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篇读后感能写满300字信纸,最好不是整本书寒假的作业(一天不可能读完一本书)去百度的读后感吧找找吧。。,那里有很多。。参考资料:http:/...
30篇读后感
能写满300字信纸,最好不是整本书寒假的作业(一天不可能读完一本书)去百度的读后感吧找找吧。。
那里有很多。。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w=%B6%C1%BA%F3%B8%D0
那里有很多。。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w=%B6%C1%BA%F3%B8%D0
如何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附:读后感例文
读书吧,老师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最震撼的我话语是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回想自己备每一节课的课时间和这短短的15分钟相比是多么大的差距。而差距的根源就是读书的多少。
听过不少的课,有很多的教师上课讲解问题时知识来源有限,上课显得捉襟见肘,不能游刃有余。或许他们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一节课上,但是收效甚微。
要真正的备好课,就要像那位历史老师所说,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即读书,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现代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当一个教师真正做到知识上的游刃有余之后,他才可能把注意力分配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他的课堂内容。
其实生活中有不少的例子足可以给我们说明这一点,看看周围那些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都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可惜的是很多的人尽管明白却不能敦促自己真正行动起来。他们总是用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岂不知在这种辩解之中自己也失去了享受教育成功的机会,失去了很多的乐趣。
给自己的建议:每天最少读一个小时的书!
精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在很早的时候,同时有三位年轻人为图书馆抄书。其中有一个人,抄书时非常认真,一切按照原样来抄写,后来他成为一名书记员;还有一位年轻人一边抄写,一边将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后来这个人成为了着名的作家。最后一个年轻人,一边抄写,一边写笔记,将自己的观点、自己读书的体会、心得都记录了下来,不仅如此,遇到错误的观点,还进行大胆的批判。这个年轻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一生藏书3万多册,他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了17年还没有完工,发现其中有1.7万册大都一一精读过,并做了眉批和笔记。
熟读文章,精读文章,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人生、对自然有益的启示。在阅读过程中,好的作品,好象在与读者对话,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使读者受到教育、启发。,这样,读者就会有感而发,写出来的读后感才会生动感人。
写读后感要掌握基本的方法
1.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那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例如:我们五年级上期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灭了。”这段描写我们谁都不会忘记,此时我们的心情和小女孩一样紧张,当“蜡烛熄灭”的时候,我们和这家人一起松了一口气,同时我们也从心底深深地佩服这勇敢的母子三人,更佩服这位勇敢而聪明的小姑娘。看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自然,也就找到了“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
2. 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一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附:读后感例文
读《哈佛家训》之《篱笆上的铁钉》有感
五年级(1)班 林蕾
一提起《哈佛家训》这本书,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哈佛家训》是威廉·贝纳德博士的教子课本。
在《哈佛家训》里写品性是站立生命的基石,其中的《篱笆上的铁钉》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故事讲了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说,在每次发脾气或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里的篱笆钉一根钉子。在以后的日子里,男孩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终于有一天,一根钉子也没钉,他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一根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篱笆上的钉子全部拔光了。爸爸对他说:“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这些孔永远不可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难听的话,就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孔一样。”
当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想起自己原来和一位好朋友在讨论问题,因两个人的意见不相同,我就顺口骂了好友两句。之后,我觉得后悔极了!毕竟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无论怎样都要珍惜友谊。后来几天她一直没有理我,想起《哈佛家训》中的那个钉钉子的小男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她道歉。没想到她原谅我了,并对我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能伤害我们的友谊!”
感谢《哈佛家训》让我学会了宽容和理解。
从此我凡是面对任何事情都会冷静思考,也懂得伤人的话就像一柄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读《走向生活》有感
学习了美国作家戴维科宁斯写的《走向生活》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触。这篇课文通过回忆自己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经过,提出并倡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这是罗斯福夫人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含义深刻,应当细细咀嚼。它是说生活中充满了偶然,人生是由一连串的经历组成的,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是一种由不认识到认识的逐步发展的,这也是一个人投入新的生活,扩大社会生活的开端。所以,要放开生活的怀抱,拥抱生活,珍视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你才会过得快乐,过得幸福。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一、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附:读后感例文
读书吧,老师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最震撼的我话语是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回想自己备每一节课的课时间和这短短的15分钟相比是多么大的差距。而差距的根源就是读书的多少。
听过不少的课,有很多的教师上课讲解问题时知识来源有限,上课显得捉襟见肘,不能游刃有余。或许他们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一节课上,但是收效甚微。
要真正的备好课,就要像那位历史老师所说,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即读书,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现代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当一个教师真正做到知识上的游刃有余之后,他才可能把注意力分配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他的课堂内容。
其实生活中有不少的例子足可以给我们说明这一点,看看周围那些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都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可惜的是很多的人尽管明白却不能敦促自己真正行动起来。他们总是用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岂不知在这种辩解之中自己也失去了享受教育成功的机会,失去了很多的乐趣。
给自己的建议:每天最少读一个小时的书!
精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在很早的时候,同时有三位年轻人为图书馆抄书。其中有一个人,抄书时非常认真,一切按照原样来抄写,后来他成为一名书记员;还有一位年轻人一边抄写,一边将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后来这个人成为了着名的作家。最后一个年轻人,一边抄写,一边写笔记,将自己的观点、自己读书的体会、心得都记录了下来,不仅如此,遇到错误的观点,还进行大胆的批判。这个年轻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一生藏书3万多册,他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了17年还没有完工,发现其中有1.7万册大都一一精读过,并做了眉批和笔记。
熟读文章,精读文章,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人生、对自然有益的启示。在阅读过程中,好的作品,好象在与读者对话,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使读者受到教育、启发。,这样,读者就会有感而发,写出来的读后感才会生动感人。
写读后感要掌握基本的方法
1.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那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例如:我们五年级上期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灭了。”这段描写我们谁都不会忘记,此时我们的心情和小女孩一样紧张,当“蜡烛熄灭”的时候,我们和这家人一起松了一口气,同时我们也从心底深深地佩服这勇敢的母子三人,更佩服这位勇敢而聪明的小姑娘。看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自然,也就找到了“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
2. 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一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附:读后感例文
读《哈佛家训》之《篱笆上的铁钉》有感
五年级(1)班 林蕾
一提起《哈佛家训》这本书,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哈佛家训》是威廉·贝纳德博士的教子课本。
在《哈佛家训》里写品性是站立生命的基石,其中的《篱笆上的铁钉》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故事讲了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说,在每次发脾气或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里的篱笆钉一根钉子。在以后的日子里,男孩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终于有一天,一根钉子也没钉,他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一根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篱笆上的钉子全部拔光了。爸爸对他说:“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这些孔永远不可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难听的话,就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孔一样。”
当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想起自己原来和一位好朋友在讨论问题,因两个人的意见不相同,我就顺口骂了好友两句。之后,我觉得后悔极了!毕竟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无论怎样都要珍惜友谊。后来几天她一直没有理我,想起《哈佛家训》中的那个钉钉子的小男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她道歉。没想到她原谅我了,并对我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能伤害我们的友谊!”
