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子衿,读后感,《诗经·子衿》的读后感,【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
诗经。子衿 读后感
《诗经·子衿》的读后感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本诗的诗旨,确实如《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朱熹认定本诗诗旨为“淫奔之诗”,正是朱熹对儒家学问的一知半解之处。本诗的春秋笔法难度,在一个‘子’字。‘子’,十二地支之起手式也,难道就指固定的张三李四吗?以一‘子’而代‘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就是以一贯之,怎么解释?我不懂,自己体会,我只知道学也。
要读懂《周易》,必须正确解出《诗经》;要正确理解《论语》,也必须在正确解出《诗经》基础之上。孔子的春秋笔法,难度就在‘一二三’ 个字的正确理解之间,“尝一脔肉,而知一鼎之调;知滴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君子敏而求之,载驰载驱间,贵玉贱珉,采采卷耳也!”我的春秋笔法,自许超颜回而不‘比羞’(媲貅),当仁不让也。媲貅,君子周而不比,要‘比’就能纳‘周’(周,《周南》也)而行。今人总是以平面观察世界,连语言都平面化,何其愚昧无知也。求易舍难,总要求不付出努力而坐享其成,有这样的美差吗?如果问我写这些文字有什么用,对不起,我不知道你要怎么用?刘禹锡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出,智慧之水自然不泛滥成灾;龙之不出,智慧之水如覆水难收也。
为简化过程,我裁《子衿》、《短歌行》、《陋石铭》、《论语》,执‘经营四方,四方攸同'之道而采,读后感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越陌度阡,舍用相存。
舍之则藏,用之则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挑兮达兮,在城阙隐。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本诗的诗旨,确实如《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朱熹认定本诗诗旨为“淫奔之诗”,正是朱熹对儒家学问的一知半解之处。本诗的春秋笔法难度,在一个‘子’字。‘子’,十二地支之起手式也,难道就指固定的张三李四吗?以一‘子’而代‘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就是以一贯之,怎么解释?我不懂,自己体会,我只知道学也。
要读懂《周易》,必须正确解出《诗经》;要正确理解《论语》,也必须在正确解出《诗经》基础之上。孔子的春秋笔法,难度就在‘一二三’ 个字的正确理解之间,“尝一脔肉,而知一鼎之调;知滴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君子敏而求之,载驰载驱间,贵玉贱珉,采采卷耳也!”我的春秋笔法,自许超颜回而不‘比羞’(媲貅),当仁不让也。媲貅,君子周而不比,要‘比’就能纳‘周’(周,《周南》也)而行。今人总是以平面观察世界,连语言都平面化,何其愚昧无知也。求易舍难,总要求不付出努力而坐享其成,有这样的美差吗?如果问我写这些文字有什么用,对不起,我不知道你要怎么用?刘禹锡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出,智慧之水自然不泛滥成灾;龙之不出,智慧之水如覆水难收也。
为简化过程,我裁《子衿》、《短歌行》、《陋石铭》、《论语》,执‘经营四方,四方攸同'之道而采,读后感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越陌度阡,舍用相存。
舍之则藏,用之则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挑兮达兮,在城阙隐。
子衿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爱情道理?
爱情道理: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
《子衿》表达了一位女子浓浓的思念之情,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体现了女子对意中人深沉的思念。全诗采用了倒序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子衿》表达了一位女子浓浓的思念之情,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体现了女子对意中人深沉的思念。全诗采用了倒序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跪求《诗经》读后感。
15篇,每篇100~200字。拜托各路英雄好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河边的芦苇青苍苍,洁白的露水凝成霜。所说的这个意中人,就在河水的那一边。逆着水追赶她,道路艰险又长;顺着水追随她,她像在水中央……这声音,不就是那深遂悠远的歌声吗?那源自《诗经》中优美动听的旋律。
《诗经》源于民间,源于那些朴实的劳动者,倾听他们的劳动,倾听他们的爱情,那些纯洁美丽的故事在《诗经》中浅浅地唱着。“采采苤苡,薄言掇之。采采苤苡,薄言捋之。”那些劳动妇女们,在采摘苤苡时的喜悦与笑声汇成了一首歌,聆听它时,我感受到她们在劳动中得到的无限快乐。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得关,载笑载言。”那是天真的女子,对“氓”的痴迷。“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沉迷于男子不可脱身。聆听这道《氓》,感受到的是女子被氓被叛的深深无奈之情,而坚强的女子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吟唱这支悲泣之歌。聆听之中她的凄婉坚贞感动着我。
而这仅仅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诗经更以其“雅”、“颂”另外两部分向后人讲诉了贵族祭祀、祈祷丰年、歌颂祖德,更有帝王贵族之颂歌。倾听《诗经》,令我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朴实、纯洁的情感;倾听《诗经》,我从中学会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报恩之心。它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欲俗气的情感文学圣典。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它昭示后人主体精神自由的美好与它存在的意义。
在学习诗歌中,我学习《诗经》,在学习《诗经》中我聆听到那悠远的声音。那源于人类原始的音乐,那犹如蓝天般澄净的诗歌,那摆脱了世俗尘杂的洁净的世界。它是文字的圣典,是文学的瑰宝!
