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周易的一片读后感大学选修要考试,1500字左右百度下不就有了么。。。。。这个百度来的之所以选择《周易》,是因为原来高中时候的校训:“自强不息厚...
求周易的一片读后感
大学选修要考试 1500字左右百度下不就有了么。。。。。这个百度来的
之所以选择《周易》,是因为原来高中时候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湖州中学),而这两句话就源自《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然,作为群经之首,周易的博大精深远远不是我所能读懂的,只能说,对于其中的一些哲理,也有了些点滴的体会,所以在此纪录下来,以供大家分享。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爻辞,自汉代以来,就将它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三十卦,即从“乾”卦到“离”卦,下经三十四卦,即从“咸”卦到“未济”卦。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
-”与“—”。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都还会说道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淫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
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周易》能位于我国的五经之首,一定有它的道理。以上只是我看《周易》粗浅的认识,有不到的地方,望朋友们点评
之所以选择《周易》,是因为原来高中时候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湖州中学),而这两句话就源自《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然,作为群经之首,周易的博大精深远远不是我所能读懂的,只能说,对于其中的一些哲理,也有了些点滴的体会,所以在此纪录下来,以供大家分享。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爻辞,自汉代以来,就将它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三十卦,即从“乾”卦到“离”卦,下经三十四卦,即从“咸”卦到“未济”卦。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
-”与“—”。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都还会说道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淫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
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周易》能位于我国的五经之首,一定有它的道理。以上只是我看《周易》粗浅的认识,有不到的地方,望朋友们点评
《易经》 读后感
求一篇!今天看了百家讲坛曾仕强先生读易经,虽只是部分片段也足以让人收益终生,曾先生是国学大师,他对易经的了解不是我辈可以启及,但我有一些感受结合近年学习哲学一些心得在这里对于老先生的观点想提出认同,提出异议.恐要见笑.
一:是阴和阳的问题,曾先生以计算机的0和1加以比较论述,我认为是非常正确,并且本人前些时间也以相同观点和同事谈及,只可惜同事都是对思想漠不关心的工人,只当时对风而言了,曾先生的观点恰与我的观点相同,让我内心平添了许多自信.
易经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凶吉",阴为虚'阳为实'其中包含了对自然万物的形成现象的理解.而计算机是由0和1为基本构成单位,0和1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数据链演化为程序,发展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数字光影虚拟世界.这恰恰印证了易经的阴阳互补不可或却的哲学理念.
二:就是曾先生的"持经达变"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这就是"保持原则,适时改变"曾先生说:"我们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对"中"展开论述,"中庸就是恰倒好处,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辨证的观点.对此本人也严重同意,这是用于人际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
而对于曾先生对"经"的解释小我不得不说些个人的看法,那就是不变与变的问题,曾先生说"经"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就以我前数年学习辨证唯物的经验来看,世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的.不变是相对的,之所以说"不变"是为了比较"变","不变"是变的参照物而以.不是不变而是相对我们的时间价值观的不变.所谓的"不变"只是慢慢在变,是量变现象,实际它是不断在变化,只是到形成"质变"的时间较为漫长而已,比方说,地质的变迁就经历了无数万年,不是我们以现实人生的标准可以痕量经见的.