感谢《哈佛家训》让我学会了宽容和理解。
从此我凡是面对任何事情都会冷静思考,也懂得伤人的话就像一柄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读《走向生活》有感
学习了美国作家戴维科宁斯写的《走向生活》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触。这篇课文通过回忆自己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经过,提出并倡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这是罗斯福夫人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含义深刻,应当细细咀嚼。它是说生活中充满了偶然,人生是由一连串的经历组成的,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是一种由不认识到认识的逐步发展的,这也是一个人投入新的生活,扩大社会生活的开端。所以,要放开生活的怀抱,拥抱生活,珍视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你才会过得快乐,过得幸福。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经典诵读读后感
首页 相册 标签教育叙事(13)经典诵读(8)学生平台(5)情感空间(2)教学随笔(6)班队活动(3)学习心得(2)经典设计(1)
经典诵读读后感(二)
[ 2007-3-17 18:44:00 | By: 君子兰 ]
在唐诗里品愁,在品愁中成长
六(3)班 叶凯利
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我惭愧,我的懦弱。
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它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
六(3)班 黄重文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什么超级女生,“状元360”,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也长大,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噢!古诗,谢谢你。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读《弟子规》,学做人
六(3)班 黄文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首页 相册 标签教育叙事(13)经典诵读(8)学生平台(5)情感空间(2)教学随笔(6)班队活动(3)学习心得(2)经典设计(1)
经典诵读读后感(一)
[ 2007-3-17 18:41:00 | By: 君子兰 ]
读宋词《过零丁洋》有感
乐清育英学校 陈帆
世界东方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明珠上有一朵绚丽的奇葩,它就是宋词。宋词是画是歌,它是祖先向我诉说。它让我增长知识,了解历史,知晓名人,培养着我、教育着我,为我的成长增添了一份乐趣。宋词,你是祖先的心血,你是祖先的话语,你是我们的新读本,你是我们的传家宝。
在灿如星海的唐宋词中,有一颗星星时时照亮着我。那是文天祥在临死前吟成的一首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个响亮的名字,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处于元军大举南侵,南宋濒临灭亡的时期。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和领导宋军抗元。 这首诗表现的正是文天祥被俘之后宁死不屈、正气凛然的高尚节操。就是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表现了他坚强的爱国意志,成为我们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座右铭。每当我吟起《过零丁洋》,就觉得文天祥的一腔浩然正气充溢于天地之间。看文天祥的这首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我的自白书》: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人人都渴望生命,生欲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可矣!又觉得国亡我不亡就是耻辱,我必须与邪恶斗争。这首词告诉我历史上宋元两朝的盛衰,让我更加地热爱祖国,愿为祖国效力,宁死不当亡国奴。
宋词是回味无穷的,宋词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想。
读唐诗有感
乐清育英学校 黄雯雯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唐诗是我在一年级时学的《咏鹅》。现在我想起这首诗,仍然读得津津有味。我喜欢读唐诗,吟诵起唐诗,就像唱歌一样高兴。因为在唐诗里,我能懂得很多道理,学到很多在课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它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觉得读唐诗是一种乐趣,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三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唐诗70首》。我把这本不值钱的书看作宝贝似的,都过了两年多了,还放在我家的书柜里。现在打开它,我读起里面的诗还是那么的着迷。这本厚厚的《唐诗70首》里,我最喜欢、记得最熟的一首就是《静夜思》,它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作。记得我们最近学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读唐诗》。这首歌的开头就是朗诵了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诉说的是远在它乡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这首诗虽然只是说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可我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很想自己的母亲,很想回到遥远的家乡与年老的母亲一起度过这寂静而冷清的中秋之夜。
学古诗的好处有很多。读唐诗,丰富我的课外生活,让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我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有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我读了唐诗以后,觉得自己变得有教养了,不像以前那样孩子气,不懂道理。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成了一个小大人。
《读唐诗》这首歌里还唱道:“唐诗唐诗传家宝,一代一代传到我,文明哟古国……”既然唐诗是宝,中国是文明的古国,大家还不快行动起来去读这个宝,去寻我们文明古国的宝!
读《论语》,学做人
乐清育英学校 陈天杨
暑假里,爸爸要我背《论语》。我接过一看, “学而第一”四个大字映入我眼帘,下排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爸爸郑重地对我说:“天杨,以后你每天背两句,要记住圣人的教诲。”
尽管我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可看到爸爸那虔诚的神情,我迟疑了片刻,为了不使爸爸失望,我只能装出很乐意的样子,高兴地说:“好呀!”
开始背诵时,我只是勉强应付,死记硬背。到了后面,我才发现,这里面的寓意很深。在前十篇中共出现十五次孝。整部书主要讲的是仁。商鞅还讲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学的《弟子规》,只是根据《论语》中的一小部分进行扩写的。其中一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溪不曰,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叶公问子路,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呢?我这人呀,发奋时忘记吃饭。高兴时忘记忧愁。不知道老就要来了。如此而已。”这句话使我很受感动。孔子,千年一见的奇才,却只说“如此而已”。做人,不能骄傲,也不能吝啬。《论语》中说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于不足观也已。”周公是一个孔子都佩服的圣人,可孔子还说如果他骄傲而且吝啬,那就没有什么可赞扬的了。因为他的缺点像一朵朵乌云掩盖了他的才华这个太阳。
《论语》使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如何做人,告诉我治国之道,告诉我孝道,它还告诉我仁义。《论语》,你就像一座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宝库,从做人到治国,你都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你让爱学习的人变得更充实。
读唐诗宋词有感
乐清育英学校 黄重文
“唐诗宋词,四书五经…… ”当我唱起这首歌,一种自豪便涌上心头。因为我是中国人!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像一条条清泉流进我心窝。它是传家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岳飞,读过宋词的人都知道,他可不是一个小人物哟!其中,他写的《满江红》使我受益匪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可它却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岳飞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叹。他精忠报国,忠心不二,把三十多年的丰功伟业只看作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尘土。回想起平时我的所作所为,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我平时总是自高自大,有里一点点成功,我就高兴得眉飞色舞。老师夸我几句,我更是趾高气扬。妈妈奖我几元钱,我的尾巴就翘得更高。如今拿来与岳飞这位大英雄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此刻,岳飞那严肃的神情更让我无地自容,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他又是多么高大!
