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读后感启发(劝导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1-03 03:22: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劝导,读后感《劝导》是简奥斯丁的作品之一,它不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艾玛》那样有名,但依然承袭了奥斯丁的一贯风格:平静——如水,如...

劝导读后感启发(劝导 读后感)

劝导,读后感

《劝导》是简奥斯丁的作品之一,它不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艾玛》那样有名,但依然承袭了奥斯丁的一贯风格:平静——如水,如蓝天上淡淡的云,文笔平实流畅,毫不张扬.  
细读奥斯丁的《劝导》,我感到她像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向你完整地、平静地讲述一个情故事,没有议论的笔调,没有掺杂丝毫的个人感
情,甚至连景物描写也少得让人无处寻觅.我同时读的莫泊桑的《漂亮朋友》,给我的感觉不是听故事,而像在看一部电影:有人物衣着相貌的描述,有夸张的人物动作描绘,有描写旷野森林的景色,有表面或暗地里的权力之争.总之,从头到尾都围绕着金钱和权力,颇不安宁.英国作家狄更斯写的《孤星血泪》,直接用第一人称行文,让我的心绪也随着匹普的命运和情时起时落.而奥斯丁的文章与他们不同,她的写作语言更亲切,平实,这是小说作家中极少有的.正是这一贯平静的风格,使得书中稍有感情波澜的地方,都显得弥足珍贵,让我异常激动.如男女主人公七年后相见时,再如他们重拾旧梦、倾诉衷肠时的描述.这种阅读心情就好比在一片草丛中突然发现几朵娇美的野花,抨然心动后又流连忘返.和那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小说相比,《劝导》这样的书更能带给我突然发现的喜悦.
  奥斯丁是位让人好奇的作家,她可以不厌其烦地讲述一次又一次雷同的聚会及参加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的散步及谈话.她的文章,几乎总是由这两种活动构成,但我们读来,却从不感到单调乏味,这是简单;奥斯丁最神秘、最吸引人之处.也许这一股英伦气息,对于处在欧亚大陆遥远的另一端的中国读者来说,就如东方文化在西方人眼中一样神秘.
  我们好奇、探求、向往,奥斯丁的小说无疑是一座传播英国文化的桥梁,它把那个时代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传达给我们,让我们感受到英伦文化深沉的内涵.这是《劝导》打动我的重要原因.

《劝导PERSUASION》读后感

读英文原著,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完全晕乎,不知所云,不是因为生词多,而是散句太多。一句话有很多个逗号,两三行长。有时候会觉得完全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整个人精神状态极佳,头脑很清醒,完全沉浸其中,不直觉中就将书读了一大半。

读《劝导》的英文原著,是源于一次在逛地摊的时候,看到一本孙致礼翻译的汉语版《劝导》,感觉不错,就买了下来。后来,我就在网上买了《劝导》的英文原著。一开始感觉看不下去,都是一些冗长的介绍和儿女情长。不是特别感兴趣。后来再次捡起来的时候已经是三个月以后了。

不过,这次被这本书的内容所吸引,两天就看完了。我有个习惯,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在书上划出来一些生僻词和一些精彩的句子。读完整本书后,对于书的理解有85%左右。有些生词,还有一些散句属于模糊理解的情况。

正本书的故事情节和脉络都能够理解清楚,部分细枝末节会模棱两可。对故事主人翁Anne感情变化,以及详细心理描写充分说明了作者简奥斯丁深厚的文学底蕴。

任何一本值得看的书,都值得看第二遍。这本书也一样。无论是出于学习英语的目的,还是欣赏文章的目的,都应该好好的再次阅读。

读英文原著,有两点体会分享给大家:

遇到生词,可以猜那个单词的词性,比如它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如果是名词,那它是地名,人名,还是一个东西的名字。如果是动词的话,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是一个积极词汇,还是消极的词汇,比如,如果是描写一个葬礼的形容词那多半它的意思就是不高兴,阴沉的情绪。不要轻易的去查字典,因为这样会放慢你读书的速度,而且即使查了也未必就能记住。但如果连续三次以上看到同一个生词,你还是不认识,那就可以查一下那个单词。

