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求《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要自己写的,不要复制重复了,直接发邮件qwangq8801234@sina.com拿到《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求《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要自己写的,不要复制重复了,直接发邮件qwangq8801234@sina.com拿到《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的几个字让自己心羡不已,因为那几个字是:“优秀的人,都不抱怨”。在卡片上面还套了一个紫色的手环,这一切无疑引起了我的好奇。这手环到底意味着什么?闲暇时通读这本书后,使我终于明白了这手环的意义。我在看书的时候将紫手环戴到右手上,我发现手环在我的手上移动了好几次,这除了说明我的抱怨,更说明知识的力量,因为它正在改变一个人。每个人都拥有着美好的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又难免要遭遇很多的挫折和失败。每当这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心中产生不满,那么必定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
有人会说,不抱怨怎么让人发泄,不抱怨会不会得病?现在想想,不抱怨其实就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弃挫败而去积极面对,寻找追求新目标的最佳方式。只有真正做到不抱怨,加上努力和拼搏,工作才会更加愉快,人生才会更加美好。生活中,我们在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时候,当事事顺心的时候,永远是想不到抱怨的;然而当遇到困境的时候,往往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无法把所有的精力和智力放在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业上。抱怨就是这样容易的,正如一些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人们为什么要抱怨?因为他希望他的抱怨能真正引起别人的注意,来帮他把这个问题进行解决,有可能真的事情解决了。但很多时候,事情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书中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摒弃抱怨,让我们微笑着面对不抱怨的世界。的确,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常常会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而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过多的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学会不抱怨之后,心情会比较开朗,也会有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书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却深深的记住了一句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朋友,试着加入“不抱怨”活动吧!不要匆匆经历这个过程,这不是赛跑,而是一种过程。从带着紫手环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变,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种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的挑战。放弃抱怨,相信自己!不抱怨,从今天开始!
有人会说,不抱怨怎么让人发泄,不抱怨会不会得病?现在想想,不抱怨其实就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弃挫败而去积极面对,寻找追求新目标的最佳方式。只有真正做到不抱怨,加上努力和拼搏,工作才会更加愉快,人生才会更加美好。生活中,我们在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时候,当事事顺心的时候,永远是想不到抱怨的;然而当遇到困境的时候,往往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无法把所有的精力和智力放在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业上。抱怨就是这样容易的,正如一些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人们为什么要抱怨?因为他希望他的抱怨能真正引起别人的注意,来帮他把这个问题进行解决,有可能真的事情解决了。但很多时候,事情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书中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摒弃抱怨,让我们微笑着面对不抱怨的世界。的确,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常常会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而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过多的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学会不抱怨之后,心情会比较开朗,也会有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书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却深深的记住了一句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朋友,试着加入“不抱怨”活动吧!不要匆匆经历这个过程,这不是赛跑,而是一种过程。从带着紫手环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变,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种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的挑战。放弃抱怨,相信自己!不抱怨,从今天开始!
求 不抱怨的世界 读后感
公司闲的蛋疼 非得让写一份读后感 我是眼睛不好 看书时间长了 就模糊 现在求 读书高手 为在下写一份读后感 要自己写的 不要从别人那里复制的 字数不少于1000字 写的好的必有高分继续追加 复制别人的 就请你闪开 还有不要复制到这个上面 直接发到我油箱里 boosyjm@126.com 著名你的 百度帐号http://hi.baidu.com/%C6%C6%CF%FE%C7%B0%B5%C4%D0%C7%BF%D5/blog/item/8866e1fbadf32617a8d311b2.html
我空间里写了~~希望你帮到你~~~~~~~·但是字数不知都够不够,自防万一帮你找了一篇长的
早在两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我一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说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分析非常到位;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紫手环运动)来帮助人们减少抱怨的行为,可以使读者“身体力行”。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步骤、方式、时间都蕴含大量的心理学原理在里面。可能是和自己学了七年心理学有关吧,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励志书籍,比较推崇。
一、关于抱怨行为的心理分析
作者威尔•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联想到自己也常常对着朋友抱怨,仔细思考起来,我想不会仅仅是为了发泄那么简单,恰恰是朋友们给予的同情、关怀和正向的认知才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抱怨已经成为一种我无法觉察的习惯了。
