中国国家地理》成立以来,杂志社就不断组织读者参与到杂志社的科考活动中,迄今已组织了四次“龙脊行——穿越青藏高原”活动;两次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开展 “关注沙尘暴”之旅;在内蒙古达里诺尔国家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江和川藏线进行科学考察活动……。会员俱乐部的成员可以报名参加,与科学家、杂志社记者一起乘坐越野车进行科考活动,共同感受原始的自然风光,学习地理和地貌知识,体会自然之美和地理之美。这项活动受到读者的强烈追捧,期期人数爆满。同样,2004年1月《博物》创刊后,每年暑假,杂志社都要为小会员组织 “科考夏令营”,同样受到了少年朋友和家长们的欢迎。这些活动是收费的,但杂志社认为野外科考花费很大,仅仅收支平衡,并不盈利。 今年,为庆祝杂志成立五周年,杂志社在南京、广州、西安、成都和上海等城市举办了“地理的魅力”系列论坛,广邀科学、文化和媒体人士与当地读者一起,就地理、生态、人文等话题进行交流。同时,《博物》杂志也开展了“课外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教育论坛。 《中国国家地理》目前在国内已经取得了成功,成就了显赫的地位。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是让每位成功者都不敢怠慢的警句。对于《中国国家地理》这个本土的人文地理类期刊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本刊记者 庞春燕/本文刊于《传媒》2005.11)

关于地理书的读后感怎么写?

给我一篇例文,告诉我重点写什么?这本书名字叫《讲给孩子的世界地理》,看过的更好;没看过也没关系。
《讲给孩子的世界地理》这套书一共有四本!,里面是分卷,不可能有人能看完,或是写这个读后感。
关于地理类的书籍写法,和一般的读后感没什么两样。相对于地理类的一般都是摘抄写法....
给你一篇!如果有问你你百度Hi我
《世界100文明奇迹》——读后感
不管是现代也是好,还是上古文明也好,《世界100文明奇迹》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动人的诗篇。以灵动的文字勾勒出中国人的山水长卷,以焕彩的图片讲述东西方的地理象征。1500多个绚丽多彩的地理景观,4000余幅美轮美奂的摄影图片,260万字10卷本的人文地理巨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次穿越时空的梦幻旅程。
罕见的山水奇景与独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与珍贵的文明遗存,悬念重重的地球之谜与千奇百怪的地球之最……世界的多种极致之美在这里汇聚、碰撞出一首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诗。
古文明遗迹总带有一种强烈的特殊的浪漫意味,它们以饱经风霜的面容向世人展示着曾经的故事:战争,信仰、权力、财富、爱恨、情仇等交织出一幅幅画面,演绎出历史记忆。散落在荒草间的片片瓦砾,夕阳下的断壁残坦……它们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某种不失为深刻的感叹,还应该有启迪、鼓舞,它会激起现代人重新创造的勇气。人类是可以骄傲的,曾有无数的奇迹不可复得地烟消云散,然后,又有奇迹在废墟上拔地而起。历史的奇迹从过去走向现在,通过我们,向未来彼此用双手相握,一起珍重这些伟大的馈赠。
书中选取世界100处文明奇迹进行了全方位、深入浅出的介绍,发掘它们所蕴藏的文化和历史意义,真实地再现了人类在各个发展阶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此外,还讲述了与这些奇迹相关的种种趣闻轶事,解答了一个个令人费解的历史之迷。这些种种都促成了《世界100文明奇迹》成为阅读性强的原因。
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旷世杰作——尚博尔城堡,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卢亚尔河城堡群中最庞大、最宏伟的建筑。图文的配置让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弗朗索瓦一世建造的白色建筑。440间房间,主楼梯13座,小楼梯70座,窗户365扇,装饰精美的烟囱365座。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是何等壮观,而又美丽的城堡,种上百合花的小花园,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啊!
《世界100文明奇迹》旨在向读者展示人类创造的不朽传奇,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人类历史的绵长与伟大。书中的100处最具魅力的世界文明奇迹,展现了各地区各时代人类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激发我们学习动力,从而激励着我们探索人类文明的精神。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地球的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地球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还将高山、大海、江河都放进地图里,把人类在地理中的活动踪迹写得非常详细,还讲述了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地理对个国家的历史演变、对人群性格产生的影响。作者用文学的手法,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展示出来,使我们在了解地理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用历史事实警示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维护生态平衡。

