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
采购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这么一种误解:一谈到成本控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采购成本的方方面面。采购成本的构成包括交易成本与物料成本。虽然采购成本占成个企业支出的绝部分,但是这一块的成本绝对不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全部内容。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按成本形成过程划分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
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它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里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始终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划分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
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
制造费用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企业管理费控制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综上分析,采购成本确实并非成本控制的全部内容。但是现在社会上一些言论的导向,但凡谈到成本一定是采购部门的事,一定是原材料的外部流通环节,不曾考虑内部环节流通中所产生的种种成本支出。殊不知,仓储库存、生产消耗、物流、管理费用的支出也是很客观的。企业在管好采购部门的“显性成本(资金)”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多多关注下那些“隐形成本”呢?
【案例】采购降本-霍尼韦尔
1997年,联合信号(后为霍尼韦尔)荣获美国《采购》杂志的"采购金牌"。其最佳实践中包括7%的年度降本目标。刚开始时,通过供应商整合、长期合同和积极谈判,采购大都能达到7%的目标。但是,几年过去了,能谈的都谈下来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就成了个大问题。
其实这问题不只是霍尼韦尔独有。十年前,我在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CAPS Research)做助理研究,其中一个项目是CAPS在全球几个城市展开圆桌会议,召集全球500强的一些首席采购官,讨论采购的战略目标,主要议题就是降本目标怎么定。降本的重要性,用一个首席采购官的话来说,是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因为"采购70%的绩效就在采购降本上"。
公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离不开年度降本。对采购来说,等降本多年、能谈判下来的都谈下来后,这问题表面上看是个年度降价定多少的问题,深层次其实是由哪个职能来做的问题。采购力量强大、地位高的"大采购"公司里,降本的相当一部分任务是由跨职能团队一起来完成;采购没有话语权、地位低的公司,这事八成由采购一个扛,内外受压,应了"小采购"的一大特点:有很多责任,却没有多少权利和资源。
说是采购降本,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是采购的任务。采购怎么降本?无非就那几招:谈判、整合、纵横开合。
这里的理论基础是:
(1)基于未来考量,供应商愿意牺牲部分利益,少赚点;
(2)降本压力下,供应商变得更精益,减少浪费,把收益转给采购方;
(3)生意量增加,规模效益。这些都是有止境的。在能谈的都谈下来后,降本就从"谈"的阶段上升到"做"的阶段,只有把成本从供应链里拿掉,才能实现进一步降本。这就离不开技术力量的支持了。而降本的主角已经不再是采购,而是包括设计、质量和采购的跨职能团队。
跨职能团队的降本措施主要有三类:
在设计上推行标准化设计和调整技术规格,减少料号,从设计的角度降低产品的成本(要知道,产品80%的成本是由设计定的);
1、在生产流程上推行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把生产成本降下来;
2、在供应链管理上推行信息化、电子商务,把交易成本降下来。在"小采购"公司,设计部门往往以内部客户的身份出现,目标成本达不到,就动辄怪罪采购,认为采购与供应商的谈判不力,给采购种种压力,让他们去跟供应商死磕,做利润转移的游戏,而不愿意承担风险或投入资源,从设计变更角度把成本降下来。质量部门也是,同样不愿在质量上承担风险,不愿供应商简化生产流程,除去不增加价值的环节。因为采购地位低,IT部门也不买账,不愿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上投入资源,结果是采购和供应商的相当资源在手动管理订单操作,没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没有别的部门支持,采购的就只有强力推行利润转移的游戏,做涸泽而渔的买卖,到一定程度,供应商的利润薄如剃刀,质量、交期、服务都下滑,就成了恶性循环。
3、在联合信号(霍尼韦尔),跨职能团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每年降本7%的关键。跨职能团队也是飞机、设备制造等小批量行业的"采购金牌"公司的一个共性。重要的供应商是由跨职能团队管理,而采购的身份就是跨职能团队的领袖。这是"大采购"的一个标志。好处很多。
其一,设计、质量成为管理团队的一部分,也就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在"小采购"下,产品设计往往以内部客户、"麻烦制造者"的身份出现,他们经常说,设计做好了,现在是采购的任务去跟供应商谈判,达到目标成本。这东西设计得太贵,采购谈不下来,就成了采购不力的表现。设计以内部客户的身份给采购压力。在跨职能团队下,设计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因为他们也得为没法达到目标成本、年度降价负责。
其二,采购与设计形成合力,一致应对供应商。
"小采购"下,采购在与供应商的较量中单枪匹马。采购在这边威胁不配合就没新生意,设计在那边又把新产品给这供应商了;或者是采购找到了愿意配合的供应商,设计却把新生意给了别的供应商。公司内部形不成合力,结果给供应商各个击破。而跨职能团队下,大家形成合力,对供应商的管控能力自然就强。
