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读后感怎样写好读后感,读后感是中学生必须学会的一种写作形式,学习它既可以训练叙事的能力,也可以提高议论的水平。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对...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中学生必须学会的一种写作形式,学习它既可以训练叙事的能力,也可以提高议论的水平。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对学生进行这种形式的作文训练,但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方法,往往不知如何下手。
其实写读后感很简单,顾名思义,文章分为读和写两个部分:“读”就是“读”材料,“感”就是写体会。只要把握了这个大的方向,就可以写好读后感。但要写出一篇出色的读后感,也并不那么容易,它既要求我们读懂材料,领会材料的中心,又要能结合现实发表看法,作出评价。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出色的读后感来呢?
一般说来,写好一篇读后感,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引:引用提供的阅读材料
转: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转到自己的感受上来
提:在分析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联:联系典型事例、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评价,论证自己的观点
结:作出结论或提出希望
下面结合教学中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材料:《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第一步:引述材料。如果材料较长,必须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或者摘其要点。材料较短,可全文照录,本则材料不长,可全录作为作文的第一段。
第二步:分析材料。应当从一个恰当的角度来分析材料。分析之前,要认真理解原文,要透彻地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为观点提出做准备。这可作为作文的第二段。
[示例]我大声地朗读这首《今日歌》,深深沉浸在诗的意境中,思绪万千。这首诗,既是对我们的告诫,又是对我们的要求——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万不可把今天的事情推给明天,不然就会“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步:提出观点。通过第二步的分析,从分析中明确提出观点。观点应鲜明,要用简练的文字概括出来,作为作文的第三段。
[示例]是啊,凡事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珍惜今天,抓紧时间的人。
第四步:论证观点。要用典型事例来论证观点,还要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来分析说明,以便使自己发表的感想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所用的论据材料要围绕观点选择,要能为论证观点服务。
[示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达芬奇曾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他自己也是这样去做的,他勤劳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样的杰作,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熟悉的数学大师陈景润,能摘下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紧“今天”。据说,他演算的稿纸竟有六麻袋之多。这张张稿纸,不正是“抓紧今天”的佐证吗!
然而在今天,有许多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打麻将上,花在了打电子游戏上,花在了吃穿和玩上,浪费了大好光阴,真让人感到痛心。如果把人生比作杠杆,那么他的知识和贡献则是杠杆的一端,而那一端就是他利用的时间。时间利用率越高,也就是抓住了“今天”,那么知识就越丰富,贡献就越大。
第五步:总结全文。这一段要再一次点明观点,最好能使观点升华,加深立意。要给人启示,引人深思。
[示例]我们不应在夕阳西下时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东升时就应珍惜时间,抓紧“今天”,投入工作、学习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篇读后感的题目可以用“抓紧今天,珍惜时间”为正标题,以“读<今日歌>有感”作为副标题。
在写读后感时应注意避免出现这些毛病:
1、 蕴含的道理不明――就事论事;
2、 选取角度不准――面面俱到;
3、 脱离原材料――另立篇章;
4、 叙为主议为辅――以叙代议;
5、 联系实际不具体――空发感慨。
附范文一篇:
《拆掉思维里的墙》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一、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你的潜能就好像你的咨询顾问,如果一开始你信任它,它就会越来越努力,为你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不信任它,而去依赖其它的东西,它就会慢慢远离你,在你需要用的时候,他也不会再来。慢慢地,信任自己潜力的人建立起来了自信与安全感,而不信任自己潜力的人会进入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模式。换言之,你永远丧失了这个方面的自信,你变成了安全感的奴隶。
(人们往往将安全感寄托在外物上,像房子、工作、爱情等), 一不小心就被它绑架了。)
六招提升安全感
1.小范围地冒一冒险
l 在不着急的时候关掉GPS走一段路(在陌生的地方);
l 只用房子一平米的钱给自己安排一段旅游(可以不做计划率性而为);
l 在一两个你永远不再去也不可惜的小群体里面做做自己一直不好意思做的事……
2.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如:过于关心你的父母;永不犯错的任务;养老般的生活(现在有多少人毕业找工作就为了养老)……
3.珍爱生命,远离恐惧
少看凄惨、恶俗的电影、电视剧,少和没有安全感的人呆在一起
4.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5.写成功日志,培养自信心(通过日志来积聚正能量)
6.面对恐惧,触底反弹
必问自己的两个触底反弹问题
l 如果我失败了,新来替代我的那个家伙,他会怎么办?
l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去做呢?
二、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兴趣就是你以最高级的形式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之中去。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不计较钱多钱少肯认真工作的人,往往觉得只要是能从事这份工作,本身就是对他的最大报酬。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到最多的报酬。
(别经常把“没兴趣”挂在嘴边。)
快乐来源于“紧张感的释放”,一旦一个需求已经完全被满足,紧张感就会消失,快乐也就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了持续的兴趣。
So, 寻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他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三、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
星座是真的吗?
