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沉默的读后感(朱自清沉默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10-06 06:53: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4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如题,只要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这篇文章的读后感,而非这本文集。谢谢。,上课时看,自习时看,无聊时看,孤独时看,每一次...

千年的沉默的读后感(朱自清沉默的读后感)

沉默的大多数 读后感

如题,只要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这篇文章的读后感,而非这本文集。谢谢。
  上课时看,自习时看 无聊时看,孤独时看
  每一次都是拿起了放不下,放下了心里又有连丝的默默感
  在仔细阅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的一个月里,我几乎没有碰其他消遣文本。他的文字给我清澈的顿悟感和沉默的镇定。
  这种力量是一种站在生活之上的明确和感悟,我会在读到某段某句文字时突然激动——原来这就是我,我的人性,我的感受,我的理想和信念。
  他在书中一直强调智慧,知识,尊严,生活
  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产生出知识和美;而不是死死盯住现时现事和现在的人。
  知识本身是多么的诱人。学习本身就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在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
  所谓为智慧,我指的是一种进行理性思维时的快乐。
  在中国做知识分子,有一种传统的模式,可能是孔孟,也可能是程朱传下来的,那就是自己先去做个循规蹈矩的人,做出了模样,做出了乐趣,再去管别人。我小的时候,从小学到中学,班上都是这样的好同学,背着手听讲,当上了小班长,再去管别人。现在也是这样,先是好好地求学,当了知名理论家或批评家,再去匡正世道人心。当然,这是做人的诀窍。做个知识分子,似乎稍嫌不够;除了把世道人心匡得正正的,还该干点别的。由这样的模式,自然会产生一种学堂式的气氛,先是求学,受教,攒到了一定程度,就来教别人。如此一种学堂开办数千年来,总是同一些知识在其中循环,并未产生一种面向未来,超越人类的文化。
  一个人不在单位,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一个人,就算一块肉。
  我个人以为,做爱做的事才是“有”,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则是“无”。
  但我还想指出,到岁数了,找合适的人,正常的性生活,这些都是从NORM的角度来判断的——属于个人的,只是一片虚无。我总觉得,把不是生活的事叫做"生活”,这是在巧言掩饰。
  我们现在经历的时代很浮躁,越来越缺少沉得住气的智慧与理智,利益和金钱的诱惑也已早早得开始腐化学生的灵魂。我们外强中干,以为华丽个性的衣饰可以裹住脆弱的内心,于是穿着奇装异服,表情冷漠。内心又常常空洞肤浅,在虚无的网络中寻找虚无的知己,在现实的社会中面对封闭的自我。
  被告知他已经逝世十一年的时候,我感觉狠狠地被欺骗了。
本文标题: 千年的沉默的读后感(朱自清沉默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94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猎人笔记小学生读后感(猎人笔记感悟60字)铁道游击队读后感读书笔记(铁道游击队读后感100字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