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娣的教育探寻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用自己的方式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成就自己喜爱的事业。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我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个笨小孩,于...
王爱娣的教育探寻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用自己的方式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成就自己喜爱的事业。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我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个笨小孩,于是,倍加勤奋,相信勤能补拙。几十年来,虽然一直默默无闻,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在坚守自己喜爱的语文教学的同时,也在思考探寻着我国的语文教育之路。
以勤补拙读书苦
1982年,初中毕业考取安徽宣城师范学校。在校四年,有三件事情对我影响至大,奠定我一生从教和生活的基础。一是年少体弱的我居然成为校运会的中长跑冠军,并且一跑就包揽四年。竞赛场上咬紧牙关,拼却毅力,奔跑,冲刺,夺冠,这种跑的体验,铸就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成为我不竭的精神源泉。二是贪婪的阅读,使我深深地爱上了语文。从萧军的四卷本《吴越春秋史话》,到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到《志摩的诗》,从先秦诸子、《诗三百》、《离骚》到司马迁的《史记》直至两汉的史传辞赋,从魏晋风流到建安风骨,从唐诗宋词元曲到传奇话本,以至明清小说,我都一本本地静静地读着,一边读,一边抄,也一边写着笔记或心得。博大深厚的文学宝库,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令我叹为观止,给我年青的心灵不断带来极大的震撼。对文学的贪婪吸纳,荡涤着我,浸润着我,也滋养了我,提升了我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牵引着我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上恣意驰骋。三是坚持学习英语,多掌握一门语言,也就多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接触到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如果说我还有点外语优势的话,当得益于从未间断的英语学习。师范期间坚持自学,决定考研并读研后,又不断加大外语学习力度,从《许国璋英语》到《新概念英语》,以及《大学英语》(1-8册)、《研究生英语》等都仔细通读过。学英语还让我明白:学好语言,未必靠死记硬背孤立的单词;大量的阅读实践,比单纯的做题要有效得多。
四年师范,我未曾虚度。长跑的体验,建立我不轻易言弃的信念;对文学的挚爱,为人生增添亮丽的色彩;学习英语的经历,垫高了我的平台,让我可以站在另一个高度来反观我们的母语教学,为我国语文教育打开另一扇窗。
1986年师范毕业,我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1992年调入安徽师大附属小学,遇上第七次课改,我的文学积累开始慢慢地释放。参与教学研讨,上公开课,撰写教改论文并多次获得芜湖市一等奖,执笔撰写市小学语文六年课改总结报告。当时由蔡澄清主编的《语文新苑》为我开辟专栏“诗苑探胜”,我一连写下多篇古诗鉴赏文章,如《古典诗歌里的数字》、《浓浓诗情贵在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轻快的节奏,豪迈的气势——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等,几乎把小学课本里的古代诗歌都“赏析”了一遍。配合课文教学,我按部就班地布置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典文化,这一做法得到一些身为大学教授的家长们的赞许。
从师范毕业到1998年夏,我做语文教师已有13个年头,教学上颇为得心应手,教学之余写点文章,倒也轻松自如。这期间我深深地感觉到:教语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板凳须坐十年冷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的传道授业,讲台上的经典感觉,面临着教育转型和社会转轨的时代挑战。从不断求学教外国人学汉语,到投身第八次课程改革,我在努力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以组织者、指导者及分享者的身份与外国留学生、特区的中学生一起学习语文。
1998年,我考进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南大这三年,是我生命中的重要旅程。三年里,我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听课、教学(被聘为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兼职对外汉语教师)。一方面,大量修学专业及自己喜爱的文化课程,我所拿学分比规定的学分多出近一倍;聆听专家讲座,如古典文学的莫砺锋、美国学者费正清等,增长见识;不断阅读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理论书籍,如英国牛津大学斯基汉的《语言学习认知法》(英文原著)、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等,以及国内语言学及语文教育家如吕叔湘、朱德熙、叶圣陶、陶行之等先生的文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学理论水平及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为外国学生教汉语,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示,让我跳出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圈子,站到第二语言习得的层面上来反观过去的语文教学。与留学生的语言交流与文化碰撞,提升了我的英语水平,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思维,打开了问题思考的新视角,渐渐地形成多元文化意识,这是过去13年语文教学中从未有过的宝贵收获。
2001年7月,从南京来到深圳,成为深圳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幸运地遇上了第八次课改,从初中到高中,我幸运地全程参与。更幸运的是,我遇上了视语文教研事业为爱侣的教研员唐建新老师,从此,便开始了我默默无闻但又欣喜不断的课改实践。南山区是全国38个首批课改实验区之一,课改培训会上,结识大家名流,聆听专家讲座,便是常有的事情。当别的教师还沉浸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惊恐里时,先行的我们已经较为从容地蹒跚起步了。
