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读后感1500字(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 2023-06-20 04:13: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3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1000字余华第七天读后感1000字,余华《第七天》读后感,很久没逛书店,上周与同学慕名前往北大东门的万圣书园买...

第七天读后感1500字(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800字)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1000字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1000字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很久没逛书店,上周与同学慕名前往北大东门的万圣书园买书,听到一个中国美女给一个外国人推荐余华的《活着》,顺便说了一下《第七天》这本书,说还没来得及看,不知道好不好。那是第一次听说《第七天》这本书。然后,根据虹膜理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能听到《第七天》这本书,当代小说、文学理论专题这样的课上都有提到,怀着好奇的心,放下手中卡夫卡《城堡》,到网上下载了电子版的。

  不得不说主角的身份让我想起了初中看的一本儿童故事《天蓝色的彼岸》,都是灵魂,找寻着人间的遗迹,但是作为一本儿童读物,《天蓝色的彼岸》更多的是描写美好的天堂和人间的温暖,而余华的《第七天》与其说描写的是人间,不如说描写的是地狱。很多指责余华这部作品的人都说这只是微博上热点事件的集合,但是我在想,任何一个不是生活在当代中国,不是亲眼看到这些报道,参与这些讨论的人都会觉得这些事件不可思议。再有想象力的编剧都难写出这么多可笑可叹的情节。只是余华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所有的事都集中在了杨飞的身边——这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w w w . f w s i r . c o m)我们每个人都活得这么平凡,就算遇到一两件这样的事是可能的,但是所有的悲剧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就太戏剧了。但是,正是这种荒诞的戏剧性,才是具震撼力。
  
  我一边阅读,一边将《第七天》中的事件桩桩件件的和现实中的事件对上号,我发现对于很多事,我都有过评论,但是评论之后呢,愤怒、无奈,然后将目光转向另一件让我愤怒无奈的事情上。好像我每件事情都参与了,但是,有什么用呢?这样的事情仍是层出不穷。
  
  对这本书的指责的人很多,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翻开这本书,并且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受到其他人评价的影响,静静的看着这个“微博段子”大集锦。因为是以一个死人的视角写的,当然开篇就和身后大事联系上来,死不起,死后的排场、等级……一边骂着荒唐,一边又悲哀的想到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于是我就在这一边骂一边感慨的心情中看着这本。我是感性的人,看到杨金彪为了杨飞所作的牺牲,甚至最后为了不拖累杨飞选择离家出走,我落泪了。其他事情都离我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杨家父子这样的悲剧在我的身边的的确确是发生了的。邻居家的爷爷查出罹患食道癌,在80岁的生日当晚用一个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管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总之记录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光怪陆离。小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当我们读到他的时候,回想起那些事件,还能给我们警醒。而微博的更新速度太快,我们的视线很容易被转移。
  
  要是在去万圣书园之前我看了这本书的话,我一定会建议那个外国人别买这本书,怎么说呢,家丑不可外扬。
  

《第七天》读后感

      读完《第七天》这本书,沉浸在悲伤之中,感叹生活的艰辛,感动人间的真情。在绝望之中有一些温暖,在温情的背后又是无尽的讽刺。

    《第七天》反射着的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太多的内容,有社会的黑暗,也有平民百姓的儿女情长。对于制度里的灰色地带,让我感到一个人的渺小与无力,仿佛只有认命和无能为力。书中关于儿女情长的描述最直击我的心灵。这本书的语言无辞藻之饰,无华丽可言。但是,最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最令人揪心的情感,这也许就是文字最初的的灵魂吧。杨飞和李青的感情,由于三观不合而结束。

分别的时刻来到了,我向她挥了挥手,她上来紧紧抱住我,对我说:

“我仍然爱你。”

我说:“我永远爱你。”