英语原著小说有很多种题材,比如爱情,战争,乐观,历史,悬疑推理,人物传记等。如果你喜欢《简爱》之类的爱情故事,但却买了《指环王》《哈利波特》这样的科幻片原著,多半你会看不下去的。我个人不喜欢科幻片,但我买了全套的《冰与火之歌》,结果我只看了其中一本的十几页,就把它们在书架上,四年多没有摸过。等自己喜欢类型的原著读过十几本后,再去涉及其他类型的英语原著,相对来说就会比较简单一些。

读英语原著让更加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啃书”。愿英语能为我们打开一扇看更广阔世界的窗。

路遥《人生》读后感启示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 读后感 ,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路遥《人生》读后感启示,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路遥《人生》读后感启示1

《人生》是看完一阵之后,感触才来的越发强烈,当下浮躁现实的社会,让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得到巧珍给的那份纯真善良爱情,是那么的不容易,给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当我们面临人生的未知和选择时,我们或许迷茫或许纠结。如果走错,愿归来你还是少年。尤其是爱情里,希望我们每个人遇到的爱情都是纯洁的美好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对待那个将要陪伴你一生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出最起码的尊重和最尊贵礼遇,善待。不将它亵渎,不将它利用。

封面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柳青)。这句话正是对高加林人生的概括,从民办教师到农民,从农民到新闻干事,从城市到农村,高加林的人生正是他一步一步选择出来的。

主人公高加林让人又爱又恨,他身上有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他在物质或出身上或许不如他人,但他在精神上超出他人太多了。从民办教师到农民,他的人生遭遇了巨大挫折,他没有放弃,他在挣扎。

生在农村,他渴望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他代表了城乡三角地带的知识分子,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他又有知识分子的傲气与虚荣,去县城卖馒头却不叫卖,在大街上遇见同学很尴尬,去掏粪却怕遇见同学家长。

从农村到城市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小说上下篇的分界点。我读到这的时候,莫名的松了口气,感觉自己的命运和高加林联系在一起,高加林出人头地了,像自己出息了一样。

高加林的爱情和他的人生轨迹联系在一起,巧珍代表了理想的恋爱:完美、纯真。黄亚萍代表成功人士的伴侣:家庭好、有 文化 。高加林人生重大抉择正是爱情。

小说的结局呢,高加林奋斗的结果是又回到了农村,事业、爱情都失去了。一切回到了起点。前后的巨大反差让人唏嘘、惋惜。可如果让我们选择结局也一样,这因为人的局限性和知识分子的局限性。

关注了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分子的迷茫,这也是现代应该关注的问题书中还有利己主义的黄亚萍、趋炎附势的马占胜、手先富起来的刘立本和因为关系当上民办教师的三星、淳朴的高玉德夫妇,那个时代在离我们远去,但那些人、那些事在重演,这就是人生。

读的书莫名有种向上的力量,让人思考,让人拼搏,然后去奋斗自己的人生。

路遥《人生》读后感启示2

读的《人生》,深刻领悟那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想 故事 的结局一定像我们每天所走的路一样,一样的实在。其实孙少平就是高家林未来的写照,一个有韧性血气方刚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汉。无疑孙少平是完美的,是让每个读者都赞扬的那种;而高家林却是那种桀骜浮华爱慕虚荣的,自视过高患得患失的,让人感觉恨铁不成钢的那种形象。可,难道孙少平心中就没有过波澜,他就不想田晓霞死后能再拥有像金秀这么漂亮女人的爱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是在问一个结过婚的人是不是就没有爱的欲望一样,答案是显然的,可是有一种比爱更重要的责任压在他们身上。

