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什么钓鱼?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吕是他的封姓,所以又叫他吕望。,姜太公钓鱼,历史上确有其事。《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盖常...
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什么钓鱼?
姜太公钓鱼什么意思啊?
有一个歇后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这个故事包含了三层含义:1)鱼,你愿意被我钓;2)鱼,我想钓你;3)鱼,我想钓你,你也愿意被我钓。
先看第一层含义,鱼,你愿意被我钓。因为你不是一般的鱼,因为你知道我是姜子牙。我,姜子牙是个神仙。你小鱼儿被我钓上来,以后就能跟我混,或者借着我的法力你能上天。你知道神仙是不随便吃荤的,就算要吃,也不会吃你这条凡鱼。你不是条笨鱼,而是条聪明的鱼。我不需要多么主动地去找鱼饵和鱼钩,你都会来咬钩被我钓上来。你是自己想被钓,不是我逼你的,更不是我诱惑的,是你自愿的。这就叫做愿者上钩。这也是这个歇后语的第一层、最基本,但也是最不透彻的含义。
再看第二层含义,鱼,我想钓你。我姜子牙钓鱼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而不是为了吃鱼或者别的用途。钓鱼人人会掉,我姜子牙不是凡人。和凡人用一样的方式钓鱼,那我即使不是凡人,也会被别人当成凡人。所以我一定要用凡人做不到、不会用的方式去钓鱼。当然,我用某种不寻常的方式去钓鱼,别人就一定会认为我不是凡人:如果我用无饵直杆掉不到鱼,别人就会认为我是个蠢人;如果我能钓得着鱼,别人就会认为我是个奇人。我的目的就是让别人注意到我是个奇人,所以,鱼我想钓你。鱼,我不会伤害你的,我只是要你帮我做做样子。等我的目的达到了,你还在你的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因为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也许不能以后带你混,或者帮你上天成仙,但是我不会忘记你的,因为你帮过我。这就是这个歇后语的前半句——姜太公(要)钓鱼。
最后看第三层含义,鱼,我想钓你,你也愿意被我钓。我姜子牙需要你帮我演完这出戏,达到我的目的。你小鱼儿也希望被我钓上来,接近我,沾沾我身上的仙气。我由于要把戏演得更成功更吸引人,我不能用普通的方式;加上我行动匆忙,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鱼儿和鱼钩,你就帮帮忙自己咬钩上来吧。你平常只能跟那些凡鱼在一起混,跟我这种仙人接近的机会不是很多,你要把握住哦,所以我想你也是愿意被我钓得。我们这叫互相帮助,互惠互利,win-win。所以这出戏我们缺少谁都不行。这就是整个歇后语合在一起的意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直中垂钓,曲中求![什么意思
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意思就是宁愿正当地求取,决不卑屈地苟求。
这个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典故,周文王见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直钩钓鱼,有些不解,问姜子牙为什么这样做,姜子牙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意思就是宁愿正当地求取,决不卑屈地苟求。
出处:《封神演义》二三:“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白话译文:怎么能用弯的鱼钩钓鱼呢,那不是大丈夫做的事。我宁愿用直钩钓取,也不用弯钩,不是为了钓鱼,只是想钓王侯。
扩展资料
背景故事:
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耻。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文武全才能够统筹全局的人,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经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人。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遇见了一位钓鱼的老人。老人须发斑白,看去有七八十岁了。
奇怪的是他一边钓鱼,一边嘴里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再一看,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县)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他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了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最好150多字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
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
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他本来就是为了想要推翻商朝,到处去寻找大贤人,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寻访的大贤人吗?
文王非常高兴,恳切地对姜尚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请您到我们那里去,帮助我们治理国家吧!”说完就叫手下人赶过车子来邀请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里去。
姜尚到了文王那里,先被立为国师,后来升为国相,总管全国政治和军事。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尚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于是,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
扩展资料:
故事大意:吕尚隐居,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打猎时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吕尚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后世经常用同源典故“太公钓、吕钓、渭钓、子牙垂钩、溪钓、渭滨垂钓、钓周、钓渭、垂钓溪、大钓无钩、直钩钓国、溪直钓、溪未遇”等写隐居、贤才待用,以及贤能执政,大业盛隆;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表示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告诉我们要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
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