除了争取设计部门的支持外,采购还得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即采购工程师/供应商工程师的力量。这样采购有足够的能力,一方面理解、改进供应商的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为降本谈判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与设计部门配合、制衡。这在技术驱动、设计与生产联系紧密的公司尤为重要。例如在硅谷的一个设备制造公司,10年前采购部门的技术力量基本为零,采购的质量部门有两个经理,都是做生产、质量出身,设计背景基本没有,手下的一帮工程师也大都是些质检员。一旦涉及到设计、技术问题,采购就只能退避三舍,完全依靠设计部门,根本没法与设计平等对话,自然就驱动不了设计来协助年度降本。年度降本就只有靠一帮采购经理的嘴巴功夫了。几年前,公司首席采购官从设计部调来些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其中一个后来成为供应商工程师的总监。过了两年,又设一个执行总监,由原来设计部的一位副总裁担任。原来的两个质量经理变为7个,手下的工程师数量翻了差不多两倍,采购部终于有了足够的技术力量跟供应商、设计部门叫板,从技术的角度支持采购的众多计划,使采购在年度降本、质量、交期等各方面都达到行业领先。供应商工程师中,好多就是原来设计部门的,熟悉设计,知道怎样跟设计人员打交道,在做好设计与供应商的桥梁同时,也能驱动设计人员做他们应做的。该公司的采购管理做到业界顶尖,供应商工程师功不可没。
节约采购成本的策略就企业采购来说,节约成本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
1. 价值分析法与价值工程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VA与VE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产品工: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过剔除、简化、变更、替代等方法,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价值工程是针对现有产品的功能、成本,做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现在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已被视为同一概念使用。
2. 谈判
谈判是买卖双方为了各自目标,达成彼此认同的协议过程。谈判并不只限于价格方面,也适用于某些特定需求。使用谈判的方式,通常期望采购价格降低的幅度约为3%-5%。如果希望达成更大的降幅,则需运用价格、成本分析,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VA、VE)等手法。
3. 早期供应商参与ESI
在产品设计初期,选择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小组。通过供应商早期参与的方式,使新产品开发小组依据供应商提出的性能规格要求,极早调整战略,借助供应商的专业知识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 杠杆采购
避免各自采购,造成组织内不同单位,向同一个供应商采购相同零件,却价格不同,但彼此并不知的情形,无故丧失节省采购成本的机会。应集中扩大采购量,而增加议价空间的方式。
5. 联合采购
主要发生于非营利事业的采购,如医院、学校等,通过统计不同采购组织的需求量,以获得较好的折扣价格。这也被应用于一般商业活动之中,如第三方采购,专门替那些需求量不大的企业单位服务。
6. 为便利采购而设计,DFP-自制与外购的策略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利用协办厂的标准与技术,以及使用工业标准零件,方便原材料取得的便利性。这可以大大减少自制所需的技术支援,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
7. 价格与成本分析
这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对采购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购不了解所买物品的成本结构,就不能算是了解所买的物品是否为公平合理的价格,同时也会失去许多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
8. 标准化采购
实施规格的标准化,为不同的产品项目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设计、规格,或降低订制项目的数目,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但这只是标准化的其中一环,应扩大标准化的范围,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企业选择采购成本策略所需考虑的因素以上所说的几种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只是理论上的方法,就现实实践中,企业拟定采购策略的时候,应同时考虑下列几项因素。
1. 所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型态
所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型态,是属于一次性的采购,或者是持续性的采购。这应是采购最基本的认知,如果采购的型态有所转变,策略也必须跟着作调整,持续性采购对成本分析的要求远高于一次性采购,但一次性采购的金额如果相当庞大,也不可忽视其成本节省的效能。
2. 年需求量与年采购总额
年需求量与年采购额各为多少,这关系到在与供应商议价时,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议价优势。
3. 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卖方、传统的供应商、认可的供应商,到与供应商维持伙伴关系,进而结为策略联盟,对成本的分享方式不同。如果与供应商的关系一般,则肯定不容易得到详细的成本机构资料,只有与供应商维持较密切的关系,彼此合作时,才有办法做到。
4. 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采购量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有直接的关系,产品由导入期、成长期到成熟期,采购量会逐渐放大,直到衰退期出现,采购量才会逐渐缩小。