课改之初,虽然大家都很迷茫,但是我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放在第一位,在牢牢守住阅读和写作两大阵地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以读写做三线推进的方式,实践着我的初中语文课改实验。首先,以“综合性学习”为阵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人教版初中教材36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都老老实实的一一实践,设计教案,探索教学思路。2002年1月,《戏曲大舞台》在全国首次语文课改培训会上展示并获得成功,应《语文建设》主编之约,将教学实录刊登在2002年第8期,并接受傅道春、江平教授的访谈,就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表达我的观点(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设置及其价值取向》一文,《中国基础教育》2004.4)。此后不久,人教社将此课例录制并出版发行。此外,开设各级公开课十多节,我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献给母亲的歌》《雨的诉说》等课例受到了广泛欢迎。其次,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给他们开列书目,读课文,读名著,读畅销书,并规定读书时间。第三,要求学生做好两项作业:一是写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二是写随笔,写日记,写与课文有关的文章,仿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写自己的生活与思想,我的要求是“把所有的瞬间变成永恒”。初中三年,绝大多数学生写作随笔达两百篇之多,洋洋洒洒十多万字。初中毕业前夕,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语文成长袋,回顾自己的成长轨迹,这些文字已成为学生人生历程中非常珍贵的资料。
2004年9月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课改实验的基础,继续着全国首批高中语文课改实践。这期间,我的教学案例《<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教学设计《穷极文士情态、荟萃儒林痛丑的匡超人》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小说欣赏>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课例《烛之武退秦师》由人教社录制出版,作为新课程必修教材培训资料。
十几年课改教学中,我努力实践着我所掌握的语言习得理论:一方面,语言与思维共生,语言的生成依赖于思维的灵动;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来增加语言的输出,坚持以阅读促进写作,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落实我所理解的的语文教育观。
课改让我思索,课改促我成长,课改更让我喜欢琢磨语文学习问题。
然而,我与语文同行们所做的探索,是理想的语文教学吗?为什么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兴趣提高了,仍然还有许多实际问题没有解决,语文素养的落实与提高仍然难以见效?我们的新课程在角色上、观念上、形式上,从根本上找到了正确的语文教育之路吗?语文教育到底应该怎么走?这一连串的问题不时萦绕心头,叩问着自己一颗从教仅二十来年的不甘寂寞的心。
域外研究不停步
参与课改实践,虽然有过一些思考,也取得过一点教科研成果,但我不甘于现状,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得益于深圳市教师海培计划,以及自己学生在国外学习并与我不断交流的便捷条件,推开一扇窗,睁大眼睛看世界,看外国同行在怎样教语文。
从2004年至今,我对美国、英国乃至港澳台的语文教育进行梳理,纵观其课堂教学、家庭作业、考试评价、教学辅导及教材使用等教学元件,从中探寻其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对从农业文明脱胎来的语文教育,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的宝贵借鉴。
2004年,作为深圳市教育局海培学员,我有幸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协和大学学习考察。从降临洛杉矶国际机场,踏上美利坚国土的那一刻起,我就以中国语文教师的视角睁大眼睛看美国。培训期间,聆听美国教师上课,考察中小学教育,钻进大学图书馆,阅读美国的语文教材,贪婪地搜集美国语文教育资料,观察并思考美国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回国后,完成系列研究论文17篇并在中文核心期刊相继发表(其中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录用,1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系列全文数据库收录,3篇被中国社科院美国专题研究所录入论文库),撰写并出版专著《美国语文教育》。此项研究主要对美国的母语教育所涉及到的所有物件、所有内容和所有学段都进行了展示,主要包括美国国家及各州的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用书、作业本、家庭作业、课外读本、试卷等,介绍的内容涉及到了拼写、识词、词汇、语法、阅读、写作、文学、评价等,学段则涉及到了基础教育的12年。全书从不同的层面较为客观、翔实地介绍了美国语文教育的整体面貌。《美国语文教育》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评为“2009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并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第五届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美国语文教育系列研究成果获得深圳市首届教育教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深圳市南山区第一届教育改革创新奖。
美国作为一个仅有两百年历史、却拥有众多族裔的移民国家,他们的语文教育紧扣课程标准,讲究规范实用,强调批判性思维训练,依靠强大经济与科研力量的支持,利用标准考试来控制学校教育质量,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与之相比,英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他们的语文教育重视阅读经典,传承民族文化,坚守母语课程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的根本;注重培养绅士气质和贵族精神,把莎士比亚当作英国文化的一面旗帜。例如,学校的莎士比亚对谁教、什么时候教、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等一系列问题,英国教育界为之苦苦求索、论争了百年之久,终于在1988年将“教学莎士比亚”写进国家课程,规定“人人必读莎士比亚”,而且莎士比亚成为语文考试唯一的必考作家。这种重视经典传统的态度,坚持以读写能力为核心、强调培养听说能力的教育观念,对我们的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我的《莎士比亚:英国语文课程一道独特的风景》、《英国语文课的莎士比亚教什么、怎么教?》、《英国高考写作试题及其特点分析》等论文重点探讨了这些问题。
鉴于深圳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我对港澳台语文教育资料也进行过梳理,相继发表了《从“同文异教”看两岸四地语文教学的异同》《从听说训练看香港语文教学的特色》等论文。港澳台吸纳西方教育多年,又没有割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种吸纳与沉淀了中西教育观念之后的教育模式,对我们融入世界教育潮流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看似平常有奇崛,成如容易亦艰辛。回首25年从教路,我从一个热爱语文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喜欢琢磨热爱研究的语文人,心无旁骛地心甘情愿地去吃苦,去探寻那迷茫的也可能是没有终极标准答案的语文教育之路,用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尽管卑微,却总是期待着让更多的语文人没有出国出境也能够看到真真切切的美国教师在怎样教语文、英国教师在如何固守语文教育的根本、港澳台教师又如何在工商社会中坚守着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总是期待着更多的语文人能够将欧美和境外的语文教育的丰富营养吸纳过来为己所用,在语文教育之路上走得更好更实更远!
