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读后感.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书中带给我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三毛的善良和荷西的忠厚。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以...
温柔读后感
.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书中带给我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三毛的善良和荷西的忠厚。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夫妻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文章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或许是三毛的真实经历,或许是三毛的心理想象。但不管怎样,每一篇作品都透着三毛对人的看法,对人生的启迪和概括,并且是那么恰如其分。每读一篇,我的心情都会静谧起来,尽管情节也有曲折趺宕,但三毛语言的特色,总不至于让我有大起大落的心理起伏。游离其中,就仿佛来到漫山遍野的花丛当中,有一条小路,漫步迈向前方,两旁飘溢着花的芬芳。走着走着,眼前突然闪出一个大花园,顿时让人豁然开朗,心境明亮。沉浸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总是有所期待,想象着三毛对这件事又会有什么样的精辟哲理。
其实,吸引我读下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化身真实中的三毛,去游览、去经历五彩斑斓的生活路程,去感悟、去体验丰富多采的酸甜心路。一直很崇拜那些飞来飞去的人,当然也喜欢读他们关于在路上的书籍作品。三毛就是这样一个作家。一个中国女孩,年纪轻轻就留美游欧,后来还让人吃惊地嫁给一个大胡子的西班牙人。可结婚五年,荷西就意外去世,这使三毛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有句话说,“每个不幸的东西,都让我心灵颤动。”我喜欢三毛的作品,却不是因为怜惜,而是因为崇拜。
阅读中我发现,三毛的心理反应竟和我出奇的相似(或许这也是每一个忠实读者的感觉)。这是人性的善良还是性格的懦弱?我不去追究,只想静静地体会。毕竟,意识是我自己的,谁也夺不去,谁也左右不了。就如三毛做的一样:心灵上受到亏欠,一辈子也不安心,世俗的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我喜欢三毛,喜欢《温柔的夜》。
文章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或许是三毛的真实经历,或许是三毛的心理想象。但不管怎样,每一篇作品都透着三毛对人的看法,对人生的启迪和概括,并且是那么恰如其分。每读一篇,我的心情都会静谧起来,尽管情节也有曲折趺宕,但三毛语言的特色,总不至于让我有大起大落的心理起伏。游离其中,就仿佛来到漫山遍野的花丛当中,有一条小路,漫步迈向前方,两旁飘溢着花的芬芳。走着走着,眼前突然闪出一个大花园,顿时让人豁然开朗,心境明亮。沉浸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总是有所期待,想象着三毛对这件事又会有什么样的精辟哲理。
其实,吸引我读下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化身真实中的三毛,去游览、去经历五彩斑斓的生活路程,去感悟、去体验丰富多采的酸甜心路。一直很崇拜那些飞来飞去的人,当然也喜欢读他们关于在路上的书籍作品。三毛就是这样一个作家。一个中国女孩,年纪轻轻就留美游欧,后来还让人吃惊地嫁给一个大胡子的西班牙人。可结婚五年,荷西就意外去世,这使三毛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有句话说,“每个不幸的东西,都让我心灵颤动。”我喜欢三毛的作品,却不是因为怜惜,而是因为崇拜。
阅读中我发现,三毛的心理反应竟和我出奇的相似(或许这也是每一个忠实读者的感觉)。这是人性的善良还是性格的懦弱?我不去追究,只想静静地体会。毕竟,意识是我自己的,谁也夺不去,谁也左右不了。就如三毛做的一样:心灵上受到亏欠,一辈子也不安心,世俗的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我喜欢三毛,喜欢《温柔的夜》。
三毛 温柔的夜 读后感(500字内)
