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读后感字,从0到1读后感2000字,《从0到1》源于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2021年在斯坦福教...
从0到1读后感字
从0到1读后感2000字
《从0到1》源于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2021年在斯坦福教授的一门创业课程。下面是我整理的从0到1读后感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从0到1,从无到有,企业就要善于创造和创新,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成为市场的唯一, 从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业,那么需要从事的应该是开创性的产业,而非同质化当前的商业模式。比如前几年特别红火的团购,当时我们号称百团大战。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1到N的现象,就是说这个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相关的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而后来者只是瓜分原来的利润,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增值。
书中的观点认为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垄断发展的,虽然这个和我们社会提倡的公平竞争违背。这个论断放在当下的中国是成立的。石油、电信、能源领域,大国企的垄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私企方面就BAT而言,腾讯在社交领域、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百度的搜索领域构建了自己的围墙从而维持了高额的利润。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创业,那么选择的领域竟然避开现在已有的,理应预测未来所需的那么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我们需要在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然后逐步扩展。与其在白菜价的利润行业拼杀,选择一个前言的领域杀入确实是很好的开始。
一、未来的挑战
初创公司最重要的是新思想、新思维,敢于创新,就是一群有共同梦想的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在创新的路上要获得成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有质疑的胆量和勇气,从0开始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二、像1999年那样狂欢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硅谷之劫让人们更为清醒,也从中学到了经验教训: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是安全前进唯一道路;所有企业都应尝试并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在成功的产品上加以改进,重视并服务好现成的客户;科技应用于商业应主打产品开发,只有产品足够好,才能抢占市场。
三、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他们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他们创造更好的新事物,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丰富了社会、世界的需求,成为让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
四、竞争意识
竞争会使人出现幻觉,徒劳抓住虚无的机会,在商业上如果只懂得竞争,无法从竞争中看到价值是否提升,那将惨遭失败。创新性的垄断市场,即研发创新型产品,让大众收益,同时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
五、后发优势
现金流是一家公司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点,一家在未来具有大额现金流的公司才有可能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垄断企业,前期投入专利技术,做出别人无法复制的产品将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其次重视网络效应,让你的产品在网络群组对用户具有价值;软件开发享有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做好软件平台开发至关重要;最终打好企业品牌是行程垄断的有力方式。然而要使垄断企业运行起来,还要仔细选择市场,循序渐进扩大规模,在小的利基市场基础上逐渐扩大,知道达到预想的长远目标。
六、成功不是靠运气
商界的成功源于明确的愿景和信念,源于早期的规划和设计。只有对未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才能使我们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初创企业就是我们可以明确掌握并尽最大努力的机会,我们不需要成为各方面的产业都涉及的企业,但我们务必在物流运输行业崭露头角,独霸一方!
七、向钱看
我们所在的世界处在幂次法则之下,幂次法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是投资者,我们相信自己选择的工作或投资的事业在今后的几年或十几年或几十年中会变得很有价值。初创公司更需谨记幂次法则,把公司运营好,做好独一无二的市场,实现从0到1的创新。
八、秘密
相信秘密才是探索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探索秘密的最佳处所是在无人关注的地方,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基于鲜为人知的秘密创立的。
九、基础决定命运
初创公司的.首要基础是选择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合伙人,创立具有相互了解信任及默契的团队。初创公司不需要支付高薪,通过股票报酬更能有效引导员工在未来创造价值。同时,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在持续,就如当前和诚智达不断研发新产品,不断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调整服务策略。
十、打造帮派文化
招聘是每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需要的员工不应该是简历上看起来厉害的人,而是认可公司理念,具有与公司共同价值观的人。公司的团队需要的是志趣相投的一群人共同积极投身于公司使命中,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专注于一件事情,因担负独特的工作而与众不同,富有成就感。
十一、顾客不会自动上门
每个人都有产品需要营销,每个销售人员都是演员,而不露声色的销售最为有效。因此,当前公司的车管团队不再是业务人员,他们应打造成为车队综合管理服务经理,在无声无息中渗入车队,为客户服务,隐形销售自己,推广产品。
十二、人类和机器
计算机是辅助人类的工具,再强大的机器都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发展计算机只会增强人类的能力,而非淘汰人类。对于企业而言,人类与计算机的互补不仅是宏观事实,而且是创立伟大事业的途径,我们开发计算机,获取大数据,通过人类分析得出发展趋势,为企业发展前景描绘未来,可见在计算机使用的创新上,不仅能够帮助人类做好已有工作,还能帮助人类做到之前不可想象的事情。
十三、绿色能源与特斯拉