如何写读书笔记?
附上例文一篇。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
二、读书笔记的种类
1、符号式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
批语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 ”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
(3)符号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以读高尔基的《海燕》为例:
海 燕
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2、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
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3、剪贴式笔记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2)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
4、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
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我们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如何写感想式笔记,我们将在五六年级时候专门学习。
〔寄语〕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不止这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读书的习惯去创新。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范文
下面举一个关于说明寓言的摘录笔记的例子: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向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有一位同学读了《詹天佑》后的感想是这样写的:
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詹天佑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1905年,他在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这正是他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詹天佑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和工人同吃同住,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克服种种困难,使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想想自己,做数学习题的时候,常常害怕困难,抄袭同学的答案,比比詹天佑,我多惭愧呀!我决心以詹天佑为榜样,长大了也为祖国争光。
这篇短短的“读后感”,既要表达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又要叙述自己被詹天佑“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其结果,文章内容显得分散、干巴巴,倒像是一份“决心书”。
由此可见,写读后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应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当然,写的时候还要善于联想,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六、提要式笔记
即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这种笔记写法,常常在谈长篇、中篇的各种书籍时使用,可记在卡片、活页纸或笔记本上。这种笔记要求首先要把原文读通、读懂,抓住重点,然后再把基本内容概括出来,力求文字简明扼要,目的是使自己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回忆起书的基本内容。如是故事或小说等记人叙事的文体,就应该抓住它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中心思想,用很简洁的文字予以概括;如是论说文体,可按论证的结构将论点、论据记下来,主要观点力求不遗漏,对阐述、论证部分可以从略。刚开始学写整一本书的提要,可以参考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也可以做提纲笔记,先练习编写文章的段落提纲,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时间一久便熟能生巧了。这对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例一:
《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提要: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作的长篇小说。根据唐代名僧玄奘去天竺(今印度)取经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剧本、杂剧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全书一百回。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远游求道、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第八回至第十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交待取经缘起;第十三回以后,转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降妖伏魔,化险为夷,安达西天。小说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神猴孙悟空为主人公,将社会矛盾和自然力量幻化为一个五光十色的神奇世界,曲折地表现了劳动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捣乱封建秩序,不畏强暴,战胜困难,同一切灾害和邪恶作坚决斗争的精神。
例二: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的提要:
小说主要描写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北京一批青年爱国学生在“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中的斗争事迹。林道静是书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要求进步、向往革命又比较脆弱、耽于幻想的青年,但在如火如荼的斗争中,在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优秀共产党员的教育、帮助下,经过痛苦的思想改造,终于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全书围绕着林道静这个主要人物,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青年群像。如追求光明的许宁,文静幼稚的王晓燕,自私庸俗的余永泽,醉生梦死的白丽萍,还有无耻的叛徒戴愉等,都颇有个性。小说通过这些人物,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进步青年学生的苦闷、彷徨、斗争、欢乐,也鞭挞了少数渣滓的卑鄙、无耻、可恶,再现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生活,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作用。
