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弦上的梦在哪???一,大提琴的深厚的如泣如诉的声音在空中飘荡。这声音一时悠扬婉转,一时低回呜咽,如秋风飒飒地吹着落叶,如冬云黯淡地凝聚在...
宗璞 弦上的梦
在哪???一
大提琴的深厚的如泣如诉的声音在空中飘荡。这声音一时悠扬婉转,一时低回呜咽,如秋风飒飒地吹着落叶,如冬云黯淡地凝聚在天空。渐渐地,愈来愈轻,愈来愈细,好像要失去,再也找不回来了。忽然间,琴声又激昂起来,充满了渴望,流露了内心的希冀与追求。
“这是慕容乐珺。”音乐爱好者可以分辨出拉琴的人,因为慕容的琴声,总像向你心窝扑来似的。
慕容乐珺是一个艺术学校的大提琴教师。她终生与大提琴为伴。多少年来,她只要一拿起琴弓,自己似乎就化作了大提琴的一部分,和琴一起在发着声音,抒发
着乐曲的各种感情。今天她随意拉着琴,一首没有完又换一首,总是觉得心神不安。后来索性把琴放开,走到阳台上向远处眺望。
这是一九七五年九月的一天,正是日落时分。夕阳的光辉把远处的红楼绿树镀上了一层金色,这光辉也照着乐珺夹杂在黑发中的白发,使那根根白发显得格外分
明。她虽已年过半百,容颜还很清秀。她向街的尽头看去,一有年轻女孩子出现,就留神看是不是向自己这幢楼走来,但终究都不是。
乐珺要等的人,是她的一个好友的女儿。这好友和她也有一点亲戚关系,但这种关系从来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他们还几乎发展成为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但
那并没有成为事实。他们只是好友,也永远是好友。现在一方已经永辞人世,这种友谊也并没有中断,而是延续到他的女儿身上了。
“她,”乐珺想,“是怎样的呢?”
在那抗日烽火熊熊燃起的年代,他和许多有志青年一起奔赴延安去寻求理想和未来。那时是燕京大学音乐系学生的她,则随着父母到了内地,以后得到一种助学金,到了国外,新中国成立后才回来。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她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全心地投入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
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那五十年代的日子,是多么晴朗,多么丰富呵。乐珺觉得自己虽然平凡渺小,可就像大海中的小水滴一样,幸福地分享着海的伟大与光荣。
天色渐渐黑下来了,她回到室内,继续沉思着。
解放后头几年,他在国外工作。六十年代初调回北京做文化交流工作。她听他做过几次报告,每次都深深地为党的政策所吸引,为他对党的忠诚所感动。她也见到过他的妻子,那是一位好同志,好妻子。她曾想:“也一定是一位好母亲。”
至于他们的女儿,乐珺在她小时虽也见过几次,印象都不很深。只有一次,她使乐珺终生难忘。那是六十年代中期斗争最激烈的年月。巨大的风暴考验和锻炼着
每一个人,也把人世间最卑鄙最污浊的丑怪之物都翻了上来。有些人挖空心思批判文艺方面的“黑线专政”,像乐珺这样有一技之长、小有名气并且去过国外的人,
当然是批斗对象。有一次“造反派”头头们把文艺界的一些“牛鬼蛇神”集中起来开批判会,乐珺也叨陪末座。台上黑压压站满了人,好几位名家身穿各色纸衣,被
推来拽去,被逼着挨个儿到麦克风前报名,说自己是走资派、反动权威、坏人之类。正闹着,有三四个年轻人把一个中年人连踢带打推上台来,一面喊着口号:“打
倒贩卖封资修的文化掮客梁锋!”
乐珺心上一惊,侧眼偷偷看去,见确是梁锋站在那里。那些人要他去报名,他缓步走到麦克风前,一字一字地说道:“梁锋,中国共产党党员!”话音刚落,几个人
跳上台去,打了梁锋几个耳光。血从他的嘴角滴下来,落到地上。会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揪紧了,满场静得连呼吸都可以听见。这时忽然有一个女孩子的清脆而痛苦的
声音喊道:“爸爸!我的爸爸!”
会场登时一阵大乱,有人喊:“不准打人!”但是也有人向叫“爸爸”的女孩子冲过去,把她一把拎出会场,一路拳打脚踢。乐珺虽然弯着腰,却全看见了。只是看不清女孩子的模样。有好几天,她一直在想着这个叫“爸爸”的女儿。心里感到又酸痛,又温暖。
这个喊着“爸爸,我的爸爸”的女儿,现在要来了。
门外有人叫慕容。乐珺答道:“是小裴吗?”站起身向前迎了两步。进来的是大提琴专业的一个支委,大家都叫她小裴。小裴是比较年轻的老干部,六十年代初
本是大提琴专业的支部书记。多年来,一直是乐珺的知心朋友。她脸儿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身材也是圆圆的。她其实和乐珺年纪仿佛,但到现在还是“小裴”。
“从楼下过,就来看看你。梁锋的女儿这几天要来,是吗?”