      感情仍在,但是因为彼此不是所谓的一路人,选择了分开。李青去追随自己的未来后最终她选择了自杀,并与杨飞在“这个世界”里相遇。

      欲望,是贬义词吗?我认为并不是。生活是别人的,我们真的无法对其评价太多。我们可以在别人处于迷茫时给人家意见,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充当别人的”引路者“,我们可以以经验和眼界将选择摆在别人的面前,仅仅是分析,而不是教他怎么选择,因为没有人能够承担起别人的生活。

      生活都是有取舍的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或许你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多元生活?一心踌躇满志的李青死了,她的梦想也都破灭了。当他们在”这个世界“相遇时,只剩下遗憾,但大家都知道回不去了,也都将遗憾藏进心里。成年人的世界,是不允许将遗憾和伤感挂在嘴边的。

    伍声和鼠妹的感情,被现实社会束缚了太多太多。其实他们之间的误会是可以解决的,他们是可以在一起的。但是就是那一脚滑,鼠妹不小心就从楼上摔了下来,使他们阴阳两隔。伍声卖肾换钱为鼠妹买墓地,而他因卖肾失去生命后,没有悲伤,只有欣喜,因为他觉得可以再见鼠妹了。最终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和她也没有如愿再见上一面,让人潸然泪下。这个世界太多虚伪,显得他们的真情多么难能可贵。

     

      书中对爱的追寻和歌颂让我相信绝望的生活仍然充满希望,社会有很多黑暗和不公,但是我们依然要相信,这些爱情亲情友情是可以信任的,值得我们穷其一生去追寻。读过这本书后,让我更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珍惜相遇的每一个人,认真对待每一个选择!

余华 第七天读后感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这是余华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七天》的开篇,留给读者巨大的疑惑。一个即将走向殡仪馆被火化的人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故事呢?而后作者将主角死后七日经历的事情加以描述,将荒诞的生活本身描述的淋漓尽致。
余华在很多年前就说过这么一句话:一本小说写出来之后就不属于作者了,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他们不受作者掌控,作者能做的只是写。

真正的作者才能做到让书中的人物鲜活起来,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纵观余华作品中的人物,徐福贵、许三观、宋凡,他们不像其他小说的主人公让人读完就被忘却在脑后。他们会藏在你的心里,在某个时刻忽然出现纠葛着你,让你不由得心生感慨。
读《第七天》是因为偶然,一口气看完却实属必然。

余华写的每本书,翻开了就停不下来。

很多人说余华写的这本书令人失望极了。仔细想来,大家之所以这么认为,原因大致是这本书的背景是当代社会,而且小说里的情节真实的存在着,类似于社会新闻热点。群众早已经对此见怪不怪了。

比如鼠妹,男友送了一个很假的山寨iPhone, 女孩一气之下要跳楼;

比如地下卖肾交易,某男子为了买手机卖肾,结果导致感染身亡;

至于男扮女装卖淫、强拆、贪腐、滥用职权等等,也都是如今媒体爆料的热点。

不能说是余华没有像往日那样写出荒诞的故事,只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切身的感受到了荒诞,以至于麻木罢了。
而余华之前所著的《活着》那本书能够火起来并被大家认可,除了故事情节吸引人之外,更大的原因应该是我们从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事情。人们对未曾体会过的生活,总是怀着深深的敬意和好奇。
回到正题,继续谈《第七天》。

《第七天》里读到写父亲的那章时,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最初的啼哭是在满天星辰之下,而不是在暴风骤雨之间,一个年轻的扳道工听到我的脆弱哭声,沿着铁轨走过来,另一列从远处疾驰而来的火车让铁轨抖动起来,他把我抱到胸口之后,那列火车在我们面前响声隆隆疾驰而去。”
“我在他胸口的布兜里成长,第一个布兜是李月珍缝制的,是蓝色的;后来的布兜是他自己缝制,也是蓝色的。他每天出门上班时,先是将奶粉冲泡后倒入奶瓶,将奶瓶塞进胸口的衣服,贴着跳动的心脏,让自己的体温为奶瓶保温。”