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拥有这份爱,他没法给她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没法不让她每天不担心害怕,所有他选择了拒接,选择了煤矿那一个破败却温馨让人留恋的家。而巧珍,是当时朴素善良农村妇女的写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一样,一样有一种对爱情的追求。

她甚至比郝红梅更痴迷,更陷的深,对爱情更执着。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摔倒了,失败了,丢失了,她们站起来,看着那愈来愈远的背影,最终她们都选择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一种更热爱土地的生活。对于黄亚萍来说,这场恋爱只是一次野外漫游的邂逅,只是春天里的一场梦而已,虽然美的让人落泪。

人生这部作品是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致命打击,但是,“刚强的姑娘,她既没寻短见,也没神经失常,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又从地上爬起来了!”

因为“她留恋这个世界,她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朗朗的大马河,爱大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应该活下去!她要劳动!她要在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这一是体现出她的坚强、坚韧;又体现出她对生活,对土地,对自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正透露出对土地、劳动对故乡自然的深切热爱和依恋。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谁能在这条道上一马平川。人生是我们没法迈过的槛,而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加!

路遥《人生》读后感启示3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人生如蜡,梦想如芯,没有了梦想,人生还有何意义有梦想萦绕的日子是宝贵的,有梦想相伴的感觉是充实的。梦想,驱散了人生路上的每一处黑暗!

历史上,无数能人志士、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是因为拥有梦想,才使得人生更加有意义,作出更多非凡成就。

梦想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予你生存的期望。司马迁年轻时遵从父亲遗愿,立志写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在他着手撰写这部史书期间,受李陵案牵连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司马迁一度打算自杀,却因撰写史书心愿未了而顽强地活下来,历时18载,最终完成《史记》这部着作,史料丰富翔实,备受后人推崇,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

梦想是大海中的灯塔,给予你前进的方向。王羲之酷爱书法,自小立志成为大书法家,每一天勤学苦练,教师却将他的字称作“死字”。为此王羲之曾一蹶不振,之后受父母劝导,迷惘间入山拜师学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直到他写完第十八缸水后,师傅才允许他出师。自此其书法已成气候,字体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传赞为“书圣”。

梦想是风雨中的港湾,给予你无穷的斗志。鲁班出生工匠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精湛的技术,并立志要将它发扬光大。一次,国王下达任务,要求20天内建造一座宫殿,可完成宫殿需要300根巨木,凭当时的工具根本无法按时完成。鲁班一度意志消沉,让弟子们离开,准备一人承担罪责。

但想到自我未竞的梦想,又重新燃起斗志,经过反复实践研究,最终制造出“锯”,大幅提高了采伐速度,按时完成了任务。从此,鲁班信心大增,遇事不再颓丧,经过仔细观察生活,又陆续发明了刨子、云梯等工具,其美名在民间广泛流传,对后代工匠技术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没有梦想,人生就如荒漠般没有生机;没有梦想,人生就如黑夜般没有光明;没有梦想,人生就如迷宫般没有方向。让我们用梦想的明灯驱散生活的迷雾,照亮人生的路途,让我们在崇高梦想的指引下,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路遥《人生》读后感启示4

这几天在家里读了先生的《人生》,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物描述和故事情节使我回味无穷。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有着很多重要的岔路口。一开始高加林在学校做教师,由于高明楼给他儿子走后门,所以三星才把高加林换了下来,高加林的人生在那一刻也走到了最低点,然而他并没有颓废巧珍的出现是他重新振作了起来,幸运女神再次倾向了他。之后在马占奎的帮忙下加林到了县里去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此同时他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巧珍?亚萍?在地位的诱惑下加林违背了他的良心而选择了黄亚萍,这次错误的选择不仅仅使他没能最终和黄亚萍在一齐并且还使他被停职重新回到了农村。

高加林的这一些事说明了一个问题:他的人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他没有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同样充满着许许多多的选择,同样关系着我们的命运。小到考试中的一道选择题,身边朋友的选择;大到自我工作的选择,人生目标的选择,我们都必须要慎重的走出每一步。

