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想看了余映潮老师的课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讲解古诗又有了新的看法。,初时我觉得古诗好讲,打开考卷...
课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想
初时我觉得古诗好讲,打开考卷儿一做题蒙圈儿。慢慢的形成了一种习惯: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准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意——作重要字词句的旁批。多数时候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我自问自答,是我的一言堂。
于老师在作者介绍时,分多个ppt,有侧重点的进行介绍,明确提出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内容。而我在作者介绍时一般情况下是一股脑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记下作者的朝代,荣誉称号,代表作。
诗离不开朗读。任何一个名家上古诗词课都会有朗读,余老师也不例外。余老师指导朗读训练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回想我在朗读指导时,多数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有时还存在为了课堂有读书声而读。暴露出在专业指导方面的欠缺。
对重点字词句的赏析是一首诗的重点。余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赏析时,方法指导到位,且有例子进行示范引领。我在赏析这一块儿做的最多的就是先让学生说,我再呈现需要大家笔记的内容。同样都是说,于老师在说之前,给出了方法指引。比如,第一层概括内容,第二层方法(这里给出了动静、修辞、俯仰等多个角度),第三层是词语的赏析。结合给出的例句,学生马上找准了方向。而我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说出你的理解,没有给出角度,没有方法的指引,没有例子的引领。本身学生知道的就少,再不给一个范围,学生更无从回答。今后在方法的引领上将是重点。
余老师在学生回答过之后,也进行了讲解。但讲解的有趣,并在中间和学生进行一个互换调节气氛。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解法,只要运用得当,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给了人们什么启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思想感情:主要表现诗人对朋友依恋、珍重、别愁等感情。如最后两句诗写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朝代: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扩展资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而写下了此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