唐诗啊唐诗,你是祖先在向我们诉说。是啊,唐诗在我的眼里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我在它身上却找到了不少“宝”。“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这首《悯农》大家都很熟悉吧!多么朴素的话语呀,但是却包含着深深的寓意。它让我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和道理。米饭是微不足道的,可它却包含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结晶。它告诉我们,一粟一米来之不易,教育我们从小要爱惜粮食
唐诗宋词,是你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读宋词《满江红》有感
乐清育英学校 於俊杰
三年级的时候,我就认识了宋词。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是由李老师写在黑板上教我们背诵,讲意思给我们听,我们才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宋词是一种依据音乐曲调填写的词,作者很多,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多歌唱风花雪月,离人忧伤,情人相思;后者多抒发济世报国之志,或议论古今,感叹人生沧桑。
我感受最深的宋词是岳飞的《满江红》。岳飞是一位抗金名将。他英勇杀敌,非常爱国,背上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字。他在词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意思是说,想把金人的肉吃了,把金人的血喝干。因为金人打进了大宋,伤害到了许多老百姓,还把皇室的成员抓去。岳飞的心中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把金人占领的山河打回来,再去见皇上。他始终认为,自己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功劳却像尘土一样少。自从我读了这首宋词以后,就觉得岳飞那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当前这个时代,这首词依旧可以给我们鼓舞,华夏民族尽管历史上一直很强大,但还是一直生活在虎狼环伺之间,至今尤剧。回望历史,华夏民族曾战败过强大的匈奴、突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一样被当时的异族统治过,盛衰之间,只在自强。虎狼之侧,不容懈怠。现在,我们在同一个班级里,就要共同为这个班增添光彩。假如同学们人人都为班级增光,这将是一个多么好的班级呀!现在,我们还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增光彩,为保卫祖国的边疆而勇于献身。
读了这本书里的《满江红》,我也有了一颗爱国、报国之心。书里还有很多好的宋词,希望大家速去阅读。
经典诵读读后感(二)
[ 2007-3-17 18:44:00 | By: 君子兰 ]
在唐诗里品愁,在品愁中成长
六(3)班 叶凯利
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我惭愧,我的懦弱。
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它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
六(3)班 黄重文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什么超级女生,“状元360”,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也长大,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噢!古诗,谢谢你。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读《弟子规》,学做人
六(3)班 黄文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首页 相册 标签教育叙事(13)经典诵读(8)学生平台(5)情感空间(2)教学随笔(6)班队活动(3)学习心得(2)经典设计(1)
经典诵读读后感(一)
[ 2007-3-17 18:41:00 | By: 君子兰 ]
读宋词《过零丁洋》有感
乐清育英学校 陈帆
世界东方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明珠上有一朵绚丽的奇葩,它就是宋词。宋词是画是歌,它是祖先向我诉说。它让我增长知识,了解历史,知晓名人,培养着我、教育着我,为我的成长增添了一份乐趣。宋词,你是祖先的心血,你是祖先的话语,你是我们的新读本,你是我们的传家宝。
在灿如星海的唐宋词中,有一颗星星时时照亮着我。那是文天祥在临死前吟成的一首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个响亮的名字,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处于元军大举南侵,南宋濒临灭亡的时期。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和领导宋军抗元。 这首诗表现的正是文天祥被俘之后宁死不屈、正气凛然的高尚节操。就是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表现了他坚强的爱国意志,成为我们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座右铭。每当我吟起《过零丁洋》,就觉得文天祥的一腔浩然正气充溢于天地之间。看文天祥的这首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我的自白书》: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人人都渴望生命,生欲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可矣!又觉得国亡我不亡就是耻辱,我必须与邪恶斗争。这首词告诉我历史上宋元两朝的盛衰,让我更加地热爱祖国,愿为祖国效力,宁死不当亡国奴。
宋词是回味无穷的,宋词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想。
读唐诗有感
乐清育英学校 黄雯雯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唐诗是我在一年级时学的《咏鹅》。现在我想起这首诗,仍然读得津津有味。我喜欢读唐诗,吟诵起唐诗,就像唱歌一样高兴。因为在唐诗里,我能懂得很多道理,学到很多在课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它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觉得读唐诗是一种乐趣,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三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唐诗70首》。我把这本不值钱的书看作宝贝似的,都过了两年多了,还放在我家的书柜里。现在打开它,我读起里面的诗还是那么的着迷。这本厚厚的《唐诗70首》里,我最喜欢、记得最熟的一首就是《静夜思》,它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作。记得我们最近学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读唐诗》。这首歌的开头就是朗诵了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诉说的是远在它乡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这首诗虽然只是说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可我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很想自己的母亲,很想回到遥远的家乡与年老的母亲一起度过这寂静而冷清的中秋之夜。
学古诗的好处有很多。读唐诗,丰富我的课外生活,让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我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有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我读了唐诗以后,觉得自己变得有教养了,不像以前那样孩子气,不懂道理。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成了一个小大人。
《读唐诗》这首歌里还唱道:“唐诗唐诗传家宝,一代一代传到我,文明哟古国……”既然唐诗是宝,中国是文明的古国,大家还不快行动起来去读这个宝,去寻我们文明古国的宝!
读《论语》,学做人
乐清育英学校 陈天杨
暑假里,爸爸要我背《论语》。我接过一看, “学而第一”四个大字映入我眼帘,下排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爸爸郑重地对我说:“天杨,以后你每天背两句,要记住圣人的教诲。”
尽管我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可看到爸爸那虔诚的神情,我迟疑了片刻,为了不使爸爸失望,我只能装出很乐意的样子,高兴地说:“好呀!”
开始背诵时,我只是勉强应付,死记硬背。到了后面,我才发现,这里面的寓意很深。在前十篇中共出现十五次孝。整部书主要讲的是仁。商鞅还讲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学的《弟子规》,只是根据《论语》中的一小部分进行扩写的。其中一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溪不曰,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叶公问子路,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呢?我这人呀,发奋时忘记吃饭。高兴时忘记忧愁。不知道老就要来了。如此而已。”这句话使我很受感动。孔子,千年一见的奇才,却只说“如此而已”。做人,不能骄傲,也不能吝啬。《论语》中说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于不足观也已。”周公是一个孔子都佩服的圣人,可孔子还说如果他骄傲而且吝啬,那就没有什么可赞扬的了。因为他的缺点像一朵朵乌云掩盖了他的才华这个太阳。
《论语》使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如何做人,告诉我治国之道,告诉我孝道,它还告诉我仁义。《论语》,你就像一座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宝库,从做人到治国,你都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你让爱学习的人变得更充实。
读唐诗宋词有感
乐清育英学校 黄重文
“唐诗宋词,四书五经…… ”当我唱起这首歌,一种自豪便涌上心头。因为我是中国人!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像一条条清泉流进我心窝。它是传家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岳飞,读过宋词的人都知道,他可不是一个小人物哟!其中,他写的《满江红》使我受益匪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可它却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岳飞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叹。他精忠报国,忠心不二,把三十多年的丰功伟业只看作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尘土。回想起平时我的所作所为,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我平时总是自高自大,有里一点点成功,我就高兴得眉飞色舞。老师夸我几句,我更是趾高气扬。妈妈奖我几元钱,我的尾巴就翘得更高。如今拿来与岳飞这位大英雄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此刻,岳飞那严肃的神情更让我无地自容,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他又是多么高大!