  读完这本书,我学到了许多地理上的趣味知识,虽然有的不是太明白,但是我认识到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人类在不断地发现地球的奥秘,不断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也做出了许多伤害地球的行为,比如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大气河流海洋的污染,对土地的过度利用。这些使地球环境不断恶化,而且人类自身也尝到了恶果。

  目前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它是我们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未来世界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所以,深切关爱我们的地球家园已刻不容缓。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2

  我最喜欢看的书是科普类的书,因为我觉得科普类的书很值得探究。今天我又读了>一书。

  这本书十分有趣,它告诉我很多地球的故事。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地球的年龄,各个大陆的故事。

  假如我们每个人的身高体形都是类似于长183厘米,宽45。75厘米,厚30。5厘米的形状。那么,把全世界20亿人全都装到一起,就像装沙丁鱼那样只需要一个长,高,宽,各804。5的大箱子就可以装下了。听了这段话,就可能会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呢?是啊!我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的想:""这不是说我们的地球人很弱小吗""但是房龙先生不会这样想,因为他做的是一个有趣而大胆的假设。

  在欧洲的大陆上公元前三世纪有一条万里长城,全长6300千米,高9米,宽6米,在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像一条美丽的玉带,这条万里长城曾经十分成功的阻挡住梯度的万人,外来人的铁蹄。噢!想不到我们万里长城竟然会有如此大的作用!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3

  前几个星期,我看了《地球的故事》这本书,我觉得书中的内容很精彩,并且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不少知识呢!

  在地球中会发生许多可怕的自然灾害,比如:洪水、海啸、泥石流等。我觉得这些灾害我们人类应该可以防止的。在此,我呼吁人们好好保护环境,少砍树,多种树,不破坏生态平衡,就一定能保卫好我们的家园。记得在三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中人们乱砍树木,后来因为没有森林的抵挡,一场洪水把整个村庄淹没了。我想:我们人类一定要注意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破坏了它,后果将不堪设想!

  科技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可有些事科技无法改变的,只有靠我们人类自己去努力改变的1名师点评:文章是一篇读后感,“我看了《地球的故事》这本书,我觉得书中的内容很精彩,并且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不少知识呢!”这本书的内容怎样精彩?到底是写什么的呢?又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呢?文章主要是写了自己的感想,而书的内容描述得还不足够。“科技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可有些事科技无法改变的,只有靠我们人类自己去努力改变的”这点写得情真意切,总体来说,文章的感想部分写得很成功,还作出了呼吁,这点很好。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一本科普书——《地球的故事》,它让我了解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神奇、奇妙和美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形成、发现亚洲和地球的奇妙令我惊讶!

  其中《地球的奇妙》是这样描述地球的:“实际上,地球不是圆球,而是一个椭圆的球形。它的两极稍扁,北极处于大海之渊,南极则是在高原之巅。”——难道地球不是圆的吗?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可书上告诉我的答案:由于地球两极之间的中轴线长度只比赤道直径短1/300。因此地球是椭圆球体。

  还有“地球上的光到太阳需要8分钟,到达木星需要43分钟,到达比领星需要4年零4个月,到达北极星则需要400年。”“以火车为例:一列普通货车从地球出发,需要经过二百天才能到达月球;到2233年可以到达太阳;如果人的寿命是七十多岁,要经过一千万代人,这列火车才能到达北极星。”……这个宇宙是多么奥秘,我不禁喜欢上它,我希望我能了解更多更多。

