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为大家...
幼儿教师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读后感1前天读了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心爱的小猫死了,透过窗户,看着曾经朝夕相处的小猫突然离去,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时,他的奶奶走过来,轻声地对他说:“宝宝,你为何不打开一扇窗呢?”小男孩听了,一边流泪一边慢慢打开一扇窗户。一刹那,她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窗外多种鲜花竞相开放,蝴蝶在飞舞,蜜蜂在采蜜,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小男孩不禁破涕为笑,心情大为好转。
由此想到了我们老师,面对各个不同的孩子,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教育,尤其是面对家庭离异、身体异常、学习困难、活泼好动等特殊群体的孩子,更应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一面,多看看他们的长处,尽力弥补他们的短处,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在日常活动中,有的老师会数落学习困难的幼儿,如做数学练习时,有的老师当着别的孩子说:“这道题我讲过至少3遍了,你还不会做,真笨!”试想,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人人都有存在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开发这种潜能,就会有无穷的能量。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和幼儿真诚对话,学会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幼儿的言行,打开另一扇窗去看待他们,或许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而在艺术上却意兴盎然呢?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就是挖掘了自己的特长,后来有了杰出的成就,散发出了沁人的芳香。
幼儿教师读后感2某日在电脑上看了《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文章,让自己又学习了一些知识,教师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这茖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是职业。教师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幼儿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对人真诚、心地善良,有爱心,要热爱幼儿,还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应该具备求知的精神,要学而不厌,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以致用。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凡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做好。
教师还要有耐心,面对不听话的幼儿要耐心的教导他们,不能侮辱他们,这不仅会伤害幼儿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在幼儿心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愉快平静的心境,才能使幼儿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幼儿,才是为人师表。还有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幼儿,要对班级里所有幼儿关心,不过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听话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调皮的幼儿,在这一点我想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要注意。
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努力,多读一些幼教文章。争取做一名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后感3我在幼儿园一边陪护幼儿午睡,一边翻看《威海教育》读到荣成市第三十六中学区大鱼完小王喜华老师的文章《老师,请守护自己的承诺》,心有感触。
文章中列举的事例在我身边时有发生。例如,一个幼儿向老师告状,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恰巧正忙于一件事情,无暇调查幼儿所说事情的原委。好几次,我就随口敷衍:“老师批评¥¥¥。”说完便了,没有下文。幼儿通常过一阵子便被别的事情吸引,忘记了,相互依然做朋友。我也不曾检讨自己的做法。读过王老师的文章,一份不安与自责开始缠绕着我。
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地许诺,随意地许诺又不兑现,会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说话不负责任。为人师表,当讲诚信。言必信,行必果。为幼儿做出表率。而讲话不负责任,不守诚信,久而久之,会让幼儿模仿。
另外,承诺要有价值,不能脱口而出,随心所欲。老师的承诺可以刺激幼儿的是非观念,行为选择。老师要尊重幼儿,不能认为幼儿什么都不懂,容易糊弄。其实,幼儿的感受是非常灵敏的,他们能从老师很多不经意的行为中直接感受到老师的态度和潜意识。
作为老师,不要轻易给幼儿承诺,如果许诺了幼儿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能因为面对的是幼儿,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幼儿是有感受力的,我们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赢得幼儿发自内心的信任。。