其他对于曾先生提出的"谦卦"等等问题我一部分表示赞同,一部分限于学识不很理解,今后会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发问. 由于时间关系,只是断断徐徐收看了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的几个电视讲座,曾先生阐释的很多观念非常深刻,值得大家了解。这里只将我摘录的有限几个与大家分享:
1、天地每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做的自己受。
2、持经达变。要有原则的变。
3、中国没有人际关系,中国是人伦关系。因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的平等观念,而人伦关系的基础是人不平等的观念。
4、子女为父母所生,但不为父母所有。
5、福禄在丑人的身边。官越大的,太太越丑;越有钱的,太太越丑。太太丑是福气。
6、谨言慎行。中国人不允许你有话直说,有话直说是目中无人。
7、中国社会谦虚是永远正确的。
8、正确的人生观:尽自己的本分。孔子讲,尽人力、听天命。
9、教育的力量、功能是有限的,不要太过相信教育。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出《论语�6�1宪问》)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在这里,我们看到中国古代两位圣哲先贤对“以何报怨”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们现在无法体会两位先哲当时的说话语境,所以不敢妄加揣度。
近日,看了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节目中作的“易经与人生”的演讲,我有些明白了。原来,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种类别的人,而孔子所作的《论语》是给中人看的,或者可以说是中人的代言人,所表达的智慧应该是中人智慧,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智慧。而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中人以上的人看的,是非常高深的智慧。
于是,我就明白了,“以直报怨”是中级智慧,也就是一般人的智慧。“以德报怨”是高级智慧,是得道之人的智慧。那么,由此可知,“以怨报怨”应该是低级智慧了,是鲁夫莽汉的智慧。
以何报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问题是要看你的修为境界了。
一:是阴和阳的问题,曾先生以计算机的0和1加以比较论述,我认为是非常正确,并且本人前些时间也以相同观点和同事谈及,只可惜同事都是对思想漠不关心的工人,只当时对风而言了,曾先生的观点恰与我的观点相同,让我内心平添了许多自信.
易经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凶吉",阴为虚'阳为实'其中包含了对自然万物的形成现象的理解.而计算机是由0和1为基本构成单位,0和1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数据链演化为程序,发展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数字光影虚拟世界.这恰恰印证了易经的阴阳互补不可或却的哲学理念.
二:就是曾先生的"持经达变"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这就是"保持原则,适时改变"曾先生说:"我们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对"中"展开论述,"中庸就是恰倒好处,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辨证的观点.对此本人也严重同意,这是用于人际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
而对于曾先生对"经"的解释小我不得不说些个人的看法,那就是不变与变的问题,曾先生说"经"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就以我前数年学习辨证唯物的经验来看,世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的.不变是相对的,之所以说"不变"是为了比较"变","不变"是变的参照物而以.不是不变而是相对我们的时间价值观的不变.所谓的"不变"只是慢慢在变,是量变现象,实际它是不断在变化,只是到形成"质变"的时间较为漫长而已,比方说,地质的变迁就经历了无数万年,不是我们以现实人生的标准可以痕量经见的.
其他对于曾先生提出的"谦卦"等等问题我一部分表示赞同,一部分限于学识不很理解,今后会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发问. 由于时间关系,只是断断徐徐收看了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的几个电视讲座,曾先生阐释的很多观念非常深刻,值得大家了解。这里只将我摘录的有限几个与大家分享:
1、天地每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做的自己受。
2、持经达变。要有原则的变。
3、中国没有人际关系,中国是人伦关系。因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的平等观念,而人伦关系的基础是人不平等的观念。
4、子女为父母所生,但不为父母所有。
5、福禄在丑人的身边。官越大的,太太越丑;越有钱的,太太越丑。太太丑是福气。
6、谨言慎行。中国人不允许你有话直说,有话直说是目中无人。
7、中国社会谦虚是永远正确的。
8、正确的人生观:尽自己的本分。孔子讲,尽人力、听天命。
9、教育的力量、功能是有限的,不要太过相信教育。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出《论语�6�1宪问》)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在这里,我们看到中国古代两位圣哲先贤对“以何报怨”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们现在无法体会两位先哲当时的说话语境,所以不敢妄加揣度。
近日,看了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节目中作的“易经与人生”的演讲,我有些明白了。原来,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种类别的人,而孔子所作的《论语》是给中人看的,或者可以说是中人的代言人,所表达的智慧应该是中人智慧,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智慧。而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中人以上的人看的,是非常高深的智慧。
于是,我就明白了,“以直报怨”是中级智慧,也就是一般人的智慧。“以德报怨”是高级智慧,是得道之人的智慧。那么,由此可知,“以怨报怨”应该是低级智慧了,是鲁夫莽汉的智慧。
以何报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问题是要看你的修为境界了。
需要一篇《周易。系辞》的读后感,谁可以帮帮忙?