在鲍温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抱怨他人,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不确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抱怨环境来向外界传递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过抱怨他人来表现自己的优秀,需要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进找借口。对此我深有体会,近一年来,应该说我一直处于低谷期,升学的不顺利、工作的不得志使我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抱怨,我不断地向别人述说自己不得志的缘由,不断地抱怨环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自私。最终,自己变成了祥林嫂,现实情况却没有一点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害怕因为成长而付出种种代价。对于我来说,现在的低谷期的确是因为当初的一个选择,我漫长生命中的一个小小的选择,只是在选择之后,我被前进路上的荆棘吓倒、开始走向防卫和退缩了。我不敢前进不敢成长,是因为需要我放弃很多原来让我引以自豪的东西,包括工作、专长和旁人的羡慕。因此,我需要通过不断抱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认可,而这些恰恰反映了我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找不到自我价值的焦躁心态。其实,也就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约拿情结”。
二、关于抱怨的行为改变
鲍温认为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无能,即是对自己的抱怨(无能)毫无所觉(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自己能觉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紫手环运动的方法很简单:当参与者发现自己抱怨时,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21天戴在一只手上为止。实质上,这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经常还会用到很多类似于紫手环的方法,比如,有轻度强迫的人可以在手腕上带一根皮筋,一旦出强迫行为,可以用皮筋弹一下手腕,以此来抑制个体的强迫行为。这种技术包含有三个要素:第一,首先,这是一种思考中断技术:当人们想停止一个坏习惯时,最简单的策略就是在此动作出现时,对自己喊“停”,戴上紫手环可以提醒自己记得喊停;其次,它还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行为回馈概念:在一张3乘5寸的索引卡上,正面写上要改变的怀习惯,背面记录行为发生的次数,这样的即时统计可以给当事人回馈,加强行为改变的动机。然而,真正让这个活动得以成功,是它运用了人类文化特有的宇宙观,但人们相信某种带有神奇的力量时,就会努力去执行某种仪式。所以,将某个健康行为赋予神奇的力量或意义时,此健康行为才容易养成习惯。例如:例如:一位对电梯恐慌的人,带一个大理石在口袋中,当他坐电梯时,会把手伸进口袋中抚摸大理石,这让他获得一种坚强的感觉。
总的说来,鲍温提出的四个阶段是对“改变抱怨行为”整个流程的理论描述,而紫手环运动则是一种矫正行为的具体方法,二者结合使用,简直可以说完美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二者,个人觉得改变抱怨行为的整个流程可以这样直白地描述:最初,你是一个惯于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己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终于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样爱抱怨的人(有意识的无能);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因此,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抱怨(采用紫手环运动),开始用沉默来给自己思考的机会,便于说出有能量的话而非无意义的抱怨;经过一段时间(21天或更久),你抱怨减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积极了,你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表扬、成功等),这些鼓励、强化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抱怨,正如人们走路不由自主地迈出步子一样,完全不需要意识控制(无意识的无能),如此你整个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
三、关于本书的作用
我之所以推崇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科学地运用了心理学知识,并且对我自己的帮助非常大,尤其是在情绪控制和心态调整方面。至于书上所说“不抱怨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不抱怨就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等等观点我实在无法认同。因为它们认为,只要从正面看事物就可以求仁得仁、就可以改变环境,这未免把我们的世界和人生过于简单化了。
改变爱抱怨的行为,只能起到控制情绪和调整心态的作用,然而,仅仅拥有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我们就可以改变困境、拥有光明未来吗?诚然,改变心态后我们的确可以感受到很多正面的东西,比如“ 眼前的境况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其实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成功的”,“其实我已经得到很多了”,等等。这种改变仅仅是改变自己来顺应困窘的环境,心里舒畅了环境却一点没变化,成功怎么可能来?因此,在拥有良好心态的基础上我们也努力去改变环境、去尝试各种努力,这样成功才会不期而至。
再者,作者在书中强调说优秀的人都不抱怨,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抱怨对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它是人们宣泄情绪、宣泄压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我认为,抱怨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偶尔抱怨只是不能惯于抱怨,更加不能将抱怨看成问题的答案。积极的心态、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这些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须拥有良好的心态之外,还需要很多因素,比如个人的努力、人际关系等等。
本书对于我的帮助是非常大。作为新入职的员工,我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地接纳自己、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为,在漫长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己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像的努力和代价,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
我空间里写了~~希望你帮到你~~~~~~~·但是字数不知都够不够,自防万一帮你找了一篇长的
早在两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我一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说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分析非常到位;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紫手环运动)来帮助人们减少抱怨的行为,可以使读者“身体力行”。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步骤、方式、时间都蕴含大量的心理学原理在里面。可能是和自己学了七年心理学有关吧,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励志书籍,比较推崇。
一、关于抱怨行为的心理分析
作者威尔•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联想到自己也常常对着朋友抱怨,仔细思考起来,我想不会仅仅是为了发泄那么简单,恰恰是朋友们给予的同情、关怀和正向的认知才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抱怨已经成为一种我无法觉察的习惯了。
