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之道》读后感,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对同一问题的解答也因人而异,这不,就“交友之道”中“与何人相交”的问题,子夏和子张得到的答案就大相径...
《交友之道》读后感
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对同一问题的解答也因人而异,这不,就“交友之道”中“与何人相交”的问题,子夏和子张得到的答案就大相径庭。
子夏性格宽厚,过于谦和,孔子恐怕他被“不可交者”相欺,所以让他“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性格外向,做事易于偏激,孔子恐怕他和别人搞不好关系,所以让他“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就我个人而言,我赞同子夏的择友标准,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谈不拢的不交也罢。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和周围的人都成为好朋友,与其硬凑在一起尬聊,还不如和志同道合的人,谈点自己喜欢的事儿,来的自在逍遥!
朋友是人周围环境中举足轻重的部分,积极乐观的人使人充满正能量。人要想做点正事,就要集中精力,与益友良师交好,并有意识的屏蔽一些无关的人,这样才能心无旁顾,少走弯路!当然如果你的内心已强大到不易受人影响的程度,那你就不用选择了,因为你就是太阳,光芒万丈,让暗影无处躲藏!
子夏性格宽厚,过于谦和,孔子恐怕他被“不可交者”相欺,所以让他“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性格外向,做事易于偏激,孔子恐怕他和别人搞不好关系,所以让他“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就我个人而言,我赞同子夏的择友标准,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谈不拢的不交也罢。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和周围的人都成为好朋友,与其硬凑在一起尬聊,还不如和志同道合的人,谈点自己喜欢的事儿,来的自在逍遥!
朋友是人周围环境中举足轻重的部分,积极乐观的人使人充满正能量。人要想做点正事,就要集中精力,与益友良师交好,并有意识的屏蔽一些无关的人,这样才能心无旁顾,少走弯路!当然如果你的内心已强大到不易受人影响的程度,那你就不用选择了,因为你就是太阳,光芒万丈,让暗影无处躲藏!
交友之道材料
交友之道材料第一、以德交友,患难与共:要如何交朋友呢?首先须问自己想交什么样的朋友。如果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就要拿出自己的真心,以道德、以义气、以慈悲来交往;如此得来的朋友,在最紧要关头时,大都能同甘共苦。所谓「患难见真情」,在最困顿的时候,还能不变初衷的支助扶持,才是真正的朋友。
第二、以诚交友,肝胆相照:和朋友相处,彼此要讲究知心,讲究坦诚,讲究肝胆相照。双方以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感情交往,摈除利害关系,拥有手足般的义气情谊,能相知相惜,相互关爱,彼此扶助,就是真正的肝胆相照了。如战国时的隐士田光,为助燕太子丹刺秦王,举荐荆轲,更为守秘而刎颈,田光之忠诚,可谓肝胆相照。
第三、以知交友,见多识广:见识广博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会受到朋友的尊重与信赖。同样的,要结交有内涵的朋友,也要先充实自己的内涵;懂得随时吸取新知的人,智能容易开启,也会吸引许多见多识广的人到身边来。刘禹锡之交往即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第四、以道交友,法乐融融:「道风德香传千里」,有道德的人、有修养的人,无人不欣喜,不论远近,大家都会争相来亲近。和他交往的人,也都会依他自勉,而得到提升,此即所谓「与善友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中庸说:「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这是率性之谓道。」朋友交往以诚以真,相待以礼以敬,相处以平以淡,相勉以学以道,都是交朋友的原则,所以交友之道有四点:
第一、以德交友,患难与共;
第二、以诚交友,肝胆相照;
第三、以知交友,见多识广;
第四、以道交友,法乐融融。
第二、以诚交友,肝胆相照:和朋友相处,彼此要讲究知心,讲究坦诚,讲究肝胆相照。双方以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感情交往,摈除利害关系,拥有手足般的义气情谊,能相知相惜,相互关爱,彼此扶助,就是真正的肝胆相照了。如战国时的隐士田光,为助燕太子丹刺秦王,举荐荆轲,更为守秘而刎颈,田光之忠诚,可谓肝胆相照。
第三、以知交友,见多识广:见识广博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会受到朋友的尊重与信赖。同样的,要结交有内涵的朋友,也要先充实自己的内涵;懂得随时吸取新知的人,智能容易开启,也会吸引许多见多识广的人到身边来。刘禹锡之交往即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第四、以道交友,法乐融融:「道风德香传千里」,有道德的人、有修养的人,无人不欣喜,不论远近,大家都会争相来亲近。和他交往的人,也都会依他自勉,而得到提升,此即所谓「与善友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中庸说:「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这是率性之谓道。」朋友交往以诚以真,相待以礼以敬,相处以平以淡,相勉以学以道,都是交朋友的原则,所以交友之道有四点:
第一、以德交友,患难与共;
第二、以诚交友,肝胆相照;
第三、以知交友,见多识广;
第四、以道交友,法乐融融。
于丹论语交友之道 读后感 200 字
《于丹论语心得》讲的是八大类,分别是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于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孔子的真理,就像她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如天地人之道中于丹所说: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再如她说: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没错如果把指责、抱怨、后悔的时间用在有利的地方,那样一定比指责、抱怨、后悔有用的多。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如天地人之道中于丹所说: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再如她说: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没错如果把指责、抱怨、后悔的时间用在有利的地方,那样一定比指责、抱怨、后悔有用的多。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于丹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
友之道 读后感
