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诗的读后感帮忙写一篇诗的读后感,什么都可以《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
写一篇诗的读后感
帮忙写一篇诗的读后感,什么都可以《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诗歌读后感
俺要滴是诗歌,尽量不要古诗词!还有啊也可以用诗歌改编为一个故事450字左右就行了春江花月夜(散文诗)
春天的江水被风吹过,泛起些许涟漪,就如同我此时的心情;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似与潮水一起涌出来,就如同我此刻的愁绪。
月光照耀了整个春江,那光亮随着波浪闪耀万里,到处的春江上都会泛着这皎洁的月光,不知此刻的她是否会看到?
江水曲折的从花草丛生的原野间顺势流淌。一抹银色的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林,那些树的小嫩叶子微微抖动,好似细密的雪珠在远方闪烁。
如白霜般的月光从空中直泻而下,月光在飞翔吗?我没感觉到,但照耀下江畔的白沙却在淡漠着,消逝着。
江水、天空慢慢变成一色,看不到扬起的些微灰尘,只看到一轮孤月高悬天际。
正当踱步在江边,我却思忖着这样的问题:什么人最初在江上看见了这皎洁的月光?究竟又是是何年何月这月光最初照耀着相思的人们?
一代代的人类天穷无尽,唯有江上的明月一年年总是相似。正如同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般,令人深深感谓。
江上的月亮,你在照耀着什么人阿?我看不到,却只看见长江不断的为江水默默输送着溪流。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的轻轻的离去,只剩下思念他的人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江中独自飘零?又在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阁楼苦苦相思?
我想此刻不停移动的月光一定会照耀在她的梳妆台。此刻的我好想她。
有人说过:“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伤痛,是因为你现在不在我身边。”张小娴也曾说过:“守侯的本身便是爱情”不知这些是不是真的。
但只是希望你醒来的每个清晨,
务必记起,
在人生的风口,有一个人曾经执著地爱着你......
闺房的门帘挡不住倾泻的月光,刚刚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平静下来的水面却依然有月和他的影子。
我们遥望着同一轮明月,可是彼此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感受不到对方的气息。我真的希望可以随着月光飘到她的身旁。
仰望长空,鸿雁远飞,却依然飞不出月的光影,于是那飞也是无用;眺望江面,鱼儿在深水中跃动,但只是激起阵阵水波,于是那跃也是徒劳。
昨晚梦见花朵悄然坠落在悠闲的水潭中。可怜阿,春天都已过去一半还不能还家。
春光在江水中流淌,将要流尽;水潭上的皓月晚晚落下,如今又江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躲在海雾里。此刻我与潇湘的离人距离却是那无限般的遥远。
不知有几人已经乘着月光回家,只看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我浓浓的离情,将它洒满了整个江边的树林。
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桥上,
永远留着我们曾经的印迹,
是歪歪斜斜的足印,也是浪漫岁月的心印。
也许有一天,
路旁会开满迎春花,爬满紫荆藤,
会有美丽的蝴蝶飞来飞去,
重新演绎梁祝那千古流芳的故事。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因为这凄美的故事,
今生已不会属于我们。
当风雪飘过,迎风的腊梅,是否依旧灿烂?
当暴雨掠过,嫣红的桃花,是否仍挂枝头?
回首的刹那,
让人怅然,也让人留连。
春天的江水被风吹过,泛起些许涟漪,就如同我此时的心情;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似与潮水一起涌出来,就如同我此刻的愁绪。
月光照耀了整个春江,那光亮随着波浪闪耀万里,到处的春江上都会泛着这皎洁的月光,不知此刻的她是否会看到?
江水曲折的从花草丛生的原野间顺势流淌。一抹银色的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林,那些树的小嫩叶子微微抖动,好似细密的雪珠在远方闪烁。
如白霜般的月光从空中直泻而下,月光在飞翔吗?我没感觉到,但照耀下江畔的白沙却在淡漠着,消逝着。
江水、天空慢慢变成一色,看不到扬起的些微灰尘,只看到一轮孤月高悬天际。
正当踱步在江边,我却思忖着这样的问题:什么人最初在江上看见了这皎洁的月光?究竟又是是何年何月这月光最初照耀着相思的人们?
一代代的人类天穷无尽,唯有江上的明月一年年总是相似。正如同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般,令人深深感谓。
江上的月亮,你在照耀着什么人阿?我看不到,却只看见长江不断的为江水默默输送着溪流。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的轻轻的离去,只剩下思念他的人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江中独自飘零?又在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阁楼苦苦相思?
我想此刻不停移动的月光一定会照耀在她的梳妆台。此刻的我好想她。
有人说过:“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伤痛,是因为你现在不在我身边。”张小娴也曾说过:“守侯的本身便是爱情”不知这些是不是真的。
但只是希望你醒来的每个清晨,
务必记起,
在人生的风口,有一个人曾经执著地爱着你......
闺房的门帘挡不住倾泻的月光,刚刚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平静下来的水面却依然有月和他的影子。
我们遥望着同一轮明月,可是彼此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感受不到对方的气息。我真的希望可以随着月光飘到她的身旁。
仰望长空,鸿雁远飞,却依然飞不出月的光影,于是那飞也是无用;眺望江面,鱼儿在深水中跃动,但只是激起阵阵水波,于是那跃也是徒劳。
昨晚梦见花朵悄然坠落在悠闲的水潭中。可怜阿,春天都已过去一半还不能还家。
春光在江水中流淌,将要流尽;水潭上的皓月晚晚落下,如今又江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躲在海雾里。此刻我与潇湘的离人距离却是那无限般的遥远。
不知有几人已经乘着月光回家,只看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我浓浓的离情,将它洒满了整个江边的树林。
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桥上,
永远留着我们曾经的印迹,
是歪歪斜斜的足印,也是浪漫岁月的心印。
也许有一天,
路旁会开满迎春花,爬满紫荆藤,
会有美丽的蝴蝶飞来飞去,
重新演绎梁祝那千古流芳的故事。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因为这凄美的故事,
今生已不会属于我们。
当风雪飘过,迎风的腊梅,是否依旧灿烂?
当暴雨掠过,嫣红的桃花,是否仍挂枝头?
回首的刹那,
让人怅然,也让人留连。
关雎的读后感?
这是么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
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
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
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
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
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
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
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
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本文标题: 诗篇第一篇的读后感(六神磊磊读唐诗第一篇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332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