  《地球的故事》将我们所关心的事情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人如何寻找食物和宿处、如何找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方式,好懂又好记。它培养了我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了我科学知识。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5

  今天,我看完了美国著名作家房龙在1932所作的作品《地球的故事》。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房龙是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大师,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他擅长用文学手法,图文并茂,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章节是“中国:东方的文明古国”。我很喜欢这个章节,也许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国家有些偏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从这个章节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虽然我也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但这个章节中关于我国京都的历史我还是今天才了解的。北京作为天朝帝都,已经有了850多年的历史了,见证了无数荣辱兴衰。在这里,我想谈谈“衰”。在“中国:东方的文明古国”里,“衰”,是从大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始的。清政府锁住了国门,使得人民们只知道埋头耕地、不问世事。大清王朝过着与世隔离的生活,不知道西方的工业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直到1840鸦片战争爆发,才发现自己已经不是西方人的对手了。

  除此之外,《地球的故事》还有许多让我受益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6

  我们人类,这种高级生物,生活在地球之上。而我们对人类和地球的了解,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暑假到了,暑期作业的其中一项作业是“品味书香,诵读经典”之读后感。我接到推荐书目后,精心地挑起书来,当《地球的故事》映到我眼帘时,我毫不犹豫地在上面打了个勾,表示我要买它。

  当我拿到它时,心中就十分激动,因为这是美国著名文学家——房龙著作的。 我打开一看,里面没有一张图,我便开始读了起来。

  《地球的故事》一共分为二十六章,在这二十六章里,关于地球一切的事都清晰地表达出来,让我的科普知识又提高了一成,让我对地球的了解又加深了,但我对地球的印象并没有改变:地球,一个伟大而又美丽的星球,养育了多少生物,她是永不磨灭的!

  在《地球的故事》里,有一章我特别喜欢:“善待地球”。在这章里,房龙是这样写的:“数百万年前,大自然已为人类潜心准备了自然。又花了数百万年赋予了我们煤炭和石油这些宝藏。在百万年中,这长眠于地下。我们对其挥霍无度,任意开发,完全不顾后果。”我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现在的地球已经被开发的不成样子,再继续下去,无异于是人类在慢性自杀。

  我们地球的命运掌握在人类手上,是继续开发还是保护?这是人类的选择。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每一个人的未来。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7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房龙写的《地球的故事》,有译《房龙地理》。这本书被称为百年畅销的人文地理经典,人类有史以来最佳读物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起源,地理的发展。房龙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将人的重要性提到首位。在历史的高度解释了人与地球的关系,生动地表现了“人文地理“概念。

  在这本书中,我最新欢丹麦,因为它是童话的王国从小听着《安徒生童话》的我们有着不小的吸引力,“美人鱼”铜像是丹麦的标志,也是我们心中童话的标志。

  但在《地球的故事》中,我看见了不同的丹麦。脱掉了童话外衣的丹麦在现实中也是耀眼。丹麦人的智慧,使得这个仅有1.6万平方英里,但缺乏自然资源、陆军、海军、矿山和山脉,但却能与一打面积大、人口众多、有军事野心的国家匹敌。他们有着理性的生式方式,时刻保持着警惕,这个小国家在过去的时代曾经进行过一些艰苦卓绝的战争,但它现在却自愿解散陆军和海军。

  在某些方面是小国胜过大国的典范。读了《地球的故事》我的历史知识又增加了很多呢!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8

  我读了房龙先生《地球的故事》大开眼界,它可以带我们遨游世界,领略异国风光,在我游览了世界的很多国家,澳大利亚就是其中一个。

  根据中国的时间推算,到澳大利亚的时间应该是三点,可是我下飞机的时候已经黑天了,,我明白了,澳大利亚比中国的时间要晚几个小时。一股寒风迎面袭来,我的胳膊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幸亏我带了棉衣,难道澳大利亚没有夏天吗?这只是我的猜测,其实澳大利亚也有炎热的夏天,但是澳大利亚的季节是和中国的季节相反的,12月到第二年2月是夏季,3月到5月是冬季。你一定也感到很有趣!

