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历史评价陈寿: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曹操:①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
郭嘉的历史评价
陈寿: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曹操:①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②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③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彧别传》: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李隆基:孝文之得魏尚,虏不足忧;太祖之见郭嘉,知成吾事。
薛稷:张良之翼汉王,郭嘉之协魏主,宋武之得穆之,齐高之得褚彦:定策决胜,谋夫孔多。
洪迈: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
章如愚: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畧,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祎、董允之志虑忠纯,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也。
陈亮:以成魏之霸业者,昱、嘉之谋为多,而曹公尤痛惜嘉之死也。
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郝经:危哉!昭烈防不出数子之彀,操之遣拒袁术也,昱嘉昭皆以为不可遣,毒手莫施幸而飏去,料敌制胜卒使昭烈不得中原尺土。呜呼!数子何雠汉之深也。当是之时,魏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司马懿为之谋,吴有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运其筹。
王夫之: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谋之士,而士之长于略者,相踵而兴。孟德智有所穷,则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无遗策。
何焯:孟德追惜奉孝,而诸葛亦思孝直帷幄之助,不可或失其人,虽英雄必资群策也。
姚范:袭许年死,故属偶合,即死于刺客,亦非事之可决。嘉此语藉以强镇一时众志,又或兼知卜筮之术耳。
朱乾:故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郭嘉归魏而魏兴,管宁去汉而汉亡。迹其兴废,关乎人才去就如此。
王鸣盛:诸人皆魏之谋主也,运筹决胜,功绩卓然。
毛泽东:①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②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请恤郭嘉表(一作请追增郭嘉封邑表)》
版本一: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魏志·郭嘉传》
版本二: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魏志·郭嘉传》注引《魏书》
《与荀彧悼郭嘉书(—作与荀彧书追伤郭嘉)》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以【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三国演义》:①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②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 ③经天纬地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曹公深识真梁栋,兵败犹然想郭嘉。
第一谋士郭嘉:死后多年依旧影响天下
三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起智慧,我们很容易想起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想起先生那百拆百验、屡试不爽的锦囊妙计。曹操的身边也有一位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谋士——郭嘉郭奉孝。郭嘉好比三国天空中的一颗流星,来也耀眼,去也匆匆。他光芒四射,算无遗策,成就了曹操的功业,也牵惹了曹操的感情。郭嘉38岁去世,曹操心疼得直呼“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直至赤壁兵败,还哭着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网络配图
如此让曹操动情,郭嘉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郭嘉不但明于识人,而且也深谙他所处的时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是一个老板挑员工,员工也选老板的年代。你拥有自由,但你也要学会选择。郭嘉这样的聪明人,他才不会为了公司的煊赫声势,办公楼的高大敞亮和老板的翩翩风度,就轻易出卖自己的一生。他懂得选择,懂得狮子领导的羊终究会战胜羊领导的狮子。于是,避虚就实,舍袁绍而投曹操。结果,他当年的同事郭图、田丰等人,不是被活活冤死,就是充当了袁绍的炮灰,而郭奉孝却功成名就。这一走一留,一成一败间,不值得你我深思吗?
郭嘉看透了袁绍,也深识刘备和孙策,他的识人之明帮了曹操的大忙。刘备在荆州蠢蠢欲动,曹操想乘其羽翼未丰,一举拿下,又担心袁绍乘机偷袭,搞得自己“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战争就是赌博,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郭嘉的意思是:刘备人杰,不可不除;人心未附,千载良机;袁绍性迟而多疑,即便偷袭也一定出兵不速。结果,让曹操利用袁绍的性格弱点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
网络配图
对孙策的判断更让郭嘉大出其名。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胶着难分,江东的孙策却落井下石,想渡过长江,偷袭许都。消息传来,众人无不变色,而郭嘉却能揆情度理,神机妙算。在他看来,孙策新近才平定江东,为此杀了多少英雄豪杰啊!谁又没有几个亲近跟随,铁杆手下呢?而偏巧孙策又自恃武功,轻率无备,这样的人,虽有千军万马,却只需一个刺客就可以了结。结果,孙策尚未过江,就被许贡的门客刺死了。时机虽然过于凑巧,但孙策这样的人死于小人之手却是早晚的事情。
郭嘉的得意之作是对袁绍两个宝贝儿子袁谭、袁尚的处理。官渡大败,袁绍一蹶不振,忧愤而死。曹操则长驱直入,连战告捷。于是,诸将都想趁热打铁,一举荡平河北。在郭嘉看来,袁绍虽死,而子嗣甚众,其势仍大,然“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缓攻河北,似乎证明他理解了郭嘉“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这一充满心理学奥妙的决策。以后的事实证明,此时的曹操实际上还是似懂非懂。
网络配图
赤壁惨败之后,曹操忠实贯彻了郭嘉“缓之而后争心生”的策略。对于三家必争的荆州重地,尽管他处于近水楼台的有利地位,却始终谨守襄樊,不主动争取。相反,还故意把江陵这根骨头扔出去,逗引孙、刘两家争夺。正是曹操的缓势加深了孙、刘的罅隙,撕裂了两家的联盟,也终于打破了三角的平衡。谁曾想,狼烟铁血的背后还有一场心理大战!谁又曾想,已经死去多年的郭嘉仍旧影响着三国的战局,决定着天命的归属!可惜,天妒英才!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