内容尽量少点作者资料,多点简介,感受,主旨...(求各位了)要拿来念的(不是作业,是一个演讲材料)急!!!!!!!!!!《圣经》上说,“你看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天父尚且看顾他们,你们做人的,为什么总忧虑明天呢?一天的忧虑一天担就够了。”
——三毛《五月花》
“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这世上有那么多寂寞的人啊---”。夜,像一张毯子,温柔地向我覆盖上来。
----三毛《温柔的夜》
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书中带给我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三毛的善良和荷西的忠厚。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夫妻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文章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或许是三毛的真实经历,或许是三毛的心理想象。但不管怎样,每一篇作品都透着三毛对人的看法,对人生的启迪和概括,并且是那么恰如其分。每读一篇,我的心情都会静谧起来,尽管情节也有曲折趺宕,但三毛语言的特色,总不至于让我有大起大落的心理起伏。游离其中,就仿佛来到漫山遍野的花丛当中,有一条小路,漫步迈向前方,两旁飘溢着花的芬芳。走着走着,眼前突然闪出一个大花园,顿时让人豁然开朗,心境明亮。沉浸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总是有所期待,想象着三毛对这件事又会有什么样的精辟哲理。
其实,吸引我读下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化身真实中的三毛,去游览、去经历五彩斑斓的生活路程,去感悟、去体验丰富多采的酸甜心路。一直很崇拜那些飞来飞去的人,当然也喜欢读他们关于在路上的书籍作品。三毛就是这样一个作家。一个中国女孩,年纪轻轻就留美游欧,后来还让人吃惊地嫁给一个大胡子的西班牙人。可结婚五年,荷西就意外去世,这使三毛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有句话说,“每个不幸的东西,都让我心灵颤动。”我喜欢三毛的作品,却不是因为怜惜,而是因为崇拜。
阅读中我发现,三毛的心理反应竟和我出奇的相似(或许这也是每一个忠实读者的感觉)。这是人性的善良还是性格的懦弱?我不去追究,只想静静地体会。毕竟,意识是我自己的,谁也夺不去,谁也左右不了。就如三毛做的一样:心灵上受到亏欠,一辈子也不安心,世俗的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我喜欢三毛,喜欢《温柔的夜》。
——三毛《五月花》
“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这世上有那么多寂寞的人啊---”。夜,像一张毯子,温柔地向我覆盖上来。
----三毛《温柔的夜》
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书中带给我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三毛的善良和荷西的忠厚。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夫妻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文章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或许是三毛的真实经历,或许是三毛的心理想象。但不管怎样,每一篇作品都透着三毛对人的看法,对人生的启迪和概括,并且是那么恰如其分。每读一篇,我的心情都会静谧起来,尽管情节也有曲折趺宕,但三毛语言的特色,总不至于让我有大起大落的心理起伏。游离其中,就仿佛来到漫山遍野的花丛当中,有一条小路,漫步迈向前方,两旁飘溢着花的芬芳。走着走着,眼前突然闪出一个大花园,顿时让人豁然开朗,心境明亮。沉浸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总是有所期待,想象着三毛对这件事又会有什么样的精辟哲理。
其实,吸引我读下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化身真实中的三毛,去游览、去经历五彩斑斓的生活路程,去感悟、去体验丰富多采的酸甜心路。一直很崇拜那些飞来飞去的人,当然也喜欢读他们关于在路上的书籍作品。三毛就是这样一个作家。一个中国女孩,年纪轻轻就留美游欧,后来还让人吃惊地嫁给一个大胡子的西班牙人。可结婚五年,荷西就意外去世,这使三毛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有句话说,“每个不幸的东西,都让我心灵颤动。”我喜欢三毛的作品,却不是因为怜惜,而是因为崇拜。