七、读书心得
读书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经过认真的思索,参考有关的资料,联系社会实际或个人的思想、学习、工作的实际,总会有一些见解、体会和心得,把这些体会或心得写下来,形成完整独立的一篇文章,就是读书心得,也叫读后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与批判。总之,读书心得是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与上面介绍的各种形式相比,这是读书笔记中要求更高的一种笔记形式。
写好读书心得,是理解原文内容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写好读书心得,需要了解其写作规律,注意其写作方法。
1.要认真阅读原文
读书心得顾名思义就是要先读后得,要有感而发。而“读”是“得”的前提,读者之“得”则要建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
2.要介绍读物的概况
读书心得是读后之得,因何而“得”应讲清楚。这就要求在文章的开头首先介绍“读”的内容,就是概述读物的内容要点,或者主要的中心思想,或者直接引用原文的某些文字。然后,再引出自己根据以上内容的感想。这可以说是写读书心得较为固定的格式。
3.必须观点鲜明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意。读书心得和原作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必须紧密相连;从观点上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你赞成某个作品的观点,可以在读书心得中表示拥护、支持、称颂;如果不赞成它,则可以批评、论争、斥责、反对。无论褒或贬,都要做到观点明确,立场鲜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就会使文章失去说服力和吸引力。
在处理原作和感想的关系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观点不同时,不要把原作的意思扩大、缩小或断章取义,随便歪曲;另一个是观点相同时,不要以原作代替感想,把读书心得变成原文内容的复述。
4.要重点突出
读书心得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围绕着原文的主题与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谈感想、发议论,也可以围绕某一角度、某一侧面集中抒写感想;既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内容充分发挥,也可以就书中的内容与其他读物加以比较,写自己的认识。但无论怎样写,都要善于捕捉和抒发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注意把笔锋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5.要有真情实感
俗话说,情真才词切。一篇好的读书心得,不但可以使读者看到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情况,还可以使读者跟着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去寻味原作的感情所在。矫揉造作,言不由衷,甚至无病呻吟,非但不能讨好,还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6.必须联系实际
读书心得的“得”固然是因“读”而发,但是,如何“发”,就不能不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或社会实际、现实实际。这一点是读书心得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界限。读书心得既不像某些文艺作品那样,可以通过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像某些专著那样,可以专谈某些业务知识。联系实际,不要写成自己某项成绩的汇报,也不要写成检讨书一样;要注意分寸,不说大话,不说空话。联系实际,要努力发挥联想,不要拘泥于原文,思路要开阔,联想要丰富。
7.要以议论为主
读书心得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所以在表达方式上,应采取议论为主的方式。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来表达中心思想。“叙”,就是引述读过的文章中体会最深、教育最大的那个章节、那一段或一句话、那一个人物。“议”,就是在“叙”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是“叙”的深化。必须强调的是,读书心得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间或援引原文,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它只是服务于写体会,不能为引用而引用。援引原文有这么几种情况:或者因为感想由它而来;或者感情需要借它而发;或者作为述的对象;或者作为议论的根据。总之,如果不是出于表达上的实际需要,就不要过多地援引原文。“议”为主,“叙”为宾,“叙”是为“议”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也常常辅到抒情,采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述简洁,议论精当,抒情真挚。
常写读书心得,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和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利于促进读写结合。
例文:
读《卖油翁》有感
《卖油翁》这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个叫陈尧咨的人,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他因此而感到自豪。一个卖油的老人看了,只是略表赞许地说:“无它,唯手熟尔。”他把油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住葫芦口,将油通过钱孔灌入葫芦中,葫芦灌满了,钱孔却没有沾上一滴油。他自谦地说:“我亦无它,唯手熟尔。”
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只要经过刻苦练习,达到精熟,任何本领都是可以掌握的。
我们常常看到,老农能预测风雨,善于治理田地;工人能操纵机器,加工出精密的复杂的零件;演员能扮演各种角色,做出生动的表演;画家能运笔自如,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对此,人们总会发出种种赞叹,称他们是“天才”。岂不知这一切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他们勤学苦练,长期积累经验,达到熟练的结果。
我们有些同学常常羡慕那些学有专长,身怀绝技的人。自己也想试一试,今天学一会儿提琴,明天练一练画画,但是浅尝辄止,一磁到困难就放手不干了。叹息自己缺少音乐和画家的天赋,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其实这些同学的脑子并不笨,有的人玩起扑克牌来是常胜将军,但在数学竞赛中却是倒数第一名,说到底是后者不如前者那样练得多,没有达到“手熟”的缘故。
掌握一种技能,获得一种本领,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勤学苦练,就能达到精熟。我们青年人不应该自暴自弃,只要树立信心,勤奋起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实例>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实例>二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案):用“隽秀”形容“笔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来形容就不妥了。“婀娜”是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如斧削”一样笔直的山峰怎么能给人以柔软的感觉呢?可以把“婀娜”改为“挺拔”。 ——《语文短评·顾此失彼》