  澳大利亚有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袋鼠,袋鼠似乎是澳大利亚的标志,它是哺乳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个种群,目前世界上总共才有150多种,他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的草原上和丛林中。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袋鼠生活的地方,见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整体岩石——艾尔斯巨石;了澳洲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岛也是最小的大洲······

  其实这些都是我梦想在《地球的故事》书中的旅行,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唯一的家园,我通过地球的故事之本书,了生活在世界各的居民的信息:为什会居住在,在干什。我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就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9

  今天,我们的学校举行了我是越秀读书郎的活动,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名字叫——《地球的故事》。本来,我一向是对地理书敬而远之的,可是,这本书却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令我着迷。

  这本书和其他的地理书与众不同。比如,它描写法国一开头是法国人是一个自私、骄傲的国家……这样子能引发读者看下去的兴趣,就像我这样的地理盲也有兴趣看完整本书。一开始,我有种种的对法国人的猜测:法国人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自私的、法国人自私是因为身体原因等等。但是,我看完这章后,我才知道,法国人自私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当年,德国人攻打德国的时候,全靠法国那复杂的自然障碍,才阻碍了德军的步伐。作者还用了生动的比喻。如:他描写月球,不是用简单枯燥的数字来表达,而是用了更加贴近的比喻:如果坐火车去月球,到了月球的时候,你的第十七代孙子就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如果坐火车去太阳,到了那儿,你的第37代孙子想必已经不在人间了。多么贴近的比喻!

  看完了这本书,我想对全人类说:停下来吧!放下手中的斧头,放下手中的电锯!看看这个已经遍体鳞伤但还是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不要再伤害她了!不要再破坏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绿色!!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10

  今天,我在学校里认认真真地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读完以后,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如果人们不断地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就会破碎,所以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是呀!我觉得作者说得太对了,我太想对全世界人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希望你们停手吧,别再破坏我们的地球了,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为了我们能快乐的生活,停手吧!如果地球破碎了,我们将别无去处。”再看看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是怎样对待地球的。

  例如1995年7月份,我国发生的一件事;几家工厂因为过量地向大海和大气中排放污水和废气,以至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稼受损。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转至:严重损失。还有,近几年来,人们乱砍滥伐树木,令到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大大缩小。如果还是这样,不爱护我们的母亲——地球,我们就等于自取灭亡。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公民们,快醒悟过来吧!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生活的大家园——地球!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11

  我最喜欢看的书是科普类的书,因为我觉得科普类的书很值得探究。今天我又读了>一书。

  这本书十分有趣,它告诉我很多地球的故事。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地球的年龄,各个大陆的故事。

  假如我们每个人的身高体形都是类似于长183厘米,宽45.75厘米,厚30.5厘米的形状。那么,把全世界20亿人全都装到一起,就像装沙丁鱼那样只需要一个长,高,宽,各804.5的大箱子就可以装下了。听了这段话,就可能会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呢?是啊!我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的想:""这不是说我们的地球人很弱小吗""但是房龙先生不会这样想,因为他做的是一个有趣而大胆的假设。

  在欧洲的大陆上公元前三世纪有一条万里长城,全长6300千米,高9米,宽6米,在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像一条美丽的玉带,这条万里长城曾经十分成功的阻挡住梯度的万人,外来人的铁蹄。噢!想不到我们万里长城竟然会有如此大的作用!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12