每个企业要获得成功都必须关注七个问题,特斯拉之所以成功便是它解决了这七个问题。具有先进的技术,所有汽车公司都依赖它;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时机,获得巨额补贴;从高端电动跑车市场做起,垄断市场;拥有擅长技术和销售的团队;认真对待销售,打造完整的销售链;先行一步的优势,其领先地位将在未来的几年扩大;围绕富人想要显示出够“绿”的秘密打造出独特品牌。
十四、创始人的悖论
优秀的创始人能使公司的每个人发挥所长,而非高估个人能力。创始人的最大危险是对自己的过于肯定而迷失了方向。从0到1的突破和创新让我们在物流运输综合管理服务领域脱颖而出,虽然获得了风投进驻,商业模式获得广大社会关注和认可,但当前从1到n的企业纷纷创立,这就要求我们加速研发该领域的空白市场,再次进驻蓝海,不断创新!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幂次法则。这个法则讲的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事情。虽然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但是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做投机者,而是做决策者。我们的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个事情都去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就几件事情能够产生的价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总和还要多。书上说他们有一个实验,在农场里面20%的豌豆占据了80%的重要,虽然这个实验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确实需要好好执行。
还有,一个大公司的爆发很多时候是跟领导人相关的。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大企业,都是在创始人魅力四射的时候壮大的,而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走向平庸,当然平庸与否和股价不一定完全挂钩。亚洲四小龙的壮大,都是跟当时的领导人采用强权政治,或者称之为铁腕政治有关。所以,虽然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试图让我们的企业变成职业化管理,但是我觉得这只适用于守业而非创业。
从“0到1”很艰难,变革需要的是创造力;从“1到n”也不易,发展需要的是执行力。成功=从“0到1”+从“1到n”。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公司一定会紧跟时代脚步:从“0到1”,实现一次次变革;从“1到n”,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0到1》读后感
与奇点理论的深奥不同,奇点系列丛书则更多的是向读者传达了来自美国顶尖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它所具备的一种改变世界的商业哲学,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实操性;而中国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下,数以万计的“草根”创业者到企业管理者,都可以从“奇点系列”中汲取来自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以及企业管理思想。
在和君商学院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感受到创业者或者企业家的思维跳动,这对于还处于一个普通工作岗位的人来说带来极大的触动,而在翻看了《从0到1》这本书后,更加坚定了自己能够有幸参加和君的学习是一个睿智的选择。
《从0到1》源于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2021年在斯坦福教授的一门创业课程。期间,他一个学生记下详细笔记,并把它发布到网络,引来240万次点击率。随后,彼得参与将这份神奇笔记精编成为《从0到1》。
对于彼得·蒂尔,其身上的光环依旧耀眼: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个天使投资人、硅谷“PayPal黑帮”总舵主……简而言之,一个有着一千个理由去宣讲“成功学”的精英。
事实上,彼得·蒂尔的核心观点并不难理解。在他看来,人类社会进步有两种方式:1,水平进步,横向发展,照搬已有经验,从1到N,其最大红利是全球化;2,垂直进步,纵向发展,探索未知领域,从0到1,让新事物破茧而出,创业团队更应醉心于第二种进步。
他自己即是“从0到1”的前辈。因为他创造了PayPal,在蒂尔眼里,如今IT产业的迅猛发展,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人类其他领域进步的苍白。他曾批评硅谷的投资者为了谋求眼前利润,只敢投资轻量资本的创业,导致几十年来人类在比特层面进步很大,但在原子层面进步很小。而他个人的投资领域则涵盖了探索宇宙的火箭,纳米技术,机器人研制以及治疗癌症和抗衰老研究——换句话说,他的确有资格“轻视”那些“从1到N”的投资者。
相比“从0到1”,蒂尔另一个观点则多少有些违背“常识”。他认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就是两个字:垄断。传统竞争一般是从1到n的竞争,就是拼渠道,拼广告,拼资源。互联网的竞争,则要学会从0到1的竞争,要拼用户、拼创新、拼产品。
而创业公司实现垄断必须从垂直市场开始,要关注的并不是未来市场的规模有多大,而是在当前垂直领域里占据多少市场份额。
那么遇见与你同步进入市场的竞争者怎么办?蒂尔给出了一个人们熟悉的答案:打不过“敌人”就和他联手。这样的场景你会不会觉得很熟悉,这两年互联网巨头公司间的合并让我们也有这样的担忧,如最近的滴滴Uber合并案,在合并之初,我们能看到市场大部分的反应就是垄断,因为滴滴和Uber占据网约车市场的90%的订单。大众对于垄断几乎都会本能的产生抵触情绪,仿佛垄断者的下一个动作必将是抬高价格,并且滴滴Uber合并后出现的价格更加印证了大众的猜测。
可以肯定,蒂尔显然不这么看,而历史似乎也站在了他这一边。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很难找到企业垄断之后价格上涨并成功的例证,因为至少在理论上,在一个基于自由市场经济(而非由政府主导)的竞争环境中,由于对潜在竞争者的恐惧,智商正常的垄断企业不会选择抬高价格,相反,为了尽可能提高行业门槛,甚至会在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想着如何降低产品价格。
为什么人们相信竞争才是健康状态呢?蒂尔给出的回答是:竞争不只是一种经济概念,而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宣扬竞争,内化竞争必要性,颁布竞争的法律(他认为我们教育体系也会促使我们竞争)。结果就是,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之中。
几乎可以肯定,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习。”蒂尔认为,“进步的历史事实上是垄断企业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垄断企业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垄断利润是有力的创新动机。之后垄断企业会不断创新,因为利润给了它们规划长远未来的资本,它们有能力投资雄心勃勃的研究项目。”
从0到1给人带来了的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创业所需要的是创新,从0到1重来都不是简单的,但其蕴含的能量却是最大的,创业者在不断寻找创业项目的时候,是否能够有着从0到1的思维;如蒂尔所说:“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大部分的创业者很容易迷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但是这里面有蕴含的很多是思考,我们作为创业者又改如何去做到0到1?亦或者1到N才是我们创业的最优选择呢?