<实例>三 我只想在痛惜之余,说出几点希望 首先当然是希望大家(不限于知识分子,而是一切党员、团员,一切觉悟的青年和觉悟的劳动者)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特别是那些至今对知识分子还有某种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们,以及那些一味争名夺利,甚至对社会主义祖国至今还三心二意,羡慕资本主义“天堂”的人们,多读读他们的事迹。…… 其次,我想说,希望一切先进分子所在机构中的党组织、每个党员以至每个正直的公民能够更多地更好地关心这些先进的人们。……
<实例>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题目。听了以后,不免会产生很多遐想。这是一位盲人吗?她叫什么名字?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去做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会浮于脑海。我无法回答你们,因为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 但是,在书中我看过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时候的海伦(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是海伦,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去干什么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动力与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颗又阴又暗,又冷又湿的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生不如死,还是早一点儿结束算了。 然而,海伦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而且,正是这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子,竟然毕业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但是,毕竟,这惊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与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别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新。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静与黑暗。最后,她又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海伦从又瞎又聋的女孩成了举世文明的作家,经历多少坎坷啊,可她从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地面对困难,去战胜它,跨过它。一个又瞎又聋的人能做到,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人,没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学很自卑,说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天才,也没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决心学习,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岖,就看你有没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脚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 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息,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光耀的色彩,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闪光。
<实例>五 读《童年》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郑国民的学术成果
1.《巧妙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学周刊》,2021年第28期
2.《教师培养要适应基础教育需要》,《中国教师》,2021年第5期
3.《培养高素质教师是师范大学的使命——与温总理一起度过第26个教师节感言》,《中国教师》,2021年第20期
4.《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第5期
5.《诵读优秀诗文的价值》,《瞭望》,2009年第31期
6.《 一节美国的中学语文课 》《中学语文教学 》 2008年 第01期
7.《课程改革视野中语文教材的发展》,《语文建设》,2004年第1期
8.《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对“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01期
9.《 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改革——对《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目标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4期
10.《侧重展示阅读的过程与方法,强调个性化的体验与理解——对<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文学作品阅读目标的认识 》,《 语文教学通讯 》,2003年第08期
11.《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 》《 中学语文教学 》2003年第08期
12.《道尔顿制教育在中国试验的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3.《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学科教育》,2003年第4期
14.《关于新课标中阅读教学改革的对话(一)》,《语文建设》,2002年第12期
15.《关于新课标中阅读教学改革的对话(二)》,《语文建设》,2003年第1期
16.《关于新课标中阅读教学改革的对话(三)》,《语文建设》,2003年第2期
17.《语文课程价值取向之思考》,《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
18.《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 第01期
19.《鼓励自由表达 注重兴趣培养——谈小学低年级习作教学的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第5期
20.《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 第09期
21.《略读、浏览: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对<语文课程标准>略读和浏览教学要求的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 第06期
22.《对于第四学段写作教学改革的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03年第12期
