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未泯是什么意思良心未泯泯,即泯灭,丧失的意思。未,尚未,还没有的意思。即良心还没有完全丧失。勇敢的心观后感(字数在500左右)一、童年的继承...
良心未泯是什么意思
良心未泯
泯,即泯灭,丧失的意思。
未,尚未,还没有的意思。
即良心还没有完全丧失。
泯,即泯灭,丧失的意思。
未,尚未,还没有的意思。
即良心还没有完全丧失。
勇敢的心观后感(字数在500左右)
一、童年的继承
华莱士并不是天生禀赋异人的英雄,充其量是个平民的后代,虽然他的父亲曾经领导了一次小小的抗争,可比起他后来的作为,有许多的不成熟、不成功的因素。
他的父亲是那时平民的代表,他的起义,动力不在于自身阶层对自由的认识和评价。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本着对阴谋者的痛恨以及忠诚于领主国家的信念反抗,甚至都没有战胜对手的意图,他只是要让那个暴君知道,平民也有斗争的勇气。
英格兰王长脚为了扩张吞并苏格兰领土的野心,布下圈套暗杀了所有参加议和的苏格兰贵族,年幼的仆从也未能幸免。
童年华莱士被那张扭转的苍白面容惊吓,而后又想随父亲一同出征,这不是因为他具有超出同龄的勇气,而是因为对死亡的概念,他还没有更深入的理解,直到他看见父亲和兄长的尸体,还有淋漓的血。
他在父亲的坟前忧郁,年幼的莫伦在众人离去时奔回来,给了他一朵蓟花。这时,华莱士流泪了。他终于知道了死是什么,那是意味着失去熟悉的亲切,不再拥有温情。
影片中,他的叔父端起他的下巴,说了一句:“你真象你的母亲。”这句话的意思并不象字面上那么简单,仅仅是对他容貌的感叹,仅仅是对陡感孤独和恐惧的华莱士表白:我们是一家,你身边仍然有可依靠的亲人。
那是对当时华莱士的注解:他本有一颗感伤而柔弱的心。
他的叔父是个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争的目的和意义。他要华莱士学习拉丁语,告诉华莱士,在学会用武器前,必须先学会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拉丁语理解上帝的所在,真理才赋人予自由。
幼小的华莱士当然还不能彻底懂得这些,他还不断沉浸在对故土的留恋和失去亲人的哀伤里。
他在梦中和父亲对话,父亲对他说:“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这无疑是对生命意义的最早启蒙。
华莱士的叔父带着他游历欧洲,只有在他长大成熟以后,才真正从两个先人身上继承了宝贵的遗产:理智和勇气,从此伴随他寻找生命的自由。
二、生活的热望
华莱士从国外归来了,回到故乡,他就热切地亲吻久别的气息。与老友重逢砥砺的喜悦和参加他人载歌载舞的婚礼,让他都没有意识到,在他国统治下的短暂美景,从来也不可能摆脱蹂躏的阴影。
长脚发明的初夜权,意在吸引本国贵族安心在苏格兰的土地上驻扎开拓。可这种剥夺了人道的特权,无疑使得平民受到了更深重的压迫。白皙的新娘没来得及投入丈夫的怀抱,就被赶来的英贵族制止了。新郎本在愤怒中意图反抗,马上就受到了利剑架颈的胁迫。新娘在内心天平上选择了他的生命,那拂开刀剑的手,那耳边的轻语,终于让爱人在武力的淫威下,不得不忍受被人夺走心爱的痛苦绞割。这种时候,个人的愤怒和反抗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华莱士是个逃避者。他只想做个老老实实的人,过普普通通的生活。面对这样的环境,他还是希望能够凭借一点小聪明,抓住那法律的漏洞,和心上人继续游离现实的残忍。
深林里,他和莫伦秘密结婚了,牧师祝祷证婚后,这对男女就着月光与涟漪偷尝“禁果”,华莱士成了一个男人。
梦境终究会结束,不管曾经如何甜美醉人。
三、义务和责任
英军的跋扈在众人企求和平的忍耐下激增,连还没有足够地位和资格享受初夜权的那个英格兰老兵都觉得,自己对于苏格兰人当然可以为所欲为。
别人并不知道,莫伦和华莱士的真实关系,但是那家伙就在光天化日下调戏莫伦,不在乎嘴里说的话和他的举动配合是多么无耻—“你让我想起了家里的女儿。”
他兽性大发时,已经顾不到身边苏格兰人如何众多,甚至听不到自己同伴的劝阻。是什么让他有那么大的胆量?