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来自西方的寓言,说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不快乐,他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他仍然不快乐,天下所有至极的宝物美色声色犬马都满足他了,可是他还不快乐,他说怎么办呢。后来御医给他看了半天,给他开了一个方子,说让你的大臣去全国找,必须找到一个最最快乐的人,然后把他的衬衫给拿回来,你穿上就快乐了。然后呢大臣们就出去找了,到最终终于找到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快乐的人,但是最后大臣说了没办法我们拿不回来,国王说你怎么能不给拿回来,我就想快乐,你必须把他的衬衫给我拿回来,最后那大臣跟他说,那特别快乐的人他是个穷光蛋,他一件衬衫都没有,他从来就是光着膀子的。其实这个寓言也是一个诠释,也就是说,生活中真正心灵的快乐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论语是个什么时代,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地方,其实也就来自于一种心灵,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一种憧憬。
画外音:我们每一个人都想交到快乐的好朋友,但是于丹教授认为和朋友交往是要有三个心理原则的,如果你违背了这些原则你就将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谁都不会愿意与你交朋友。那么这三个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呢?
那么除了交这种快乐的朋友以外,孔夫子还交给大家一个道理,就是在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好朋友是不是就意味着打成一片?我们现在经常说谁跟谁好得穿一条裤子,这是好朋友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这过犹不及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他不仅仅表现在交友之道上,他表现在一切原则上,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侍于君子有三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你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你心里是要有三个原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有尺度。
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这不好。【交友原则之一:不要抢话说】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内心的东西想要给这个世界看,要不怎么现在会有博客呢,其实博客就是一种个人愿望急切地要展现给别人看,在过去没有博客大家就靠说话,所以大家在一起总有一些抢话的人,现在大家也会发现,朋友聚起来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要跳出来,比如我最近去打猎了,我最近升职了;或者有一些女朋友聚会,上来就会说我男朋友怎么样,或者我的孩子怎么样,这都是她特别想说的话题,但是这些话题是不是大家一定关心的呢,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就剥夺了其他人说话的权利,因为这种谈话在一个时段里面总会有一个人占主导,所以言未及之跳出来说这是不好的。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极端。
第二种情况,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就是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让大家心里也会存有隔膜。【交友原则之二:不要有话不说】话题已经自然而然到这里,你干吗不说。一个人会觉得我这个时候说出来会不会被他们当作谈资,我要保护我自己或者我故作矜持或者我要吊大家的胃口。总而言之,我们在大家聚会上也经常会发现这种人,该他说话,这个话题不说了,这种情况也不好。
然后第三种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老百姓所说的没眼色。孔子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个瞽说得很厉害,这个字什么意思,就是瞎子,就是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就叫瞎子。【交友原则之三:不要闭眼瞎说】你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来最合适的话,你还需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了解。其实朋友之间永远是有尊敬有顾忌的。不只是朋友,包括更亲的亲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难道就没有顾忌吗?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断的放大他的光荣,而永远不去触及他的隐痛。这就需要你有眼色,你就要知道他喜欢听什么,不喜欢什么,当然这跟投其所好不同,这在于你是不是给朋友一个宽和与友好的气场,让他跟你沟通下去。在世界采访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段子:说美国好莱坞拍了《乱世佳人》之后费雯丽一举成名,这部电影获得了十一项奥斯卡提名。当这个电影风光无限首次去欧洲巡演的时候,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面围着。有这么一个没有眼色的记者冲在了最前面,他冲上去,非常热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刚刚走出旋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个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这一句话费雯丽转身就走进机舱再也不肯下来。这属于什么呢?这就属于你对于对方毫无了解。在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这就像瞎子一样。其实,我们都希望人生过得更有效率,我们希望跟朋友在一起会更好,那怎么样会更好呢,就是更多一点沉默的关爱,去了解别人的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知人才谓之智。你了解别人的内心你才能够真正把好的东西、最有效的东西发挥出来,所以呢,他的学生子贡曾经去问过老师,子贡问友。
动画:老师,您说什么叫朋友啊?你要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屈辱。
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朋友之间也不能说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画外音: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的好朋友呢?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三个很大的坎,这三个大坎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平安度过呢?