企业采购到科力普省心购,省钱省力又省心哦~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这么一种误解:一谈到成本控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采购成本的方方面面。采购成本的构成包括交易成本与物料成本。虽然采购成本占成个企业支出的绝部分,但是这一块的成本绝对不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全部内容。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按成本形成过程划分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
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它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里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始终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划分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
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
制造费用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企业管理费控制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综上分析,采购成本确实并非成本控制的全部内容。但是现在社会上一些言论的导向,但凡谈到成本一定是采购部门的事,一定是原材料的外部流通环节,不曾考虑内部环节流通中所产生的种种成本支出。殊不知,仓储库存、生产消耗、物流、管理费用的支出也是很客观的。企业在管好采购部门的“显性成本(资金)”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多多关注下那些“隐形成本”呢?
【案例】采购降本-霍尼韦尔
1997年,联合信号(后为霍尼韦尔)荣获美国《采购》杂志的"采购金牌"。其最佳实践中包括7%的年度降本目标。刚开始时,通过供应商整合、长期合同和积极谈判,采购大都能达到7%的目标。但是,几年过去了,能谈的都谈下来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就成了个大问题。
其实这问题不只是霍尼韦尔独有。十年前,我在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CAPS Research)做助理研究,其中一个项目是CAPS在全球几个城市展开圆桌会议,召集全球500强的一些首席采购官,讨论采购的战略目标,主要议题就是降本目标怎么定。降本的重要性,用一个首席采购官的话来说,是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因为"采购70%的绩效就在采购降本上"。
公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离不开年度降本。对采购来说,等降本多年、能谈判下来的都谈下来后,这问题表面上看是个年度降价定多少的问题,深层次其实是由哪个职能来做的问题。采购力量强大、地位高的"大采购"公司里,降本的相当一部分任务是由跨职能团队一起来完成;采购没有话语权、地位低的公司,这事八成由采购一个扛,内外受压,应了"小采购"的一大特点:有很多责任,却没有多少权利和资源。
说是采购降本,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是采购的任务。采购怎么降本?无非就那几招:谈判、整合、纵横开合。
这里的理论基础是:
(1)基于未来考量,供应商愿意牺牲部分利益,少赚点;
(2)降本压力下,供应商变得更精益,减少浪费,把收益转给采购方;
(3)生意量增加,规模效益。这些都是有止境的。在能谈的都谈下来后,降本就从"谈"的阶段上升到"做"的阶段,只有把成本从供应链里拿掉,才能实现进一步降本。这就离不开技术力量的支持了。而降本的主角已经不再是采购,而是包括设计、质量和采购的跨职能团队。
跨职能团队的降本措施主要有三类:
在设计上推行标准化设计和调整技术规格,减少料号,从设计的角度降低产品的成本(要知道,产品80%的成本是由设计定的);
1、在生产流程上推行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把生产成本降下来;
2、在供应链管理上推行信息化、电子商务,把交易成本降下来。在"小采购"公司,设计部门往往以内部客户的身份出现,目标成本达不到,就动辄怪罪采购,认为采购与供应商的谈判不力,给采购种种压力,让他们去跟供应商死磕,做利润转移的游戏,而不愿意承担风险或投入资源,从设计变更角度把成本降下来。质量部门也是,同样不愿在质量上承担风险,不愿供应商简化生产流程,除去不增加价值的环节。因为采购地位低,IT部门也不买账,不愿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上投入资源,结果是采购和供应商的相当资源在手动管理订单操作,没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没有别的部门支持,采购的就只有强力推行利润转移的游戏,做涸泽而渔的买卖,到一定程度,供应商的利润薄如剃刀,质量、交期、服务都下滑,就成了恶性循环。
3、在联合信号(霍尼韦尔),跨职能团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每年降本7%的关键。跨职能团队也是飞机、设备制造等小批量行业的"采购金牌"公司的一个共性。重要的供应商是由跨职能团队管理,而采购的身份就是跨职能团队的领袖。这是"大采购"的一个标志。好处很多。
其一,设计、质量成为管理团队的一部分,也就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在"小采购"下,产品设计往往以内部客户、"麻烦制造者"的身份出现,他们经常说,设计做好了,现在是采购的任务去跟供应商谈判,达到目标成本。这东西设计得太贵,采购谈不下来,就成了采购不力的表现。设计以内部客户的身份给采购压力。在跨职能团队下,设计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因为他们也得为没法达到目标成本、年度降价负责。
其二,采购与设计形成合力,一致应对供应商。
"小采购"下,采购在与供应商的较量中单枪匹马。采购在这边威胁不配合就没新生意,设计在那边又把新产品给这供应商了;或者是采购找到了愿意配合的供应商,设计却把新生意给了别的供应商。公司内部形不成合力,结果给供应商各个击破。而跨职能团队下,大家形成合力,对供应商的管控能力自然就强。