也许你会问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做出这么多选择。那是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成长,身边的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身边交流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具有明辨是非的本事,而选择就是我们提高明辨是非本事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经过不断的自主选择,自我也在选择中得到锻炼,在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吸取成功的 经验 ;在做出错误的选择的时候吸取失败的教训;仅有经过不断的自主选择我们的选择本事才会不断的提高,我们的人生才会跟家的丰富多彩。既然人生选择这么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掌握一些 方法 学会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首先我们应当在选择之前认清自我的真实需要,选择自我最适合,最喜欢的一条道路;然后我们应当根据选项查阅相关资料,全面的的了解这些选项的具体情景;最终如果我们一次选择失败了也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要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以便下次的选择更加完美。

人生的选择就是这样模模糊糊,让人看不透以至于有些担心和后怕。可是人生就应当是这样貌的,我们要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的锻炼自我,这样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完美。

路遥《人生》读后感启示5

每次读完的作品,总是很难平静下来,他的作品总能使人对自己进行思考。

人生总是沉沉浮浮,浮浮沉沉,谁也说不准明天的自己安身在何处?处于什么样的境地?

作为一名女性,对爱情天然的敏感让我更倾向于对爱情的思考。我着实同情刘巧珍,这个金子般纯朴的姑娘,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劳动的热爱,对爱情的执着,对爱人的宽容,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感动着我。我一向主张门当户对的爱情才能让两个人的感情巩固,但是当一方的社会地位社会财富突然出现倾斜的时候,我是倾向于对爱情的忠贞上的,直到现在我依旧觉得,爱情不是随随便便的,而应该把他看做一项一生的神圣的事业来看待,认真对待自己的爱情的人,我总觉得也会认真对待生活,对待一切困苦!就像顺德老汉,把一个在心里揣一辈子,也认真生活了一辈子。

生活有时候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生活会给不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的人不断地提出严峻的问题,让他选择。黄亚萍的爱情如此,高加林的人生事业更是如此,一个偶然的世事可能让自己一落千丈,也可能让自己平步青云,就像书中说的“现实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高加林想用自己的智慧才能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想要更加广阔的天地,这样的精神让人振奋,但是他没有想到,在那样一个社会还不健全的时代,他的命运很大程度上被拽在别人的手上,更何况他与黄亚萍的恋爱确实也存在虚荣的成份。而我们社会也确实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应该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

我没有什么智慧去领悟人生,因为我自己在二十几年的人生中走的也不顺,在很多抉择上也迷茫不知所措,对未来也充满恐惧,但我对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很赞同,“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即使人生沉浮,也坚持原则坚强地活下去!


路遥《人生》读后感启示5篇相关 文章 :

★ 《人生》品读心得和感受五篇

★ 路遥《人生》读后感300字

★ 读路遥《人生》有感五篇

★ 路遥《人生》读书心得作文1000字10篇

★ 路遥著作《人生》读后感

★ 路遥《人生》读后感800字

★ 《人生》读后感1000字

★ 路遥人生读后感

★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优秀精选5篇

★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

正能量读后感800字

正能量读后感800字

  正能量是一个人赖以前进的动力,下面我整理了正能量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篇一:正能量读后感800字

  8月,为贯彻总公司打造“书香中建”的精神,响应集团开展“党员读书月”活动的号召,公司向党员同志赠送了《正能量》、《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书籍。作为一名党员,我有幸参与其中,认真的读完了《正能量》这本书,掩卷沉思,若有所悟。

