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陷阱的故事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是一个语言陷阱.故事这样讲的:一个旅行者到一个商店,问老板:有啤酒吗?老板说:有.旅行者说:”来两瓶吧?”...
语言陷阱的故事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是一个语言陷阱.故事这样讲的:一个旅行者到一个商店,问老板:有啤酒吗?老板说:有.旅行者说:”来两瓶吧?”老板给他了两瓶啤酒.旅行者又问:”两瓶啤酒可以换两个面包吗?”可以啊”老板说.然后老板就给他了两个面包. 旅行者那到面包后就要走,老板追上说:”你还没有给我钱啊!”旅行者说:”我用啤酒换的啊!”老板说:”那啤酒不是你的啊!””但我没有那你的啤酒啊!”旅行者这样反驳道.老板无言以对了!老板该如何去要回面包呢? 这是很小的时候看得一个故事,我是根据记忆复述的.我希望有人可以帮我找到故事的原文,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胜感激!语言陷阱的看法
什么叫语言陷阱?
说明并举例举例如下:
第一,“言”、“义”、“文”之间永远是错位的。人不可能不说话,但是却又不能保证说的话恰好表达了内心的想法,也不能保证写出来的文字和说出来的话是一致的。说话往往带有语气、带有腔调、带有方言,讲话的时候也有具体的语境,有些意思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有些意思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庄子·天道》里有个“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一个造车轮的轮扁看到齐怀王在读书,就问:“你读什么书啊?”齐怀王说:“我读的是圣人之书”,轮扁却说这不过是糟粕而已。齐怀王就问他:“你有道理吗?给我讲讲”。
轮扁就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但其中自有度数分寸在。
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第二,语言会脱离实际。自古就说,“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语言就像风筝,风筝在天上飞翔自由自在,但是一旦脱了线就会掉下来。
大跃进时有一首很有名的民歌:“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为很多领导称道。但是我坚信这是伪作,农民最喜欢文字整齐,语言押韵,绝不会以“我来了”三个字结束,而且农民也不会说“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语言脱离了现实,容易变得简单化、粗俗化、强暴化、荒谬化,到底是真理有魅力,还是荒谬有魅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荒谬比真理更具魅力。真理过于平凡、没有煽动力,而荒谬引人注目,刺激。
春秋战国名言:“白马非马”,白马是一种特殊的马,而马是指所有的马、普遍的马、概念的马,所以白马并不等于马,但是白马又并非不是马。
相关信息
语言的功能:
两个功能:一是交际工具,二是思维工具。
意义: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法沟通,彼此无法交流思想,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社会就会因此而崩溃。可见,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警惕语言陷阱?
商品的交易,离不开商业谈判。无论多大的生意,都是在谈判桌上成交的。一时的语言失误,可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在危急时刻,聪明的经营者要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如新产品发布会、交易会、洽谈会等等,而这些活动的完成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语言阐述各自的要求、条件和意见,交流信息。因此,语言对于一个企业家非常重要。
人们的思想感情是用语言作为工具来相互沟通,达到一定的目的的。但沟通,确实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其中的困难,不仅在于沟通的双方必须善于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在于人们往往由于某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考虑,在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时,拐了个弯;或者把自己真实的意图掩盖起来,而说出来的完全是另外一套,一不小心便会被“套住”。这样,语言中便有许多的陷阱或圈套。
比如说,很多人常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或“这例子很有名”、“这是童叟皆知的事”、“相信各界的人士都知道”等话作开场白。这些话的共同点,在于引用人人皆知的事实,再融入个人意见进行会话。事实上,在此言语背面另有文章。
假如对方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打开话匣子,但接下来的话,对你来说是“未知的事实”。一般来说,在此情况下,未知道事实的成分多于已知的事实。但你会自认为大家都知道,只有自己不知道,而积极地聆听对方的话。如此一来,双方出现自卑与优越的高低差心理,逐渐地,自卑的一方会陷入对方的陷阱,即使你明白对方话中的内容,但也不会给他造成丝毫的伤害,因为一开始他即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作为挡箭牌,因此,别人不会认为在自夸,这真是经过一番伪装的言辞圈套。
在贸易谈判中,每一位企业经营者,在各种会议交谈中,和对方谈话时,应小心不要落入对方设下的语言陷阱。当然,只要没有恶意,企业经营者有时也不妨设下语言的圈套去促成事实。
恐怕人们都还记得,周恩来总理生前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过这样的一个精彩镜头。西方某记者突然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总发行多少货币。”周总理略作思考答道:“中国人民银行一年共发行拾捌元捌角捌分(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显然,这位西方记者是想通过这个问题来探听中国的经济实力,却被周总理识破而巧妙地应答过去。
在商品经济的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每一位商业经营者只有充分认识语言中常见的圈套,才能及时识破它,或将计就计利用它。
一般在社会上,一个人打肿脸充胖子,往往容易露马脚,然而公开说自己很困难,反而不容易让别人识破。一般来说,借钱给别人,是应该先调查对方的言论及实际情况,以及他的偿还能力、经营信誉,但有时骗子公开说自己很困难,往往使一些善良的人上当。
在日本有一个骗子,认定要骗取某大企业经理一笔庞大的钱款。一日,这位狡猾的骗子开着奔驰轿车去拜访这位大经理,对大经理说:“我债台高筑,手头拮据,连轿车的油费都付不起了,所以想借点钱来周转周转……”这人坐着豪华轿车来,怎么会债台高筑呢?但这人如果真是债台高筑,又如何敢这样明白说出来呢?经理想罢,便借给他一笔相当数额的款子。等对方逃之夭夭,已不知去向时,才知道已受骗了,可悔之晚矣!
国外还有一个骗子曾指着一栋豪华住宅对别人说:“我这栋房子完全是靠贷款盖起来的,为了还债,我现在每天只能吃酸菜喝稀饭。”别人对他这种说法压根儿不相信,他向别人借钱时,别人都还乐意把钱借给他,结果上了他的当。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