幼儿教师读后感4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艺术99例》,我利用空闲时间看完了。本书以“幼儿教育的起点是成全每一个儿童”为基本理念,通过具体案例的阐述呈现了教师在案例中的角色定位、行为及思考。读着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由衷地感到亲切,因为书中的许多故事似乎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那些发自内心的感悟,一次次引发了我心灵上的共鸣,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一位老师的行为背后都投射着真实的、自然的教育观念、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读罢此书,让我明白了成功的教育往往是从教会幼儿做好小事、关注细节开始的。一名幼儿园教师,如果能树立“幼儿教育无小事,人人都是教育家;教师工作无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的观念,用心关注每个幼儿,关注他们的一切——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情感、态度、习惯、心理变化,等等,从各方面去发现、挖掘、引导和培养,那么,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
本书共六辑99例,通过99个例子讲述幼儿教师在工作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从而得出良好的经验。我认为该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每个案例后面都附有教育小语和小贴士,通俗易懂地分析了每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发,从而让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注意。
一、以爱育爱,爱满心田
书中的老师们一个个满怀“爱”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用“爱”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孩子们的心灵是那样的纯洁、善良和乐观;使孩子们的成长是那样的欢乐、健康和积极向上!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做到为人师表。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都要一视同仁,将爱心平分,耐心地、恒心地去教导、灌溉。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无比的开心,无限的关爱。
二、教之有道,专业成长
这辑中的17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了教师不是天生的,任何优秀的教师也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教师的有心和自我钻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做个有心人,多动笔记录,多思考解惑。正是自己平时并未局限于开展完活动就抛在一边,而是勤于动笔,对每日活动坚持总结、反思,逐渐地,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反思自己的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反思教育教学只是内容的选取是否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祖师与开展过程是否合理,对于偶发事件,我的处理方法如何?此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需要引以为戒的地方又是哪里。通过反思,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学之有方,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学习是每个人的生存之道,幼儿的学习无处不在,作为教师不应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让孩子拥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动力。第36个小故事中的许老师允许孩子失败,鼓励孩子努力去尝试,就是让孩子自己亲身体验,得到直接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之球抛给孩子,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天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认知的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热爱幼儿,善于发现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机教育。
四、教育智慧,无处不在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大智慧。在这一辑中的老师们为孩子创造宽松、愉快、温馨的环境,教师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手段。如对待给小椅子作记号的小“调皮”闹闹,施以合适的方法,接纳孩子的独特言行;老师通过愉快地谈话让尿湿别人鞋子的小雨放下心理负担,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采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巧妙应对了有着分离焦虑的依依等等。其实,在每一种处理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放手、帮助、提醒和约束……不是吗?“洗耳恭听”,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袖手旁观"是让我们学会放手;“雪中送炭”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自食其果”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苦肉计”是对孩子的一种磨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就需要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
五、教研一体,相得益彰
正如主题阐述中所言:教学与研究分不开。要想教学质量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要开展幼儿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一日生活中。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搜集整理,提出困惑且探讨,尝试刊物上提出的某一策略研究等等,都是通过教促进研,通过研提高教,形成教研一体,共同提高。告诉自己:做反思性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边反思,边进步。