  作为一名大众心理学传播教授,理查德▪怀斯曼的这部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通过描述心理学界大量的实验,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全面介绍詹姆斯革命性理论”。所谓“詹姆斯革命性理论”,即19世纪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表现”原理,它颠覆了传统的“情绪决定行为”的因果关系,倒因为果,认为特定的行为决定了相应的情绪。詹姆斯曾这样通俗的表述他的思想:“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操纵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积聚,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这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如此简单:如果你想变得快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这种观点,问题也许没那么简单。现代心理学自19世纪末才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它的研究方法带有浓厚的哲学痕迹——在思辨与实证的十字路口左顾右盼。怀斯曼反对在虚无缥缈的意识领域里探讨心理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上,使抽象的心理学变得如此富有魅

  力。他用不计其数的实验来支持詹姆斯的理论,但是,实证研究的方法严格来说只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价值——这也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困惑所在。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的前提条件是无限的,而且永远无法重复。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实验的样本都是变化的。多变的实验前提又怎能得出固定的实验结论呢?其次,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这种定位决定了它的任何结论的不稳定性。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综合体,每个个体由于先天的基因、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特殊的经历,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认知结构,任何实验都无法涵盖所有的因变量,因而基于实验结果而得出的结论就只在特定的范围内才具有解释的价值。情绪与行为,更准确地说,应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它不是直线型的因果决定关系,而是环型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机械的讨论谁决定谁,不可避免的要陷入“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胡同里。

  科学的价值在于解释与预测,而理论的价值在于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对詹氏理论的怀疑,只是批判性态度在世界观层面上的一种演绎,这丝毫不贬低它的价值,因为在方法论上,它至少提供了情绪与行为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排除负面情绪、传递正向能量的方法,至于这种方法在多大范围内真正有效,则不是个体需要关注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当你真的试图摆脱糟糕的情绪时,不妨试一试,给自己一个微笑,也许,它真的能带来强大无比的正能量。

  篇二:正能量读后感800字

  前些日子我本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想法,丢下实在进行不下去的论文,看起了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一书,想找找获得正能量的方法。

  这本书里用了很多心理学例证来证明和解释作者的论点:身体行为影响情绪。

  作者的这一观点来自于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9世纪80年代末,詹姆斯将关注点转移到情绪与行为的关系上。

  常识告诉我们,某些事件和想法会让你产生某种情绪,而这种情绪反过来会影响你的行为。比如我们有幸福的感觉,我们就会微笑;我们感觉害怕,我们会逃离。

  詹姆斯理论强调,情绪和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即我们的常常只注重“情绪→行为”,而忽略了“行为→情绪”。

  《正能量》一书中通过很多的心理学实验让我相信,行为对思想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们常常无奈的说,我笑并不是我真的开心。但是当我舒开眉心,嘴角上翘,心情会微妙变的好起来,于是变成“我笑了于是我开心了”。快乐可以是自找的!

  当我们弯着身子窝在椅子里的时候,觉得疲劳与心情低落。我们认为这是精神状态不好的正常表现。但会不会是因为这样的姿势使得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我们坐直身体,上调电脑显示屏,这样微微抬头的看着屏幕,一副很自信与胸有成竹的样子,然后,我们的精神状态变好了,感觉正能量在充斥进来。

  这些是身体的小小的改变,使我们产生正能量。

  如果行为上改变的多一点,我们的正能量会更多一点。

  我们是不想起床才赖床吗?至少我是赖在床上才不想起床的',只要我起来了,就觉得起来做事真好!

  我是不想念朋友,不想与朋友联系才不打电话给她们吗?其实我是很久没有打电话给她们,觉得不知道说什么,才一直想念着她们却不给她们打电话。

  从来都被告知交流知识可以获得更多,我却很少与师长交流。我是因为恐惧才不与他人交流吗?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和蔼可亲,并不会给人恐惧的感觉。其实是我一直不与他们交流,渐渐不知道怎么开始,怎么说话,从而产生了交往恐惧。

  詹姆斯说:“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的像是你已经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作者将这一简单而强大的主张表述为“表现”原理。我最近也在试着实践这句话。