——想通过亡国生涯发展社会实力的人,你替我思考吧。
因为反抗污辱,莫伦被杀害了。华莱士在海湾没有等到他的爱人前来汇合,逃离这个世界。
他的理想主义生涯也就此结束,除了悲愤而起,他再没有继续欺骗自己的理由。
那时的他还依然称不上是第一个觉醒者。他只是第一个没留住爱人生命的不幸者,由于不幸而反常,违背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原则。他的率先回击就赢得了响应,那是久忍屈辱的大爆发。众人围着他大呼:“英雄之后!华莱士!”可华莱士心里知道,他宁愿向死神屈膝,要回自己的爱人。
他在莫伦父亲面前下跪,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只想得到宽恕……
华莱士不是想号召别人,也不想当众人的领袖。邻镇的人赶来投奔时,他还劝人回去,因为他认为此时骑虎难下,全是一时冲动惹的祸。
起义是被动的,投奔义军的人数不断增长。如大海纳百川,要想推拒也不可得。这是个异样的循环,众人为他的勇气而激励,放弃了苟且偷生,投入战斗,而华莱士也正是被投奔者的热情激励,思考起自己的责任。
他不能舍弃众人的信任,更看到了起义背后鼓舞人心的真正目标:生活的自由。
没有对生活的热望,成就不了一个热血男儿。
没有对人民的义务和责任,成就不了一个英雄。
四、现实的抉择
华莱士赢得了传奇英雄的名声。他一呼百应智勇双全,在不断的胜利中,自蔽的苏格兰贵族甚至也被打动。
贵族们想仿效他的模式,领导手下的雇民为他们捍卫土地。然而面对英格兰敌军的强势兵力,他们自己在怯懦,做议和的打算,因此号召显得如此空洞,远不足以让众人觉得有为此赴汤蹈火的必要。
华莱士的队伍在他们将退却时来到了,一通震撼人心的演说,明白无误地阐明了这战争和平民们的关系:他们的坚守不是贵族们谈判桌上的筹码,而是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委实精彩,只怕我翻译得次毛。)……“嗨,战斗也许会令你死去,逃避后你却定能生存,至少暂时能活命。从今而始,直到多年之后你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时刻,你会不会宁愿用这些苟活的日子换取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仅仅是回到这个战场,一起对我们的敌人宣告:他们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可永远也无法夺走我们的自由!……”
为避免歧义,重复原文如下:
“Aye, fight and you may die, run and you'll live. At least a while.And dying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 just one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Alba gu bra!(苏格兰万岁!)”
华莱士的鼓励振奋了众人的斗志,通过他周详的部署,这次贵族与平民联合的战役以寡敌众,用最小的代价夺取了胜利。贵族们也愿意利用他的感召力和战斗力保卫自己的权益,赐给了他及起义领导层贵族的封号。
华莱士学识本就不比那些世袭的苏格兰贵族少,不是个没有头脑的人,他知道贵族们的最终企图,可他暂时还只能借助他们的兵力和武装,扩大义军的规模,对抗英格兰的军队。
阶级的分歧并没有阻止他对贵族朋友罗伯特的信任,华莱士通过他的语言和表情,了解到罗伯特与别的贵族并不相同。罗伯特的志向没有仅仅停留在收回部分领土,并以几个战役的胜利做威胁,与英格兰人回到谈判桌上。他想的和华莱士一样,重新建立起完整、独立的苏格兰。
华莱士对他交心,希望可以结成长久的同盟。然而,他不得不接受一次教训:利益面前,不同的阶级间没有永恒的挚诚。
五、理想与困惑
在对英国王长脚面对面的较量中,爱尔兰的雇佣军临阵倒戈,投入了义军的怀抱,可那些苏格兰贵族却因私下的交易而背叛了义军,部队临阵脱逃。华莱士徒然一再挥动着令旗,可无法挽回背弃者的脚步。
孤军奋战,义军和英军一同在长脚的乱箭指命下纷纷倒地。华莱士也受了伤,一腔悲愤化为对那个暴君的最后一搏。他拍马向扬长离去的长脚追击,已经不在乎人数众多的卫队,他想战至最后一息。回头迎战的铁面人把他打落下马,华莱士趁他下马来看时,制住了这个敌人,挥刃割向他的脖颈。那人因绝望而惊叫,挣扎中,华莱士剥落了他的头盔……
华莱士万万也没想到,自己眼前的敌人竟然是罗伯特!