  由美国房龙先生写的这本关于人的地理书详细介绍了地球上的世间万物,它的宗旨是:把所有的高山,城市,大海统统放进地图里。只告诉我们生活在那里居民的情况,告诉我们它们为什么会生活在那里,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地球的故事讲了各个大洲,各个大国,甚至每个岛,还有地球的地形,再通过作者的描述下,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地球上的.世间万物。在这里面,我最同情非洲人,因为白人的奴隶贩子把黑人作为交易的对象。也因为这样,我们要阻止那些奴隶贩子,给黑人一个温暖的家。因为这本书为1932年所著,那时的地球完全是另一副模样:空气比这时清新多了,臭氧层也没有空洞。但现在,人类的过度开发搞的地球乌烟瘴气。还有,我非常感谢一个预测。说中国人一时还赶不上世界的步伐,但是我相信,他们总有一天能赶上西方人,那时西方人永远竞争不过他们。

  我们要同作者呼吁:要热爱地球,珍惜地球,共建人类美好家园。而不是为了“利益”无休无止的破坏地球。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13

  地球,这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你孕育了全世界,你诞生出了世间万物。

  地球,你是我们的家园,你是我们赖以身存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仅仅只有我们人类吗不是的,不仅有我们人类,还有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千川万壑、江河湖泊……许许多多,不计其数。

  阅读房龙写的这本书,很多感想油然而生:要是历史和地理都像房龙那么写,那么这两门学科将会变得多么栩栩如生,令人向往啊!

  《地球的故事》,这本书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知识,还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地球家园的知识。我觉得我们要和平共处,共同呵护地球家园,共同享受美丽的地球家园。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的社会文明才能迈进一大步,地球才能更加美好。

  是谁在文学和史学之间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天地?是房龙。在这片天地里,我们能够轻松地感受历史、感受地理、感受艺术。

  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的采取方式是普及的知识和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

  读了《地球的故事》,我的历史知识更近了一步呢!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14

  由美国房龙先生写的这本关于人的地理书详细介绍了地球上的世间万物,它的宗旨是:把所有的高山,城市,大海统统放进地图里。只告诉我们生活在那里居民的情况,告诉我们它们为什么会生活在那里,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地球的故事讲了各个大洲,各个大国,甚至每个岛,还有地球的地形,再通过作者的描述下,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地球上的世间万物。在这里面,我最同情非洲人,因为白人的奴隶贩子把黑人作为交易的对象。也因为这样,我们要阻止那些奴隶贩子,给黑人一个温暖的家。因为这本书为1932年所著,那时的地球完全是另一副模样:空气比这时清新多了,臭氧层也没有空洞。但现在,人类的过度开发搞的地球乌烟瘴气。还有,我非常感谢一个预测。说中国人一时还赶不上世界的步伐,但是我相信,他们总有一天能赶上西方人,那时西方人永远竞争不过他们。

  我们要同作者呼吁:要热爱地球,珍惜地球,共建人类美好家园。而不是为了“利益”无休无止的破坏地球。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15

  以前,我只喜欢看故事书不喜欢看科普类的书,因为我觉得科普书很枯燥。可爸爸说看书要全面,科普书也要看。后来,爸爸特意给我买了很多科普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地球的故事》。

  这本书非常有趣,它告诉了我很多地球的故事。有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地球的年龄、各个大陆的位置、气候的形成和各种自然景观、生物的起源等等。很多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看得到或感受得到,于是我更加深醉其中。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其实除了书上说的这些,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类没有发现的神奇之处,我们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书中还讲了很多环境污染的事例,触目惊心。我印象最深的是《地球母亲在哭泣》这幅漫画。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污染了那我们人类就不能生存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让地球妈妈变得更漂亮。

  这本书里讲到的伟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的。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将来即使发现了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贡献。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400字