阅读中我发现,三毛的心理反应竟和我出奇的相似(或许这也是每一个忠实读者的感觉)。这是人性的善良还是性格的懦弱?我不去追究,只想静静地体会。毕竟,意识是我自己的,谁也夺不去,谁也左右不了。就如三毛做的一样:心灵上受到亏欠,一辈子也不安心,世俗的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我喜欢三毛,喜欢《温柔的夜》。
三毛《温柔的夜》赏析
因为论文需求!!!亲大家多多帮忙啊!《温柔的夜》记录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共十四篇。三毛一生短暂,但经历不凡。在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辍学的她一度自闭、叛逆,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后,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青年;一九七四年,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白手成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从此开启;移居加纳利群岛后,三毛的生活渐趋安定,她的创作也达到了高峰;一九七九年,荷西意外去世,三毛的心灵受到巨大创伤人生陷入低谷;返台后,三毛再度出走,游历中南美洲,开始新的生活。据说有一些读者,迷上了三毛的作品;这些读者,被称为“三毛迷”。我不是三毛迷。几十岁的人了,只会有“执着”,不会有“迷”的。但是自从有了三毛之后,三毛的书,我倒是看了不少。屈指一数,计有:《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和最近才出版的《温柔的夜》 一直都以为三毛是属于沙漠的;她的文章所以写得好,完全因为她到了撒哈拉沙漠;要是她一旦离开了这个地方,她就再也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了。三毛自己也有这种想法。记得她在一篇文字里也这么表示过。那一阵子,她似乎很苦恼,觉得自己写不出好东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当我读完了《温柔的夜》,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三毛并不是仅仅属于沙漠的;离开了沙漠,三毛仍旧能写出好东西来。 在读《温柔的夜》的时候,我私底下一直这样想:唔,这一篇写得不错;不过,恐怕也只是这篇写得好而已;接下来的,总不会都写得精采吧?这是不可能的。就是一般的大作家的书,也不是这个样子。
三毛还不是什么大作家;一点也不是。但是看了一篇又一篇,我竟然发觉里面的每一篇,都有一些东西能深深地把我吸引住。 就说第一篇《寂地》吧,吸引我的是一股气氛。在一篇文学作品里营造气氛到这么成功,是不容易的。这篇作品的重点是在“脸狺”这种东西上面。什么是脸狺?世界上有没有脸狺?是萦绕在作品中人物心里的问题。后来问题多了一个,那就是脸狺出没的地点。于是情节的发展推进另一个高潮。当三毛说了一句“脸狺贪心!”的时候,她拉下来这样描写:“这时不知哪里吹来一阵怪风,眼看将尽的火堆
突然斜斜往我轰一下烧过来,荷西一拖我,打了半个滚,瞪着火;它又回来了,背后毛毛的感觉凉飕飕的爬了个全身。”读到这里,谁者差不多已经透不过气来了。第二篇《五月花》是集子里最长的一篇,占了大约九十页。这一篇的写作手法也比较新;它是以日记的方式写成的。作品中的人物,除了三毛和荷西夫妇之外,还有荷西沙漠里的老同事路易、老板娘杜鲁夫人、杜鲁医生、荷西的雇主汉斯、汉斯的太太英格等。三毛这样形容杜鲁夫人: “她,三十多岁,一件淡紫缀银片的长礼服拖地,金色长耳环塞肩,脚蹬四寸镂空白皮鞋,头发竖立,编成数十条细辫子,有若蛇发美人,一派非洲风味,双目炯炯有神,含威不怒,脸上荡着笑,却不使人觉着亲切,英语说得极好,一看便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只是还不到炉火纯青,迎接人的方式,显得造作矫情。”经三毛这么一形容,杜鲁夫人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了。用来介绍英格的文字也很出色。三毛说:“英格很年轻,不会满三十岁,衣着却很老气,脸极瘦,颧骨很高,鼻子尖尖的,嘴唇很薄,双眼是淡棕色,睫毛黄黄的,看见她,使我想起莫底格尼亚尼画中长脸,长脖子,没画眼珠的女子,又很像毕卡索立体画派时的三角脸情人,总是有个性的,不算难看,透着点厉害,坐在她前面,总觉坐在冷气机前一样。”如果读者看过莫底格尼亚尼和毕卡索的画,英格的形象,简直呼之欲出。从这一点来看三毛,她在人物出场时经营的文字,并不会比白先勇逊色。