初次看时,只体会到华莱士异样目光中流露的是惊痛,是迷惑,是难以置信。他丢开剑,颓然躺倒在地,仰面向天等待屠戮,仿佛是对友情的绝望。可后来我细细品味,才发现他是想用自己的生命来忏悔。
按他对敌人的态度,他才不会对背叛者有妇人之仁。按他孤身挑战的勇气,他也不至于因为失去友情而如此伤心绝望,何况他曾经失去过一次,那是莫伦——他最珍惜的爱人。
自暴自弃只有一个原因:他觉得自己不配,也无法再承担领袖的角色。
“为何志向那么远大的朋友也会背弃自己的信念?为何“苏格兰”这称谓在平民和贵族间永远有着不同的意义?……太多的生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我才是真正的罪人!是我许诺他们将在自由的国度里得到尊严,结果却让他们在欺骗中无谓地牺牲!”
身为义军的精神、军事领袖,他悔恨自己因为轻信而将众多的追随者陷于死地,无地自容,羞于面对血流成的河。
这使华莱士的精神崩溃,除了以死相谢,他不知道自己活着还能干什么。
幸亏罗伯特良知未泯,在最关键的时候将华莱士推上了他战友的马背,让他们摆脱了追兵的威胁。
这让华莱士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使他有机会,重新寻回信仰,进一步理解生的意义。
六、侠义和使命
义军受到了重创,战友的父亲也伤重不支。那个倔强的老人曾经是他父亲的战友,而今同是他的追随者。面对老人死前的流离,壮实豪迈的儿子在悲泣,曾经坚强的华莱士也感到了无比的愧疚和自责。老人却带着笑容对儿子缅怀道:“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我享受够了,还能看到你成为现在这样的真汉子,好痛快……”
这番话没有消失在战场尸骨如山的惨淡中,它深深地触发了华莱士的反省。倘若这就是老人的幸福,这就是那些牺牲者自主的意愿,他将继续为此奋斗,他坚信这就是他的使命。
华莱士对战略的观念也开始转变,他脱离了对贵族部队的幻想,在暗中积蓄真正的有生力量。
尽管他身边依然围绕着坚信他的战友,可他在继续领导众人之外,选择了单枪匹马的游侠方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叛徒国贼。
驰骋在苏格兰的旷野山峦,华莱士的名字更多成为了一种象征,他是苏格兰平民的救世主,苏格兰贵族的复仇神。对英格兰人而言,他是敌人和不死的战神,在那个被冷冻的王子妃心里,那是男子汉与爱神的别称……
华莱士清醒地意识到个人崇拜的凝聚力并不是胜利的全部保障,特别是因为两次通过王子妃的密报才使义军躲过劫难,让他看到,继续依靠装备军力落后的义军孤立作战,不但无法从根本上动摇英格兰的统治,很可能还会导致毁灭性的灾难。
当他得到罗伯特的合作建议时,华莱士又一次面临抉择。有人认定那是圈套,爱尔兰战友斯蒂芬则从上次罗伯特对华莱士的营救中,看出他内心的矛盾,相信他有为过去感到耻辱而想重新做人的可能。尽管如此,众人都认为去赴约是种冒险,不希望华莱士以生命作赌注,博取两个阶层的再度同盟。
为了缩短战争进程的那一可能,为了保留更多的生命以享受自由,华莱士还是去了,孤身前往,拒绝斯蒂芬的陪伴,以免给他带来危险。
这不是疯狂的愚勇,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这是他凭理智和对局势判断作出的选择“如果总要有人为此流血,希望那就是我一个人的血。”
威廉华莱士入城会面时,果然落入了苏格兰贵族上层和英格兰王室共同合谋的陷井,这个陷井连罗伯特也不知道。从表面来看,华莱士的被捕应了别人的猜测,可是由此而促使罗伯特与其父亲的彻底决裂,断绝了英格兰统治者对苏格兰的最后控制,那华莱士付出的就并非是无谓的代价,他的牺牲意义深远,更不是毫无价值。
死亡与永生(终结篇)
面对审判,华莱士表现得镇定自若,坚决否认自己的行为是叛国。在他心目中,他是独立的苏格兰人,当然不承认英格兰王室拥有对苏格兰领土的主权。长脚已经濒临死亡,可他仍在喘息着,不看到这个对手的悲惨下场,他就死不瞑目。
是夜,王子妃前去探望,开始希望他能够认罪,以得到开恩砍头了事。当她知道华莱士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劝告时,给了他一瓶麻药。
一旦拒绝认罪伏法,华莱士将要面对的是刀钩掏挖内脏的酷刑,这和中国的凌迟没有本质区别,濒临死亡的时间相当长,痛苦非人想象。王子妃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他一定要坚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她希望至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让他死得不至于那么惨烈。
“喝了它,它能减轻你将遭受的痛苦。”王子妃哀求道。
“不,它同样会令我神智不清,我不想在麻木中死去。……”
在王子妃泪流满面的哀求下,作为安慰,华莱士终于当她面喝下了那液体,却在她离开之后,吐掉了口中的麻药。
我不知道,假如江姐、成岗这样的烈士有这样的机会,会有什么样的举动。除非做叛徒,他们那时的受刑,完全是无法逃避的选择。一样是捍卫自己的信仰,总之是个死而无悔,何苦要拒绝没有痛苦的了断?