从0到1并不是一本真正的创业指南,但是对于读了这本书的我来说,给了我足够的启发,即使我未来可能不会从事创业,但是从无到有思维方式才是给予我最大的收获。
下面一些是书中提到比较耐人寻味的句子,原与君分享,同一本书对于每个读它的人来说,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只是希望我们能在其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PS:书中部分精选:
1、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不是赔钱。
2、经验:循序渐进、保持精简性和灵活性、改进中竞争、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当然后面这句话他给自己打脸了)。
3、非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为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相反,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描述成若干大市场的并集来伪装他们的垄断性(似乎国内创业者都在讲前面的故事,以及,这句话后面又被他自己打脸了)。
4、在所有人类冲突的戏码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
5、如果你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和对手联合(联想到最近的国内市场……)。
6、垄断企业的特性:
a、专利技术:最明确的方法是创造全新的事物;如果你能做到十倍好,你就可以避开竞争;你也可以通过出众的综合设计做出十倍改进。
b、网络效应:除非你的产品在网络群组规模尚小时对初期用户已具有价值,否则无法受到网络效应。
c、品牌优势: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
7、“破坏”最近已经被曲解为形容所谓新事物、新趋势而沾沾自喜的流行词。
8、成功的企业建立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上,这秘密关乎世界如何运作。
9、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将时间浪费在不能长久合作的人身上得不偿失。
10、把公司推销给媒体是推销给其他人的前提。
11、任何机器之间的显著差别意味着,和计算机合作得到的成果远高于和人交易得到的成果……计算机是工具,而不是竞争对手。
12、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布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从零到一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从零到一读后感(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零到一读后感 篇1六月份买的书,拖拖拉拉,到十一月份才拿出来读,已经记不清当时买的初心是什么了。是为了拼单,还是别人推荐?又好像是想要创业,好在把它读完了,还是很开心。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这句话源于书的封面。看完一遍之后,总觉得不过瘾,书中很多的观点无法完全理解,所以读三遍以上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每个想要创业或正在创业的人。另外,书中的很多观点非常清晰、实际、有力度。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书中提到的科技、创新、合作、竞争、垄断。
先来说说,科技和创新。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灵活性更重要。而每个初创公司必须做的思维运动便是,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接着来说说合作,我把它分为三类:
一是与其它公司合作,作为一个初创公司,需要和其他人合作来完成工作,但也需要控制规模,使组织有效运转。
二是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合作,公司内部团结对公司来说非常重要,既能保证公司以高效率快速运转,也可以省去很多烦心事,没有必要整日围绕勾心斗角而耗去很多的精力。我很喜欢内部团结的公司,虽然我现在的公司还没走达到想象中的团结一致,但至少同事间的关系还不错。
三是,公司合伙人之间的合作。选择合伙人就像结婚,而创始人之间闹矛盾就像离婚一样令人不快。每段关系开始的时候都很乐观,而冷静地思考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不那么令人愉悦了,因而人们都不去想。但如果创始人之间有不可调解的矛盾,公司将深受其害。所以,公司的基础很重要,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最后来说说,颠覆我原有认知的竞争和垄断。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只要有特色,就一定具备竞争力,一定可以赢。然而,我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激烈的竞争。处于平衡竞争中的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哪一天消失了,对这个社会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如果一个垄断企业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了,那所产生的影响必然是巨大的。在商界,平静态即静态,静态就是死亡。垄断并不是商界的症结,也不是异常存在,而是每个成功企业的写照。
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从零到一读后感 篇2最近把特别火的《从0到1》读完了,我认为好的书是可以和你产生共鸣,而神作或者优秀的书在于颠覆你现有的思想,而这本书就是后者。
书中讲的一个核心点就在于,创新的本质就是与众不同,找出差异化。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竞争。为什么要竞争?是因为你们所处的是同样的市场,开发的是同样的产品,面对的是同样的客户所以才要竞争,而如果有差异化就无所谓竞争,而在差异化上又有核心的技术那么就会是垄断。在垄断市场中几乎是没有什么绝对的竞争对手的,可以自由定价,而对手只有自己。
App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Apple每一款产品几乎都市场的领先者,当初的iPod血洗了音乐播放器行业。而iPhone是血洗了手机行业。最近的AppleWatch 也是要血洗指标行业的节奏。至于Mac,当新款iMac发布的时候,傅盛在微博上吐槽说;“真不知道其他传统电脑厂商再做什么”。