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如果你越过去了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
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定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过了这个坎到了中年,及至中年,就是我们说的血气方刚。一个人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社会圈层、朋友,包括你的薪酬待遇基本上到了稳定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与人争斗而谋求更好的空间。所以孔子的提醒就一个字,叫做戒之在斗。人在中年的时候,最大的境界就是不要跟人争斗。这个时候与其与人争斗不如反观要求自己,印度的大诗人泰戈尔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选择最好的来选择我,他选的是一种等待的态度。其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也就是说你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于丹心语】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如果你觉得说一个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职位、更好的学校,为什么你没有进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如果通过你的修炼让自己更好一点,那个机遇也许会选择你。所以戒之在斗的时候交朋友最当慎重,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一些朋友他老鼓动你,他会说你觉得谁谁谁就比你强啊,为什么他就有那个位子,你觉得谁谁谁是不是就是你最大的障碍啊,你现在就应该要搬掉他。所以在中年的时候交朋友要交那种平常心的朋友。为什么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中年能够交到那种淡淡的而超乎功利的朋友,他永远都会是你身边的一个抚慰、一个栖息地,但是他不是鼓动你去争斗的人,这就已经是人之大幸了。那么到晚年呢,晚年的时候按孔子的说法叫血气既衰。人年老了,从你整个的生命体征,到你的心理状态都已经开始走向了平缓,象罗素所说的那种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到了入海的时候,表现出来一种平缓和辽阔。在这个时候人还有所戒吗?孔子说还有一个字,叫做戒之在得,就是你的得到。这里面其实是大有深意的。人这一生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要开始用减法生活,因为人在年青的时候你要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收获你的功勋,你收获了很多很多之后,如果我们不学会抛弃。那么,就像是一个新家,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一样,你自己的心灵会被所得而堆满,最后会累于得。也就是说你的所得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拖累。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都是什么呢,往往都是抱怨,抱怨的其实都是他们的所得。比如说怨儿女,说小的时候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到现在你们都去忙了不孝顺,不回来看了,很伤心;再有就是抱怨说你看现在社会发展的多不合理啊,我们当年干革命的时候,我们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一去外企,她进去就是三四千块钱,你觉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如果老在说着这些东西的话,那么你的所得就变成你生命的一种隐痛,因为人有得就会患所失。人有得以后就会在得上有所抱怨。
其实纵观下来,论语里面真正专门说到交友之道的言论并不多,但是他交给我们一种智慧,选择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所以一个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朋友圈层,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来自西方的寓言,说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不快乐,他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他仍然不快乐,天下所有至极的宝物美色声色犬马都满足他了,可是他还不快乐,他说怎么办呢。后来御医给他看了半天,给他开了一个方子,说让你的大臣去全国找,必须找到一个最最快乐的人,然后把他的衬衫给拿回来,你穿上就快乐了。然后呢大臣们就出去找了,到最终终于找到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快乐的人,但是最后大臣说了没办法我们拿不回来,国王说你怎么能不给拿回来,我就想快乐,你必须把他的衬衫给我拿回来,最后那大臣跟他说,那特别快乐的人他是个穷光蛋,他一件衬衫都没有,他从来就是光着膀子的。其实这个寓言也是一个诠释,也就是说,生活中真正心灵的快乐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论语是个什么时代,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地方,其实也就来自于一种心灵,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一种憧憬。
画外音:我们每一个人都想交到快乐的好朋友,但是于丹教授认为和朋友交往是要有三个心理原则的,如果你违背了这些原则你就将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谁都不会愿意与你交朋友。那么这三个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呢?