第一次看到那情节的时候,以为那是影片为了体现英雄主义而故意渲染的煽情拔高,若是英雄因为情人的恳求而放弃一度坚强的外表,无疑就损害了英雄的形象。好比江姐的那句:“你那个是竹子做的,俺的这个是钢铁……”异曲同工。
可当再往下看时,我心中的震惊,无法用语言描述。
华莱士在囚房中祷告:“我非常害怕,请赐给我力量,让我就死从容。”原来他是这样恐惧!原来他并不肯定,自己能否抵受那一惨痛!
这是为什么?万一在刑台上,最终背弃了自己的信念,这个曾经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的英雄岂不是在死亡之外,更添耻辱?
怀着对这类影片一贯的信任,英雄不会在最关键的末尾让人失望,我看下去。……华莱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浸没在飞来的垃圾和恶毒的叫骂声中,他坦然自若。被吊上绞架,又在咽气前夕放下,面对主刑官袍上的皇家徽章,他爬起来还是沉默不语。直到在绞轮架上拉得关节脱臼,又到刑床上剖割,华莱士一直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呻吟……
喧嚣的人群在他的坚忍中,渐渐静默。终于,一个女人禁不住替他叫出了求告:“Mercy!" 一个声音带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呼声在人群里扩散,越来越高……
连躲在人群中的战友都不忍心看他继续承受这样的折磨,痛苦地低声道:“求你叫出来吧,就说一声也好,只要一个词,开恩……”
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当他以为华莱士终于要开口,说出那个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严的词时,示意执刑者停止用刑。
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自由!”
暴君在这一瞬瞪目死去,战友在这一刻垂睑泪下,刽子手在这一刹莫名失望……我在这时候禁不住激动,哽咽中,看到了一个英雄的诞生。
原来对英雄概念的认识是那样浅薄!其实直到这时,华莱士才成为了真正的英雄,能够看得见眉目的英雄,先前只是个英雄的剪影和轮廓。
是这部影片,叫我明白了成为英雄的另一重条件。
华莱士不吃麻药的原因很简单:他既然有自己的信仰,当然应该从始至终去坚守,接受一切考验,哪怕是极端痛苦的折磨。这是他不愿意回避的。如果他终于屈服,他不怕证实自己的软弱。他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否能坚持到最后。如果吃了麻药,那就是错过了认识自己灵魂的机会。
那样做不是为了摆脱沽名钓誉的嫌疑,而是为了寻找一个真实存在,万一为了怕结果出乎自信而放弃,他的内心就已经不复坚强,必将自我鄙薄。
“勇敢的心”原来指的还有勇于面对自己,绝不背叛自己的真意,那就是真正地活过了,在肉体的死亡中也能得到精神上的永生。
华莱士并不是天生禀赋异人的英雄,充其量是个平民的后代,虽然他的父亲曾经领导了一次小小的抗争,可比起他后来的作为,有许多的不成熟、不成功的因素。
