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都2021年了。11月22日,学校组织同学们去观看了《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这部电影经过精心打...
红旗渠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60年代,林县非常缺水,杨贵老书记带领老百姓用心血和汗水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在修渠过程中,有81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过80的老爷爷多年前跟随儿子在美国定居,却常常想起以前用一锤、一钎、一双手修红旗渠的场景,在经过一场病痛之后,毅然决定在有生之年回到故土林县再去见见老战友,再去走走红旗渠,并且在恶劣的天气中登上“鹰见愁”的故事。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修渠人的不畏艰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泪水,也一次又一次地流淌下来。
修渠时,一个名叫石头的年轻男子,为了把爆破之后松动的碎石一一凿下,为了给下面修渠的人排除险情,带领60人组成“除险队”。叶儿姑娘也不怕牺牲,她腰系绳子,手拿撬棍,上面是看不到顶的山峰,下面是望不到底的悬崖,除了一根绳子外没有现代化防护措施,就这样在悬崖峭壁上“荡秋千”。经过反反复复几次,叶儿姑娘为了保护石头,被石块砸中头部,不幸牺牲了。
红旗渠流淌了半个多世纪,它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和文化印记。这部电影既见证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大国工匠精神,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品力作。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这部电影再现了当年的难忘岁月,我被当年修渠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深深感染,让我们伟大的红旗渠精神传遍整个神州大地吧!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
红旗渠电影《归来仍是少年》终于出炉,可以逐级进行审核了!许多关注红旗渠精神传播的朋友们期盼电影《归来仍是少年》早日上映,拍一部红旗渠电影也确实是很多人的梦想,如今终于实现了。
作为一名林州人,及《归来仍是少年》的总编剧,我了解红旗渠,知道红旗渠需要用生命去书写,电影也需要带着感情去拍摄。无论写作多辛苦,对因修建红旗渠而牺牲的八十一位先辈来说,都不值一提。红旗渠本身的故事就是一个传奇,无论怎么表现也都不为过。
我一直在电影的拍摄现场,我对剧组所有朋友们的辛苦努力表示敬佩。电影杀青时,我说这部电影体现的是红旗渠精神,或者说用红旗渠精神拍摄了这部电影,拍摄过程中也充分展现了所有演职人员的当代传奇,特别是老戏骨白志迪,白老曾经在《人民的名义》里扮演陈岩石,他那么大年纪了,拍摄时正赶上秋冬季,大峡谷内刺骨的寒风吹得他几近感冒,他硬是挺了过来。
无论雨戏还是夜戏,那宏大的场面及悬崖的凌空除险拍摄起来都非常艰难,而且随时有危险隐患,看片花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当演员们正在腰间系绳索时,一个拳头大的石头从空中跌落,无论砸到谁头上都是不可想象的……
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同志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历来很重视,作为电影的总策划,他对如何传播红旗渠精神有明确要求。他最不喜欢做虚头滑脑的事情,不干则已,干就干出特色、干出效果,干字当头,严字为基,把每一天都干得有意义,干得有价值,这些都融入了剧组的指导思想。拍摄期间,王宝玉同志还专门来慰问剧组的同志们,并叮嘱“抓好双创拍好戏”,两项工作都不误。
当天,一起审核片子的还有林州市四大班子的几位领导,大家一致认为拍摄取得了成功,充分展现了红旗渠精神,也充分展示了林州的自然、人文美景,正如片中石头所说“山美水美,空气新鲜”。
当影片结束后,几乎所有观影的同志都忘记了离开座位,大家似乎都意犹未尽,陷入深思。特别是片中铁姑娘燕儿的死,让观影者深深感到红旗渠修建的艰难,大家被剧情感染,心灵受到震撼。片中也有幽默诙谐的情节,大家跟着剧情,哭哭笑笑,笑笑哭哭……像奏响的五线谱曲线,整部影片跌宕起伏,撼动人心,引人入胜。
王宝玉同志对影片给了充分的肯定,他说白志迪这些老戏骨,把红旗渠精神演出来了,几个年轻演员演得也不错。这部电影没有用一个小鲜肉去撑门面、搭台子,用红旗渠精神去实实在在地拍红旗渠电影,这就当代的红旗渠精神,实事求是,务实重干,扎扎实实,没有偏离红旗渠精神的本来面目,拍得很成功,应该大力推广。
把导演李正伟送到宾馆,我说:“你感觉咱们的片子如何”?他说:“电影是门遗憾的艺术,包括毛儿他妈,拍完后,老是给我说要重拍,没有把她想表达的状态拍完美,她没有再拍,感到很遗憾!我不好说观众看了如何评价,但作为喝红旗渠水长大的林州人,拍红旗渠电影确实是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我感觉遗憾不多!”
导演李正伟清瘦的身躯、干练的性格、骨感的面颊,无不透出了林州人不服输的个性。二十多年的影视工作经验,让他自信、刚毅,而他微笑的眼缝儿里则又透出了几分谦虚和亲和。
导演李正伟成就了红旗渠电影《归来仍是少年》,红旗渠电影《归来仍是少年》也将成就一颗年轻导演新星的诞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