那么除了交这种快乐的朋友以外,孔夫子还交给大家一个道理,就是在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好朋友是不是就意味着打成一片?我们现在经常说谁跟谁好得穿一条裤子,这是好朋友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这过犹不及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他不仅仅表现在交友之道上,他表现在一切原则上,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侍于君子有三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你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你心里是要有三个原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有尺度。
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这不好。【交友原则之一:不要抢话说】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内心的东西想要给这个世界看,要不怎么现在会有博客呢,其实博客就是一种个人愿望急切地要展现给别人看,在过去没有博客大家就靠说话,所以大家在一起总有一些抢话的人,现在大家也会发现,朋友聚起来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要跳出来,比如我最近去打猎了,我最近升职了;或者有一些女朋友聚会,上来就会说我男朋友怎么样,或者我的孩子怎么样,这都是她特别想说的话题,但是这些话题是不是大家一定关心的呢,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就剥夺了其他人说话的权利,因为这种谈话在一个时段里面总会有一个人占主导,所以言未及之跳出来说这是不好的。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极端。
第二种情况,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就是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让大家心里也会存有隔膜。【交友原则之二:不要有话不说】话题已经自然而然到这里,你干吗不说。一个人会觉得我这个时候说出来会不会被他们当作谈资,我要保护我自己或者我故作矜持或者我要吊大家的胃口。总而言之,我们在大家聚会上也经常会发现这种人,该他说话,这个话题不说了,这种情况也不好。
然后第三种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老百姓所说的没眼色。孔子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个瞽说得很厉害,这个字什么意思,就是瞎子,就是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就叫瞎子。【交友原则之三:不要闭眼瞎说】你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来最合适的话,你还需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了解。其实朋友之间永远是有尊敬有顾忌的。不只是朋友,包括更亲的亲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难道就没有顾忌吗?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断的放大他的光荣,而永远不去触及他的隐痛。这就需要你有眼色,你就要知道他喜欢听什么,不喜欢什么,当然这跟投其所好不同,这在于你是不是给朋友一个宽和与友好的气场,让他跟你沟通下去。在世界采访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段子:说美国好莱坞拍了《乱世佳人》之后费雯丽一举成名,这部电影获得了十一项奥斯卡提名。当这个电影风光无限首次去欧洲巡演的时候,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面围着。有这么一个没有眼色的记者冲在了最前面,他冲上去,非常热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刚刚走出旋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个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这一句话费雯丽转身就走进机舱再也不肯下来。这属于什么呢?这就属于你对于对方毫无了解。在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这就像瞎子一样。其实,我们都希望人生过得更有效率,我们希望跟朋友在一起会更好,那怎么样会更好呢,就是更多一点沉默的关爱,去了解别人的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知人才谓之智。你了解别人的内心你才能够真正把好的东西、最有效的东西发挥出来,所以呢,他的学生子贡曾经去问过老师,子贡问友。
动画:老师,您说什么叫朋友啊?你要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屈辱。
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朋友之间也不能说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画外音: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的好朋友呢?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三个很大的坎,这三个大坎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平安度过呢?
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如果你越过去了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
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定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过了这个坎到了中年,及至中年,就是我们说的血气方刚。一个人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社会圈层、朋友,包括你的薪酬待遇基本上到了稳定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与人争斗而谋求更好的空间。所以孔子的提醒就一个字,叫做戒之在斗。人在中年的时候,最大的境界就是不要跟人争斗。这个时候与其与人争斗不如反观要求自己,印度的大诗人泰戈尔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选择最好的来选择我,他选的是一种等待的态度。其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也就是说你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于丹心语】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如果你觉得说一个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职位、更好的学校,为什么你没有进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如果通过你的修炼让自己更好一点,那个机遇也许会选择你。