他的父亲是那时平民的代表,他的起义,动力不在于自身阶层对自由的认识和评价。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本着对阴谋者的痛恨以及忠诚于领主国家的信念反抗,甚至都没有战胜对手的意图,他只是要让那个暴君知道,平民也有斗争的勇气。
英格兰王长脚为了扩张吞并苏格兰领土的野心,布下圈套暗杀了所有参加议和的苏格兰贵族,年幼的仆从也未能幸免。
童年华莱士被那张扭转的苍白面容惊吓,而后又想随父亲一同出征,这不是因为他具有超出同龄的勇气,而是因为对死亡的概念,他还没有更深入的理解,直到他看见父亲和兄长的尸体,还有淋漓的血。
他在父亲的坟前忧郁,年幼的莫伦在众人离去时奔回来,给了他一朵蓟花。这时,华莱士流泪了。他终于知道了死是什么,那是意味着失去熟悉的亲切,不再拥有温情。
影片中,他的叔父端起他的下巴,说了一句:“你真象你的母亲。”这句话的意思并不象字面上那么简单,仅仅是对他容貌的感叹,仅仅是对陡感孤独和恐惧的华莱士表白:我们是一家,你身边仍然有可依靠的亲人。
那是对当时华莱士的注解:他本有一颗感伤而柔弱的心。
他的叔父是个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争的目的和意义。他要华莱士学习拉丁语,告诉华莱士,在学会用武器前,必须先学会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拉丁语理解上帝的所在,真理才赋人予自由。
幼小的华莱士当然还不能彻底懂得这些,他还不断沉浸在对故土的留恋和失去亲人的哀伤里。
他在梦中和父亲对话,父亲对他说:“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这无疑是对生命意义的最早启蒙。
华莱士的叔父带着他游历欧洲,只有在他长大成熟以后,才真正从两个先人身上继承了宝贵的遗产:理智和勇气,从此伴随他寻找生命的自由。
二、生活的热望
华莱士从国外归来了,回到故乡,他就热切地亲吻久别的气息。与老友重逢砥砺的喜悦和参加他人载歌载舞的婚礼,让他都没有意识到,在他国统治下的短暂美景,从来也不可能摆脱蹂躏的阴影。
长脚发明的初夜权,意在吸引本国贵族安心在苏格兰的土地上驻扎开拓。可这种剥夺了人道的特权,无疑使得平民受到了更深重的压迫。白皙的新娘没来得及投入丈夫的怀抱,就被赶来的英贵族制止了。新郎本在愤怒中意图反抗,马上就受到了利剑架颈的胁迫。新娘在内心天平上选择了他的生命,那拂开刀剑的手,那耳边的轻语,终于让爱人在武力的淫威下,不得不忍受被人夺走心爱的痛苦绞割。这种时候,个人的愤怒和反抗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华莱士是个逃避者。他只想做个老老实实的人,过普普通通的生活。面对这样的环境,他还是希望能够凭借一点小聪明,抓住那法律的漏洞,和心上人继续游离现实的残忍。
深林里,他和莫伦秘密结婚了,牧师祝祷证婚后,这对男女就着月光与涟漪偷尝“禁果”,华莱士成了一个男人。
梦境终究会结束,不管曾经如何甜美醉人。
三、义务和责任
英军的跋扈在众人企求和平的忍耐下激增,连还没有足够地位和资格享受初夜权的那个英格兰老兵都觉得,自己对于苏格兰人当然可以为所欲为。
别人并不知道,莫伦和华莱士的真实关系,但是那家伙就在光天化日下调戏莫伦,不在乎嘴里说的话和他的举动配合是多么无耻—“你让我想起了家里的女儿。”
他兽性大发时,已经顾不到身边苏格兰人如何众多,甚至听不到自己同伴的劝阻。是什么让他有那么大的胆量?