六、家园共育,合力倍增
本辑中的15个小故事也从不同角度验证了家园公寓的重要性。鼓励、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巧妙地将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不仅能够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通过沟通,老师可以找到幼儿个性上出现问题的症结,给予家长教育孩子的相应建议,形成有效的家园共育的良好环境,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
书中的精彩小故事还有数之不完道之不尽的情节与内容。99例教育艺术并不是99种教育的解决之道,而是99次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也许我们更应该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许我们既活在未来,更活在无限的过去,在这些纷繁复杂却又朴素平凡的场景中,有最乐意的付出,有泪水和智慧,更有日日夜夜用心抒写因而温润无比的爱。
从这本书中,我受到很多启发:幼儿教育无小事,人人都是教育者;教师工作无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
幼儿教师读后感5《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在书中对我们常见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个例子都是以凯兹博士亲身经历的真实问题来撰写的,在阅读过程中引发了我的共鸣,因为我就是一个一线幼儿教师,她的文字触动了我的内心。
第十六章《教学辅导的原则与策略》这一章节的重点在描述负责辅导老师在职进修人员的角色,这让我想到了学校里所进行的师徒结对活动,活动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帮助新教师能更好地适应自己所在岗位的教师角色。这一章节的内容对像我这样一个承担着带教任务的辅导教师而言,可以说是启发颇大。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辅导的.原则里凯兹博士提到需加深教师对情况的了解,即最有效的在职辅导课程是能协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有更适当、更正确、更深入及更专业的了解,可以协助教师与在职训练结束后,仍能保留并应用所系的的知识、想法与见解。
这一见解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带教工作。在以往的带教工作中,当“徒弟”遇到困难、发生困惑时我经常会直接给予他“药方”,告诉她该怎么做,以解决当时的问题。效果当然很明显,这个“药方”迅速的发挥了作用,帮助其解决了当前的困惑,我也从中感到满足。但是当再次遇到问题时,“徒弟”是否能自行解决呢?答案是不确定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从凯兹博士那里得到的启示,直接的药方虽有价值,未能深植于老师的思想领域中。如果做师傅的能辅导徒弟着重于对情况或问题的剖析与了解,多问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有哪些解决的方法?”“每种方法会有什么后果?”这些问题,则可以引发徒弟的思考,帮助徒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并对事情或问题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看法。那么,长此以往,徒弟便会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后即使师傅不在场,她也有能力可以自己想出适当的行事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
1、延缓纠正。
文中提到辅导人员有时在观察教师的行为后,会急着纠正老师,一方面是急于协助老师改进技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专业权威。但是这种做法优势过于急躁,因为有时过早地纠正会让受辅导老师和辅导人员疏离,反而会丧失长期辅导该老师的机会。
不错,在带教的过程中,每当发现新老师有做得不妥或不够之处,我总是会及时的给予指正,自以为是给予她帮助,却不知这样的做法使得我和新教师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这正是犯了上述的毛病。凯兹博士告诉了我:延缓对老师的纠正能使辅导人员与老师间建立足够的信任关系,使得辅导人员的建议在老师眼中是一个协助,而不是一个专家所做的批评,这样才能促进辅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凯兹博士的提点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带教过程中的错误之处,也让我找到了曾经带教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的原因之一,着实让我欣喜。
2、提出尝试性的建议。
在带教过程中所提的建议最好以尝试性的语气及形式提出。比如:“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发生,可以试试乙方法,看看是不是比较有效!”这样的技巧除了凯兹博士所说到的具有可以避免教师在运用此方法失败后的挫败感,更有利于教师实验、创造等特质的培养。除此之外,我觉得这样的说话方式也更容易让受辅导的教师的接受,因为这样的说话方式不是从上至下的,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伙伴式的建议出现,也更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徒关系。
3、更多的鼓励和赞扬。
有一次在高一敏名师工作室活动时,为配合袁晶晶老师的一项任务,我准备了一些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当时袁晶晶老师回复我:“亲爱的,这真是太棒了!”为了这句话我窃喜了很久,能受到这么了不起的老师的称赞,自然是得意的。可见鼓励和赞扬是十分受用的。
正如凯兹博士在文中提到的:不管老师能力如何,有时勇气和热忱的的过度消耗会导致沮丧,让他们认为不论自己在怎么努力都不会有结果。不错,如果老是听到得是辅导老师的指正,换做是我可能也会认为自己无用,从而对工作缺乏信心和热忱!赞美之言人人爱听,我们要向对待幼儿那样,坚持正面教育,多给新教师鼓励、支持以及激励,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使她们继续维持工作热忱和努力。