人们会因为对自己“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发展成那样的性格。
人们宁愿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骗的。因为他活在自己的“思维之墙”当中。
心智模式: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想看到的世界
你永远知能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四、成功学不能学
l 别被名人成功故事忽悠了
l 坚持不一定就成功
l 成功是生命的速度
五、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这是就我个人而言最有价值的一章)
打破“后来”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个之前,不要做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这就是最好的“选择”模式。
如何看穿职业背后的隐藏面:
l 在职人士访谈
l 尝试相关培训
l 泡职业论坛/博客
l 看招聘&公司网站
l 找职业数据库
别做太完美的职业规划:
世界变化快;过于明确的目标会让你对新机会视而不见;最好的还没出现
职业规划的几个建议:
1.应该有一个20年的梦想,尽可能大一些、抽象一些。20年是很长的时间,可能发生任何事情,这个计划主要以你的梦想为主。
2.给自己一个不超过10年的理想,这个计划主要以培养和发展你的核心竞争力为主。
3.瞄准一个5年内能达到的目标,细分成为3年的职业计划。详细了解你和这个职位的差距。这个计划以务必达成的执行为主,同时给自己一个PLAN B。
4.把你的规划保留下来,每隔一个月看一看,让自己保持进度。
5.每隔半年停下来回顾你的计划。
6.对新的机会和趋势永远保持警醒。
不要为一个水杯约束你的生命
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取决于现在你判断的价值,而取决于在未来情况中的价值,这就叫做未来价值。
刚刚毕业几年的白领,往往会热衷于比较工资的高低(当前价值)。我当年大四就要毕业的时候,班上的同学会自动按照找到的工作起薪分为三五六等。那些起薪高的同学,腰板挺直,说话声音都大了几分贝。而那些起薪低的同学则自觉地小声讲话顺便走路。现在离毕业已经十年,同学会上回顾过去,我们才意识到当年我们对价值的判断有多愚蠢。决定我们十年后成就的完全不是工作的起薪,而是工作的平台、发展机会或者是眼界——这才是一份工作对于人的未来价值,而起薪是最不需要看重的东西。
平台、资源、眼界、机会、好老板、失败的经验,这都是未来会升值的潜力生命股票,年轻的时候,即使牺牲点别的什么立刻可得的利益,也要购买这些东西,它们会在未来的时间里面,增值百倍。
一个人手里拿着水杯,他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水杯有什么必然关系?
So, 不要为一个水杯约束你真正有价值的生命。
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群星
我们不愿意放弃明知道不合适的工作,因为“我们毕竟做了这么久”;我们不愿意放弃专业,因为害怕“四年白读了”;我们也不愿意放弃一份完全绝望的感情,因为“我们在一起太久了”。
沉没成本效应:其实是已经损失的成本,为了这个损失而追加成本,最后只会头破血流。
(就像看电影,看到一半发现是烂片,我们常常因为不想浪费之前看的时间而选择继续看下去,然后把后面一半的时间也浪费了)
六、可以这样活
你是受害者还是掌控者?
受害者模式:
推卸责任、保住面子;安心做坏事;分享凄惨故事;用受害获得同情;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如果世界到处都是不公平,那么你应该找到那个能让你改变的不公平,然后用你的方式去影响他们。不公平是生命提供给我们让自己和世界变得更美好的领导机会。
七、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对儿女爱的绑架:“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计划发展,我就要伤心,就要在内心你压抑偷偷饮泣。我这一辈子把你养大,现在过得这么累,全都是因为你!”
你的生命就像你的家,因为你的不坚持,却让别人来布置。但是不要忘记在里面住一辈子的还是你。
坚持自己是一件需要勇气但绝对值得的事情。
(So, 像乔布斯所说,我们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套系统,社会系统(男人)负责满足外界要求,换回生活需要。而自我系统(女人)负责满足内心需求,把这些东西转换为我们心灵需要的价值,让我们快乐。社会系统总去做更有用的事情,自我系统总去做更有趣的事情。
幸福感在“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
八、上天只需要你尝试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它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
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九、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价值来源于内在系统,价格来源与社会系统。
毕业几年后,一群人不约而同地都玩一个游戏,就是先把自己损一遍,然后狂夸一顿别人,然后享受别人更加猛烈的夸奖。
一个人缺什么,就会投射到身边人的身上,他会觉得身边的其他人也觉得自己缺。于是它就会不断地表达说自己其实不缺,一不小心就过了。这个结果是,他不断的表达的东西就是自己最缺乏的——口是心非法则:你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你就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好了。(缺什么,炫什么。)
别用生命点燃别人眼中的光环
投行只是别人眼中的一道光环,我为什么一定要牺牲自己的快乐,去点亮别人严重的光环呢?(可以将“投行”替换为各种名企)
成功就是我们在群体里玩的一种游戏,成功的标准由社会评定,标准而单一。这意味着人人成功永远不可能,且不说关于结果的攀比,更大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生而不同,又怎么可能用同一个尺子衡量我们的成功?
所以成功不可能是大部分的出路,成功作为一种比较结果,永远是小众的、不民主的、无法满足大部分人的一种社会标准。成功作为一个集体游戏,永远都是少数欢笑、多数哭泣。
读后感的步骤
要有自己的感想,与启发。。。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