——想通过亡国生涯发展社会实力的人,你替我思考吧。
因为反抗污辱,莫伦被杀害了。华莱士在海湾没有等到他的爱人前来汇合,逃离这个世界。
他的理想主义生涯也就此结束,除了悲愤而起,他再没有继续欺骗自己的理由。
那时的他还依然称不上是第一个觉醒者。他只是第一个没留住爱人生命的不幸者,由于不幸而反常,违背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原则。他的率先回击就赢得了响应,那是久忍屈辱的大爆发。众人围着他大呼:“英雄之后!华莱士!”可华莱士心里知道,他宁愿向死神屈膝,要回自己的爱人。
他在莫伦父亲面前下跪,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只想得到宽恕……
华莱士不是想号召别人,也不想当众人的领袖。邻镇的人赶来投奔时,他还劝人回去,因为他认为此时骑虎难下,全是一时冲动惹的祸。
起义是被动的,投奔义军的人数不断增长。如大海纳百川,要想推拒也不可得。这是个异样的循环,众人为他的勇气而激励,放弃了苟且偷生,投入战斗,而华莱士也正是被投奔者的热情激励,思考起自己的责任。
他不能舍弃众人的信任,更看到了起义背后鼓舞人心的真正目标:生活的自由。
没有对生活的热望,成就不了一个热血男儿。
没有对人民的义务和责任,成就不了一个英雄。
四、现实的抉择
华莱士赢得了传奇英雄的名声。他一呼百应智勇双全,在不断的胜利中,自蔽的苏格兰贵族甚至也被打动。
贵族们想仿效他的模式,领导手下的雇民为他们捍卫土地。然而面对英格兰敌军的强势兵力,他们自己在怯懦,做议和的打算,因此号召显得如此空洞,远不足以让众人觉得有为此赴汤蹈火的必要。
华莱士的队伍在他们将退却时来到了,一通震撼人心的演说,明白无误地阐明了这战争和平民们的关系:他们的坚守不是贵族们谈判桌上的筹码,而是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委实精彩,只怕我翻译得次毛。)……“嗨,战斗也许会令你死去,逃避后你却定能生存,至少暂时能活命。从今而始,直到多年之后你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时刻,你会不会宁愿用这些苟活的日子换取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仅仅是回到这个战场,一起对我们的敌人宣告:他们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可永远也无法夺走我们的自由!……”
为避免歧义,重复原文如下:
“Aye, fight and you may die, run and you'll live. At least a while.And dying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 just one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Alba gu bra!(苏格兰万岁!)”
华莱士的鼓励振奋了众人的斗志,通过他周详的部署,这次贵族与平民联合的战役以寡敌众,用最小的代价夺取了胜利。贵族们也愿意利用他的感召力和战斗力保卫自己的权益,赐给了他及起义领导层贵族的封号。
华莱士学识本就不比那些世袭的苏格兰贵族少,不是个没有头脑的人,他知道贵族们的最终企图,可他暂时还只能借助他们的兵力和武装,扩大义军的规模,对抗英格兰的军队。
阶级的分歧并没有阻止他对贵族朋友罗伯特的信任,华莱士通过他的语言和表情,了解到罗伯特与别的贵族并不相同。罗伯特的志向没有仅仅停留在收回部分领土,并以几个战役的胜利做威胁,与英格兰人回到谈判桌上。他想的和华莱士一样,重新建立起完整、独立的苏格兰。
华莱士对他交心,希望可以结成长久的同盟。然而,他不得不接受一次教训:利益面前,不同的阶级间没有永恒的挚诚。
五、理想与困惑
在对英国王长脚面对面的较量中,爱尔兰的雇佣军临阵倒戈,投入了义军的怀抱,可那些苏格兰贵族却因私下的交易而背叛了义军,部队临阵脱逃。华莱士徒然一再挥动着令旗,可无法挽回背弃者的脚步。
孤军奋战,义军和英军一同在长脚的乱箭指命下纷纷倒地。华莱士也受了伤,一腔悲愤化为对那个暴君的最后一搏。他拍马向扬长离去的长脚追击,已经不在乎人数众多的卫队,他想战至最后一息。回头迎战的铁面人把他打落下马,华莱士趁他下马来看时,制住了这个敌人,挥刃割向他的脖颈。那人因绝望而惊叫,挣扎中,华莱士剥落了他的头盔……
华莱士万万也没想到,自己眼前的敌人竟然是罗伯特!
初次看时,只体会到华莱士异样目光中流露的是惊痛,是迷惑,是难以置信。他丢开剑,颓然躺倒在地,仰面向天等待屠戮,仿佛是对友情的绝望。可后来我细细品味,才发现他是想用自己的生命来忏悔。
按他对敌人的态度,他才不会对背叛者有妇人之仁。按他孤身挑战的勇气,他也不至于因为失去友情而如此伤心绝望,何况他曾经失去过一次,那是莫伦——他最珍惜的爱人。
自暴自弃只有一个原因:他觉得自己不配,也无法再承担领袖的角色。
“为何志向那么远大的朋友也会背弃自己的信念?为何“苏格兰”这称谓在平民和贵族间永远有着不同的意义?……太多的生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我才是真正的罪人!是我许诺他们将在自由的国度里得到尊严,结果却让他们在欺骗中无谓地牺牲!”
