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古话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以来,他被诸多名家推崇:马云曾说:“《论语》是人类真正的智慧,是我不断重复看、不断看的书。...
论语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马云曾说:“《论语》是人类真正的智慧,是我不断重复看、不断看的书。”
教育学家钱穆先生说:“《论语》为中国识字人必读之书。”
是啊!一本《论语》,包罗万象,从治国理政到修身养性,再到言行举止,处处都是智慧。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本好书,却常常不被人待见。有人觉得,《论语》不过是封建糟粕,充满了愚民思想;有人觉得,《论语》对女性不尊重,早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只是因为我们误读了《论语》。
01
那些被误读的《论语》句子,你知道吗?
在《论语》中,有哪些句子经常被我们误读呢?让我们举例来说明。
以德报怨,真的好吗?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想要找途径伸张正义,结果旁人却劝我们说:“算了吧,宽容点,孔子不是还说了,要以德报怨吗?”一句“以德报怨”就这么成为他人道德绑架、情感勒索的工具。
可是,孔子真的有要求我们要做到“以德报怨”吗?让我们回到原文看看。
在《论语.宪问》中,孔子和弟子对话道: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就是,假如你用善行来回报恶行,那用什么去回报善行呢?所以正确的方式应当是用公正的态度去回报恶行,用善行来回报善行。
可见,孔子不仅不支持以德报怨的做法,还大力地反对它。在孔子认为,正确的做法,就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那么,这个“直”是什么意思呢?朱熹曾说:“直道,无私曲也”。也就是在面对恶行时,我们不必用“德”去回报,也不能过分打击报复,而是要公正地对待。
总之,孔子推崇的,绝不是道德至上的“白莲花”,而是公平坦荡的责任意识。是德,就要涌泉相报;是怨,就要公正指出。
言必信,行必果,就是君子吗?
生活中,我们常以“说话算数”为美德,并引用《论语》的话说:“孔子不是说了,言必信,行必果吗?”
但这句话的原文是怎么样的呢?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在这一回里,弟子问孔子:“什么是士?”也就是问,什么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孔子回答道,士一共有三等。上等为“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也就是:做事知道羞耻,出行能不辱君命,这就能称为上士。
论语读后感怎样写?
《论语》对现代生活和学习的启示
拜托啦!论语是为人之道, 而老庄则是超脱之道。 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高尚,人生不过百年怎么过还不都一样。 赫赫
孔子有一句话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而论语则是保身之道。 它也导人向善,虽然并非真善。 不过并不排除从中找到真善的可能。 赫赫 我常说看不惯世界却无力改变。。我是学老庄的, 所以我期望改变。 而读论语的儒生则顺其道保其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赫赫 相对来说这条路非常适合现在的时代。
《论语》的读后感是什么?
写作技巧: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读后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扩展资料: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