悠悠《诗经》,荡涤着我的身心,聆听于其中,仿若身处世外桃源来到一个音乐的殿堂!
《聆听那悠远的歌声》这篇优秀的“读后感”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是个大众教育家,他这样唱的诗,很可能就像现在周杰伦《双节棍》一样通俗流行。但后来《诗经》被置于六经之首,再加上那个没有注释谁也看不懂的《春秋》,于是在一般人看来经典似乎从此和通俗势不两立。《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高山仰止,除了语言和社会变迁之外,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不再通俗的是《诗经》的文本,而在我们这些热爱汉语、喜欢诗歌的人的血液里仍然流淌着《诗经》的元素。她会不停地跳出来,刺激你去了解整部《诗经》。至少对于我来说,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又止步于他佶聱难懂的文字。这样徘徊的心态持续了十年,终于在去年的冬天下定决心一字一句啃掉她。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巧,在我看来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说是啃掉,实在是因为心态的浮躁。果然进去了,就是一种自在的飞翔
。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目的是诗性地活在大地上。诗是对生活的揭示、还原、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还原了自我、升华了人性,得到了自由。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土国城漕的劳苦和死生契阔悲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但我又不能,一本《诗经》千百个人有千百种读法,谁也无法保证谁能准确解读诗意。但依靠正确的方法还是可以做到不断接近诗意的。安意如无疑是读诗、解诗的高手。
你看她,在云南丽江的三月,坐在客栈的阳台上看云,看见日影衔山,有妇女背着装满一家生活的箩筐经过,看见《式微》家人的期待,那种“薄弱的未被剪绝的美,似在黄昏时望见的天际里最后的一缕霞光,远处小屋透出的一点橘黄灯光,遥远难求,竟未至绝望。”她从这里切入《诗经》真是别有风味。在这里她不用情景还原法,只写自己,只写身边,古今异同,情理相近,哀婉的古诗被她一点拨就进入了你我的生活,不变的只有对生活艰辛地深味和体会。看到《木瓜》想到家乡清甜滋养的瓜果脯,由木瓜的美好,再想到男女恋爱的轻快活泼,又到电视上的婚恋速配,《木瓜》一诗的轻快可爱到了她文中也变的轻快可爱。古代毕竟久远,虽然借助文字,我们可以情景还原,但书中得来终觉浅,不能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理解诗意,终究是空发感慨。由这样浅显地介入,深沉的感悟,诗性便在你我心中充盈。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和《楚辞》一样,对历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很多文人都从《诗经》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相对《诗经》来说,后世的诗文更易学易懂。所以结合后世之诗文,进行诗意与诗意,诗境与诗境等等的对比阅读,对于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无疑是个方便之门。在这里安意如告诉我们,与诗词的理解,要有一种邂逅。早年她看《神雕侠侣》,程瑛救了受重伤的杨过,却不以真面目示人。当杨过醒来时,看见程瑛在纸上反复写着一句话:“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如今读《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种欲言又止,眼波流转的韵致近现眼前。从风雨如晦到白居易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她看到了“读诗经就有这种好处,它告诉你所有的艺术都有迹可循,无谓过度迷信崇拜,只是语言的天才,他会将文字表达得落花无声,踏雪无痕。”白居易踏雪无痕,我们的安意如却明察秋毫,凄凄的《风雨》就有了明亮的色彩。