在音乐播放器行业中只有两种,iPod和其他播放器。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只有两种,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在电脑行业中也只有两种,PC和Mac。苹果在所有的行业中不是硬碰硬的和你直接竞争,而是明显和其他所谓的对手在不同的维度上
从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业,那么需要从事的应该是开创性的产业,而非同质化当前的商业模式。比如前几年特别红火的团购,当时我们号称百团大战。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1到N的现象,就是说这个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相关的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而后来者只是瓜分原来的利润,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增值。
书中的观点认为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垄断发展的,虽然这个和我们社会提倡的公平竞争违背。这个论断放在当下的中国是成立的。石油、电信、能源领域,大国企的垄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私企方面就BAT而言,腾讯在社交领域、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百度的搜索领域构建了自己的围墙从而维持了高额的利润。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创业,那么选择的领域竟然避开现在已有的,理应预测未来所需的那么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我们需要在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然后逐步扩展。与其在白菜价的利润行业拼杀,选择一个前言的领域杀入确实是很好的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幂次法则。这个法则讲的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事情。虽然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但是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做投机者,而是做决策者。我们的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个事情都去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就几件事情能够产生的价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总和还要多。书上说他们有一个实验,在农场里面20%的豌豆占据了80%的重要,虽然这个实验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确实需要好好执行。
还有,一个大公司的爆发很多时候是跟领导人相关的。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大企业,都是在创始人魅力四射的时候壮大的,而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走向平庸,当然平庸与否和股价不一定完全挂钩。亚洲四小龙的壮大,都是跟当时的领导人采用强权政治,或者称之为铁腕政治有关。所以,虽然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试图让我们的企业变成职业化管理,但是我觉得这只适用于守业而非创业。
从零到一读后感 篇3作为前些年一度受企业家和商界最受推崇的一本商业宝典,《从0到1》始终以其清晰逻辑思路,实际又深刻的商业哲学吸引每个从商之人。
说先来说说什么是从0到1,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与中国人所讲的“道生一”的哲学思想有重合,现在的大部分公司都在通过各种商业运营来争夺市场,而很少的企业注重创新,没有实际的核心竞争力,大多陷入了同质化的境地,而作者认为企业应该用一种批判的思维去考虑商业,去做一些突破,他讲发展分为2类,一种叫水平进步(从1到n),一种叫垂直进步(从0到1)顾名思义,真正推动我们发展进步的就是从0到1,而本书的核心就是围绕着0的突破,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维度,并以垄断的方式去占领这个蓝海市场,而作者在书中用了较大的篇幅去阐述垄断,在传统的经济学家看来,垄断会妨碍到市场公平竞争,然而在作者的眼中,在一个法制和商业规则健全的社会,垄断不仅不是商人的罪过,反而是行业内推动创新的催化剂,因为有垄断企业才会不断地创新,维持着现在的地位,而垄断的利润又可以继续支持着公司地运作,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优势。
书中彼得强调要摒弃竞争思想,并提出行业4个重要的方法帮助企业获得自己的“垄断”,分别是: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专利技术自然不用多说,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对产品迭代优化和对新技术的不断追求才是成为行业的龙头的因素,网络效应,其实应该属于社会传播的领域,要打通产品销售宣传渠道,让跟多人知晓,更多人使用,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做到边际成本尽可能降低成本达到规模化,做好企业的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差异化才能脱颖而出。
但说到底,再多的方法论都要根据瞬息万变的商业形势而改变,本书想传达的是一种商业哲学,一种勇于创新的理念,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成为标杆。