唐诗啊唐诗,你是祖先在向我们诉说。是啊,唐诗在我的眼里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我在它身上却找到了不少“宝”。“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这首《悯农》大家都很熟悉吧!多么朴素的话语呀,但是却包含着深深的寓意。它让我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和道理。米饭是微不足道的,可它却包含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结晶。它告诉我们,一粟一米来之不易,教育我们从小要爱惜粮食
唐诗宋词,是你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读宋词《满江红》有感
乐清育英学校 於俊杰
三年级的时候,我就认识了宋词。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是由李老师写在黑板上教我们背诵,讲意思给我们听,我们才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宋词是一种依据音乐曲调填写的词,作者很多,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多歌唱风花雪月,离人忧伤,情人相思;后者多抒发济世报国之志,或议论古今,感叹人生沧桑。
我感受最深的宋词是岳飞的《满江红》。岳飞是一位抗金名将。他英勇杀敌,非常爱国,背上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字。他在词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意思是说,想把金人的肉吃了,把金人的血喝干。因为金人打进了大宋,伤害到了许多老百姓,还把皇室的成员抓去。岳飞的心中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把金人占领的山河打回来,再去见皇上。他始终认为,自己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功劳却像尘土一样少。自从我读了这首宋词以后,就觉得岳飞那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当前这个时代,这首词依旧可以给我们鼓舞,华夏民族尽管历史上一直很强大,但还是一直生活在虎狼环伺之间,至今尤剧。回望历史,华夏民族曾战败过强大的匈奴、突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一样被当时的异族统治过,盛衰之间,只在自强。虎狼之侧,不容懈怠。现在,我们在同一个班级里,就要共同为这个班增添光彩。假如同学们人人都为班级增光,这将是一个多么好的班级呀!现在,我们还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增光彩,为保卫祖国的边疆而勇于献身。
读了这本书里的《满江红》,我也有了一颗爱国、报国之心。书里还有很多好的宋词,希望大家速去阅读。
读后感怎么写
pymzh 二级 | 我的知道 | 消息 | 百度首页
个人资料 退出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读后感怎么写
2009-2-24 16:06 提问者: hantianze8115 | 浏览次数:18374次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2009-2-24 16:12 精彩回答 如何写读后感?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8793.html?tp=0_11
赞同
2306| 评论(6) 向TA求助 回答者: 好几回广东 | 十四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问题其他回答 共6条
2009-2-24 16:15 ufo3602002 | 三级
具体到哪篇文章 我帮你写 包你满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7315295.html 我刚写的哦 赞同
3| 评论
2009-2-24 17:46 G网球G | 二级
如何写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同学们的来信和网上发来的信息,对大家的写作动态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知上一期栏目中关于选材的内容,大家看过之后,有何感受?请尽快与老师交流。
在众多的来信中,有一位东关某小学六年级的曹笑〓小朋友反映了自己在写作中的妙笔生花,却独在写读后感的问题上感到捉襟见肘,希望老师能给她予以指导,并希望老师能与她交朋友,我看了很高兴,那么就借该栏目与大家谈谈关于如何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提及写读后感,自然而然地就与写读书笔记联系到一起。众所周知,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从根本上提高认识。写读后感笔记有益于我们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可谓好处多多。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今天,咱们就重点来谈谈第二种。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我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评语:这篇读后感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小作者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对保尔这一主人公产生了敬仰之情,称赞他是“强者的化身”。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保尔这一榜样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汉。篇末紧扣文题,用“每当……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负,是画龙点睛之笔。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学生写好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辣手的问题。要写好读后感,指导是关键。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体会是:
一、指导审题,理清题意
写好读后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例如我教《养花》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让学生明白“感”是什么?“感”就是要求写自己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接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可以先讲作者怎样说,怎样做,然后写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给文章定题目呢?读后感题目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题目,如:《养花》读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学习要善于摸门道—《养花》有感。
总之,要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写作上要求,审题最关键。
二、抓中心,定要点
《养花》这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是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谓“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写体会的读后感,“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去开展。
第一步:先让学生回忆《养花》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点。第二步:我归纳习作要求,《养花》这篇文章抓住三个要点:①、养花能增长知识。②、养花能调节脑力劳动。③、养花可以创造劳动果实,发展友谊。
三、抓住要点,联系实际,理清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讨论《养花》一文几个要点,有几个方面体会较深。接着指导如何联系实际谈体会,最后介绍写读书笔记的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方法是:先介绍什么书,讲了什么内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围绕中心结合自已例子说感受,最后写对自己的教育。
2、夹叙夹议。即围绕中心抓两三点,联系实际,扣紧原文发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开展议论。
四、指导几种开头方法
1、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2、开头提出问题。如:学习上难免有挫折,一个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最近学习了老舍《养花》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
3、开头指出某种不良现象。如:班上有些同学把读书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垂头丧气,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养花》这篇文章,逐点谈体会。
五、学生编写写作提纲,小组发言交流。
六、学生动笔写习作。
由于我指导学生写《养花》一文读后感方法得当,学生写起来文章没有千篇一律,开头和结尾基本上能按读书笔记方法去写,中间段学生能用自己的例子去谈出体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怎样写好高中的读后感?高中读后感与初中的区别何在?
老师要我们根据读过一篇散文之后写一篇读后感,但是由于太久没写,又因为自我觉得不想以初中的模式去套入高中文章之中,所以特意指教各位
我觉得读后感的写作有很多种,看你读后对哪些方面更有心得和感悟。可以偏重思想与理趣,也可以偏重语言或结构。可以就文章整体进行评价,也可以选一二细节做深入分析。若针对文章观点,可赞和,可批判,也可进一步阐发。若结合文章语言或细节,可以比较、联想、评论赏鉴。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见解,写出独有的感受。这样,就会通过写作使阅读得以条理化和深化。在作业中记录下自己思考的轨迹。不是很不错的一件事吗?其实,一篇文章,只要有一句话留给你深刻印象,让你长久不忘,那这篇文章就没白读啊!就值得写呢!