《诗经》不单是诗还是史,她记录了春秋以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对先秦正史的有益补充。同样的,结合当时的历史资料读《诗经》,对正确理解诗意也是必须的。这里说史,不单有正史,也有野史,甚至有些是传闻和猜测,但只要合理,都可以把诗解的相对圆满。《新台》等近十篇里都讲了卫国的一件事,把这些不同的诗,用同一历史事件串连起来,反复吟咏,我们就能感受诗中厚重的思想感情。在这里,安意如并没有拘泥《左传》《国语》等正史而进行简单复述。历史总是人写的,总有人的感情好恶,价值取向。这在里安意如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对被历史唾骂了几千年的宣姜予以同情,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同一篇诗,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究竟谁正确,谁不正确,就有看谁的论据更足,谁的说法更有说服力,谁能把故事说的更好听,更好看。《召南?野有死麕》历来众说纷纭:“ ‘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卫宏《诗序》),‘贞女欲吉士以礼来,……又疾时无礼,强暴之男相劫胁。’郑玄《诗笺》, ‘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辞,言姑徐徐而来,毋动我之帨,毋惊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凛然不可犯之意盖可见矣!’ 朱熹《诗集传》。“(安引)而在安意如看来,这完全是一对青春少年浪漫相遇相爱的故事。《诗经》短短二三十个字,经她一还原,就成了一个跌跖起伏,意蕴幽长,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这是何等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啊。
总之,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信息刺激着,想读《诗经》的话,就借鉴一下安意如的方法吧,如果你想更省力,那你就读她的书,她会告诉你,《诗经》其实是这样有意思,这样容易读,这样就在眼前,而不再是高高在上、高山仰止的经典。
《诗经》源于民间,源于那些朴实的劳动者,倾听他们的劳动,倾听他们的爱情,那些纯洁美丽的故事在《诗经》中浅浅地唱着。“采采苤苡,薄言掇之。采采苤苡,薄言捋之。”那些劳动妇女们,在采摘苤苡时的喜悦与笑声汇成了一首歌,聆听它时,我感受到她们在劳动中得到的无限快乐。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得关,载笑载言。”那是天真的女子,对“氓”的痴迷。“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沉迷于男子不可脱身。聆听这道《氓》,感受到的是女子被氓被叛的深深无奈之情,而坚强的女子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吟唱这支悲泣之歌。聆听之中她的凄婉坚贞感动着我。
而这仅仅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诗经更以其“雅”、“颂”另外两部分向后人讲诉了贵族祭祀、祈祷丰年、歌颂祖德,更有帝王贵族之颂歌。倾听《诗经》,令我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朴实、纯洁的情感;倾听《诗经》,我从中学会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报恩之心。它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欲俗气的情感文学圣典。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它昭示后人主体精神自由的美好与它存在的意义。
在学习诗歌中,我学习《诗经》,在学习《诗经》中我聆听到那悠远的声音。那源于人类原始的音乐,那犹如蓝天般澄净的诗歌,那摆脱了世俗尘杂的洁净的世界。它是文字的圣典,是文学的瑰宝!
悠悠《诗经》,荡涤着我的身心,聆听于其中,仿若身处世外桃源来到一个音乐的殿堂!