“从我降生在铁轨上以后,父亲的生活道路一下子狭窄了。他没有女朋友,婚姻遥不可及。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闯进他的生活,而且完全挤满他的生活,他本来应有的幸福一点也挤不进来了。当他含辛茹苦把我养育成人,我却不知不觉把他抛弃在站台上。“
“父亲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认为自己一生里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收养了一个名叫杨飞的儿子。”
一个原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的扳道工,因为收养了被遗弃在火车道的小孩,命运从此被改写。虽然一度在收养的孩子和婚姻这个抉择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还是选择了孩子。从中我能看到一个人的赤子之心,还有虽无血缘却感人至深的父爱。

余华对父亲的描写是细致而温柔的,没有什么能比一个男人独自抚养一个铁路拾回的弃婴更具理想主义情节,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儿子抛弃了一切在冥界游荡只为找到父亲更动情。
读到鼠妹那章时,我看到了一个从未因生活窘迫就放弃爱情的女孩。

她的结局很是可笑:

因为男朋友送了假iphone跳楼自杀,可笑吧。

但其实不是,死后的她说出了真相:其实她不想死,她只是觉得被男朋友骗了难过,想让男朋友现身给个说法。

警察救她的时候,她伸出了手。可是没抓住才坠了楼。
“她那么漂亮,很多人追求她,他们挣钱都比我多,可是她铁了心跟着我过穷日子,她有时候也会抱怨,抱怨自己跟错男人了,可她只是说说,说过以后她就忘记自己跟错男人了。”
读最后一章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千千万万在这片土地上行走的人,他们接受了净身,变得轻松和愉快,也终于找到了容身之处。世间于他们而言,再无苦难和不如愿。
这本书让人惊喜的是,看到了余华的抒情。只是那么多的抒情片段穿插在残酷的死亡中,他一定也绝望极了。现实里,人们疲于奔命只为养家糊口,还谈什么抒情呢?所以余华在另一个世界,盛放了所有的希望和美好。
迅翁在《野草》中说:“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所以在世界尽头,余华为我们造了一个美好的地方,它有着一个美好的名字---死无葬身之地。

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800字

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800字(5篇)

  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一

  我们仿佛行走在这样的现实里,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断壁残垣。或是我们置身在一个奇怪的剧院里,同一个舞台上,半边正在演出喜剧,半边正在演出悲剧,或喜或悲。

  读完全书后,我重新认识了生与死。生生死死还不如说是一场单程旅行,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在本书中,生死也就是分隔于两个世界,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另外这个世界可能会丝毫不在乎。而有些东西,将从这个世界带入另外这个世界里。本书以荒诞的视角行文,即一个死去的人。他回忆着和正经历着的世界,在他的生前和死后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从他死去的第一天写到第七天,作为七个部分,书中开头就以雪、雾、雨这些意象来营造出模糊的环境和视线,朦胧和荒诞的世界。在刚开始会给人一种困惑或不确定感,继续阅读下去后就能发现另一片天地。在书的前部分,主人公死后所见的人和发生的事在后文皆一一对应,从而将全书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内容上,这本书极大的讽刺了现实社会里的不公平、黑暗的一面,借助一个死去的人视角,从权利、金钱到现实人们的欲望再到人性的阴暗面:虚伪、攀比、恶毒、幼稚、冲动......这些在书中展露无遗。

  小说中,死去的人生前有钱的话可以有墓地,有人哀悼,可以穿绫罗绸缎,可以有高档的骨灰盒,可以买到一块土地埋葬,最终能够得到安息。没有钱的人,不能买到土地埋葬,也就不能安息,只能永生,一直在这个悲惨的世界里,一直在那个叫死无葬生之地的地方。在殡仪馆里,有钱的人可以坐沙发,没钱的人只能站着或者坐在一个塑料板凳上。而那些有权力的人更是豪华的待遇,需要城市封路,大批的游行。从这个情节里就将社会的许多方面暴露出来,现实中,在候车厅里,同样是设有贵宾区休息室,里面的人可以吹着空调,喝着咖啡,翘着二郎腿。而普通人则是拥挤在一起,你推我搡,拖家带口。