从零到一读后感 篇4在一个书友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彼得·蒂尔(PeterThiel)写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彼得·蒂尔是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他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他自己创业历程与心得,几乎涵盖了一个初创企业要面对的方方面面。看推荐语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一个普通工薪族既不是公司的高管,也不准备创业,这本书对我的意义不大,估计看不了几页,就会放弃。但是冲着它畅销书的名气,我不能不看就放弃呀!通篇阅读后,发现整本书的思维和观点不仅仅限于公司,它适用于方方面面。
第一章未来的挑战中以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的疑问句开篇,并说好的回答应该尽可能地使我们看到未来。我们期待的未来是进步的,进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水平进步,也称作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第二种,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水平进步的最大红利就是全球化,而垂直进步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科技。从0到1,不容易但是会给企业(个人)带来一片垄断的蓝海和超额利润,从1到N较容易,但是只能给企业(个人)带来一片充满激烈竞争的红海和微薄利润。个人认为,该章为我们(企业和个人)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我们要创新不要只模仿。
在第六章成功不是中彩票中,以商界最有争议的问题是成功是靠运气还是靠技能?开启,回答是很多人过高地估计了机遇(运气)的力量,低估了规划(计划)的重要性。以如果没有规划未来,未来怎么可能越变越好呢?的疑问句强调成功来源于计划,不是运气。为我们(企业和个人)讲明了计划会带我们走向我们定义的成功,坏计划强于无计划。
本章还回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当今社会中大家都愿意去搞金融,不愿意搞实体。只有人们不知如何赚钱时,才会想到去搞金融。人们都不知道拿钱在实体经济中做什么。在一个未来不明确的世界中,钱比其他任何用钱能得到的东西更有价值。
在第七章向钱看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幂次法则,教我们如何去做选择。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只有根据幂次法则的作用,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的未来,才能承受最小的风险,获得的最多收益。
在结语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中给了我们如何使未来更加美好的建议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即从0到1。并告诉我们独立思考是让我们找到从0到1的最重要的第一步。
本书虽然逻辑上有点跳跃,像散文随笔,和普通的成功学书籍完全不一样,但是文中处处都会给读者带来感触和深思。
从零到一读后感 篇5Pay pal的创始人,创投大师彼得·蒂尔的《从0到1》风靡世界。书中,他向我们传授了很多创业经验,对于企业管理者或是创业者,这些经验都十分有益。虽然未能透彻领会、理解,但书中的很多观点,我闻所未闻,有耳目一新之感,可读性很强。
从0到1,而非从1到N,从0到1意味着完全地创新,而不是一味的复制,这一观点贯穿全文。从0到1是开创性的,意味着从无到有,这是质变,而从1到N则是从有到多,这个是量变。
完全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大武器,反之,盲目复制,将大大降低企业竞争力,于整个社会亦无任何促进作用。简而言之,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人可以挣到很多的钱,而一窝蜂的进入,复制、抄袭只会让大家都无利可图。
以打车软件为例,滴滴、快递、优步,在嗅到打车服务行业的空白及良好收益的商机下,一窝蜂、纷纷进入打车软件市场,你优惠,我更优惠,烧钱战争一度愈演愈烈,可”百团大战”后的结果就是盲目战争无赢家,获利微薄自叹气。
今年的社区O2O亦如此,一旦某个市场有利可图,大家就都从1到N开始复制,其后就是无休止的竞争,烧钱。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初创企业来说,陷入这样的竞争,复制,将是噩梦一场。而对于企业来说,也很难获得跨越性的发展。
书中第二个观点既是垄断与竞争。在大家纷纷提倡竞争好的大环境下,彼得却颂扬垄断。在垄断与竞争两者中,一个企业倘若能够在市场中取得垄断地位,很容易攫取巨额利润,而在完全竞争中,却很难得到超额利润。彼得通过此书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与其在红海中竞争以获得微小的利润不如退一步在蓝海中获得巨额利润。
当然,获得垄断地位并非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而是通过企业的创新与技术发展自然而然的在自己所处的某个市场中取得垄断的地位。取得垄断地位需要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在自己有优势的.市场上深耕。
最后一个是帕累托法则以及幂次定律。商业的逻辑常常与我们所想的不一样,帕累托法则很好地诠释了商业的准则,很多我们想当然的准则在商业中是不适用的。了解商业与我们常识的不同之处,同时掌握商业的内在法则,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在商场中游弋,让企业更加成功。
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呈现指数式的爆发增长,这也是商业魅力之所在。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需要有很好的预见性与足够的信心,即便企业深处,也不放弃,熬过了痛苦的时期,才能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在这一部分,彼得更加侧重的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待公司的,即如何选好投资公司,从而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利润。
彼得给了我们很多全新的观点,这些观点与我们的传统观念相悖,但却非常有道理。无论是企业家,或是创业者,都非常值得一看。