所以戒之在斗的时候交朋友最当慎重,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一些朋友他老鼓动你,他会说你觉得谁谁谁就比你强啊,为什么他就有那个位子,你觉得谁谁谁是不是就是你最大的障碍啊,你现在就应该要搬掉他。所以在中年的时候交朋友要交那种平常心的朋友。为什么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中年能够交到那种淡淡的而超乎功利的朋友,他永远都会是你身边的一个抚慰、一个栖息地,但是他不是鼓动你去争斗的人,这就已经是人之大幸了。那么到晚年呢,晚年的时候按孔子的说法叫血气既衰。人年老了,从你整个的生命体征,到你的心理状态都已经开始走向了平缓,象罗素所说的那种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到了入海的时候,表现出来一种平缓和辽阔。在这个时候人还有所戒吗?孔子说还有一个字,叫做戒之在得,就是你的得到。这里面其实是大有深意的。人这一生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要开始用减法生活,因为人在年青的时候你要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收获你的功勋,你收获了很多很多之后,如果我们不学会抛弃。那么,就像是一个新家,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一样,你自己的心灵会被所得而堆满,最后会累于得。也就是说你的所得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拖累。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都是什么呢,往往都是抱怨,抱怨的其实都是他们的所得。比如说怨儿女,说小的时候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到现在你们都去忙了不孝顺,不回来看了,很伤心;再有就是抱怨说你看现在社会发展的多不合理啊,我们当年干革命的时候,我们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一去外企,她进去就是三四千块钱,你觉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如果老在说着这些东西的话,那么你的所得就变成你生命的一种隐痛,因为人有得就会患所失。人有得以后就会在得上有所抱怨。
其实纵观下来,论语里面真正专门说到交友之道的言论并不多,但是他交给我们一种智慧,选择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所以一个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朋友圈层,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论语读后感1500字
论语读后感1500字 范文 1 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 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 文化 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 方法 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 名言 ,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 篮球 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读后感1500字范文2
古人云,今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果不其然,于丹仅仅是写了读完《论语》后的一点心得,就在整个中国好好火了一把!这个暑假,小生有幸能去详尽的阅读一番。
《心得》里的字里行间无不说明——《论语》是为这个世界而生的,其告诉人们的每一个道理,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从一定的方面来说,是具有色彩和温度的,色彩在于它传授给别人的精髓,温度在于它给予给别人的光明。
那么,我即便不知道作者对于“色彩”的定义。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色彩。所谓“没有色彩”,无非是灰色。灰色的色彩感不强,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又是最具普通性的色彩,因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我也更不知道作者对于“温度”的定义。但是,任何人不可能没有温度。所谓“没有温度”,无非是23摄氏度。即便这是一个模糊的数字,但同时又是人体感觉到最舒适的温度。
无论是色彩也好,温度也罢,但当一个人表现出来时,那是他的激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是一件“加好佳”的事情,关键在于你如何将你手中的风筝——放飞,让线加长,加长,再加长!
中央电视台曾经拍过一个名为“我有一个理想!”的公益 广告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积极向上的事情。人嘛,活着就不要憋着!在《论语》中,孔子问过自己的四位弟子,他们的志向,各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把它大声地说出来,好事啊!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是这样的。假使有两个朋友,他们平时形影不离,有一天因为一点小矛盾便闹翻了,绝交吗?两个人总舍不下多年来的感情,和好!于是两人都准备向对方道歉。在途中,两人相遇了,他们笑了,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他们没有说出来?不,心灵的沟通已经将这个不算是理想的理想,完全的化解了。诚然,我完全同意他们这样的做法,有话,别憋在心里!
有些人,每天看着那些经理或是董事之类的人,总是用羡慕的眼光,大家彼此彼此嘛,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过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他们也是经过巨大的努力才得到人们的认可,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错!我相信只要自己曾经努力过,人生就会有闪光点,留下美好的回忆,成功那只是你路过的一个车站。
的确!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
不过,话又说回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诶,善哉,善哉。这个世界终归是由有实力的人来主宰的。有本事,甭管是驴是马,你拿出来溜溜嘛!至此,为百家呼吁之中一道!
当我读完《于丹论语心得》的时候,已经入夜。它显出了它独有的特点——寂静,可是我的心情却再也不能平静了,感受颇深的。于是立即记录了下来: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人感觉到希望的一抹——天地人之道;不论人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是无行的,不是无固的——心灵之道;天气的晴转多云,你的笑容依就是那么的光辉灿烂——处世之道;善良、理智、恒心、合群,这四流一一显露——君子之道;在我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看见好多只手……——交友之道;人的出生,已经是一个梦想的诞生,而那个人便有了新的想法——理想之道;走过的,无法回头,还是抬抬头向远处看吧——人生之道。
道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走的,驾驭它祝您一路走好!