身为义军的精神、军事领袖,他悔恨自己因为轻信而将众多的追随者陷于死地,无地自容,羞于面对血流成的河。
这使华莱士的精神崩溃,除了以死相谢,他不知道自己活着还能干什么。
幸亏罗伯特良知未泯,在最关键的时候将华莱士推上了他战友的马背,让他们摆脱了追兵的威胁。
这让华莱士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使他有机会,重新寻回信仰,进一步理解生的意义。
六、侠义和使命
义军受到了重创,战友的父亲也伤重不支。那个倔强的老人曾经是他父亲的战友,而今同是他的追随者。面对老人死前的流离,壮实豪迈的儿子在悲泣,曾经坚强的华莱士也感到了无比的愧疚和自责。老人却带着笑容对儿子缅怀道:“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我享受够了,还能看到你成为现在这样的真汉子,好痛快……”
这番话没有消失在战场尸骨如山的惨淡中,它深深地触发了华莱士的反省。倘若这就是老人的幸福,这就是那些牺牲者自主的意愿,他将继续为此奋斗,他坚信这就是他的使命。
华莱士对战略的观念也开始转变,他脱离了对贵族部队的幻想,在暗中积蓄真正的有生力量。
尽管他身边依然围绕着坚信他的战友,可他在继续领导众人之外,选择了单枪匹马的游侠方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叛徒国贼。
驰骋在苏格兰的旷野山峦,华莱士的名字更多成为了一种象征,他是苏格兰平民的救世主,苏格兰贵族的复仇神。对英格兰人而言,他是敌人和不死的战神,在那个被冷冻的王子妃心里,那是男子汉与爱神的别称……
华莱士清醒地意识到个人崇拜的凝聚力并不是胜利的全部保障,特别是因为两次通过王子妃的密报才使义军躲过劫难,让他看到,继续依靠装备军力落后的义军孤立作战,不但无法从根本上动摇英格兰的统治,很可能还会导致毁灭性的灾难。
当他得到罗伯特的合作建议时,华莱士又一次面临抉择。有人认定那是圈套,爱尔兰战友斯蒂芬则从上次罗伯特对华莱士的营救中,看出他内心的矛盾,相信他有为过去感到耻辱而想重新做人的可能。尽管如此,众人都认为去赴约是种冒险,不希望华莱士以生命作赌注,博取两个阶层的再度同盟。
为了缩短战争进程的那一可能,为了保留更多的生命以享受自由,华莱士还是去了,孤身前往,拒绝斯蒂芬的陪伴,以免给他带来危险。
这不是疯狂的愚勇,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这是他凭理智和对局势判断作出的选择“如果总要有人为此流血,希望那就是我一个人的血。”
威廉华莱士入城会面时,果然落入了苏格兰贵族上层和英格兰王室共同合谋的陷井,这个陷井连罗伯特也不知道。从表面来看,华莱士的被捕应了别人的猜测,可是由此而促使罗伯特与其父亲的彻底决裂,断绝了英格兰统治者对苏格兰的最后控制,那华莱士付出的就并非是无谓的代价,他的牺牲意义深远,更不是毫无价值。
死亡与永生(终结篇)
面对审判,华莱士表现得镇定自若,坚决否认自己的行为是叛国。在他心目中,他是独立的苏格兰人,当然不承认英格兰王室拥有对苏格兰领土的主权。长脚已经濒临死亡,可他仍在喘息着,不看到这个对手的悲惨下场,他就死不瞑目。
是夜,王子妃前去探望,开始希望他能够认罪,以得到开恩砍头了事。当她知道华莱士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劝告时,给了他一瓶麻药。
一旦拒绝认罪伏法,华莱士将要面对的是刀钩掏挖内脏的酷刑,这和中国的凌迟没有本质区别,濒临死亡的时间相当长,痛苦非人想象。王子妃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他一定要坚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她希望至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让他死得不至于那么惨烈。
“喝了它,它能减轻你将遭受的痛苦。”王子妃哀求道。
“不,它同样会令我神智不清,我不想在麻木中死去。……”
在王子妃泪流满面的哀求下,作为安慰,华莱士终于当她面喝下了那液体,却在她离开之后,吐掉了口中的麻药。
我不知道,假如江姐、成岗这样的烈士有这样的机会,会有什么样的举动。除非做叛徒,他们那时的受刑,完全是无法逃避的选择。一样是捍卫自己的信仰,总之是个死而无悔,何苦要拒绝没有痛苦的了断?