《五月花》所写的,似乎是一些琐琐碎碎、跟读者的生活毫无关系的事;但是由于三毛把里面每一个人物包括她自己在内都写活了,所以读起来趣味盎然。同时,读者为了想知道荷西最后是否拿得到汉斯欠他的那几千块美金的薪水,也就迫不及待地追看下去了。在这一篇作品里,三毛在刻划自己的性格,刻划得很好。正如彭歌所说:三毛“仿佛柔弱,很刚强”,当汉斯想表示屈服,对她说:“好啦,和平啦!啧!没看过你这种中国女人”时,她敢瞪着他说:“你当我是十八世纪时迁去美国筑铁路的唐山猪仔?”到了汉斯无可奈何,又说了句“好啦!”时,她
会加了一句,说:“你这个变种德国人”吗?第三篇是《玛黛拉游记》。读这篇游记,我得到一个启示:对于一个没有去过甲地的人,不管作者用多么美丽的文字去描写它,都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读者看了之后,绝对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就是在新闻记者的过程中,趣味也并不浓厚。所以当三毛说:“我们旅馆是一长条豪华的水泥大厦,据说有七百五十个房间,是丰夏最新的建筑之一,附近还有许许多多古香古色老式的旅馆,新新旧旧的依山而建,大部分隐在浓浓的绿荫里,配合着四周的景色,看上去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我瞥了一眼,就跳过去了。但是到了她在记述向瓷器店的老人买天使的雕塑,老人因为要维护“传统”,宁可不卖给她时,我的兴趣便油然而生了。另外写到“殡仪馆酒店”去喝酒,到小饭店去吃五串大扫把一般的烤肉等那些事,也十分有趣。总之,这绝对是一篇能够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游记。说到完整,第四篇《温柔的夜》可以说是最“完整”的作品了。我真怀疑这里面所写的事,完全是真实的。但是她却又把整个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写得那么逼真,使人不敢怀疑它的真实性。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三毛的书,那么,谁了这篇作品之后,你一定会喜欢三毛的。你喜欢她,因为她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你喜欢她,因为她对任何人,都充满了爱心。读过了这篇作品之后,闭起眼睛,你还是看得见那个身穿水红色衬衫的流浪汉挥手向三毛追讨只能买一杯汽水、一个牛肉饼、一双袜子或者一支口红的两百块钱的情形。三毛怕上他的当,不敢给他这一点钱,但是又担心他的遭遇是真的,要没有帮助一个急需要帮助的人,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于是三毛在再三拒绝了流浪汉两百块钱的要求之后,又在临离开时匆匆地塞了五百块钱给他。到了事实证明流浪汉的确是为了要那一点钱买一张船票过海时,三毛内心受了很大的激荡。她说:“当我再度看见那件水红色的衬衫时,惊骇得手里的面包都要掉到水里去了,上天宽恕我,这个人竟是真的只要一张船票,我的脸,因为羞愧的缘故,竟热得发烫起来。” 三毛,就是这样一个人!
第五篇的题目是《石头记》。这篇《石头记》和曹雪芹的《石头记》完全不相同。曹雪芹的《石头记》,写的是人,三毛的《石头记》写的却是名副其实的石头。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三毛到港口去看船,无意间发觉一家小店竟然在卖画好的鹅卵石,样子美丽非凡。三毛看了很喜欢,就一连去买了好几颗。后来她索性去捡石头回家来自己画。有一次她到海边捡石头,差一点被海浪吞噬去。三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全心全意的;画画石头也是如此。她说: “我不知不觉的一日复一日的沉浸在画石的热情里,除了不得已的家事和出门,所有的时候都交给了石头,不吃不睡不说话,这无比的快乐,只有痴心专情的人才能了解。……”三毛画了很多,也丢掉很多,最后剩下十一块她自己最喜欢的石头,连拿出来给人家看都不舍得。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后来这十一块石头都失去了。根据三毛自己所说,这十一块石头里面,包括“一个流泪的瘦小五,一个环着荆棘的爱神,一整座绕着小河的杏花村,还有那个一直在叫救命的微笑小女孩”看起来,这些石头的确是很可爱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当三毛发觉连其中的一块,都不再属于她的时候,她激动得“一直冲,一直冲,直到了海边,冲进礁石缝里,扑在一块大黑石头上惊天动地的哭了起来,哭了很久很久,没了没了力,这才转过身,对着大海坐了下来。”一般人,会有三毛这样的举动吗?
