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娣娜的获奖情况2021年,《教学论》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奖一等奖2005年以来,《现代教学论》(三卷本)先后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最高奖,国家人文社会科...
裴娣娜的获奖情况
2021年,《教学论》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奖一等奖
2005年以来,《现代教学论》(三卷本)先后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最高奖,国家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等国际级最高奖项。
2005年2月科研成果《科学探究课:课程建设的发展性取向》获“中国教育学会奖(1999——2004)二等奖。
2005年2月“教育科研学方法”课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9年11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
1999年《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社科图书类优秀畅销书奖。
1999年《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一书(合著,为《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丛书》三),该丛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和中国版协教育图书研究委员会第一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
1998年12月《现代教育论》一书(合著)获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教育学一等奖”。2002年11月该书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1997年1月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1997年3月,所主持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项目获“1996年度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7年9月,《教学论学科建设》(合作)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年由于教书育人突出,荣获北京师范大学华为奖教金。
1996年《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获北京市第4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6年10月,《教学论学科教学及学科建设》项目(合作)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1991年,《阔》课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1988年和1998年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1986年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学会优秀工作者”。
裴娣娜的科研
裴娣娜的科研:
⒈、“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八五”重点项目,经费2万元,项目主持人。
⒉、“1979──1993年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发展状况的系统调查与评价、推广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教委“八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负责人。
⒊、“日中两国家庭、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1992—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与日本福岛大学合作研究项目,课题组副组长。
⒋、“日、中、美三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日本福岛大学、美国成斯康辛大学与北京师大合作研究项目(1995─1996年),课题组负责人之一。
⒌、“韩、中、日三国教育意识结构的比较研究”,韩国汉城大学、日本巩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研究。本人为中方负责人,4000美元,6000元人民币。1997—1999年。三方共同发表论文1篇。
扩展资料
主要著作:
1、《谈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
2、《教学认识论》(合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
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
4、《中国女性百科全书·文化教育卷》(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
5、《中小学教师保健手册》(主编),语文出版社,1995年。
6、《现代教育论》(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
7、《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年9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裴娣娜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如下: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6、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34、[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5、[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6、[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3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9、[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0、[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4、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5、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6、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7、[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8、陆有铨著:《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9、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年版
6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6、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7、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8、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9、[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0、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7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78、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79、张玉田等编著:《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80、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8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4、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年版
85、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8、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9、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