当然,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在鼓励,赞美新老师时,言词的内容中应提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有具体指向,如:“你的回应很不错”“活动重点把握得很好”……,不要使用一些善意的空话。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感受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工作的海洋中,不管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观察、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幼儿教师读后感6“一个幼儿园老师,她面对的是一群娃娃,还在父母身边什么也不懂的小毛孩,而我们亲爱的老师要把他们培养起独立的能力,这其中不知要花多少精力。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个父母,她们把孩子教得乖乖地,让家长放心。”
“一个刚进学校的孩子,他面对那么多小朋友时的无助和茫然,就会哭闹,而家长们又心疼不舍,我们的老师会教他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懂得与人相处的方法,教他离开家长的怀抱,自己去交朋友、学说普通话、唱歌、跳舞、画画、写字。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每一滴汗水。”
哦,谢谢你们对老师成果的评价,也同样感谢你们让我知道我可以为孩子们做这么多,让我认识到自身价值的所在。有句话说的好:“人活着的意义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多大,而是有什么价值可以贡献。”看,家长们的这些话语把教师的价值表达地淋漓尽致,而我所要做的就是淋漓尽致地贡献出这些价值。
读完了,我把这些手稿整理起来,然后装订成册,于是这本《我心中的幼儿教师》一书一直陪伴在我左右。每当我失去信心的时候,每当我迷茫的时候,每当我懒散的时候,每当……我就会拿起它读一读,看一看,果然又找回了自信、目标、理想和希望。因为那些语言在鞭策着我,在监督着我,在指引着我,在提醒着我……
什么是好书?一本来自身边的、真实的、自然的、我需要的、没有华丽的语言、深奥的道理,只有那朴实的语句、出自肺腑的话语,那就是一本好书,我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这样一本好书!因为这本书永远不会腐朽,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它能使我们受益终身,它就像是我们的导师,永远关注着我们,永远会为我们注入新的思想,它永远是教育道路上最时尚的一本书。
幼儿教师读后感7《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这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读来简单易懂的书。我利用这个寒假的时间,细细品味了这本手册带给我的乐趣,与其说它是一本帮助幼儿园教师成长的书,还不如说它是一本真实写照幼儿园一天工作的手册,以下就让我来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吧。
这本手册一共分为十章。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第二章:建立孩子的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很清楚的知道,良好的常规对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另外,班级常规好,能给孩子一个严谨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此环境中不断进步,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反之,如果每个幼儿各行其事,不仅教师无法按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就连幼儿的日常生活也无法协调。大家都应该知道班级管理中常规是很重要不可忽视的,只是在利用各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孩子不太接受,并且效果也不太理想。本章则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常规要求。
设计小班的常规教育内容要注意:第一,小班的要求应比较简单,如老师的注意指令应只有一种,其指定动作也应比较容易。第二,要求要比较宽松,如一日活动安排应该留给孩子选择的余地,孩子可以选择集体活动或者是区域活动。第三,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不要不断提醒孩子,语言要以孩子为本。第四,从少到多、循序渐进地提出常规要求。
而大班孩子就完全不一样,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不是不了解常规,所以,建立大班孩子的常规不应该是由老师说教,而是先要让孩子明白建立常规背后的意义,让大家有更安全舒适的环境,然后由老师和孩子共同建立常规。来是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果能做到这样,不但是为孩子提供了高层次的常规教育,老师自己也减负了。
随着书的节奏,我的心情也跌宕起伏。我恨不得一下把书里面的内容全部消化掉,并且去实践一遍。“家长工作”是我最困恼的事情。因为,不是每个家长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总会有个别的与众不同,通过与这本书的交流,一下子我明白了许多,同时也学会了许多。比如说:每天在幼儿园关注又而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作为与家长交流的素材。切记“告状”式的谈话,这样做会让家长觉得老师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孩子。给家长提建议时不应该是说教,而是相互交流和沟通等等一些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意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然而,书中的班级建设,我认为也是非常的重要。首先作为老师,要对本班的学生特别的熟悉,在赢得孩子们喜爱的同时,也要在他们的面前树立威信等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满分,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胚胎第二部分:新教育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认为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