一般来讲呢,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自下的愚论不多,阁下若有更好的方法小可极盼赐教。
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与评论的异同
初学者对读后感和评论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掌握不够好,常将读后感写成了评论,或将评论写成读后惑,为此,谈谈这两种文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读后感和评论的相同点
1.读后感和评论都属于议论文,都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即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2.对原文的内容或所议之事都要有切实的感受和体会,并能做一定的联想。
3.都有一个引出问题的引子,先概述原文的要点,简要地叙述所议之事。
(二)读后感和评论的不同点
1.对象不同
读后感涉及的对象是:写自已读了某部作品或某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要以写自己的认识为主,如《纳谏与止谤》即如此。评论(包括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所涉及的对象是:思想评论以人们的思想现象为评论对象,如《乌飞鱼跃的联想》;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思想及文学流派,如《<普通劳动者>是一篇很好的小说》。
2.“人称”不同
议论文本没有人称的说法,这里套用记叙文的提法。读后感是写“我”得到怎样的启示,获得怎样的收获,并不涉及第三者如何。而评论文章总是某种思想或某部作品怎样,不必把自己摆进去。
3.任务不同
读后感重点落在一个“感”字上,其任务主要是写自己读了什么文章后,有怎样的感受及受到怎样的教育和启发,对文章所阐述的问题产生了什么新的见解。评论文章的任务是:思想评论是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肯定正确的,提出偏颇的,批评错误的,它是一种报刊文体,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教育。文学评论是“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它可以向读者推荐和阐述作品,文学评论者作为作者的知音和读者诤友,应该使读者和作者、读者与作品的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欣赏作品的创作艺术”。“它还肩负着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作品的重任,或抵制作品中的消极因素,或洞察错误作品的有害实质,井给读者以有益的指导”。
4.作者的“地位”不同
读后感一般是顺着原意生发感想,评论则是针对原意表示态度,如果把读后感比作顺水推舟,那么写评论就是指手画脚了。过去有句话“见官大三级”,评论文章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地位。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得出下面的公式,从而看出二者与一般议论文的关系:
读后感<一般议论文<评论性文章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
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
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
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
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
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
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
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
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
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
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
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
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
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
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
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
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
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
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
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
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
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
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
电视片或参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
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作文指导:短评精选
短评是针对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现象或某一观点进行的简短评说,
属于评论的一种。
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评”,或者评出人物的思想精神,或者评出事件的内涵道理,或者评出现象的本质底蕴,或者评出观点的价值意义。
评论文章的种类很多,如:政治评论、时事评论、经济评论、新闻评论、文
艺评论、书刊评论、思想评论等。
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是把握思想评论和文艺评论。
要写好短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述”是手段,“评”是目的。 不述其事,评无依据;不评其理,述无意义。 但是述和评不可平分秋色,因为评是目的,是述的主旨和归宿。 如林默涵的《说“小”》,开头就是先说“我们这些人的毛病,往往就是犯在轻视小事上面”,然后再针对述的现象进行评析;再如朱光潜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开头也是先介绍四首词的情况,然后用大量篇幅对这四首词进行赏析。
如果介绍重于分析,便会成为介绍性文章,这是写评论之大忌。
2.“述”有选择,“评”有针对。 要述的人、事、物很多,在一篇文章里为什么述此而不述彼,这同评的针对性有关。 林默涵为了号召人们切实做一点应当做的小事情,所以他就在述中抓住人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小”问题进行介绍。 如果述的材料没有选择,那样的道理将会缺乏针对性,将会杂乱无章。
因此,在一篇文章中要评述相通,述评相联,即述的材料与评的道理紧扣一个中
心,抓住一个角度,绝不可南辕北辙。
此外,写思想评论还须注意以下两点:
1.思想评论要有及时性。 它与针对性密切相关。 及时,评论的针对性就更强。
所以,思想评论要针对现实,下及时雨,当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要作出判断,不要放马后炮,做事后诸葛。
2.评论要实事求是。
思想评论,要就事论理,实事求是,不能乱扣帽子,无限上纲。
写文艺评论须注意以下几点:
1.精读原作。
首先必须认真阅读原作,这样才可以取得对原作主要思想、艺术形象、艺术技
巧等的评论权。 其次还要阅读序跋、注释,查阅有关资料。 为了使自己的评论能中肯,必要时还应参阅现有的其他人的评论,聊作构思时的参考。
2.实话实说。 有好说好,有坏说坏,肯定否定,孰褒孰贬,都要恰如其分。
3.不落俗套。 文艺评论贵在有新意,不要陈词滥调。 对于文艺作品,要注意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评论分析,力求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
4.看重艺术分析。 文艺作品包括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
而思想内容又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往往要从它的表现形式入手。 因此,对作品的艺术分析,是文艺评论的重要方面。
怎样进行艺术分析呢?