从零到一读后感 篇6买它是因为被他的名字所吸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充盈,思维不断地变迁,我们会越来越多的思考我到底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我没有办法得到?我们希望通过一定的可行方法来指导我们:究竟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我想要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想法和概念是完全值得学习的。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再下锅,就像我们开车时不能等所有的红绿灯都变绿了才开始出发一样,荒唐无稽,也永远没办法出发到达目的地,最重要的是开始。
书中更像一位成功商人的经验自述和看法,当然,从名头上来说确实很牛逼,至少别人是比我成功的。我一项的学习原则是:只要别人在某方面做的比我厉害,那就说明人家确实是在某方面值得自己学习的,用事实打自己脸,不要固执己见。
耐心的读完了整本书,发现干货量在比较接地气的商人传记里面并不显得特别出类拔萃,整体思维有,但是偏空洞,并没有涉及怎么教人去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解决企业经营中的某些问题,或者说把自己遇到的困境和心理斗争、思考方式描述出来,让人更加信服。
年龄越大,越要踏实。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少年时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是《士兵突击》,最喜欢许三多那一步一步的憨劲儿,你会感觉快乐又充实,虽然比较累,而且在外人眼里看来好像是一个傻子,但是最后这个傻子走出了很多聪明人都没有达到的高度。
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焦虑,成功的速度赶不上年龄的增长速度。时而振奋,时而迷茫,时而觉得自己是有理想的热血青年,时而复盘时觉得自己啥也没有,啥也不是。
别着急,慢慢来;越急越要慢慢来。
每一次读新书都感觉是一次新生,你在翻阅老前辈的故事,帮你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帮你教诲人生、激你奋进。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筛选适合自己的,慢慢扩充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一次细微的感悟都值得被肯定,因为它代表着我们在思考,在前行。
多看看别人的故事,你会与众不同。
从零到一读后感 篇7最近都在拜读来自PayPal创始人Peter Thiel的《Zero to One》,中文名《从0到1》。这本书被誉为“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本商业书”虽还没有看完,但还是想分享下自己的些许感悟。
作者彼得·蒂尔认为,进步有两种形式(原文):第一,水平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水平进步的最大红利就是全球化,而垂直进步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科技,就是互联网。
其实从0到1,个人理解就是从无到有,是从未知到极限的突破。07年的世锦赛上,刘翔轻松一跨,胜过小将罗勃斯。跨栏项目,一直是美洲、非洲人的囊中物,刘翔是第一位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上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然而这个不到30的小伙子,却用自己零的突破向世人宣告:亚洲人也可以有同样的成就。刘翔凭借着他的坚韧让我们清晰地明白了从0到1的可能,这就是从0到1。
但是现在的中国人大多是羊群思维,擅长从1到n,严重不擅长从0到1。为什么呢?
因为每一个从0到1的突破必定先经历从0到1的失败。现在很多人害怕失败,所以才埋没了自己从0到1的思维。古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我们看到了因为坚持不懈而取得的突破,更不能忘却在每一个突破背后的无数失败。没有失败,何谈成功;没有跌倒,何来爬起;没有沉沦,何来觉醒;没有挫折,何来突破。而每一次从0到1的失败才铸就了每一次从0到1的突破。
所以,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突破。从0到1,勇于创新,才能使你立于不败,至少不会被社会淘汰。
《从0到1》第三遍读后感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这个反主流的问题和未来有什么关系呢?从小处看,未来只是还没有到来的时刻的集合。但是真正使未来如此独特和重要的并非因为未来没有发生,而是未来的世界会与此刻不同。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之前提出的反主流问题用在商业上,那就是: 还有什么有价值的公司没有成立?
美国航空公司每年都要接待几百万乘客,创造数千亿美元的价值。但是在2021年,飞机票价平均178美元,每次飞行航空公司只能从每位乘客身上钻到37美分。而谷歌创造的价值相对少,但是从中盈利却多得多。谷歌2021年只创造了500亿美元的价值(而航空公司创造了1600亿美元),却从中获取21%――利润率是当年航空业的100多倍。谷歌的巨额利润使它的市值是所有美国航空公司市值之和的3倍多。
多家航空公司之间存在竞争,但是谷歌却只有一家。经济学家用两个简单模型解释了这两种现象: 一是完全竞争,二是垄断 。
创造性垄断就是新产品既让大众受益,又可以给创造者带来长期利润。竞争意味着大家都没有利润,产品没有实质差异,而且还要挣扎求生。
一家在未来具有大额现金流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呢?每个垄断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他们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特点: 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 。
但这并不是你建立公司时要核对的清单――垄断企业是无捷径可走的。但是,按照这些特点分析自己的公司,可以帮助你思考怎么使你的公司更长命。
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你的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
一般而言,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 10倍 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你们会认为,那些优势微不足道的产品只是有了一点改进而已就很少有人买,特别是在这个已经很拥挤的市场里。
要做出 10倍 改进,最明确的方法就是创造全新的事物。如果你在一个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事物,理论上公司价值就会无限增长。