灵魂的挑战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这是一个看似渺小的人类向所谓命运的挑战,这是一个固执而坚忍不拔的灵魂与自然抗争,这是一本给予我无限幻想和振奋我心的书——《鲁宾逊漂流记》。
鲁宾逊,出生于中产阶级,属于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然他不满足于现状、不甘于碌碌无为,竟舍弃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我不禁赞叹起鲁宾逊的雄心勃勃、志存高远。设问能有勇气放弃安逸而去遵从内心的召唤、挑战命运的人能有几个?鲁宾逊的胆量和志气着实让我钦佩不已。他敢于冲破现状,敢于和所谓的命运抗衡。他并没有安享富贵,而是愿意遵从自己内心的渴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鲁宾逊的爽快和志气,他对于自己的梦想的执着、对于外界的好奇和胆量,愿意自己去打拼的勇气……哪一点不值得我去赞叹和学习?身在温室的花朵,更应该具备他的这种品质。
然而初次航海便遭遇不测,鲁宾逊一船人几乎全部遇难,仅鲁宾逊一人侥幸漂上一孤岛,苟且残存。待他苏醒,发现这孤岛一片荒芜,自己又一无所有。但是鲁宾逊并没有我想象般绝望自弃,丧失希望、枯坐等死:他在恸哭之后迅速打起精神,在船的残骸中寻找可供给其使用的物品,并且在荒芜的孤岛上寻找安身之处。他的坚强和镇静让我吃惊,更让我钦佩:无论多大的灾难降临,他都可以迅速从打击中恢复过来。因为他并没有在意于逆境带给他的痛苦和创伤,而是努力寻找摆脱和自救的方法。面对如此惨烈的灾难,鲁宾逊可以那么快地振作,那么在学习上遇到一点点小小困难就弃之而去的我,是不是应该汗颜呢?这些小小的挫折比起鲁宾逊所遭遇的,那么微小不值得一提。而可笑的我面对时的态度,远远不及他那般坚强和冷静!
再说在孤岛求生初期,鲁宾逊的“家”几次被风雨破坏抑或是自然损败,一次甚至是在主任尚未出门时塌方!看着好容易修筑好的“家”就这样摇摇欲坠、险些毁于一旦,如果是我,必定会选择放弃,会因 “天不作美”而绝望。然而他不同于我。他怀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次将“家”修补,一次次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家园,甚至有点乐此不疲。这实在让我为自己对鲁宾逊所作所为的揣测而汗颜,敢情我的想法真是太幼稚了!敢问这般毅力能有几?只有有毅力的人,方可战胜逆境,拨开乌云见太阳啊。
当鲁宾逊安顿自己的安身之处后,他便开始潜心于家中的家具的打制、锅碗瓢盆的烧制,甚至是对于羊、狗和鹦鹉的饲养、葡萄等水果的储蓄。他愿意花上很多天去耐心地捉摸、研究怎样烧制一个缸,也愿意屡次推翻重做直到终于做成一把像模像样的椅子。也许在孤岛上时间的确无法衡量,但是鲁宾逊的耐性和努力尽善尽美的品质仍旧是值得我去学习去感动的。他凡事力求完美,相当专注,会“钻”会思考,且做的时候相当有耐性,不怕屡次重来,不怕“毁坏”自己辛苦几天的劳动成果。而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能有鲁宾逊的认真么?能做到他的力求完美么?能像他一样“钻”么?尤其是在理科方面,总是了解皮毛就洋洋得意,有没有试着“钻”一番,耐性去解决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呢?扪心自问,我没有过。
最后看到鲁宾逊的另一番品质。在他得救以后,他一跃成为一个大富翁。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计较父亲留给他的财产的去向,而是当下拿出一笔为数不小的钱赠与帮助过他的人,作为感恩。他不是那个在孤岛上打败土著的英雄鲁宾逊,他是一个心怀感恩的后辈。而且他的心依旧不满足于现状,他依旧向往外界的世界,他不论多少岁数依旧用于追逐自己的梦想——仍旧“生命不息,冒险不止”。鲁宾逊的冒险没有结束,书的结尾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感觉。鲁宾逊不仅仅是一个铁血男儿,不仅仅是那个特殊时代的有一定局限性的人物。我以为他有梦想,他执着,他勇敢,他坚强,他会感恩。他的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去学习。看完鲁宾逊的一段冒险,我犹如经历了一次洗涤。这本好书,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感悟,伴我走向更远的地方。