23.《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 》,《课程.教材.教法 》,2002年第12期
24.《 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新审视 》,《中学语文》,2002年第01期
25..《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学科教育》,2002年第11期
26.《尝试构建新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1年 第01期
27.《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 》,《 课程.教材.教法 》,2000年 第04期
28.《关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 》,《 课程.教材.教法 》,2000年 第10期
29.《近代普及教育思想的发展对文言文白话文教学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30.《胡适对白话文教学的贡献》,《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31.《清末民初语文教学发展的矛盾及其变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 第03期
32.《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新审视——从中考语文试卷“基础知识”部分看语文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学刊 》2001年 第05期
33.《 二、三十年代我国初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变革 》,《小学语文教学 》,1999年第04期
34.《 民国时期小学国文教学方法的嬗变 》,《 小学语文教学 》,1999年第09期
35.《谈韩愈的阅读理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999年第04期
36.《继承与创造──韩愈散文语言刍论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02期
37.《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 》,1996年第12期
38.《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 》,《 中学语文教学》, 1995 第04期
39.《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1995年第04期
40.《从“教授法”到“教学法”——陶行知对我国现代教学理论的贡献》,《教育研究 》,1994年第09期 1.主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成果“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
2.《当代语文教育论争》,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 年6月版。
3.《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书笔记 要是青少版的 怎么写
要5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书笔记 (★ 要有摘抄。最好250字摘抄。300字的读后感) 是从书中现摘抄。再写读后感 好的话 我会加分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
批语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 ”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
(3)符号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以读高尔基的《海燕》为例:
海 燕
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2、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
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3、剪贴式笔记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2)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
4、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
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我们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如何写感想式笔记,我们将在五六年级时候专门学习。
〔寄语〕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不止这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读书的习惯去创新。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范文
下面举一个关于说明寓言的摘录笔记的例子: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向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有一位同学读了《詹天佑》后的感想是这样写的:
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詹天佑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1905年,他在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这正是他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詹天佑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和工人同吃同住,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克服种种困难,使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想想自己,做数学习题的时候,常常害怕困难,抄袭同学的答案,比比詹天佑,我多惭愧呀!我决心以詹天佑为榜样,长大了也为祖国争光。
这篇短短的“读后感”,既要表达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又要叙述自己被詹天佑“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其结果,文章内容显得分散、干巴巴,倒像是一份“决心书”。
由此可见,写读后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应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当然,写的时候还要善于联想,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六、提要式笔记
即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这种笔记写法,常常在谈长篇、中篇的各种书籍时使用,可记在卡片、活页纸或笔记本上。这种笔记要求首先要把原文读通、读懂,抓住重点,然后再把基本内容概括出来,力求文字简明扼要,目的是使自己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回忆起书的基本内容。如是故事或小说等记人叙事的文体,就应该抓住它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中心思想,用很简洁的文字予以概括;如是论说文体,可按论证的结构将论点、论据记下来,主要观点力求不遗漏,对阐述、论证部分可以从略。刚开始学写整一本书的提要,可以参考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也可以做提纲笔记,先练习编写文章的段落提纲,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时间一久便熟能生巧了。这对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例一:
《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提要: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作的长篇小说。根据唐代名僧玄奘去天竺(今印度)取经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剧本、杂剧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全书一百回。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远游求道、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第八回至第十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交待取经缘起;第十三回以后,转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降妖伏魔,化险为夷,安达西天。小说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神猴孙悟空为主人公,将社会矛盾和自然力量幻化为一个五光十色的神奇世界,曲折地表现了劳动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捣乱封建秩序,不畏强暴,战胜困难,同一切灾害和邪恶作坚决斗争的精神。
例二: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的提要:
小说主要描写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北京一批青年爱国学生在“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中的斗争事迹。林道静是书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要求进步、向往革命又比较脆弱、耽于幻想的青年,但在如火如荼的斗争中,在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优秀共产党员的教育、帮助下,经过痛苦的思想改造,终于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全书围绕着林道静这个主要人物,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青年群像。如追求光明的许宁,文静幼稚的王晓燕,自私庸俗的余永泽,醉生梦死的白丽萍,还有无耻的叛徒戴愉等,都颇有个性。小说通过这些人物,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进步青年学生的苦闷、彷徨、斗争、欢乐,也鞭挞了少数渣滓的卑鄙、无耻、可恶,再现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生活,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作用。
七、读书心得
读书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经过认真的思索,参考有关的资料,联系社会实际或个人的思想、学习、工作的实际,总会有一些见解、体会和心得,把这些体会或心得写下来,形成完整独立的一篇文章,就是读书心得,也叫读后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与批判。总之,读书心得是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与上面介绍的各种形式相比,这是读书笔记中要求更高的一种笔记形式。
写好读书心得,是理解原文内容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写好读书心得,需要了解其写作规律,注意其写作方法。
1.要认真阅读原文
读书心得顾名思义就是要先读后得,要有感而发。而“读”是“得”的前提,读者之“得”则要建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
2.要介绍读物的概况
读书心得是读后之得,因何而“得”应讲清楚。这就要求在文章的开头首先介绍“读”的内容,就是概述读物的内容要点,或者主要的中心思想,或者直接引用原文的某些文字。然后,再引出自己根据以上内容的感想。这可以说是写读书心得较为固定的格式。
3.必须观点鲜明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意。读书心得和原作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必须紧密相连;从观点上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你赞成某个作品的观点,可以在读书心得中表示拥护、支持、称颂;如果不赞成它,则可以批评、论争、斥责、反对。无论褒或贬,都要做到观点明确,立场鲜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就会使文章失去说服力和吸引力。
在处理原作和感想的关系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观点不同时,不要把原作的意思扩大、缩小或断章取义,随便歪曲;另一个是观点相同时,不要以原作代替感想,把读书心得变成原文内容的复述。
4.要重点突出
读书心得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围绕着原文的主题与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谈感想、发议论,也可以围绕某一角度、某一侧面集中抒写感想;既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内容充分发挥,也可以就书中的内容与其他读物加以比较,写自己的认识。但无论怎样写,都要善于捕捉和抒发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注意把笔锋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5.要有真情实感
俗话说,情真才词切。一篇好的读书心得,不但可以使读者看到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情况,还可以使读者跟着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去寻味原作的感情所在。矫揉造作,言不由衷,甚至无病呻吟,非但不能讨好,还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6.必须联系实际
读书心得的“得”固然是因“读”而发,但是,如何“发”,就不能不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或社会实际、现实实际。这一点是读书心得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界限。读书心得既不像某些文艺作品那样,可以通过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像某些专著那样,可以专谈某些业务知识。联系实际,不要写成自己某项成绩的汇报,也不要写成检讨书一样;要注意分寸,不说大话,不说空话。联系实际,要努力发挥联想,不要拘泥于原文,思路要开阔,联想要丰富。
7.要以议论为主