  这就和我们一直说的GTD差不多,不要瞻前顾后,自我怀疑,只要去做。如果不想赖床,那就好像自己从不赖床那样,闹钟响了就坐起来穿衣服,告诉自己我一向按时起床的。如果害怕与人交往,那就表现的自己很活泼与外向,见到认识的人主动打招呼,寒暄两句,就像平时一直都是这样的。

  我向来就胆小,对未知的事情有担忧与恐惧。我一直认为,控制情绪的唯一力量是个人的自控力,是意识的东西,原来身体行为这一外在的东西也很重要。我因为要写毕业论文的缘故,这两天在做问卷调查,其实早就该做了,我自己一直觉得很麻烦一直在拖。我最怕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但是,当我不去想他会不会答应帮助我,我直接走上去,微笑,然后说话。事情就变得顺其自然了。就像我没有交往恐惧症那样做事,我就真的不觉得恐惧了,再加上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强化了我的“正能量”。不知道是不是我才开始实践一些小事,才感觉这个方法很有效,至少我的观念被改变了。我以后再也不会说,我心情不好,不想做事了。

  下面附上书中提供的:用身体改变头脑的十个快速方法

  一、行动力:拉我—-推你

  把一个物品推远(表现得你不喜欢它),就会使你不喜欢这个东西;而将其拉向你(表现的就好像你喜欢它一样),就会使你对其产生感情。下一次,当你碰到甜品或巧克力时,仅仅将盘子推远就行了,这会使你感觉到自己的欲望逐渐消失。

  二、节食:使用非惯用手吃饭

  当你使用非惯用手吃饭时,你表现得仿佛自己在做一个不同寻常的行为。因此,你会更加关注自己吃饭的动作,而不是什么都不想只是简单的吃饭。如此,你就会吃得更少。

  三、意志力:绷紧身体

  绷紧肌肉会增强你的意志力。下一次你需要戒烟或者拒绝一个蛋糕时,握紧拳头、收缩肱二头肌,或者手中紧握一枝笔.

  四、毅力:坐直了,交叉双臂

  在一些实验中,实验人员让志愿者解难题并记录他们坚持的时间,坐直了、双手交叠的人坚持时间比其他人长一倍。确保你的电脑显示屏略高于你的视线,当你遇到难题时,交叉双臂。

  五、自信心:有力的动作

  为了增强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你应该做出强有力的动作。如果你是坐着的,就往后倚、目视高处并将双手交叠放于脑后。如果你是站着的,双脚在地上放平、挺胸抬头,双臂放在前方的桌子上。

  六、拖延症:找一个起点

  如果你想克服拖延症,表现得好像你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很感兴趣。花一点时间开始做那件你一直逃避的事情,然后你会突然发现你很想完成这个任务。

  七、创造力:打破传统思维

  如果你要想出新主意,那么你就要以新的方式行动起来。花点时间在屋里来回走动,确保你的路线尽量曲折蜿蜒。如果这样还不能让你思如泉涌,那么就绘图、画画、做雕塑等,表现得很有艺术气质。

  八、劝导:让别人点头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人们在听取讨论时上下点头(使他们表现得就好像赞同这个观点一样),他们更有可能同意这个观点。如果你想鼓励别人认同你的观点,就要在聊天时轻轻点头。对方会重复你的动作,然后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就被你的想法吸引住了。

  九、谈判:热茶和柔软的沙发

  当人们觉得自己和别人建立了联系时,他们会感到身体发热。同样,给别人一杯热茶使他们暖和起来,这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友好。在

  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实验参与者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或者硬的椅子上,讨论一辆二手车的价格。那些坐在硬椅子上的人出价更低而且不易变通。

  十、负罪感:洗掉你的罪孽

  如果某件事令你产生罪孽感,洗个手或冲个澡吧。在一项试验中,作出不道德行为后用消毒剂洗手的人比起其他人来感觉罪恶感小得多。

;
本文标题: 劝导读后感启发(劝导 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18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助推书读后感(《助推》读后感 - 读书笔记)呼兰何传读后感800(初二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