除了争取设计部门的支持外,采购还得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即采购工程师/供应商工程师的力量。这样采购有足够的能力,一方面理解、改进供应商的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为降本谈判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与设计部门配合、制衡。这在技术驱动、设计与生产联系紧密的公司尤为重要。例如在硅谷的一个设备制造公司,10年前采购部门的技术力量基本为零,采购的质量部门有两个经理,都是做生产、质量出身,设计背景基本没有,手下的一帮工程师也大都是些质检员。一旦涉及到设计、技术问题,采购就只能退避三舍,完全依靠设计部门,根本没法与设计平等对话,自然就驱动不了设计来协助年度降本。年度降本就只有靠一帮采购经理的嘴巴功夫了。几年前,公司首席采购官从设计部调来些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其中一个后来成为供应商工程师的总监。过了两年,又设一个执行总监,由原来设计部的一位副总裁担任。原来的两个质量经理变为7个,手下的工程师数量翻了差不多两倍,采购部终于有了足够的技术力量跟供应商、设计部门叫板,从技术的角度支持采购的众多计划,使采购在年度降本、质量、交期等各方面都达到行业领先。供应商工程师中,好多就是原来设计部门的,熟悉设计,知道怎样跟设计人员打交道,在做好设计与供应商的桥梁同时,也能驱动设计人员做他们应做的。该公司的采购管理做到业界顶尖,供应商工程师功不可没。
节约采购成本的策略就企业采购来说,节约成本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
1. 价值分析法与价值工程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VA与VE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产品工: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过剔除、简化、变更、替代等方法,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价值工程是针对现有产品的功能、成本,做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现在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已被视为同一概念使用。
2. 谈判
谈判是买卖双方为了各自目标,达成彼此认同的协议过程。谈判并不只限于价格方面,也适用于某些特定需求。使用谈判的方式,通常期望采购价格降低的幅度约为3%-5%。如果希望达成更大的降幅,则需运用价格、成本分析,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VA、VE)等手法。
3. 早期供应商参与ESI
在产品设计初期,选择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小组。通过供应商早期参与的方式,使新产品开发小组依据供应商提出的性能规格要求,极早调整战略,借助供应商的专业知识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 杠杆采购
避免各自采购,造成组织内不同单位,向同一个供应商采购相同零件,却价格不同,但彼此并不知的情形,无故丧失节省采购成本的机会。应集中扩大采购量,而增加议价空间的方式。
5. 联合采购
主要发生于非营利事业的采购,如医院、学校等,通过统计不同采购组织的需求量,以获得较好的折扣价格。这也被应用于一般商业活动之中,如第三方采购,专门替那些需求量不大的企业单位服务。
6. 为便利采购而设计,DFP-自制与外购的策略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利用协办厂的标准与技术,以及使用工业标准零件,方便原材料取得的便利性。这可以大大减少自制所需的技术支援,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
7. 价格与成本分析
这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对采购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购不了解所买物品的成本结构,就不能算是了解所买的物品是否为公平合理的价格,同时也会失去许多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
8. 标准化采购
实施规格的标准化,为不同的产品项目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设计、规格,或降低订制项目的数目,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但这只是标准化的其中一环,应扩大标准化的范围,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企业选择采购成本策略所需考虑的因素以上所说的几种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只是理论上的方法,就现实实践中,企业拟定采购策略的时候,应同时考虑下列几项因素。
1. 所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型态
所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型态,是属于一次性的采购,或者是持续性的采购。这应是采购最基本的认知,如果采购的型态有所转变,策略也必须跟着作调整,持续性采购对成本分析的要求远高于一次性采购,但一次性采购的金额如果相当庞大,也不可忽视其成本节省的效能。
2. 年需求量与年采购总额
年需求量与年采购额各为多少,这关系到在与供应商议价时,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议价优势。
3. 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卖方、传统的供应商、认可的供应商,到与供应商维持伙伴关系,进而结为策略联盟,对成本的分享方式不同。如果与供应商的关系一般,则肯定不容易得到详细的成本机构资料,只有与供应商维持较密切的关系,彼此合作时,才有办法做到。
4. 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采购量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有直接的关系,产品由导入期、成长期到成熟期,采购量会逐渐放大,直到衰退期出现,采购量才会逐渐缩小。
