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全集苏轼读后感(百家讲坛苏轼(一)观后感400字急)

发布时间: 2022-09-25 01:34: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9

百家讲坛苏轼(一)观后感400字急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

百家讲坛全集苏轼读后感(百家讲坛苏轼(一)观后感400字急)

百家讲坛苏轼(一)观后感400字急

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苏轼的诗词流传下来很多,大多数都写山水、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或自娱自乐,或自嘲于世,或与二三好友同行,或描绘世事百态。洋洋洒洒,人如其诗,诗如其画,画如其字。苏轼不愧为风流才子,满腹的才华尽显于创作之中,有着我辈所看不透的感悟和追求。正是苏轼的恬淡成就了他,虽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无奈生活的缩影,但是他苦中做乐,更有东坡肉流传至今,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东坡先生是个传奇,他的一生悲苦,却从容自在,他不似陆游般国家不兴,死而不快。也不像杜甫般郁郁一生为国家。他是国家用时,义不容辞,国家弃之,恬然自居。是好的诗人的心态,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

康震讲苏轼观后感

大哥大姐们、帮帮忙吧 谢谢了~
  终于买到《康震评说苏东坡》,用了一个晚上读完了,康师这本书写的通俗易懂,饶有兴味,充实严谨,且字里行间都充盈着真性情,能感觉到康师是在用心写作,用心去贴近那个千年前的苏东坡,他是由衷的喜爱着苏子的。
  康师在这本书中每一处引用都在现场标明了出处,包括每一则典故、轶闻。这样的写作必是一件繁琐而麻烦的事,可康师一丝不苟的这样做了,主观上是一个学者严谨的品格使然,客观上实在方便了喜爱苏轼的读者,读者可以顺着康师引出的这一条条“瓜藤”去阅读更多有关东坡的著作,去获得更多的收获。
  不过这本书真正的好处还不在此,仍然在于从讲座到著作一脉相承的康氏风格,这康氏风格就是真性情三个字。全书我几乎一口气读完,但是中间我还是跳过了“巨星陨落”那一章,我不太愿意一字一句读苏轼临终前的种种情景。不过有我不忍读的地方,自然也有我喜欢读的地方,“手足之情”依然是最感动我的一章,康师将这一段深沉、真挚的人间亲情用饱满的笔触展现了出来,子由在为兄长题写的墓志铭中写到:“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一个“抚”字真是有说不完的深情厚意,说不完的追思回忆,说不完的感念神伤,我想子由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一定落泪了吧。还有苏子那句“登高回首坡拢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这样的诗句真是轻而易举就能击中人们心中最脆弱的那一处,分别时的背影总是会叫人肝肠寸断。
  在这一章中,康师有这样一段话:“苏轼死后,子由将他与王闰之共同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并命子孙在自己百年后,也将自己的遗骸葬于兄长墓旁,小峨眉山处遂有“二苏坟”之称。也许,只有在美好而永恒的天国里,他们的约定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吧……”。我想康师在写完这段话的时候,会不会在心里有一声叹息呢?也许这也是康师对东坡在天之灵的一种祈愿吧。
  赞美之后,要提出批评意见了^_^
  这支小箭要先射向中华书局,这本书装帧精美,插图也十分妥贴,较之《品李白》显然更胜一筹,但是书中出现了几处文字错误,大概是校对的工作没有做好,另人遗憾。我把我感到有问题的地方列在下面:
  P64第一行“悲田院乞儿”,我以往看到的这句话应是“卑田院乞儿”。
  p71第十三行“为官没有事权”,我不知道这句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是不是应该是“为官没有实权”?
  p28末行“……宰相办公室却改为担任通判……”。这整句话我觉得略显别扭,似乎加几个字为“宰相办公室将批示却改为担任通判”这样意思就更流畅通顺。
  还有曾有吧友提出过的p3“回首向来潇洒处”。
  下面的意见是想和康师商榷的。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叙说苏轼的生平,显然书稿是由讲稿润色整理而来,书中有许多设问句。这样的句式适合于讲稿,易于使讲座更吸引人,富于悬念。但我觉得并不很适合于著作,书中出现了过多的设问句易使行文显的不够流畅,读起来易有顿挫阻涩之感。
  还有一处疑问是关于苏轼和王安石的,“东山再起”一章中讲述了苏轼和王安石的会面,读起来温馨融洽,苏子甚至有言“某游门下久矣……慰幸之极”,然而后面P101处苏轼对王又有极端恶劣之评价,仿佛与此人不共戴天。前后判若两人,简直另人怀疑起苏轼有“两面三刀”之嫌,我觉得康师对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解说的还应该再透彻、明晰一些。
  书中对于司马光的评价前后也出现过矛盾之处,比如p112处“北宋以来的学者……发展到极致,不免自我标榜、惟我独尊,对于异己观点大肆批判甚至群起围攻,王安石、司马光、程颐身上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特点”,p103处“司马光的顽固程度与王安石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p112处亦有言“司马光更是善于将不同派别的人物聚拢帐下”,这样几处评价读起来不免有矛盾费解之感。
  还有一句话“我自己的一点思考,则是微不足道的”出现在康师的后记里,康师的后记一直是我非常喜欢读的,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文字彰显出了康师的风采和真性格,在平和稳重的文字背后,依然跳动着青年学者的率真性情。但是这句话,《品李白》、《评说李清照》、《评说苏东坡》的后记中都有,我一直不喜欢。这句话太过自谦,过谦就意味着不真实,放在这里显得不必要,也不协调了。
  除开赞美和批评,我还有许多思考,以后再发帖。
  谢谢康师,谢谢这些讲座和著作,他们给我带来了真实的感动和思考。
本文标题: 百家讲坛全集苏轼读后感(百家讲坛苏轼(一)观后感400字急)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33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氓静女劝学读后感(从«劝学»最后一段找一个观点写成作文)鞭督邮张飞闹馆驿读后感50字(张飞鞭督邮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