“说的就是今天,就是现在。可还没有来。”
“我说她准是个好孩子。你记得——”小裴两眼直望着窗外。
“我刚刚正想着那次批斗会。” 乐珺温柔的目光望着小裴。她还想起那时每次学校开批斗会后,小裴总要关心地悄悄和她说几句话(其实小裴的遭遇更艰险得多):“坚强点!这是考验!”“这不算什么,不要怕。”话虽不多,每次都给乐珺很大力量。
小裴血压高,很容易激动。现在她克制着自己,沉默片刻,对慕容说:“慕容呵,你用心好好教她吧!”
“我真想教出人才呵。可教材能扩大一些吗?”
“照我的想法,教材完全应该扩大,可谁敢做这个主?我看咱们国家出了纵火犯,他们要把好人都整死,还要把几千年的文明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统统烧掉!”小裴声音有些发颤。
“怎么对付这些纵火犯呢?” 乐珺小声问。
“看吧。谁知道!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小裴用力敲着沙发的靠壁。她们谈了一会儿,小裴说要上医院看她的偏瘫老头子去,对乐珺皱眉一笑,走了。
黑夜已经降临。乐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树丛中唯一的枫树,临近的灯光洒在树上,依稀闪出一些红色。她又思念起即将到来的小客人。
“她,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不会来了吧?——”
这时,就像回答她的思念似的,有人在敲门。
乐珺“请进”两个字还未说完,人已经进来了。她身材苗条,举止轻盈,一面走进来,一面很急促地大声说话:“是慕容姑姑么?您这儿可真难找!我一路问了多少人呵,起码十个以上!您这儿真黑呵,可我进门就看见这把琴,知道我走对了。我是粱遐!”这就是乐珺等待的人。
电灯开了。乐珺看见粱遐是个很美的姑娘,她上身穿着米色外衣,里面是黑色高领细毛线衣,下身是深灰近乎黑色的长裤。一头蓬松的短发,有些像男孩。脸儿
又红又白,唇边挂着微笑,眉毛很黑,很整齐(不少人以为她是描出来的),一双真正的杏眼,带点调皮的意味(后来乐珺知道,那其实是一种嘲讽的神情),正瞧
着乐珺。
“她也打量我呢。” 乐珺心想,一面伸出手和粱遐握手,说:“我正等你——”
大提琴的深厚的如泣如诉的声音在空中飘荡。这声音一时悠扬婉转,一时低回呜咽,如秋风飒飒地吹着落叶,如冬云黯淡地凝聚在天空。渐渐地,愈来愈轻,愈来愈细,好像要失去,再也找不回来了。忽然间,琴声又激昂起来,充满了渴望,流露了内心的希冀与追求。
“这是慕容乐珺。”音乐爱好者可以分辨出拉琴的人,因为慕容的琴声,总像向你心窝扑来似的。
慕容乐珺是一个艺术学校的大提琴教师。她终生与大提琴为伴。多少年来,她只要一拿起琴弓,自己似乎就化作了大提琴的一部分,和琴一起在发着声音,抒发
着乐曲的各种感情。今天她随意拉着琴,一首没有完又换一首,总是觉得心神不安。后来索性把琴放开,走到阳台上向远处眺望。
这是一九七五年九月的一天,正是日落时分。夕阳的光辉把远处的红楼绿树镀上了一层金色,这光辉也照着乐珺夹杂在黑发中的白发,使那根根白发显得格外分
明。她虽已年过半百,容颜还很清秀。她向街的尽头看去,一有年轻女孩子出现,就留神看是不是向自己这幢楼走来,但终究都不是。
乐珺要等的人,是她的一个好友的女儿。这好友和她也有一点亲戚关系,但这种关系从来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他们还几乎发展成为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但
那并没有成为事实。他们只是好友,也永远是好友。现在一方已经永辞人世,这种友谊也并没有中断,而是延续到他的女儿身上了。
“她,”乐珺想,“是怎样的呢?”