或者你可以彻底改进一种已经存在的事物,如果你能做到10倍好,你就可以避开战争。比如,Paypal使ebay上的业务提升了至少十倍。亚马逊作出的10倍改进人人可见,他们提供的书至少是其他书店的10倍。你也能通过出众的综合设计做出10倍的改进,比如,微软和诺基亚之前的网络平板电脑都是不好用,但苹果公司发布了iPad,平板电脑从不好用变成了很有用。
当乔布斯返回苹果时,他并不只是把苹果打造成一个很酷的工作场所他,还削减了生产线,只专注于少数能得到十10倍改进的机会。没有科技公司可以只靠品牌发展。
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
享有网络效应的企业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Facebook的最初使用者只是一群哈佛学生。
一个好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之后的大规模发展潜能。推特现在已经拥有了2.5亿用户,他不需要为了得到更多用户再添加定制的特性,其内在的运行机制可以让他持续增长。
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
许多公司都想效仿苹果花钱做广告,开品牌店,使用高端的材料,玩味十足的主题演讲设,定高价格甚至模仿她的简约设计。但是这些表面光鲜却没有强大的内在实质支持的科技根本不起作用。如果先从品牌而不是靠实力来经营也有很大隐患。
品牌、规模、网络效应和科技的组合,可以打造一家垄断公司。但是要想使公司运行起来,还需要仔细选择市场,谨慎扩大范围。
每个初创公司刚开始时都很小,每个垄断企业都在自己的市场内占主导地位。因此每个初创公司都应该在非常小的市场内起步,宁可过小,也不能大。理由很简单:在一个小市场里占主导地位比在大市场里要容易的多。如果你认为自己起步的市场可能太大,那就一定是太大了。从小市场起步并不意味着去找一个不存在的市场。
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与你竞争。任何大的市场都是错误选择,而且已经有其他竞争者存在的大市场更糟糕。这就是企业家想占价值1000亿美元的市场的1%总是行不通的原因。
实际上,在一个大市场中不是找不到一个好的出发点,就是会陷入竞争,所以很难达到了1%。如果侥幸获得了一个小小的立足之处,你应该为能够持续下去而感到高兴:因为残酷的竞争会吞噬掉你全部的利润。
一旦你成功创造了或是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打入稍大些的相关市场。比如亚马逊杰夫贝佐斯,他的愿景是使亚马逊成为在线零售业的主宰,但他很谨慎,以图书作为起步,亚马逊位于那些家离书店远或是需要淘稀有书记的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去处。之后亚马逊有两个选择:增加已有的用户数,或是扩大到其他垂直市场。他们选择了后者,并且从最相近的光盘、影像和软件市场开始,然后继续增加品类直到成为世界级的综合商店。
eBay也是从主导小的利基市场起步。当1995年向拍卖市场进军时,他不需要整个世界都立即接受他,因为针对小众兴趣的狂热用户群,产品卖得很好,比如曾出现的比你尼宝宝热(一种玩具)。垄断了比尼宝宝的交易后,eBay并没有直接跳到跑车或工业二手货上,而是依旧迎合小型收藏家,一直到他成为人们最信赖的可以交易任何物品的网上交易市场。
有时在扩张过程中会遇到未曾想到的障碍,企业家往往低估了循序渐进发展市场的意义,其实市场需要有纪律的逐步扩大。
最成功的公司会先在一个特定的利基市场里占据主导,然后扩展到相近市场,它们的创业故事类似,都是由核心事业逐渐向外扩展。如果你准备扩张到相邻市场,不要“破坏”,要尽可能地躲避竞争。
经商就像下棋。国际象棋大师卡帕布兰卡说过:要想赢,首要工作就是研究残局。
不探索是发现不了秘密的。商业也是一样,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这秘密关乎世界如何运作。想想硅谷的那些新创公司,正是利用我们周围常被忽略的闲置生产能力。如空中食宿网络房屋租赁公司,租车服务Uber,Facebook等等,回头想想:如果看起来如此简单的想法都能支撑起重要而有价值的企业,那么一定还有许多好公司等待我们去创办。
基础决定命运
每个伟大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要做好每个事业,有些事情在起步阶段就必须做好。 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
开头很特殊,他在本质上有别于之后的阶段。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首先要做的至关重要的决定是――和谁一起做。选择合伙人就像结婚,而创始人之间闹矛盾就像离婚一样令人不快。如果创始人之间有不可调解的矛盾,公司将深受其害。
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
不仅仅创始人要好好相处,公司的每个人都需要和谐共处。如果没有团队从0到1是非常困难的。
早期的初创公司很小,因而创始人兼具所有权和经营权。初创公司的矛盾大多出现在所有权和控制权之间,及董事会的创始人和投资者之间。由于利益不同,潜在的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增加:董事会成员可能希望公司尽快上市,为公司盈利。而创始人则宁愿维持私有,拓展业务。
董事会,人越少越好。三人董事会最为理想,除非你的公司已经上市,否则董事会不要超过五个人。
奖励现金不是王道。公司做得越好,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就越少――投资过数百家的初创公司的经验。 高额的薪金报酬会让员工取走公司已有的价值,而不是投入时间为未来创造新的价值。
现金红利比现金薪酬要好,他至少取决于工作完成的好坏。任何用现金支付的薪资都关乎现在而非着眼未来。
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初创公司不需要支付高薪,因为他们能提供更好的待遇――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股票是报酬的一种形式,它能有效引导人们在未来创造价值。
如果有人愿意拥有你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而不是现金工资,表明他愿意长期致力于增加公司的价值。股票虽然不是激励员工的最佳方法,却是创始人使公司保持团结一致的最好方法。
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
如果创业时机正确,你能做的远不止创立一个有价值的公司。你可以把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其向着创新的道路发展,而不是满足于已有的成功。你甚至可以使创业无限的延续下去。
提供不可替代的工作机会。有才华的人不需要为你工作,因为他们有这么多选择。
为什么放弃去谷歌获得高薪和威望的机会,而去你的公司做第20位工程师呢?