企业采购到科力普省心购,省钱省力又省心哦~
全面成本控制在企业的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
具体点,最好有例子 精益成本控制思想的产生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思想转变的产物。现代企业及其面临的现代市场经济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以及供给相对过剩的状况,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所占有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所构成的组合产品的竞争,已经成为了企业产品竞争的主要内容。在面临这种深刻的生产经营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精益管理以及精益管理思想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益管理及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管理是将企业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实现过程进行一体化建设,改变原本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相对分离的状态和相互分割的形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围绕企业的最终销售进行,减少企业的供应链的长度。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诸多流程中,筛选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精益环节,并将这些精益环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企业针对这些精益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监督工作,力求采购、生产、库存和销售等环节都能够直接为客户的不同需要服务。
精益成本管理,是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精益成本控制的内涵
精益成本控制是精益管理思想在企业的成本控制环节的具体应用,其基本内容可以用“多、快、好、省”来概括。
“多”主要针对精益管理要求的产品的形式和种类丰富多样这一特征进行成本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在一定时期内,将产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效果,即规模效应。在固定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比重较大的企业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将直接降低产品中的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和绝对数量,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固定成本在企业总成本当中所占有比重较小的产业中,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于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能够产生集聚化
的效果,不同的单个企业处于技术外溢、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形成专门化的设备供应渠道等手段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进行集中分布最终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以上两种规模经济现象都要依靠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步实现,因此产品的产量和种类的扩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主要针对企业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过程的效率应当提高,从而从降低交易成本角度降低企业的成本。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面临交易过程当中的簿记费用、交易的时间和货币磨损等问题,企业始终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当企业的交易速度加快,产品生产中间过程相对较短时,企业的交易成本将会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好”主要针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而言。这种好不仅指企业产品质量的存量结果,也包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抗无形磨损的流量潜力。将企业的产品所能适应的消费需要定位为在长期内能够保持自身品质和社会认可的需要,将大大降低企业重新进行产品研发、重新购置固定资产、进行人才培训等工作所需要的成本开支。
“省”主要强调在全过程当中成本的节约。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生产管理主要集中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控制,并且着重于直接形成产品价值的那部分成本的控制。因此在国有企业的成本监督和管理过程当中,主要强调技术手段特别是生产设备的更新,这显然同企业的经营需要不相适应也不能够跟得上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更加强调延伸产品和形式产品的发展特征。
更多关于成本控制的详细内容请咨询http://www.chinatpm.com/tpm/IEjywtzj_533_7904.html