  在小说中,还涉及到了社会舆论与社会人们的关注点。一个商场发生火灾,而负责人对社会称仅仅有7人死亡9人受伤,而网上的舆论则是说相关人员删除了大部分的死亡名单,那些人的亲属也被送了封口费。最后主人公在那个叫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遇到了那些在死亡名单上被删除掉的人。这样重大的事件就这样被上面的政府敷衍了过去。同样,主人公的母亲花了二十年时间终于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但是当警方的“惊雷行动”打击淫秽组织的事公开后,社会媒体将全部的焦点集中到这次行动中,各种人物的剖析,信息的公开,社会已经忘记了主人公与他母亲的相识。这是因为现实社会里的媒体往往是过多去迎合大众的欲望吧。

  小说是以生与死的世界展开,由于不久前送走了爷爷,因此每每读到离别或生与死的时候,便潸然泪下,也会想到当初送别爷爷时候的情景,想到爷爷生前时候的样子,爷爷以前的经历也是那样的艰辛,和奶奶一起含辛茹苦养育儿女,最后竟是落了这样的结局,此刻千言万语,也难能表达思念之情。

  小说正如标签上所写的那样,比《活着》更悲惨,比《兄弟》更荒诞。但是作者还是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

  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二

  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余华。

  第七天绝对是一本非常荒诞的小说,说的俗一点:都是瞎编的!没有任何生活基础,简直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可是,小说里的每个故事又确实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真的,现实生活比小说更荒诞。

  我的朋友说,在你读这本书之前,一定好好看新闻联播。说的极是,书中的很多故事情节都源自我们的身边,并且都上了新闻联播。余华将这些互相没有任何联系的事件巧妙地串到了一起,让所有的人物都在死后相见,并相互述说自己在人间的悲哀故事,比如主人公的父亲因为没钱治病,自己离家出走,死在野外;而主人公本人也因为餐馆煤气爆炸丢了性命,并在阴间与自己的父亲相见;比如主人公的妻子因为羡慕虚荣而离开了他,做了高官的情人,并在高官落马之后自杀人亡;比如商场大火,死了很多人,而政府掩盖事实真相,让死者家属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是死是活;比如争锋强拆,将上夜班回家白天睡觉的一堆夫妇在光天化日之下掩盖在废墟之下,留下可怜的小女一人在世上;比如政府医院强制人工流产,将孕妇肚子里活活的婴儿生命致死,并抛尸野外;比如死者没有钱买墓地,活着的人卖掉自己的肾给死去的人买墓地,是在黑暗的地下医院卖的,然后自己也因为手术感染而失去性命,等等等等,一起都是现实的悲哀。

  读这本书,心里有些颤抖。“这世界是多么地不公平,多么地残酷。我们仿佛行走在这样的现实里,一边是等红酒绿,一边是断壁残垣,或者说我们置身在一个奇怪的剧院里,同一个舞台上,半边正在演出喜剧,半边正在演出悲剧。。。。”(余华)

  我读过许多余华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非常沉重,都深深地挖掘底层社会人民的苦难处境,比如《活着》《兄弟》。我们的社会不需要太多的浮华粉饰,更需要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而余华先生正是通过他的作品像我们展示一个不一样的社会。

  感谢作者用《圣经》里的“第七天”作为标题: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旧约创世纪》。盼望有一天我们世上所有的人都在神的国里安息,没有苦难,没有哭泣,也只有在神的国里,我们可以实现这一愿望。在人间,无处不悲哀。

  如果你的心够坚强,够宽阔,推荐你读这本书。

  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三

  近几天,我无意中翻出了余华的《第七天》。或许是我这个主人太粗心了,让它在角落里不知道藏了多久,也有了几分历久弥新的味道。谁知简简单单的一小本,可是却道出了许多世事沧桑。