论语读后感1500字范文3
升入六年级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论语》。爸爸经常告诉我做中国人,必须要学好中国经典文化,这样才能永远留住我们民族的灵魂、精神和根,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梦想。会有这么神奇吗?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远未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学得了一点儿皮毛,但是却已让我受益匪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达到了“仁”的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善于提出问题,许多伟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 故事 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实在令人羞愧。颜回“闻一知十”,善于举一反三,能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发展下去,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如今国际局势混乱,美国发动了好多次战争,造成别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须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反之,“恶有恶报”,发起战争让人民受苦的人,就会尝到众叛亲离的味道,变成孤家寡人。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应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同学遇到伤心事,应多去鼓励、安慰他;对于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去嘲笑他;犯过的错误,要仔细反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与颜回相比,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学习表现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现在学得还很肤浅,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 方法 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 名言 ,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 篮球 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读后感1500字范文2
古人云,今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果不其然,于丹仅仅是写了读完《论语》后的一点心得,就在整个中国好好火了一把!这个暑假,小生有幸能去详尽的阅读一番。
《心得》里的字里行间无不说明——《论语》是为这个世界而生的,其告诉人们的每一个道理,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从一定的方面来说,是具有色彩和温度的,色彩在于它传授给别人的精髓,温度在于它给予给别人的光明。
那么,我即便不知道作者对于“色彩”的定义。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色彩。所谓“没有色彩”,无非是灰色。灰色的色彩感不强,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又是最具普通性的色彩,因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我也更不知道作者对于“温度”的定义。但是,任何人不可能没有温度。所谓“没有温度”,无非是23摄氏度。即便这是一个模糊的数字,但同时又是人体感觉到最舒适的温度。
无论是色彩也好,温度也罢,但当一个人表现出来时,那是他的激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是一件“加好佳”的事情,关键在于你如何将你手中的风筝——放飞,让线加长,加长,再加长!
中央电视台曾经拍过一个名为“我有一个理想!”的公益 广告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积极向上的事情。人嘛,活着就不要憋着!在《论语》中,孔子问过自己的四位弟子,他们的志向,各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把它大声地说出来,好事啊!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是这样的。假使有两个朋友,他们平时形影不离,有一天因为一点小矛盾便闹翻了,绝交吗?两个人总舍不下多年来的感情,和好!于是两人都准备向对方道歉。在途中,两人相遇了,他们笑了,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他们没有说出来?不,心灵的沟通已经将这个不算是理想的理想,完全的化解了。诚然,我完全同意他们这样的做法,有话,别憋在心里!
有些人,每天看着那些经理或是董事之类的人,总是用羡慕的眼光,大家彼此彼此嘛,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过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他们也是经过巨大的努力才得到人们的认可,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错!我相信只要自己曾经努力过,人生就会有闪光点,留下美好的回忆,成功那只是你路过的一个车站。
的确!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
不过,话又说回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诶,善哉,善哉。这个世界终归是由有实力的人来主宰的。有本事,甭管是驴是马,你拿出来溜溜嘛!至此,为百家呼吁之中一道!
当我读完《于丹论语心得》的时候,已经入夜。它显出了它独有的特点——寂静,可是我的心情却再也不能平静了,感受颇深的。于是立即记录了下来: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人感觉到希望的一抹——天地人之道;不论人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是无行的,不是无固的——心灵之道;天气的晴转多云,你的笑容依就是那么的光辉灿烂——处世之道;善良、理智、恒心、合群,这四流一一显露——君子之道;在我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看见好多只手……——交友之道;人的出生,已经是一个梦想的诞生,而那个人便有了新的想法——理想之道;走过的,无法回头,还是抬抬头向远处看吧——人生之道。
道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走的,驾驭它祝您一路走好!
论语读后感1500字范文3
升入六年级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论语》。爸爸经常告诉我做中国人,必须要学好中国经典文化,这样才能永远留住我们民族的灵魂、精神和根,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梦想。会有这么神奇吗?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远未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学得了一点儿皮毛,但是却已让我受益匪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达到了“仁”的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善于提出问题,许多伟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 故事 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实在令人羞愧。颜回“闻一知十”,善于举一反三,能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发展下去,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如今国际局势混乱,美国发动了好多次战争,造成别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须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反之,“恶有恶报”,发起战争让人民受苦的人,就会尝到众叛亲离的味道,变成孤家寡人。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应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同学遇到伤心事,应多去鼓励、安慰他;对于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去嘲笑他;犯过的错误,要仔细反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与颜回相比,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学习表现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现在学得还很肤浅,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
本文标题: 交友之道读后感2至3则材料(《交友之道》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691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