(一)精益管理及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管理是将企业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实现过程进行一体化建设,改变原本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相对分离的状态和相互分割的形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围绕企业的最终销售进行,减少企业的供应链的长度。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诸多流程中,筛选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精益环节,并将这些精益环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企业针对这些精益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监督工作,力求采购、生产、库存和销售等环节都能够直接为客户的不同需要服务。
精益成本管理,是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精益成本控制的内涵
精益成本控制是精益管理思想在企业的成本控制环节的具体应用,其基本内容可以用“多、快、好、省”来概括。
“多”主要针对精益管理要求的产品的形式和种类丰富多样这一特征进行成本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在一定时期内,将产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效果,即规模效应。在固定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比重较大的企业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将直接降低产品中的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和绝对数量,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固定成本在企业总成本当中所占有比重较小的产业中,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于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能够产生集聚化
的效果,不同的单个企业处于技术外溢、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形成专门化的设备供应渠道等手段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进行集中分布最终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以上两种规模经济现象都要依靠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步实现,因此产品的产量和种类的扩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主要针对企业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过程的效率应当提高,从而从降低交易成本角度降低企业的成本。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面临交易过程当中的簿记费用、交易的时间和货币磨损等问题,企业始终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当企业的交易速度加快,产品生产中间过程相对较短时,企业的交易成本将会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好”主要针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而言。这种好不仅指企业产品质量的存量结果,也包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抗无形磨损的流量潜力。将企业的产品所能适应的消费需要定位为在长期内能够保持自身品质和社会认可的需要,将大大降低企业重新进行产品研发、重新购置固定资产、进行人才培训等工作所需要的成本开支。
“省”主要强调在全过程当中成本的节约。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生产管理主要集中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控制,并且着重于直接形成产品价值的那部分成本的控制。因此在国有企业的成本监督和管理过程当中,主要强调技术手段特别是生产设备的更新,这显然同企业的经营需要不相适应也不能够跟得上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更加强调延伸产品和形式产品的发展特征。
更多关于成本控制的详细内容请咨询http://www.chinatpm.com/tpm/IEjywtzj_533_7904.html
采购管理讲师宫迅伟给哪些企业做过培训?
宫迅伟:中国采购供应链工作坊领衔主教练成功案例:
为新加坡CPT集团降低了采购成本15%、节约了人力成本20%。。。
做为VOLVO公司采购部长极大提高效率和降低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
组织DELPHI公司MRO一体化招标采购使紧急订单减少75%、MRO采购工作量减少75%。。。
为HALDEX公司成功处理了独家供应商、客户指定供应商、强势供应商等供应商管理难题。。。
在中兴公司有效解决了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
为新加坡CPT集团降低了采购成本15%、节约了人力成本20%。。。
做为VOLVO公司采购部长极大提高效率和降低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
组织DELPHI公司MRO一体化招标采购使紧急订单减少75%、MRO采购工作量减少75%。。。
为HALDEX公司成功处理了独家供应商、客户指定供应商、强势供应商等供应商管理难题。。。
在中兴公司有效解决了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
本文标题: 全面采购成本控制宫迅伟读后感(谁有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讲师宫迅伟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92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