  我是在《活着》这本书中,了解到作者余华的,个人表示挺喜欢他那种朴实而富有冲击力的文字。而这本小说,作为荒诞派的代表作,又给予了我巨大的震撼。

  初看名字,我原以为它与耶稣创世七天有关,翻阅后才知其实不然。所谓的“七天”仅仅与中国文化中的“头七”有关。按照其说法,人死后的七天会以鬼魂的状态在阳间寻找生缘,在第七天返魂回家。然而我们的主角杨飞,养父养母已逝,妻子也早已离他而去,可以说他是一个无人牵挂的孤魂野鬼。作者正是以他在这七天之中的所见所闻和苦苦寻觅,于世界的反面讲述了这个世界的冷酷与真情。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社会的不公平,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在活着的世界中,底层人民为生活苦苦挣扎,在巨大的社会差距中苦苦支撑。而死亡却好像是另一种差距的开始。开头,在殡仪馆里,贵族坐的是沙发,穿的是蚕丝寿衣,用的是紫檀骨灰盒和进口的炉子,而平民则不然。这一幕幕就与现实惊人的相似,不同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待遇。

  我还读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开发商的不仁之举,火灾背后真实的死亡数据,小市民的'聒噪和弃婴们无力地哀啼等等。或许这就是社会的阴暗面,不为人所知,不,应该是不为活人所知,只有在一个灵魂的世界中,所有的外壳才能退去,一切的虚妄才能消失,社会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触目惊心。

  除此之外,我还读到了真情,那种在重重利益纠结下宝贵的真情。杨飞与养父母之间厚重的情意,与原来妻子的“破镜重圆”,饭馆老板一家人的相互慰藉,鼠妹和其男朋友间的嬉笑怒骂,几十个弃婴那宛如夜莺般的歌声等等。还有在那“死无葬身之地者的聚居地”里,无数孤单灵魂的互相关心,他们为自己和同伴戴孝,祈祷。生前的苦苦支撑与挣扎,死后的种种遗憾与牵挂,正如书中所说“我一一遇见了他们,生前,死后也一样”。

  仅仅七天,余华让我看到了太多。一路的描写仿佛都是灰色、苍白的,一生的描述好像都是痛苦、艰难的。逝者生前与死后故事的完美还原,而对于事件的感受,更多的是通过一种诙谐、黑色幽默的方式去描述那种痛苦与无助的情感。

  世态炎凉,人生的种种苦难让人如游魂一样四处飘荡。我们中有些无足轻重,何处来,何处去,无人问津。也许是这些人生来就渺小,以致死后的孤魂也无处归去。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那些孤魂,都在苦苦追寻一处安身之所,那里便是一处“理想国”,有鲜花、翠柳、鸟语、人心的温暖,众生平等,毫无歧视。

  

  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四

  我是余华作品的忠实拥趸者,《活着》等小说令我刻骨铭心。前年,同事看完他的新作《第七天》后打算随手扔掉,我赶紧让她送给我,却由于种种原因束之高阁。

  最近,我翻开这部小说,一下子被其吸引。它讲述的是主人公杨飞死后七天内发生的故事。这期间,和杨飞关系亲密的人也纷纷离开人世,杨飞既回忆了和他们的生前往事,也和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续写了篇章。如此看来,《第七天》构思不可谓不荒诞。可一转念,作者和每一个读者一样,都未曾到过“那边”,而他小说中描写的暴力强拆事件、医院死婴野蛮丢弃事件、商场火灾人数瞒报事件等,又都是当今社会真实存在的阴暗面,我不禁感到,这部小说是我见过的最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在《第七天》里,余华一方面延续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即用冷峻的笔触描绘残酷乃至惨烈的生存现象,让人欲哭无泪。另一方面借助作品独特的表达方式,尝试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比如在冥界,那些买不起骨灰盒和墓地的人都汇聚到一个叫做“死无葬身之地”的所在,他们死而平等,友好相处。其中还包括一对生前的冤家:一个警察和一个男扮女装的卖淫者。卖淫者由于被警察抓住了,失去谋生手段,最终伺机杀死了警察,自己也被判处了死刑。他俩却没有让彼此的仇恨跨越生的界限。警察的家人因为没有替警察申请到烈士觉得警察死得冤,就一直没替警察买墓地;卖淫者明明有钱买墓地却宁愿陪着警察不安息。他俩天天一起下棋、悔棋,真吵不息。