在那抗日烽火熊熊燃起的年代,他和许多有志青年一起奔赴延安去寻求理想和未来。那时是燕京大学音乐系学生的她,则随着父母到了内地,以后得到一种助学金,到了国外,新中国成立后才回来。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她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全心地投入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
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那五十年代的日子,是多么晴朗,多么丰富呵。乐珺觉得自己虽然平凡渺小,可就像大海中的小水滴一样,幸福地分享着海的伟大与光荣。
天色渐渐黑下来了,她回到室内,继续沉思着。
解放后头几年,他在国外工作。六十年代初调回北京做文化交流工作。她听他做过几次报告,每次都深深地为党的政策所吸引,为他对党的忠诚所感动。她也见到过他的妻子,那是一位好同志,好妻子。她曾想:“也一定是一位好母亲。”
至于他们的女儿,乐珺在她小时虽也见过几次,印象都不很深。只有一次,她使乐珺终生难忘。那是六十年代中期斗争最激烈的年月。巨大的风暴考验和锻炼着
每一个人,也把人世间最卑鄙最污浊的丑怪之物都翻了上来。有些人挖空心思批判文艺方面的“黑线专政”,像乐珺这样有一技之长、小有名气并且去过国外的人,
当然是批斗对象。有一次“造反派”头头们把文艺界的一些“牛鬼蛇神”集中起来开批判会,乐珺也叨陪末座。台上黑压压站满了人,好几位名家身穿各色纸衣,被
推来拽去,被逼着挨个儿到麦克风前报名,说自己是走资派、反动权威、坏人之类。正闹着,有三四个年轻人把一个中年人连踢带打推上台来,一面喊着口号:“打
倒贩卖封资修的文化掮客梁锋!”
乐珺心上一惊,侧眼偷偷看去,见确是梁锋站在那里。那些人要他去报名,他缓步走到麦克风前,一字一字地说道:“梁锋,中国共产党党员!”话音刚落,几个人
跳上台去,打了梁锋几个耳光。血从他的嘴角滴下来,落到地上。会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揪紧了,满场静得连呼吸都可以听见。这时忽然有一个女孩子的清脆而痛苦的
声音喊道:“爸爸!我的爸爸!”
会场登时一阵大乱,有人喊:“不准打人!”但是也有人向叫“爸爸”的女孩子冲过去,把她一把拎出会场,一路拳打脚踢。乐珺虽然弯着腰,却全看见了。只是看不清女孩子的模样。有好几天,她一直在想着这个叫“爸爸”的女儿。心里感到又酸痛,又温暖。
这个喊着“爸爸,我的爸爸”的女儿,现在要来了。
门外有人叫慕容。乐珺答道:“是小裴吗?”站起身向前迎了两步。进来的是大提琴专业的一个支委,大家都叫她小裴。小裴是比较年轻的老干部,六十年代初
本是大提琴专业的支部书记。多年来,一直是乐珺的知心朋友。她脸儿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身材也是圆圆的。她其实和乐珺年纪仿佛,但到现在还是“小裴”。
“从楼下过,就来看看你。梁锋的女儿这几天要来,是吗?”
“说的就是今天,就是现在。可还没有来。”
“我说她准是个好孩子。你记得——”小裴两眼直望着窗外。
“我刚刚正想着那次批斗会。” 乐珺温柔的目光望着小裴。她还想起那时每次学校开批斗会后,小裴总要关心地悄悄和她说几句话(其实小裴的遭遇更艰险得多):“坚强点!这是考验!”“这不算什么,不要怕。”话虽不多,每次都给乐珺很大力量。
小裴血压高,很容易激动。现在她克制着自己,沉默片刻,对慕容说:“慕容呵,你用心好好教她吧!”
“我真想教出人才呵。可教材能扩大一些吗?”
“照我的想法,教材完全应该扩大,可谁敢做这个主?我看咱们国家出了纵火犯,他们要把好人都整死,还要把几千年的文明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统统烧掉!”小裴声音有些发颤。
“怎么对付这些纵火犯呢?” 乐珺小声问。
“看吧。谁知道!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小裴用力敲着沙发的靠壁。她们谈了一会儿,小裴说要上医院看她的偏瘫老头子去,对乐珺皱眉一笑,走了。
黑夜已经降临。乐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树丛中唯一的枫树,临近的灯光洒在树上,依稀闪出一些红色。她又思念起即将到来的小客人。
“她,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不会来了吧?——”
这时,就像回答她的思念似的,有人在敲门。
乐珺“请进”两个字还未说完,人已经进来了。她身材苗条,举止轻盈,一面走进来,一面很急促地大声说话:“是慕容姑姑么?您这儿可真难找!我一路问了多少人呵,起码十个以上!您这儿真黑呵,可我进门就看见这把琴,知道我走对了。我是粱遐!”这就是乐珺等待的人。
电灯开了。乐珺看见粱遐是个很美的姑娘,她上身穿着米色外衣,里面是黑色高领细毛线衣,下身是深灰近乎黑色的长裤。一头蓬松的短发,有些像男孩。脸儿
又红又白,唇边挂着微笑,眉毛很黑,很整齐(不少人以为她是描出来的),一双真正的杏眼,带点调皮的意味(后来乐珺知道,那其实是一种嘲讽的神情),正瞧
着乐珺。
“她也打量我呢。” 乐珺心想,一面伸出手和粱遐握手,说:“我正等你——”
弦上的梦的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家,1928年7月出生。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
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
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
本文标题: 弦上的梦 宗璞读后感(宗璞 弦上的梦)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0052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