人文地理笔谈——自然、文化、人地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

八百字的心得体会
读哲人小语《人与自然》 这本收集从古至今哲学家思想的书首先终于揭示了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那就是一场关于解释自然方式的革命会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我们不能以为自然科学知识终究对人类的自我了解无足轻重,比如布鲁诺识破星空景象具有相对性,足以让封建社会制度丧失其基本合法性,因为“宇宙关系的民主化”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关系民主化。 人们做事是有界限的。就拿学校招收学生来讲,学生需要达到一定的成绩。学校便裁定一条分数线,只招收分数线以上的人。那么,比分数线低一分的人就不会被录取了。然而细究起来,这些比分数线低一两分的人,他们的能力真的不及线上的人吗?他们可能是发挥不理想,可能是遇上了不喜欢这种风格的老师评语文卷,相差几分完全可能。他们被人为地划分在界限以外。原本界限是公正的,可是到了分界处,却显得不公。把界限降低要求,问题依旧存在于新界限附近。其实,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界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界限,连生物与非生物的界限都是模糊的,我们怎么还能指望人类社会的界限清晰? 同样的问题存在于平等上。原来社会有许多阶级,他们互相之间是不平等的,后来封建制度垮台了,又发现黑人与白人不平等。现在,白人歧视黑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我们又怎么指望连自己内部都还不平等的人类怎样与别的什么平等?但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当人类都互相平等后,必然会感受到类人猿身上能看到人类的痕迹。当我们看到一只猴子被杀时,酷似儿童的身躯血淋淋的,令我们感到恐惧。人类有精神,或者说灵魂,那么动物有吗?当人类与猴子平等时,就又转向与动物平等,最后必然会转向与生物平等。如果所有生物平等了,人类吃什么可能已经有科学技术解决了,而动物没有,他们互相厮杀,杀气腾腾、充满敌意的场面绝对让人想不到“平等”二字。如果在生物平等后又转向万物平等,我们就不能想象这个世界了。 自然界决不是一台机器,因为机器有明确的界限问题,而大自然没有,所以人类也没有。但可以想象成机器,而人类要做的就是要知道这台机器是怎样运作的。这台机器是有规律但又是随机的,我们的现状只是那大爆炸后无数种可能的一种。正如本书中所写:“那么,上帝掷骰吗?”曼弗雷德?艾根问,“肯定,但它遵循比赛规则”。而仅仅两者之间的差距赋予我们意义和自由。人类还为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所困扰。就算是世界来自一块小石头的爆炸,人类还是追问,这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有上帝的话,他造了自然界,又造了人。但人又不接受大自然,拼命想创造自己控制的独立环境,我们的生物圈试验,最终以失败告终,给狂妄自大的人们浇了一盆冷水。人类向上帝宣战还为时过早。人是被造物,现在又想充当创造者。说不定人类最后又成为某一颗星球生物的上帝。但是人是可变的生物,是不属于天也不属于地的生物,可以上升到神性,也可以下沉到动物。人类的历史才刚刚开始,人类不可避免的还要继续厮杀,并且以厮杀来决定胜负,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现在要指望的,就是除此之外,人类能不能干一点别的什么。而且,现在科学的发明与猿人打造石器的目的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人们根本不注意科学知识,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先琢磨其可能的实用性,翻开我们的科学课本,满目都是“滑轮组/简单机械的运用”。甘地说:“人类正处于分道口,他要选择丛林法则或者人道法则。”这个选择关键在于人本身,人要靠自己来寻找为未来的出路。
本文标题: 国际商务人文地理读后感(人文地理笔谈 自然 文化 人地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01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后天的太阳读后感(初中生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600字范文)地震博文馆读后感300字(参观地震馆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