只针对《周易》里《系辞》的部分,想知道《系辞》给大家的启发何感想之类的。请大家踊跃给予意见!!!多谢!周易与系辞没有认何关系.系辞是挂靠在易经上的学者学说
由于周易是密码书,平添了许多神秘感,这就给学易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个空间让学者们制造了匪夷所思的假说,超乎寻常的猜想,这就是系辞。所以说,周易与系辞没有任何关系,系辞是挂靠在周易上的学者学说,但学者们却挖空心思的说系辞与周易有千丝万缕的这样那样关系。
由于周易是密码书,平添了许多神秘感,这就给学易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个空间让学者们制造了匪夷所思的假说,超乎寻常的猜想,这就是系辞。所以说,周易与系辞没有任何关系,系辞是挂靠在周易上的学者学说,但学者们却挖空心思的说系辞与周易有千丝万缕的这样那样关系。
难忘的一课 的读后感,快啊!!!
在台湾“光复”以后,本课文的作者在台湾找到了在轮船上的工作。
有次,轮船停在了台湾的高雄港口。作者不去市区,而选择了走向郊外,作者在郊外不知道走了有多远,发现了一所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作者走进校园,显然很安静,他走近一间教室,走到窗外,见到了一位年轻的教室正在教孩子学习文字。他在黑板上很吃力地写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接着,他又用不太标准的国语一遍又一遍地读。我被着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他从后门走进教室,坐在最后的一排,根着老师一起大声地读着。
最后,老师和同学非得要带作者去他们学校的小礼堂去参观。
到了后,老师对作者说:“这里,以前是画着日本人的画,现在‘光复’后,就挂上中国人的画。”作者听后在墙壁上看了看画,上面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作者在那一瞬间,眼眶不觉湿润了。
我想在作者心里,这个郊外里的乡村学校永远在他心里或者在中国人的心里,永远都是一片神圣的学校和礼堂或者是神圣的土地。
说不定今后又有一天,碰巧轮船又停留在了高雄港口,那作者又可以再次去那个学校跟那位教师沟通和去参观一下小礼堂,说不定下次还会又增加许多中国历代伟人的画啊。我想作者也一定想天天到那所学校,跟着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和年轻的老师一起学习中国人的文字和国语,作者也应该是这样盼望的吧.
有次,轮船停在了台湾的高雄港口。作者不去市区,而选择了走向郊外,作者在郊外不知道走了有多远,发现了一所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作者走进校园,显然很安静,他走近一间教室,走到窗外,见到了一位年轻的教室正在教孩子学习文字。他在黑板上很吃力地写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接着,他又用不太标准的国语一遍又一遍地读。我被着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他从后门走进教室,坐在最后的一排,根着老师一起大声地读着。
最后,老师和同学非得要带作者去他们学校的小礼堂去参观。
到了后,老师对作者说:“这里,以前是画着日本人的画,现在‘光复’后,就挂上中国人的画。”作者听后在墙壁上看了看画,上面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作者在那一瞬间,眼眶不觉湿润了。
我想在作者心里,这个郊外里的乡村学校永远在他心里或者在中国人的心里,永远都是一片神圣的学校和礼堂或者是神圣的土地。
说不定今后又有一天,碰巧轮船又停留在了高雄港口,那作者又可以再次去那个学校跟那位教师沟通和去参观一下小礼堂,说不定下次还会又增加许多中国历代伟人的画啊。我想作者也一定想天天到那所学校,跟着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和年轻的老师一起学习中国人的文字和国语,作者也应该是这样盼望的吧.
本文标题: 周易 系辞传 读后感(孔子读完《周易》后写了哪些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065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