第一次看到那情节的时候,以为那是影片为了体现英雄主义而故意渲染的煽情拔高,若是英雄因为情人的恳求而放弃一度坚强的外表,无疑就损害了英雄的形象。好比江姐的那句:“你那个是竹子做的,俺的这个是钢铁……”异曲同工。
可当再往下看时,我心中的震惊,无法用语言描述。
华莱士在囚房中祷告:“我非常害怕,请赐给我力量,让我就死从容。”原来他是这样恐惧!原来他并不肯定,自己能否抵受那一惨痛!
这是为什么?万一在刑台上,最终背弃了自己的信念,这个曾经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的英雄岂不是在死亡之外,更添耻辱?
怀着对这类影片一贯的信任,英雄不会在最关键的末尾让人失望,我看下去。……华莱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浸没在飞来的垃圾和恶毒的叫骂声中,他坦然自若。被吊上绞架,又在咽气前夕放下,面对主刑官袍上的皇家徽章,他爬起来还是沉默不语。直到在绞轮架上拉得关节脱臼,又到刑床上剖割,华莱士一直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呻吟……
喧嚣的人群在他的坚忍中,渐渐静默。终于,一个女人禁不住替他叫出了求告:“Mercy!" 一个声音带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呼声在人群里扩散,越来越高……
连躲在人群中的战友都不忍心看他继续承受这样的折磨,痛苦地低声道:“求你叫出来吧,就说一声也好,只要一个词,开恩……”
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当他以为华莱士终于要开口,说出那个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严的词时,示意执刑者停止用刑。
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自由!”
暴君在这一瞬瞪目死去,战友在这一刻垂睑泪下,刽子手在这一刹莫名失望……我在这时候禁不住激动,哽咽中,看到了一个英雄的诞生。
原来对英雄概念的认识是那样浅薄!其实直到这时,华莱士才成为了真正的英雄,能够看得见眉目的英雄,先前只是个英雄的剪影和轮廓。
是这部影片,叫我明白了成为英雄的另一重条件。
华莱士不吃麻药的原因很简单:他既然有自己的信仰,当然应该从始至终去坚守,接受一切考验,哪怕是极端痛苦的折磨。这是他不愿意回避的。如果他终于屈服,他不怕证实自己的软弱。他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否能坚持到最后。如果吃了麻药,那就是错过了认识自己灵魂的机会。
那样做不是为了摆脱沽名钓誉的嫌疑,而是为了寻找一个真实存在,万一为了怕结果出乎自信而放弃,他的内心就已经不复坚强,必将自我鄙薄。
“勇敢的心”原来指的还有勇于面对自己,绝不背叛自己的真意,那就是真正地活过了,在肉体的死亡中也能得到精神上的永生。
安徒生童话(急急急)
谁知道皇帝的新装,如果知道的话,必须有感受写下来回答得好,我会采纳你!!安徒生是我至爱的一个作家。他于1835年(他30岁时)才开始写童话。小时候,能看到一本安徒生童话故事连环画,真是如获至宝。今年“五一”节休闲时,偶尔翻阅到《皇帝的新装》,便重温了一遍。再次读《皇帝的新装》感觉安徒生对社会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腻和深刻。他在这里揭露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是何等虚荣、铺张浪费,而且最重要的是,何等愚蠢。骗子们看出了他们的特点,就提出“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他们当然看不见,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衣服。但是他们心虚,都怕人们发现他们既不称职,而又愚蠢,就异口同声地称赞那不存在的衣服是如何美丽,穿在身上是如何漂亮,还要举行一个游行大典,赤身露体,招摇过市,让百姓都来欣赏和诵赞。不幸这个可笑的骗局,一到老百姓面前就被揭穿了。“皇帝”下不了台,仍然要装腔作势,“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因此他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种弄虚作假但极愚蠢的现象,大概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因此这篇童话在任何时候也都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感到,当今社会上要多一些务实的人,少一些弄虚作假和装腔作势的人,法律规章制度和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社会上存在的许多问题也许可以迎刃而解了。
本文标题: 良知未泯欧亨利读后感(勇敢的心观后感(字数在500左右))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816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