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2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看这本老师给予的任务——《童年的秘密》。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以下咽,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教育的观点是新颖的,创新的,但同时也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总体来说,无论是一位教育者,还是父亲或者母亲,都能从中收益颇多。
首先必须得说说这本书的写作背景。1896年,蒙台梭利成为罗马医学院的第一位女毕业生,并且在这所学校的精神病诊所就职。她在工作中经常去访视罗马各个心智障碍儿童收容所,并认为这些孩子可以藉着特殊教育加以矫治。于是她又前往伦敦与巴黎研究两晚特殊教育的大师伊塔及塞贡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她将这些身心残缺者送到罗马去参加正常儿童的考试。当他们通过这些考试的时候,蒙台梭利看到了奇迹的同时,也看到了潜在奇迹之下的,具有更重大更具深远意义的某种东西,那就是被忽视的儿童的秘密——未知的和未被释放出来的潜力的关键。如果所谓“身心残缺”儿童的水平能够接近于正常的儿童水平,那么,为什么正常儿童不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呢?这当中出了什么问题了吗?于是在1907年,她在罗马的圣洛伦佐开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这也为她后来的研究包括这本《童年的秘密》提供了大量的观察基础。书中很多的理念很多都来源于观察儿童之家的孩子。
给这本《童年的秘密》来一个总结吧。蒙台梭利在书中阐述了她自己的儿童观念,而这是革命性的。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和泥;不是可以任意刻画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和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活生生的人。蒙台梭利还在书中提出了儿童发展有一个“胚胎期”,“敏感期”;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是在“工作”中成长的。而这里,必须指出,蒙台梭利将儿童使用的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并且否定儿童玩游戏的。她认为游戏会把儿童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使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以下是我印象颇深的一些关于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的观点。
在第一篇儿童的时代这一节里,蒙台梭利写道,成年人的生活模式实际上很早就被确定下来了。事实上,在书中往后的内容里,蒙台梭利都非常强调婴儿在成年人的生活模式的重要性。可是,在我看来,这种强调是过分的。童年发生的事受到的伤害会对成年人未来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可是,这种影响并不是伴随着一生一成不变的。
在新生儿的降生这一篇中,蒙台梭利更是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在讲到人们是如何关心一个新生儿的时候,蒙台梭利说,事实上,当一个婴儿降生的时候,所有人都只关心他的母亲。她确实受苦了,但是新生儿就没受苦吗?人们只关心母亲是否收到了强光和噪音的干扰,但是对来自毫无光亮和声音之处的婴儿又有什么保护措施呢?他也需要静谧和幽暗的环境。他本来是一个在没有任何干扰、恒温的液体环境下长大的,但是就在这一瞬间,他原来静谧、幽暗的环境改变了,变得处处都与原来的环境截然不同。在此,蒙台梭利很明显地是非常强调要关注这个新生儿,从环境到心理。
在随后的篇章里,蒙台梭利的观点还有让我印象颇深的是对儿童秩序感的描述。她举了个例子说,倘若一个儿童在从事着对于他来说是困难的事情,譬如在叠毛巾,此时的大人不能随便去破坏儿童做这件事的秩序。尽管儿童叠得很慢,但他总可以自己完成,因为他自己心中是存在秩序感的。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会想,如果我身为一位母亲在观察着孩子在如此辛苦地做这件事,我会怎样做呢?也许真的是会打断孩子,说,让妈妈来做。不过细想一下,蒙台梭利的确是正确的。倘若身为成年人的你,被人硬生生的打断正在做的事情,也会觉得不爽,甚至会生气。儿童,尽管没有成熟,但是也已经具备了自己心里的秩序感,也已经有了渴望去做好一件事,尽管对于而言是困难的事情。
总的来说,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儿童内心真实景象,给我们呈现了儿童这个未知而又奇特的世界。给予儿童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与环境是必要而且是有用的。成人应该更多的站在儿童的角度关注儿童的心理,而不是因为是成人,而变得自我中心,忽略儿童内心的感受。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3读了《童年的秘密》的几个章节,我首先感觉到的是儿童教育远远比高等教育以及精英教育要复杂的多,教育者的.责任也重的多。
婴幼儿教育所探索的信息点更隐秘,也更加易变。如果说婴幼儿在思维成熟前会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期间,而这个期间又不是想我们很多成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白纸一张,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他(她)的心理信息应该只有通过成人的解析和表述才能为外界所承认。许多教育学者和儿童心理专家往往通过大量的心理测试和案例对比来分析和表述婴幼儿的心理历程,进而形成科学理论,成为教学方法,应用到所有的早教、幼教和义务教育中,儿童的可塑性也配合了教育理论的印证。于是,现代教育的成品在许多学者、教育家和社会工作者所组成的生产线上完成了生产再造过程,正式推向市场。
蒙台梭利博士的教学方法被很多人列为典范,很多教育学者都将蒙氏教学认为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是教育和人权趋于成熟的标志。蒙氏的教育理论在我看来,它的独到之处是将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演变成了开放性的学科。它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儿童心理发展下较为生硬的定义和规定权威的概念,也不再像先前的心理学研究者一样对所有儿童的行为进行病理学一样的研究。总之,蒙氏的贡献首先是教育了教育者本身更加谦虚,就像序言所说:“我们必须摆脱成年人的那种所谓无所不知的心理角色,披上蒙台梭利所说的‘谦逊的外衣’。”这是《童年的秘密》给我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