《聆听那悠远的歌声》这篇优秀的“读后感”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是个大众教育家,他这样唱的诗,很可能就像现在周杰伦《双节棍》一样通俗流行。但后来《诗经》被置于六经之首,再加上那个没有注释谁也看不懂的《春秋》,于是在一般人看来经典似乎从此和通俗势不两立。《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高山仰止,除了语言和社会变迁之外,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不再通俗的是《诗经》的文本,而在我们这些热爱汉语、喜欢诗歌的人的血液里仍然流淌着《诗经》的元素。她会不停地跳出来,刺激你去了解整部《诗经》。至少对于我来说,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又止步于他佶聱难懂的文字。这样徘徊的心态持续了十年,终于在去年的冬天下定决心一字一句啃掉她。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巧,在我看来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说是啃掉,实在是因为心态的浮躁。果然进去了,就是一种自在的飞翔
。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目的是诗性地活在大地上。诗是对生活的揭示、还原、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还原了自我、升华了人性,得到了自由。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土国城漕的劳苦和死生契阔悲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但我又不能,一本《诗经》千百个人有千百种读法,谁也无法保证谁能准确解读诗意。但依靠正确的方法还是可以做到不断接近诗意的。安意如无疑是读诗、解诗的高手。
你看她,在云南丽江的三月,坐在客栈的阳台上看云,看见日影衔山,有妇女背着装满一家生活的箩筐经过,看见《式微》家人的期待,那种“薄弱的未被剪绝的美,似在黄昏时望见的天际里最后的一缕霞光,远处小屋透出的一点橘黄灯光,遥远难求,竟未至绝望。”她从这里切入《诗经》真是别有风味。在这里她不用情景还原法,只写自己,只写身边,古今异同,情理相近,哀婉的古诗被她一点拨就进入了你我的生活,不变的只有对生活艰辛地深味和体会。看到《木瓜》想到家乡清甜滋养的瓜果脯,由木瓜的美好,再想到男女恋爱的轻快活泼,又到电视上的婚恋速配,《木瓜》一诗的轻快可爱到了她文中也变的轻快可爱。古代毕竟久远,虽然借助文字,我们可以情景还原,但书中得来终觉浅,不能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理解诗意,终究是空发感慨。由这样浅显地介入,深沉的感悟,诗性便在你我心中充盈。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和《楚辞》一样,对历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很多文人都从《诗经》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相对《诗经》来说,后世的诗文更易学易懂。所以结合后世之诗文,进行诗意与诗意,诗境与诗境等等的对比阅读,对于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无疑是个方便之门。在这里安意如告诉我们,与诗词的理解,要有一种邂逅。早年她看《神雕侠侣》,程瑛救了受重伤的杨过,却不以真面目示人。当杨过醒来时,看见程瑛在纸上反复写着一句话:“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如今读《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种欲言又止,眼波流转的韵致近现眼前。从风雨如晦到白居易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她看到了“读诗经就有这种好处,它告诉你所有的艺术都有迹可循,无谓过度迷信崇拜,只是语言的天才,他会将文字表达得落花无声,踏雪无痕。”白居易踏雪无痕,我们的安意如却明察秋毫,凄凄的《风雨》就有了明亮的色彩。
《诗经》不单是诗还是史,她记录了春秋以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对先秦正史的有益补充。同样的,结合当时的历史资料读《诗经》,对正确理解诗意也是必须的。这里说史,不单有正史,也有野史,甚至有些是传闻和猜测,但只要合理,都可以把诗解的相对圆满。《新台》等近十篇里都讲了卫国的一件事,把这些不同的诗,用同一历史事件串连起来,反复吟咏,我们就能感受诗中厚重的思想感情。在这里,安意如并没有拘泥《左传》《国语》等正史而进行简单复述。历史总是人写的,总有人的感情好恶,价值取向。这在里安意如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对被历史唾骂了几千年的宣姜予以同情,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同一篇诗,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究竟谁正确,谁不正确,就有看谁的论据更足,谁的说法更有说服力,谁能把故事说的更好听,更好看。《召南?野有死麕》历来众说纷纭:“ ‘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卫宏《诗序》),‘贞女欲吉士以礼来,……又疾时无礼,强暴之男相劫胁。’郑玄《诗笺》, ‘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辞,言姑徐徐而来,毋动我之帨,毋惊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凛然不可犯之意盖可见矣!’ 朱熹《诗集传》。“(安引)而在安意如看来,这完全是一对青春少年浪漫相遇相爱的故事。《诗经》短短二三十个字,经她一还原,就成了一个跌跖起伏,意蕴幽长,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这是何等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啊。
总之,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信息刺激着,想读《诗经》的话,就借鉴一下安意如的方法吧,如果你想更省力,那你就读她的书,她会告诉你,《诗经》其实是这样有意思,这样容易读,这样就在眼前,而不再是高高在上、高山仰止的经典。
本文标题: 子衿读后感怎么写(诗经郑风子衿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581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