(1)分析艺术构思。
把握作品的艺术构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是怎样提炼主题、怎样寻求完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主题的情况,使我们对作品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当然,有时也可以分析作品中某一局部的艺术构思,特别是诗歌和散文,它们都以较凝练的形式表达深挚的思想感情,所以常常可以从一字一句中看出作者的艺术匠心,看出这一字一句在表现作者思想感情上所独具的思想意义和美学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
我们在评论时,必须着重抓住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对形象的分析来对作品
进行思想和艺术的分析。 形象都是具体的,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 作者在塑造每个形象时,也都具有独特的创作和构思的方式。 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必须抓住人物形象个性化特征,通过有血有肉的具体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 初学写文学评论,要抓住人物形象个性化的特征,主要是抓住人物的言行,因为作品中的人物言行,无不是他整个性格的具体表现。
(3)分析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寓意深远、富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历年高考题常考查对诗歌、散文意境的把握。
(4)分析作品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借助语言来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语言,也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 分析语言要求具体细致,不笼统,不抽象,使人一读便知作品语言的特点。 同学们写作评论时,往往分不清评论与读后感的区别,每每把评论写成读后感,这一点当引起注意。
读后感与评论虽然同属于议论文,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读后感重在“感”,涉及作者的感受、受到的教育、得到的启示;而评论的重点在“评”,即从具体事件中阐发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给读者以启发和教育 。
个人资料 退出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读后感怎么写
2009-2-24 16:06 提问者: hantianze8115 | 浏览次数:18374次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2009-2-24 16:12 精彩回答 如何写读后感?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8793.html?tp=0_11
赞同
2306| 评论(6) 向TA求助 回答者: 好几回广东 | 十四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问题其他回答 共6条
2009-2-24 16:15 ufo3602002 | 三级
具体到哪篇文章 我帮你写 包你满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7315295.html 我刚写的哦 赞同
3| 评论
2009-2-24 17:46 G网球G | 二级
如何写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同学们的来信和网上发来的信息,对大家的写作动态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知上一期栏目中关于选材的内容,大家看过之后,有何感受?请尽快与老师交流。
在众多的来信中,有一位东关某小学六年级的曹笑〓小朋友反映了自己在写作中的妙笔生花,却独在写读后感的问题上感到捉襟见肘,希望老师能给她予以指导,并希望老师能与她交朋友,我看了很高兴,那么就借该栏目与大家谈谈关于如何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提及写读后感,自然而然地就与写读书笔记联系到一起。众所周知,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从根本上提高认识。写读后感笔记有益于我们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可谓好处多多。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今天,咱们就重点来谈谈第二种。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我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评语:这篇读后感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小作者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对保尔这一主人公产生了敬仰之情,称赞他是“强者的化身”。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保尔这一榜样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汉。篇末紧扣文题,用“每当……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负,是画龙点睛之笔。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学生写好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辣手的问题。要写好读后感,指导是关键。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体会是:
一、指导审题,理清题意
写好读后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例如我教《养花》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让学生明白“感”是什么?“感”就是要求写自己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接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可以先讲作者怎样说,怎样做,然后写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给文章定题目呢?读后感题目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题目,如:《养花》读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学习要善于摸门道—《养花》有感。
总之,要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写作上要求,审题最关键。
二、抓中心,定要点
《养花》这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是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谓“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写体会的读后感,“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去开展。
第一步:先让学生回忆《养花》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点。第二步:我归纳习作要求,《养花》这篇文章抓住三个要点:①、养花能增长知识。②、养花能调节脑力劳动。③、养花可以创造劳动果实,发展友谊。
三、抓住要点,联系实际,理清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讨论《养花》一文几个要点,有几个方面体会较深。接着指导如何联系实际谈体会,最后介绍写读书笔记的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方法是:先介绍什么书,讲了什么内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围绕中心结合自已例子说感受,最后写对自己的教育。
2、夹叙夹议。即围绕中心抓两三点,联系实际,扣紧原文发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开展议论。
四、指导几种开头方法
1、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2、开头提出问题。如:学习上难免有挫折,一个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最近学习了老舍《养花》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
3、开头指出某种不良现象。如:班上有些同学把读书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垂头丧气,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养花》这篇文章,逐点谈体会。
五、学生编写写作提纲,小组发言交流。
六、学生动笔写习作。
由于我指导学生写《养花》一文读后感方法得当,学生写起来文章没有千篇一律,开头和结尾基本上能按读书笔记方法去写,中间段学生能用自己的例子去谈出体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怎样写好高中的读后感?高中读后感与初中的区别何在?
老师要我们根据读过一篇散文之后写一篇读后感,但是由于太久没写,又因为自我觉得不想以初中的模式去套入高中文章之中,所以特意指教各位
我觉得读后感的写作有很多种,看你读后对哪些方面更有心得和感悟。可以偏重思想与理趣,也可以偏重语言或结构。可以就文章整体进行评价,也可以选一二细节做深入分析。若针对文章观点,可赞和,可批判,也可进一步阐发。若结合文章语言或细节,可以比较、联想、评论赏鉴。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见解,写出独有的感受。这样,就会通过写作使阅读得以条理化和深化。在作业中记录下自己思考的轨迹。不是很不错的一件事吗?其实,一篇文章,只要有一句话留给你深刻印象,让你长久不忘,那这篇文章就没白读啊!就值得写呢!
一般来讲呢,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自下的愚论不多,阁下若有更好的方法小可极盼赐教。
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与评论的异同
初学者对读后感和评论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掌握不够好,常将读后感写成了评论,或将评论写成读后惑,为此,谈谈这两种文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读后感和评论的相同点
1.读后感和评论都属于议论文,都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即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2.对原文的内容或所议之事都要有切实的感受和体会,并能做一定的联想。
3.都有一个引出问题的引子,先概述原文的要点,简要地叙述所议之事。
(二)读后感和评论的不同点
1.对象不同
读后感涉及的对象是:写自已读了某部作品或某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要以写自己的认识为主,如《纳谏与止谤》即如此。评论(包括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所涉及的对象是:思想评论以人们的思想现象为评论对象,如《乌飞鱼跃的联想》;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思想及文学流派,如《<普通劳动者>是一篇很好的小说》。
2.“人称”不同
议论文本没有人称的说法,这里套用记叙文的提法。读后感是写“我”得到怎样的启示,获得怎样的收获,并不涉及第三者如何。而评论文章总是某种思想或某部作品怎样,不必把自己摆进去。
3.任务不同
读后感重点落在一个“感”字上,其任务主要是写自己读了什么文章后,有怎样的感受及受到怎样的教育和启发,对文章所阐述的问题产生了什么新的见解。评论文章的任务是:思想评论是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肯定正确的,提出偏颇的,批评错误的,它是一种报刊文体,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教育。文学评论是“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它可以向读者推荐和阐述作品,文学评论者作为作者的知音和读者诤友,应该使读者和作者、读者与作品的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欣赏作品的创作艺术”。“它还肩负着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作品的重任,或抵制作品中的消极因素,或洞察错误作品的有害实质,井给读者以有益的指导”。
4.作者的“地位”不同
读后感一般是顺着原意生发感想,评论则是针对原意表示态度,如果把读后感比作顺水推舟,那么写评论就是指手画脚了。过去有句话“见官大三级”,评论文章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地位。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得出下面的公式,从而看出二者与一般议论文的关系:
读后感<一般议论文<评论性文章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
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
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
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
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
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
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
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
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
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
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
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
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
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
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
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
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
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
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
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
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
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
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
电视片或参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
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作文指导:短评精选
短评是针对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现象或某一观点进行的简短评说,
属于评论的一种。
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评”,或者评出人物的思想精神,或者评出事件的内涵道理,或者评出现象的本质底蕴,或者评出观点的价值意义。
评论文章的种类很多,如:政治评论、时事评论、经济评论、新闻评论、文
艺评论、书刊评论、思想评论等。
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是把握思想评论和文艺评论。
要写好短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述”是手段,“评”是目的。 不述其事,评无依据;不评其理,述无意义。 但是述和评不可平分秋色,因为评是目的,是述的主旨和归宿。 如林默涵的《说“小”》,开头就是先说“我们这些人的毛病,往往就是犯在轻视小事上面”,然后再针对述的现象进行评析;再如朱光潜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开头也是先介绍四首词的情况,然后用大量篇幅对这四首词进行赏析。
如果介绍重于分析,便会成为介绍性文章,这是写评论之大忌。
2.“述”有选择,“评”有针对。 要述的人、事、物很多,在一篇文章里为什么述此而不述彼,这同评的针对性有关。 林默涵为了号召人们切实做一点应当做的小事情,所以他就在述中抓住人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小”问题进行介绍。 如果述的材料没有选择,那样的道理将会缺乏针对性,将会杂乱无章。
因此,在一篇文章中要评述相通,述评相联,即述的材料与评的道理紧扣一个中
心,抓住一个角度,绝不可南辕北辙。
此外,写思想评论还须注意以下两点:
1.思想评论要有及时性。 它与针对性密切相关。 及时,评论的针对性就更强。
所以,思想评论要针对现实,下及时雨,当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要作出判断,不要放马后炮,做事后诸葛。
2.评论要实事求是。
思想评论,要就事论理,实事求是,不能乱扣帽子,无限上纲。
写文艺评论须注意以下几点:
1.精读原作。
首先必须认真阅读原作,这样才可以取得对原作主要思想、艺术形象、艺术技
巧等的评论权。 其次还要阅读序跋、注释,查阅有关资料。 为了使自己的评论能中肯,必要时还应参阅现有的其他人的评论,聊作构思时的参考。
2.实话实说。 有好说好,有坏说坏,肯定否定,孰褒孰贬,都要恰如其分。
3.不落俗套。 文艺评论贵在有新意,不要陈词滥调。 对于文艺作品,要注意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评论分析,力求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
4.看重艺术分析。 文艺作品包括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
而思想内容又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往往要从它的表现形式入手。 因此,对作品的艺术分析,是文艺评论的重要方面。
怎样进行艺术分析呢?