蒙台梭利博士的教学思想,让我们对婴幼儿教育开始小心翼翼起来,既不敢肆无忌惮的放任生命像野草一样疯长,又不敢擅自划分成长的界限,因为当你面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造访者时,蒙台梭利博士会在你每每想做出一个胆大妄为的行动时,及时的在你耳边叮嘱:“这是一个生命。这个生命与你我的没什么不同,想象下他(她)对你所做的会有何感想?”这时,我相信,即使你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是皮亚杰,手心都会冒汗了。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蒙台梭利的教育方式和理论无论是多么经典和具有指导意义,其研究方法依然没有超出根据大量案例的统筹归纳。范例是蒙氏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对婴幼儿教育者来讲,我个人认为蒙氏的教学方法应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以此为平台,探索出自己的社会,自己的人群,甚至是自己的社区的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毕竟,一个在哥特式教堂穹顶下敬畏上帝的少年和一个远在东方泥土里耕田的孩子,对自由的概念的理解还是存在差别的。
作为这个世界的真正主宰者的一员,面对生命,我也须低下头,谦逊的审问自己:我真的正确吗?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4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
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工作还存在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儿童并不寻求获利或是帮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识不到这个层面,记得在我们小学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一句话就好像暗示了儿童是懒惰的,没有主动能力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拥有一种趋动力,它不同于成年人的趋动力。成年人总是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动,这种目的要求他奋发努力和艰苦牺牲。是的,儿童时期的活跃,或者说“调皮”都是发源于内心的,这是儿童“工作”的动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反而更加误解了儿童。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个秘密,他们对儿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远不可能比过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在儿童工作的范围设置障碍,认为休息将是他适宜的生长的最大帮助。成年人为儿童做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成年人感兴趣于花费最少的精力和节省时间。由于成年人更有经验和更敏捷,他们就试图给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他们到处转。重新整理儿童的房间而不让儿童插手。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了很多,每天学习物理学的我,突然有一种想去研究儿童教育的冲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成年人多一点留心,认真的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总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这样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贴近与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社会的文明也会向着更加自然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5《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经历着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而我们的家长或许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不太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大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我也曾比较身边几个同学。因为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所以对彼此的家庭状况非常了解。从小被父母管得很多的孩子,从小学习不错,长大后非常循规蹈矩,按照父母既定路线长大、工作,但遇到挫折便会茫然不知所措,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而从小因父母忙于生计不太管教的孩子,小时候学习一般甚至偏下,但是却有极强的生存能力,遇事有主见,敢于创业,现在生活也非常幸福。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的。
所以,成人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然地展现和成长。于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这也许让那些拥有“满腹经纶”的父母们大吃一惊,但,事实确实如此。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
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童年的秘密优秀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下面给大家分享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欢迎借鉴!