以下是一些不好的回答:“因为你在这里拿到的公司认股权比其他地方的更值钱。”“因为你在这里能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因为你能帮助解决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唯一的好答案必须针对你的公司量身定制。有两类好暗供大家参考:一类是关于公司使命的,一类是关于团队的。如果你能解释为什么公司使命激动人心,那么你就能吸引你需要的员工。不是解释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解释为什么你在做别人从未想过要做的重要事情。这是唯一能让你的理由变得独特的方法。在paypal,如果你为创造虚拟货币来代替美元的想法而兴奋,那么我们愿意和你交谈,否则,你不适合这里。
然而,仅有重大使命是不够的。将来有可能成为员工的应聘者任慧质疑:“我愿意和这些人共事吗?”因此,你还需要解释为什么你的公司适合他。如果你不能,可能他不是合适的人选。总之,不要打福利待遇之战。
从内部来看,每个人分工明确,并因担任独特的工作而与众不同。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独特的,这样能简化管理。界定角色可减少矛盾。公司里绝大多数矛盾是由同事竞争同一岗位引起的。内部和谐是初创公司存活的关键。
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这是facebook和paypal快速成长的原因:每次只要有人与朋友分享或付款他们自然而然会邀请更多的人加入。这不仅消耗低而且速度快,如果每个用户再邀请一个以上的用户,你就能实现指数级增长的链式反应。
销售的幂次法则
大多数企业家总以为销售策略越多越好,但是大杂烩式的方法――雇佣几个销售员,在杂志上登广告,并且尝试增加一些产品的后续功能,使其能够成病毒式增长――并不起作用。
多数公司没有一条有效的销售渠道,导致他们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产品差,而是糟糕的销售。如果你有一条有效的销售渠道,你就能成功,如果你尝试了多种销售渠道,却没有一个有效,那你就等着关门吧。
销售给客户以外的人,公司需要推销的不只是产品,你还必须向员工和投资者推销你的公司。把公司推销给媒体是推销给其他人的必要前提。人人都是销售员。
从0到1这本书读后感怎么写
从0到1这本书读后感怎么写书中讲的一个核心点就在于,创新的本质就是与众不同,找出差异化。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竞争。为什么要竞争?是因为你们所处的是同样的市场,开发的是同样的产品,面对的是同样的客户所以才要竞争,而如果有差异化就无所谓竞争,而在差异化上又有核心的技术那么就会是垄断。在垄断市场中几乎是没有什么绝对的竞争对手的,可以自由定价,而对手只有自己。
App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Apple每一款产品几乎都市场的领先者,当初的iPod血洗了音乐播放器行业。而iPhone是血洗了手机行业。最近的AppleWatch 也是要血洗指标行业的节奏。至于Mac,当新款iMac发布的时候,傅盛在微博上吐槽说;“真不知道其他传统电脑厂商再做什么”。
在音乐播放器行业中只有两种,iPod和其他播放器。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只有两种,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在电脑行业中也只有两种,PC和Mac。苹果在所有的行业中不是硬碰硬的和你直接竞争,而是明显和其他所谓的对手在不同的维度上
从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业,那么需要从事的应该是开创性的产业,而非同质化当前的商业模式。比如前几年特别红火的团购,当时我们号称百团大战。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1到N的现象,就是说这个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相关的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而后来者只是瓜分原来的利润,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增值。
书中的观点认为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垄断发展的,虽然这个和我们社会提倡的公平竞争违背。这个论断放在当下的中国是成立的。石油、电信、能源领域,大国企的垄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私企方面就BAT而言,腾讯在社交领域、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百度的搜索领域构建了自己的围墙从而维持了高额的利润。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创业,那么选择的领域竟然避开现在已有的,理应预测未来所需的那么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我们需要在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然后逐步扩展。与其在白菜价的利润行业拼杀,选择一个前言的领域杀入确实是很好的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幂次法则。这个法则讲的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事情。虽然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但是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做投机者,而是做决策者。我们的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个事情都去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就几件事情能够产生的价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总和还要多。书上说他们有一个实验,在农场里面20%的豌豆占据了80%的重要,虽然这个实验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确实需要好好执行。
还有,一个大公司的爆发很多时候是跟领导人相关的。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大企业,都是在创始人魅力四射的时候壮大的,而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走向平庸,当然平庸与否和股价不一定完全挂钩。亚洲四小龙的壮大,都是跟当时的领导人采用强权政治,或者称之为铁腕政治有关。所以,虽然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试图让我们的企业变成职业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