(1)分析艺术构思。
把握作品的艺术构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是怎样提炼主题、怎样寻求完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主题的情况,使我们对作品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当然,有时也可以分析作品中某一局部的艺术构思,特别是诗歌和散文,它们都以较凝练的形式表达深挚的思想感情,所以常常可以从一字一句中看出作者的艺术匠心,看出这一字一句在表现作者思想感情上所独具的思想意义和美学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
我们在评论时,必须着重抓住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对形象的分析来对作品
进行思想和艺术的分析。 形象都是具体的,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 作者在塑造每个形象时,也都具有独特的创作和构思的方式。 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必须抓住人物形象个性化特征,通过有血有肉的具体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 初学写文学评论,要抓住人物形象个性化的特征,主要是抓住人物的言行,因为作品中的人物言行,无不是他整个性格的具体表现。
(3)分析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寓意深远、富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历年高考题常考查对诗歌、散文意境的把握。
(4)分析作品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借助语言来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语言,也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 分析语言要求具体细致,不笼统,不抽象,使人一读便知作品语言的特点。 同学们写作评论时,往往分不清评论与读后感的区别,每每把评论写成读后感,这一点当引起注意。
读后感与评论虽然同属于议论文,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读后感重在“感”,涉及作者的感受、受到的教育、得到的启示;而评论的重点在“评”,即从具体事件中阐发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给读者以启发和教育 。
名著读后感600字
三篇名著的读后感,速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中一条无驮的小船,随波逐流;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祸国殃民;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明确,就会对国家,民族,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 这些道理我是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才有了一些理解和认识的。 这个寒假,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书中主人翁保尔柯查金那高尚的品德,钢铁般的意志深深的感动了我,特别是他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这使他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这使我深深受益。 保尔的理想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在这种理想的支配下,保尔拼命的战斗,忘我的工作,坚强的一直比钢铁还坚硬。在白色的恐怖下,他给地下工作者打探消息,送情报,在虎口下拯救革命者。为此,他受过刑,作过牢。在革命战争年代,他跨战马,挥战刀,同白匪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艰苦的环境里,他斗严寒,战冰雪,忍饥挨饿,奋力抢修铁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在工厂里忘我的工作。特别感人的是他双目失明后还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伟大的著作。 这不著作曾经用30多种不同的文字,再版50多次,在全世界发行3000万多册,影响几代人。至今还深深刻在人们心中。 我们学生也有理想,有的想当科学家,教师,画家,医生。我认为这是一种职业的选择。 要问我的理想是什么,像保尔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人民造福!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作者在于连得知德·雷纳尔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雷纳尔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痛苦、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令人拍案叫绝。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简爱读后感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简爱》夏洛蒂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仅这一步就能独立吗?我认为,不会的。毕竟女性的独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悲惨世界读后感
读完《悲惨世界》,我在思考――“书中真是一个只有悲惨的世界吗?”
当冉阿让走出围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监狱后,他过得并不快乐。大家怀疑他,厌恶他,酒馆不让进,旅店老板亦赶他出来。长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却无处可去,幸好遇见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仅给予他食物,还给他提供了舒适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银碟子准备逃跑时原谅他,并赠与一对贵重的银烛台――“你再也不是坏人了,请用这些银碟子做个正正经经的人。”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还有可怜的女工――芳汀,为了自谋生活,将自己的女儿寄养在了恶棍德拿第家中。德纳第夫妇以各种理由向她索要着女儿生活必须的“费用”。这个在苦难中打滚的母亲啊,善良而单纯,为了自己的女儿,不惜卖掉最宝贵的头发和牙齿,最后连生命也献给了她。
说到善恶,主教、芳汀以及后来的冉阿让,他们都是善良的人。纵然这个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悲惨,可他们却依然为这个世界点缀了一份温暖!
在面对贫穷潦倒、世态炎凉时,有的人会向德纳第一样,他们自私、贪婪、卑鄙,在遇到利益的诱惑时,会欺骗甚至迫害他人。这样的人并不鲜见,他们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如汪精卫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人屈膝,背叛了民族;郴州市委书记为了自己的贪心,放弃了集体的利益;还有美国为了石油,对伊拉克悍然发动战争……但可喜的是,现实之中,还有另一种人。他们拥有的是光明正大,无己无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战辉,他可以称得上是“爱的使者”,背父求医,带妹读书……他不求回报,他甚至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去资助别人,他就是中华民族美德的继承者,我们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
《悲惨世界》不仅以细腻的文笔铺叙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最低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写照,也对爱、善与恶进行了描绘。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结尾——
“冉阿让真的死了吗?”