童年的秘密优秀读后感1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蒙台梭利一开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她创办“教育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童年的秘密优秀读后感2炎炎暑假,捧起一本《童年的秘密》,静静品读,忽然发现这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仿佛在品尝一份精神大餐,余味无穷!
这本《童年的秘密》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也成长了不少。
童年的秘密优秀读后感3蒙台梭利是20世纪欧洲和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她所著的《童年的秘密》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从事研究儿童事业和教师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很快成为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的名著。
《童年的秘密》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和儿童的发育,十分详细的描绘了儿童的心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成人看到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充分阐明了导致儿童产生心理偏差的原因是因为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并提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思想。《童年的秘密》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精神的胚胎、新教育、儿童与社会。在本书中,蒙台梭利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从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儿童是自己的创造者——————儿童是成人之父。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好书,它值得人们去思考,去品味,去了解,去探索儿童的内心世界,它指出了常识性教育的谬误,并提出我们想都没有想过的一些教育方法。通过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当今社会在对待儿童的错误做法,也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到儿童的内心世界。
在当今社会,儿童的地位虽然得到提高,人们也意识到儿童心理的重要性,但是这些只是成人帮助儿童做的表面事情,还没有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成人的幸福其实是与他的童年时期紧密联系的。成人往往会把自己的错误而落到儿童的身上,从而致使儿童产生心理阴影,难以磨灭。我们对儿童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因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就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为儿童的权利作出不断的和真诚的努力,增强人们的认识,唤醒人们的心灵。
心理分析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婴儿时期。成人对儿童的影响是最大的,尤其是儿童的母亲。一系列事件表明造成儿童纯洁的心理遭受创伤的原因,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压抑而造成的,这是儿童与成人的冲突,这类冲突很难解决,至今仍然被当做是病因的征兆。所以,我们应该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儿童的新领域,了解儿童的心理生活,唤醒成人关注儿童的意识,帮助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及关注儿童的教育。
关于儿童的教育,教师需要得到引导和使内心做好准备。他必须要先了解自己的缺点和脾气,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儿童的坏脾气和缺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赞同儿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儿童的对错,我们要实行适当的奖赏制度,留下思考的余地给他们,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儿童认识到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在教育儿童的长期经验中,专家们逐渐意识到,原来不仅仅成人具有尊严感,儿童也具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可是成人从来没有意识到儿童的心理是极其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如,当有客人来访时,他们知道如何去工作以及如何真诚友好的去接待来访者,他们尊重自己的客人,并为自己能向客人表演自己所能做的工作而感到自豪,着就证明了儿童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自豪感。
其实在童年时期开始,家庭和社会就背上了沉重的责任,然而由于世界上的人们互相不理解而产生了矛盾,深深的刺伤了儿童那充满爱的幼小心灵。在文明时代中,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去实现人们对相互理解的渴望,让儿童们再一次复活,让他们恢复活力,并重新生活在成人之中!