  小说着墨最多的是杨飞和养父杨金彪之间的深情。杨金彪为了杨飞,放弃了婚姻,把所有的爱和心血都灌注到杨飞身上,读来感人肺腑。

  我一向认为,真正的文学大师语言总是极为朴素、生动的。不信?我摘录余华本书中的一些佳句供朋友们欣赏:

  她们的闲言碎语对于她只是无需打伞的稀疏雨点。

  我父亲痛苦不堪,他就像是一条情感湿润的毛巾,我和这位姑娘抓住这条毛巾的两端使劲绞着,直到把里面的情感绞干为止。

  我努力回想,可是记忆爬山似地越来越吃力。

  我走向这个陌生的声音,像是雨水从屋檐滴到窗台上的声音,清晰和轻微。我判断出这是一个女人的声音,饱经风霜后,声音里有着黄昏时刻的暗淡,可是仍然节奏分明,像是有人在敲门,一下,两下,三下。

  如果余华的文字打动你了,那么,捧起《第七天》吧。

  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五

  完了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发现里面的故事都是似曾相识,比如强拆事件、弃婴事件、袭警事件等等。作者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成为一篇小说,但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作者对这些事件倾注的情感。

  《第七天》正如书名那样,讲述了主人公死后七天的遭遇,每一天都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事,这其中掺杂着回忆与虚妄、爱情与感伤、高贵与渺小、荒诞与真实,接触到人间的炼狱。主人公的幽灵杨飞,一路行进,从殡仪馆出发,一路跌跌撞撞,见到一群和他一样死无葬身之地的亡魂,这其中有作者的亲人,邻居,也有陌生人。他们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民,遭遇到各种惨死。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第三天中杨飞回顾自己的身世,杨飞的母亲在火车快进站时上厕所生下杨飞,杨飞从厕所丢到铁路上被年仅21岁铁路工人杨金彪捡到,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父子情深的故事,读之无不为之动容。杨金彪对杨飞倾注了无限的爱,上工他将小杨飞绑在背上,冲好奶粉放在胸前给小杨飞吃。他能够根据小杨飞的声音判断他是否饿了、渴了,还是需要换尿布。因为杨飞的存在,他拒绝了所有的女孩,终身未娶。当杨飞要与亲生父母相见时,他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为杨飞置办行装。为了杨飞能够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他毫不犹豫地支持杨飞到北方城市工作;当他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时,为了不连累杨飞又离家出走。

  我觉得这部小说的神来之笔就是塑造了杨金彪的形象,他一生善良勤劳,为曾经“遗弃”杨飞二十四小时而内疚一生,死于异乡后,为了能够与杨飞见一面,他自愿在殡仪馆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维护着公平正义。

  作者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这两个极致的世界,批判审视着现实,给予最残酷和最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第七天》体现的是这个年代正在奋斗着的一代人的世界。小说文风很紧凑,快速有力,不点缀不渲染,有一种死亡般的寒冷和压抑,把人逼到角落里,堵着喘不出气。活着的世界里充满了艰辛,死亡却只是绝望的开始。然而余华又在绝望中给人留着希望——“死无葬身之地”为现实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个乌托邦,用荒诞的变形记演绎出一种底层世界的冷暖人生。

;
本文标题: 第七天读后感1500字(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8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65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怪蜗牛奇遇读后感(《怪蜗牛奇遇记》读后感400字)恐龙大百科全书读后感45O字(恐龙大百科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