“不,他已经用生命竖立起了人们心中属于善良的丰碑”。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环游世界,到处冒险。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渐渐觉得这些书其实很有意思,而且不会看不进去,反而读过几遍之后,越发爱上了这些书。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老人与海读后感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这是部浪漫又现实的爱情。爱情没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说中种种关于门当户对,以及财富对婚姻的考量却充斥其中。
伊丽莎白为自己家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万分懊恼,达西也因此劝宾利先生离开 简,后来自己也是在理智与情感较量之后万分矛盾地向伊丽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说什么是爱情?那种纯粹的感情,爱的不顾一切,单纯的洁白如雪的爱情是不是真如镜中花水中月,是不是只不过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罢了,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寻找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伊丽莎白在知道威克姆的真实面目前对其充满好感,她的姨妈却说这样的青年托付终身不会幸福,因为他没有财产没有稳定收入,伊丽莎白接受这样的看法,并且主动克制了自己的感情,呵呵这样并没有给伊丽莎白抹黑,只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理智的伊丽莎白,聪明理智的姑娘。
达西继承祖业,生活无忧无虑,在上流社会里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样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为过,慷慨大方,助人为善,这些东西无助与对他形象的丰富,对他倒是没什么评价。
有一个细节的描述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和她的舅妈舅舅Mr./Mrs.Gardiner 到彭伯利-达西的庄园去游玩时,不小心遇见达西之后,Mr.Gardiner 和达西先生的交流让伊丽莎白非常满意,她觉得达西应该知道自己的亲戚不都是那种举止让人厌烦的人。这样的心理描述的确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已经非常在乎达西的感受了,如果不是的话,她的亲戚如何的糟糕又关达西何事?再者,伊丽莎白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点的虚荣心呢,这无损她的可爱,反而使她更加可爱!谁不有一点点呢?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金钱、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决定,要坚持寻找真爱。如果对方的某些缺点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无法改变的话,就应该果断选择放弃;当然也应该要珍视彼此,不要由于别人的一些话就改变自己的决定,幸福要自己去经营。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中一条无驮的小船,随波逐流;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祸国殃民;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明确,就会对国家,民族,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 这些道理我是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才有了一些理解和认识的。 这个寒假,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书中主人翁保尔柯查金那高尚的品德,钢铁般的意志深深的感动了我,特别是他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这使他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这使我深深受益。 保尔的理想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在这种理想的支配下,保尔拼命的战斗,忘我的工作,坚强的一直比钢铁还坚硬。在白色的恐怖下,他给地下工作者打探消息,送情报,在虎口下拯救革命者。为此,他受过刑,作过牢。在革命战争年代,他跨战马,挥战刀,同白匪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艰苦的环境里,他斗严寒,战冰雪,忍饥挨饿,奋力抢修铁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在工厂里忘我的工作。特别感人的是他双目失明后还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伟大的著作。 这不著作曾经用30多种不同的文字,再版50多次,在全世界发行3000万多册,影响几代人。至今还深深刻在人们心中。 我们学生也有理想,有的想当科学家,教师,画家,医生。我认为这是一种职业的选择。 要问我的理想是什么,像保尔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人民造福!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作者在于连得知德·雷纳尔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雷纳尔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痛苦、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令人拍案叫绝。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简爱读后感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简爱》夏洛蒂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仅这一步就能独立吗?我认为,不会的。毕竟女性的独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悲惨世界读后感
读完《悲惨世界》,我在思考――“书中真是一个只有悲惨的世界吗?”
当冉阿让走出围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监狱后,他过得并不快乐。大家怀疑他,厌恶他,酒馆不让进,旅店老板亦赶他出来。长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却无处可去,幸好遇见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仅给予他食物,还给他提供了舒适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银碟子准备逃跑时原谅他,并赠与一对贵重的银烛台――“你再也不是坏人了,请用这些银碟子做个正正经经的人。”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还有可怜的女工――芳汀,为了自谋生活,将自己的女儿寄养在了恶棍德拿第家中。德纳第夫妇以各种理由向她索要着女儿生活必须的“费用”。这个在苦难中打滚的母亲啊,善良而单纯,为了自己的女儿,不惜卖掉最宝贵的头发和牙齿,最后连生命也献给了她。
说到善恶,主教、芳汀以及后来的冉阿让,他们都是善良的人。纵然这个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悲惨,可他们却依然为这个世界点缀了一份温暖!
在面对贫穷潦倒、世态炎凉时,有的人会向德纳第一样,他们自私、贪婪、卑鄙,在遇到利益的诱惑时,会欺骗甚至迫害他人。这样的人并不鲜见,他们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如汪精卫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人屈膝,背叛了民族;郴州市委书记为了自己的贪心,放弃了集体的利益;还有美国为了石油,对伊拉克悍然发动战争……但可喜的是,现实之中,还有另一种人。他们拥有的是光明正大,无己无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战辉,他可以称得上是“爱的使者”,背父求医,带妹读书……他不求回报,他甚至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去资助别人,他就是中华民族美德的继承者,我们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
《悲惨世界》不仅以细腻的文笔铺叙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最低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写照,也对爱、善与恶进行了描绘。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结尾——
“冉阿让真的死了吗?”
“不,他已经用生命竖立起了人们心中属于善良的丰碑”。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环游世界,到处冒险。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渐渐觉得这些书其实很有意思,而且不会看不进去,反而读过几遍之后,越发爱上了这些书。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老人与海读后感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这是部浪漫又现实的爱情。爱情没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说中种种关于门当户对,以及财富对婚姻的考量却充斥其中。
伊丽莎白为自己家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万分懊恼,达西也因此劝宾利先生离开 简,后来自己也是在理智与情感较量之后万分矛盾地向伊丽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说什么是爱情?那种纯粹的感情,爱的不顾一切,单纯的洁白如雪的爱情是不是真如镜中花水中月,是不是只不过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罢了,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寻找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伊丽莎白在知道威克姆的真实面目前对其充满好感,她的姨妈却说这样的青年托付终身不会幸福,因为他没有财产没有稳定收入,伊丽莎白接受这样的看法,并且主动克制了自己的感情,呵呵这样并没有给伊丽莎白抹黑,只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理智的伊丽莎白,聪明理智的姑娘。
达西继承祖业,生活无忧无虑,在上流社会里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样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为过,慷慨大方,助人为善,这些东西无助与对他形象的丰富,对他倒是没什么评价。
有一个细节的描述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和她的舅妈舅舅Mr./Mrs.Gardiner 到彭伯利-达西的庄园去游玩时,不小心遇见达西之后,Mr.Gardiner 和达西先生的交流让伊丽莎白非常满意,她觉得达西应该知道自己的亲戚不都是那种举止让人厌烦的人。这样的心理描述的确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已经非常在乎达西的感受了,如果不是的话,她的亲戚如何的糟糕又关达西何事?再者,伊丽莎白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点的虚荣心呢,这无损她的可爱,反而使她更加可爱!谁不有一点点呢?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金钱、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决定,要坚持寻找真爱。如果对方的某些缺点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无法改变的话,就应该果断选择放弃;当然也应该要珍视彼此,不要由于别人的一些话就改变自己的决定,幸福要自己去经营。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本文标题: 首页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48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