童年的秘密优秀读后感4“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
首先: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聋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
第七:蒙台索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让我最后抄录一段书中的话,与所有的成人共勉:“成人必须确信,在儿童的发展方面他们只能起一个次要的作用。他们必有努力理解儿童,这样他们才能适当的帮助他们。这应该是儿童母亲的目的和愿望,也应该是那些所有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愿望。自然儿童远比成人弱小。如果儿童要发展他的个性,成人必须控制自己,领会儿童的表示,而且成人必须把这当作特殊的事,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随儿童。
童年的秘密优秀读后感5《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
《童年的秘密》不但批评了一些成年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谴责了对儿童的忽视和不尊重;还呼吁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我开始重新反思工作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并试着去改变。然而,这种改变比我想象得要困难得多。一般传统的教育,老师只是认识学生的行为,知道要引导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而具备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教师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现在,尽管人们已经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生活。但现实生活还是告诉我们,在儿童与成人(父母或教师)之间往往会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这种情况表明,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儿童的生活,如何处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至今仍然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蒙台梭利在《儿童的秘密》一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都能见到。因此,在对“儿童之谜”的思考与探索上,父母、教师以及所有关注儿童及儿童教育的人们肯定能从这本生动通俗而不乏真知灼见的书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感谢蒙台梭利,这位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家,是她和她的那本《童年的秘密》走进了我的生活,充实着我的教育观念,指导着我的教育行为,更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
童年的秘密优秀读后感6就算再汹涌的海面,也会有平静的一角;就算再荒芜的小岛,也会藏着救命的“稻草”;就算再黑暗的天堂,也闪烁着微弱却耀眼的星。生活是充满荆棘的,但只要你不放弃,时刻怀着一颗积极感恩的心,你总能遇到那些善良美好的事,触摸到冬天的温暖。
相信很多人都对阿廖沙这个名字耳熟能详,没错,他就是《童年》的主人公,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化身,是带领着我们在黑暗中勇敢走下去的明灯。阿廖沙的童年与现代的我们相比,那可是艰难多了。生活的困苦与现实的黑暗时刻紧逼着他那颗幼小的心。但是,虽然那么幼小,却又那么坚强乐观,那么顽强无畏,那么伟大以至于令人佩服。他在痛苦、屈辱的生活中,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坚信并寻找着那如死一般黑的夜里的点点希望之火。
夜里,燃起油灯去感受阿廖沙的生活。三岁时,阿廖沙便遭到了不幸,上帝张着大黑手将他父亲带走了。于是,他与母亲寄居到了外祖父家。然而,尼日尼的幸福生活并没有降临到他那儿,但也不至于完全没有。当时,外祖父家业衰落,脾气愈来愈暴躁,阿廖沙因此遭受了不少打骂。米哈伊尔舅舅与雅科夫舅舅的分家斗争更使这个家、这片土地充满仇恨之雾,连孩子也被这种气氛所毒害。但是,生活是要继续的,它不会断人生存之路,只要你怀着积极乐观的心,即使在这种家庭中,即使生活再恶劣,也总会有那么一些善良美丽的人与事围绕身旁让你发现,给你温暖。阿廖沙找到了属于他的那份温暖与关爱,找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那便是他的外祖母。阿廖沙从内心发觉外祖母是一个善良、热爱生活、有着圣徒一般宽大胸怀的人,也知道外祖母信仰的上帝是那么可亲可爱、与人为善,和外祖父的恰好相反。外祖母是这片污泥中最清纯的小花,她给了阿廖沙许多温暖与关爱。
生活也还不至于如此悲凉,在一大片荒漠中只树立一棵白杨。在小阿廖沙身旁,除了外祖母外,还有那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也都是他心中获得温暖的一把明火。
迁居到卡那特街后,苦难并没有停止侵蚀阿廖沙。与继父的不合、外祖父的破产、母亲的死,使他心中时刻承受着种种的痛苦与压迫。他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然而并没有至于到达这种地步。因为他时刻怀着那颗积极乐观的心,以至于总能感受到冷酷生活中不灭的热情与温暖。他有与“好事情”的友谊,有相同邻居孩子们捡破烂卖那充实美满的生活。这些人、这些孩子都是纯洁的,是阿廖沙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阿廖沙最后选择离开课堂,到“人间”谋生,那是因为他要探索新的生活,那种即使在黑暗中也有着善良、美丽的人的生活。
就像高尔基所说: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来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所以,生活是不会让你走上绝路的,即使再黑暗也总有那么·些美好的东西。
幼儿教师读后感范文
《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读后感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
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
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父亲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父亲面前,听父亲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
这时父亲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父亲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父亲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带给了一种十分好玩的东西——球。
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父亲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幼儿教师读后感范文【二】《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
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能力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么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别人,只有自己。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角色游戏时我说:“今天,我和你一起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相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我精心推荐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