三毛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会有常人没有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又不失洒脱。
三毛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是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不会消失的。多年后再读她的作品 依然是让我们心潮澎湃。
三毛还不是什么大作家;一点也不是。但是看了一篇又一篇,我竟然发觉里面的每一篇,都有一些东西能深深地把我吸引住。 就说第一篇《寂地》吧,吸引我的是一股气氛。在一篇文学作品里营造气氛到这么成功,是不容易的。这篇作品的重点是在“脸狺”这种东西上面。什么是脸狺?世界上有没有脸狺?是萦绕在作品中人物心里的问题。后来问题多了一个,那就是脸狺出没的地点。于是情节的发展推进另一个高潮。当三毛说了一句“脸狺贪心!”的时候,她拉下来这样描写:“这时不知哪里吹来一阵怪风,眼看将尽的火堆
突然斜斜往我轰一下烧过来,荷西一拖我,打了半个滚,瞪着火;它又回来了,背后毛毛的感觉凉飕飕的爬了个全身。”读到这里,谁者差不多已经透不过气来了。第二篇《五月花》是集子里最长的一篇,占了大约九十页。这一篇的写作手法也比较新;它是以日记的方式写成的。作品中的人物,除了三毛和荷西夫妇之外,还有荷西沙漠里的老同事路易、老板娘杜鲁夫人、杜鲁医生、荷西的雇主汉斯、汉斯的太太英格等。三毛这样形容杜鲁夫人: “她,三十多岁,一件淡紫缀银片的长礼服拖地,金色长耳环塞肩,脚蹬四寸镂空白皮鞋,头发竖立,编成数十条细辫子,有若蛇发美人,一派非洲风味,双目炯炯有神,含威不怒,脸上荡着笑,却不使人觉着亲切,英语说得极好,一看便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只是还不到炉火纯青,迎接人的方式,显得造作矫情。”经三毛这么一形容,杜鲁夫人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了。用来介绍英格的文字也很出色。三毛说:“英格很年轻,不会满三十岁,衣着却很老气,脸极瘦,颧骨很高,鼻子尖尖的,嘴唇很薄,双眼是淡棕色,睫毛黄黄的,看见她,使我想起莫底格尼亚尼画中长脸,长脖子,没画眼珠的女子,又很像毕卡索立体画派时的三角脸情人,总是有个性的,不算难看,透着点厉害,坐在她前面,总觉坐在冷气机前一样。”如果读者看过莫底格尼亚尼和毕卡索的画,英格的形象,简直呼之欲出。从这一点来看三毛,她在人物出场时经营的文字,并不会比白先勇逊色。
《五月花》所写的,似乎是一些琐琐碎碎、跟读者的生活毫无关系的事;但是由于三毛把里面每一个人物包括她自己在内都写活了,所以读起来趣味盎然。同时,读者为了想知道荷西最后是否拿得到汉斯欠他的那几千块美金的薪水,也就迫不及待地追看下去了。在这一篇作品里,三毛在刻划自己的性格,刻划得很好。正如彭歌所说:三毛“仿佛柔弱,很刚强”,当汉斯想表示屈服,对她说:“好啦,和平啦!啧!没看过你这种中国女人”时,她敢瞪着他说:“你当我是十八世纪时迁去美国筑铁路的唐山猪仔?”到了汉斯无可奈何,又说了句“好啦!”时,她
会加了一句,说:“你这个变种德国人”吗?第三篇是《玛黛拉游记》。读这篇游记,我得到一个启示:对于一个没有去过甲地的人,不管作者用多么美丽的文字去描写它,都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读者看了之后,绝对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就是在新闻记者的过程中,趣味也并不浓厚。所以当三毛说:“我们旅馆是一长条豪华的水泥大厦,据说有七百五十个房间,是丰夏最新的建筑之一,附近还有许许多多古香古色老式的旅馆,新新旧旧的依山而建,大部分隐在浓浓的绿荫里,配合着四周的景色,看上去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我瞥了一眼,就跳过去了。但是到了她在记述向瓷器店的老人买天使的雕塑,老人因为要维护“传统”,宁可不卖给她时,我的兴趣便油然而生了。