读书心得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所以在表达方式上,应采取议论为主的方式。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来表达中心思想。“叙”,就是引述读过的文章中体会最深、教育最大的那个章节、那一段或一句话、那一个人物。“议”,就是在“叙”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是“叙”的深化。必须强调的是,读书心得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间或援引原文,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它只是服务于写体会,不能为引用而引用。援引原文有这么几种情况:或者因为感想由它而来;或者感情需要借它而发;或者作为述的对象;或者作为议论的根据。总之,如果不是出于表达上的实际需要,就不要过多地援引原文。“议”为主,“叙”为宾,“叙”是为“议”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也常常辅到抒情,采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述简洁,议论精当,抒情真挚。
常写读书心得,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和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利于促进读写结合。
例文:
读《卖油翁》有感
《卖油翁》这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个叫陈尧咨的人,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他因此而感到自豪。一个卖油的老人看了,只是略表赞许地说:“无它,唯手熟尔。”他把油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住葫芦口,将油通过钱孔灌入葫芦中,葫芦灌满了,钱孔却没有沾上一滴油。他自谦地说:“我亦无它,唯手熟尔。”
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只要经过刻苦练习,达到精熟,任何本领都是可以掌握的。
我们常常看到,老农能预测风雨,善于治理田地;工人能操纵机器,加工出精密的复杂的零件;演员能扮演各种角色,做出生动的表演;画家能运笔自如,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对此,人们总会发出种种赞叹,称他们是“天才”。岂不知这一切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他们勤学苦练,长期积累经验,达到熟练的结果。
我们有些同学常常羡慕那些学有专长,身怀绝技的人。自己也想试一试,今天学一会儿提琴,明天练一练画画,但是浅尝辄止,一磁到困难就放手不干了。叹息自己缺少音乐和画家的天赋,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其实这些同学的脑子并不笨,有的人玩起扑克牌来是常胜将军,但在数学竞赛中却是倒数第一名,说到底是后者不如前者那样练得多,没有达到“手熟”的缘故。
掌握一种技能,获得一种本领,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勤学苦练,就能达到精熟。我们青年人不应该自暴自弃,只要树立信心,勤奋起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实例>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实例>二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案):用“隽秀”形容“笔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来形容就不妥了。“婀娜”是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如斧削”一样笔直的山峰怎么能给人以柔软的感觉呢?可以把“婀娜”改为“挺拔”。 ——《语文短评·顾此失彼》
<实例>三 我只想在痛惜之余,说出几点希望 首先当然是希望大家(不限于知识分子,而是一切党员、团员,一切觉悟的青年和觉悟的劳动者)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特别是那些至今对知识分子还有某种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们,以及那些一味争名夺利,甚至对社会主义祖国至今还三心二意,羡慕资本主义“天堂”的人们,多读读他们的事迹。…… 其次,我想说,希望一切先进分子所在机构中的党组织、每个党员以至每个正直的公民能够更多地更好地关心这些先进的人们。……
<实例>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题目。听了以后,不免会产生很多遐想。这是一位盲人吗?她叫什么名字?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去做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会浮于脑海。我无法回答你们,因为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 但是,在书中我看过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时候的海伦(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是海伦,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去干什么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动力与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颗又阴又暗,又冷又湿的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生不如死,还是早一点儿结束算了。 然而,海伦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而且,正是这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子,竟然毕业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但是,毕竟,这惊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与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别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新。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静与黑暗。最后,她又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海伦从又瞎又聋的女孩成了举世文明的作家,经历多少坎坷啊,可她从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地面对困难,去战胜它,跨过它。一个又瞎又聋的人能做到,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人,没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学很自卑,说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天才,也没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决心学习,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岖,就看你有没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脚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 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息,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光耀的色彩,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闪光。
<实例>五 读《童年》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