在鲍温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抱怨他人,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不确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抱怨环境来向外界传递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过抱怨他人来表现自己的优秀,需要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进找借口。对此我深有体会,近一年来,应该说我一直处于低谷期,升学的不顺利、工作的不得志使我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抱怨,我不断地向别人述说自己不得志的缘由,不断地抱怨环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自私。最终,自己变成了祥林嫂,现实情况却没有一点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害怕因为成长而付出种种代价。对于我来说,现在的低谷期的确是因为当初的一个选择,我漫长生命中的一个小小的选择,只是在选择之后,我被前进路上的荆棘吓倒、开始走向防卫和退缩了。我不敢前进不敢成长,是因为需要我放弃很多原来让我引以自豪的东西,包括工作、专长和旁人的羡慕。因此,我需要通过不断抱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认可,而这些恰恰反映了我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找不到自我价值的焦躁心态。其实,也就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约拿情结”。
二、关于抱怨的行为改变
鲍温认为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无能,即是对自己的抱怨(无能)毫无所觉(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自己能觉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紫手环运动的方法很简单:当参与者发现自己抱怨时,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21天戴在一只手上为止。实质上,这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经常还会用到很多类似于紫手环的方法,比如,有轻度强迫的人可以在手腕上带一根皮筋,一旦出强迫行为,可以用皮筋弹一下手腕,以此来抑制个体的强迫行为。这种技术包含有三个要素:第一,首先,这是一种思考中断技术:当人们想停止一个坏习惯时,最简单的策略就是在此动作出现时,对自己喊“停”,戴上紫手环可以提醒自己记得喊停;其次,它还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行为回馈概念:在一张3乘5寸的索引卡上,正面写上要改变的怀习惯,背面记录行为发生的次数,这样的即时统计可以给当事人回馈,加强行为改变的动机。然而,真正让这个活动得以成功,是它运用了人类文化特有的宇宙观,但人们相信某种带有神奇的力量时,就会努力去执行某种仪式。所以,将某个健康行为赋予神奇的力量或意义时,此健康行为才容易养成习惯。例如:例如:一位对电梯恐慌的人,带一个大理石在口袋中,当他坐电梯时,会把手伸进口袋中抚摸大理石,这让他获得一种坚强的感觉。
总的说来,鲍温提出的四个阶段是对“改变抱怨行为”整个流程的理论描述,而紫手环运动则是一种矫正行为的具体方法,二者结合使用,简直可以说完美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二者,个人觉得改变抱怨行为的整个流程可以这样直白地描述:最初,你是一个惯于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己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终于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样爱抱怨的人(有意识的无能);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因此,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抱怨(采用紫手环运动),开始用沉默来给自己思考的机会,便于说出有能量的话而非无意义的抱怨;经过一段时间(21天或更久),你抱怨减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积极了,你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表扬、成功等),这些鼓励、强化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抱怨,正如人们走路不由自主地迈出步子一样,完全不需要意识控制(无意识的无能),如此你整个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
三、关于本书的作用
我之所以推崇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科学地运用了心理学知识,并且对我自己的帮助非常大,尤其是在情绪控制和心态调整方面。至于书上所说“不抱怨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不抱怨就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等等观点我实在无法认同。因为它们认为,只要从正面看事物就可以求仁得仁、就可以改变环境,这未免把我们的世界和人生过于简单化了。
改变爱抱怨的行为,只能起到控制情绪和调整心态的作用,然而,仅仅拥有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我们就可以改变困境、拥有光明未来吗?诚然,改变心态后我们的确可以感受到很多正面的东西,比如“ 眼前的境况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其实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成功的”,“其实我已经得到很多了”,等等。这种改变仅仅是改变自己来顺应困窘的环境,心里舒畅了环境却一点没变化,成功怎么可能来?因此,在拥有良好心态的基础上我们也努力去改变环境、去尝试各种努力,这样成功才会不期而至。
再者,作者在书中强调说优秀的人都不抱怨,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抱怨对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它是人们宣泄情绪、宣泄压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我认为,抱怨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偶尔抱怨只是不能惯于抱怨,更加不能将抱怨看成问题的答案。积极的心态、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这些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须拥有良好的心态之外,还需要很多因素,比如个人的努力、人际关系等等。
本书对于我的帮助是非常大。作为新入职的员工,我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地接纳自己、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为,在漫长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己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像的努力和代价,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
求《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公司要求写这本书的读后感,还不能抄网上的(小部分参考还是可以的)。俺文笔不好,实在写不出来,才上这里求助。ps:必须要自己写的啊!!!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主要从什么是抱怨?抱怨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为何产生抱怨?如何化解抱怨?这些方面入手分享会思路清晰。
本文标题: 不抱怨世界读后感(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725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