另外写到“殡仪馆酒店”去喝酒,到小饭店去吃五串大扫把一般的烤肉等那些事,也十分有趣。总之,这绝对是一篇能够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游记。说到完整,第四篇《温柔的夜》可以说是最“完整”的作品了。我真怀疑这里面所写的事,完全是真实的。但是她却又把整个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写得那么逼真,使人不敢怀疑它的真实性。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三毛的书,那么,谁了这篇作品之后,你一定会喜欢三毛的。你喜欢她,因为她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你喜欢她,因为她对任何人,都充满了爱心。读过了这篇作品之后,闭起眼睛,你还是看得见那个身穿水红色衬衫的流浪汉挥手向三毛追讨只能买一杯汽水、一个牛肉饼、一双袜子或者一支口红的两百块钱的情形。三毛怕上他的当,不敢给他这一点钱,但是又担心他的遭遇是真的,要没有帮助一个急需要帮助的人,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于是三毛在再三拒绝了流浪汉两百块钱的要求之后,又在临离开时匆匆地塞了五百块钱给他。到了事实证明流浪汉的确是为了要那一点钱买一张船票过海时,三毛内心受了很大的激荡。她说:“当我再度看见那件水红色的衬衫时,惊骇得手里的面包都要掉到水里去了,上天宽恕我,这个人竟是真的只要一张船票,我的脸,因为羞愧的缘故,竟热得发烫起来。” 三毛,就是这样一个人!
第五篇的题目是《石头记》。这篇《石头记》和曹雪芹的《石头记》完全不相同。曹雪芹的《石头记》,写的是人,三毛的《石头记》写的却是名副其实的石头。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三毛到港口去看船,无意间发觉一家小店竟然在卖画好的鹅卵石,样子美丽非凡。三毛看了很喜欢,就一连去买了好几颗。后来她索性去捡石头回家来自己画。有一次她到海边捡石头,差一点被海浪吞噬去。三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全心全意的;画画石头也是如此。她说: “我不知不觉的一日复一日的沉浸在画石的热情里,除了不得已的家事和出门,所有的时候都交给了石头,不吃不睡不说话,这无比的快乐,只有痴心专情的人才能了解。……”三毛画了很多,也丢掉很多,最后剩下十一块她自己最喜欢的石头,连拿出来给人家看都不舍得。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后来这十一块石头都失去了。根据三毛自己所说,这十一块石头里面,包括“一个流泪的瘦小五,一个环着荆棘的爱神,一整座绕着小河的杏花村,还有那个一直在叫救命的微笑小女孩”看起来,这些石头的确是很可爱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当三毛发觉连其中的一块,都不再属于她的时候,她激动得“一直冲,一直冲,直到了海边,冲进礁石缝里,扑在一块大黑石头上惊天动地的哭了起来,哭了很久很久,没了没了力,这才转过身,对着大海坐了下来。”一般人,会有三毛这样的举动吗?
三毛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会有常人没有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又不失洒脱。
三毛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是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不会消失的。多年后再读她的作品 依然是让我们心潮澎湃。
本文标题: 温柔的夜读后感评价(三毛 温柔的夜 读后感(500字内))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44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